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還有那些有關氣象的知識
氣象學氣象學研究的對象是大氣層內各層大氣運動的規律、對流層內發生的天氣現象和地面上旱澇冷暖的分布等。如雲、霧、雨、雪、冰雹、雷電、台風、寒潮等都是我們常見的天氣現象。它的研究范圍是地球表面的大氣層,厚約3000公里,自下而上可分為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然層和外層。
1. 暈
天空中有一層高雲,陽光或月光透過雲中的冰晶時發生折射和反射,便會在太陽或月亮周圍產生彩色光環,光環彩色的排序是內紅外紫。稱這七色彩環為日暈或月暈,統稱為暈。其中對觀測者所張的角半徑為22度的暈最為常見,稱22度暈,偶爾也可看到角半徑為46度的暈和其他形式的與暈相近的光弧。由於有卷層雲存在才出現暈,而卷層雲常處在離鋒面雨區數百公里的地方,隨著鋒面的推進,雨區不久可能移來,因此暈就往往成為陰雨天氣的先兆。
2. 華
天空中有一層透光薄雲,雲中的水滴大小均勻,若是由冰晶組成的雲則要求冰晶尺寸均勻。月光或陽光透射雲層過程中,受到均勻雲滴(水滴或冰晶)的衍射,結果會在月亮或太陽周圍緊貼月盤或日盤形成內紫外紅的彩環,稱為華。因日光太亮,所以人們不易觀察到日華,月華則比較常見。緊貼月盤的華又稱華蓋,通常華蓋的紫色不太顯著故內環呈青藍色,其外呈黃色為主,最外呈紅色。有時在華蓋外隔一暗圈後還會出現一個甚至幾個彩色排序與華蓋相同,但亮度弱得多的同心光環,稱為副華。
3. 虹和霓
含七種色光的太陽光線,射入大氣中的水滴(雨滴或霧滴),各種色光經歷折射和反射後,可在雨幕或霧幕上形成彩色光弧環。當光弧環對觀測者所張的角半徑約42度,光環的彩色排序是內紫外紅時,稱為虹。 在虹的外面,有時還出現較虹弱的彩色光環,光環對觀測者所張的角半徑約為52度,彩色環的排序與虹相反即內紅外紫,稱為霓或副虹。 虹和霓都要背對太陽而立才能觀察到。在夏日的傍晚,西方放晴而東方天空有雲雨時,最易看到虹和霓。
4. 曙暮光
日出前,即太陽未露出地平線前,陽光照射到高層大氣,陽光被大氣分子散射,造成天空微亮,地面微明,從這時刻起到太陽露出地平線為止的光亮稱曙光。 日落後即太陽西沉到地平線以下後,仍有一段時間陽光可照射到高空大氣,因空氣分子散射使天空和地面仍維持微明,這段時間的光稱暮光。 曙光與暮光合稱曙暮光。曙光時段稱黎明,暮光時段稱黃昏。由於曙光開始與暮光終了的標准不同,通常分為民用曙暮光,航海曙暮光與天文曙暮光。晴朗日子當太陽在地平線以下的角度大約為 7度時,民用曙光開始和暮光終了;大約12度時,航海曙光開始和暮光結束;當大約18度時,天文曙光開始和暮光終了。曙暮光持續的時間在赤道最短,隨緯度增加而增加。
『貳』 關於氣象的知識內容
1.什麼是天氣:天氣是指短時間(幾分鍾到幾天)發生的氣象現象,如雷雨、冰雹、台風、寒潮、大風等。
2.什麼是氣候 :氣候是指某一地區長時期內(月、季、年、數年、甚至數百年等)各氣象要素長年的平均值。是一個地區的冷、暖、干、濕等天氣狀況基本特徵的綜合反映。
3.氣候資源:氣候資源是指廣泛存在於大氣圈中的光能、熱能、降水、風能等可以為人們直接或間接利用,能夠形成財富,具有使用價值的自然物質和能量,是一種十分寶貴的可以再生的自然資源,它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條件,已被廣泛用於國計民生的方方面面。
