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新生入園注意事項及安全教育
幼兒園安全教育常識(一)心理安慰
1.第一次進幼兒園,面對陌生的環境和人,難免會產生不安的心理。但是小朋友的好奇心能讓TA很快的適應這個環境。建議寶爸寶媽們可以事先帶寶寶去學校附近轉轉,告訴他再過不久就要到這里來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了,順便熟悉一下附近的環境。
2.有些性格偏內向的寶寶,可能表現得不願理離開父母或親人的照顧,所以不想去幼兒園。這個時候,寶爸寶媽們不但需要可以給寶寶們做一些思想工作(主要方向是自立自強,不能依靠父母),還需要教一些自理的小能力。
3.有的時候,寶寶的不安是來源於父母。畢竟,寶爸寶媽們也是第一次長時間離開自家寶寶。所以,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寶爸寶媽們也要控制好自己的興趣和行為,在這兩個月內教會孩子一些在幼兒園的必備生活技巧。
幼兒園安全教育常識(二)安全意識
1.社會上很多新聞都是關於幼兒園安全問題的,所以作為家長的我們,需要在入園前交給孩子一些基本的安全意識。最基本的一條:不要和幼兒園里的小朋友打鬧,更不要用玩具或者器具來攻擊小朋友。
2.聽老師的話,服從老師的安排,不要隨便離開集體,有事情的時候要先和老師說。不隨便玩火、玩電、玩水。
3.不要和不認識的陌生人走,不要告訴陌生人自己的姓名,不要讓陌生人隨便觸摸自己的身體。
幼兒園安全教育常識(三)表達能力
1.告訴寶寶一些基本的安全信息(如爸爸媽媽的電話號碼),並能夠清楚的表達。在寶寶遇到麻煩需要找父母的時候,在幼兒園能用最快的速度讓老師找父母,如果是在幼兒園外面,可以找警察(先得認識警察的裝束哦)求助。
2.其次,是要教會孩子不要害羞,當有需求的時候「老師我想喝水」「老師我想上洗手間」老師我肚子疼」老師我頭暈」等等這些用語,要直接跟老師反應。
3.在幼兒園的時候,需要講禮貌,所以要教會寶寶怎麼使用禮貌用語、尊重他人、謙虛忍讓這些事情。
幼兒園安全教育常識(四)自理能力
在自理能力這一點上,主要有三個:吃飯、廁所、玩耍和休息。
1.自己吃飯:吃是一天中最關鍵的問題。所以,寶寶能自己好好吃飯,不挑食是非常關鍵的。天津新東方小編建議寶爸寶媽們從現在開始,停止「喂飯」讓寶寶學會用筷子,自己吃飯。
2.自己上廁所:除了吃飯,上廁所也是少不了的。所以,讓孩子學會自己穿衣服也是關鍵的工作之一。天津新東方小編同樣建議寶爸寶媽們從現在開始,訓練孩子自己穿衣服、系鞋帶,2個月時間足夠啦!
3.好好玩耍和休息:每個幼兒園都有自己的作息時間安排表,一般還會安排午睡時間。這里天津新東方小編有2個建議:(1)配合幼兒園作息時間安排表,在家進行模仿,讓寶寶提前適應。(2)讓寶寶養成好習慣,即使自己不想睡,不想玩的時候也不要打擾別的小朋友,自己安安靜靜的待著,或者告訴老師,讓老師特殊安排照顧。
B. [幼兒教育]如何做好入園新生的安全管理工作 詳細
本文就新生入園的安全管理進行了一些實踐探索。 【關鍵詞】:新生,安全管理 每年的九月,是幼兒園迎接新生入園的日子。剛入園的幼兒,在經過將近一個月的適應後,哭鬧等情緒不穩定的現象逐漸消失,但隨著對環境和同伴的熟悉後,隨之而來的常常會是一些諸如:摔跤、磕碰,或者被同伴抓咬甚至走失等發生意外事故現象。這些現象的發生會直接影響到幼兒入園的情緒,還有家長對我們老師的信任度,甚至嚴重危脅到孩子的生命。因此,我認為教師應該重視對新生的安全管理工作,多年的實踐告訴我們要減少甚至杜絕這些安全意外事故的發生,需要我們教師更多地傾注細心、愛心和耐心,科學地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一、新生傷害性事故發生的原因分析 造成入園幼兒這些傷害性事故的原因有很多,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因素: 1.來自家庭的因素 許多的家長認為孩子小,就對孩子過度的保護、溺愛,比如班裡有個會咬人的幼兒,經了解,原來孩子在家也是這樣,常常會冷不丁朝奶奶手上、腿上咬上一口,但奶奶卻總是哈哈一笑,認為孩子可愛。 