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健全精準扶貧工作機制,對建檔立卡貧困村,貧困戶和貧困人口什麼進行全面核查。
對建檔立卡貧困村,貧困戶和貧困人口定期進行全面核查。
建立健全精準扶貧工作機制。抓專好精準識別、建檔屬立卡這個關鍵環節,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打好基礎,為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逐步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創造條件。建立貧困戶脫貧認定機制,對已經脫貧的農戶。
在一定時期內讓其繼續享受扶貧相關政策,避免出現邊脫貧、邊返貧現象,切實做到應進則進、應扶則扶。評價精準扶貧成效,既要看減貧數量,更要看脫貧質量,不提不切實際的指標,對弄虛作假搞「數字脫貧」的,要嚴肅追究責任。
(1)貧困村貧困戶扶貧知識培訓題擴展閱讀:
建檔立卡介紹如下:
充分發揮對口支援的作用,扶貧雙方應本著「優勢互補、互惠互利、長期合作、共同發展」的原則,在扶貧援助、經濟技術合作和人才交流等方而展開多層次、全方位的協作。
鼓勵支持民營企業、社會組織、個人參與扶貧開發,實現社會幫扶資源和精準扶貧有效對接。引導社會扶貧重心下移,自願包村包戶,做到貧困戶都有黨員幹部或愛心人士結對幫扶。著力打造扶貧公益品牌,全面及時公開扶貧捐贈信息。
B. 貧困村精準扶貧建房土房變磚房有補貼
工作內容
(一)精準識別
1、扎實做好建檔立卡
(1)核准底數,精準識別。按照國家制定的統一的扶貧對象識別辦法,在摸清底數的基礎上,根據致貧原因和發展需求,科學劃分「扶貧開發戶、扶貧低保戶、純低保戶、五保戶」四種貧困戶類型。完善規模控制、精準識別、動態管理機制,採取按收入倒排、公示公告的方式,逐村逐戶開展拉網式摸底排查和精確復核,以收入為依據,設置排除指標,對2014年建檔扶貧對象進行再次摸底識別,並納入扶貧信息網路管理系統。嚴格審核各村上報的幫扶貧困戶名單,確保建檔立卡戶是真貧困,確保做到扶真貧。
(2)完善系統,建檔立卡。按照國家統一的貧困識別標准,完善貧困村、貧困戶建檔立卡資料,建立互聯互通扶貧信息系統平台,做到「一戶一網頁、一戶一對策、一戶一幫扶、一年一結果、一年一核查」,做到信息互通,資源共享。
(3)動態監測,分級管理。按照脫貧出、返貧進的原則,以年度為節點,以脫貧目標為依據,逐村逐戶建立貧困幫扶檔案,及時進行數據更新,做到有進有出、逐年更新、分級管理、動態監測。
2、建立幫扶制度。對家庭沒有勞動能力的農村生活困難戶,給予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扶持,根據有關政策切實做到「應保盡保」。對有勞動能力和勞動意願的低收入戶,要明確具體的到戶幫扶措施和年度目標,採取各種扶貧開發方式和方法,扎實開展針對性的幫扶。
3、建立幫扶台賬。各村(處)要建立本村(處)的結對幫扶台賬,幫扶台帳要有幫扶責任人、幫扶措施、年度目標、幫扶投入、實施過程、實施結果和扶貧對象戶收入變動等內容和指標。
(二)精準施策
1、精心組織實施產業扶貧。
(1)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鎮民政所和農辦要指導各村(處)參照《蘆溪縣產業扶貧資金項目管理實施細則(試行)》的規定和要求,堅持宜農則農、宜游則游、宜商則商,大力發展果業、油茶、苗木、茶葉、黑山羊等特色優勢產業和養殖業,培育主導產品,提高特色產業開發效益。
(2)促進扶持政策落實到戶。對有勞動能力和勞動意願的扶貧對象,申報實施產業扶貧項目的農業產業化組織要因地制宜,因戶施策,採取以獎代補、提供種苗,以及提供信息、技術、服務等方式,有針對性地引導和幫助貧困戶發展產業。同時,縣下達的產業扶貧專項資金,主要用於扶持貧困戶能直接參與、直接受益、穩定增收的種植、養殖、農產品加工、服務項目和其他產業項目,加大對貧困村產業基地的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發揮產業基地對貧困戶的輻射帶動作用。
(3)探索建立產業發展帶動機制。積極引導承包土地向專業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流轉,增加貧困戶財產性收入。推行「公司十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等模式,提高貧困戶的組織化水平,讓貧困戶從產業發展中獲得更多利益。①扶貧龍頭企業在貧困村建立特色種養業基地、帶動貧困戶增加50戶以上,人均純收入年增加2000元以上;
