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煤礦礦長咨格培訓的內容是什麼
5.2.1 煤礦安全生產方針及相關法律法規
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a) 煤礦安全生產方針、政策及煤礦安全生產的特點;
b) 煤礦安全生產法律法規、規章、規程、標准和技術規范等;
c) 煤礦企業管理法律法規(包括:煤礦開采准入制度, 煤礦企業生產經營許可及管理制度,煤礦安全生產風險抵押規定,煤礦安全監察及事故處罰規定,礦產資源開發、礦山環境保護、煤礦開採用地管理、煤炭市場與價格管理等規定)。
5.2.2 煤礦企業管理
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a) 煤礦企業組織機構與礦長職責;
b) 煤礦企業生產管理知識(包括:生產能力的規劃、生產組織與調度、生產現場管理、質量標准化管理等);
c) 煤礦企業安全管理知識(包括:安全管理機構、制度、責任考核體系,安全技術管理,現場安全管理,隱患排查,建設項目安全管理等);
d) 煤礦企業設備管理知識(包括:礦用產品安全標志管理,設備、維修保養、更新與改造等);
e) 煤礦企業營銷管理知識;
f) 煤礦企業財稅管理知識;
g) 煤礦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知識(包括:煤礦從業人員的准入、安全生產培訓等)。
5.2.3 露天煤礦開采技術
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a) 露天煤礦開採的基本安全生產條件;
b) 露天煤礦開采境界及剝采比對煤礦安全生產的影響;
c) 露天煤礦的開采方式、開采程序和剝采工藝;
d) 露天煤礦采場、台階、邊坡的安全管理技術;
e) 露天煤礦邊坡的破壞類型、破壞機理及防治措施;
f) 露天煤礦防塵毒、防排水和防滅火的技術措施;
g) 排土場的選擇、布置、堆置的安全要求,排土場常見事故的原因及預防措施;
h) 露天開采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及治理措施。
5.2.3 地下煤礦開采技術
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a) 煤礦地質學基礎知識;
b) 礦井開拓方式;
⑵ 歷年煤礦新工人安全培訓考試
防治水培訓考試試題帶答案
一、填空題:
1、巷道主動支護:錨桿支護、噴漿支護、錨噴支護;被動支護:砌碹支護、棚式支架支護、架棚噴支護。
2、礦井主要生產系統:運輸、提升系統;通風系統;供電系統;供排水系統;其他系統(瓦斯監控、通信、灌漿防滅火系統)。
3、 瞞報 人身事故、列級非傷亡事故、 蓄意 破壞事故現場或調查時隱瞞事故真相的相關責任者;
4、防治水工作應當堅持預測預報、有疑必探、先探後掘、先治後採的原則,採取防、堵、疏、排、截的綜合治理措施。
5、煤礦企業、礦井的主要負責人是本單位防治水工作的第一責任人,總工程師具體負責防治水的技術管理工作。
6、煤礦企業、礦井應當建立健全水害防治崗位責任制、水害防治技術管理制度、水害預測預報制度和水害隱患排查治理制度。
7、煤礦企業、礦井應當編制本單位的防治水中長期規劃和年度計劃,並組織實施。
8、煤礦企業、礦井的井田范圍內及周邊區域水文地質條件不清楚的,應當採取有效措施,查明水害情況。在水害情況查明前,嚴禁進行採掘活動。
9、發現礦井有透水徵兆時,應當立即停止受水害威脅區域內的採掘作業,撤出作業人員到安全地點,採取有效安全措施,分析查找透水原因。
