1. 村級權力如何關進籠子
村級權力關進籠子的具體做法:
首先,權力公開透明規范運行後,鎮村幹部幹事創業的精力更加集中。過去農村問題多、信訪多,干群矛盾大,直接影響到基層幹部幹事創業的積極性。建立村級「小微權力」監督制約新機制後,2016年全縣涉農信訪同比下降39%。在權力清單面前,村幹部都清楚自己該干什麼,不能幹什麼,責任權力是什麼。過去村裡的工程項目、扶貧資金,親戚朋友這個來找、那個來問,群眾懷疑幹部優親厚友,幹部有口難辯。現在辦事流程公開了,監督跟上了,達到了「還群眾以明白,還幹部以清白」的效果。2015、2016年,全縣共退出低保1235戶,實現了「應保盡保、動態退保」的目標,村民對此沒有疑慮,村幹部贏得了群眾的支持,做事也順暢了。
其次,方便群眾辦事的同時,鎮村幹部廉潔意識、服務意識進一步增強。村級「小微權力」清單釐清了村居幹部的權力邊界以及運作過程,增強了村居幹部遵紀守法意識和民主管理意識,促進了村居幹部規范履職,遏制了弄虛作假、優親厚友、截留挪用、貪污私分等違紀違法行為,有效保護了基層幹部,體現了「政治效果、紀律效果、廉潔效果、社會效果」四個效果的統一。同時,根據「小微權力」流程圖,群眾辦事不再像以前那樣,今天要提供這樣資料,明天要出具那樣證明,來回跑多次。現在,只要按照權力規范一次性提供相關資料,剩下的都是村幹部的事,真正做到了「群眾少跑腿,幹部勤跑腿」;特別是依託「互聯網+」,正向「群眾不跑腿,數據多跑腿」轉變。辦事公開透明,程序簡化,群眾少跑「冤枉路」,滿意度大大提高,達到了群眾辦事方便,村幹部服務意識增強的效果。
再次,群眾「獲得感」增強的同時,干群關系更加密切。現在村幹部規范透明為民辦事,村民也可以隨時隨地開展日常監督,對村裡的項目、資金使用和管理放心,干群之間的信任感自然而然就增加了。干群矛盾少了,包容就多了,促進了基層工作開展。灣沚鎮羅保村黨支部書記說:「過去土地房屋徵收安置工作是個老大難,矛盾多、信訪舉報多、當釘子戶的多,自從按『小微權力』規范運行後,從下發徵收計劃、簽訂徵收協議,到丈量登記、補償安置,到項目審計、資金結算等,全程都要公開透明」。對此,群眾滿意、理解支持,2016年該村某地塊上的258戶順利徵收安置,無一「釘子戶」,無一人上訪。
第四,扎實推進工作創新項目化後,監督責任進一步夯實。整合農村基層監督力量,創新監督機制,實現了鎮級紀檢組織履職盡責由過去「種別人田」向抓「主責主業」轉變;由過去「不會作為」向積極「謀劃創新」轉變,由過去「沒事可干」向事情「干不完」轉變。村務監督委員會由過去「不想為」向現在「我要為」轉變;由過去履職「走過場」向現在「求實效」轉變。全縣5個鎮紀委2014年自辦案78件,2015年139件,2016年167件,有力地保障了村級「小微權力」監督制約新機制的順利實施,形成了反腐敗斗爭的壓倒性態勢,不能腐、不想腐的積極效應全面彰顯。
2. 新化村級「小微權力」嚴防基層「微腐敗」
看緊集體錢袋子。為村幹部配備村務卡,村務活動開支除少量經事先批准確需現金支付外專,資金往屬來結算必須通過銀行轉賬或「村務卡」進行。鎮(街道)聘用專職人員負責各村的財務代理記賬,各鎮(街道)農經部門負責村級收支規范性的審核。實施4年多來,全市已有94%的村實行了村賬鎮(街道)代理,有效規范了村級財務開支。同時,定期審計村資產,對審計發現的問題分類梳理、跟蹤整改。
管住村級小權力。制定《農村(社區)幹部履職行為規范手冊》,明確8項村幹部履職守則、5項村重點權力事項操作規范、7條村幹部履職負面清單,為村幹部立好規矩、劃定「紅線」。深化農村三務公開信息「直通車」建設,實現村務、財務、黨務通過村務公開欄、電子觸摸屏、互聯網、手機APP、數字電視等多種渠道,全面向群眾公開。
嚴懲基層微腐敗。建立農工辦、民政局等職能部門每季度定期聯合檢查工作機制,及時發現並移送問題。對村(社區)巡察監督全覆蓋,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向農村基層延伸。
3. 新疆吉木薩爾縣「小微權力清單」發揮怎樣的作用
「張書記,我們申請的抗震安居房批下來了沒?進展到啥程度了?」6月27日,新疆吉木薩爾縣北庭鎮古城村村民劉波來到村委會詢問。
劉波順著該村黨總支書記張延兵手指的方向,看到了牆上貼示的「農村小微權力清單流程」。
據吉木薩爾縣北庭鎮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閆鑫介紹,去年起,該鎮為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著力解決好權力與監督之間的關系,在古城村試點開展「小微權力」常態化監督制約工作。
「該鎮圍繞農村集體管理事務、便民服務事項等群眾密切關注的村級工作進行集中梳理,歸納出村委會在服務群眾過程中行使的32項權力清單,包括村級集體類8個方面16項和便民服務類5個方面16項,基本實現了村級組織和村幹部行使權力內容全覆蓋。」閆鑫說。
