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通過本次培訓中《認識班組長》、《領導力與執行力打造》、《班組現場管理》等課程的學習
1.人性化管理是加強班組管理的首要前提
基層班組管理的人性化是現代企業管理的發展趨勢。
其要義在於,通過充分尊重人、理解人、信任人、幫助人、培養人,不斷激發廣大員工的主觀能動性,最終創造出高效優質的產品。
尊重員工的主體意識。
生產現場的操作工、維修工是班組的核心組成成員,必須充分肯定他們在班組生產經營活動中的主體作用,充分尊重他們的經驗和勞動,及時聽取和採納他們的合理意見及建議,在強化崗位職責的同時,盡可能給予他們最大的工作許可權,有效調動其主觀能動性,充分發揮其主人翁意識。
注重員工潛能的開發。
綜合考慮班組員工的技術等級、實際操作水平、文化水平、年齡等因素,合理地搭配和調劑班組結構,將員工進行最優組合,以求相互取長補短,相得益彰。
同時搭建班組成員個人成長平台,制定出針對每個員工的職業生涯發展計劃,採取「請進來,走出去」等靈活多樣的培訓手段,鼓勵和支持員工學習與業務技能有關的知識,提高整個班組人力資源的使用效率和效益。
營造和諧溝通的班組氛圍。
除班組正式的、制度化的交流途徑之外,班組的管理者還要積極引導,鼓勵自發的、非正式的交流溝通渠道,形成一種積極和諧的人際關系,進而增強班組的凝聚力和創新能力。
構建有效的激勵與競爭機制。
通過靈活的績效考核辦法,採用技能加點、建議加點、創新加點等多種小組競賽方式,使班組內部成員之間、各工段之間認識到誰掙點越多,得到的激勵就越多,反之掙的點少,得到的就更少,而對於違反規定的還要扣分,從而在整個班組內部形成了一種新的競爭機制。
2.質量化管理是加強班組管理的重要基礎
注重引導,提高質量參與意識。
通過樹立「質量
班組管理第一」的思想,學習「質量控制」的理論和方法,真正理解「我的一舉一動直接影響本工序的質量,而且又會影響下一道乃至影響整個操作工序質量而威脅整個作業項目的安全」,為形成從「向我要質量」轉變為「我要質量」的良好作業意識奠定基礎。
加強合作,樹立質量監控意識。
通過對作業過程的剖析,對生產運行過程中異常情況處理機制的完善,使每個操作人員都能了解自己完成各工序的質量水平高低,進而找到作業關鍵點,班組長也能全面、理性地了解每個職工不同的特點,根據各關鍵點「對症下葯」,進行有針對性的對策攻關,從而顯著提高安全監控力度,最終達到提高並鞏固執行作業標準的可靠率。
開展交流,激發質量創新意識。
班組成員定期召開小組討論會議,針對日常生產過程中易出現的質量問題,搭建一個員工之間信息交流與溝通的平台。
其次,要通過持續開展QC活動,充分調動廣大員工關心質量、參與質量管理、自覺自主地解決問題的自覺性與熱情。
還要認真整理成果材料積極參加廠內外交流,盡量安排更多的小組參加成果發布會,在與質量專家和優秀團隊進行交流、探討中,進一步激發廣大員工的榮譽感和進取心。
3.標准化管理是加強班組管理的必要手段
實現班組管理體制層次的標准化。
基層班組管理工作的綜合性、群眾性、經常性,決定了它是企業中黨、政、工、團的一項共同任務。
因此,要積極完善班組建設體制,建立健全班組管理的組織領導原則和工作制度,即「行政負責、工會協助、黨政工團齊抓共管,通力合作;廠部統一規劃、車間具體領導、班組自我管理」。
進一步明確班組管理工作責任,強化各級組織和各個方面對班組管理工作的綜合指導和支持,形成符合標准化要求的領導體制和管理層次。
實現班組管理制度的標准化。
統一、規范各種原始記錄,認真做好日常生產狀況、生產工藝監控記錄,為班組日常管理工作提供可靠依據,切實減輕班組負擔。
同時把各個班組建設的工作內容進行有機整合,減少不必要的重復設置,保證班組與班組之間管理信息的對稱。
實現班組管理民主的標准化。
在班組標准化管理工作中,要對班組民主管理的內容、方式等從組織上落實,從制度上保證。
一方面通過每天早會、每周班會、每月例會等組織形式,鼓勵班組職工參與班組的生產、決策及管理。
另一方面還要不斷和改進和完善職工意見反饋體系,最大限度地發揮班組成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班組每一名成員都能暢所欲言,直抒胸臆。