4. 小氣候: 小氣候是在具有相同的大氣候背景的范圍內,在局部地區,由於地形方位、土壤條件和植被不一致,使該地區具有獨特的氣候狀況。小氣候的特點,主要表現在個別氣象要素變化劇烈,以及個別天氣現象上的差異。。
5.城市氣候: 在大氣候或區域氣候的背景條件下,由於城市化的影響而形成的一種局地氣候或小氣候。城市氣候呈現出所謂「五島」的特徵,即「熱島」、「濕島」、「干島」、「雨島」、「混濁島」。
6.熱島效應: 熱島是由於人們改變城市地表而引起小氣候變化的綜合現象,是城市氣候最明顯的特徵之一。由於城市化的速度加快,城市建築群密集、柏油路和水泥路面比郊區的土壤、植被具有更大的熱容量和吸熱率,使得城區儲存了較多的熱量,並向四周和大氣中幅射,造成了同一時間城區氣溫普遍高於周圍的郊區氣溫,高溫的城區處於低溫的郊區包圍之中,如同汪洋大海中的島嶼,人們把這種現象稱之為城市熱島效應。
7.為什麼冬天的氣壓比夏天高: 氣壓是指地球上空氣柱在單位面積上產生的壓力。一個地方的氣壓是經常發生變化的,當氣壓降低時,天氣陰雨,氣象升高時,天氣轉晴。氣壓發生變化有許多原因。其中空氣溫度的變化是引起氣壓變化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當空氣冷卻時,空氣收縮,密度增大,單位面積上承受的空氣柱重量增加,氣壓也就升高。因此,冷空氣一到,總是伴隨著氣壓的升高;而在暖空氣來臨的同時,氣壓常常降壓。冬天是冷空氣的世界,夏季則是暖空氣的天地,氣壓冬高夏低的道理也就很清楚了。
8.什麼是數值天氣預報: 數值預報是根據現有的天氣狀況和已知的初始條件,利用高速計算機,求解控制大氣運動的動力-熱力學方程,從而得出一段時期內的天氣形勢和有關氣象要素的客觀定量預報方法。數值天氣預報是當今天氣預報的基礎,也是氣象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標志之一。
9.氣候變化: 長時期內氣候狀態的變化。通常用不同時期的溫度和降水等氣候要素的統計量的差異來反映。變化的時間長度從最長的幾十億年至最短的年際變化。
10.氣候異常:正常氣候起伏中出現的明顯反常現象。主要由氣候因子的配置發生較大變化所致。常導致人類及動植物的不相適應,而影響人類社會活動及生產活動,危及動植物的正常生長發育等。
11.二十四節氣: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地球在環繞太陽運行的軌道上所處位置劃定的,屬於陽歷的范疇。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為360度,以春分時為0度,清明時為15度,以後每隔15度為一個節氣,其日期在陽歷中是基本固定的。二十四節氣是中國歷法的獨創,是我國古代科學文化的輝煌成就之一。
12.太陽黑子:太陽光球上經常出現的陰暗斑點。它是太陽活動的基本標志。根據統計,地球上天氣或氣候反常均與太陽黑子活動有密切關系。
13.氣候異常:正常氣候起伏中出現的明顯反常現象。主要由氣候因子的配置發生較大變化所致。常導致人類及動植物的不相適應,而影響人類社會活動及生產活動,危及動植物的正常生長發育等。
14.氣候因子:形成氣候的基本因子。主要有三個主要方面:輻射因子、環流因子、地理因子。
15.氣候預報:指利用氣候演變規律製作的預報。製作方法與「長期天氣預報」相似。它是從氣候演變規律出發預報未來一段時期內可能出現的天氣狀況。
16.生物氣候學:研究生命有機體與氣候環境條件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學科。屬於應用氣候學范疇。
