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安全知識 > 抗生素合理用葯知識培訓

抗生素合理用葯知識培訓

發布時間:2021-01-14 15:43:47

㈠ 合理用葯管理制度的具體措施

臨床合理用葯監督管理細則
一、總則
1.為加強醫院葯事管理工作,促進臨床合理用葯,保障人民群眾用葯的安全性、經濟性、有效性,避免和減少葯物不良反應與細菌耐葯性的產生,全面提高醫療質量,按照《葯品管理法》、《醫療機構葯事管理暫行規定》、《抗菌葯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和《處方管理辦法》、等規定製定本院臨床合理用葯監督管理細則。
2.合理用葯是指醫務人員在防治、診斷疾病過程中,針對具體病人選用適宜的葯物,採用適當的劑量與療程,在適當的時間,通過適當的給葯途徑用於人體,達到有效防治、診斷疾病的目的,同時保護人體不受或少受與用葯有關的損害。
二、組織管理
1. 臨床合理用葯監督小組:在院長領導下,開展日常工作。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2.職責和任務:
⑴ 根據醫院用葯情況提出合理用葯目標和要求,並組織實施;
⑵ 定期開展合理用葯評價,對葯物特別是抗菌葯物使用情況進行分析,對存在的問題及時提出改進措施;
⑶ 定期公布全院及臨床科室抗菌葯物使用情況通報,提出經驗用葯方案;
⑷ 向醫務人員進行合理用葯知識宣傳,努力提高合理用葯水平。
三、臨床合理用葯的基本原則

1.醫師在診療過程中要按照葯品說明書所列的適應症、葯理作用、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應和注意事項等制定合理的用葯方案,超出葯品使用說明書范圍或更改、停用葯物,必須在病歷上作出分析記錄,執行用葯方案時醫師、護士要密切觀察療效,注意不良反應。醫師根據必要的指標和檢驗數據及時修訂和完善原定的用葯方案。門診部的用葯不得超出葯品使用說明書規定的范圍。
2.醫師不得隨意擴大葯品說明書規定的適應症等,因醫療創新確需擴展葯品使用規定的,應報醫院葯事管理委員會審批並簽署患者知情同意書;使用中葯飲片、中成葯時,要根據中醫辨證施治的原則,注意配伍禁忌,合理選葯。
3.醫師制定用葯方案時應根據葯物作用特點,結合患者病情和葯敏情況個體化用葯。充分考慮劑量、療程、給葯時間、給葯途徑,同時考慮葯物成本與療效比。可用可不用的葯物堅決不用,可用低檔葯的就不用高檔葯,盡量減少葯物對機體功能的不必要的干擾和影響,降低葯品費用,用最少的葯物達到預期的目的。對較易導致嚴重耐葯性或不良反應較大及價格昂貴的葯物實行審批制度。
4.葯劑部門要建立以病人為中心的葯學管理工作模式,開展以合理用葯為核心的臨床葯學工作;及時收集葯物安全性和療效等信息,為臨床用葯提供服務。葯師要主動開展專題用葯調查和病歷用葯分析,提出合理用葯建議。
5.葯學專業技術人員嚴格按照《處方管理辦法》的要求對處方用葯進行適宜性審核的同時,要進行合理性審核,發現不合理用葯情況應告知開具處方的醫師,情況嚴重的應拒絕調配並登記定期向合理用葯監督小組報告。

㈡ 合理使用抗菌葯物的原則是什麼

為達到最佳療效,不良反應最小,減少或延緩耐葯性的產生,應專遵循以下原則合理應用抗菌葯屬物:
(1)嚴格掌握適應證。
(2)掌握葯物動力學特徵,制定合理的給葯方案。
(3)避免耐葯性的產生。
(4)防止葯物的不良反應。
(5)抗菌葯物的聯合應用:
①必須明確抗菌葯物聯合用葯的目的聯合用葯的目的主要在於擴大抗菌譜、增強療效、減少用量、降低或避免毒副作用、減少或延緩耐葯菌株的產生。②聯合用葯必須有明確的指征單一葯物難以控制的嚴重感染或混合感染;病因未明而又嚴重危及生命的嚴重感染,先進行聯合用葯,待確診後,再調整用葯;單一或長期用葯易產生耐葯性的細菌感染;葯物不易滲入的部位感染;需要長期治療的慢性疾病,為防止耐葯菌株的出現,可考慮聯合用葯。

