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電大1362號應用語言學試題
外國文學史(電大)()自學考試大綱
一、課程性質和學習目的
《二十世紀外國文學專題》是漢語言文學專業(專升本)的一門專業必修課。本課程在專科階段專業基礎課《外國文學史》相關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對歐美20世紀文學、特別是現代主義文學的主要流派及代表作家、作品進行學習。其目的是引導學生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了解20世紀外國文學在總體外國文學史中的地位;現代主義文學主要流派的基本特徵。理解20世紀外國文學中現代主義、現實主義及後現代主義之間的關系。掌握重點作家的創作特點和重點作品的思想藝術特色。提高學生對20世紀外國文學作品、特別是現代主義文學作品的分析、理解和鑒賞能力。
與本課程相關的課程除《外國文學史》之外,還有《文學概論》、《中國現代文學》、《中國當代文學》、《西方文論選》、《比較文學概論》等。要求學生能夠調動所學過的文學理論和中國文學知識,在比較文學的大框架內,更全面地認識20世紀外國文學。
二、課程內容和考試目標
第一章 現代主義的奠基:卡夫卡
第一節 時代的先知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卡夫卡的生平及創作概況。理解20世紀現代主義文學的主潮地位;《變形記》的「異化」主題。把握卡夫卡在20世紀外國文學中的地位。
(二)課程內容
1.現代主義文學在20世紀外國文學中的主潮地位。
2.卡夫卡的生平與創作。
3.卡夫卡在文學史上的地位。
(三)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卡夫卡的重要作品。
2.理解:現代主義文學在20世紀外國文學中的主潮地位。《變形記》的「異化」主題。
3.掌握:卡夫卡在文學史上的地位。
第二節 表現主義的藝術特徵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表現主義的緣起、發展過程。把握表現主義的藝術特徵並結合卡夫卡的創作進行深入的闡釋。
(二)課程內容
1.表現主義的緣起與藝術特徵。
2.卡夫卡小說創作上的表現主義特徵。
3.《飢餓藝術家》的藝術特點。
(三)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表現主義的緣起及發展過程。
2.理解:表現主義。《飢餓藝術家》的藝術特點。
3.掌握:卡夫卡小說的表現主義特徵。
第三節 《城堡》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城堡》的基本內容。把握「城堡」的象徵寓意和《城堡》的「復義性」。
(二)課程內容
1.《城堡》的基本內容。
2.「城堡」的象徵寓意。
3.對《城堡》的多重解釋。
(三)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城堡》是卡夫卡最重要的長篇小說。《城堡》的人物。
2.理解:「城堡」的象徵意義。
3.掌握:《城堡》的「復義性」及藝術上的「未完成性」特徵。
第二章 意識流小說
第一節 意識流的哲學心理學背景及表現技巧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意識流小說的哲學與心理學基礎:「意識流」的心理學解釋及作為文學術語的三層含義。把握意識流小說表現人物心理和意識活動的主要技巧。
(二)課程內容
1.意識流小說的代表作家與代表作品。
2.意識流的哲學與心理學基礎;柏格森和弗洛伊德的學說。
3.意識流的心理學解釋及文學解釋。
4.意識流小說表現人物心理與意識活動的主要技巧。
(三)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意識流小說的代表作家與代表作品。
2.理解:意識流的哲學與心理學基礎。意識流小說。
3.掌握:意識流小說的主要技巧。
第二節 代表作家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普魯斯特、伍爾芙、福克納等意識流小說代表作家的創作概況。理解普魯斯特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及他的代表作《追憶逝水年華》的意識流特徵;《到燈塔去》的主題思想。把握《喧嘩與騷動》的結構特徵及所採用的「白痴敘事」手法。
(二)課程內容
1.普魯斯特的創作;文學史地位;《追憶逝水年華》的意識流特徵。
2.伍爾芙的創作;《到燈塔去》的思想內容。
3.福克納的創作;《喧嘩與騷動》、《我彌留之際》的思想與藝術特點。
(三)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普魯斯特、伍爾芙、福克納的重要作品。
2.理解:普魯斯特的文學史地位。《到燈塔去》的主題思想。
3.掌握:《喧嘩與騷動》的結構特徵與「白痴敘事」手法。
第三節 喬伊斯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喬伊斯的生平與創作情況。理解《尤利西斯》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尤利西斯》的意識流特徵。把握《尤利西斯》與《荷馬史詩》的對應關系。
