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有效地對新加入實驗室的學生進行培訓
小學科學實驗室是素質教育的基地,是學生開展實踐教學的場所。
在實驗教學中,應走上器材配備、管理與使用互相促進,協調發展的軌道。
只有搞好設施設備的維護和管理,才能保證實驗教學的正常開展。
積極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合理利用實驗室進行開放式實驗教學,讓實驗室真正成為教師教學和學生創新的樂園。
[關鍵詞]實驗教學實驗室儀器正文:小學科學課程是以培養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
學生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慾望,他們樂於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
要通過科學教育使學生的科學素養得到提高。
小學科學實驗室是素質教育的基地,是學生開展實踐教學的場所。
科學實驗室管理工作的好壞直接影響到科學教學的質量。
管理是關鍵,使用是根本,效益是目的。
因此,在實驗教學中,應走上器材配備、管理與使用互相促進,協調發展的軌道,初步形成以實驗教學為突破口,以提高學生的實踐技能和創新意識為目的的「實驗-教學-創新」的良好局面。
下面,談一談的一些做法。
一、實驗教學得到領導、任課教師的高度重視學校領導充分認識到實驗教學在推進素質教育和實現現代化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學校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建立有自己特色的實驗室和儀器室,並配套了相應的教學儀器和責任心強的實驗教師隊伍。
幾年來,為了不斷提高實驗教師的素質,創造了許多教學方法交流的學習機會,讓教師不斷更新知識、學習先進的管理經驗,改進教學方法。
本校的科學任課教師都有無私奉獻的精神,自覺提高業務能力,真正地推進了實驗管理的科學化、規范化。
目前,的實驗管理能力比以往大有提高,已經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管理模式,這些都是與領導的重視和實驗教師的努力是分不開的。
二、實驗室及儀器配備情況學校配有一間實驗室和一間儀器室。
實驗室佔地50平方米,實驗桌凳三十套;
儀器室佔地60平方米,有六個儀器櫃,一個危險葯品存放專櫃。
儀器設備管理科學合理。
實驗儀器設備全部入櫥,分類存放,做到科學合理、取用方便。
劇毒品和易燃品存入危險品專櫃。
還有一個透明玻璃作品展櫥,分成多層,使其能放更多的物品,把教師在教學中的自製教具和學生在課上課下及科技活動中製作的小發明、小創造等科技作品陳列出來,讓教師、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展現,對培養創新精神來說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在儀器室內設置工具箱,放置實驗和研究過程中使用的工具、材料等。
可以啟發引導學生利用身邊的廢棄物進行合理的利用,如氣球、乒乓球、各種彈簧、石頭、易拉罐、各種金屬條、廢鑰匙、塑料瓶、吸管、各種紙、海綿、泡沫、木塊、木炭、橡皮、硬紙板等都由學生自主籌備。
發動學生不斷為它「添磚加瓦」,使它應有盡有,充分施展學生自製學具的才華,為學生自主選擇實驗器材實施開放式探究提供便利。
這幾間室符合環保要求,排氣效果較好,各室均制定了一系列的安全制度和規章制度,責任到人,管理安全。
教學儀器按要求配備,不但管理得較好,而且使用率高,學生能按要求使用實驗儀器,損壞現象較少。
每一位科學教師都能學會教材要求的各種操作方法以及簡單的保養維護工作,並做好實驗情況的記錄。
認識到,只有搞好設施設備的維護和管理,才能保證實驗教學的正常開展。
三、讓實驗室充滿創造的氛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科學教育的根本目標,給學生一個創新的氛圍。
