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移動互聯網行業的pr和社媒怎麼做
媒體更重視新聞稿的「質」,而非「量」
1、不重要的事兒少說
我們經常能收到一些公司的郵件,我自己每天就有兩百多封,一半以上都是不同類型的新聞稿和邀請函。有些公司每星期都會有新聞稿,類似公司CEO參加一個活動,或跟某位領導拍照這類新聞,都要出一篇稿子。當然出稿子沒問題,但你也不要太指望這樣的新聞每天都能登在報紙上。其實,類似領導出席活動這樣的新聞,完全可以刊登在企業官網上,但是完全沒必要把一千多字的稿件通發給所有媒體。
當然,新聞本身不一定是一個事件,如果新聞稿只等於產品或事件的話,一個企業一年也沒多少新聞,因為大部分企業一年只推出一兩個產品(小米除外)。所以,PR們,先在腦海中揣摩一下除了硬性的新聞事件外,還有什麼素材值得挖掘?受眾最想看什麼?媒體現在缺什麼?怎樣講述企業故事?例如,我覺得人也是很重要的,往往新聞背後的人比新聞事件本身更有意思。
2、少用專業術語
發新聞稿或是聯系目標媒體時,要明白你的目標讀者是誰,很多記者也忽略了這點,包括我自己。尤其是當你在一個領域工作了較長時間,寫東西時也許會默認讀者會明白你想表達的是什麼。比如最近我在寫科技新聞,像O2O、B2B這類詞,就會默認這些詞語不需要解釋。
我在路透社工作的時候,有一位編輯跟我說,好的稿子,即使是你的奶奶哪怕對這個事情一無所知,看完也至少能明白講的是什麼。哪怕是一個很復雜的股市新聞,她可能不懂期權,但至少在文中你能用一兩句話表述清楚。
對PR來講也是一樣,寫新聞稿前要明白你的受眾有哪些。否則讀者那麼多,到底針對的是普通的大部分讀者,還是想直達行業內的受眾群。
3、忌空談
如果經常性空談,往往會給媒體跟PR的關系造成一些不必要的誤解。這個就跟「狼來了」的概念是一樣的:如果你發十次新聞稿,前九次都是沒料的,當我收到第十次新聞稿時,就算有料,我也會默認同前九次一樣,也沒多大意思;而如果你真的有一些干貨,發了三次全部都很棒,我反而會贊賞你對新聞的判斷、對公司宣傳理念的判斷。
搞定總編輯就能搞定新聞?
很多人都會問我,我們要發新聞應該找誰?這可能是很多公關行業的人經常會問的問題。如果你認識某個報社的總編輯,走上層路線,國內流行叫「搞定」。如果關系很鐵,當然很好(總編輯很忙,每個人坐到總編輯的位置有千千萬萬的朋友,不可能每個朋友都能事無巨細關照到)。但是,你必須要明白,如果直接走上層路線,還存在著以下兩個潛在弊端:
1、最終寫稿子是記者,不是總編輯。如果記者是帶著情緒完成總編輯交代的硬性任務時,最終出來的稿子也未必是你想要的,自然也不會起到多大傳播效果;
2、如今記者的影響力隨著社交媒體的擴張也提升了很多。不管是微博還是微信,記者除了供職於不同的媒體機構外,自己也有很多自媒體,通過這些渠道發布觀點、見解。換句話說,有時候搞定了總編輯,記者「氣不順」,往往也會有一些負面消息出現。
如何讓新聞稿有發布價值?
1、找到最合適的記者,投其所好
(即使你選對了媒體,但是一家媒體不同記者的關注都有所側重。)作為媒體,我們經常收到新聞稿,最糟糕的案例是我們編輯部兩百多個記者,其中一百多位收到了同一公司的稿件,這種事情我們在編輯部當笑話講。當你群發郵件時,你指望誰去寫這個新聞呢?最壞的結果是,記者們互相「踢皮球」,誰也不想干。
所以,你必須知道誰在負責這條線的新聞,找到最合適的記者。反之,如果把互聯網新聞發給一個房地產領域的記者,那麼這篇稿子極有可能會石沉大海。一來,地產新聞記者覺得你們公司一點兒也不專業;二來,互聯網新聞記者會氣憤地想:你們竟然當我是空氣!
