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要去幼兒園給小朋友講口腔衛生保健,要求活潑生動,求支招,該怎麼組織啊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JEF0ICLxAO0/
② 怎麼給幼兒園小朋友上口腔保健課
有些家長發現小兒高燒後出現流口水,不吃東西。口腔內發現許多小白點,牙床發紅,這種病是皰疹性口炎,是單純皰疹病毒引起的病毒感染。此病多發生在6歲以下兒童,3歲以前的兒童好發。患兒全身症狀很重,發病前有持續高燒,往往認為是感冒或上呼吸道感染。燒退後,患兒唇、頰、舌、牙齦粘膜上出現成簇小庖,破潰形成潰瘍,潰瘍面上被覆黃白色假膜,牙齦紅腫充血,舌背覆蓋舌苔。患兒由於疼痛不肯進食,流口水。口水流到的口角皮膚部位也相繼出現小庖。一般7~14天後症狀消失。皰疹性口炎患兒一定要注意休息,多吃富含維生素B、C和易消化的飲食,可以口服板藍根等抗病毒葯物。潰瘍處可以塗布養陰生肌散,口腔內可以噴金喉健,西瓜霜清涼止痛。皰疹性口炎有一定傳染性,其他兒童應與患兒隔離,室內要注意通風換氣,注意個人口腔衛生,增強身體抵抗力,必要時可以口服板藍根湯預防感染。 兒童也可以發生牙齦炎,多見於牙齒排列不齊,偏側咀嚼,口腔衛生較差的兒童。臨床表現為牙齦充血,質地變軟,紅腫,輕探牙齦出血。有的患兒咬蘋果,咬饅頭時可見血印,口腔內有臭味。幼兒牙齦炎時一定要加強刷牙,去除軟垢菌斑,通過改善口腔衛生狀況使牙齦恢復健康。要培養兒童飯後漱口習慣,堅持早晚刷牙,定期用淡鹽水漱口,積極治療齲齒,糾正偏側咀嚼不良習慣。如果牙齦嚴重出血,疼痛應進行血液檢查,排除血液病等全身疾患。 2歲左右幼兒已經會走路了,他們活潑好動,四處探索,擴大勢力范圍,難免會摔傷碰傷,2~3歲是乳牙外傷最易發生的年齡。發生牙齒外傷後,家長一定盡快帶孩子到醫院就診。如果牙齒折斷牙神經暴露,就要取出牙神經進行根管治療。如果未露出神經,也要用材料保護折斷的斷面從而保護牙神經不受進一步侵犯。松動的、根折的牙齒,還需要進行固定。家長應囑咐患兒不用外傷牙咬東西,以利於恢復。有的牙齒雖然沒有折斷,可是過了一段時間牙齒顏色變黑,此時牙齒的神經已經壞死,應立即到醫院進行根管治療。由於乳牙下方有以後要替換的恆牙,乳牙的外傷可能會影響恆牙的發育,如嚴重的嵌入性外傷可能會造成恆前牙的牙根彎曲不能萌出。因此,嚴重的乳牙外傷或患兒不合作不能勝任牙科治療時也可考慮拔除患牙。乳牙外傷後一定要定期檢查,拍攝X線牙片觀察恆牙的發育萌出。 對兒童口腔有害的習慣性小動作被稱作兒童口腔不良習慣。長期持續的口腔不良習慣可以影響頜骨的發育,造成頜面畸形。家長應盡可能採取合適的護理和心理輸導方法使兒童盡早放棄不良習慣。若在6歲以後仍不能克服不良習慣,應採用矯正器,幫助患兒克服不良習慣。 最常見的不良習慣是吮指習慣,文獻報道胎兒在媽媽子宮里就有吮指的動作。3~4個月的嬰兒也多有吮指習慣,吮拇指或多個指頭,2,3歲以前吮指習慣是正常的,4~6歲這種習慣會逐漸消失。長期持續的吮指習慣會造成前牙咬合不上形成開合,上門牙向外傾斜,下門牙向內傾斜,牙弓變窄。異常吐舌習慣可以造成開合。如果患兒不能自行戒除不良習慣,或已經形成錯合畸形,可以採用矯正器如唇擋,舌刺幫助戒除不良習慣和進行矯正。咬上唇習慣可能造成「地包天」,「下兜齒」,應該在5歲以前進行矯正,解除上下牙齒的鎖結關系,促進頜骨發育並改善面形。 嬰幼兒時期的常見多發病是齲齒,俗稱「蟲牙」,「蛀牙」。兒童齲齒發病年齡早,乳牙剛萌出就可以患齲齒,而且進展快,比如2歲的幼兒牙齒還沒長全就可以全口多個牙齒齲壞。兒童齲齒不但可以侵犯多個牙齒,在一個牙齒上還可以多個牙面出現齲洞。