2.幼兒自身的因素 上幼兒園是幼兒從家庭生活走向社會生活的第一步,孩子由於年齡小,自控能力差,沒有自我保護意識,缺乏一些必要的交往能力等等,就容易使自身或同伴受到傷害。 3.來自保教人員的因素 造成幼兒傷害性事故的發生,有一些應該取決於教師的責任心和防範意識的缺失 2 上。 二、減少新生傷害性事故發生的相應措施 (一)創設安全、良好的生活環境 在陌生的環境里幼兒最容易產生不安全感,剛入園的幼兒,對家庭和玩具有著很強的依戀情結,因此,教師要始終在幼兒身旁細心照料,讓幼兒對教師產生依戀感,進而獲得安全感。教師在活動室中,可以排放一些中低櫃和通透的玩具架,靠四面牆擺放,以保證幼兒視野開闊,在每個角落都能看到教師,這樣幼兒既可以獲得視覺和心理上的安全感,也便於隨時請求教師的幫助。 教師還可以將室內環境布置得溫馨而舒適,比如在閱讀區中,放置一些自製組合沙發、靠墊、靠椅和地毯,在娃娃家裡裝上淡粉紅色的窗簾,鋪上柔軟的泡沫墊,以及投放一些安全、舒適的毛絨玩具和積塑等。 (二)注意細節,加強防範意識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對於剛入園的幼兒,我們更要加強對他們的安全防範意識。有些新生入園後,哭鬧著要回家。孩子年齡小,對於陌生人沒有什麼應有的概念,反正是見到誰都會叫誰帶他回家,有些新生雖然不哭鬧,但心眼卻不少,一發現教師管理有空檔就往外鑽,有時會趁老師和門口的門衛爺爺不注意就往外走,想出去回家找親人,如果沒有及時發現後果就會非常嚴重,這就要求我們要做到時時處處都要想著孩子,對孩子做到「放手不放眼」,「放眼不放心」特別是要從細節處入手,對幼兒進行到位的安全管理。在新生入園家訪時,教師可以讓家長事先製作一張孩子的胸卡,在胸卡上寫上幼兒園的名稱,孩子的姓名,在孩子入園的那天掛在孩子的胸前,這樣便於教師更快的熟悉孩子,叫出孩子的姓名,使孩子迅速產生親切感,如果孩子萬一走出去,也便於其他教師或家長及時地領回孩子。 新生剛入園,缺乏集體意識。常常表現得比較「自由散漫」,教師要盡量地安排和組織好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各個環節之間要注意動靜結合,以有趣的游戲吸引孩子,特 3 別是音樂和繪畫對剛入園的新生有著很強的吸引力,這和近年來家長重視胎教和一些家庭教養方式有著較大的關系。另外各個環節之間要合理科學,而且緊湊,在各環節中,教師要盡量讓孩子在自己的視線范圍內活動,以防孩子磕傷或爭搶推擠。經常清點人數,以防孩子走失,比如在晨間接待和離園這個環節,在這一時段,教師所處的位置一般既要靠近門口又能通觀室內室外,這樣教師一面可以主動與個別家長和孩子交流,另一方面可以隨時觀察其他孩子的動向,防止孩子趁機離開集體或發生其他不安全事件。 (三)消除危險因素,把好安全關。 俗話說:初生的牛犢不怕虎。同樣,剛入園的幼兒安全意識非常淺薄,有的孩子橫沖直撞,有的孩子喜歡爬高爬低,不會顧及別人的感受,不知危險,有的孩子經常會獨占玩具或搶占別人的玩具,稍不如意就會攻擊別人。因此,教師就要努力消除一些安全隱患,減少傷害性事故的發生,比如教師在配備教玩具時,應配齊配足,還要經常檢查有無破損的玩具,以防幼兒在玩的時候劃傷,有的幼兒常常會抓人、咬人,教師可以合理安排他們的座位,自由活動時盡量讓孩子靠近老師,並經常檢查他們的指甲,避免傷及同伴或自己。 另外,教師還要注意自身的一些行為習慣,要勤剪指甲、衣著整潔。要注意放好熱水瓶和幼兒飲水保溫桶的位置,在幼兒進餐時,要把盛飯菜的桶放在安全的地方,不要讓孩子太靠近,以防孩子燙傷。 (四)必要的安全教育,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在實際生活中可以看到,平時很少跑動的孩子相對來講容易受傷,那些活潑好動的孩子奔跑蹦跳靈活,鑽爬攀登熟練,反應敏捷。相對來講磕碰要少一些,對於剛入園的新生來說,教師就很有必要多加強他們的體能訓練。比如組織一些訓練平衡能力以及躲閃能力方面的游戲,組織有順序地鑽爬山洞、滑滑梯等。 其次,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也能使幼兒躲避傷害。