2、了解合作媒體,「對症下葯」
通訊社跟新聞網站最大的特點就是快。所以企業如果是在跟通訊社或網站打交道,則需三思而後行。任何人在接受采訪時說出的話,就如同潑出去的水,很難再收得回來。
此外,報紙等傳統媒體現在面臨著新興媒體的挑戰,我覺得不單單是我們一家,所有報紙現在的截稿時間也越來越短。比如晚上八點要出新聞,這時編輯催著要新聞、截止日期逼近等等,而你發的郵件大家九、十點鍾才收到。那麼,即使你的新聞再好,也很難有好版面留給你。
此外,電視跟通訊社一樣,特別是做現場直播,如果企業或高管,沒有準備好或是沒有電視培訓經驗,我覺得最好不必做了。因為電視傳播的影響力是最大的,一旦直播出去,往往不必要的傷害也是最大的。
6條tips需牢記:
1、媒體跟公關的關系絕不能僅僅停留在郵件層面,要保持良好的溝通頻率。 即使企業沒有重大的新聞發布也可以隨時保持溝通,及時更新企業產品的進度和新情況,不要等到有信息需要發布或者出現公關危機的時候才想到找記者幫忙。
2、媒體最不願聽到的話:「No Comment」(不予評論)。特別是企業發生危機公關時,PR人能不能除了這句話以外,還能在不做引述的情況下,有意識地傳遞一些背景資料?至少可以讓媒體覺得企業是在做一定努力!不要一句「No comment」掛了電話就算完成任務了。
3、不要為創新而創新。你要麼有事件,要麼可以做專訪,要麼有一些新的數據,或者你也可以點評新的行業趨勢,不要閉門造車,自己覺得很創新。
4、找到適合的平台,不一定非要上主流媒體。如果找到適合的平台,達到最想達到的目標讀者群,其實效果比上人民日報一個豆腐乾的文章要好得多。
5、不能完全依賴外部的公關公司。agency手裡的客戶有幾十個甚至上百個,我們經常遇到一些很尷尬的情況,一些PR agency把A公司的稿子發成了B公司的。
6、媒體和公關是在同一條船上,但在尋找不同的風景。PR如果能在互信的基礎之上多提供一些背景資料甚至常識,可能會有助於為彼此雙方建立更強的專業的關系。
B. 頂易中國效果怎麼樣有人用過嗎
頂易軟體是主動營銷領先品牌,行業獨家搜索引擎大數據+社媒大數據+地圖大數據獲客,專業郵件發送技術。是專業的外貿開發工具
C. 社交媒體到底怎麼做
社交媒體(博客、論壇、維基、播客、視頻博客、職業社交網站、企業社交網站和其他工具)幾乎在每一個行業出現,十大策略主題。而網路對話為其中之要。社交媒體可以用來與顧客建立聯系,藉此,公司可以參與到網路社區的活動當中。而這個社區最顯著的成果是其凸顯的數字化和即時、真實的網路對話。公司可以閱讀、參與甚至測量分析這些對話,它們都會是自己的資本。人際對話總是很棒,你永遠都不知道接下來它會轉向什麼話題。因此,對於那些有條有理,按部就班的公司來說,總是存在著些未知的東西。但可以肯定的是,公司在開初參與網路對話的活躍度越高,那麼以後的風險就越低。將社交媒體從深度上運用到公司中這個工具將會改變高管們與員工和公眾的交流方式;客服部門將會使用社交媒體與顧客互動;中間管理層將會把這些工具整合到公司計劃之中;而普通員工則將是社交媒體工具的第一代使用者,然後以自下而上的方式被傳遞。在2007年的公司財政計劃中,社交媒體已經開始成為有獨立預算的項目。將社交媒體從廣度上運用到公司中它的運用將不僅僅限於市場營銷和公關,包括互聯網、企業外部網、企業內部網都將受到影響。由此,公司可以削減客服開銷,以近乎即時的速度製造更好的產品,通過培訓普及縮短銷售流程,甚至於在降低招聘費用的同時僱用到英才。從本質上說,互聯網就是全球性的。中國的互聯網用戶人數超過了整個北美,而興許哪天,在博客上中文將比英文更通用。對社交媒體的運用跨越時間經驗豐富的公司正在學習如何在顧客生命周期的各個階段使用這些工具。覺察商機、參與對話、普及知識、廣告宣傳、協調關系、部署戰略、客戶服務、產品研發、顧客反饋、贏得市場和競爭情報(CompetitiveIntelligence),然後循環反復。