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公共場所從業人員衛生知識培訓試題答案
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 (1987年4月1日國務院發布)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創造良好的公共場所衛生條件,預防疾病,保障人體健康,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適用於下列公共場所:
(一)賓館、飯館、旅店、招待所、車馬店、咖啡館、酒吧、茶座;
(二)公共浴室、理發店、美容店;
(三)影劇院、錄像廳(室)、游藝廳(室)、舞廳、音樂廳;
(四)體育場(館)、游泳場(館)、公園;
(五)展覽館、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
(六)商場(店)、書店;
(七)候診室、候車(機、船)室、公共交通工具。
第三條 公共場所的下列項目應符合國家衛生標准和要求:
(一)空氣、微小氣候(濕度、溫度、風速);
(二)水質;
(三)採光、照明;
(四)噪音;
(五)顧客用具和衛生設施。
公共場所的衛生標准和要求,由衛生部負責制定。
第四條 國家對公共場所以及新建、改建、擴建的公共場所的選址和設計實行「衛生許可證」制度。
「衛生許可證」由縣以上衛生行政部門簽發。
第二章 衛生管理 第五條 公共場所的主管部門應當建立衛生管理制度,配備專職或者兼職衛生管理人員,對所屬經營單位(包括個體經營者,下同)的衛生狀況進行經常性檢查,並提供必要的條件。
第六條 經營單位應當負責所經營的公共場所的衛生管理,建立衛生責任制度,對本單位的從業人員進行衛生知識的培訓和考核工作。
第七條 公共場所直接為顧客服務的人員,持有「健康合格證」方能從事本職工作。患有痢疾、傷寒、病毒性肝炎、活動期肺結核、化膿性或者滲出性皮膚病以及其他有礙公共衛生的疾病的,治癒前不得從事直接為顧客服務的工作。
第八條 經營單位須取得「衛生許可證」後,方可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申請登記,辦理營業執照。在本條例實施前已開業的,須經衛生防疫機構驗收合格後,補發「衛生許可證」。「衛生許可證」兩年復核一次。
第九條 公共場所因不符合衛生標准和要求造成危害健康事故的,經營單位應妥善處理,並及時報告衛生防疫機構。
第三章 衛生監督 第十條 各級衛生防疫機構,負責管轄范圍內的公共場所衛生監督工作。
民航、鐵路、交通、廠(場)礦衛生防疫機構對管轄范圍內的公共場所,施行衛生監督,並接受當地衛生防疫機構的業務指導。
第十一條 衛生防疫機構根據需要設立公共場所衛生監督員,執行衛生防疫機構交給的任務。公共場所衛生監督員由同級人民政府發給證書
民航、鐵路、交通、工礦企業衛生防疫機構的公共場所衛生監督員,由其上級主管部門發給證書。
第十二條 衛生防疫機構對公共場所的衛生監督職責:
(一)對公共場所進行衛生監測和衛生技術指導;
(二)監督從業人員健康檢查,指導有關部門對從業人員進行衛生知識的教育和培訓;
(三)對新建、擴建、改建的公共場所的選址和設計進行衛生審查,並參加竣工驗收。
第十三條 衛生監督員有權對公共場所進行現場檢查,索取有關資料,經營單位不得拒絕或隱瞞。衛生監督員對所提供的技術資料有保密的責任
公共場所衛生監督員在執行任務時,應佩戴證章、出示證件。
第四章 罰 則 第十四條 凡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單位或者個人,衛生防疫機構可以根據情節輕重,給予警告、罰款、停業整頓、吊銷「衛生許可證」的行政處罰:
(一)衛生質量不符合國家衛生標准和要求,而繼續營業的;
(二)未獲得「健康合格證」,而從事直接為顧客服務的;
(三)拒絕衛生監督的;
(四)未取得「衛生許可證」,擅自營業的。
罰款一律上交國庫
第十五條 違反本條例的規定造成嚴重危害公民健康的事故或中毒事故的單位或者個人,應當對受害人賠償損失
違反本條例致人殘疾或者死亡,構成犯罪的,應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直接責任人員的刑事責任。
第十六條 對罰款、停業整頓及吊銷「衛生許可證」的行政處罰不服的,在接到處罰通知之日起十五天內,可以向當地人民法院起訴。但對公共場所衛生質量控制的決定應立即執行。對處罰的決定不履行又逾期不起訴的,由衛生防疫機構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第十七條 公共場所衛生監督機構和衛生監督員必須盡職盡責,依法辦事。對玩忽職守,濫用職權,收取賄賂的,由上級主管部門給予直接責任人員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直接責任人員的刑事責任 第五章 附 則 第十八條 本條例的實施細則由衛生部負責制定。 第十九條 本條例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② 手衛生知識培訓計劃都有些什麼內容啊
季節多發病安排講座內容,按照季節變化增加手足口、流感等流行性傳染病的內容...什麼...衛生院 2011年健康教育工作計劃 健康是人人應當享有的基本權利,是...
