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麼是職業暴露
職業暴露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是zhí yè bào lù,意思是指由於職業關系而暴露在危險因素中,從而有可能損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種情況。
醫務人員職業暴露,是指醫務人員在從事診療、護理活動過程中接觸有毒、有害物質,或傳染病病原體,從而損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類職業暴露。
醫務人員職業暴露,又分感染性職業暴露,放射性職業暴露,化學性(如消毒劑、某些化學葯品)職業暴露,及其他職業暴露。
2017年10月27日,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公布的致癌物清單初步整理參考,鋼鐵鑄造、畫家,油漆工,粉刷工、煙囪清潔工在一類致癌物清單中。
(1)職業暴露知識培訓擴展閱讀
預防措施
1、 制訂、實施醫療實驗室安全操作和普遍性防護措施指南。
2、對有關人員(包括醫務人員、警務人員等)加強艾滋病傳播途徑及自我防護的宣傳教育以及相關知識技能的培訓,提高他們預防艾滋病的知識水平及自我防護能力,並持正確態度,既不能過度恐懼,也不能無所謂。
3、 設有專門的組織和管理系統。
4、 落實好各項防止職業暴露的安全操作和個人防護措施。包括醫療實驗室的布局,安全操作規章,廢棄物的消毒處理,個人防護用品和健康監護等。
出現事故時要及時報告並做好記錄以便及時評估。
⑵ 職業暴露防護知識培訓幾個學時
1、職業暴露:是指醫務人員從事診療、護理等工作過程中意外被(病毒感染者)或被病人 的 (血液) 、
(體液)污染了皮膚或者粘膜,或被含有(細菌)的血液、體液污染了的針頭 及其它銳器刺破皮膚,有可能被感染的情況。 2、 一旦決定實施 PEP,
原則上越早開始預防效果越好, 最好在暴露後 ( 1-2 )小時之內開始。 3、受傷部位的傷口沖洗後,應當用消毒液,如:(75%乙醇) 或者 (0.5% 碘伏) 進行消毒,並 包紮傷口;被暴露的粘膜,應當用 (生理鹽水) 沖洗干凈。
⑶ 醫務人員發生職業暴露後,應當立即採取的措施是什麼
發生銳器傷後,應遵循一擠二沖三消毒四報告的處理原則。
用肥皂液和流動水清洗污染的皮膚,用生理鹽水沖洗粘膜,如有傷口,應當在傷口旁端輕輕擠壓,盡可能擠出損傷處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動水進行沖洗;禁止進行傷口的局部擠壓,受傷部位的傷口沖洗後,應當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者0.5%碘伏進行消毒,並包紮傷口,被暴露的粘膜,應當反復用生理鹽水沖洗干凈。
醫務人員發生職業暴露後,應及時到醫院感染管理科填寫銳器傷登記表,並根據有關規定做好相關的化驗檢查及疫苗接種,醫務人員發生艾滋病病毒職業暴露後,在上級醫院及專家的指導下,應當對其暴露的級別的暴露源的病毒載量水平進行評估和確定,並做出相應處置。
(3)職業暴露知識培訓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建立和完善監督報告制度:及時報告職業暴露事件是採取預防性干預措施的前提。一旦發生職業暴露,立即啟動事故報告系統,醫院感染管理科介入並指導暴露後處理,力爭將職業暴露的危害降到最低。
加強職業防護培訓:加強醫務人員(包括實習生)及工勤人員等職業安全的教育。針對不同人員專業的特點進行職業防護知識培訓和考核,通過各種形式增強自身防護意識,提高職業防護知識水平。
⑷ 醫務人員 aids病毒職業暴露的防護業務學習怎麼寫
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應當按照衛生部要求加強醫務人員預防與控制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防護工作。醫院成立職業暴露防護管理委員會,健全職業暴露上報制度,並把各項制度及措施落實到實處。
加強醫務人職業安全防護教育提高醫護人員預防HIV感染的安全意識,在工作中實施普遍防護原則,醫務人員對所有患者的血液、體液及被血液、體液污染的物品均視為具有傳染性的病源物質,醫務人員接觸這些物質時,必須採取防護措施。
醫務人員進行有可能接觸患者血液、體液的診療和護理操作時必須戴手套,操作完畢,脫去手套後立即洗手,必要時進行手消毒。
在診療、護理操作過程中,有可能發生血液、體液飛濺到醫務人員的面部時,醫務人員應當戴手套、具有防滲透性能的口罩、防護眼鏡。
有可能發生血液、體液大面積飛濺或者有可能污染醫務人員的身體時,還應當穿戴具有防滲透性能的醫用防護服www.dehsm.com/yiyongfanghufu.html或者圍裙。
醫務人員手部皮膚發生破損,在進行有可能接觸患者血液、體液的診療和護理操作時必須戴雙層手套。
醫務人員在進行侵襲性診療、護理操作過程中,要保證充足的光線,並特別注意防止被針頭、縫合針、刀片等銳器刺傷或者劃傷,禁止傳遞銳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