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幼兒園整合課程中教育活動設計的組織策略有哪些
幼兒園的集體教學活動是幼兒一日活動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是老師每天必須要精心設計准備的活動,也可以說是幼兒獲取知識技能等方面的主要途徑。教學的本質是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學生進行有效學習的活動過程。 一、教學目標的制定 教學目標是一個教學活動究竟要教孩子學習什麼,獲得什麼,它對整個教學活動過程具有導向作用,引領著教學過程順利開展。因此教師要制定符合幼兒實際的教學目標。 如何啟發幼兒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參與學習、解決問題、獲得知識和能力是教學的根本目的之一。在情景一中,教師沒有考慮幼兒已有的知識經驗水平,把目標定得過低,局限在幼兒已知的三種形狀,導致幼兒注意力分散。教師可以適當的增加幾種形狀,更符合幼兒的實際經驗。情景二中教師是根據幼兒的發展需要和已有知識經驗來設計活動、組織活動的,運用幼兒已有的拋丟沙包經驗參與學習,解決接沙包的難題,還掌握了新學的「頭頂沙包」等技能。 「一切從幼兒的實際出發」來制定目標才是有效教學的策略之一。 二、教學形式的創新 傳統的歌唱教學總是坐在教室里,老師唱幼兒跟唱,一遍一遍的重復學習,幼兒沒興趣,老師也教得累,因此老師在上課過程中一定要創新,如情景二中的這位寶寶班的老師利用幼兒的無意識記憶,在遊玩中輕松讓幼兒學會這首歌曲。教學形式的創新對有效教學有重要作用。 三、教師提問引導的設計 繪畫活動老師巡視指導的根本目的在於激發幼兒再創作的興趣,充分喚醒幼兒潛在的創造意識,滲透審美意識及審美能力的培養,促進幼兒更好地表現自己的內心世界。由此教師在發現幼兒存在的問題時,要注意用得當的啟發性的語言,隨時引導幼兒回憶、提取與本次活動相關的經驗,表達自己的審美感受。如果老師這樣說:「點點,一隻小雞多孤單啊,你看我們小朋友都是很多人在一起玩的呢,小雞也喜歡和好朋友一起玩才高興,我們再給小雞畫幾個好朋友吧!」利用具體的情感參照,容易喚起幼兒再度創造的慾望。 四、教具的設計和使用 教具的選擇與使用要目的明確、指示規律。情景一中教師使用的螞蟻教具,其實完全可以做成圖片貼在胸前。每一種教具在使用前,教師都要事先作好充分准備,自己先練習操作一遍,以免教學活動時手忙腳亂,失去了應有的趣味性和教學效果。情景二中教師由於事先沒有操作過教具,而且把教具設計的過於瑣碎,因此在使用中出現了差錯,效果適得其反。教具的應用以調動幼兒學習積極性為核心,這樣教學才能有效。 總之,要提高教學質量,必須實行有效教學,有效的教學方法才能使幼兒有所收獲。
❷ 在幼兒園健康領域教學活動方案設計中,常常見到目標整合,什麼是目標整合
女一家去好的雙手雙腳到目標整合什麼什麼標准和及時把五個領域的目標整合到一起職教目標
❸ 幼兒園音樂教育與活動設計的圖書目錄
第一章 音樂與幼兒音樂
第一節 音樂
一、藝術與音樂
二、關於音樂起源的學說
三、音樂的主要特徵
四、音樂的主要類型
第二節 幼兒音樂
一、幼兒音樂的價值
二、幼兒音樂的特點
第二章 幼兒音樂能力的發展
第一節 幼兒音樂能力概述
一、音樂能力結構
二、幼兒音樂能力概述
三、幼兒音樂能力形成和發展的條件
第二節 幼兒歌唱能力的發展
一、幼兒歌唱能力的發展特點
二、幼兒歌唱能力的表現
第三節 幼兒隨樂運動能力的發展
一、幼兒隨樂運動能力的發展特點
二、幼兒隨樂運動能力發展的表現
三、發展幼兒隨樂運動能力的方法
第四節 幼兒奏樂能力的發展
一、對樂器的操作與控制能力
二、在打擊樂活動中發展幼兒的隨樂能力
三、在打擊樂活動中發展幼兒的合作協調能力
第五節 幼兒音樂欣賞能力的發展
一、幼兒音樂欣賞能力的發展特點
二、在音樂欣賞活動中發展幼兒欣賞音樂能力
第三章 幼兒園音樂教育
第一節 幼兒園音樂教育的定位
一、本質論視野下的幼兒園音樂教育——為了音樂的教育
二、工具論視野下的幼兒園音樂教育——通過音樂的教育
三、工具論與本質論統一視野下的幼兒園音樂教育
第二節 幼兒園音樂教育的意義
一、幼兒園音樂教育與兒童審美能力的發展
二、幼兒園音樂教育與幼兒健康情感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三、幼兒園音樂教育與幼兒大腦潛能的開發
四、幼兒園音樂教育與幼兒想像、創造能力的發展
五、幼兒園音樂教育與幼兒手、眼、腦的協調發展
第三節 幼兒音樂教育的相關理論與實踐
一、達爾克羅茲音樂教育的理論與實踐
二、柯達伊音樂教育的理論與實踐
三、奧爾夫音樂教育的理論與實踐
四、鈴木音樂教育的理論與實踐
第四章 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設計的原理
第一節 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目標的確定