17.季風與季風氣候:由於大陸及鄰近海洋之間存在的溫度差異而形成大范圍盛行的、風向隨季節有顯著變化的風系,具有這種大氣環流特徵的風被稱為季風。受季風支配的區域里的氣候又被稱為季風氣候,季風氣候區一般夏季受海洋氣流影響,冬季受大陸氣流影響,主要特徵為冬干夏濕。
『叄』 氣象知識
氣象諺語
一、雲往東,車馬通,雲往南,水漲潭,雲往西,披蓑衣;雲往北,好曬麥。
二、里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
三、日落胭脂紅,無雨便是風。
四、久晴大霧陰,久陰大霧晴。
五、重陽無雨春十三,十三無雨一冬干。
六、烏雲接落日,不落今日落明日。
七、天上灰布懸,雨絲定連綿。
八、一日南風三日曝,三日南風狗鑽灶。
九、雷轟天頂,有雨不狠;雷轟天邊,大雨連天。
十、立春雨淋淋,陰陰濕濕到清明。
農業氣象諺語按內容分為以下幾方面:①農時方面,如「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當時」;「棗芽發,種棉花」,②氣象和農業關系方面,如「伏里有雨多種麥」。」稻秀暖、麥秀寒」。③農業措施的氣象效應方面,如」鋤頭底下有水也有火」。④農業氣象預測預報方面,如「槐樹不開花,晚田不歸家」。「夏天不熱,五穀不結」。⑤天氣諺語,如「月暈而風,礎潤而雨」, ⑥農業氣象災害方面,如「豌豆開花,最怕風打」。
節氣謠諺詩歌
民謠: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大小寒。每月兩節日期定,最多相差一兩天,上半年來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或曰:「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兩暑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來八廿三,每月兩節日期定,最多不差一二天。」
民諺:
「種田無定例,全靠看節氣。立春陽氣轉,雨水沿河邊。驚蟄烏鴉叫,春分滴水干。清明忙種粟,穀雨種大田。立夏鵝毛住,小滿雀來全。芒種大家樂,夏至不著棉。小暑不算熱,大暑在伏天。立秋忙打墊,處暑動刀鐮。白露快割地,秋分無生田。寒露不算冷,霜降變了天。立冬先封地,小雪河封嚴。大雪交冬月,冬至數九天。小寒忙買辦,大寒要過年。」
在四川地區,還流傳著一首《節氣百子歌》:
「說個子來道個子,正月過年耍獅子。二月驚蟄抱蠶子,三月清明墳飄子。四月立夏插秧子,五月端陽吃粽子。六月天熱買扇子,七月立秋燒袱子。八月過節麻餅子,九月重陽撈糟子。十月天寒穿襖子,冬月數九烘籠子。臘月年關四處去躲帳主子。」
七言詩:
「地球繞著太陽轉,繞完一圈是一年。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節緊相連。按照公歷來推算,每月兩氣不改變。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這些就是交節日,有差不過一兩天。二十四節有先後,下列口訣記心間: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連;驚蟄春分在三月,清明穀雨四月天;五月立夏和小滿,六月芒種夏至連;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處暑八月間;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抓緊季節忙生產,種收及時保豐年。」