實驗室是為觀察實驗活動而設置的特定場所,因此,實驗室的環境設置應當具有科學的氛圍,使學生一走進實驗室就如同來到發明創造的聖地。
在實驗室的牆上掛了一些科學家的畫像、科學家的名言和一些實驗操作常規掛、實驗制度,在實驗室前面的一個角落擺放師生共同製作的生態瓶、水族箱(裡面飼養青蛙卵);
還可陳列飼養槽、飼養籠,讓學生飼養一些小動物如:蠶、蝸牛、金魚等;
實驗室門前擺放師生種植的各種各樣的花讓學生欣賞;
窗檯上可擺放「種子萌發」、「食物發霉」等對比實驗;
這些設置可根據教學進度及教學內容的變化而隨時進行更換。
學生利用課前課後時間盡情觀察,不僅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還能鍛煉他們的動手能力,培養持之以恆的精神。
讓孩子們在這些活動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真正學會觀察,感受到科學創造的氛圍。
四、進行開放式實驗教學「科學課堂具有開放性」是《小學科學課程標准》的基本理念之一。
實驗教師按教材要求認真做好演示實驗和學生分組實驗,積極創造條件向學生開放實驗室,積極探索、改革實驗教學方式、方法,使用多媒體進行課堂實驗教學。
在教學六年級科學《宇宙》,利用多媒體播放教學光碟,可以讓學生欣賞到壯麗而遙遠、神秘的宇宙空間;
從中看到月球外部的構造,了解月球的地形特徵;
還可以從中觀看太陽、星星、銀河……的美景,讓學生感受到宇宙空間的浩瀚無際。
這種方法可以彌補課堂上無法用實驗的形式展現給學生觀察,形象直觀,效果顯著。
實驗是學生檢驗真理的途徑。
❷ 實驗室應怎樣對培訓中人員進行監督和能力確認
考試、模擬實驗、比對試驗、標樣試驗、盲樣試驗
❸ 關於實驗室管理與人員培訓
實驗室人員培訓工作開展的依據是ISO/IEC17025中的條款5.2,根據筆者的經驗,希望在本文中對該項工作的規范化進行探討。
一、制定培訓計劃
實驗室需要根據自身發展的需要和之前的經驗教訓識別自身的培訓需求,根據培訓需求制定培訓計劃,其中難點在於培訓需求的識別。為了更好地識別培訓需求,實驗室首先應該制定具有挑戰性、可測量性、可實現性的目標,一般而言包括質量目標和發展目標,有了目標之後,差距也就顯而易見了,培訓的需求也就識別出來了;其次,實驗室應該將過去一段時間內發現的問題進行總結分析,主要通過對過去採取的4.9不符合檢測工作的控制、4.10改進、4.11糾正措施和4.12預防措施進行分析,識別實驗室的培訓需求。可見,培訓需求的識別是一個系統性的工作,如果實驗室中上述所提到的環節沒有做到位,就會直接導致培訓需求的識別的有效性和充分性。培訓需求識別完畢後就需要結合實驗室的可用資源和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培訓計劃,識別培訓需求和制定培訓計劃一般是在實驗室開展4.15管理評審時開展的,培訓計劃也就成了管理評審活動的輸出,需要實驗室切實執行。
二、完善培訓記錄
完善的培訓記錄是人員培訓工作有序、有效開展的重要保障,實驗室常常由於不清楚培訓都需要哪些記錄而使培訓工作的開展顯得有些混亂,甚至會導致實驗室認可評審中得到不符合項的後果。根據筆者的實踐經驗,實驗室的培訓記錄應包括:培訓計劃實施記錄、培訓簽到記錄、員工培訓歷史記錄、培訓考核記錄、培訓評價記錄。其中難點在於培訓考核記錄,因為有些培訓內容無法使用具體的手段(如理論考試或現場演示)來進行考核,這樣就需要在制定培訓計劃的時候明確的識別哪些培訓項目不要求進行考核;重點在於培訓評價記錄,ISO/IEC17025中的5.2.2條款中要求評價的是培訓活動的有效性,而實驗室往往更關心的是人員參加了培訓後是否達到了預期目的,因此培訓評價記錄可以將對活動有效性的評價與人員培訓有效性的評價結合起來,即規定多少比例的參加培訓的人員達到了培訓預期目的視為本次培訓活動有效。
三、清晰的授權
培訓結束後,實驗室需要根據培訓考核和評價記錄對相關人員進行授權,對人員的授權需要清晰明確,不能模稜兩可。常用的授權方式是發布「人員技能表」和簽發上崗證書等手段。
四、持續的改進
實驗室應該為每位員工建立起個人檔案,收集匯總每位員工的培訓記錄和現有的能力證明材料,以此為基礎,使每位員工的培訓都能夠實現有目的性、持續性和系統性,真正地實現實驗室人員的發展。
以上為個人觀點,歡迎討論!