(二)課程內容
1. 喬伊斯的生平與創作。
2. 《尤利西斯》在文學史上的地位。
3. 《尤利西斯》的結構、人物、藝術特徵及與《荷馬史詩》的對應關系。
(三)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喬伊斯的創作;《尤利西斯》的人物、結構。
2.理解:《尤利西斯》的意識流特色及文學史地位。
3.掌握:《尤利西斯》與《荷馬史詩》的對應關系。
第三章 存在主義文學
第一節 存在主義的哲學思想和文學主題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存在主義哲學的基本分類(基督教存在主義和無神論存在主義)。理解薩特存在主義哲學的意義及基本哲學主張。把握存在主義文學的基本主題。
(二)課程內容
1.存在主義的哲學思想。
2.存在主義文學的主題。
(三)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存在主義哲學的代表人物。
2.理解:薩特存在主義哲學的基本觀點。存在主義文學與存在主義哲學之間的關系。
3.掌握:存在主義文學的基本主題和藝術特徵。
第二節 薩特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薩特的生平與創作。理解戲劇《間隔》與《魔鬼與上帝》的思想內容。把握《惡心》的哲學內含。
(二)課程內容
1.薩特的生平與創作。
2.小說《惡心》。
3.戲劇《間隔》、《魔鬼與上帝》。
(三)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薩特的重要作品。
2.理解:《間隔》中「他人就是地獄」的思想。
3.掌握:《惡心》的哲學內含。
第三節 加繆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加繆的生平與創作;理解《局外人》中默爾索這一人物形象的意義;把握加繆對「荒謬」的理解及《鼠疫》中「鼠疫」這一意象的象徵含義。
(二)課程內容
1.加繆的生平與創作。
2.《西西弗的神話》及加繆的存在主義哲學思想。
3.《局外人》及默爾索形象。
4.《鼠疫》及「鼠疫」意象的象徵含義。
(三)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加繆的主要作品。
2.理解:默爾索形象。
3.掌握:《西西弗的神話》所闡發的存在主義哲學思想;《鼠疫》中「鼠疫」意象的象徵含義。
第四章 新小說派
第一節 概述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新小說派產生的背景;理解薩特對「反小說」的論述;把握新小說派的革命性及其思想藝術特徵。
(二)課程內容
1.新小說派產生的背景;薩特論新小說。
2.新小說派是二戰後最具革命性的文學流派。
3.新小說派的創作特徵。
(三)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新小說派的理論著述。
2.理解:薩特的「反小說」概念。
3.掌握:新小說派的革命性;新小說派的思想藝術特徵。
第二節 新小說派的代表作家作品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薩洛特、布托爾、西蒙、羅卜-格里耶的創作概況。理解他們各自在小說創作上的創新;羅卜-格里耶的文學地位。
(二)課程內容
1.薩洛特的創作:「潛對話」的含義。
2.布托爾的創作;《時間的運用》;《變》對第二人稱的運用。
3.西蒙的創作;《風》對詩畫結合的追求;《農事詩》與「敘述的探險」。
4.羅卜-格里耶的創作及文學地位;《窺視者》對「物」的表現。
(三)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薩洛特、布托爾、西蒙、羅卜-格里耶的代表作品。
2.理解:薩洛特、布托爾、西蒙、羅卜-格里耶對新小說的貢獻,薩洛特的「潛對話」,布托爾對第二人稱的運用,西蒙的「敘述的探險」;羅卜-格里耶的文學地位。
第三節 羅伯-格里耶的《嫉妒》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嫉妒》的內容梗概。在與傳統現實主義小說的對比中理解《嫉妒》對傳統小說准則的背離;小說的表面化風格。把握小說的「物化」主題及小說里「兩個羅卜-格里耶」的存在。
(二)課程內容
1.《嫉妒》對傳統小說准則的背離。
2.《嫉妒》內容梗概。
3.《嫉妒》的「物化」主題與「隱藏」藝術、表面化風格(對比喻的排斥)。
4.《嫉妒》中有兩個羅卜-格里耶,一個是主觀的,一個是客觀的。
(三)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理解:《嫉妒》對傳統小說准則的背離;表面化風格及對「比喻」的排斥。
2.掌握:《嫉妒》的「物化」主題;小說里的「兩個羅卜-格里耶」。
第五章 拉美魔幻現實主義
第一節 概述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文學爆炸」時期拉美文學的代表作家;理解阿斯圖里亞斯、卡彭鐵爾、富恩特斯的創作對魔幻現實主義的貢獻;把握「什麼是魔幻現實主義」。
(二)課程內容
1.20世紀60年代,拉丁美洲的「文學爆炸」;
2.什麼是魔幻現實主義?
