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考核評審有哪幾個當面
第一條 為了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考核評審員管理工作,規范考核評審員行為,根據《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考核辦法》等有關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考核評審員是指經農業部考核合格取得評審員證書,並受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委派,對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進行考核評審的專業人員。
第三條 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考核評審員的推薦、申請、培訓、考核和監督管理適用本辦法。
第四條 未取得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考核評審員(以下簡稱評審員)證書的人員,不得從事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考核評審工作。
第五條 農業部負責評審員的考核和監督管理工作。
第六條 評審員應具備以下基本條件:
(一)高級以上相關專業技術職稱;
(二)從事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管理或相關工作五年以上,熟悉本專業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
(三)掌握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考核相關的法律法規,掌握《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考核評審細則》(以下簡稱《評審細則》)的內容以及相應的評審方法和技巧;
(四)具有與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考核評審工作要求相適應的觀察、分析、判斷能力,能夠獨立或者協助開展現場評審活動。
第七條 省級以上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考核工作需要,從符合第六條規定的人員中選擇評審員人選,參加評審員考核。
第八條 農業部應當審查評審員人選的有關材料(推薦表及其他資格證書),並對其進行法律法規、實驗室管理等理論知識、專業技能和評審方法的考核。
考核合格的,由農業部向其頒發《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考核評審員證書》(以下簡稱《評審員證書》)。《評審員證書》有效期為5年。
第九條 評審員應當參加農業部組織的業務培訓,以提高其評審技術能力和專業知識水平。
第十條 評審員進行評審活動時,應當恪守職業道德,堅持客觀公正、科學嚴謹、實事求是的工作原則。
Ⅱ 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包含哪三大體系
1、建立和完善農業生產質量標准體系。為規范農產品生產標准,圍繞農業新品種,新技術的推廣,按照建立與國際通行標准接軌的標准化生產體系的要求,先後在全市制定推廣了42種優勢農產品標准化生產技術操作規程。
2、建立農業標准化生產示範體系。積極組織實施「綠卡行動計劃」和「農產品質量安全提升工程」,大力推進農業標准化基地建設。
3、建立農產品質量認證和檢測體系。加大了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的開發及認證工作力度。全市累計通過農產品質量認證的產品達到481個,其中,綠色食品188個,無公害農產品293個,有機食品2個。
(2)農產品質量安全培訓擴展閱讀:
1、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經國務院批准,農業部從2001年4月啟動「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率先在北京、天津、上海和深圳四個城市進行試點。在試點的基礎上,於2002年7月開始在全國范圍內全面推進「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的實施。
「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著重強調三個方面的推進措施:一是強化生產過程管理,即強化生產基地建設,凈化產地環境,嚴格農業投入品管理,推行標准化生產,提高生產經營組織化程度;二是推行市場准入制,即建立檢測制度,推廣速測技術,創建專銷網點,實施標志管理,推行追溯和承諾制度;三是完善保障體系,即加強法制建設,健全標准體系,完善檢驗檢測體系,加快認證體系建設,加強技術研究與推廣,建立信息網路,加強宣傳培訓。
2、CAC標准: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制定的被世界各國普遍認可的食品安全標准。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是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和世界衛生組織(WHO)共同創建的,其宗旨在於保護消費者健康,促進食品貿易公平開展,協調所有食品標準的制定工作。CAC擁有165個成員國,中國是成員國之一。
3、例行監測制度: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制度是推進「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的重要措施之一,2001年從北京、天津、上海、深圳四個試點城市的蔬菜農葯殘留和生豬「瘦肉精」污染定點監測工作開始實施,進而逐步擴展到全國37個城市全年5次的蔬菜農殘、16個城市畜產品污染和5個城市水產品中葯物污染定點監測。