❹ 跪求<農學實驗室建設方案>(中等職業中學).急!急!急!
專業實訓室、實訓場建設
實訓室、實訓場的建設是為人才培養模式服務的。採取校企共建方式,完善和新增一批種子實訓室、實訓場,提高學生的種子檢測、種子營銷和種子生產方面的技能。
1、專業校內實訓室、實訓場建設
(1)完善種子檢驗檢測中心儀器設備
根據種子行業種子質量檢測技術發展,完善補充種子水分、發芽率、凈度、純度、基因標記、品質、健康度、田間檢測等項目檢測新技術所需的儀器設備。
通過完善儀器設備,使種子檢驗檢測中心儀器設備裝備水平達到國內先進。學生能在校內完成目前種子行業種子質量檢測所有技術指標的檢測(含國標)。同時,可面向社會、科研單位開展種子質量檢測服務、培訓任務。
(2)新建種子營銷實訓室
新建成的種子營銷實訓室利用網路多媒體技術,集成市場營銷、客戶管理、物流管理、供應鏈管理、ERP、倉儲管理模擬教學軟體,學生首先通過模擬環境進行技能訓練,然後進入頂崗實習。本實訓室的建設,將使學生能在校內完成全部6項營銷技能的訓練。同時與農產品質量檢測專業、市場營銷專業(農)產品營銷技能訓練實現實訓室共享。
2、生產性實訓場建設
通過與校辦企業新實良種公司合作,新建種子營銷實訓場(作物新品種展示廳、種子經銷中心)和種子加工包裝實訓場的建設,形成與專業人才培養規格相配套的職業崗位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
(1)種子營銷實訓場建設
通過種子營銷實訓場的建設,可以完成產品會展、宣傳,客戶溝通、產品物流管理等職業技能實訓,有效提高學生產品營銷能力。
(2)種子加工包裝實訓場建設
校企雙方按股份制,共同投資建設種子加工包裝生產線。
新建設的種子加工包裝實訓場完成8項實訓項目,使學生掌握種子加工、包裝、貯藏的最新生產技術。
❺ 哈爾濱學技術(學真本事) 黑龍江省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培訓中心
你要幹啥?
❻ 如何培養學生的化學實驗能力
摘要:培養和提高學生化學實驗操作能力,教師要有過硬的實驗操作技能,正確示教,准確示範,要讓學生對實驗保持濃厚興趣的同時,在分組實驗、第二課堂中有效訓練學生實驗操作能力,並且要及時總結,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實驗操作能力。
關鍵詞:培養;化學實驗;操作能力
文章編號:1008-0546(2012)06-0087-02中圖分類號:G633.8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2.06.038
為進一步規范中小學理科實驗教學活動,更好地開展符合新教材要求的實驗教學,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和動手能力,各地陸續對初中畢業生進行了實驗操作能力的考查。可見各級教育部門對學生實驗操作能力的重視。在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化學實驗操作能力,使學生「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學實驗技能,能設計和完成一些簡單的化學實驗」是《化學課程標准》的一項基本要求,也是化學教育工作者的主要任務之一。如何培養初中學生化學實驗操作能力,下面談談個人的一些體會。
一、提高教師自身實驗操作技能,增強演示實驗的准確性
演示實驗是在學生的注視下由教師完成的,教師的一舉一動都會給學生留下很深的印象,學生也會模仿教師的操作,演示實驗有很強的示範作用,因此教師一定要提高自身實驗操作技能,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前對演示實驗要作一次自我操練,切實掌握好演示實驗的要領,便於發現問題,找出原因,及時改進,使每個演示實驗做到萬無一失。例如:做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時,集氣瓶中預留多少水才不致使集氣瓶底炸裂;鐵絲伸入集氣瓶中由上而下的速度問題;引燃的火柴桿的長度問題等。教師要親自操作,切實掌握要領和注意事項,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演示實驗時,學生要觀察化學儀器和裝置;要觀察化學實驗操作(包括觀察實驗儀器的持拿方法和使用方法,觀察實驗裝置的安裝方法,觀察教師進行演示實驗操作的步驟和方法);要觀察化學物質及其變化。因此在演示實驗中,哪怕一個細枝末節,都要當作大事處理。教師只有提高了自身實驗技能,以規范的操作示教,才能加強學生規范實驗技能的意識,促進學生化學實驗操作能力的提高。