一、幼兒園音樂教育的總目標
二、幼兒園歌唱教育活動目標
三、幼兒園隨樂運動教育活動目標
四、幼兒園樂曲演奏教育活動目標
五、幼兒園音樂欣賞教育活動目標
第二節 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和組織
一、幼兒園歌唱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和組織
二、幼兒園隨樂運動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和組織
三、幼兒園打擊樂器演奏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和組織
四、幼兒園音樂欣賞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和組織
第五章 幼兒園不同結構化程度音樂教育活動的設計
第一節 不同結構化程度的音樂教育活動及其設計
一、不同結構化程度的音樂教育活動組成的連續體
二、不同結構化程度的音樂教育活動的設計
第二節 不同結構化程度歌唱教育活動的設計與案例
一、不同結構化程度歌唱教育活動的設計
二、不同結構化程度歌唱教育活動的案例與分析
第三節 不同結構化程度隨樂運動教育活動的設計與案例
一、不同結構化程度隨樂運動教育活動的設計
二、不同結構化程度隨樂運動教育活動的案例與分析
第四節 不同結構化程度樂器演奏教育活動的設計與案例
一、不同結構化程度樂器演奏教育活動的設計
二、不同結構化程度樂器演奏教育活動的案例與分析
第五節 不同結構化程度音樂欣賞教育活動的設計與案例
一、不同結構化程度音樂欣賞教育活動的設計
二、不同結構化程度音樂欣賞教育活動的案例與分析
第六章 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與其他教育活動的整合
第一節 音樂教育在幼兒園課程中的地位
一、分科課程中的音樂教育活動
二、綜合藝術教育中的音樂教育活動
三、主題活動中的音樂教育活動
四、方案活動中的音樂教育活動
五、活動區角的音樂教育活動
第二節 幼兒園音樂教育與其他教育的整合
一、音樂教育與美術教育的整合
二、音樂教育與文學教育的整合
三、音樂教育與戲劇教育的整合
四、音樂教育與社會教育的整合
五、音樂教育與科學教育的整合
第七章 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的實施原理
第一節 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實施的取向
一、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實施的忠實取向
二、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實施的相互適應取向
三、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實施的創生取向
第二節 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實施的原則
一、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實施的審美性原則
二、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實施的創造性原則
三、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實施的實踐性原則
第三節 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實施的一般方法
一、幼兒園音樂操作活動實施的方法
二、幼兒園音樂欣賞活動實施的方法
第八章 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的組織實施
第一節 幼兒園音樂活動的組織實施步驟
一、高結構化音樂教學活動的組織實施步驟
二、低結構化音樂教學活動的組織實施步驟
第二節 幼兒園音樂活動組織實施的要點
一、教師的專業素養及教師專業化成長
二、不同結構化的幼兒園音樂教學活動的組織實施要點
第三節 不同類型音樂教學活動的組織實施
一、不同結構化程度歌唱活動組織實施的一般步驟與要點
二、不同結構化程度韻律活動組織實施的一般步驟與要點
三、不同結構化程度奏樂活動組織實施的一般步驟與要點
四、不同結構化程度欣賞活動組織實施的一般步驟與要點
第九章 幼兒園音樂教育評價
第一節 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的評價
一、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的評價內容