10、煤礦企業、礦井應當對職工進行防治水知識的教育和培訓,保證職工具備必要的防治水知識,提高防治水工作的技能和抵禦水災的能力。
11、水文地質條件復雜、極復雜的煤礦企業、礦井,應當裝備必要的防治水搶險救災設備。
12、上山探水時,一般進行雙巷掘進,其中一條超前探水和匯水,另一條用來安全撤人。雙巷間每隔30-50 m掘1個聯絡巷,並設擋水牆。
13、礦井應當設置安全出口,規定避水災路線,設置貼有反光膜的清晰路標,並讓全體職工熟知,以便一旦突水,能夠安全撤離,避免意外傷亡事故。
14、鑽屑指標法參考臨界值鑽屑瓦斯解吸指標Δh2:200Pa,鑽屑量S:6(Kg/m);如果實測得到的S和△h2的值均小於臨界值,並且未發現其他異常動力現象,則該區域仍為無突出危險區域;否則,為突出危險區域。
15、安全防護措施:避難硐室、壓風自救、正反向風門、遠距離爆破、隔離式自救器;
16、壓風自救:在以下每個地點都應設置至少一組壓風自救裝置:距回採工作面25~40m的巷道內安設一組可供 20 人使用,回風道有人固定作業處安設一組可供5~8 人使用壓風自救裝置,平均每人的壓縮空氣供給量不得少於0.1m3/min。
二、判斷題
1、地下水按含水岩層空隙的性質可分為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 √ )
2、耙裝機工作時,在耙手運行范圍內可以進行工作和行人。 ( × )
3、噴射混凝土為了保證質量,速凝劑應占水泥重的5%~10%。( × )
4、在獨頭巷道維護支護時,必須由外向里逐架進行,並嚴禁人員進入裡面工作。 ( √ )
5、圍岩的穩定性主要取決於岩體的結構和岩體強度。(√)
6、傾斜巷道維修支架和處理冒頂時,一般應由下到上進行。(×)
7、由於我礦是立井深部開采,因此礦井防治水只需考慮井下防治水,地面無需再考慮水害防治。( × )
8、煤礦企業、礦井的主要負責人是本單位防治水工作的第一責任人,總工程師具體負責防治水的技術管理工作。 ( √ )
9、煤礦企業、礦井的井田范圍內及周邊區域水文地質條件不清楚的,應當採取有效措施,查明水害情況。在水害情況查明前,可以進行採掘活動。( × )
10、地質構造是底板灰岩突水的主控因素,因此構造是底板灰岩水防治的重點。( √ )
11、發現礦井有透水徵兆時,應當立即停止受水害威脅區域內的採掘作業,撤出作業人員到安全地點,採取有效安全措施,分析查找透水原因。 ( √ )
12、生產礦井延深水平,無需建立新水平的防、排水系統便可以開拓掘進。( × )
13、礦井管理人員和調度室人員應當熟悉水害應急預案和現場處置方案。( √ )
14、對於正在使用的鑽孔,應當按照規定安裝孔口蓋。對於報廢的鑽孔,應當及時封孔,防止地表水或含水層的水流入井下。(√)
15、採掘工作面探水前,應當編制探放水設計,確定探水警戒線,但無需考慮防止瓦斯和其他有害氣體的危害。( × )
三、選擇題:
1、石門揭穿突出煤層進行震動放炮時,風筒末端距工作面不得超過( B )m,要有足夠的風量。
A、3 B、5 C、7
2、炮深度為1m~2,5m時,封泥長度不得小( B )m。
A、0.3m B、0.5m C、1m
3、軟岩使用錨桿支護時,必須( B )。
A、邊掘邊錨 B、全長錨固 C、先支護後錨固
4、1煤首采面的掘進巷道,該巷道沿( A )煤層上山掘進。
A、1上煤 B、6-1煤 C、8煤
5、發生水害,在未確定地點空氣成分時,任何人不得 ( A )
A. 摘掉自救器 B. 打開礦燈
C. 人員走動
6、重大突水事故,是指突水量首次達到 以上或者造成死亡 以上的突水事故。( D )