二、激發學生實驗興趣,在愉悅中提高操作能力
初中化學是化學教育的啟蒙階段,而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化學實驗本身就有一定的新奇性,因此教師要充分挖掘實驗本身的趣味性,激發學生實驗興趣,使學生願意進行化學實驗,樂於進行化學實驗,在愉悅中提高操作能力。在初中化學第一節課,教師要增設一些趣味實驗,比如:「魔棒點火」,「燒不壞的手帕」,「滴水著火」,「白花變成彩色花」等,我在做完趣味實驗時,問學生「你自己想不想進行化學實驗?」學生的回答震耳欲聾:「想」。當學生具有濃厚的化學實驗興趣時,其中樞神經處於興奮狀態,就能夠認真操作,敏銳觀察,促進化學實驗順利進行,並能在實驗中產生愉快、滿足、喜悅等情感體驗,從而使化學實驗興趣進一步加強,接受和提高操作能力也會很快。
在化學教學中,教師在積極激發學生化學實驗興趣的同時,要注意克服影響學生化學實驗興趣的消極因素,比如:化學實驗中的爆炸,衣物腐蝕,人身傷害,實驗失敗等。教師要向學生講清楚實驗規則和安全要求,一定要按規則進行操作,避免發生一些實驗失敗或安全事故,從而使學生降低實驗興趣。
三、做好充分准備,上好分組實驗
分組實驗是學生提高操作能力的主戰場,是培養學生操作能力的中心一環。所以要做好充分准備,上好分組實驗。老師方面的准備:首先,要求教師做好實驗的預試。與演示實驗和邊講邊實驗的預試相比,對學生實驗課的預試實驗的要求應更高一些。除掌握實驗成敗的條件和關鍵外,還要估計學生獨立進行實驗時可能發生的困難,擬出上課時向學生交待的注意事項,並作好課中巡視指導計劃。指導計劃應包括重點指導實驗內容和操作技能,重點指導的學生以及巡視指導的路線等。比如:可以根據學生實際設計一張實驗報告單,把重點的部分以填空的形式出現,課前預習時能填的填好,需要在實驗過程中填的需做實驗才能完成。其次,應充分准備好儀器、葯品和器材,並將儀器,葯品等放置有序,保持實驗室的清潔、整齊。
學生方面准備:指導學生課前預習實驗內容,要求學生在預習中做到明確實驗目的,熟悉實驗內容,並理解實驗的基本原理,操作步驟,掌握實驗裝置所需的儀器和組裝過程,並了解相關的注意事項(包括操作、儀器的使用和安裝、葯品用量、觀察現象、廢物處理,安全防護等各方面的注意事項),扼要地做好實驗筆記,為能自覺地、有目的地、獨立地進行實驗打好基礎。
四、結合教學,開辟「第二課堂」,開放實驗室
「第二課堂」是拓寬學生視野,培養和發現人才的重要途徑之一,同時能培養一批實驗操作能手,提高學生實驗操作能力。因此要把「第二課堂」看作是整個教學活動的一部分,應列入教研活動計劃之中。實驗室是學生進行操作技能訓練的主要場所,所以要鼓勵學生在科技活動時間及自由活動時間到實驗室做一些實驗。這樣既能解決個別學生在課堂上未解決的問題,同時通過開放實驗室也培養了一批實驗操作能手,這些操作能手在分組實驗中擔任小組長,能夠帶動和指導小組成員進行正確的實驗操作。
開放實驗室應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第一階段主要是訓練基本操作。第二階段是氣體的製取與物質性質實驗等,第三階段側重探究性實驗以及課後小實驗。雖然開放實驗室是以學生主體,但是不能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是教學活動的設計者和組織者,主導著教學活動的全過程。在開放實驗室的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參與學生的實驗操作,解決學生實驗過程中的問題,提高學生實驗操作能力。
五、對易錯操作進行歸納,集中訓練,反復訓練
學生在實驗時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操作錯誤,教師要細心觀察,及時糾正錯誤操作,對於較普遍的操作錯誤,要進行歸納,比如易錯操作有:
(1)高錳酸鉀製取氧氣用排水法收集氣體時,實驗完畢,先移酒精燈,後把導管從水中取出,使水倒流,試管破裂。
(2)蠟燭在氧氣中燃燒,燃燒匙伸入集氣瓶中速度過快。
(3)用托盤天平稱量物體質量時,用手撥打游碼,而未用鑷子。
(4)給試管里的物質加熱,沒有將試管夾夾在離管口1/3的位置,而是夾在試管的中部。
(5)傾倒液體時,掌心沒有對著瓶上標簽,試劑瓶蓋沒有倒放在桌子上。
(6)用量筒量取液體時,沒有掌握「視線與液體凹面的最低點應在同一水平線上」的讀法。
(7)使用滴管時,將滴管口伸入試管並觸及試管內壁。
(8)振盪試管時用手臂振盪,而沒有用手腕發力。
(9)在做實驗時,試劑瓶塞張冠李戴。
(10)葯品用量太多,沒有按「最小量」原則取用。
(11)實驗結束時,沒有將所用玻璃器皿洗干凈,桌面也沒有整理好,影響下一節課的實驗。
對於以上易錯操作,要集中時間,集中內容,進行集中訓練。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握並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要對易錯操作經常訓練,反復訓練,才能達到熟練掌握、靈活運用的程度。
化學實驗操作能力在中考中的考查,是教學評價體系的一次改革,教師要改變傳統觀念,不能講實驗,背實驗,板書實驗,也不能壓縮實驗內容和時間。不能一味追求高分而扼殺了學生科學素養的形成。作為一名初中化學教師,要讓學生在學習化學的啟蒙階段,不但掌握化學基礎知識,還要形成基本的化學實驗技能。初中學生化學實驗操作能力的培養要多措並舉,循序漸進。逐步地培養和提高學生化學實驗操作能力。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准(實驗稿)[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 鄭長龍.初中化學新課程教學法[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232
[3] 許桂華.在新課程理念下探索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的有效性[J].中學化學教與學,2010,(2)
❼ 西南大學實驗技術人員培訓管理辦法的基本信息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先進設備的不斷引進及實驗教學改革的不斷內深入,對實驗技術隊伍的容要求日益提高。因此,加強實驗技術人員的培訓是實驗室建設中的一項極其重要的任務。為了切實做好實驗技術人員學習、培訓工作,提高業務素質與能力,結合我校實際情況,適應我校當前的教學需要和長遠利益,有目標、有計劃、有步驟地對實驗室工作人員進行培養提高,特製定本管理辦法。
❽ 實驗室培訓內容,誰有啊,能給我學習學習嗎,我是一名分析員工
實驗室人員培訓工作開展的依據是ISO/IEC17025中的條款.2,根據筆者的經驗,希望在本文中對該項工作的規范化進行探討。
一、制定培訓計劃
實驗室需要根據自身發展的需要和之前的經驗教訓識別自身的培訓需求,根據培訓需求制定培訓計劃,其中難點在於培訓需求的識別。為了更好地識別培訓需求,實驗室首先應該制定具有挑戰性、可測量性、可實現性的目標,一般而言包括質量目標和發展目標,有了目標之後,差距也就顯而易見了,培訓的需求也就識別出來了;其次,實驗室應該將過去一段時間內發現的問題進行總結分析,主要通過對過去採取的4.9不符合檢測工作的控制、4.10改進、4.11糾正措施和4.12預防措施進行分析,識別實驗室的培訓需求。可見,培訓需求的識別是一個系統性的工作,如果實驗室中上述所提到的環節沒有做到位,就會直接導致培訓需求的識別的有效性和充分性。培訓需求識別完畢後就需要結合實驗室的可用資源和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培訓計劃,識別培訓需求和制定培訓計劃一般是在實驗室開展4.15管理評審時開展的,培訓計劃也就成了管理評審活動的輸出,需要實驗室切實執行。
二、完善培訓記錄