③ 國家衛計委cea培訓
認可的,現在的證書分為二種,一種是衛生部發的證書(紅色封面,俗稱「紅證」),一種是由人社部教培中心發的證書(藍色封面,俗稱「藍證」(見下圖)),這兩種證書有過爭議,以哪種為主?,但實際上還是有區別的,藍證是「崗位能力證書」,而紅證,。
④ 衛生知識培訓證有什麼用
在我國,根據《食品衛生法》的規定,食品生產經營企業和食品商販,必須先取得衛生許可證,方可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申請登記或者變更登記。衛生許可證的發放管理方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規定。
衛生許可證的發放適用對象,包括各種供人食用或者飲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傳統既是食品又是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療為目的的物品。
衛生許可證可適用的行為,包括一切事物的生產(不包括種植業和養殖業)、採集、收購、加工、儲存、運輸、陳列、供應、銷售等活動。衛生許可證的使用主體,包括一切從事食品生產經營的單位或者個人,其中也包括職工食堂、食品商販等。
(4)衛計知識培訓擴展閱讀:
衛生知識培訓證辦證流程:
1、 申請報告;
2、 《XX市衛生局衛生許可證申請書》;
3、 企業名稱預先核准通知書復印件;
4、 衛生管理組織(架構)名單;
5、 各類場所衛生管理制度;
6、 主要生產設備清單;
7、 建設項目四置圖、平面布局圖(空調系統生產車間、生產設備、給排水系統、衛生設施布局、通風排氣),要求提供藍圖或電腦列印圖(標明尺寸、面積和經營單位名稱)。(已在我所辦理建設項目衛生驗收合格的單位可免提供);
8、從業人員健康證和衛生知識培訓證(申報時可不需要提供,但領證前必須提供)。
⑤ 從業人員衛生知識培訓在哪裡辦理
餐飲業從業人員衛生培訓到當地衛生疾控中心聯系培訓及考健康證事宜,或者本單位自行培訓;企業人從業員職業衛生培訓,一般都是本單位安全管理部門負責培訓。
⑥ 請問誰有從業人員衛生健康培訓考卷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人是生產力中的決定因素。衛生人員素質的高低是現代醫院管理中的一個重要決定因素,是醫療衛生部門現代化建設的著眼點。鄧小平同志說過:「只靠堅持社會主義道路,沒有真才實學,還是不能實現四個現代化。無論在什麼崗位上,都要有一定的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沒有的要學,有的要繼續學,實在不能學、不願學的要調整。」衛生人員的素質,則是從要求每個人員具有衛生專業技術的素養、品質和專業技術的能力、思想作風、身體等五個方面出發,而且按醫、護、葯、技四個不同的專業系統,分別制訂出不同的具體要求。但作為一名在基層工作的衛生人員,則應統全考慮,按照不同的專業層次和專業技術,具備整體素質。
依據當前軍事斗爭准備的需要,新兵役制規定衛生員由衛生兵與衛生士官承擔。衛生士官是指從事各類衛生工作的被授予一級士官以上軍銜的志願兵,主要分為兩類:(1)是擔任營、連衛生兵的衛生士官,其特點是知識橫寬縱淺,平時負責分隊的衛生工作(尤其是防疫工作),戰時擔任一線救護,工作有一定的獨立性,稱為通科衛生士官。(2)是在師、旅、團衛勤機構從事專業技術的衛生士官,如葯劑、檢驗、放射、手術室、針灸推拿等,其特點是平時從事專業技術工作,戰時參加救護所的救治工作,稱為專科衛生士官。本文通過對我部近幾年來畢業的衛生員進行素質和技能考核分析認為:作為一線衛勤保障的骨幹力量,同時作為一線部隊的衛生士官,其職能不同於護理人員或醫生,且不局限於臨床醫療或衛生防疫,對其要求則介於護士與全科醫生之間。
1 考核內容
1.1 考核心理思想素質及專業素質 衛生人員臨床實習,培養良好的醫德醫風,樹立救死扶傷、全心全意為傷病員服務的思想,是做為一名從事衛生專業人員的最起碼條件。我們考核中素質考核占總分的10%,通過「問、聽、看、評」的方法,即「提問、旁聽、觀看、評價」。對每個衛生員做出初步評分。
