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你認為加強教師語言表達能力,應該從哪些方面做起
加強教師復語言表達能力要多制讀書,尤其是要多閱讀經典著作。在閱讀經典中學習語言。還要在生活中多運用語言。備課要充分,認真。要求學生說話完整自己不能前言不搭後語。認真錘煉語言,准確表達,熟練運用是教師的基本功。
⑵ 教師課堂教學語言表達能力的要求主要有哪幾個方面
課堂教學能力是教師的職業道德、文化素養和業務能力的綜合體規。小學數學教師要完成教學任務,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一定要具有較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它涉及到教師的教學設計能力、語言表達、板書設計、指導學生操作和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等教學基本功:
一、教學設計能力
1、教學目標的確定
2、教學內容的處理
3、教學行為的選擇教學行為要有效,就必須把握好「適度」兩個字。所謂「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
4 、 教學組織形式的設計
5、教案的設計
二、 語言表達能力
三、板書設計的能力
四、指導學生操作的能力
五、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能力
課堂教學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數學知識的建構過程是「再創造」的過程,數學學習是創造性的思維活動。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通過自已的「創造」為學生展現出「活生生」的思維過程,協調好師生的雙邊活動,使數學教學過程成為對數學美的反映過程,從而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藝術魅力。無論從教學內容,還是從教學活動來看,數學教學都是一門創造性的藝術。它是教師在數學教學活動中,以富有審美價值的獨特的方式方法,創造性地組織教學,使教與學雙邊活動協調進行,使學生能積極 高效地學習,並感受到數學教學美的精湛的教學技能技巧。它是教師學識和智蔥的結晶,是教師創造性地運用教學方式方法的升華。
⑶ 學校教師語言表達能力表現在哪方面
1.巧用圖畫,形象表達
小學語文教材中大部分課文都配有相應的插圖。這些圖畫都具有一定的編排目的,體現了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的特點。而且它們色彩鮮明、形象生動,感染力強,容易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教學中,教師要根據這些插圖的特點引導學生認真觀察,激起學生表達的慾望,豐富表達的內容。教學《為人民服務》一文時,學生對「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一深刻思想內涵的認識比較模糊。為突破這一難點,我讓學生交流課外資料,結合插圖了解張思德的平凡事跡,並從這些平凡的事跡中體會他「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將比較深刻的道理與形象具體的圖畫聯系在一起,學生說話的興趣和願望自然會被喚起,他們語言的表達也就更加豐富具體了。從學生的描述中可以看到,他們的觀察是細致的,想像是豐富的,思維是活躍的。這種看圖說話訓練,對學生的理解能力、思維能力,以及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2.感悟重點,個性表達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有效的對話能創造精彩的課堂。與文本對話,感悟語言,就是要抓住課文中重點部分和關鍵語句反復涵詠、體會、揣摩、品味。如抓「題眼」,能感悟文章的主旨;抓中心句段、過渡句段、重點難點,能把握作者的寫作思路和布局謀篇的技巧;抓文中比喻、擬人、反問等特殊表達形式的語句,能體會特色表達在表情達意方面的差別;抓精彩的語句或感受最深的地方,能感悟作者遣詞造句的生動形象、准確精妙;抓標點符號的不同用法,能感悟句意,辨明語氣,理解課文內容;抓住刻畫人物表情動作和心理活動的語句及情感變化的線索,能理解故事情節的發展和人物的性格特徵……教學中,我注意引導學生品味重點詞語,同時對學生進行口語訓練。在《釣魚的啟示》的教學過程中,我引導學生先找出重點的字、詞、句,細細感悟,通過誦讀悟出作者對大鱸魚的喜愛,悟到爸爸在道德抉擇面前堅決、不容爭辯的嚴肅態度;然後我鼓勵學生圍繞「放」和「留」的「是」與「非」展開辯論,明白父親對作者道德實踐提出嚴格要求的重要意義……學生抓住重點語句進行對話和思辨,能夠在品讀中感悟,在感悟中對話,在對話中體現出個性化的理解。因此,在教學中,以教材為依據,與學生進行思想、知識、能力等方面的交流,大膽地說出自己獨特的體悟與感受,能使課堂成為學生彰顯個性的舞台。