4.信息化管理是加強班組管理的有力保障
班組的信息化管理特色如下
班組管理:
班組管理過程的即時性。
由於採用MIS、ERP等系統,完善了數據源頭採集,輔之於大量的數據分析、數據挖掘和數據圖像,並通過計算機的網上流轉和快速反應,使得信息化班組能夠准確及時地核算生產消耗,監控生產過程,在某種程度上實現了對車間生產經營管理的過程日清日結,達到了班組管理的即時性。
班組管理結構的虛擬性。
通過在班組內部建立一個內聚性結構,進行計算機網路緊密編織。
在班組管理的某些層面實現一定程度的虛擬運作,增加了班組的靈活性和競爭力。
班組管理系統的共享性。
通過計算機共享系統,班組有了一定的生產安排和控制主動權,普通班組成員也能夠獨立完成某些需要其它工種配合才能完成的任務,使班組管理工作更具連慣性,從而避免了工作失誤。
班組管理 - 加強班組生產現場管理
班組的現場管理水平是企業的形象、管理水平和精神面貌的綜合反映,是衡量企業素質及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標志。
搞好班組生產現場管理,有利於企業增強競爭力,改善生產現場,消除「跑、冒、漏、滴」和「臟、亂、差」狀況,提高產品質量,保證安全生產,提高職工素質,對提高企業管理水平,提高經濟效益增強企業競爭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提高對加強班組生產現場管理重要性
班組管理的認識
生產現場管理是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企業管理素質的集中表現。
通過現場管理的好壞,即可判斷出企業的廣大職員的素質和管理水平,產品質量的可信賴程度,企業可協作程度。
而班組又是企業生產現場管理的前沿陣地,所以,提高企業的班組生產現場管理水平,是企業自身發展的需要。
2.營造良好工作氛圍,為班組建設奠定基礎
良好的工作氛圍包括整潔的作業現場、安全的工作環境、融洽的人際氛圍,團隊的合作精神。
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能有效保證員工的思想穩定,提高員工的工作熱情,更加有利於班組凝聚力、戰鬥力的生成。
為此,應做好以下工作:
3.關心職工
領導和職工之間應融洽相處,關心職工生活和工作,為職工辦實事,改善職工生活水平,增強企業凝聚力。
4.加強民主管理
生產期間,應定期召開民主生活會,要求全班職工都要積極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議,充分發揮民主監督作用。
5.加強6S管理
在班組生產現場管理中,通過導入「6S」管理活動(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安全),形成以班組管理為活動平台,以人的素養為核心因素,以整理、整頓、清掃和清潔為
班組管理環境因素,以安全、環保為目標因素的生產現場動態管理系統,從而為職工創造一個安全衛生舒適的工作環境。
6.發揮班組長的作用
作為班組長,在企業中充當的是一個兵頭將尾的角色,通過合理運用手中的權力,調動每個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使班組充滿活力,為此必須:做好班組長的選拔、培訓、考核、激勵等工作。
班組長要做好表率。
在班組建設中表率是指班組長的「自治」行為,在班組做表率不僅是讓組員效仿,還是衡量班組長是否合格的基本標准。
7.強化教育培訓,提高員工的素質 加強教育培訓,主要是指對班組進行技能、安全生產、崗位職責和工作標准等方面的教育培訓,同時將培訓成績記入個人檔案,與個人的工資、獎金、晉級、提拔掛鉤。
8.開展班組達標管理工作
企業應制訂可操作性的達標標准,標准內容力求系統考慮,整體推進,分步實施,同時應把班組達標工作的總目標分解到每個職工,通過強化考核,細化管理,確保企業總體工作目標的完成。
為配合企業推進達標工作,企業還應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鼓勵先進班組和個人。