3.阿斯圖里亞斯、卡彭鐵爾、富恩特斯的創作及對魔幻現實主義的貢獻。
(三)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文學爆炸」時期拉美文學的代表作家;阿斯圖里亞斯、卡彭鐵爾、富恩特斯的創作概況。
2.理解:阿斯圖里亞斯、卡彭鐵爾、富恩特斯的創作特色及對魔幻現實主義的貢獻。
3.掌握:魔幻現實主義。
第二節 魔幻現實主義的藝術手法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理解魔幻現實主義的藝術手法與拉美現實及印第安人傳統思維方式之間的關系。把握魔幻現實主義的基本藝術手法,特別是要理清魔幻現實主義小說中「魔幻」與「現實」之間的關系。
(二)課程內容
1.幻想與現實、虛構與寫實融為一體,體現了印第安人傳統的思維方式。
2.陌生化技巧的運用。陌生化是使現實事物魔幻化的一種重要手段。
3.神話化。魔幻現實主義對「整體性象徵」的追求。
(三)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理解:魔幻現實主義的藝術手法與拉美現實及印第安人傳統思維方式之間的關系;
2.掌握:魔幻現實主義的藝術手法;魔幻現實主義小說中「魔幻」與「現實」之間的關系。
第三節 《百年孤獨》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馬爾克斯的生平與創作;《百年孤獨》的情節與人物。理解《百年孤獨》的藝術成就。把握《百年孤獨》的主題思想。
(二)課程內容
1.馬爾克斯的生平與創作。
2.《百年孤獨》的情節與人物。
3.《百年孤獨》的主題思想與藝術成就。
(三)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馬爾克斯的主要作品;《百年孤獨》的人物。
2.理解:《百年孤獨》的藝術成就。
3.掌握:《百年孤獨》的主題思想。
第六章 黑色幽默
第一節 概述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黑色幽默產生的背景及代表作家;理解黑色幽默的具體含義及與傳統幽默的區別;把握黑色幽默的藝術特徵。
(二)課程內容
1.黑色幽默的代表作家;黑色幽默的內含。
2.傳統意義下的幽默與黑色幽默。
3.黑色幽默產生的背景。
4.黑色幽默的藝術特徵。
(三)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黑色幽默的代表作家。
2.理解:黑色幽默產生的背景;傳統幽默與黑色幽默的區別。
3.掌握:黑色幽默的藝術特徵。
第二節 代表作家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唐納德?巴塞爾姆、托馬斯.品欽、小庫爾特.馮尼格、約翰.巴思的創作概況;理解他們各自的創作特色;把握他們創作中突出表現出來的「雜糅」特徵。
(二)課程內容
1. 唐納德.巴塞爾姆的創作;《白雪公主》的雜糅特徵。
2. 托馬斯.品欽的創作;《萬有引力之虹》所具有的「後現代主義大網路全書式的野心」。
3. 小庫爾特.馮尼格的創作;《五號屠宰場》、《頂刮刮的早餐》對人類生存危機和「物化」趨勢的憂慮。
4. 約翰.巴思的創作;《羊童賈爾斯》與「元小說」。
(三)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唐納德.巴塞爾姆、托馬斯.品欽、小庫爾特.馮尼格、約翰.巴思的代表作品。
2.理解:唐納德.巴塞爾姆、托馬斯.品欽、小庫爾特.馮尼格、約翰.巴思的創作特色。
3.掌握:黑色幽默的「雜糅」特徵。
第三節 海勒及其《第二十二條軍規》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海勒的創作概況。理解《第二十二條軍規》的創作背景及其藝術特色。把握「第二十二條軍規」的象徵意義。
(二)課程內容
1.海勒的生平與創作;《第二十二條軍規》的創作背景。
2. 「第二十二條軍規」的象徵意義。
3. 《第二十二條軍規》的藝術特色。
4.《出了毛病》簡介。
(三)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海勒的主要作品。
2.理解:《第二十二條軍規》的藝術特色。
3.掌握:「第二十二條軍規」的象徵意義。
第七章 後現代主義寫作
第一節 概述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納博科夫的創作概況。理解「後現代主義」與「後現代寫作」;後現代寫作的特徵。把握「元小說」的特點。
(二)課程內容
1.「後現代主義」釋義。文學領域的後現代主義。
2.後現代主義寫作的特徵:「元小說」與「元敘述」;文類與文體的雜糅性。
3.納博科夫的《微暗的火》。
(三)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納博科夫的創作。
2.理解:後現代主義;後現代寫作的特徵。
3.掌握:什麼是「元小說」?