A. 500m3/h,2人 B. 500m3/h,3人
C. 300m3/h,2人 D. 300m3/h,3人
7、按照突水點每小時突水量的大小,中等突水點的涌水量為 。( A )
A.60 m3/h<Q≤600 m3/h B.80 m3/h<Q≤600 m3/h
C.60 m3/h<Q≤800 m3/h D.80 m3/h<Q≤800 m3/h
6、發生水災事故,被堵人員應 ( C )
A.驚慌失措,亂喊亂跑 B. 盲目潛水,施行自救
C.迅速撤退到安全地點,等待救援
7、水災區有遇險人員時應p; ( B )
A.保持水災區供電 B.停止水災區供電
C.終止水災區供風
8、人員避水災撤離的原則( C )
A.哪近從哪走 B.往高處跑
C.避開水頭,望高處撤離,就近選擇撤離路線
9、當發生水災,副、主井無法提絞時,井下人員應如何升井( A )
A.從風井、副井梯子間升井 B.往井下標高高的巷道跑
C.靜靜等待副井或主井恢復提絞
10、煤層內,原則上禁止探放水壓高於 的充水斷層水、含水層水及陷落柱水等。( B )
A.0.5 MPa B. 1.0 MPa C. 1.5 MPa D. 2.0 MPa
11、鑽孔內水壓大於 時,採用反壓和有防噴裝置的方法鑽進,並制定防止孔口管和煤(岩)壁突然鼓出的措施。( C )
A.0.5 MPa B. 1.0 MPa C. 1.5 MPa D. 2.0 MPa
12、探水鑽孔除兼作堵水或者疏水用的鑽孔外,終孔孔徑一般不得大於 。( B )
A.58 mm B. 75 mm C. 91 mm D. 108 mm
13、工作面出現突水預兆時,作業人員應 ( B )
A.撒腿就跑,秩序混亂 B.立即有序撤離至安全地點,並及時匯報礦調度
C. 繼續施工,不予理睬
14、以下不屬於防治水綜合治理措施的是(D)
A.防 B.疏 C.堵 D.隔
15、底板灰岩水突水的典型徵兆為 ( C )
A.頂板掛紅、掛汗 B. 有臭味
C.底板鼓起、產生裂隙
16、所有突出煤層外的掘進巷道(包括鑽場等)距離突出煤層的最小法向距離小於( A )m,在地質構造破壞帶為小於20m時,必須邊探邊掘,確保最小法向距離不小於( A )m。
A 10 2 B 51 C 10 5
17、壓風自救裝置安設高度在( B )m。
A、1.8~2.0 B、1.5~1.8 C、1.0~1.5
18、石門揭煤工作面的突出危險性預測應當選用綜合指標法、( A )或其他經試驗證實有效的方法進行。
A 鑽屑瓦斯解吸指標法 B 鑽屑指標法 C 復合指標法
19、煤體固化向煤體注入固化材料的鑽孔應施工至煤層頂板0.5m以上,一般鑽孔間距不大於( C )m,鑽孔位於巷道輪廓線外( C )m的范圍內,根據需要也可在巷道輪廓線外布置多排環狀鑽孔。
A、0.8 0.5~2.0 B、0.8 0.8~2.0 C、0.5 0.5~2.0
四、問答題
1、什麼叫失爆?
答:指的是井下的防爆設備失去了它的防爆性能,同時又規定失去了它的防爆性能的電器設備嚴禁入井。
2、礦井突水(透水)前有哪些預兆?
答:礦井突水前預兆有以下幾種:(1)煤壁掛紅,(2)煤壁掛汗,(3)空氣變冷,(4)發生霧氣,(5)在採掘面中,若在煤壁、岩層內聽到「吱吱」的水呼聲時,表明因水壓大水向裂隙中擠壓發出的響聲,說明離水體不遠即將突水,這時必須立即發出警報,撤出所有受水威脅地點的人員。(6)底板鼓起。有兩種原因:一種是礦山壓力單方面作用而產生底鼓,一般不突水;另一種是底板承壓含水體靜水壓力和礦山壓力共同作用的結果,這是突水預兆。
3、冒頂前有哪些預兆?
答:響聲、掉碴、片幫、裂縫、脫層、漏頂。
4、採掘工作面遇有哪些情況時應當進行探放水?