9.健全組織、權責分明、加強領導
為切實加強組織領導,保證班組建設工作健康有序地進行,應成立班組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行使指導和監督的職能。
領導小組由企業主要負責人任組長,分管領導任副組長,各職能部門的負責人為組員。
在班組建設工作領導小組下成立班組建設工作考核工作小組,具體負責班組達標管理等班組建設工作的檢查督促和考核獎懲工作。
10.健全班組生產現場管理體制
班組不管大小,要建立以班組長、黨團小組長、政治宣傳員等為核心的班委會。
班委會的任務是確定班組建設目標, 為開好班組會做准備。
另外還要建立「工管員」制, 「工管員」一般包括質量管理員、考勤員、工具材料員、文明生產員、勞保生活員, 管理落實到人頭, 形成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
11.建立一套現場管理制度(標准)和檢查考評制度
要對班組生產現場進行規范化管理,使班組工作進入有序管理的狀態,就要制訂相應的管理標准,包括:
(1)生產現場管理標准化。
生產現場管理必須從基礎抓起,即從制訂工作標准、完善工作標准和真正貫徹執行及考核工作標准著手。
生產現場的工作標准可以分解成三個有明顯區別的部分:一是管理工作標准,二是工作程序標准,三是工作人員工作標准。
(2)加強班組內部基礎管理。
建立各類基礎管理台帳、報表制度及工序獎懲考核辦法;注重半成品庫的基礎管理工作,起到前道控制、後道監督的作用;充分利用電腦等現代化設備,使各類統計報表及生產任務單的下達均取代手工操作,提高工作效率,等等。
通過這些基礎管理,促進班組管理工作日趨規范。
(3)建立健全班組生產現場管理規章制度。
包括圍繞生產、安全、技術和思想政治工作所制訂的各種規章制度、條例、程序、辦法等,如巡迴檢查制度、交接班制度、工作票制、崗位責任制度、安全責任制度、技術培訓制度等,並且要規范統一,落到實處。
總之,搞好班組的現場管理,一是要從班組實際出發,選擇好突破口,有計劃地解決現場管理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二是要針對班組生產現場的各種作業進行分析,尋求最經濟、最有效的作業程序和作業方法;三是定期對實施結果進行評價,不斷推動班組工作的步步深入。
② 加入學生會有什麼好處
加入學生會的好處:
1、提升勇氣。我想這一點是不可否認的,不管是面試學生會還是班委都是需要勇氣的,有了勇氣才能在那麼多競爭者面前盡情的展現自己。
2、提升自信。有了勇氣就必須要有自信,上講台進行演講匯報,慢慢的改善自己,調整自己,一點一點的進步,這就是自信的累積。
3、提高口才。每周的例會、活動之後的總結都能鍛煉每個人的口才和文筆,這無疑也是一筆財富,慢慢的讓自己變得出口成章。
4、提高能力。無論是組織能力還是執行能力,在學生會這個家庭中是能夠鍛煉出來的,前提是要足夠的積極,多參加組織各項活動,善於總結。
5、增加經驗。這也是加入學生會的目的之一,讓自己擁有這此經驗是受益的,只要堅持下來,領悟每個活動從策劃到總結的意義,會對未來的生活帶來很大的好處。
③ 你覺得大學生加入學生會有沒有意義
雖然我大學沒有加入學生會,但是加入學生會是很有必要和意義的。
在這里,「學生會」不是一個特指,而是指的所有和「學生會」差不多的學生社團,學生組織,一定要參與幾個,才不算枉費大學時光。
都說大學是個小社會,但是一心只讀書的人是體會不到為什麼說大學是個小社會的。大學是求學到就業的過渡期,需要我們在這期間鍛煉好自己的工作能力,而只有參與學生會集體活動才能鍛煉這樣的能力。
學生會中經常需要學生組織團體參與比賽,策劃活動等,有時候甚至需要大家一起熬夜剪視頻,做推送,這些能力都是以後社會工作中不可或缺的。
④ 通過本次培訓中《認識班組長》、《領導力與執行力打造》、《班組現場管理》等課程的學習
1.人性化管理是加強班組管理的首要前提