兒童患齲率很高,1998年全國牙防組報告北京市城市5歲幼兒乳牙患齲率71.97%,鄉村為82.72%。兒童為什麼容易患齲呢?齲齒是怎樣發生的呢? 齲齒是一種發生在牙齒硬組織上的慢性破壞性感染性疾病,它是細菌,宿主,食物長時間共同作用的結果。細菌存在於粘附在牙齒表面的菌斑內,其中變形鏈球菌是罪魁禍首,它可以作用於食物中的蔗糖使之發酵產酸,酸液使牙齒脫鈣,產生齲洞。齲齒的發生與人體自身素質也有很大關系。乳牙牙齒鈣化度低,抗酸能力差,牙間隙大容易造成食物滯留。兒童的睡眠時間長,飲食以粘,軟,甜食為主,精細的食物更容易粘在牙齒上。再加上兒童年齡小,口腔衛生差,不能很好刷牙。另外,乳牙齲齒疼痛症狀不明顯,家長很容易忽視。還有的家長認為乳牙最終要換成恆牙沒有必要治療。這些因素都造成兒童易患齲齒,患齲率居高不下。很多家長認為不吃糖就不得蟲牙了,這種想法是不正確的。兒童齲齒的預防不單單是不吃糖那麼簡單。那麼怎樣預防齲齒呢? 首先要控制飲食。糖是兒童生長發育所需的重要物質,不吃糖並不能預防齲齒。應該少吃高含糖飲食如各種蛋糕,巧克力,奶糖等,教育孩子不要吃零食尤其不要在臨睡前吃東西。吃糖後應該漱口刷牙盡量減少糖在牙齒上滯留的時間。可以多吃富含纖維素的水果蔬菜,多喝牛奶增加鈣質的吸收。 其次,要改變喂養習慣。有的孩子晚上臨睡前要喝奶甚至含著奶頭睡覺,夜裡還要再喝一次奶。這種喂養習慣對牙齒的損害最大。入睡後,口腔吞咽咀嚼活動停止了,唾液分泌減少,清潔能力下降。口腔內的溫度、濕度適合細菌生長。臨睡前吃的東西,夜裡喝的奶液滯留在牙齒上,正好為細菌利用發酵產酸,整個牙齒處在酸液的腐蝕中,患齲危險大大增加。因此幼兒在長牙後逐漸用杯子替代奶瓶,戒除夜間喝奶的習慣。如果晚上喝奶應該提前半小時喝奶,喝完要刷牙。刷牙後不吃任何東西。 刷牙是預防齲齒,牙齦炎的既簡單又有效的方法。刷牙可以去除附著在牙面的菌斑和軟垢,改善口腔衛生狀況,嬰兒長出第一顆牙齒時,母親就可以用棉簽或棉球沾清水把牙齒周圍擦乾凈,隨著牙齒的萌出可用指套牙刷刷牙,3歲以前母親每天為孩子刷牙。3歲以後母親可以為孩子選則刷頭小刷毛柔軟的保健牙刷在家長的監督下每天早晚自己刷牙,家長每周應該親自為孩子刷牙一次。另外刷牙後不要再吃任何東西,讓牙齒在干凈的口腔環境中休息一夜,第二天更好行使咀嚼功能。 齲齒的發生和人體的自身素質有關,牙齒排列不齊,釉質發育不全的患兒容易患齲齒。因此,預防齲齒還要從加強牙齒的抵抗力著手。氟可以增強牙齒的硬度,可以抑制細菌。可以定期給全口牙齒塗布一層氟化物,就好像給牙齒穿上了防齲衣。乳磨牙可以進行窩溝封閉術,把容易藏匿食物殘渣的點隙窩溝填平有利於刷牙和預防窩溝齲齒。 最後提醒家長齲齒的發生是經過一段時間才產生的,因此早發現早治療最重要。家長一定要定期帶孩子到醫院進行檢查,發現齲齒就要立即治療,以防齲齒進一步發展。學齡前兒童一般應該3個月左右檢查一次,學齡兒童應該半年檢查一次。 總之,在嬰幼兒時期家長應該培養孩子飯後漱口,早晚刷牙的習慣。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蛋糕等含糖高的粘軟點心,增強自身免疫力,去除不良習慣。定期進行口腔衛生檢查,保障兒童口腔健康,提高兒童健康水平。
③ 怎樣考取幼兒園保健老師的上崗證
幼兒園的保健醫生。。。。。應該沒有那麼嚴格,不是不對外招考,沒這回事,一般幼兒園就一個保健醫生,很多都是熟人介紹,一做就是很多年,只要是學醫學方面就可以了,有個身體健康證就可以了吧。
④ 幼兒園小班健康「不做漏嘴巴的好孩子」教案怎麼寫