例如,幼兒養成吃飯前,喝水前摸一摸、吹一吹的習慣;平時拿到點心聞一聞,不隨便撿拾一些食物等習慣;可以避免燙嘴、燙手、誤食東西,上下樓梯靠右邊走,上廁所或洗手時排好隊,可以大 4 大減少與同伴碰撞的機率;鞋帶系得牢可以避免跌倒摔傷,進餐時不打鬧嘻笑,可以避免異物進氣管;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常碰到的問題,教師應該反復強調,持之以恆,使新入園的幼兒逐步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從而起到自我保護的作用。 最後,通過一些健康教育活動和安全小游戲,教給孩子一些必要的安全知識,把安全的「金鑰匙」交給孩子才是最可靠。教師應有意識,有計劃,有目的地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抓住一日活動中各個環節進行隨機強化。對於剛入園的孩子,通過故事教學《離群的小鴨》教育他們不要隨便離開大家,要和大家在一起。圖片教學《小螞蟻走路》練習一個跟著一個走。組織安全小游戲,《紅綠燈》,歌曲《小小交通警》教育幼兒要遵守交通規則,教學活動《橡皮膏朋朋》,教育幼兒如何避免在玩耍中受傷等等。從而提高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 (五)重視家園合作,讓安全工作更到位。 家長雖然對孩子的安全很關心,但有些家長的安全意識有些偏頗,有的只是一味地對孩子採取全方位的保護,認為少活動,少出事,許多本該孩子做的事情全部由大人代勞,嚴格限制孩子的各種活動,剝奪了孩子通過實踐鍛煉提高自我保護能力的機會。因此,教師要首先做好安全宣傳工作,利用交談家訪,家長園地等來宣傳正確安全防範知識。從孩子入園的第一天起,教師和家長要達成共識,交接孩子時要謹慎,注意不要隨便讓別人來接送孩子。家長還要充分認識到讓孩子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與孩子的安全也是密切相關的,比如給孩子勤剪指甲,以免病從口入,注意進餐衛生,不隨便玩碗、匙、筷,不揀臟物,及時檢查孩子的口袋,以防孩子受到意外傷害。家長配合好幼兒園,共同讓新入園的幼兒逐漸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使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 1.《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 國家教育部頒發 2.《幼兒安全實操》 浙江教育出版社 吳連琴主編
C. 幼兒園怎樣做好家長工作ppt課件
育兒園家長工作是指幼兒教師主動的以多種形式與幼兒家長保持經常聯系,向家長宣傳、介紹科學育兒的知識、方法、指導幫助家長創設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進行科學的家庭教育,促進幼兒健康成長。 《幼兒園教育》上曾有一句這樣說:「忽略了一個家長,就等於放棄了一個孩子的教育。」家長,對於幼兒園來說是一個特殊而且龐大的群體。雖然幼兒園是面向幼兒,以幼兒為主題的教育單位、但是在教育幼兒的過程中如果少了家園共育這一步,那我們的工作就很難開展。而且對幼兒的教育也不能持續下去,家長群體的龐大是顯而易見的,一個孩子最少有兩個家長,有的甚至加上祖父母等非直系親屬,所以也可以看出家長資源是豐富的。如果我們善於利用家長資源,那麼,不但幼兒的家園共育工作會做得很出色,而且也可以幫助來解決很多棘手的問題。 那麼該如何做好幼兒園家長工作,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用真誠去感動家長。 想和家長聯絡感情,首先就應該用自己的真誠去感動家長。這樣既可以讓家長覺得老師親切、好交往,還可以讓家長放心地把孩子交給你。在以後的交流中也願意主動告訴你一些孩子在家的表現。