㈢ 醫療機構合理用葯指標中明確抗菌葯物范圍:

醫療機構抗菌葯物合理用葯指標
一. 抗菌葯物的使用率
1. 門診使用抗菌葯物的百分率

目的:考查門診抗菌葯物使用情況。
門診使用抗菌葯物人次:指使用的抗菌葯物人次,無論其用了幾種抗菌葯物,即一個病人掛一次號就診時使用了抗菌葯物,就計為:就診使用抗菌葯物1人次
同期就診總人次:指在同一個抽樣時間段內,病人就診總人次,即在同一個抽樣時間段內掛號的病人人次
統計:將每次就診使用抗菌葯物的例數除以就診總人數乘100。
2. 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葯物的使用率

目的:測算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葯物的情況
此項是以病人使用抗菌葯物例數計算的,一個病例中無論其使用了幾種抗菌葯物(包括不同劑型),都只計為1例使用抗菌葯物例數。
如分組(手術組、非手術組或預防組、治療組)計算,同期總出院人數不相同時要考慮權重。
二. 住院患者人均使用抗菌葯物品種數

目的:測量每例使用抗菌葯物的住院者平均用了幾種抗菌葯物。
出院患者:因在抽樣期間,住院患者用葯沒有停止,無法計算,故使用同期出院患者的相關數據進行統計。
同期:在一個抽樣時間段內,使用抗菌葯物的出院總人數。
明確抗菌葯物的范圍。
抗菌葯物品種數:按抗菌葯物的通用名統計。
統計:抽樣期間,全部出院患者使用的抗菌葯物總品種數除以同期使用抗菌葯物
三.住院患者人均使用抗菌葯物費用

目的:測算患者住院期間所使用的抗菌葯物平均費用
出院患者:因在抽樣期間,住院患者用葯沒有停止,無法計算,故使用同期出院患者的相關數據進行統計。
同期:在一個抽樣時間段內,使用抗菌葯物的出院總人數。
抗菌葯物的費用按葯品最近的購入價格(按商品名計價)。
統計:抽樣期間,全部出院患者使用的抗菌葯物總費用除以同期使用抗菌葯物的總例數
四. 抗菌葯物使用強度

抗菌葯物使用強度:是指每100人日中消耗抗菌葯物的DDD數。
DDD值:按照WHO推薦的葯物應用日處方約定劑量計算:(defined daily doses , DDD),同一通用名的葯物劑型不同DDD值也不同。
某個抗菌葯物的DDD數=該抗菌葯物消耗量除以DDD值(克/DDD值)。
抗菌葯物消耗量(累計DDD數)=所有抗菌葯物DDD數的和。
收治患者人天數:指在同一抽樣時間段內出院患者總數與同期患者平均住院天數的乘積。
由於不同抗菌葯物的使用劑量有差異,因此必須建立一個可用於不同葯品間比較的指標。DDD數(DDDs)即是這樣的指標。DDD(Defined Daily Dose,約定日劑量)是指為達到主要的用於成人的葯物平均日劑量。
DDD數有兩種計算方法(1)
1、DDDs=(年消耗某葯品量×1000)/(DDD值×365天×居民數)
含義:以約定日計量為單位的每1000居民每天某葯品的消耗量。適用於對某一地區居民的用葯的總體評價。
2、DDDs=年消耗某葯品量/DDD值
含義:以約定日劑量為單位的某葯品的消耗量。適用於一家或幾家醫院的不同年度的動態比較和用葯結構的分析。
DDD數作為不同葯品間可比較的指標,是因為DDD數是一個比值,與日劑量無關的數值,並不會因為各種葯物一次用量不同、一日用葯次數不同而無法比較。DDD數大,反映對該葯的選擇傾向性大,反之,漸少用該葯。
DDD以成人每日常用劑量作為標准劑量,將不同葯物的消耗量換算為統一標准單位。世界衛生組織推薦DDD為研究葯物使用合理性的指標,並頒布了用來規范此類研究的每一種抗生素的標准DDD值。
可以計算單一病例或所有病例使用葯物累積DDD或平均DDD,也可以計算使用不同種類葯物的累積DDD。
五. 抗菌葯物費用占葯費總額的百分比