3.形式模仿,遷移表達
為了幫助學生感受課文獨特的語言表達方式,提高語言表達的規范性和靈活性,課堂上,教師要善於抓住語言訓練的遷移點,讓學生從文中悟出說寫規律,從而使不拘一格、精彩紛呈的語言表達變得有章可循。教學中,我們要注意藉助課文中特殊的語言形式,精心為學生設計說寫練習,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學《鳥的天堂》一文時,可讓學生練慣用「起初……後來……接著……」「到處……到處……有的……有的……」句式練習說話,讓學生學會動靜結合地表達,並掌握排比句式的用法。教學《長城》一文時,可讓學生按「站在……看著……扶著……很自然地想起……」的句式練習說話,指導學生按「所見—所聞—所感」順序連貫有序地表達。同時,根據不同年級的特點,我們的訓練要體現出層次性和遞進性:
從最簡單的訓練內容,如仿詞、造句、換詞、仿說句子,到稍難一些的常用句式、構段方式、仿寫片段的練習,再到模仿整篇文章的結構、敘述說明的方法練習等,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地進行訓練。在訓練中,學生的思維被激活,興趣提高了,想像豐富了,表達能力實現了由簡單的操作到復雜的模擬遷移和創造,提高了語言表現力,實現了運用語言文字能力的飛躍。
4.想像情境,拓展表達
愛因斯坦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是知識進化的源泉。」豐富的想像、優美的意境、生動的故事最能激起學生的興趣,它不僅能深化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還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語文教材中的名篇佳作中隱含著作者的靈性思維,是讓學生展開想像的讀說寫結合點。教學時,教師應立足文本,創設語言表達的氛圍,積極引導學生展開想像,鼓勵思維的創新。如教學《媽媽的賬單》一文時,教師可設計這樣的想像拓展訓練:「如果你是小彼得,此時此刻,你會想些什麼?會對媽媽說些什麼呢?」讓學生角色互換,表達自己的感受。教學《凡卡》一文後,可讓學生想像凡卡睡醒後會發生什麼事情,以及自己想對凡卡說些什麼,然後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想像續寫《凡卡》的故事。通過這些拓展想像訓練,學生的思緒能夠自由飛翔,表達的內容和形式也精彩紛呈。
⑷ 教師語言藝術包括哪些方面內容
人生最大的樂事,是在人生成長的關鍵期遇上一位名師,這位名師不僅課講得令聽者如痴如醉,他還是人生命運的導師、幼小心靈的守護神、為迷途羔羊指點迷津,相信在座的各位都想成為這樣的人,那麼,如何才能盡快成長為名師呢?語言藝術在其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一個老師學問再高,但是表達不好或者表達不清,他的學問是要大打折扣的,我國著名的數學家陳景潤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所以,我今天的題目就是「淺談教師的語言藝術」,希望聽了這節課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 語言力求生動有趣。
在我看來,作為一個教師首先要注意自己的說話,要練習自己的口才。口才是一個人最大的資本。一個教師,即使做不到口若懸河、滔滔不絕,但最起碼要讓我們的語言生動有趣,學生才會喜歡我們的課。一個說話沒有標點、沒有抑揚頓挫、不懂激趣的老師,縱有再高深的知識,也很難讓學生喜歡聽你的課。所以要想做一名出色的老師,就要想法設法錘煉自己的語言,力求生動幽默,激發起學生的興趣。
傳說清朝末年北洋大臣李鴻章有個遠房親戚,他去參加鄉試,由於不學無術,試卷到手卻什麼也不會,最後到交卷的時候沒轍了,就在試卷末尾寫了一行歪歪斜斜的字:「我是李鴻章大人的親妻」,可是他不會寫「親戚」的「戚」竟寫成了「妻子」的「妻」。這位主考官就相當的幽默,你猜他怎麼樣批改的?他批了六個字「所以我不敢娶」,他將錯就錯,把錄取的「取」寫成娶妻的「娶」。大家想一想,在我們批閱學生的日記和作文時,是不是也經常出現這樣的現象,你又是怎樣批改的呢?有沒有讓人過目不忘的批語呢?
