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提高教師整本書閱讀教學能力
提高教師整本書閱讀教學能力,這就要求教師有一定的思想道德素養和良好的讀書閱讀習慣,只有這樣才能夠使他們能夠充分的理解教學能力,提高自己的閱讀寫作水平。
B. 那麼如何開展整本書閱讀教學呢
新的課程標准提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求教師高度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廣泛進行課外閱讀,讓學生在閱讀中領會語言規律,提高閱讀理解和鑒賞能力。傳統的閱讀教學大多以瑣碎的分析、模式化的概括講解取代學生的體驗,教師對文本的多方位解剖取代了學生的智慧型勞動,學生在閱讀理解上形成固定思維,造成閱讀能力低下,缺乏個性化理解。因此,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就顯得尤為重要。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就如何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從如下幾個方面作適當探究。一、 閱讀的心理機智閱讀不是在有關語、修、邏、文等知識的指導下完成的,是主體對言語形式的感受,並在此基礎上獲得旨趣。那麼這種旨趣的獲得具體的心理機制是怎樣的呢?閱讀的過程是獲取信息的過程,包括語言圖式,觀念圖式和情感圖式,離開了這些,閱讀是難以有效地進行的,其中的語言圖式是直覺的語文知識而不是經過抽繹的語言知識。在不同的語言材料面前主體會作出三種不同的反應:一是主體的認知結構與語言材料所蘊藏的內容存在較大距離時,主體選擇拒絕,反映到課堂教學層面是學生不願意讀某一類文章。二是主體的認知結構與語言材料所蘊藏的內容在主體主觀上比較切近,主體把言語對象的內容與形式納入自己的認知結構,這是「同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