完善的培訓記錄是人員培訓工作有序、有效開展的重要保障,實驗室常常由於不清楚培訓都需要哪些記錄而使培訓工作的開展顯得有些混亂,甚至會導致實驗室認可評審中得到不符合項的後果。根據筆者的實踐經驗,實驗室的培訓記錄應包括:培訓計劃實施記錄、培訓簽到記錄、員工培訓歷史記錄、培訓考核記錄、培訓評價記錄。其中難點在於培訓考核記錄,因為有些培訓內容無法使用具體的手段(如理論考試或現場演示)來進行考核,這樣就需要在制定培訓計劃的時候明確的識別哪些培訓項目不要求進行考核;重點在於培訓評價記錄,ISO/IEC17025中的5.2.2條款中要求評價的是培訓活動的有效性,而實驗室往往更關心的是人員參加了培訓後是否達到了預期目的,因此培訓評價記錄可以將對活動有效性的評價與人員培訓有效性的評價結合起來,即規定多少比例的參加培訓的人員達到了培訓預期目的視為本次培訓活動有效。
三、清晰的授權
培訓結束後,實驗室需要根據培訓考核和評價記錄對相關人員進行授權,對人員的授權需要清晰明確,不能模稜兩可。常用的授權方式是發布「人員技能表」和簽發上崗證書等手段。
四、持續的改進
實驗室應該為每位員工建立起個人檔案,收集匯總每位員工的培訓記錄和現有的能力證明材料,以此為基礎,使每位員工的培訓都能夠實現有目的性、持續性和系統性,真正地實現實驗室人員的發展。
以上為個人觀點,歡迎討論!
❾ 如何加強教學培訓實驗基地使用,發揮實驗基地功能以及加強實驗基地建設
小學科學實驗室是素質教育的基地,是學生開展實踐教學的場所。
在實驗教學中,應走上器材配備、管理與使用互相促進,協調發展的軌道。
只有搞好設施設備的維護和管理,才能保證實驗教學的正常開展。
積極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合理利用實驗室進行開放式實驗教學,讓實驗室真正成為教師教學和學生創新的樂園。
[關鍵詞]實驗教學實驗室儀器正文:小學科學課程是以培養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
學生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慾望,他們樂於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
要通過科學教育使學生的科學素養得到提高。
小學科學實驗室是素質教育的基地,是學生開展實踐教學的場所。
科學實驗室管理工作的好壞直接影響到科學教學的質量。
管理是關鍵,使用是根本,效益是目的。
因此,在實驗教學中,應走上器材配備、管理與使用互相促進,協調發展的軌道,初步形成以實驗教學為突破口,以提高學生的實踐技能和創新意識為目的的「實驗-教學-創新」的良好局面。
下面,談一談的一些做法。
一、實驗教學得到領導、任課教師的高度重視學校領導充分認識到實驗教學在推進素質教育和實現現代化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學校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建立有自己特色的實驗室和儀器室,並配套了相應的教學儀器和責任心強的實驗教師隊伍。
幾年來,為了不斷提高實驗教師的素質,創造了許多教學方法交流的學習機會,讓教師不斷更新知識、學習先進的管理經驗,改進教學方法。
本校的科學任課教師都有無私奉獻的精神,自覺提高業務能力,真正地推進了實驗管理的科學化、規范化。
目前,的實驗管理能力比以往大有提高,已經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管理模式,這些都是與領導的重視和實驗教師的努力是分不開的。
二、實驗室及儀器配備情況學校配有一間實驗室和一間儀器室。
實驗室佔地50平方米,實驗桌凳三十套;
儀器室佔地60平方米,有六個儀器櫃,一個危險葯品存放專櫃。
儀器設備管理科學合理。
實驗儀器設備全部入櫥,分類存放,做到科學合理、取用方便。
劇毒品和易燃品存入危險品專櫃。
還有一個透明玻璃作品展櫥,分成多層,使其能放更多的物品,把教師在教學中的自製教具和學生在課上課下及科技活動中製作的小發明、小創造等科技作品陳列出來,讓教師、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展現,對培養創新精神來說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在儀器室內設置工具箱,放置實驗和研究過程中使用的工具、材料等。