第二節 博爾赫斯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博爾赫斯的創作。理解博爾赫斯小說的思想藝術特徵。把握博爾赫斯對小說學的貢獻。
(二)課程內容
1.博爾赫斯的生平與創作。
2.博爾赫斯小說的思想藝術特徵:玄學;雜糅;對幻想性題材的高超處理手法。
3.《交叉小徑的花園》。
4.博爾赫斯的小說學。
(三)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博爾赫斯的重要作品。
2.理解:博爾赫斯小說的思想藝術特徵;《交叉小徑的花園》的藝術特點。
3.掌握:博爾赫斯對小說學的貢獻。
第三節 卡爾維諾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卡爾維諾的創作。理解其文學地位;《寒冬夜行人》的藝術特徵。把握《我們的祖先》的童話與寓言特徵。
(二)課程內容
1.卡爾維諾的生平、創作及文學地位。
2.《我們的祖先》的神話思維與寓言形式。
3.《寒冬夜行人》的實驗追求:「時間零」、「套盒結構」及其「元小說」特徵。
(三)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卡爾維諾的重要作品。
2.理解:卡爾維諾的文學地位;《寒冬夜行人》的實驗追求。
3.掌握:《我們的祖先》的童話和寓言特徵。
第八章 現實主義小說
第一節 概述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20世紀現實主義小說的代表作家與作品。理解現實主義小說在20世紀文學中的地位及其特徵。
(二)課程內容
1. 現實主義小說在20世紀文學中的地位;現實主義小說代表作家與作品。
2. 20世紀現實主義小說的特徵:多元化趨向與對現代主義的借鑒、融合。
3. 托馬斯·曼的《魔山》;海明威的《老人與海》。
(三)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20世紀現實主義小說代表作家與代表作品。
2.理解:20世紀現實主義小說的特徵;這些特徵在托馬斯·曼和海明威創作中的具體體現。
第二節 帕斯捷爾納克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帕斯捷爾納克的生平與創作。理解《日瓦格醫生》的藝術特色。把握《日瓦格醫生》的精神內含。
(二)課程內容
1. 帕斯捷爾納克的生平與創作。《日瓦格醫生》的出版與獲獎。
2. 《日瓦格醫生》的思想內容。
3. 《日瓦格醫生》的藝術特色。
(三)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帕斯捷爾納克的創作概況。
2.理解:《日瓦格醫生》的藝術特色。
3.掌握:《日瓦格醫生》的精神內含。
第三節 索爾·貝婁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索爾·貝婁的生平與創作。理解其代表性作品的思想內含。把握其文學成就。
(二)課程內容
1. 索爾·貝婁的生平與創作。
2.《赫索格》、《雨王漢德森》對生命意義的追尋;《洪堡的禮物》對「洪堡精神」的弘揚。
3. 索爾·貝婁的文學成就:對現實主義傳統的繼承、對現代主義表現手法的吸收及「貝婁式風格」。
(三)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 識記:索爾·貝婁的重要作品。
2. 理解:《赫索格》、《雨王漢德森》、《洪堡的禮物》的思想內容。
3. 掌握:索爾·貝婁的文學成就。
第九章 後期象徵主義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後期象徵主義詩人及其代表作品。理解其作品的象徵之義。把握後期象徵主義詩歌的特點。
(二)課程內容
1.什麼是「象徵」?前期象徵主義及其代表詩人。
2.後期象徵主義。
3.瓦雷里、里爾克、葉芝、艾略特
(三)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後期象徵主義詩人及其代表作品。
2.理解:瓦雷里《海濱墓園》、里爾克《豹-在巴黎植物園》、葉芝《當你老了》、艾略特《普魯弗洛克情歌》、《荒原》等詩歌的象徵意義。
3.掌握:後期象徵主義詩歌的特點。
第十章 意象主義詩歌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意象主義運動發展的三個階段;意象主義代表詩人的代表作品。理解意象主義的背景;龐德在意象主義發展過程中的作用。把握意象主義詩歌的特點。
(二)課程內容
1.意象主義運動產生的背景及發展的三個階段。
2.意象主義詩歌的理論與實踐及影響。
3.意象主義的代表詩人。
(三)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意義主義運動發展的三個階段。意象主義的代表詩人及其代表作品。