1.2 考核醫療護理技術及熟練程度 護理工作千頭萬緒,是各級醫務人員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術之一,我們按照:體溫、脈搏、呼吸、血壓的測量,常用器械、敷料滅菌法,無菌技術及換葯,常用給葯法、常用導管術及護理工作要求的順序。要求參加考試的所屬人員動作規范、准確無誤、乾脆熟練,嚴防醫療差錯事故的發生。
1.3 考核應用知識的能力 臨床醫學知識是一門廣泛的、系統的、復雜的、科學的學科。通過考核,可以反映出衛生員對醫學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即掌握常用的正常人體解剖學、生理學、葯理學、病理學等基礎醫學知識,學習臨床典型的各科常見病的生活護理、基礎護理等知識。
2 嚴密組織實施,合理公平考核
我們成立了以門診部主任、副主任為組長,臨床各組室主管醫生為成員的考核領導小組,考試前提出嚴格要求、嚴格公正監考,並認真熟悉考試內容,掌握重點及要點,對衛生員進行考前教育,囑他們仔細審題、認真答卷。考卷和閱卷均採用封閉式管理。考核中採取筆試、面試和操作答辯等方法相結合,這樣可以使衛生員通過考核真正找到自己存在的問題。
3 考核分析
通過考核,我們發現衛生員輕視基礎理論知識學習和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並且表現較為突出,帶有普遍性問題,暴露了教學和管理中的一些問題。
3.1 缺乏爭先創優意識 大多數衛生員對考高分、爭第一意識淡薄,認為太難、爭不上,似有「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之感,高呼60分萬歲。從我們的考核情況來看,綜合成績達到90分以上者,寥寥無幾。
3.2 醫療護理技術的基本功不扎實 考核醫療護理技術項目共同存在的問題是:思路不清、順序顛倒、張冠李戴、眉毛鬍子一把抓、手法不到位。更有甚者,感到「老虎吃天,無法下手」。從我們考核情況來看,衛生員平時不注重護理技術操作,動手能力差,不注重基本功的訓練。
3.3 學習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大多數衛生員不能充分利用有效的時間、空間去自覺、積極、主動的學習,認為基層醫院不會來重病員、復雜病員。自己所學的知識已綽綽有餘,應付基層的常見病、多發病,那是小菜一碟。
4 討論
隨著現代信息、材料技術以及跨空間、時間的指揮作戰方法在高技術條件下局部戰爭中的不斷應用與更新,造成了減員及傷員傷情的復雜多樣化,直接影響了我軍衛勤保障的模式與要求,進而會對作為一線衛勤保障骨乾的通科衛生士官的素質要求與職能定位進行相應的調整。通過對我部近幾年畢業衛生員的考核,我們分析,今後應在衛生員的能力培養、技術訓練上下功夫,理論教學力求少而精,下大力氣重視衛生員的動手操作能力,真正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臨床與書本相結合。我們要積極適應21世紀對醫 學人才高素質的要求,打好三個基礎、樹立四個意識、培養五種能力,為部隊全面建設再立新功。三個基礎:(1)本類學科知識的基礎;(2)異類學科知識的基礎,包括倫理學、哲學、管理學、經濟學和人文科學等基礎;(3)計算機操作應用技術和外語基礎。四個意識:(1)了解掌握醫療衛生、生態環境和預防保健發展動態的前瞻意識:(2)對衛生事業高度責任感、使命感的奉獻意識;(3)終身學習、全面發展的自學意識;(4)強烈求索、勇於進取的創新意識。
五種能力;(1)為官兵提供預防、醫療、保健一體化服務的能力;(2)較強的醫學科研能力;(3)指導官兵養成健康生活方式的能力:(4)本專業領域中的競爭、合作能力;(5)平時重大自然災害、突發事件,不戰時本級醫療救護能力。
⑦ 衛生計生政策法規培訓需要注意哪些
計劃生育政策法規知識培訓總結為以下幾點:
一、《人口與計劃生育法》規定公民在實行計劃生育中應當履行哪些義務?