夏九九歌:
「一九二九,扇子不離手。三九二十七,冰水甜如蜜。四九三十六,爭向路頭宿。五九四十五,樹頭秋葉舞。六九五十四,乘涼不入寺。七九六十三,夜眠尋被單。八九七十二,被單添夾被。九九八十一,家家打炭壑。」
『肆』 寫一條你知道的氣象知識
1、春天囝仔面。(意即春天晴雨多變)
2、春看山頭,允冬看海口。(看天經驗:冬春季同安西、北面山頭方向雲的能見度、天氣現象變化,夏秋季南一東南方向海口雲的能見度、天氣現象變化,預示未來12~48小時內本地天氣的變化,閩南方言「允冬」意即晚季稻生長收成這一季節)
3、春寒雨那泉,冬寒烤大旱(春寒雨如泉,冬寒作大旱)。春寒雨滴,冬寒斷滴。
4、春南夏北,無水磨墨。春北夏南,草埔成潭。
5、春天連陰,起南風現停。(科學道理—春季同安冷暖空氣交匯時常下雨,當南風吹來後,將冷空氣推向北面,本地回暖,天氣常會轉晴)
6、夏天雨綿綿,起北風便晴。
7、秋天西風雨,東北晴。
8、秋後北風起,干到斷半滴。
9、春東風,雨祖公;夏東風,熱烘烘。
10、一年三季東風雨,只有夏季東風晴。
11、雨過起東風,夜裡雨更凶。(春季、雨季適用)
12、久晴夜風雨,久雨夜風晴。
13、南風暖,北風寒,東風濕,西風干。(這說明風向對於空氣的冷、暖、干、濕的影響)
14、白露南,三日一次澹。
15、白露南,腳兜澹;白露北,無泉目。
16、熱極生風,悶極生雨。(實踐經驗:夏秋季台風影響有不少是出現在最高氣溫高於35℃,再過5天左右的時間;在春夏秋季氣溫高,濕度大,在悶熱的天氣條件下易出現雷陣雨;配合夏秋季適用諺語「日暖夜涼,東海也干」,可領會到涼、熱、干、濕是如何影響天氣變化的)
17、西風不過午,過午便有台。(第17~22條關於台風的諺語只適用在台風季)
18、西風過午,不出三日台風來。
19、風西,台風會來無人知。(老農雲:1959年8月23日傍晚前後西風明顯,半夜強台風登陸同安)
20、東南淹同安,西南淹漳州,東北淹泉州。(在台風影響下,風向不同,雨量中心位置也不同)
『伍』 觀《氣象知識講座》作文350字
今天的我特別高興,很期待下午的到來,你們知道這是為什麼嗎?因為我們班很榮幸地請到了氣象局的領導,來給我們講解有關氣象的知識。
我們的陳輔導員和李老師在我們教室里掛了一條鮮艷的紅色條幅,上面寫有五個非常醒目的大字「科普進校園」,准備工作做好了,講座就正式開始了。
首先給我們講課的是李阿姨,我們都端正地做好,認真聽講氣象知識。今天的課堂上非常的安靜,因為我們很好奇,大家都仔細地聽著。從李阿姨的講解中,我知道了許多關於氣象的知識,例如:龍卷風、台風、暴雪、暴雨、泥石流、雷電等氣象災害。在雷雨來臨時,人不要在戶外工作和田地勞作,更不要靠近高壓電線和孤立的高樓、大樹、旗桿等物,更不要站在空曠的高地上或大樹下躲雨。雷雨天氣時不要站在高處開手機,更不要打手機。龍卷風是要躲在地下室里,遠離龍卷風。遇到強降雨時不要在山谷中行走,要迅速轉移到安全的高地。如果發生泥石流,向與泥石流方向垂直的兩邊山坡上面爬。
聽了李阿姨的精彩講解,收獲多多,聽到了一些從未了解的氣象知識。最後李阿姨還給我們宣布了一件好事,說:「同學們,星期六氣象館免費開放一天,希望你們能去參觀、學習。」最後還給我們每人發了一本氣象知識,我們大家都高興地不得了。
『陸』 怎樣學好氣象學
我借用一個學姐的日誌來回答你這個問題吧,我覺得她說得很好!