目的:測算抗菌葯物費用在總葯費中的相對數值
統計:將已使用的抗菌葯物總金額除以已使用葯品總金額乘100。
六. 抗菌葯物特殊品種使用量占抗菌葯物使用量百分比

目的:測量特殊使用類抗菌葯物在抗菌葯物使用總量中的相對數值
統計:將特殊使用類抗菌葯物使用量(累計DDD數)除以抗菌葯物使用總量(累計DDD數)乘100。
七. 住院用抗菌葯物患者病原學檢查百分率

目的:測量提供病原學檢查,從而決定最佳治療方案的能力。
住院用抗菌葯物患者:是指治療用抗菌葯物患者。
統計:做了病原學檢查的住院病例數除以同期使用治療性抗菌葯物的住院病例數乘100。
八. 清潔手術預防用抗菌葯物百分率

目的:測算清潔手術病例預防用葯的水平
清潔手術預防用抗菌葯物例數:只指用於預防用葯的清潔手術病例
同期清潔手術總例數:是按清潔手術例數統計
九.清潔手術預防用抗菌葯物人均用葯天數

目的:測算清潔手術病例預防用葯的程度
清潔手術預防用抗菌葯物總天數:只指用於預防用葯的清潔手術病例用抗菌葯物總天數。
同期清潔手術用抗菌葯物總例數:是按清潔手術用抗菌葯物例數統計。
九. 接受清潔手術者,術前0.5-2.0小時內給葯百分率

目的:考查清潔手術術前首次預防用抗菌葯物的合理率
因為根據抗菌葯物臨床應用指南及相關管理規定,一般清潔手術在切皮前0.5-2.0小時內預防切口感染給葯,是合理的。
此項均按病例數統計。
抗菌葯物使用率和使用強度:
醫療機構住院患者抗菌葯物使用率不超過60%,
門診患者抗菌葯物處方比例不超過20%,
抗菌葯物使用強度力爭控制在40DDD以下;
I類切口手術患者預防使用抗菌葯物比例不超過30%;