Ⅲ 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做什麼的
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職能:
1,承擔農業部門或有關部門制定的產品質量監專督抽查檢驗、優屬質產品的評選和復查檢驗;
2,對實施生產許可證和質量認證的產品進行檢驗,以及對重要新產品、新品種投產和科研成果鑒定檢驗;
3,承擔農業系統企業定級、升級產品檢驗和產品質量分等分級的檢驗;
4,負責有關產品質量的仲裁檢驗和其他委託檢驗;
5,對地方下級產品質量檢測機構進行技術指導和人員培訓;
6,研究新的檢測技術和方法,參與國家標准、行業標準的制訂和修訂。
順便說一句:樓上的朋友,農葯殘留檢測工作在農產品質檢中心中確實很重要,但是並不是最主要的,農產品中重金屬和微生物方面的檢測缺一不可。
Ⅳ 想從事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方面的工作 不知道從何下手 無公害農產品內檢員
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辦公室關於印發《無公害農產品內檢員管理辦法》的通知
農質安發[2010]2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總站、辦、局)、無公害農產品工作機構:
為推動無公害農產品標准化生產,加強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單位內部質量管理,根據《農產品質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和《無公害農產品管理辦法》的規定及無公害農產品事業發展需要,在充分調研和廣泛徵求意見的基礎上,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對《無公害農產品內檢員管理辦法(試行)》進行了修訂。現予印發,請結合本地區、本行業實際組織實施。
在實施過程中有什麼意見和建議,請及時與部中心技術處聯系。電話:010—62191436;傳真:010—62131995。
二○一○年一月二十日
無公害農產品內檢員管理辦法
第一條 為加強無公害農產品內檢員(以下簡稱「內檢員」)管理,不斷提高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單位內部質量管理能力和標准化生產水平,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內檢員是指經培訓合格取得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以下簡稱「部中心」)頒發的《無公害農產品內檢員證書》,並在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單位負責無公害農產品標准化生產和質量安全管理的專業技術人員。
第三條 內檢員任職條件
(一)熱愛無公害農產品事業,熟悉農產品質量安全相關法律、法規及標准,熟練掌握無公害農產品標准化生產技術和質量管理方法;
(二)熟悉無公害農產品認證要求,熟練掌握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單位質量安全內部檢查方法與技巧;
(三)具有一定的實際工作經驗,完成規定的內檢員培訓課程,並經考試合格;
(四)遵紀守法,堅持原則,忠於職守。
第四條 內檢員職責
(一)負責收集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方面政策規定,組織制(修)訂本單位無公害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文件和生產技術規程;
(二)貫徹落實本單位無公害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制度,指導建立無公害農產品生產記錄檔案;
(三)組織開展無公害農產品質量安全內部檢查及改進工作;
(四)承辦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產品認證的組織申報工作;
(五)配合無公害農產品管理機構做好日常監督檢查工作。
第五條 部中心負責內檢員培訓管理工作。省級無公害農產品工作機構(以下簡稱「省級工作機構」)和相關培訓合作單位負責內檢員培訓的具體組織和承辦工作。
第六條 部中心負責制定內檢員培訓規劃和年度計劃,統一培訓師資隊伍,組織編寫培訓教材,建立考試題庫和頒發證書。
第七條 省級工作機構負責擬定本地區、本行業內檢員培訓年度計劃並報部中心備案認可後組織實施。
第八條 省級工作機構和培訓合作單位提前30天將培訓班實施方案報部中心批准後執行。培訓班實施方案包括培訓時間、地點、對象、人數、日程、內容、師資等方面內容。
第九條 培訓班結束後,省級工作機構和培訓合作單位將培訓通知、考勤簽到表和考試試卷等材料存檔,並於15個工作日內按照要求將考試合格人員名單報送部中心。
第十條 部中心對報送的人員名單進行審查,符合條件的,頒發內檢員證書,並以部中心文件公布內檢員名單。
第十一條 內檢員證書有效期3年。期滿前3個月,應當重新培訓。未經重新培訓的,內檢員資格自然終止。
第十二條 部中心定期對省級工作機構和合作培訓單位的內檢員培訓情況和培訓檔案材料進行檢查。
第十三條 內檢員應當按照規定認真履行職責。違反職業道德、弄虛作假、玩忽職守的,視情節輕重,給予警告、暫停或注銷內檢員證書處分。
第十四條 省級無公害農產品工作機構可以根據本辦法,結合本地區、本行業實際,制定無公害農產品內檢員培訓、考核和管理實施細則。
第十五條 本辦法自2010年2月1日起施行,原《無公害農產品內檢員管理辦法(試行)》(農質安發[2007]13號)同時廢止。
Ⅳ 如何抓好農產品質量安全綜合監管工作
很多方面吧。要把省農產品質量量安全監管體系建設好的時機,對各鄉鎮辦事處建設給予一定扶持資金,爭取重視。
建議制定獎懲機制,對申報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品牌獲認證的,給予獎勵;對因工作不力或失誤造成農產品質量安全重大事故的,要依法追究相關部門和人員的責任。協調好各部門之間的關系,做到工作措施得力、事件查處堅決、監督管理有效。