如何打好基礎研究(氣象學)的基礎 在大氣所學習四年多,雖談不上有很大的收獲,但也不算渾渾噩噩。雖然離一位合格的科研工作者還有很大的距離,但是也要談談自己的心得――如何打好科研的基礎――為將來的事業鋪好堅實的道路。 如果立志於氣象學的科研事業,愛好必須放在第一位,在這浮躁的年代,沒有愛好是不可能幾十年如一日地坐下來去研究自己所喜愛的,幾位成功的研究者也為我們提供了極好的榜樣,在那動盪的年代仍然此志不渝,有些飄題,呵呵。 如何稱為一名合格,或者優秀的科研工作者呢?借用導師的話就是一名優秀的科研工作者需要三個基本素質:1,必須具有卓越的物理直覺,當然對一個人的天賦需要極高的要求,但是也和知識的積累密切相關,不懂的領域很難去愛,也談不上有什麼看法,靈感了;2,要擅長用來處理一些問題的方法,只有這樣你才能很快的將你的想法實現,並且從中看到合理與否,並進行改正;3,要擅於表達自己的觀點,已有的工作盡快成文,要讓別人盡快的知道你的工作並提出寶貴的意見。很顯然,我還不足以發表對第一點的看法,因為自己還遠遠達不到那個境界,革命之路漫長,還需努力,第三點將借用一大牛文章,提供一些參考,主要談談第二點。 為了使自己的科研之路走得更堅實,更順暢,一些基本的工具(這里稱為工具,是因為這些是必須瞭然於胸)是要必須掌握的。 對於微分方程的處理。一名不會處理微分方程的科研工作者是比較可悲的(可能有些偏,呵呵,不過不會用數學來描述物理,自然很難體會其中的美感,對這領域的愛有多少呢?個人認為這是培養愛的一個極好的途徑)。其實掌握一些基本方程的處理方法並不復雜,可參考Richard Haberman的實用偏微分方程(第四版),個人認為這是迄今為止寫的最通俗易懂,初步掌握不用2個月。 氣象學專業知識的了解。剛進入博士學習階段,基礎參差不齊,但是對於氣象學專業知識有個系統全面的了解還是很有必要的,最方便的莫過於看一部名著,可選擇的比較多,注重推導的PEDLOSKY的流體力學,GILL的大氣-海洋動力學,HOLTON的動力氣象學之介紹。個人比較推薦GILL的大氣-海洋動力學,講的比較通俗,結合的實際現象較多,能夠讓在了解專業術語的同時卻悄悄感受到用數學來描述物理現象的艷麗。PEDLOSKY的推導非常嚴密,但建議在對專業知識有個全面的了解後再去學會更有體會。HOLTON的不太了解。乘著在玉泉路學習的黃金時間,少約會點,好好讀讀這幾本書,會大有收獲。等進入工作後再想靜下來讀這幾本書可就不太那麼容易(後悔中。。。。。。。)。 軟體的利用。這些比較簡單,程序的編寫,結果的現實,什麼fortran啊,c啊,grads啊,matlab啊,會一兩種就行,能夠計算,能夠畫圖就可以,關鍵是要快,最好早上的想法到晚上睡覺的時候你就能看到結果的雛形,由簡入繁。太美的就不要太過強求,畢竟不是每個人都去寫模式。 好了,有了上面的沉澱,對進入氣象學這個領域進行 研究就有了最基本的了解,下面就根據各自細致的方向補充不同的知識,例如統計方法的使用,數值計算等,非線性方法的使用,個人覺得DIJKSTRA的nonlinear physical oceanography著實不錯,用一些簡單的非線性方法來描述大氣海洋中的分叉現象,對於突變,跳躍提供不少有意義的提示。這些簡單的方法可參考SEYDEL的practical bifurcation and stability analysis: from equilibrium to chaos。 科研之路漫長遙遠,懷著一份熱愛,奮斗,奮斗,奮斗。
『柒』 氣象學專業需要學習哪些知識
氣象學專業旨在培養掌握應用氣象學專業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能夠在農業氣象及生態環境監測調控、信息分析處理、資源開發利用和防災減災等科研、教學和業務部門工作的應用性高級專門人才。
『捌』 關於天氣的知識
【網路知識】氣象知識大全
一.氣象現象
....
厄爾尼諾
厄爾尼諾現象是指地處太平洋熱帶地區的海水大范圍異常增溫現象。這一現象造成了地球溫度的升高,使影響氣候的各種因素失衡,從而導致氣候異常。據歷史記載,自1950年以來,世界上共發生13次厄爾尼諾現象。其中1997年發生的並且持續之今的這一次最為嚴重。主要表現在:從北半球到南半球,從非洲到拉美,氣候變得古怪而不可思議,該涼爽的地方驕陽似火,溫暖如春的季節突然下起來大雪,雨季到來卻遲遲滴雨不下,正值旱季卻洪水泛濫.....