只要互聯網繼續存在,這種公開對話就將持續下去,而Google則是它們的記憶庫。社交媒體不是魔法也非巫術在使用這些工具來對話,接觸顧客,並與他們建立聯系的過程中,每個員工都能有所貢獻。那麼,公司就應該學習如何使用這些工具,並且在公司內部模擬練習。這就叫做網路策略。公司應該重視對話中發生的質化反應,而非頁面瀏覽量或下載量。應該關注社交媒體的對話、對話中的人、角色定位、活躍度、對話的測量分析、社交工具在公司內部的深廣度建立和模擬練習,並從顧客生命周期的角度拓寬工具的時效。哪些情況下不要使用社交媒體當今,所有人都在談論社交媒體,談論該用什麼服務和工具好,還有我們為什麼要使用它們,等等。實際上如果你聽信所有這些忠告,你可能會覺得,無論是個人創建個人品牌,還是大公司想與顧客進行交流,你都需要使用社交媒體。但是問題是社交媒體真的適合每個人嗎?會不會在某些情況之下使用社交媒體並不是一個明智選擇?在B&B看來(B&B是一份針對市場營銷策略師的雜志讀物),在某些情況下,社交媒體是絕對不應該登場的。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link),他們將這些情形羅列出來了,見下面:做的是奢侈品(high-ticket)的買賣:這篇文章建議如果公司做的是那種顧客只有幾個,但是每筆買賣都是上千萬的行當,公司最好不要使用社交媒體。相反,面對面的互動和電話,效果會會更好。管理層與員工有矛盾:在一些公司,管理層與員工爭吵不休(一個例子就是一些成立工會的公司,管理層和員工之間的爭吵很常見),此類公司絕不應該鼓勵員工直接通過社交媒體與顧客直接交流。管理層持懷疑態度:如果管理層不相信社交媒體,那麼那些常年被灌輸公共溝通需要有選擇的進行的員工在使用新媒體時就會遲疑,因為新媒體需要他們毫不隱諱的暢所欲言。在這種情形之下,管理層需要鼓勵並獎勵那些使用社交媒體的員工。如果他們不這樣做,社交媒體的使用必將失敗。缺乏策略方針:不要為了社交媒體而使用社交媒體。如果一個公司不知道他們需要達成的目標,那麼也就沒有衡量的標准判斷社交媒體的使用是否成功了。跟公司其他實施的活動一樣,公司需要一個目標…但是這個目標不應是發布一場新聞發布會就完事了。有隱私和規章方面的憂慮:如果你工作的公司是那種你一公開說話就會進局子的公司。要倍加小心使用社交媒體。你甚至可能需要一個律師參與其中。但是不要害怕嘗試!正如標題所說,盡管有上面這些情形並不適合使用社交媒體,但是社交媒體依然有巨大的增長空間。比如。市場信息分析專家WebTrends最近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只有2%的公司將Twitter用做營銷工具。只有2%——你能相信這個數字嗎?或許問題是公司不想當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因為他們不清楚這個螃蟹怎麼吃。社交媒體社區的成員,像在Twitter上的這些人對那些「做法錯誤」的公司會非常苛刻的。任何雙方之間的敵對都會是毀滅性的,而且對你的品牌的影響也是負面的。換句話而言,那些想利用這個平台的公司在開始之前最好深思熟慮的考量考量。正如SarahMilstein上周在舊金山的web2.0展會上所給的建議一樣,在她的會議」實實在在的Twitter「上,她建議公司在擁抱Twitter之前思考下列問題:我們的Twitter帳號在3個月,半年,一年裡會有哪些不同?我們的受眾是誰?受眾感興趣的形式是那類信息?可能出錯的地方有哪些?受眾對我們有什麼樣的期望?(她的會議上也有其他一些有用的資源——如果你感興趣,你可以在這里下載PDF的內容摘要link)在Milstein台上展示期間,觀眾都記下了她所說的每一句話,因為這是觀眾第一次獲得這樣的信息!