教育家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生在參與學習的過程中,如果能夠達到樂此不疲的境地,就歸功於教師語言趣味性。教師在引導學生參與語文學習過程中,如果能夠用妙趣橫生的語言激發他們,讓學習的全程活動生動活潑,必然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教學效率。教學語言的首要前提是動情,然後有趣。趣味性的語言是調動學生積極性的一個重要因素。
教師的教學語言不僅要講究藝術,更要注意說話技巧。在進行教學活動時,要注意聲調的變化,發音輕重,速度快慢,抑揚頓挫,起伏跌宕等都要有講究。同時還要根據教材文本內容的主次,詳略,難易程度不同,確定自己相適應的語速語調變化,力爭教師的教學語言和教學內容和諧,與教學過程和諧。避免貧乏、呆板、干癟、枯燥的無色語言,忌諱表達含糊,闡述不明,含混不清,半吞半吐,或者具有語法錯誤、邏輯錯誤的毛病語言、無效語言,那樣會影響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說話處處皆學問。
除了打造生動有趣的課堂語言外,還要注重你平時的說話,說話處處皆學問。我們在座的許多既是老師又是家長,所以我們要切記,無論是面對學生還是面對我們的孩子,如何開口說話。
我這兒有一個中西教育的最常見的對話,大家可以聽一聽:
家長篇
1、 對走路摔倒的孩子
中國:來,寶貝,媽媽抱你起來。
西方:孩子,勇敢一點,自己站起來。
2、 對孩子的愛好
中國:孩子,我給你報了鋼琴班、美術班、作文班-------你可要好好學呀。
西方;孩子,努力做你想做的事吧。只要你覺得有意義,爸爸、媽媽永遠支持你。
3、 對孩子的將來
中國:你必須好好學習,考重點中學,上重點大學,將來找個好工作。
西方:孩子,條條大路通羅馬,成功的途徑有很多。
4、 對臨考的孩子
中國:我告訴你,你給我好好考,要是再考不不及格,看我怎麼收拾你。
西方:孩子,輕松地去考吧,只要努力了,就不用去計較結果。
⑸ 教師的語言技術包括哪些方面
教師的語言是打開知識寶庫的鑰匙,是接通師生心靈的橋梁,是激發學生愛學語文回的基本手段答。課堂語言是否清晰、准確、簡練、生動,是否有藝術感染力,直接關繫到課堂教學的成敗。
每篇課文的感情色彩不同,或歡樂,或悲傷;或熱愛,或憎惡;或抑揚,或低沉……這就要求教師的語言有時像戰鼓催征,雄兵開拔;有時如綿綿春雨,滋潤心田;有時像江河奔流,一瀉千里。
當然,教學語言更應當做到善於啟迪學生的心智,有利於教學內容的完美表達,帶給學生莫大的愉悅感和美的享受。
⑹ 教師語言的特徵包括哪些方面
教師的語言具有以下特徵:
(1)個體性。
教師的語言行為是個體行為,是為了滿足教師工專作與生活的屬需要,在教育教學中帶著極強的個體色彩。
(2)主體能動性。
教師的語言行為在內容和形式上,都是個人自覺主動的行為,表現出較強主體能動性。
(3)目的性。
教師在使用語言的過程中,並非是盲目的,而是指向特定的目標。
(4)規范性。
由於教師用於教學或交際的語言必須是規范統用的語言,如普通話、拼音標准等等。
(5)整體性。
教師的語言在對外顯現時,往往是多種感官共同作用,表現出一定的配合性,如口語與體態語的配合。
小編推薦:
中小學教師資格證考試真題>>>點擊查看
更多教師從業資格證考試報考條件、考試時間和歷年真題在這里>>>教師資格證考試想考試拿高分? 考無憂助你考試無憂>>>專家推薦在線考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