科學家們認為,厄爾尼諾現象的發生與人類自然環境的日益惡化有關,是地球溫室效應增加的直接結果,與人類向大自然過多索取而不注意環境保護有關。
2月3日,來自世界各國的氣象專家聚集曼谷,研討對厄爾尼諾的良策。「拯救大自然,也就是拯救人類自己」是本次研討會發出的最重要信息。專家們認為,本次厄爾尼諾現象將延續到今年4月份,在這之前氣候異常將更加明顯。
城市熱島效應
人類活動對氣候的影響,在城市氣候中表現最為突出。城市人口密集,高樓密集,高速公路密集,工廠、汽車、空調及家庭爐灶和飯店等大量消耗能源,除造成大氣污染外,還釋放出廢熱進入大氣,使城市年平均氣溫比郊區可高1度,甚至更多,在溫度的空間分布上,城市猶如一個溫暖的島嶼。城市密集高大的建築物,是氣流通行的障礙物,使城市風速減小,由於城市熱島效應市區與郊區形成了一個晝夜相反的熱力環流。進年來,由於城市建設的飛速發展,城市熱島效應越來越明顯。
台風與熱帶風暴
在熱帶洋面上生成發展的低氣壓系統稱為熱帶氣旋。 國際上以其中心附近的最大風力來確定強度並進行分類: 12級以上的通稱為台風; 10-11級的是強熱帶風暴; 8-9級的是熱帶風暴;
『玖』 氣象知識!~~
氣象諺語
一、雲往東,車馬通,雲往南,水漲潭,雲往西,披蓑衣;雲往北,好曬麥。
二、里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
三、日落胭脂紅,無雨便是風。
四、久晴大霧陰,久陰大霧晴。
五、重陽無雨春十三,十三無雨一冬干。
六、烏雲接落日,不落今日落明日。
七、天上灰布懸,雨絲定連綿。
八、一日南風三日曝,三日南風狗鑽灶。
九、雷轟天頂,有雨不狠;雷轟天邊,大雨連天。
十、立春雨淋淋,陰陰濕濕到清明。
農業氣象諺語按內容分為以下幾方面:①農時方面,如「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當時」;「棗芽發,種棉花」,②氣象和農業關系方面,如「伏里有雨多種麥」。」稻秀暖、麥秀寒」。③農業措施的氣象效應方面,如」鋤頭底下有水也有火」。④農業氣象預測預報方面,如「槐樹不開花,晚田不歸家」。「夏天不熱,五穀不結」。⑤天氣諺語,如「月暈而風,礎潤而雨」, ⑥農業氣象災害方面,如「豌豆開花,最怕風打」。
節氣謠諺詩歌
民謠: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大小寒。每月兩節日期定,最多相差一兩天,上半年來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或曰:「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兩暑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來八廿三,每月兩節日期定,最多不差一二天。」
民諺:
「種田無定例,全靠看節氣。立春陽氣轉,雨水沿河邊。驚蟄烏鴉叫,春分滴水干。清明忙種粟,穀雨種大田。立夏鵝毛住,小滿雀來全。芒種大家樂,夏至不著棉。小暑不算熱,大暑在伏天。立秋忙打墊,處暑動刀鐮。白露快割地,秋分無生田。寒露不算冷,霜降變了天。立冬先封地,小雪河封嚴。大雪交冬月,冬至數九天。小寒忙買辦,大寒要過年。」
在四川地區,還流傳著一首《節氣百子歌》:
「說個子來道個子,正月過年耍獅子。二月驚蟄抱蠶子,三月清明墳飄子。四月立夏插秧子,五月端陽吃粽子。六月天熱買扇子,七月立秋燒袱子。八月過節麻餅子,九月重陽撈糟子。十月天寒穿襖子,冬月數九烘籠子。臘月年關四處去躲帳主子。」
七言詩:
「地球繞著太陽轉,繞完一圈是一年。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節緊相連。按照公歷來推算,每月兩氣不改變。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這些就是交節日,有差不過一兩天。二十四節有先後,下列口訣記心間: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連;驚蟄春分在三月,清明穀雨四月天;五月立夏和小滿,六月芒種夏至連;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處暑八月間;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抓緊季節忙生產,種收及時保豐年。」
夏九九歌:
「一九二九,扇子不離手。三九二十七,冰水甜如蜜。四九三十六,爭向路頭宿。五九四十五,樹頭秋葉舞。六九五十四,乘涼不入寺。七九六十三,夜眠尋被單。八九七十二,被單添夾被。九九八十一,家家打炭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