雖然對經常浸淫在此類信息中的人而言,知曉哪些些是正確使用Twitter的方法以及學會使用工具更好利用Twitter這類話題可能有些老掉牙,但是對於那些許多人而言,這樣信息確實是相當的新。對於許多公司而言這是一片尚未開墾的處女地,而許多公司只是剛剛開始考慮他們的策略和參與程度。毫不誇張的說,你在展會上已經看到了這樣的趨勢。在一些頂級會議上,只要是關於社交媒體和市場營銷的,通常觀眾多的只有立足的空間。Twitter的,Facebook的,社區建設的等等都是如此,這類會議,人們就是沒參加夠。這讓我們不禁想到2009年會是社交媒體進入主流的一年嗎?或者這種社交媒體的實驗仍將繼續?我們覺得這兩種趨勢會共存。公司會繼續嘗試社交媒體。會有人成功也會有人失敗。但是最後是那些大品牌的參與會將社交媒體推到舞台的中央。當然,好萊塢的明星在Twitter注冊數量也是多多益善。
D. 網路推廣要怎麼做才有效果
目前的幾種主要推廣方法:
搜索引擎推廣;
B2B平台推廣;
微博推廣;
論壇、留言版回推廣。
具體推廣方法介答紹:
搜索引擎推廣:應該說搜索引擎推廣是目前網路推廣里最為重要的一種方法,特別對企業網路的開展尤其重要。搜索引擎推廣又有競價排名和網站優化(SEO)兩種方法。競價排名排名購買廣告位有快速、靈活的特點,網站優化則是是搜索引擎推廣的根本解決之道,是目前所有網路推廣方法里性價比最高的一種。
B2B平台推廣:B2B平台對企業來說是除搜索引擎推廣外另一個重要的網路推廣途徑。這些B2B平台每天有很高的訪問量和知名度,B2B平台推廣做的好固然有很多效果。
微博推廣:是現在互聯網的最熱門概念之一,代表互聯網發展的趨勢。互聯網發展到現在除了信息的檢索和閱覽這兩大傳統功能外,更加註重網民的互動與溝通。但企業博客與博客已經開始興起,並且企業博客在活動中發揮了多個方面的作用。
論壇、留言版推廣:許多論壇有很高的人氣和點擊量,網路人員要重視論壇的作用,只要方法得當,把握的好完全可以藉助於論壇的大流量高人氣來推廣自己的網站。網路推廣講的就是一個巧字,要學會借力打力,四兩拔千斤。
E. 社會化媒體與社交媒體有什麼差別
社會化媒體上的信息可以更改。報紙一經發表,即使發現出現錯誤,也無法更改。而發表在社會化媒體上的內容,隨著讀者的反饋,大多可以近乎即時的更改。
社會化媒體鼓勵和方便互動。在社會化媒體上,可以留言、評論、轉發等等,和作者進行各種形式的互動。而傳統媒體完全做不到直接互動。
你可以隨時查看到社會化媒體上信息的流行程度。一則社會化媒體信息獲得多少評論、引用或轉發、推薦或收藏等等,都可以立即直觀的看到。而傳統媒體上,需要等待一些專業機構的報告。
社會化媒體上更容易檢索過往內容。通過目錄、日期、關鍵字等等多種方式,很容易可以查閱到社會化媒體上的全部相關內容。傳統媒體上,僅僅是存放這些過往信息,都很不方便。
社會化媒體上可以同時擁有更豐富的媒體形式。社會化媒體上,一則信息就可以包含文字、圖片、音頻和視頻等全部信息。而報紙雜志等傳統媒體不行。
社會化媒體上的發表不需要獲得特別的許可。任何人都可以自由的選擇時間選擇渠道發表自己的內容,這是在任何傳統媒體上做不到的。
社會化媒體是無限的。電視節目有時間長度的限制、報刊雜志有頁數、周期的限制,社會化媒體上,對於長度和數量完全是沒有限制。
社會化媒體內容便於鏈接、引用和轉發。這些很容易做到,復制粘貼和鏈接跳轉,可以構架一個龐大的社會化媒體信息網路。傳統媒體完全不能。
社會化媒體可以互相調用其他網站的即時信息。比如可以在個人博客頁面的某處放上調用微博即時內容的欄目或者來自Google的廣告。
社會化媒體的准入門檻較低。傳統媒體一般掌握在政府或企業手中,而社會化媒體則可以由公眾低廉甚至免費的創辦。