扶持期內在貧困地區和貧困村發展農業產業化成績突出,在企業場所、設備購置等方面年度總投資50萬元以上可以申報產業扶貧資金項目扶持;②農業企業在扶持期內帶動貧困戶增加30戶以上,人均純收入年增加2000元以上,在貧困地區和貧困村年度總投資30萬元以上可以申報產業扶貧資金項目;③農業合作社要入社農戶30戶以上且貧困戶佔比40%以上;
扶持期內帶動貧困戶增加10戶以上,人均純收入年增加2000元以上,在貧困村年度總投資20萬元以上可以申報產業扶貧資金項目。④村集體經濟組織(村委會)在扶持期內帶動貧困戶增加不少於10戶或帶動農戶增加不少於30戶,且人均純收入年增加2000元以上可以申報產業扶貧資金項目。
2、大力實施搬遷移民扶貧。
(1)科學制定規劃。對地處深山區、庫區、地質災害頻發區,就地脫貧難度大、成本高的貧困群眾,按照群眾自願、規模適度、梯度安置的原則,扎實推進移民搬遷扶貧,有序引導貧困人口向市區、工業園區、中心鎮或中心村搬遷轉移。根據摸底調查申報,2016年—2020年我鎮每年計劃向上級申報搬遷移民100人,5年共計搬遷500人,其中搬遷貧困人口150人。
(2)強化到戶扶持。搬遷移民戶可享受搬遷移民扶貧補助,對貧困搬遷戶可以疊加農村危舊土坯房改造補助,對特別困難的貧困搬遷戶,進一步提高建房補助。勞動保障所要有針對性地開展技能培訓,引導搬遷戶到工業園就業,動員和引導社會力量「一對一」幫扶,幫助解決後續發展問題,實現穩得住、逐步能致富。
3、扎實推進教育扶貧。
(1)優先支持貧困村教育發展事業。加強貧困村學校規劃,優先支持建設貧困村義務教育學校,同步實現標准化和現代遠程教育,讓貧困村群眾子女能就近享受公平優質教育資源。支持貧困村利用閑置校舍改建公辦幼兒園、村小增設附屬幼兒班,扶持民辦幼兒園建設,使每個貧困村都建有一所普惠性、低收費幼兒園。
(2)加大貧困生資助力度。對建檔立卡的貧困生要直接落實享受現有國家濟困助學政策,逐步提高貧困生資助標准。落實好義務教育階段「兩免一補」政策;對考取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的貧困生進行資助,為當年被全日制大專以上院校錄取的貧困家庭大學生辦理國家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爭取國家傾斜支持,引導社會各界捐資,多渠道籌集貧困生資助資金,積極推動社會力量開展「一對一」幫扶貧困學生,減少因學返貧現象。
(3)開展貧困生職業學歷教育。通過定向委培特困生等方式,幫助貧困生完成中專以上職業學歷教育。
4、積極開展就業扶貧
(1)實施「訂單」培訓。大力實施「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根據企業用工需求,縣就業局將開展訂單式免費技能培訓,並將拿出部分資金對企業開展扶貧對象培訓的給予適當的培訓補貼。
(2)提升就業技能。大力實施「雨露計劃」,對參加轉移就業技能培訓的扶貧對象給予每人每證1000元培訓補助,提升貧困家庭勞動力創業就業技能;對貧困戶家庭未能升學的初高中畢業生參加職業教育實行免費學習,並連續兩年每年補助2000元(其中中職補助一、二年級,高職補助一、二、三年級)。
(3)積極探索政府購買公益性崗位就業方式。協調勞動就業部門加大就業推介力度,通過購買城市新增的城管、環衛、園林等政府公益性就業崗位,開發一批農村公路養護、保潔、服務業、治安巡邏等公益性崗位,用於扶持貧困人口就業。
5、大力實施保障扶貧
(1)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低保、「五保」補助標准,擴大低保覆蓋面,對符合農村低保條件的貧困群眾做到「應保盡保」。加強農村敬老院建設,提高管理服務水平。
(2)完善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全面推進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逐步將貧困人口納入代繳范圍,讓貧困對象實現「老有所養」。
(3)健全醫療保障制度。逐步擴大新農合報銷葯品目錄范圍,對農村低保、五保對象參加新農合個人繳費部分由財政全額補助,在縣級醫院住院新農合補償取消起付線,在新農合補償基礎上,降低大病保險起付線。推進「費用+病種」的醫療救助模式,將重性精神病、尿毒症血透等8種疾病實施免費救治;將耐多葯肺結核、艾滋病機會性感染等17種重大疾病納入農村居民重大疾病救治范圍,增加慢性病病種,將高血壓病、糖尿病等18種慢性病列入我縣新農合門診大病補償范圍,提高慢性病的封頂線和報賬比例,封頂線由3000元/年提高到4000元/年,報賬比例由40%提高到60%。減少因病致貧或返貧的發生。