可以啟發引導學生利用身邊的廢棄物進行合理的利用,如氣球、乒乓球、各種彈簧、石頭、易拉罐、各種金屬條、廢鑰匙、塑料瓶、吸管、各種紙、海綿、泡沫、木塊、木炭、橡皮、硬紙板等都由學生自主籌備。
發動學生不斷為它「添磚加瓦」,使它應有盡有,充分施展學生自製學具的才華,為學生自主選擇實驗器材實施開放式探究提供便利。
這幾間室符合環保要求,排氣效果較好,各室均制定了一系列的安全制度和規章制度,責任到人,管理安全。
教學儀器按要求配備,不但管理得較好,而且使用率高,學生能按要求使用實驗儀器,損壞現象較少。
每一位科學教師都能學會教材要求的各種操作方法以及簡單的保養維護工作,並做好實驗情況的記錄。
認識到,只有搞好設施設備的維護和管理,才能保證實驗教學的正常開展。
三、讓實驗室充滿創造的氛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科學教育的根本目標,給學生一個創新的氛圍。
實驗室是為觀察實驗活動而設置的特定場所,因此,實驗室的環境設置應當具有科學的氛圍,使學生一走進實驗室就如同來到發明創造的聖地。
在實驗室的牆上掛了一些科學家的畫像、科學家的名言和一些實驗操作常規掛、實驗制度,在實驗室前面的一個角落擺放師生共同製作的生態瓶、水族箱(裡面飼養青蛙卵);
還可陳列飼養槽、飼養籠,讓學生飼養一些小動物如:蠶、蝸牛、金魚等;
實驗室門前擺放師生種植的各種各樣的花讓學生欣賞;
窗檯上可擺放「種子萌發」、「食物發霉」等對比實驗;
這些設置可根據教學進度及教學內容的變化而隨時進行更換。
學生利用課前課後時間盡情觀察,不僅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還能鍛煉他們的動手能力,培養持之以恆的精神。
讓孩子們在這些活動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真正學會觀察,感受到科學創造的氛圍。
四、進行開放式實驗教學「科學課堂具有開放性」是《小學科學課程標准》的基本理念之一。
實驗教師按教材要求認真做好演示實驗和學生分組實驗,積極創造條件向學生開放實驗室,積極探索、改革實驗教學方式、方法,使用多媒體進行課堂實驗教學。
在教學六年級科學《宇宙》,利用多媒體播放教學光碟,可以讓學生欣賞到壯麗而遙遠、神秘的宇宙空間;
從中看到月球外部的構造,了解月球的地形特徵;
還可以從中觀看太陽、星星、銀河……的美景,讓學生感受到宇宙空間的浩瀚無際。
這種方法可以彌補課堂上無法用實驗的形式展現給學生觀察,形象直觀,效果顯著。
實驗是學生檢驗真理的途徑。
在實驗課時進行開放式教學,為學生提供自由選擇的空間,如:為他們設置工具箱提供各種各樣可供選擇的材料,讓學生充分發揮創造性,利用多種方法進行實驗研究,發展學生的多向性思維,挖掘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給學生自由探究的時間,強調親歷科學探究的過程。
從提出問題到做出預測或假設,然後自己動手尋找證據進行驗證,經過思考之後得出結論,並把自己的認識用於解決實際問題。
例如在教學《導體與絕緣體》時,先讓學生從工具箱中選擇各種材料,然後提問:認為哪些材料可以讓小燈泡亮起來。
這時學生暢所欲言。
有的說,鐵釘、銅片、回形針等可以讓燈泡亮起來,有的說紙片、塑料、布料等不能讓燈泡亮起來等等。
教師把學生的這些猜想和假設板書出來,並不急於把答案告訴學生,而是指導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活動,在活動中得出結論,驗證自己的猜想,發現新的問題,從而促進學生探究的創造性發展。
可見,進行開放式實驗教學能充分展示學生的創造能力。
總之,經常組織學生開展課外觀察,實驗、栽培、飼養、小製作等實踐活動,讓實驗室成為學生開展各種科學探究活動的陣地,成為展示學生探究活動成果的舞台和發明創造的樂園。
為學生提供充足的活動時間,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感受科學就在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