2.加強體系建設 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綜合監管體系,形成安全監管責任體系、質量標准生產體系、安全全程監控體系、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安全質量追溯體系(717安全食品商城的技術之一)、安全監管執法體系、安全預警應急體系。同時配備專職農產品質檢人員,市級不少於10人,鄉鎮、龍頭企業、生產基地、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市場不少於4人。定期對質檢人員進行培訓,建立完善資格考核制度,造就一批精幹、高效、懂業務、懂法律的農產品質檢隊伍。
3.加大資金投入力度 政府應把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經費、檢測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統籌協調現有農業資金使用,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工作所需經費,鼓勵和引導企業和社會資金投入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業,逐步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機制;積極爭取國家、省級項目資金投入,加大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基礎設施、檢驗檢測、農業標准化基地建設、產地及產品認證等方面的資金投入與支持,增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保障能力。
4.加大宣傳培訓力度 要加大農產品安全法律法規宣傳力度,使農產品質量安全觀念深入人心。鼓勵技術創新(如717安全食品商城的先行賠付功能),改良蔬菜、水稻等農產品品質。激勵廣大科技人員深入生產第一線,示範推廣農業標准化生產技術,推動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組織和生產大戶率先實行標准化生產,輻射和帶動廣大農戶大力發展以農業標准化生產為基礎的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推動農業品牌建設。
Ⅵ 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有哪些部門
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職能:
1,承擔農業部門或有關部門制定的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專檢驗、優質產品屬的評選和復查檢驗;
2,對實施生產許可證和質量認證的產品進行檢驗,以及對重要新產品、新品種投產和科研成果鑒定檢驗;
3,承擔農業系統企業定級、升級產品檢驗和產品質量分等分級的檢驗;
4,負責有關產品質量的仲裁檢驗和其他委託檢驗;
5,對地方下級產品質量檢測機構進行技術指導和人員培訓;
6,研究新的檢測技術和方法,參與國家標准、行業標準的制訂和修訂。
Ⅶ 農產品安全質量中心的職能是什麼
貫徹執行國家關於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及認證等方面的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組織實專施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屬及產地認定工作;負責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管理的審查和專家評審工作;組織制定無公害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管理技術規范;監督管理無公害農產品標志和農產品地理標志使用;委託管理無公害農產品和地理標志農產品定點檢測機構及標志印製單位;對口指導地方各級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機構、無公害農產品工作機構和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工作機構工作;負責無公害農產品檢查員、農產品地理標志核查員培訓注冊管理;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交流和國際合作;組織實施無公害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志證後管理監督抽查,組織開展無公害農產品和地理標志農產品包裝標識監督檢查;配合有關部門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執法監督管理;完成農業部交辦的其它工作。
Ⅷ 農產品質量安全「四員」是什麼意思
一、健全基層食品葯品安全「四員」監管體系
在鄉鎮設立食品葯品安全管理員、宣傳員、協管員、信息員。管理員由鄉鎮分管負責人和食品葯品安全管理辦公室負責人擔任;宣傳員由有轄區監管許可權的市場監督管理所、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站、司法所的負責人擔任;協管員由村委會(居委會)主任擔任;信息員由鄉鎮衛生院分管公共衛生負責人和村衛生室負責人擔任。食品葯品安全「四員」經鄉鎮食品葯品安全工作領導小組批准後報縣食安辦審核、備案,經培訓考核合格持證上崗。
二、明確食品葯品安全「四員」工作職責
(一)管理員工作職責:負責組織協調本鄉鎮食品葯品安全監管工作。
1、負責本地區食品葯品安全工作計劃、組織協調和請示報告等日常工作;
2、組織對食品安全協管員和信息員進行相關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知識宣傳、培訓;