(4)完善臨時救助制度。積極推進「救急難」工作,落實臨時救助配套資金,對因病、因災、因殘等支出型特殊原因致貧的困難家庭實施臨時特別救助,並引導社會力量加大幫扶救助力度,幫助渡過難關。逐步建立完善重度殘疾人生活補貼和護理補貼制度。進一步加大對農村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的保障力度。
(5)加快農村危房改造。將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納入農村住房保障體系,優先安排危舊房改造指標,對特困扶貧對象住房救助要政策疊加,實行「交鑰匙」工程。
6、實行精準結對幫扶扶貧
(1)實行部門駐村幫扶貧困村制度。一是繼續抓好
「十二五」重點貧困村幫扶工作。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也是「十二五」重點貧困村脫貧的關鍵之年,縣委縣政府將成立14個重點貧困村幫扶工作組,採取「1+2+3」的方式進行幫扶,即由1名縣級領導,2名科級後備幹部,3個幫扶單位組成工作組,對1個貧困村進行幫扶,其中2名科級後備幹部作為長期駐村蹲點的工作人員,根據「一村一策」的原則,結合實際,幫扶貧困村發展優勢產業,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帶動貧困人口增收。我鎮有一個村被列入重點幫扶,請加強銜接,不斷完善基礎設施,改善生產生活條件。
(2)實行科級領導幹部(含後備幹部)結對幫扶貧困戶制度。堅持重點幫扶與聯系幫扶相結合,除無勞動能力的聯系幫扶對象外,對有勞動能力和意願的貧困戶實行重點幫扶,做到責任到人。根據縣委、縣政府科級以上領導幹部結對幫扶貧困戶工作要求,採取「1+1+1」(即1名科級以上幹部(含科級後備幹部)、1名鄉鎮駐村幹部、1名村幹部)方式對貧困戶進行幫扶,我鎮共計188戶。科級(含科級後備幹部)幹部重點幫扶1戶扶貧開發戶和聯系幫扶2戶扶貧低保戶。全鎮扶貧開發戶實行科級以上幹部幫扶全覆蓋。結對幫扶幹部每月要不少於1次上戶幫扶,要根據所結對的貧困戶實際情況,制定出具有針對性、操作性的脫貧路子(即「一戶一法」),充分解決好貧困戶的教育、就業,力爭幫助每戶貧困戶推薦1名以上勞動力就業。本輪科級以上(含後備幹部)幹部結對幫扶僅對扶貧開發戶籌集配套產業幫扶資金。科級以上(含後備幹部)幹部重點幫扶扶貧開發戶按照每年每戶幫扶2000元的標准籌措產業幫扶資金,其中1000元由政府從專項資金中支出,另外1000元由科級以上幹部(含科級後備幹部)通過各種渠道籌集,幫助扶貧開發戶發展生產。幫扶資金不得用於生活開支。
7、組織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扶貧。
一是開展村企結對共建活動。按照「自主自願、互惠互贏」原則,積極引導非公企業主動與貧困村結對共建,利用資本、技術、信息等優勢,幫助貧困村發展村級經濟、增加農民收入。二是開展「學雷鋒扶貧濟困月」活動。每年3月由民政所、婦聯、團委、教育助理室等有關部門組織社會各界開展助困、助醫、助學、助殘、助老、助孤等主題活動,爭做好人好事,幫助貧困戶等解決實際困難。三是開展「國家扶貧日」活動。每年10月17日在全鎮范圍開展扶貧募捐活動,廣泛動員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和各界愛心人士捐款捐物。四是鼓勵有條件的企業自主設立扶貧公益基金,拓展社會扶貧籌資渠道。
8、積極探索推動金融扶貧。
利用原中央蘇區產業扶貧資金,在產業扶貧擔保貸款試點的基礎上,積極推動產業扶貧擔保貸款工作,建立「產業扶貧信貸通」。積極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支持貧困鄉村發展現代農業。大力發展果園、林權抵押、倉單、保單和應收賬款質押等信貸業務,重點加大對管理規范、操作合規的家庭農場、專業大戶、農民合作社、產業化龍頭企業、貧困村扶貧互助社和農村殘疾人扶貧基地等經營組織的支持力度。健全「企業+農民合作社+農戶」、「企業+家庭農場」、「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農業產業鏈金融服務模式,提高農業金融服務集約化水平。
9、引導行業扶貧。
按照「統一規劃、各司其職、捆綁使用、用途不變、各記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則,整合農業、林業、交通、水利、教育、衛生以及文廣等部門的涉農資金,集中投入實施水、電、路、寬頻、環境改善等工程,推進農村地區的物流發展,從根本上改變貧困村落後面貌,改善貧困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
10、深入推進科技扶貧。