答:(1)接近水淹或者可能積水的井巷、老空或者相鄰煤礦;(2)接近含水層、導水斷層、暗河、溶洞和導水陷落柱;(3)打開防隔水煤(岩)柱進行放水前;(4)接近可能與河流、湖泊、水庫、蓄水池、水井等相通的斷層破碎帶;(5)接近有出水可能的鑽孔;(6)接近水文地質條件復雜的區域;(7)採掘破壞影響范圍內有承壓含水層或者含水構造、煤層與含水層間的防隔水煤(岩)柱厚度不清楚可能發生突水;(8)接近有積水的灌漿區;(9)接近其他可能突水的地區。
5、井下發生煤與瓦斯突出時應如何避難?
答:要立即將現場人員按避災路線圖撤離。並迅速准確戴好隔離式自救器,並立即將發生突出的地點、預兆情況、人員撤離情況向礦調度室匯報。在撤離現場時要通知電工立即停止突出地點及回風流的一切電氣設備。撤離現場後要關閉反向風門,並在突出區域或瓦斯流經區域內設置柵欄,防止人員進入,避免瓦斯窒息造成人員傷亡。當人員不能撤離突出的災區時,要在就近的避難所,關好向外開啟的隔離門,打開帶有減壓裝置的手動閥門的壓風自救裝置,做到自救。
6、煤與瓦斯突出預兆有哪些?
答:有聲預兆:
響煤炮:在煤體深出發出的響聲,有劈裂聲、放炮聲、悶雷聲、機槍聲、沙沙聲嗡嗡聲以及氣體穿過含水裂縫時的吱吱聲等;
壓力突然增大:突出發生前,因壓力突然增支架被壓會出現嘎嘎響、劈裂折斷聲,煤壁開裂、打鑽時噴煤噴瓦斯等也會出現響聲,這些都是突出前的預兆;
無聲預兆:煤層結構構造方面表現為煤層層理紊亂,煤變軟,變暗淡,無光澤,煤層乾燥、變粉碎和煤塵增大;
地壓顯現方面表現為壓力增大使支架變形,煤壁外鼓、片幫、掉渣,頂底板出現凸起台階、斷層、波狀鼓起,手扶煤壁感到震動和沖擊,炮眼變形裝不進葯,打鑽時垮孔、頂鑽等。
其他方面的預兆:表現為瓦斯湧出異常、忽大忽小,空氣氣味異常、悶人,煤或氣溫變冷、有時變熱。
7. 假設-650m1煤東翼截水巷聯巷發生突水預兆和發生水災時避災線路是:
答:假想事故點→-650m1煤東翼截水巷聯巷→2101采區回風上山→二水平1煤東翼總回風巷→-450m風井南門→-450m副井口→副井→地面。
⑶ 煤礦職工培訓安全知識問答之礦井通風的基本任務是什麼
1. 供給井下工作人員足夠的新鮮空氣;
2. 沖淡和排除有害氣體和浮游礦塵;
3. 為井下提供良好的氣候條件。
⑷ 如何將新《規程》規定,落實到礦井生產安全組織過程中
1.加強職工的思想教育及安全技術培訓。
1.1加強上崗前的培訓
我國煤礦安全生產方針的基本原則是「管理、裝備、培訓」三並重,該原則是煤礦安全生產的三大支柱,是我國煤炭領域在長期安全生產實踐中總結出的寶貴經驗,「三並重」缺一不可,要想真正搞好煤礦安全,首先必須從「三並重」之一的「培訓」抓起,只有培訓出高素質的人才,才能用好高技術的「裝備」, 只有培訓出高素質的人才,才能有高水平的「管理」。
崗前培訓主要是學習《采、掘作業規程》、《入井須知》和《「三違」處罰規定》的規定內容。通過通俗易懂的解說和圖解演示,讓每一位職工在入井作業之前都能了解井下作業的規定、遇險時的避災路線和採掘工作的一些基本技能,熟知「三違」的處罰規定。
1.2組織未當班職工,上好每周一次的安全課
上安全課是為了讓每一位職工都能不斷地吸取安全知識及操作技能,並且在實際操作中不斷的得到一些操作理論的補充,讓理論來指導實踐,讓實踐來驗證理論。這樣即有助於警鍾長鳴又有助於一線職工與安全、技術管理人員的合作。
1.3做好「三級」培訓工作
