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助 職工元旦 春節 節前安全教育怎麼寫
臨近春節,為了確保大家能度過一個安全、文明、祥和的春節,針對節日期間人員、車輛外出活動頻繁,休假探親、外出聚會遊玩的機會較多的特點,現對春節期間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項作一下說明。
(1)交通安全 春節期間出行多,無論選擇什麼方式出行,都必須把安全放在首位。如果乘車,則要嚴格遵守乘車秩序,遠離帶病行駛的危車,不坐沒有正規營運手續的黑車、不上超員的車輛;上車不擠不搶不起鬨,乘車不攜帶違禁物品,不幹擾司乘人員的正常工作。如果駕車出行,則要認真遵守行車紀律和交通規則,不酒駕:做到「喝酒不開車,開車不喝酒」,不違章駕駛,不開"英雄"車、斗氣車。如果不乘坐機動車輛,則要注意交通信號和警示標志,注意路況,觀察過往車輛,保證自身安全。
(2)飲食安全 春節期間,"吃"比任何時候都顯得重要。不僅開銷大、檔次高、花樣多,而且頻度高、名目雜、說道。此時,要特別注意吃得要科學,飯菜要認真調劑,營養要合理搭配,防止出現偏食,造成浪費或導致營養不良;吃得要文明,不毫無節制、不暴飲暴食,不食用國家明令保護的動物食品;吃得要衛生,不採購假冒偽劣食品,不食用過期食品,少吃生冷食品,不到衛生條件不好的餐館就餐。
(3)娛樂安全 春節假期長,不僅可供玩的時間充裕,而且名目繁多。特別是此時的人們極易放鬆警惕,所以,春節期間,"玩"的安全工作尤為重要。玩要有"節"。不去不該去的場所,不沾不該玩的東西,保證玩的內容合法、健康。玩要有"度"。燃放煙花爆竹要遵守當地政府的規定,不違規、少擾民、控規模、減污染;玩牌不參賭,上網、玩游戲不影響他人休息,不影響自我健康。到大型娛樂場所去玩,更要保證人、財、物安全,做到萬無一失。
(4)居家安全 春節是中華民族偉大傳統,舉家團聚,拉家常,走親戚,即使是人在家裡,也不要存放大量的現金或金銀首飾。同時注意安全使用燃氣或煤氣,使用安全合格的燃氣器具,防止泄漏。注意安全使用熱水器,使用煤氣熱水器時務必保障通風,建議您在家裡放置滅火設施。出門前檢查門窗是否全部鎖好,檢查您家裡的陽台、窗戶是否容易讓他人侵入,如翻越、攀爬等。任何未經核實的送貨上門/維修人員,先通過觀察,再打開門確認,尤其要提醒家裡的老人和小孩;任何時候,不要給上門推銷的人員開門。
(5)用電安全 春節期間大功率電器使用機會較多,安全用電是迫切需要關注的問題:不要讓孩子隨意亂接電線,避免災害發生;檢查一下家用電器是否有漏電、老化的現象,以免對老人和小孩直接構成威脅;對於取暖器材做到人離電斷。
節日快樂,安全為本。如果安全方面出問題,節日氣氛就受到影響,節日快樂就會打折。一個歡樂、祥和、文明的春節,離不開安全的保障。
最後祝願大家,闔家幸福,健康安泰,康樂吉祥。
2. 如何加強春節期間道路交通安全教育
合理選擇出行線路
節日里市區內的交通流量會發生變化,根據以往的經驗,春節期間雖然市區內交通的整體壓力不會高於平常,但是市區內一些主要幹路人員集中的路段,以及火車站、長途客運站等交通流量會出現階段性的高峰,在出行時應選擇適當的路線,合理安排時間,對出行暢通會起到很關鍵的作用。
避免疲勞駕駛
安排充分而規律的睡眠,20至30歲的人大多需要7小時以上的睡眠,30歲以上的駕駛員則最好保證在8小時以上的睡眠。每駕駛車輛3-4小時至少應停車休息20分鍾,活動一下,做做深呼吸。
盡量不要在通常自己習慣睡眠的時間段駕車。
如果感到疲勞,最好讓車上的其他乘員開或馬上停車小憩。尤其是在下午14時,很多駕駛員有午休的習慣,哪怕睡上10分鍾也可以得到極大的緩解。
改變駕車環境也可以大大改善駕駛時疲勞的感覺,比如將窗戶打開,強烈的風可以暫時提高駕駛員的興奮程度。在車內常備一些令人興奮的食品或葯物也是應對疲勞的好方法。