基層班組管理的人性化是現代企業管理的發展趨勢。其要義在於,通過充分尊重人、理解人、信任人、幫助人、培養人,不斷激發廣大員工的主觀能動性,最終創造出高效優質的產品。 尊重員工的主體意識。生產現場的操作工、維修工是班組的核心組成成員,必須充分肯定他們在班組生產經營活動中的主體作用,充分尊重他們的經驗和勞動,及時聽取和採納他們的合理意見及建議,在強化崗位職責的同時,盡可能給予他們最大的工作許可權,有效調動其主觀能動性,充分發揮其主人翁意識。 注重員工潛能的開發。綜合考慮班組員工的技術等級、實際操作水平、文化水平、年齡等因素,合理地搭配和調劑班組結構,將員工進行最優組合,以求相互取長補短,相得益彰。同時搭建班組成員個人成長平台,制定出針對每個員工的職業生涯發展計劃,採取「請進來,走出去」等靈活多樣的培訓手段,鼓勵和支持員工學習與業務技能有關的知識,提高整個班組人力資源的使用效率和效益。 營造和諧溝通的班組氛圍。除班組正式的、制度化的交流途徑之外,班組的管理者還要積極引導,鼓勵自發的、非正式的交流溝通渠道,形成一種積極和諧的人際關系,進而增強班組的凝聚力和創新能力。 構建有效的激勵與競爭機制。通過靈活的績效考核辦法,採用技能加點、建議加點、創新加點等多種小組競賽方式,使班組內部成員之間、各工段之間認識到誰掙點越多,得到的激勵就越多,反之掙的點少,得到的就更少,而對於違反規定的還要扣分,從而在整個班組內部形成了一種新的競爭機制。
2.質量化管理是加強班組管理的重要基礎
注重引導,提高質量參與意識。通過樹立「質量
班組管理第一」的思想,學習「質量控制」的理論和方法,真正理解「我的一舉一動直接影響本工序的質量,而且又會影響下一道乃至影響整個操作工序質量而威脅整個作業項目的安全」,為形成從「向我要質量」轉變為「我要質量」的良好作業意識奠定基礎。 加強合作,樹立質量監控意識。通過對作業過程的剖析,對生產運行過程中異常情況處理機制的完善,使每個操作人員都能了解自己完成各工序的質量水平高低,進而找到作業關鍵點,班組長也能全面、理性地了解每個職工不同的特點,根據各關鍵點「對症下葯」,進行有針對性的對策攻關,從而顯著提高安全監控力度,最終達到提高並鞏固執行作業標準的可靠率。 開展交流,激發質量創新意識。班組成員定期召開小組討論會議,針對日常生產過程中易出現的質量問題,搭建一個員工之間信息交流與溝通的平台。其次,要通過持續開展QC活動,充分調動廣大員工關心質量、參與質量管理、自覺自主地解決問題的自覺性與熱情。還要認真整理成果材料積極參加廠內外交流,盡量安排更多的小組參加成果發布會,在與質量專家和優秀團隊進行交流、探討中,進一步激發廣大員工的榮譽感和進取心。
3.標准化管理是加強班組管理的必要手段
實現班組管理體制層次的標准化。基層班組管理工作的綜合性、群眾性、經常性,決定了它是企業中黨、政、工、團的一項共同任務。因此,要積極完善班組建設體制,建立健全班組管理的組織領導原則和工作制度,即「行政負責、工會協助、黨政工團齊抓共管,通力合作;廠部統一規劃、車間具體領導、班組自我管理」。進一步明確班組管理工作責任,強化各級組織和各個方面對班組管理工作的綜合指導和支持,形成符合標准化要求的領導體制和管理層次。 實現班組管理制度的標准化。統一、規范各種原始記錄,認真做好日常生產狀況、生產工藝監控記錄,為班組日常管理工作提供可靠依據,切實減輕班組負擔。同時把各個班組建設的工作內容進行有機整合,減少不必要的重復設置,保證班組與班組之間管理信息的對稱。
實現班組管理民主的標准化。在班組標准化管理工作中,要對班組民主管理的內容、方式等從組織上落實,從制度上保證。一方面通過每天早會、每周班會、每月例會等組織形式,鼓勵班組職工參與班組的生產、決策及管理。另一方面還要不斷和改進和完善職工意見反饋體系,最大限度地發揮班組成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班組每一名成員都能暢所欲言,直抒胸臆。
4.信息化管理是加強班組管理的有力保障
班組的信息化管理特色如下
班組管理:
班組管理過程的即時性。由於採用MIS、ERP等系統,完善了數據源頭採集,輔之於大量的數據分析、數據挖掘和數據圖像,並通過計算機的網上流轉和快速反應,使得信息化班組能夠准確及時地核算生產消耗,監控生產過程,在某種程度上實現了對車間生產經營管理的過程日清日結,達到了班組管理的即時性。