建立健全收益分成、技術入股、股權激勵等分配政策,鼓勵和吸引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科技人員通過兼職、技術開發、項目引進、科技咨詢等方式,為我鎮產業升級提供技術服務,推動老區蘇區經濟發展。農技站要根據各地自然、生態條件和產業發展特點,重點推廣種植、養殖、林果、食用菌、中葯材等5個方面,良種繁育與栽培、品種改良與養殖、食用菌栽培、中葯材種植、溫室栽培養殖等5類技術。通過一批先進實用技術的推廣應用,較大幅度地提高產量、品質和市場競爭力,增加貧困戶收入,增強貧困村可持續發展能力。文化站要有計劃培養造就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一方面加強科技培訓,普及推廣先進適用、農民易學易懂易用的技術;另一方面,要從實際出發,讓貧困農民參加具體的科技扶貧項目,從實踐中接受鍛煉,增長致富本領。
C. 貧困戶年收入多少才能視為貧困戶或貧困村呢
各省(區、市)扶貧辦(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扶貧辦: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精準扶貧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和全國扶貧開發工作會議精神,我辦將組織各級扶貧機構在2014年建檔立卡工作基礎上開展2015年扶貧對象建檔立卡數據採集和更新工作。為確保工作順利推進,現將有關事宜通知如下:
一、工作目標
全面掌握2014年各地扶貧部門針對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幫扶情況,採集2014年度扶貧對象(包括貧困戶、貧困村、貧困縣)相關信息和各地扶貧部門2015年度幫扶項目計劃。同時,對2013年度建檔立卡基礎數據進行進一步核對、修改和完善。
二、工作對象
本次數據採集和更新工作涉及的扶貧對象為2014年建檔立卡工作中納入規模分解范圍識別的國家扶貧標准貧困戶、貧困村以及貧困縣(含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縣和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也包括東部省份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
對於已錄入2014年建檔立卡扶貧對象資料庫中的省級及以下扶貧對象(包括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扶貧對象),在確保國家認定的扶貧對象有關數據採集工作如期完成的前提下,各省可以自行安排超出以上范圍的數據錄入和更新工作。
三、工作內容
(一)採集2014年度幫扶措施及受益貧困戶信息
此項信息按項目填寫《2014年度扶貧開發項目實施及建檔立卡貧困戶受益情況表》(見附件1)。內容包括項目類別、項目名稱、總投資和構成、受益貧困戶信息。其中受益貧困戶必須為2014年建檔立卡貧困戶,扶貧項目僅填寫有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包括中央和地方)投入且幫扶到戶的項目。此表由縣扶貧辦牽頭,安排項目組織單位填寫。
(二)採集2015年度幫扶計劃信息
此項信息按項目填寫《2015年度扶貧開發到戶項目計劃表》(見附件2)。內容包括項目類別、項目名稱、項目預算(含分項資金預算),項目僅填寫有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包括中央和地方)投入且幫扶到戶的項目。此表由縣扶貧辦牽頭組織填寫。
(三)採集2014年度建檔立卡扶貧對象基礎信息
在縣扶貧辦的指導下由村委會和駐村工作隊組織填寫2014年度《貧困戶登記表》和《貧困村登記表》。縣扶貧辦負責填報2014年度《貧困縣登記表》。
全國扶貧對象基礎信息管理系統(網路版)將提供戶表、村表和縣表列印功能,各級扶貧機構可對照2013年度數據填寫2014年度的變更情況。其中家庭成員變更情況由村委會和駐村工作隊集中填寫(表格見附件3、4)。
(四)完善2013年度建檔立卡扶貧對象數據
對於現已採集的2013年度建檔立卡戶表、村表、縣表中的漏項及錯誤數據進行認真修改、補充和完善,並在全國扶貧對象基礎信息管理系統(網路版)軟體中直接修改。東部部分省份要補充完善省級重點縣縣表和低收入村村表。在此基礎上,各省(區、市)扶貧辦要開展數據分析工作,並通過數據分析進一步發現問題,不斷提高數據質量。
四、工作步驟
信息採集工作分兩個階段進行。
(一)紙質信息採集