社會化媒體內容產生較容易。傳統媒體的製作過程通常需要專業技能和培訓,大多數社會化媒體的產生過程並不需要這么專業,它們僅要求把簡單的技能稍微改進一下即可。
社會化媒體更加具有即時性。傳統媒體報道一般存在較長的滯後,幾天幾周甚至幾個月。與此相比,社會化媒體幾乎是即時的,沒有任何延遲。不過隨著傳統媒體開始採用社會化媒體工具用於報道之中,隨著時間的推移或許這個區別將不再這么明顯。
社會化媒體分散化的傳播方式。傳統媒體和社會化媒體都具有規模地傳播給全球受眾的能力。傳統媒體一般通過一對多的集中式傳播方法,而社會化媒體的多對多的傳播則更加分散化、扁平化。
觀點來自六點一刻,希望幫到你。
F. 什麼叫互娛
互余就是很多人在一起活動的時候,大家互相在一起開心的娛樂。
G. 社交媒體如何驅動社交電商崛起
社交媒體指互聯網上基於用戶關系的內容生產與交換平台。人們彼此之間用來版分享意見權、見解、經驗和觀點的工具和平台。而社交電商是電子商務的一種衍生模式,同樣也是基於人際關系網路,藉助社交媒介傳播途徑,以通過社交互動、用戶自生內容等手段來輔助商品的購買,同時將關注、分享、互動等社交化的元素應用於交易過程之中,是電子商務和社交媒體的融合,以信任為核心的社交型交易模式,是新型電子商務重要表現形式之一。移動互聯網在電商、社交領域的跨越式推進,為社交電商發展提供環境。
社交電商市場消費者以女性居多,年齡區間主要集中在26至45歲之間,貼合大熱的「抗糖化」護膚理念,以MOVA為例擁有強大的研究團隊與較強的集團背景,培養團隊互助的成長氛圍,同時品牌能為團隊提供專業的培訓計劃,將為團隊快速成長提供助力。
H. 電子商務未來發展的趨勢
電子商務未來發展可分為五步:
第一,電子商務的深度將進一步拓展。目前受限於技術創新和應用水平,企業發展電子商務仍處於起步階段。隨著這兩方面水平的提高以及其它相關技術的發展,電子商務將向縱深挺進,新一代的電子商務將浮出水面,取代目前簡單地依託「網站+電子郵件"的方式。
電子商務企業將從網上商店和門戶的初級形態,過渡到將企業的核心業務流程、客戶關系管理等都延伸到Internet上,使產品和服務更貼近用戶需求。互動、實時成為企業信息交流的共同特點,網路成為企業資源計劃、客戶關系管理及供應鏈管理的中樞神經。
企業將創建、形成新的價值鏈,把新老上下游利益相關者聯合起來,形成更高效的戰略聯盟,共同謀求更大的利益。
第二,中國電子商務將面臨嚴峻挑戰。電子商務是國際貿易發展的必然趨勢,隨著國際電子商務環境的規范和完善,中國電子商務企業必然走向世界,這也是進一步擴大對外經貿合作和適應經濟全球化、提升中國企業國際競爭力的需要。
而隨著中國加入WTO,國外的電子商務企業也將滲透到國內,對中國電子商務構成嚴峻挑戰。
第三,電子商務網站將會出現兼並熱潮。首先是同類兼並。目前中國為數不少的網站屬於重復建設之列,定位相同或相近,業務內容趨同。由於資源有限,並且在Internet「贏家通吃」 原則下,最終勝出的只是名列前茅的網站;其次是互補性兼並。
那些處於領先地位的電子商務企業在資源、品牌、客戶規模等諸方面具有很大的優勢,但與國外著名電子商務企業相比還有很大差距。這些具備良好基礎和發展前景的網站要發展,必然採取互補性收購策略,結成戰略聯盟。
由於個性化、專業化是電子商務發展的兩大趨勢,而且每個網站在資源方面總是有限的,客戶的需求又是全方位的,所以不同類型的網站以戰略聯盟的形式進行相互協作將成為必然趨勢。
第四,行業電子商務將成為下一代電子商務發展主流。中國電子商務進入迅猛發展時期的典型特徵是風險資金、網站定位等將從以往的「大而全」模式轉向專業細分的行業商務門戶。
第一代的電子商務專注於內容,第二代專注於綜合性電子商務,而下一代的行業電子商務將增值內容和商務平台緊密集成,充分發揮 Internet在信息服務方面的優勢,使電子商務真正進入實用階段。