班組管理結構的虛擬性。通過在班組內部建立一個內聚性結構,進行計算機網路緊密編織。在班組管理的某些層面實現一定程度的虛擬運作,增加了班組的靈活性和競爭力。 班組管理系統的共享性。通過計算機共享系統,班組有了一定的生產安排和控制主動權,普通班組成員也能夠獨立完成某些需要其它工種配合才能完成的任務,使班組管理工作更具連慣性,從而避免了工作失誤。
班組管理 - 加強班組生產現場管理
班組的現場管理水平是企業的形象、管理水平和精神面貌的綜合反映,是衡量企業素質及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標志。搞好班組生產現場管理,有利於企業增強競爭力,改善生產現場,消除「跑、冒、漏、滴」和「臟、亂、差」狀況,提高產品質量,保證安全生產,提高職工素質,對提高企業管理水平,提高經濟效益增強企業競爭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提高對加強班組生產現場管理重要性
班組管理的認識
生產現場管理是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企業管理素質的集中表現。通過現場管理的好壞,即可判斷出企業的廣大職員的素質和管理水平,產品質量的可信賴程度,企業可協作程度。而班組又是企業生產現場管理的前沿陣地,所以,提高企業的班組生產現場管理水平,是企業自身發展的需要。
2.營造良好工作氛圍,為班組建設奠定基礎
良好的工作氛圍包括整潔的作業現場、安全的工作環境、融洽的人際氛圍,團隊的合作精神。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能有效保證員工的思想穩定,提高員工的工作熱情,更加有利於班組凝聚力、戰鬥力的生成。為此,應做好以下工作:
3.關心職工
領導和職工之間應融洽相處,關心職工生活和工作,為職工辦實事,改善職工生活水平,增強企業凝聚力。
4.加強民主管理
生產期間,應定期召開民主生活會,要求全班職工都要積極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議,充分發揮民主監督作用。
5.加強6S管理
在班組生產現場管理中,通過導入「6S」管理活動(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安全),形成以班組管理為活動平台,以人的素養為核心因素,以整理、整頓、清掃和清潔為
班組管理環境因素,以安全、環保為目標因素的生產現場動態管理系統,從而為職工創造一個安全衛生舒適的工作環境。
6.發揮班組長的作用
作為班組長,在企業中充當的是一個兵頭將尾的角色,通過合理運用手中的權力,調動每個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使班組充滿活力,為此必須:做好班組長的選拔、培訓、考核、激勵等工作。班組長要做好表率。在班組建設中表率是指班組長的「自治」行為,在班組做表率不僅是讓組員效仿,還是衡量班組長是否合格的基本標准。 7.強化教育培訓,提高員工的素質 加強教育培訓,主要是指對班組進行技能、安全生產、崗位職責和工作標准等方面的教育培訓,同時將培訓成績記入個人檔案,與個人的工資、獎金、晉級、提拔掛鉤。
8.開展班組達標管理工作
企業應制訂可操作性的達標標准,標准內容力求系統考慮,整體推進,分步實施,同時應把班組達標工作的總目標分解到每個職工,通過強化考核,細化管理,確保企業總體工作目標的完成。為配合企業推進達標工作,企業還應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鼓勵先進班組和個人。
9.健全組織、權責分明、加強領導
為切實加強組織領導,保證班組建設工作健康有序地進行,應成立班組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行使指導和監督的職能。領導小組由企業主要負責人任組長,分管領導任副組長,各職能部門的負責人為組員。在班組建設工作領導小組下成立班組建設工作考核工作小組,具體負責班組達標管理等班組建設工作的檢查督促和考核獎懲工作。