行車注意「危險時段」
根據對交通事故發生時段的研究,發現駕駛員開車時至少有三個「危險時段」值得警惕。
午間時分:上午11時至下午13時。經過上午的勞累,人的大腦神經已趨疲勞,反應靈敏度減弱,加上有的長途司機急於趕路,把本該吃飯的時間一拖再拖,中午時腹中空空,腳疲軟,極易發生意外。
黃昏時分:黃昏時光線由陰轉晴,司機容易出現視覺障礙,導致判斷失誤,措施不當。加上經過一天的旅途會出現疲倦症狀。另外,行人在行走時也由於出現視覺障礙,導致觀察不清,行走速度快,極易造成交通事故。
午夜時分:午夜1時至凌晨3時,駕駛員容易產生道路「空曠」的感覺超速駕駛。而且這段時間人的生理節律處於大腦反應遲鈍,血壓降低,手足血管神經僵硬麻痹,這些都潛伏著交通事故的危機。
車輛轉向失控時要盡快減速
在高速公路上,轉向突然失去控制,致使駕駛員無法掌握行駛方向,後果極其危險。遇轉向失控時,要沉著冷靜判明險情程度,應盡快減速,在採取制動措施的同時,注意及時將危險警示信息傳遞出去,提醒道路上的其它車輛以及行人注意避讓。車速較高時,不可緊急制動降速,否則車輛容易發生側滑,甚至傾翻。
3. 勞動節前安全教育有哪些
1、不看不健康的書刊、漫畫、錄像、電腦軟體等;
2、不去違規經營的游戲機房、網吧、歌舞廳等場所;
3、不參加賭博、迷信等各種違法犯罪活動;
4、不吸煙、不酗酒,嚴禁接觸毒品。
4. 春節安全小知識有哪些
1
教育孩子不要玩明火
加強對兒童的看管,一定要教育孩子不要玩明火,放煙花時一定要避開窗戶、井蓋和柴堆等,嚴禁燃放煙花爆竹。
2
教育孩子不要靠近電
不要讓孩子隨意亂接電線,避免災害發生;檢查家用電器是否漏電、是否老化、是否會對老人和小孩直接構成威脅;教育孩子不要在變壓器附近、高壓電線下玩耍。對於取暖器材做到人離電斷。
3
預防零食堅果噎住
逢年過節,一般家庭都有大量堅果、零食之類的,孩子一旦被這些小東西噎住會造成窒息,嚴重會導致大腦缺氧,輕則造成腦部器官損傷,重則可能奪去生命。哪些食物容易誘發安全事故:
1)果凍、桂圓、核桃、花生、瓜子等食物建議5歲以下的兒童不要食用。幼兒教育專家小編告訴你,這類食物大多是圓形的,跟兒童咽喉大小差不多,一旦吸入會將呼吸道卡死。
2)面條等長條形的食物。兒童的牙齒沒有發育完全,無法完全咬斷,很可能吸入造成窒息。
3)玉米、黃豆、麵粉類食物遇水易膨脹或變成糊狀,容易堵塞孩子的呼吸道。
4
謹慎玩具傷人
過年時,親戚朋友拜年,都會給孩子贈送玩具,一些刀、棍、槍之類的玩具容易捅傷、射傷眼睛,每年被玩具弄傷眼睛的病例不在少數,建議父母警惕。
5
水土不服,腸胃不適
過年了,有些家庭除了走訪親戚、回老家過年或者旅遊,孩子從一個熟悉的生活環境進入一個較陌生的環境後,可能會出現全身長水皰、腹瀉、肚子痛等所謂的「水土不服」的症狀。因此,父母可攜帶家裡帶的開水飲用,或者隨身帶一些葯物以防不適。
6
游樂場踩傷或走散
過年時,動物園、游樂場人滿為患,最容易發生踩傷事故,家有孩子的,建議避開人群高峰遊玩;另外,幼兒教育專家小編提醒,孩子年齡還小,對新事物充滿好奇,但自我保護的能力很弱,爸爸媽媽如果稍微有個疏忽,容易導致孩子丟失。還有就是,人流高峰讓游樂場的器材設施負載,從而容易導致事故的發生。
7
取暖器燒傷燙傷
春節期間氣溫較低,不少家庭採用取暖器、爐子等取暖設備,但由於這些設備放置位置在地上,這個高度對好奇的孩子來說,觸摸到並不困難,因此,只要父母稍不留神就可能發生意外。
8
氫氣球
氫氣球被稱為「不定時的炸彈」,孩子們對這些花花綠綠的氣球毫無抵抗力。氫氣球十分危險,氫氣易燃易爆,國家已明令禁止給卡通氣球充氫氣,但街上的小販為節約成本還是給氣球充氫氣。每年被氫氣球炸傷燒傷的兒童層出不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