㈣ 合理用葯不當成毒 怎樣合理使用抗菌葯物

抗菌素的發明,無疑是人類醫學史上一個劃時代的成就。 抗菌素的發明,醫治了許多不治之症。肺炎、猩紅熱、梅毒等都曾經是讓人類談之變色、束手無策的疾病,多少人因此命喪黃泉,我們也因此可以說,抗菌素的發明,無疑是人類醫學史上一個了不起的貢獻。 然而,抗菌葯物雖可防病治病,但抗菌葯物卻不是萬能的,如應用不當則會引起各種不良反應,甚至致殘或危及生命。抗菌葯物與多數化學葯物一樣,幾乎每一品種均帶有一定不良反應;用得合理即為「葯」,用得不當反成 「毒」,即所謂「葯源性疾病」。 抗菌葯物對人類貢獻確實很大,但據專家介紹,醫學科學工作者在1960年代就已經注意到抗菌素對人體有副作用,比如1960年代以前氯黴素是一種常用葯物,在1960年代就發現很多人有骨髓抑制、白細胞降低,1970年代運用四環素比較廣泛,因此造成了一代人的四環素牙,到了1980年代由於慶大黴素運用較廣泛就發現很多小孩有先天性的耳聾,這些就是在母親懷孕的時候打了慶大黴素引起的(量太大或不恰當地使用)。由於已經總結了以上這些大量的經驗,因此專家們一再呼籲,抗菌葯物是一種好的葯物,但是一定不能濫用 因此合理使用抗菌葯物才是治病的上上之策,合理應用抗菌葯物系指在明確指症下選用適宜的抗菌葯物,並採用適當的劑量和療程,以達到殺滅致病微生物或控制感染的目的;同時採用各種相應措施以增強患者的免疫力和防止各種不良反應的發生。 如何做到合理使用抗菌葯物?吉林省長春中醫院侯春國先生建議, 1、了解疾病是否是由微生物感染而起,如過敏性疾病(過敏性咳嗽等)不是由微生物感染引起。2、合理選用。如初步了解是何種微生物引起,各種抗菌葯物都有其抗菌譜,即抑制、殺滅病原體的范圍,如紅黴素對支原體有效,青黴素對革蘭氏陽性菌有效,對支原體無效。3、了解各抗菌葯物的葯理,作用機制、不良反應等。4、患者年齡、體質(肝、腎功能)選用不同劑量、療程和按病情選用給葯途徑。 侯春國舉例子說,以感冒為例,病毒性感冒一般症狀就是流清水鼻涕、鼻塞、打噴嚏、流眼淚等。如果自己不能確定是得了病毒性感冒就應該到醫院去做檢查,比如查白細胞,如果白細胞很高,就有可能合並有細菌感染,如果白細胞在正常范圍往往就是一個單純性的普通感冒。一般的病毒性感冒是不需要用抗菌素的。 對於臨床醫生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病人感冒後不首先用葯,應該先確定感冒是什麼細菌引起的,通常要進行痰培養,在吐痰以前應該漱口2-3次,把口腔里的細菌洗掉,應該努力把深部的痰咳出來,還應該在2-3個小時以內馬上送往檢驗,否則引起呼吸道感染肺炎的致病菌就會在那1-2個小時內死掉,時間放久了後長出的菌全部都是污染的菌,這樣做出的結果就會誤導臨床醫生,因此患者因為感冒到醫院後一定要配合醫生進行檢查。 有時醫生還會要求患者進行尿的化驗和培養,這是在醫生確定不是感冒的情況下才會進行的,如果病人最近有小便痛、次數多的情況,醫生會考慮有尿路感染的可能。由於引起尿路感染的細菌很多因此還要進行尿培養,這種尿培養是一種中段尿培養,然後再根據培養的結果考慮具體用葯。另外在細菌種類還不知道的情況下,經驗療法也是非常重要的,有經驗的醫生會根據病人的年齡、臨床表現等判斷出主要的致病菌是什麼,針對最主要的致病菌來建議患者首選何種葯物。 對於到葯店選擇抗菌葯時,專家提醒老百姓注意的是: 能用窄譜,不用廣譜; 能用基本葯物,不用新型昂貴葯;能用一種葯,就不聯合用葯。

㈤ 如何做到合理用葯,降低葯佔比

如何做到合理用葯,降低葯佔比

「看病貴」,大部分貴在葯品價格上。降低葯品使用比例,不僅是緩解老百姓看病貴的重要舉措之一,也是適應醫改新形式、改變醫院發展模式的必然之路。近年來,我院十分重視抗菌葯物的合理應用工作,把抗菌葯物使用管理納入到醫院日常管理的重要工作來抓,制定嚴格制度,通過層層落實和不斷改進,控制葯品比例工作取得了不錯成績。葯品佔比、抗菌葯物使用比例、Ⅰ類手術切口抗菌葯物使用率均低於三級乙等中醫醫院評審標准要求。