10.健全班組生產現場管理體制
班組不管大小,要建立以班組長、黨團小組長、政治宣傳員等為核心的班委會。班委會的任務是確定班組建設目標, 為開好班組會做准備。另外還要建立「工管員」制, 「工管員」一般包括質量管理員、考勤員、工具材料員、文明生產員、勞保生活員, 管理落實到人頭, 形成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
11.建立一套現場管理制度(標准)和檢查考評制度
要對班組生產現場進行規范化管理,使班組工作進入有序管理的狀態,就要制訂相應的管理標准,包括:
(1)生產現場管理標准化。生產現場管理必須從基礎抓起,即從制訂工作標准、完善工作標准和真正貫徹執行及考核工作標准著手。生產現場的工作標准可以分解成三個有明顯區別的部分:一是管理工作標准,二是工作程序標准,三是工作人員工作標准。
(2)加強班組內部基礎管理。建立各類基礎管理台帳、報表制度及工序獎懲考核辦法;注重半成品庫的基礎管理工作,起到前道控制、後道監督的作用;充分利用電腦等現代化設備,使各類統計報表及生產任務單的下達均取代手工操作,提高工作效率,等等。通過這些基礎管理,促進班組管理工作日趨規范。
(3)建立健全班組生產現場管理規章制度。包括圍繞生產、安全、技術和思想政治工作所制訂的各種規章制度、條例、程序、辦法等,如巡迴檢查制度、交接班制度、工作票制、崗位責任制度、安全責任制度、技術培訓制度等,並且要規范統一,落到實處。 總之,搞好班組的現場管理,一是要從班組實際出發,選擇好突破口,有計劃地解決現場管理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二是要針對班組生產現場的各種作業進行分析,尋求最經濟、最有效的作業程序和作業方法;三是定期對實施結果進行評價,不斷推動班組工作的步步深入。
⑤ 通過本次培訓中《認識班組長》、《領導力與執行力打造》、《管理溝通實務》等課程的學習
一、人性化: 1.人性化管理是加強班組管理的首要前提 基層班組管理的人性化是現代企業管理的發展趨勢。
其要義在於,通過充分尊重人、理解人、信任人、幫助人、培養人,不斷激發廣大員工的主觀能動性,最終創造出高效優質的產品。
2.質量化管理是加強班組管理的重要基礎 注重引導,提高質量參與意識。
通過樹立「質量第一」的思想,學習「質量控制」的理論和方法,真正理解「我的一舉一動直接影響本工序的質量,而且又會影響下一道乃至影響整個操作工序質量而威脅整個作業項目的安全」,為形成從「向我要質量」轉變為「我要質量」的良好作業意識奠定基礎。
二、標准化 標准化管理是加強班組管理的必要手段 實現班組管理體制層次的標准化。
基層班組管理工作的綜合性、群眾性、經常性,決定了它是企業中黨、政、工、團的一項共同任務。
因此,要積極完善班組建設體制,建立健全班組管理的組織領導原則和工作制度,即「行政負責、工會協助、黨政工團齊抓共管,通力合作;廠部統一規劃、車間具體領導、班組自我管理」。
進一步明確班組管理工作責任,強化各級組織和各個方面對班組管理工作的綜合指導和支持,形成符合標准化要求的領導體制和管理層次。
三、信息化 信息化管理是加強班組管理的有力保障。
班組的信息化管理特色如下: 班組管理過程的即時性。
由於採用MIS、ERP等系統,完善了數據源頭採集,輔之於大量的數據分析、數據挖掘和數據圖像,並通過計算機的網上流轉和快速反應,使得信息化班組能夠准確及時地核算生產消耗,監控生產過程,在某種程度上實現了對車間生產經營管理的過程日清日結,達到了班組管理的即時性。
班組管理結構的虛擬性。
通過在班組內部建立一個內聚性結構,進行計算機網路緊密編織。
在班組管理的某些層面實現一定程度的虛擬運作,增加了班組的靈活性和競爭力。
班組管理系統的共享性。
通過計算機共享系統,班組有了一定的生產安排和控制主動權,普通班組成員也能夠獨立完成某些需要其它工種配合才能完成的任務,使班組管理工作更具連慣性,從而避免了工作失誤。
四、生產現場 班組的現場管理水平是企業的形象、管理水平和 班組管理精神面貌的綜合反映,是衡量企業素質及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標志。