煤礦企業、科室(區、隊)、班組是煤礦企業安全生產管理的三個主要層次。如果在煤礦安全教育培訓中做好了這三個層次的「三級培訓」,那麼企業的從業人員隊伍就有了一個良好的知識、技能保障。煤礦安全教育培訓大多以中、短期為主,其突出的特點是工種多,專業性強,年齡、文化程度參差不齊,給培訓工作帶來諸多不便。參加學習的員工目的不明確,混飯吃的思想嚴重,因而傳統的教學模式已不能適應現代安全知識教育的需要,這就要求煤礦安全教育培訓必須有一定的針對性和適用性,要採取多層次、多渠道,靈活多樣、豐富多彩、通俗易懂的教學方式,根據本礦實際情況需要什麼學什麼,缺什麼補什麼,做到學以致用,定向培訓,因需而教,因才而教,因人施教,在學成結業之後,職工入井還必須進行現場實習,對理論學習進一步深化。為盡快提高職工的安全生產實際操作技能和整體素質,以老帶新,導師帶徒,對口幫帶,結成對子,在煤礦工作實踐中尤為重要,對發揮職工的整體水平是一個助推器。
2.加強井下生產各環節的安全管理工作,層層落實安全管理制度和技術操作規程。
2.1、採掘工作面的安全管理:採掘工作面是井下生產的最源頭,也是安全事故發生率最高的區域,各級管理人員必須特別重視該區域的5S管理(www.chinatpm.net)工作。對於採掘工作面的管理,各級管理人員的主要工作如下:
2.1.1採掘技術人員:及時編制工作面《作業規程》和安全技術措施並加以貫徹學習,讓每一位採掘一線人員學習《作業規程》的內容,掌握採掘方法和工作面布置,能夠按《作業規程》要求作業。另外還要加強工作面的日常管理,根據工作面出現的新情況,及時調整採掘工作面的布置及採掘方法,合理安排生產,並及時糾正作業錯誤、抓好工程質量和制止「三違」行為,配合安全員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做到「管生產必須管安全」。
2.1.2地質、測量技術人員:為工作面提供准確的地質資料及工程動態圖紙,為採掘技術人員確定合理採掘方案提供依據。
2.1.3安全員:根據《作業規程》要求,管理好採掘工作面的工程質量如井巷規格、頂板支護、鋪軌質量等等;監督作業人員按章操作制止「三違」行為;協助作業人員處理難度、危險度較高的工作等等。
2.1.4瓦斯檢測員:做好「一炮三檢」工作,並檢測工作面氣體情況,一旦出現危險,必須立即通知工作面所有人員及時撤離危險地帶,加強通風管理。
2.2機電、運輸管理:
2.2.1機電管理:機電管理部門的技術人員及電工要進行井下電路、電器設備、機械設備的日常巡查工作。
2.2.2運輸管理:對於平巷運輸要做到運輸線路的日常維護工作,保證運輸線路的正常運行,防止掉軌、翻車等事故的發生。斜井提升則要做到鋼絲繩、礦車碰頭、三環鏈、絞車、鉤頭等提升設備的檢查工作,做到每掛一趟車都進行檢查,並記錄在案,發現問題必須立即處理,及時消除隱患。
3.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和安全管理責任制,層層簽訂責任狀。
3.1安全管理制度:主要有安全教育培訓制度、安全檢查制度、事故隱患排查制度、安全整頓辦公制度和安全活動日制度、入井人員檢身制度、入井人員出入井清點制度、瓦斯檢查制度、礦井測風制度等等。
3.2層層簽訂安全管理責任狀:各級管理人員都必須簽訂各自崗位責任狀,以示責任。
4.編制並實施《災害預防與處理計劃》和《礦井救災應急求援預案》。
《災害預防與處理計劃》和《礦井救災應急求援預案》是防止礦井發生礦井災害和一旦發生災害時的行綱領。對於礦井來說,必須防範於未然。
4.1礦井火災:
4.1.1加強檢身工作,防止火源進入井下;井下使用明火必須有安全措施的條件下方可進行。
4.1.2建立消防材料庫
4.2礦井水災:
4.2.1地面防治水
4.2.1.1組織調查固定受水面積和地表的低窪地帶,煤層露頭和地表塌陷區,廢棄峒口分布情況及范圍。