第五,電子商務將催生新行當eASP——電子商務應用服務商。電子商務是將來的主要商務交易模式,但對於國內為數眾多的中小型企業來說,將面臨如建設投入大、運營成本高、見效周期長、效果不理想、缺乏標准化的應用系統、軟硬體需不斷升級等一系列難題。
(8)社媒培訓方案擴展閱讀:
電子商務是以信息網路技術為手段,以商品交換為中心的商務活動。
也可理解為在互聯網(Internet)、企業內部網(Intranet)和增值網(VAN,Value Added Network)上以電子交易方式進行交易活動和相關服務的活動,是傳統商業活動各環節的電子化、網路化、信息化;以互聯網為媒介的商業行為均屬於電子商務的范疇。
電子商務通常是指在全球各地廣泛的商業貿易活動中,在網際網路開放的網路環境下,基於瀏覽器/伺服器應用方式,買賣雙方不謀面地進行各種商貿活動,實現消費者的網上購物、商戶之間的網上交易和在線電子支付。
各國政府、學者、企業界人士根據自己所處的地位和對電子商務參與的角度和程度的不同,給出了許多不同的定義。電子商務分為:ABC、B2B、B2C、C2C、B2M、M2C、B2A(即B2G)、C2A(即C2G)、O2O 等。
I. 社交媒體可以用於教育目的嗎
社會化媒體上的信息可以更改。報紙一經發表,即使發現出現錯誤,也無法更改。而發表在社會化媒體上的內容,隨著讀者的反饋,大多可以近乎即時的更改。 社會化媒體鼓勵和方便互動。在社會化媒體上,可以留言、評論、轉發等等,和作者進行各種形式的互動。而傳統媒體完全做不到直接互動。 你可以隨時查看到社會化媒體上信息的流行程度。一則社會化媒體信息獲得多少評論、引用或轉發、推薦或收藏等等,都可以立即直觀的看到。而傳統媒體上,需要等待一些專業機構的報告。 社會化媒體上更容易檢索過往內容。通過目錄、日期、關鍵字等等多種方式,很容易可以查閱到社會化媒體上的全部相關內容。傳統媒體上,僅僅是存放這些過往信息,都很不方便。 社會化媒體上可以同時擁有更豐富的媒體形式。社會化媒體上,一則信息就可以包含文字、圖片、音頻和視頻等全部信息。而報紙雜志等傳統媒體不行。 社會化媒體上的發表不需要獲得特別的許可。任何人都可以自由的選擇時間選擇渠道發表自己的內容,這是在任何傳統媒體上做不到的。 社會化媒體是無限的。電視節目有時間長度的限制、報刊雜志有頁數、周期的限制,社會化媒體上,對於長度和數量完全是沒有限制。 社會化媒體內容便於鏈接、引用和轉發。這些很容易做到,復制粘貼和鏈接跳轉,可以構架一個龐大的社會化媒體信息網路。傳統媒體完全不能。 社會化媒體可以互相調用其他網站的即時信息。比如可以在個人博客頁面的某處放上調用微博即時內容的欄目或者來自Google的廣告。 社會化媒體的准入門檻較低。傳統媒體一般掌握在政府或企業手中,而社會化媒體則可以由公眾低廉甚至免費的創辦。 社會化媒體內容產生較容易。傳統媒體的製作過程通常需要專業技能和培訓,大多數社會化媒體的產生過程並不需要這么專業,它們僅要求把簡單的技能稍微改進一下即可。 社會化媒體更加具有即時性。傳統媒體報道一般存在較長的滯後,幾天幾周甚至幾個月。與此相比,社會化媒體幾乎是即時的,沒有任何延遲。不過隨著傳統媒體開始採用社會化媒體工具用於報道之中,隨著時間的推移或許這個區別將不再這么明顯。 社會化媒體分散化的傳播方式。傳統媒體和社會化媒體都具有規模地傳播給全球受眾的能力。傳統媒體一般通過一對多的集中式傳播方法,而社會化媒體的多對多的傳播則更加分散化、扁平化。 觀點來自六點一刻,希望幫到你。
J. 常用哪些社交媒體工具軟體獲取網路學習資源或教育資源
用庫才啊,各種的教育培訓資源,都是動漫版的,又好笑又能學到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