1、公民有實行計劃生育的義務;
2、夫妻雙方在實行計劃生育中負有共同責任;
3、公民有按照法律規定的條件依法規范生育行為的義務;
4、公民有自覺落實避孕節育措施,接受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指導的義務;
5、公民有協助政府開展人口計劃與生育的義務;
6、違反法律法規規定條件生育子女的公民有依法繳納社會撫養費的義務;
7、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義務。
二、《人口與計劃生育法》規定公民在實行計劃生育中享有哪些合法權益?
1、依法生育的權利;
2、實行計劃生育男女平等的權利;
3、獲得計劃生育,生殖健康信息和教育的權利;
4、獲得避孕節育技術和生殖健康服務的權利;
5、獲得知情選擇安全、有效、適宜的避孕節育措施服務的權利;
6、獲得法律法規和政府規章規定的獎勵、優待、社會福利、社會保障、社會救助的
權利和平等發展的權利;
7、公民實行計劃生育,其人身權、財產權不受侵害的權利;
8、公民有獲得法律救濟的權利
人口問題是當今世界各國普遍關注的問題。它不僅關繫到國民經濟的發展,而且關繫到民族的生存和人類社會的穩定和繁榮。在我國,人口數量最多的確成了「中國最大的難題」,在生產力還很不發達的情況下,吃飯、教育、就業等都成為嚴重的問題。實行計劃生育,就是要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質量,完善人口結構。而我國人口多、底子薄,提高人口質量,完善人口結構的任務十分艱巨,因此必須堅持實行計劃生育。
三、我國的現行生育政策是什麼?
國家提倡晚婚晚育,提倡一對夫妻只生育一個子女,依照法律法規規定合理安排生育第二個子女。少數民族也要實行計劃生育。具體政策規定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
四、育齡夫妻生育第一個子女,應當辦理哪些手續?
育齡夫妻生育第一個子女的,應當在懷孕三個月內主動到鄉級計生機構辦理生育登記,領取《第一個子女生育登記卡》。
⑧ "十三五"全國衛生計生專業技術人員培訓規劃是多少號文件
2月6日,國家衛生計生委印發《「十三五」全國計劃生育事業發展規劃》指出,到2020年,全國總人口在14.2億人左右,年均自然增長率在6‰左右,總和生育率為1.8左右,出生人口性別比下降到112以下。鼓勵按政策生育的制度體系和社會環境基本形成,婦幼健康服務體系更加健全,人人享有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基本實現。
「十三五」全國計劃生育事業主要任務包括實施好全面兩孩政策、強化計劃生育基層基礎工作、提升婦幼健康計劃生育服務水平、提高計劃生育家庭發展能力、綜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問題、完善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工作機制、加強信息化建設和戰略政策研究、持續深入開展宣傳倡導、深化國際合作與交流九方面。
《規劃》要求,加強出生人口監測,跟蹤評估政策實施效果。加強部門協同,合理配置婦幼保健、兒童照料等資源,滿足新增公共服務需求。引導和鼓勵社會力量舉辦非營利性婦女兒童醫院等服務機構。加強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機構建設,加強孕產婦與新生兒危急重症救治能力建設。全面推行住院分娩補助制度,向孕產婦提供生育全過程的基本醫療保健服務。控制非醫學指征剖宮產率,提高母乳喂養率。加強再生育技術服務保障,鼓勵全面兩孩政策目標人群較為集中的地區設置再生育或高危孕產婦門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