4.2.1.2調查地表流向和水流量,掌握當地歷年降雨情況,特別最大降雨及周期性,以便採取相應對策。
4.2.1.3分析地表水流入井下的渠道,及時修築洪溝與排水溝,封閉廢棄的峒口,避免地表水直接地流入井下,造成井下水災。
4.2.2老窯水的防治
結合本礦的具體情況,採取下述方法:
4.2.2.1認真查清老窯積水的范圍、積水量,如無准確的測量資料,可根據采出煤量,圈定被開採的范圍。
4.2.2.2根據井下採掘面出現透水預兆,觀察工作面的情況,發現異常迅速撤出人員並報告礦井調度室,立即發出警報,撤出所有受水威脅地點的人員,並根據透水的具體預兆,確定相應的探放水措施。
4.2.2.3做到有疑必探,先探後掘的方針。
4.2礦井冒頂事故的預防:為了預防頂板的垮落,必須隨時注意工作面的頂板狀況,嚴格執行敲幫問頂制度。
4.4礦井瓦斯事故及氣體中毒事故的預防:我礦為低瓦斯礦井,一般情況下均無瓦斯危害。
4.5機電、運輸事故的預防:煤礦井下使用機電設備的場所較多,對電氣設備的安全必須重視,才不容易造成井下機電事故。為此對井下電氣設備應正確使用,妥善管理,嚴格執行《煤礦安全規程》和技術操作規程,持證上崗,增強各個崗位的責任心,做到「三無」、「四有」、「兩齊」、「一堅持」的要求。
⑸ 礦井新安裝設備使用前安全培訓一班培訓多少時間
煤礦安全管理摘要:煤礦安全生產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必須建立和落實長效機制,才能徹底扭轉安全上的不利局面。關鍵詞:煤礦安全生產長效機制事故是一個可怕的黑洞,一旦發生就會影響生產甚至造成全面停產,形成巨大的損失,而且它吞噬生命,損害健康,給人留下一生的遺憾和心靈上的創傷。黨和國家本著為人民群眾生命財產負責任的精神,正確地提出了「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安全生產方針,明確了安全的地位和安全工作的根本方法。又提出了「管理、裝備、培訓並重」的原則,進一步為安全生產工作指明了方向。但是在實際執行過程中,由於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安全生產方針和原則不能長期得到貫徹執行,存在時張時弛的現象。造成了安全生產中的漏洞,使事故屢屢發生。筆者認為必須建立安全生產的長效機制,制約企業和有關部門的各項活動,以保證安全生產方針和原則真正意義上的貫徹和落實。具體包括以下幾個長效機制:一、建立健全責任制約機制1、理順管理體制1.1宏觀體制1.1.1國家監督首先要確立國家在安全生產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國家監督體現了國家對安全生產工作的重視和負責精神,國家強制力是安全監督實施的保障,保證安全監督能夠順利進行,並從根本上影響企業和個人對安全管理的思想和行為對安全的關注。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是國家對煤礦行使安全監察的職能部門,自從2001年建立以後,全國煤礦安全生產形勢已逐年好轉。從近幾年私挖亂采和越界開采及不具備安全生產基本條件的小煤礦的治理情況來看,落實地方人民政府的煤礦安全監督管理職責是至關重要的措施。在建立地方人民政府領導分工聯系本地區煤礦安全生產工作制度的基礎上,認真落實煤礦安全生產許可證制度,促進煤礦安全法制、安全責任、安全科技、安全投入、安全文化等各項要素到位。1.1.2行業管理安全工作范圍廣泛,各個區域又有其各種不同的特點,所以有必要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分行業進行管理,以保證安全管理的專業性。