閆鑫表示,這項制度讓村幹部明白必須做什麼、不能做什麼、應該怎麼做,讓群眾明白自己要辦的事找誰辦、怎麼辦、誰負責,把和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小微權力」關進了「制度的籠子」。
來源:中國新聞網
4. 村級"小微權力"是一種什麼樣的權力
事無巨細,村內的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都由村幹部負責管理。所謂小巷總理。
5. 小微權力清單會議記錄模版
制度的根基來在於社會的運作自,加強制度建設必須:
1.加大溝通社會各種群體的意見,包括尊重小微權力;
2.建立群眾認可的風險防範,管理異常大風險放鬆小微權力;
3.在公開議事場合取得共識,讓各種聲音突出利弊;
4.公布制度並運行修正,小微權力自我收斂;
5.靈活變通的執法態度,對事不對人;
至於小微權力是永遠管不住的,務必進行以上五步驟才會疏通善導各種小微權力;
6. 村幹部今後如何正確行使手中的小微權力心得體會
村幹部在正確行使手中的權力的心得體會,應該抓住以下幾點。一是要珍惜老百姓所給予的權利,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思想。2,行使權利時,一定要在法律所規定的范圍內,用合法的方式去行事。
7. 農村基層小微權力細則是由組織部和哪個部門共同制定的
是由組織部和紀委共同制定的
8. 如何加大對村級幹部的監督,小微權力清單制度能否起到作用
一是加強制度建設。《准則》提出加強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機制幾個關鍵制度的建設:形成有權必有責、用權必擔責、濫權必追責的制度安排;實行權力清單制度;健全不當用權問責機制。這幾項制度對於把權力關進籠子,進一步強化權責對應,將會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制度的生命在於執行。要加大制度執行力度,決不能讓制度成為擺設、「稻草人」,形成「破窗效應」。
二是增強法治思維和依法辦事能力。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就是要依法設定權力、規范權力、制約權力、監督權力。《准則》指出:「黨的各級組織和領導幹部必須在憲法法律范圍內活動,增強法治意識、弘揚法治精神,自覺按法定許可權、規則、程序辦事,決不能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決不能違規干預司法。」做到這點,最重要的就是增強法治思維和依法辦事能力。要帶頭依法辦事,帶頭遵守法律,始終對法律懷有敬畏之心,牢固確立法律紅線不能觸碰、法律底線不能逾越的觀念,明確權力界限,做到可以行使的權力按規則正確行使,該由上級組織行使的權力下級組織不能行使,該由領導班子集體行使的權力班子成員個人不能擅自行使,不該由自己行使的權力決不能行使。
三是完善監督機制,形成監督合力。我們黨是執政黨,領導幹部手握權力,掌握大量社會資源,如果缺乏健全完善的用權法規制度,權力失去約束、不受監督,必然導致權力濫用、潛規則盛行,最終導致腐敗。加強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是對領導幹部的最大愛護。
首先要強化黨內監督。《准則》提出「營造黨內民主監督環境,暢通黨內民主監督渠道。」黨內監督沒有禁區、沒有例外。黨內監督的主要內容之一,就是正確行使權力和廉潔自律情況,監督的重點對象是黨的領導機關和領導幹部特別是主要領導幹部。領導幹部要正確對待監督,主動接受監督,習慣在監督下開展工作,決不能拒絕監督、逃避監督。
在加強黨內監督的同時,要充分發揮外部監督的作用。各級黨委應當支持和保證同級人大、政府、監察機關、司法機關等對國家機關及公職人員依法進行監督,人民政協依章程進行民主監督,審計機關依法進行審計監督。公開是最有效的監督,通過實行政務公開,公開權力運行的過程和結果,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輿論監督是人民群眾行使監督權的一種直接方式,具有其他監督手段無可替代的作用,新聞媒體應當堅持黨性和人民性相統一,按照相關規定加強輿論監督。
9. 社區小微權利開展工作如何讓老百姓知曉的
社區小微權利開展工作想讓老百姓知曉,可以以社區公告的形式發出,或者印製宣傳單,發放給社區居民,也可以通過組建社區群發布消息讓老百姓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