早晨當家長迎著陽光站在教室門口時,看見笑容可掬的老師們,聽到老師與孩子親切的問候,也許家長的好心情從此就開始了。他們會覺得孩子在幼兒園就像在家一樣,他們放心。下午,當工作了一天的家長來接孩子時老師微笑對他說:「您的孩子真棒,今天學會了自己吃飯。」也許他的勞累立刻減輕了。當家長有事耽誤了接孩子時,面對心急如焚、滿臉歉意的家長,老師依舊微笑著說:「沒關系的,您別急。」 幼兒在幼兒園難免會發生碰、摔、撞,無論怎樣,事情是大是小,只要是幼兒受傷的,幼兒園都應該向家長如實的交代事情的經過,不得隱瞞。也許只是一件很容易很簡單的事,可將小事化無,但由於園放的隱瞞,將會使事情變得更加棘手。前段時間,我園小小班發生了一件事,一幼兒在玩的時候不小心摔倒了,當時嘴裡就流血了,老師就讓該幼兒喝了口水,溯了溯口,然後在沒注意該幼兒的反應,在離園的時候也沒想家長提起,正好是星期五發生的事,到周末,家長發現有兒的臉腫了,便帶幼兒去醫院檢查,結果傷口發炎了,摔破的地方縫了五針。雖然傷口在裡面,但是會影響到該幼兒的嘴部張力。試想如果哪天老師給家長說說、帶回家多注意孩子的反應,也就不會發生這樣的事了。因此,幼兒園要如實向家長交代事情的經過,不得隱瞞。
D. 求一份安全培訓的PPT課件 給幼兒園老師培訓用 借鑒
自製嘛
E. 新生幼兒入園家長應注意哪些安全
1、入園前對於一個從未離開過家庭的幼兒來講,到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和人群中長時間地生活,很自然地會產生不安全感及各種不適應的反應。家長應於幼兒入園前一段時間給予幼兒情緒上的輔導,告訴他(她)幼兒園及所在班級的名稱,並結合幼兒的興趣將幼兒園的有趣之處描述給孩子,誘發寶寶入園的慾望。。同時,家長還可以提前帶孩子一起來幼兒園參觀,看看幼兒園里漂亮好玩的玩具,認識一下班裡的老師和小朋友,熟悉環境和教師,使幼兒園對孩子來說不再是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初入園的孩子可以帶一兩件自己特別喜歡的玩具,手裡拿著自己熟悉的東西,孩子會有一定的安全感。
2、初入園幼兒年齡較小,正是分離焦慮表現較明顯的時期,所以幼兒來園難免有哭鬧現象。但孩子這時的注意力也容易轉移,在教師組織活動的情況下,孩子的哭鬧現象會有所好轉,孩子思維的另一個特點是直覺形象性,看到家長(不僅是自己的家長)又會想家、想爸爸媽媽。所以為避免增加刺激孩子的機會,家長送完孩子後即可離去,相信教師會用適當的方法轉移孩子的注意力,讓孩子投入到幼兒園的生活中去。
如果媽媽捨不得寶寶哭,一哭,媽媽就妥協讓步,很可能使寶寶形成習慣,久而久之,哭就成了要挾媽媽的手段,孩子的分離焦慮不但不能很好的解決,反而有可能加重。對於初入園的孩子,媽媽要注意多問一些正面的話題,如在幼兒園里有什麽高興的事啊,和小朋友們玩過哪些好玩的游戲啊,講一講班裡有意思的故事等。最好不要問孩子是不是受委屈了,是不是想媽媽了。本來孩子就覺得離開父母受了很大的委屈,再一強化,很可能使寶寶傷心備至,進而更對幼兒園產生逆反心理。
新入園的前一兩個星期,孩子可能會對幼兒園產生抵觸情緒,還可能身體不適,不願去幼兒園,有的還可能會出現夢中驚醒的現象。這時父母要密切觀察孩子身體、情緒等各方面的變化,盡量給孩子心理上的安慰,使幼兒有安全感,引導幼兒發現幼兒園的樂趣,幫助他們親近班裡的老師和小朋友,對老師有信賴感。一般情況下不要輕易給孩子請假,在孩子面前要表現出堅決要求他去幼兒園的態度,一般來說,隨著幼兒對新環境的熟悉,幼兒會在20天左右的時間適應幼兒園生活。
3、入園第一個月幼兒園的食譜是考慮到營養的均衡經園醫的營養計算而制定的,但新入園幼兒可能有自己喜歡和不喜歡的食物,加上尚未適應幼兒園生活,可能會上火,所以要注意給孩子多喝水、多吃水果。
一般來說,初入園幼兒由於心理不適應,情緒不穩,會造成免疫力下降,部分寶寶入園一個月左右,體重會有所下降,也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病狀。只要不是十分嚴重,均屬正常現象,家園溝通,加強生活護理和幼兒心理的調試,一般會度過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