我國的行業管理已經比較完善。1.1.3企業負責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是生產經營的基本單位,企業的一切工作都由企業決定和實施,安全管理也不例外,所以企業也是安全管理的基本單元。只要企業重視安全、安全投入充實,安全管理到位,全國的安全生產才有保障。《安全生產法》規定企業的法定代表人是安全第一責任人,進一步把企業的安全責任落實到個人。1.2企業內部體制1.2.1安全生產管理機構安全管理職能需要相應的機構和人員,而且一定要設置專門機構和專職工作人員,機構和人員一旦兼職必然使安全管理職能削弱,甚至名存實亡。現實的情況往往是,發生重大事故之後的單位管理機構健全,而未發生事故單位的管理機構就要薄弱得多。在這方面,一定要堅持預防為主的方針,消除因事故而設機構的不正常現象。1.2.2管生產必須管安全的原則各級生產或行政管理人員,必須對自己負責區域的安全工作負責。1.2.3分級管理原則在正確設立管理機構的基礎上,一定要堅持分級管理的原則,按現場作業人員——班組——區隊(車間)——井——礦的順序,按職能分級進行安全管理,能由下級管理的盡量由下級負責,讓上級集中精力來抓更重要的工作,處理更重大的問題。2、建立安全生產責任制明確國家機關、國家工作人員和各企業、企業內部各部門、各崗位的安全生產責任制,使每個人的權利清楚,責任明確,權責一致。形成一個包涵國家機關、國家工作人員、企業負責人、企業內部各崗位的真正意義上的健全的責任體系。3、責任體系落實3.1責任聯系和制約各個責任制之間並不是獨立的,它們之間存在著緊密聯系。在企業內部有上級對下級的管理,也有下級對上級的監督,還有職能部門的指導和監管。在宏觀上,還有企業與企業及煤礦安全監察局、國土資源局和煤炭行業管理部門相互之間的責任聯系。所以必須以系統的觀點來看待責任落實問題。3.2責任體系落實保障3.2.1健全與責任制相配套的法律法規,規章制度落實責任制必須要有相應的考核和獎罰措施,嚴格考核,才能保障落實。否則責任制就成了一紙空文。3.2.2國家機關責任必須首先落實現在我礦周圍小窯越界引起的重大安全隱患長期得不到解決,首先就是煤礦安全監察局、國土資源局、地方政府等國家機關責任不明、監管不力的問題。二、教育培訓機制1、教育培訓的意義作用人是安全工作最活躍、最關鍵的因素,在安全生產中處於主導地位。為了貫徹以人為本原則,充分發揮人在安全生產中的積極作用,必須做好安全教育培訓工作。教育和培訓的基礎地位是由以下幾個方面決定的。1.1安全教育培訓是認識安全重要性的最基本手段安全教育培訓可以使人們在較短時間內比較系統地獲得對安全的基本認識。尤其對新工人的安全培訓更為重要,使他們在工作之前先了解安全和認識安全。在工作之前先樹立安全意識。1.2安全教育和培訓是獲得安全知識和掌握安全技能的最基本手段通過安全教育和培訓,使人了解怎樣安全怎樣危險,什麼是企業提倡的,什麼是企業反對的,嚴格執行規章制度。在認識安全的基礎上,掌握安全生產的基本操作和技術,從個體上消除人的不安全因素。1.3事故案例教育從反面激勵人們引以為戒以往事故的嚴重後果和慘痛教訓能引起人們心靈深處的強大振憾,自覺地支持和維護安全生產的良好局面,增強與不安全行為作斗爭的勇氣。1.4現場急救培訓是減少事故傷亡的重要方法一旦發生了事故,人的生命相對來說是脆弱的。專業醫護人員的救助往往顯得時間過於漫長,可望而不可及。現場人員在第一時間的自救和互救往往生死悠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