小娃娃, 甜嘴巴, 喊媽媽, 喊爸爸, 喊得奶奶笑掉牙。 專家導讀 甜甜的呼喚 在每個家庭的記憶里,當懷抱中的嬰兒第一次用稚嫩的聲音呼喚「媽媽」、「爸爸」的時候,初為父母的雙親曾經歷過一番怎樣的激動和驚喜!隨之而來的也許還會有一種莫名的感動。在孩子降生後全家人上上下下、忙前忙後的無數個日子之後,這一聲甜甜的呼喚,將使所有愛與辛勞的付出在一瞬間得到回報。「小娃娃,甜嘴巴,喊媽媽,喊爸爸,喊得奶奶笑掉牙」,親切的口語、簡短的句式,這首兒歌以日常生活中最質朴的方式傳達出家庭中醇厚的親情。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親子之愛、天倫之樂,在幼小孩童甜甜的嘴巴中融化。寶寶會叫媽媽了!寶寶會叫爸爸了!寶寶會叫奶奶了!雖然從孩子出生之時起,家中的每位成員就獲得了一個新的家庭身份,但是從孩子口中得到確認似乎有一種不同尋常的意義。新的家庭身份使每個人的人生駛向了一個新的航道.這一航道將使我們的生命更加完整。 幼小的孩子對媽媽、爸爸、奶奶等親人的呼喚,其實是他們內心對愛的渴求。他們需要親人愛的護佑,同時他們也用這種方式來表達對親人的熱愛! 活動指導 這首兒歌短小精練,富於口語化和兒童氣息,故採用兒歌表演的方式,讓幼兒感知了解兒歌的內容,激發幼兒的興趣,引發幼兒的情感體驗。 在指導策略上,運用看圖念兒歌~看圖丈念兒歌~輪流接說朗誦兒歌二兒歌表演四種形式。提高幼兒朗誦兒歌的興趣,幫助幼兒更好地感知、體驗兒歌的內在含義。 由於兒歌主題鮮明,結構重復。且每位幼兒都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因此閱讀重點是引導幼兒仿編兒歌,啟發幼兒喊身邊的其他人,讓幼兒在仿編「喊XX」的活動中,體驗禮貌稱呼他人的快樂和滿足。 活動方案 活動目標 1.欣賞情景表演,學習有感情地朗誦兒歌,感受念兒歌的情趣。 2.藉助圖夾文形式,初步認讀漢字「『爸爸」、「媽媽」、「奶奶」,並嘗試仿編兒歌。 3.樂意做個有禮貌的好寶寶。 活動准備 1.人手一冊幼兒用書(第2冊)。 2.圖片:爸爸、媽媽、奶奶、娃娃、嘴巴。字卡:「爸爸」、「媽媽」、「奶奶」、「娃娃」。 3.請四位大班幼兒分別扮演「爸爸、媽媽、娃娃、奶奶」,排練、表演兒歌。 活動過程 1.欣賞情景兒歌表演,初步了解兒歌內容。 2.觀看情景兒歌表演《甜嘴巴》。 3.觀察圖片,朗誦兒歌,進一步理解兒歌內容。 教師朗誦兒歌《甜嘴巴》。 教師:兒歌.里說了些什麼? 根據幼兒的講述,按照兒歌的內容出示相應的圖片,帶領幼兒看圖念兒歌。 教師:為什麼說小妹娃是甜嘴巴呢? 4.閱讀漢字,探索運用多種方式朗誦兒歌。 出示字卡,放在圖片旁邊,啟發幼兒對照圖片認讀「爸爸」、「媽媽」、「奶奶」、「娃娃」,並帶領幼兒看圖文念兒歌。 輪流接說朗誦兒歌。 帶領幼兒根據兒歌內容,邊朗誦邊模仿表演相應的動作。 5.仿編兒歌,替換兒歌中的稱呼。 教師: 小娃娃的嘴巴真甜,大人們喜歡他嗎?小娃娃會喊爸爸、媽媽和奶奶,你有一張甜嘴巴嗎?你會喊誰呢? 用文字記錄幼兒的講述,並帶領幼兒一起朗誦仿編的兒歌,鼓勵幼兒做個有禮貌的好孩子。 活動建議: 教學變式:教師也可以先朗誦兒歌,引發幼兒的興趣,再讓幼兒學習兒歌。 活動延伸:在初步感知漢字的基礎上,引導幼兒觀察漢字的結構,特別是「媽媽、奶奶」,感知「女」字旁的漢字,初步感知漢字的結構。 區角活動:在閱讀區提供爸爸、媽媽、娃娃、奶奶、嘴巴的圖片和相應的字卡,鼓勵幼兒看圖片匹配相應的漢字,啟發幼兒排圖片或字卡念兒歌。 家園共育:請家長在家裡注意培養幼兒講文明懂禮貌,教育幼兒尊敬長輩。 領域滲透:開展禮貌教育方面的社會活動,引導幼兒學會正確使用禮貌用語。
⑤ 幼兒園的口腔健康教育重不重要如何和口腔醫院合作才能有一個長期穩定的關系
幼兒園的口腔健康教育當然重要,小寶寶們正值長身體的黃金期,謹防病從口入,所以口腔健康教育相當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