3、開展調研,掌握本地區食品葯品安全形勢和食品生產、經營單位基本情況以及市場動態,及時發現新情況、新問題,提出意見建議報鄉鎮領導小組研究;
4、協助相關部門開展食品葯品安全監督檢查和案件查處工作;
5、完成食品葯品安全工作領導小組交辦的其他工作。
(二)宣傳員工作職責:負責鄉鎮、村兩級食品葯品安全宣傳工作。
1、定期開展食品葯品安全法律法規和相關知識的宣傳;
2、參與食品葯品安全工作領導小組組織的安全檢查調研活動;
3、指導村食品葯品安全協管員開展工作;
4、完成食品葯品安全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交辦的其他工作。
(三)協管員工作職責:負責本行政村(居委會)的食品葯品安全協管工作。
1、向本行政村(居委會)群眾及食品經營單位進行食品葯品安全法律法規和食品葯品安全常識的宣傳教育;
2、經常性地開展食品葯品安全巡查、調研,發現問題及時向所在鄉鎮領導小組辦公室或食品葯品安全監管部門報告,並做好現場保護,協助做好調查處理工作;
3、及時掌握、記錄本行政村食品葯品安全情況,熟知食品生產經營單位經營狀況,接待食品葯品安全投訴舉報,並及時上報信息,負責本行政村50人以上農村自辦宴席的備案上報和檢查指導工作;
4、協助相關部門開展食品葯品安全監督檢查;
5、完成食品葯品安全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交辦的其他工作。
(四)信息員工作職責:負責本轄區內食品葯品安全信息收集、報送工作。
1、協助食品葯品安全宣傳員、協管員向本轄區群眾宣傳食品葯品安全法律法規和食品葯品安全常識;
2、參與開展食品葯品安全檢查、調研活動,並匯總上報相關信息;
3、負責醫療機構「規范葯房」創建管理,配合相關部門做好葯物不良事件監測工作;
4、負責收集轄區內食品葯品安全違法違規信息、安全隱患信息,及時向食品葯品安全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報告;
5、負責收集轄區內食品葯品安全突發事件和食品葯品安全事故的信息和材料整理,第一時間向食品葯品安全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和衛生行政部門報告;
6.完成食品葯品安全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交辦的其他工作。
三、強化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鄉鎮要高度重視,及時調整食品葯品安全工作領導小組,並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要達到「六有」標准(有辦公場所、機構牌子、專人負責、工作制度、工作台賬、聯系電話)。要加快建立健全「四員」工作機制,強化食品葯品安全責任網格化管理,做到監管任務、監管單位、監管人員、監管責任「四落實」。要將食品葯品安全「四員」工作機制建設納入年度工作目標考核,加強經費保障,充分調動「四員」工作積極性,提高食品葯品安全反應機制的靈敏度,降低食品葯品安全隱患,切實保障人民群眾食品葯品安全。開發區管委會要按照「四落實」的要求,創新思路,落實好「四員」工作機制。
(二)突出監管實效。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建立健全業務培訓、信息傳遞、應急處置、日常檢查等工作制度,嚴格落實工作責任制,著力構建「全面覆蓋、分級負責、歸口管理、責任到人」的包保責任體系,形成鄉鎮政府負總責,監管部門督促指導,村(居委會)協調配合,廣大人民群眾積極參與的食品葯品安全綜合治理機制。縣相關部門要加強對鄉鎮食品葯品安全工作的業務指導、培訓和考核,定期組織開展監督檢查。
(三)加大輿論宣傳。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充分利用新聞媒體、公示欄、板報、會議等形式,廣泛宣傳「四員」機制建設的內容和意義,使廣大群眾充分了解「四員」的工作職能,引導食品生產經營者和群眾支持配合「四員」工作,自覺抵制並積極舉報違法違規食品葯品生產經營行為,營造良好社會氛圍。
Ⅸ 那個部門承擔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管理工作
農產品質量安全是食品質量安全的基礎,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直接關繫到大家吃得安全的民生問題!從土地到餐桌各個環節都存在很多影響農產品、食品質量安全的因素,因此,農產品、食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實質上是一個需要多部門聯合,密切協作,全力以赴,盡心盡職的系統工程。可民說,目前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的情況不容樂觀,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有所提高,但總體水平與發達國家仍有很大差距。監管不力是主要原因之一,關鍵是:部門之間協調不力,有法不依,執法不嚴!
我國與農產品、食品質量安全相關的機構有:農業部、衛生部、工商總局、質檢總局、食品葯品監管局。各省、市、縣三級都相應設置農業、衛生、工商、質檢和食品葯品監管廳、局。形成了比較完備的食品質量安全監管機構網路。為了進一步加快食品質量安全的發展和加強食品質量安全的監管,根據《關於進一步明確食品安全監管部門職責分工有關問題的通知》(中央編辦發[2004]35號):「根據《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決定》(國發﹝2004﹞23號,以下簡稱《決定》),經國務院、中央編委領導同意,現就食品安全監管部門職責分工有關問題進一步明確如下:按照《決定》提出的一個監管環節由一個部門監管的原則,農業部門負責初級農產品生產環節的監管;質檢部門負責食品生產加工環節的監管,將現由衛生部門承擔的生產加工關節的食品衛生監管職責劃歸質檢部門;工商部門負責食品流通環節的監管;衛生部門負責餐飲業、食堂等消費環節的監管;食品葯品監管部門負責食品安全的綜合監督、組織協調和依法組織查處重大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