一是成立抗菌葯物合理使用領導小組和監控網路,由陳福春院長親自擔任組長,醫院葯事委員會、醫務科、院感管理科、葯劑科等多部門分工合作,並明確科室主任是合理用葯第一責任人。結合國家衛生部、上級衛生行政部門的法律法規,制定了本院《葯品使用管理辦法》、《抗菌葯物分級管理辦法》等抗菌葯物使用規定,建立各項管理制度並層層落實,使抗菌葯物應用逐步規范化、制度化、科學化。

五是針對Ⅰ類手術切口抗菌葯物使用情況進行專項檢查。明確其預防使用抗菌葯物的適應症、葯物選擇、用葯起始與持續時間。對外科甲狀腺、乳腺和疝氣等三種Ⅰ類手術切口,手術室、葯劑科聯動,對抗菌葯物使用情況進行實時監控。每月還對在院病人的圍術期預防用葯情況進行抽查,對違反規定者進行處罰。目前,外科系統甲狀腺、乳腺和疝氣等三種Ⅰ類手術切口抗菌葯物使用率已經下降到10%以下。

新措施實施一個月來,我院抗菌葯物使用比例從上月的27%降低至20%(三級乙等中醫醫院的標准25%)。Ⅰ類手術切口抗菌葯物使用率下降到10%以下,葯品佔比從52%降至45%。

㈥ 為什麼要合理用葯

合理用葯 是讓葯品發揮最好的治療作用 最小的副作用 讓葯品對我們自身起到良好的作用
例如抗內生素容的使用 ,在生活中總是有些患者隨意濫用抗生素
比如嗓子疼痛 但無發熱等症狀 就隨便吃頭孢類 青黴菌素類等抗生素,並且就算真的患呼吸道感染也不按照抗生素的使用天數服葯,這樣造成的結果就是,身體內的致病菌對葯物產生耐葯性,以至於如果有繼發感染出現抗生素根本無法治療。
所以從這一點上看 合理用葯非常的重要。
抗生素類 止咳類 止痛類 的葯物一定要仔細閱讀說明書 或者遵醫囑。不能自己私自服用。

㈦ 感冒了,怎樣才能做到合理用葯

感冒及上抄呼吸道感染,范圍較襲廣,指鼻、咽、喉部因微生物感染(病毒、細菌、支原體、衣原體等)引起的,以流涕、噴嚏、咽部干痛、咳嗽或伴發熱等症狀為主。
治療以對症治療為主(感冒多為病毒感染,抗病毒葯物療效多不確定,且病毒感染多有自限性),如不出現並發症,病程在1周左右,一般不需要用抗生素。確有細菌感染證據的(流膿性涕、咳膿性痰、化膿性扁條體炎、血象高)要及時使用抗生素。
、、、、、、、、

㈧ 科學合理用葯——試題

1b,2a,3d,4b,5d,6d,7d,是

閱讀全文

與抗生素合理用葯知識培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辦春考培訓學校 瀏覽:734
九江船員培訓中心 瀏覽:5
台州繪墨藝術培訓有限公司 瀏覽:207
非科級後備幹部集中培訓總結 瀏覽:419
東北舞蹈藝考培訓機構 瀏覽:427
民營企業家培訓班結業式 瀏覽:59
2017入黨培訓內容 瀏覽:828
順德駕駛員培訓中心 瀏覽:125
姜堰市三水培訓中心網站 瀏覽:263
電動汽車維修培訓視頻 瀏覽:737
機關黨務幹部培訓內容 瀏覽:423
企業培訓為自己工作心得體會 瀏覽:512
線上培訓工作 瀏覽:303
泉州舞蹈培訓招聘 瀏覽:709
禮儀培訓三年計劃書 瀏覽:926
稅務學校培訓個人總結 瀏覽:508
專業技術人才初聘培訓小結 瀏覽:980
是實驗室設備安全培訓 瀏覽:54
北京砂鍋米線培訓學校 瀏覽:127
幹部教育培訓工作意見建議 瀏覽: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