各省級扶貧部門組織填寫本轄區內上述「工作內容」中確定的各項表格紙質版,並做好資料的存檔。紙質信息填報工作截止日期為2015年2月28日。
(二)電子信息錄入
各省級扶貧部門組織工作人員使用我辦下發的用戶名和口令,登陸全國扶貧對象基礎信息管理系統(網路版),根據紙質版表格從網上直接錄入電子信息。為避免網路擁堵,錄入工作原則上以鄉鎮為單位組織人員集中完成,不以村為單位組織錄入。電子信息錄入工作截止日期為2015年3月20日。
對於採用本省信息系統進行數據採集的省份應按照本《通知》要求,完善信息系統庫表結構,對於指標缺項要進行補充採集,並設定必要的過濾條件和校驗規則確保數據質量。要加強與我辦聯系,在技術上確保所採集數據能夠完整、准確、及時地導入全國扶貧對象基礎信息資料庫中。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省(區、市)扶貧辦要高度重視本次數據採集工作,一把手負總責;要進一步健全工作機構,充實專業人員;要在認真總結2014年建檔立卡工作經驗的基礎上,制定具體工作方案,明確職責分工,把各項具體工作落到實處。
(二)保障工作經費。各級扶貧部門要安排專門工作經費,保障宣傳培訓、資料印刷、網路租用、數據錄入和計算機配備等方面的支出。
(三)抓好數據審核。各級扶貧部門對於採集和錄入的數據須嚴格審核,確保質量。充分利用全國扶貧對象基礎信息管理系統(網路版)軟體的統計、查詢、查重等功能,進行數據核查,避免出現數據漏錄以及指標空項和垃圾數據。
(四)確保工作進度。各級扶貧部門要樹立全國一盤棋的思想,按照我辦的統一部署和要求,把握時間節點,建立工作進度通報制度,確保各項工作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
(五)強化監督檢查。各級扶貧部門要嚴格把握政策標准,進一步加大督促檢查力度,對於發現的問題,要及時予以糾正。對於跨區域貧困人口重復等問題要准確記錄,並向上一級扶貧機構反映,協商解決。
D. 是貧困村
國家級貧困縣,又抄稱國家扶貧工作襲重點縣,是國家為幫助貧困地區設立的一種標准。目前共有666個國家貧困縣(包括縣級行政單位區、旗、縣級市)。國家為扶持貧困地區,設立國家級貧困縣標准,資格經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認定,審批工作共進行過三次。少數民族自治地區有不同評定標准,稱民族自治地方國家扶貧工作重點縣。2012年3月,國家級貧困縣調整名單出爐,調出38區縣,但總數不變。2014年10月17日是我國第一個扶貧日。
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的目標要求:我國現行標准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
E. 貧困村的退出標準是什麼
貧困發生率低於3%;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當年全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以上;有集體經濟或合作組織、互助資金組織;行政村通瀝青(水泥)路;有安全飲水;電力入戶率達到100%;有標准化村衛生室。
貧困村相關法律
(一)制定實施年度脫貧計劃。每年年初,縣級根據全區整體脫貧計劃,採取倒逼方式制定年度脫貧計劃,明確年度脫貧對象。對列入年度脫貧的貧困戶進行重點扶持。
(二)入戶認定。在縣級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統一領導下,鄉鎮人民政府組成驗收工作隊,隊員由縣、鄉幹部、駐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員和幫扶責任人組成,每組兩人以上。按照自治區制定的貧困戶脫貧標准,每年年底對年度計劃脫貧戶進行入戶認定。
達到脫貧標準的,驗收工作隊員填寫《貧困戶脫貧「雙認定」驗收表》,戶主和驗收工作隊員、幫扶責任人雙方簽名確認。完成入戶認定後,工作隊員將《貧困戶脫貧「雙認定」驗收表》交村民委員會。
(三)村評議公示。召開村民大會對年度脫貧戶進行民主評議,提出年度脫貧初步名單,在自然村(屯)、村民小組等村民活動較集中地方進行第一次公示。
公示期內,村民有異議的,通過村委會或直接向鄉鎮人民政府反映,鄉鎮人民政府組織工作隊員進行調查復核。經公示無異議後在《貧困戶脫貧「雙認定」驗收表》中填寫村委會審議意見。初步名單和《貧困戶脫貧「雙認定」驗收表》報鄉鎮人民政府。
(四)鄉鎮審核公示。鄉鎮人民政府對各村報送的初步名單,對照《貧困戶脫貧「雙認定」驗收表》逐項內容進行審核,並填寫鄉(鎮)審核意見。