2.理解:意象主義運動的背景。龐德在意象主義詩歌發展過程中的作用。
3.掌握:意象主義詩歌的特點。
第十一章 超現實主義詩歌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超現實主義代表詩人的代表作品。理解超現實主義產生的背景。把握超現實主義的思想藝術特徵。
(二)課程內容
1.超現實主義的產生;超現實主義的思想藝術特徵。
2.法國超現實主義詩人:布勒東、阿拉貢、艾呂雅。
3.拉美超現實主義詩人:帕斯、博爾赫斯、特朗斯特羅姆
(三)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超現實主義代表詩人的代表作品。
2.理解:超現實主義產生的背景。
3.掌握:超現實主義的思想藝術特徵。
第十二章 女性主義詩歌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女性主義詩歌的發展脈絡;重要的女性主義詩人及其代表作品。理解伍爾芙等人關於女性主義詩歌的論述。把握女性主義詩人里奇的理論觀點與創作特點。
(二)課程內容
1.歐美女性主義思潮中的婦女詩歌。
2.女性文學批評實踐及女詩人研究。
3.女性主義詩人。
(三)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女性主義詩歌發展過程中重要的理論家與詩人。
2.理解:伍爾芙關於女性詩歌創作的論述。
3.掌握:里奇的女性主義詩歌理論與創作特點。
第十三章 後現代詩歌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金斯伯格、布羅茨基的生平與創作。理解他們的創作特點及布羅茨基對語言的崇拜。
(二)課程內容
1.金斯伯格的生平與創作;創作特點;代表作《嚎叫》。
2.布羅茨基的生平與創作;創作特點;布羅茨基對語言的崇拜。
(三)考核要求與考核知識點
1.識記:金斯伯格和布羅茨基的詩歌作品。
2.理解:兩位詩人的創作特點;布羅茨基對語言的崇拜。
三、有關說明和實施要求
(一)本大綱的使用說明
本大綱在編寫體例上對小說和詩歌作了區別處理,以小說為重點學習內容。因此,涉及到小說的1-8章,分節編寫大綱;涉及到詩歌的9-13章,只分章不分節。
本大綱對每個單元都提出了具體的考核要求,並分層次一一列舉了考核知識點。凡屬於「識記」部分的內容,要求應考者努力記憶,並能在各種情況下准確辨識。「理解」部分的內容,要求應考者不僅熟知相關概念,還要理解其原理,並能聯系有關作家作品作簡要分析。要求「掌握」的內容,則必須能夠運用有關理論和知識,對其展開全面深入的分析,要能體現出應考者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本大綱的實施要求
1. 本大綱是《二十世紀外國文學專題》課程應考者個人自學的依據。應考者應根據本大綱所規定的自學內容和考核要求,在「識記」、「理解」和「掌握」三個知識層次上認真學習,系統把握,並能融會貫通。除教材外,可藉助必讀書和參考書來輔助學習,但指定的考試與參考用書,如果內容與本大綱有出入,要以本大綱規定的內容和考核要求為准。
2. 本大綱是本課程社會助學的依據。社會助學者應根據本大綱規定的課程性質、學習目的和教學內容開展助學活動。應把重點放在對課程內容的分析和梳理上。同時,根據「識記」、「理解」和「掌握」三個層次要求,對相關知識展開講解,並注重方法上的指導,以加深應考者對教材的理解,並提高其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 本大綱是本課程考試命題的依據。本課程考試命題的內容範圍、能力層次和考試重點均以本大綱規定的考核目標為依據,其他必讀書和參考書內容與本大綱不一致時,以本大綱為准。命題時,每份試卷中「識記性」試題的比例應佔40%:「理解性」試題應佔30%:「掌握性」試題應佔30%.三者所佔比例可以5%上下浮動。不同難易程度的試題要分布合理,但是要注意,試題的難度與應試者的能力層次不是一個概念,任何一個能力層次中都存在不同的難度。
(三)試題類型舉例
1. 單項選擇題(每題1分)
(1)《變形記》的作者是( )
①斯特林堡 ②里爾克
③卡夫卡 ④艾略特
(2)帕斯捷爾納克的代表作是( )
①《地洞》 ②《靜靜的頓河》
③《洪堡的禮物》④《日瓦格醫生》
2. 多項選擇題(每題1分)
(1)下列詩人屬於後期象徵主義的有( )
①拉馬丁 ②艾略特
③魏爾倫 ④里爾克 ⑤瓦雷里
(2)存在主義文學代表作家有( )
①加繆 ②薩特 ③波伏瓦
④卡彭鐵爾 ⑤魯爾福
3. 名詞解釋(每題4分)
(1)魔幻現實主義
(2)元小說
4. 簡答題(每題5-8分)
《第二十二條軍規》的藝術特色。
5. 分析論述題(每題12-16分)
分析論述《尤利西斯》與《荷馬史詩》的對應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