搞好班組生產現場管理,有利於企業增強競爭力,改善生產現場,消除「跑、冒、漏、滴」和「臟、亂、差」狀況,提高產品質量,保證安全生產,提高職工素質,對提高企業管理水平,提高經濟效益增強企業競爭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提高對加強班組生產現場管理重要性的認識 2.營造良好工作氛圍,為班組建設奠定基礎 3.關心職工 4.加強民主管理 5.加強6S管理 。
在班組生產現場管理中,通過導入「6S」管理活動 (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安全),形成以班組管理為活動平台, 以人 的素養為核心因素,以整理、整頓、清掃和清潔為環境因素,以安全、環保為目標因素的生產現場動態管理系統,從而為職工創造一個安全衛生舒適的工作環境。
6.發揮班組長的作用 作為班組長,在企業中充當的是一個兵頭將尾的角色,通過合理運用手中的權力,調動每個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使班組充滿活力,為此必須:做好班組長的選拔、培訓、考核、激勵等工作。
班組長要做好表率。
在班 班組管理組建設中表率是指班組長的「自治」行為,在班組做表率不僅是讓組員效仿,還是衡量班組長是否合格的基本標准。
7.強化教育培訓,提高員工的素質 加強教育培訓,主要是指對班組進行技能、安全生產、崗位職責和工作標准等方面的教育培訓,同時將培訓成績記入個人檔案,與個人的工資、獎金、晉級、提拔掛鉤。
8.開展班組達標管理工作 企業應制訂可操作性的達標標准,標准內容力求系統考慮,整體推進,分步實施,同時應把班組達標工作的總目標分解到每個職工,通過強化考核,細化管理,確保企業總體工作目標的完成。
為配合企業推進達標工作,企業還應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鼓勵先進班組和個人。
9.健全組織、權責分明、加強領導 10.健全班組生產現場管理體制 班組不管大小,要建立以班組長、黨團小組長、政治宣傳員等為核心的班委會。
班委會的任務是確定班組建設目標, 為開好班組會做准備。
另外還要建立「工管員」制, 「工管員」一般包括質量管理員、考勤員、工具材料員、文明生產員、勞保生活員, 管理落實到人頭, 形成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
11.建立一套現場管理制度(標准)和檢查考評制度 要對班組生產現場進行規范化管理,使班組工作進入有序管理的狀態,就要制訂相應的管理標准,包括: (1)生產現場管理標准化。
生產現場管理必須從基礎抓起,即從制訂工作標准、完善工作標准和真正貫徹執行及考核工作標准著手。
生產現場的工作標准可以分解成三個有明顯區別的部分:一是管理工作標准,二是工作程序標准,三是工作人員工作標准。
(2)加強班組內部基礎管理。
建立各類基礎管理台帳、報表制度及工序獎懲考核辦法;注重半成品庫的基礎管理工作,起到前道控制、後道監督的作用;充分利用電腦等現代化設備,使各類統計報表及生產任務單的下達均取代手工操作,提高工作效率,等等。
通過這些基礎管理,促進班組管理工作日趨規范。
(3)建立健全班組生產現場管理規章制度。
包括圍繞生產、安全、技術和思想政治工作所制訂的各種規章制度、條例、程序、辦法等,如巡迴檢查制度、交接班制度、工作票制、崗位責任制度、安全責任制度、技術培訓制度等,並且要規范統一,落到實處。
總之,搞好班組的現場管理,一是要從班組實際出發,選擇好突破口,有計劃地解決現場管理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二是要針對班組生產現場的各種作業進行分析,尋求最經濟、最有效的作業程序和作業方法;三是定期對實施結果進行評價,不斷推動班組工作的步步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