脫貧名單在各行政村村民活動較集中地方進行第二次公示。公示期內,村民如有異議可向鄉鎮人民政府反映,鄉鎮人民政府組織工作隊員進行調查復核。公示無異議後的名單提交縣級扶貧開發領導小組。
(五)縣級審定。縣級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按照自治區制定的貧困戶脫貧銷號標准,對各鄉鎮報送的《貧困戶脫貧「雙認定」驗收表》進行審定。脫貧戶名單報自治區、市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備案。
(六)公告。經審批確定為脫貧戶的,在行政村公告。縣級扶貧部門組織各鄉鎮相關工作人員,根據認定的脫貧戶名單更新扶貧信息管理系統相關信息,實行動態管理,建立貧困戶脫貧檔案。
F. 我是貧困村的貧困戶,請問國家的精準護貧歸什麼情況下的人亭受
國家對於精準扶貧對抄象的優惠政策:
一是實施產業發展扶貧,結合建檔立卡貧困村貧困戶具體實際,因地制宜、統籌規劃、分類施策,實行產業扶貧;
二是實施就業扶貧,對有意願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可以免費報名參加就業培訓;
三是實施危舊房改造扶貧,對符合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危房改造,幫助其解決安居問題;
四是實施健康扶貧,構築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新農合大病保險、農村貧困人口重大疾病商業補充保險、城鄉醫療救助防線;
五是實施教育扶貧,讓農村貧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有質量的教育。
六是堅持全面覆蓋、普遍受益。每個貧困村都有工作隊駐村,每個貧困戶都有幹部聯戶,做到精準幫扶工作全覆蓋。
G. 貧困村脫貧的「十一有一低於」是什麼
1、有特色產業。
2、有住房保障。
3、有基本醫療保障。
4、有義務教育保障。
5、有安全飲水。
6、有路通村屯。
7、有電用。
8、有基本公共服務。
9、有電視看。
10、有村集體經濟收入。
11、有好的「兩委」班子。
「一低於」是指貧困發生率低於3%。
(7)貧困村貧困戶扶貧知識培訓題擴展閱讀:
按照縣級制定脫貧計劃、入戶認定、村評議公示、鄉鎮審核公示、縣級審定公告等程序對貧困戶認定脫貧銷號。
1、制定實施年度脫貧計劃。每年年初,縣級根據全區整體脫貧計劃,採取倒逼方式制定年度脫貧計劃,明確年度脫貧對象。對列入年度脫貧的貧困戶進行重點扶持。
2、入戶認定。在縣級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統一領導下,鄉鎮人民政府組成驗收工作隊,隊員由縣、鄉幹部、駐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員和幫扶責任人組成,每組兩人以上。按照自治區制定的貧困戶脫貧標准,每年年底對年度計劃脫貧戶進行入戶認定。
達到脫貧標準的,驗收工作隊員填寫《貧困戶脫貧「雙認定」驗收表》,戶主和驗收工作隊員、幫扶責任人雙方簽名確認。完成入戶認定後,工作隊員將《貧困戶脫貧「雙認定」驗收表》交村民委員會。
3、村評議公示。召開村民大會對年度脫貧戶進行民主評議,提出年度脫貧初步名單,在自然村(屯)、村民小組等村民活動較集中地方進行第一次公示。
公示期內,村民有異議的,通過村委會或直接向鄉鎮人民政府反映,鄉鎮人民政府組織工作隊員進行調查復核。經公示無異議後在《貧困戶脫貧「雙認定」驗收表》中填寫村委會審議意見。初步名單和《貧困戶脫貧「雙認定」驗收表》報鄉鎮人民政府。
4、鄉鎮審核公示。鄉鎮人民政府對各村報送的初步名單,對照《貧困戶脫貧「雙認定」驗收表》逐項內容進行審核,並填寫鄉(鎮)審核意見。脫貧名單在各行政村村民活動較集中地方進行第二次公示。
公示期內,村民如有異議可向鄉鎮人民政府反映,鄉鎮人民政府組織工作隊員進行調查復核。公示無異議後的名單提交縣級扶貧開發領導小組。
5、縣級審定。縣級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按照自治區制定的貧困戶脫貧銷號標准,對各鄉鎮報送的《貧困戶脫貧「雙認定」驗收表》進行審定。脫貧戶名單報自治區、市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備案。
6、公告。經審批確定為脫貧戶的,在行政村公告。縣級扶貧部門組織各鄉鎮相關工作人員,根據認定的脫貧戶名單更新扶貧信息管理系統相關信息,實行動態管理,建立貧困戶脫貧檔案。
H. 關於做好貧困村,貧困戶結對聯系扶貧攻堅工作的通知
各鄉鎮黨委、人民政府,縣級各單位、部門:
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委十屆六次全會、市委三屆二十一次全體(擴大)會議和縣委十三屆十八次全委(擴大)會議精神,加快我縣貧困村、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步伐,根據《中共丹棱縣委關於集中力量扶貧攻堅決戰「2216」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丹委發〔2015〕9號)文件要求,現將做好貧困村、貧困戶結對聯系扶貧攻堅工作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對象范圍
向全縣71個村(含新橋社區)各選派1個扶貧工作組,向21個貧困村各選派1名縣級領導、1名第一書記、2名以上駐村幹部,把全縣所有村和2130戶貧困戶納入結對聯系扶貧攻堅工作范圍,確保結對幫扶貧困村、貧困戶全覆蓋、全脫貧。
二、結對原則
對全縣21個建檔立卡貧困村第一書記進行調整,重新選派1名第一書記。實行黨員幹部「一幫一」「一幫多」,每名機關、事業單位幹部職工聯系幫扶1戶以上建檔立卡貧困戶,實現全縣2130戶貧困戶都有黨員幹部結對聯系。
三、主要任務
各責任單位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委、市委和縣委扶貧開發攻堅決策部署,集中力量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形成攻堅合力,確保2016年底,率先在全省、全市實現聯系貧困村脫貧「摘帽」,聯系幫扶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脫貧。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一)准確掌握貧困狀況。9月10日前,各扶貧工作組和聯系幹部要完成進村入戶走訪調研,全面摸清貧困村、貧困戶基本情況,找准制約貧困村發展的突出問題和制約貧困戶脫貧致富的主要原因,明晰發展優勢和脫貧突破口。建立健全幫扶工作台賬,實行台賬制管理,脫貧一個,銷號一個。
(二)深入宣講扶貧攻堅政策。深入聯系貧困村、貧困戶中宣講中央、省委、市委、縣委重大決策部署,把惠農政策、扶貧開發政策講清講透,做到家喻戶曉。9月底前,縣委、縣人大常委會、縣政府、縣政協的黨員領導幹部、黨政部門主要負責人要深入扶貧聯系點,開展1次以上宣講,統一黨員幹部、群眾思想,引導貧困群眾克服「等靠要」思想,轉變觀念,振奮精神,激發自力更生、脫貧致富的內在動力。
(三)落實精準扶持措施。針對不同致貧原因,堅持「一村一策、一戶一法」,因地制宜制定幫扶規劃,落實幫扶措施。積極協調爭取項目資金,合理整合配置各類資源,著力幫助貧困村解決基礎設施、產業發展、項目推進、公共服務等具體問題,加快貧困村發展步伐。通過扶持生產就業發展一批、移民搬遷安置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醫療救助扶持一批、災後重建幫扶一批,推動貧困群眾按期脫貧、精準脫貧。
(四)指導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指導貧困村抓好以村黨組織為核心的村級組織配套建設,選好配強村級領導班子,每個村培養2—3名後備幹部。以建強產業鏈黨組織為重點,增強黨組織推進產業扶貧能力。以實施「黨組織標准化建設工程」為重點,增強黨組織活力,每個村每年在致富帶頭人中培養發展1名以上黨員。指導做好基層黨組織「三分類三升級」、促進大學生村幹部發揮作用、完善鄉村治理機制、加強基層基礎保障等工作,督促落實基層黨建責任制。
(五)推動扶貧攻堅與當地經濟發展有機結合。指導貧困村把扶貧攻堅與基礎設施建設、產業培育、農村深化改革等結合起來,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加快「互聯網+」與發展特色產業深度融合,提升整村經濟發展水平,帶動貧困村群眾脫貧增收。
四、工作要求
(一)迅速啟動對接。各鄉鎮、村要按照《聯系指導貧困村扶貧攻堅結對關系一覽表》(附件4),主動與市、縣單位(部門)進行銜接,根據各村貧困戶數和聯系幹部數,明確對接到人、到戶並登記造冊。對個別村聯系幹部不足的,由各鄉鎮調劑鎮、村幹部聯系,確保貧困戶一戶不漏,並於8月25日前將《聯系指導建檔立卡貧困戶結對關系表》(附件3)報縣扶貧移民局,分送聯系領導及聯系單位(部門)、工作組長、村第一書記。有市級部門聯系的省、市級貧困村所在鄉鎮要主動與市級部門聯系,在確定聯系戶時要突出重點戶,可與縣級單位(部門)聯系戶重合。各聯系單位(部門)要主動與鄉鎮對接,商討確定結對聯系貧困戶事宜,在確定聯系戶時,聯系單位(部門)的領導幹部、黨員要擔負更多更重的責任。