二、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的評價方法
三、音樂教學評價的內容應全面多樣
四、音樂教學評價方式應具體化
第二節 幼兒音樂學習的評價
一、對幼兒音樂學習過程的評價
二、對幼兒音樂能力發展狀況的評價
三、對幼兒學習能力發展狀況的評價
四、對幼兒個性社會性發展狀況的評價
參考文獻
後記
……
❹ 幼兒園大班我的數學整合教案《誰最多》
人口最多的大洲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亞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2. 理解由於人口過多帶來的資源和環境問題。 能力目標 1.通過閱讀統計圖表,說明亞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2.通過計算自然增長率和人口凈增數之間的關系,理解由於人口過多所帶來的資源和環境等問題,樹立正確的人口觀,培養學生計算地理數據的能力。 德育目標 通過分析人口的壓力,使學生認識到人口的增長一定要與經濟的增長相適應,與資源、環境相協調,樹立正確的人地觀。 教學重點 亞洲的人口狀況。
❺ 幼兒園活動設計 科學領域認識霧
一、 清楚知道科學領域的總目標: 對周圍的事物、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慾; 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 能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 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 趣; 愛護動植物,關心周圍環境,親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資源,有初步的 環保意識。 二、 清楚知道不同年齡階段的科學領域的目標 自己看書《綱要》 三、 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設計與指導的要求 發展性 趣味性 開放性 活動性 整合性  發展性包含: ①活動應適應學前兒童的發展水平,應以學前兒 童身心發展的成熟程度為基礎; ②活動應促進學前兒童獲得全 面和諧的發展。  趣味性是指在指導活動時, 應充分考慮學前兒童的興趣和需要, 並能激發兒童學科學的興趣。  開放性是指,科學教育活動應為幼兒創設操作的環境、給予探 索的線索、鼓勵幼兒產生多種多樣的想法、得出不同的結論。 活動性:科學教育活動的設計和組織應以活動為基本形式  整合性表現為: • 科學教育活動目標的整合 • 科學教育活動內容的整合 • 科學教育活動形式的整合 四、活動設計的步驟 1. 教材分析: 幼兒情況分析 ( 亦可是設計思路或設計意圖 ) , 體現的教 育理念: 「 幼兒在前,教師在後 」 可達到的目的: 「 因材施教 」「 因人 施教 」 2. 活動目標: 活動目標設計: (一)了解兒童已有的經驗(二)確定合適的目標 確定適合的目標:  活動目標應著眼於幼兒的發展  活動目標的內容和要求,在方向上應與階段目標、終期目標相 一致 活動目標的內容應包括 括認知、 、 能力與技能、 情感與態度三個方面。 可突出重點。 認知目標: ( 掌握、學會、了解、感知、學習、知道 ) 能力與技能目標: ( 嘗試、運用、發展 ) 情感與態度目標: ( 體驗、樂於、主動、大膽、敢於 ) 活動目標的表述應明確具體  小班科學目標:  1 、情感方面  ( 1 ) 激發學前兒童對周圍事物的好奇心,使其樂意感知和擺 弄他們能夠直接接觸到的自然物和人造物;  ( 2 ) 萌發他們探索自然現象和參與製作活動的興趣;  ( 3 ) 使其喜愛動、植物和周圍環境,並能在成人的感染下表 現出關心、愛護周圍事物的情感。  2 、方法技能方面  ( 1 ) 幫助學前兒童學會運用多種感官感知物體的外部特徵;  ( 2 ) 幫助學前兒童學會使用簡單工具;  ( 3 ) 幫助學前兒童學會通過目測等簡單方法比較物體的形體 大小和數量的差別;  ( 4 ) 引導學前兒童用詞語或簡單的句子描述事物的特徵或自 己的發現,與同伴、教師交流。  3 、知識方面  ( 1 ) 引導學前兒童觀察周圍常見的個別自然物 (小貓、 小狗、 小草、石頭等)的特徵,獲取粗淺的科學經驗,初步了解它們 與學前兒童生活、與周圍環境的具體關系;  ( 2 ) 引導學前兒童觀察周圍常見自然現象的明顯特徵,獲取 粗淺的科學經驗,並感受它們和學前兒童生活的關系;  ( 3 ) 引導學前兒童觀察日常生活中直接接觸的個別人造產品 的特徵及用途,獲取粗淺的科學經驗,感受它們給生活帶來的 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