扶貧工作組長、第一書記、駐村幹部、聯系幹部於8月底前,深入聯系貧困村、聯系戶對接,啟動幫扶工作。
(二)加強組織領導。各單位(部門)要在縣委、縣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全面落實聯系指導貧困村扶貧攻堅工作的責任和要求,要把聯系指導貧困村扶貧攻堅工作列入重要議程,堅持「一把手」負總責,精心組織實施。派駐的工作組、第一書記、駐村幹部和聯系幹部要服從所在鄉鎮黨委統一安排。
(三)營造良好氛圍。各鄉鎮、縣級單位(部門)要召開幹部職工會,專題學習扶貧攻堅相關文件精神,把思想統一到縣委決策部署上來。要指導基層黨組織結合開展「三會一課」,開好支部和黨小組學習會,把精神傳達到每個支部、每名黨員。縣委宣傳部要做好聯系指導扶貧攻堅工作的宣傳報道,重點宣傳重要意義、措施辦法、進展情況、工作成效;對扶貧攻堅工作中涌現出的基層先進典型、先進經驗,要及時挖掘提煉和總結推廣,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
縣委組織部、縣直機關工委、縣扶貧移民局負責縣級領導及縣級單位(部門)聯系指導貧困村扶貧攻堅工作的統籌協調,並具體負責第一書記、駐村幹部的考核(考核辦法見附件1)。縣委督查室、縣政府督查室要組織人員採取定期檢查、隨機抽查等方式,了解工作進展情況並及時通報。各單位(部門)聯系指導貧困村扶貧攻堅工作納入綜合目標考核。
附件: 1. 縣扶貧攻堅第一書記和駐村幹部管理考核辦法(試行).doc
2. 縣扶貧攻堅第一書記和駐村幹部主要考核指標.doc
3. 聯系指導建檔立卡貧困戶結對關系表.doc
4. 聯系指導貧困村扶貧攻堅結對關系一覽表.doc
中共 縣委辦公室
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5年8月17日
I. 脫貧攻堅「兩個全覆蓋」指確保
「兩個全覆蓋」是指確保每個貧困村都有一支駐村幫扶工作隊,每戶貧困戶都有一名幫扶責任人,每名幫扶責任人結對幫扶貧困戶最多不超過5戶。
駐村幫扶工作隊的職責和任務:
一是宣傳和落實中央、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縣委縣政府關於脫貧攻堅的方針政策、部署要求。
二是開展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制定脫貧規劃和年度工作計劃並組織實施,開展精準識別、建檔立卡、信息採集和動態管理等工作,落實幹部結對幫扶責任,確保貧困村如期退出,貧困人口穩定脫貧。
三是實施貧困村提升工程。發送基礎設施,提升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和村務自治水平,抓好產業發展,促進貧困群眾增收,幫助協調解決貧困戶「三保障」等方面實際困難,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調動貧困群眾參與脫貧攻堅的積極性。
四是加強村務監督管理。監督村務公開、賬務公開,維護村民權益,管好用好各類扶貧資金。
五是加強村級組織建設。選優配強「兩委」班子特別是村黨組織書記,抓好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建設,加強村級綜合服務平台建設,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夯實農村發展基礎。
(9)貧困村貧困戶扶貧知識培訓題擴展閱讀
結對幫扶責任人的主要任務是:
一是加強走訪溝通。核准貧困底子,建立起聯系溝通渠道,原則上每月入戶走訪不少1次。
二是配合制定穩定脫貧方案。因戶制宜因人施策選准貧困戶脫貧路徑。
三是督促落實幫扶措施。圍繞貧困戶脫貧目標,落實各項幫扶措施和扶貧政策。
四是幫助解決實際困難。在幫助貧困戶農副產品銷售、就業就醫就學住房飲水用電等方面發揮力所能及的作用,每年為貧困戶辦實事不少於2件。
五是激發脫貧內生動力。加強思想引導,加大政策宣傳,做到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幫助貧困戶樹立自力更生、勤勞致富觀念。
貧困村退出的退出標准:「一個確保、兩個完善」。其中:「一個確保」指確保貧困村綜合貧困發生率降至2%以下,為否決指標。「兩個完善」指基礎設施基本完善和公共服務基本完善,評分指標有10個,包括村組道路、安全飲水、電力保障、教育保障、醫療保障、住房保障、低保和城鄉特困人員供養、村級公共服務、產業發展、村兩委班子及黨員隊伍建設,總分100分,得分≧80分為達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