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大學生當兵視力有什麼要求要具體的要求!!
大學生來當兵視力要求為任何源一眼裸眼視力不得低於4.8.
根據《應征公民體檢標准》第三十五條 右眼裸眼視力低於4.6,左眼裸眼視力低於4.5,不合格。任何一眼裸眼視力低於4.8,需進行矯正視力檢查,任何一眼矯正視力低於4.8或矯正度數超過600度,不合格。屈光不正經準分子激光手術後半年以上,無並發症,任何一眼裸眼視力達到4.8,眼底檢查正常,除條件兵外合格。條件兵視力合格條件按有關標准執行。
(1)眼部培訓班擴展閱讀:
《應征公民體檢標准》第一條 男性身高160cm以上,女性身高158cm以上,合格。條件兵身高條件按有關標准執行。
第三十八條 眼球突出,眼球震顫,眼肌疾病,不合格。15度以內的共同性內、外斜視,陸勤人員合格。
第三十九條 角膜、鞏膜、虹膜睫狀體疾病,瞳孔變形、運動障礙,不合格。不影響視力的角膜雲翳,合格。
第四十條 晶狀體、玻璃體、視網膜、脈絡膜、視神經疾病,以及青光眼,不合格。先天性少數散在的晶狀體小混濁點,合格。
❷ 北京亦庄哪裡學化妝好,化妝師培訓,眼部化妝
北京化妝學校有很多,但是首先你要弄清楚你自己的想法。是想做化妝師,還是自己業余化妝。如果是做化妝師的話北京電影學院繼續教育學院培訓基地就是職業化妝師培訓。供您參考。
❸ 怎樣化妝
我想你平時要一邊護膚才可以一邊化妝..要知道..化妝品會對皮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
建議你先買深層清潔的洗面奶...這樣對去掉你T區的油會有幫助...再來就是一瓶爽膚水..每次洗臉之後化妝之前都擦一下吧..對收縮毛孔有幫助..而且收縮毛孔會令你T區的油不那麼容易浮出來...至於化妝品..選你自己認為合適你自己的就行..不用特別注意牌子..因為名牌的化妝品不一定適合你...(像我就不太適合用名牌..因為會過敏..)
化妝步驟如下...
1.洗面..
2.使用爽膚水..滋潤霜...隔離霜...
3.使用粉底液(BB霜)..粉餅...
4.眉毛..眉筆..顏色就隨君所好...
5.眼線..可以選用眼線筆,眼線液,眼線膏...隨君所好...
6.眼影..可以選用眼影粉餅..眼影粉..眼影膏..
7.睫毛..當然就是睫毛膏咯..
8.臉頰..胭脂粉餅..胭脂膏.(使用胭脂膏的話..必須在上粉底之前就塗在臉頰上..不然會形成臉上的粉與胭脂膏混合出現一塊塊的粉團哦..)
9.嘴唇..可以選用唇膏..唇彩..唇蜜..
隨君所好..
10.定妝...定妝粉(蜜粉)...
11.如果是藝術妝的話可以加上裝飾品..例如羽毛..閃片..珠片...等等..
這樣你大概明白了吧...剛開始可能化的不怎麼樣..不過時間長了...就會花得好看了..加油加油..~
❹ 韓國一針環繞雙眼皮哪裡可以培訓
這種情況是可以採用以下方法解決的,下面就是常見的眼部問題解決方法。
一、黑眼圈(black eye)是由於經常熬夜,情緒不穩定,眼部疲勞、衰老,靜脈血管血流速度過於緩慢,眼部皮膚紅血球細胞供氧不足,靜脈血管中二氧化碳及代謝廢物積累過多,形成慢性缺氧,血液較暗並形成滯流以及造成眼部色素沉著。
去黑眼圈手術採用微創技術,做小切口,縫合精細,能在很大程度上減少損傷,有效的加快恢復,我們應該到正規的醫院進行檢查和治療,這樣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二、雙眼皮整形,韓式微創切口割雙眼皮法可以倖免傳統雙眼皮手術的缺陷。這種方法顧名思義,就是切口很小,創傷程度極低的雙眼皮手術法。個性化設計,採用微創技術,手術效果自然美觀。幾乎看不到疤痕,在閉眼時更為自然、漂亮。
三、小眼睛變大可以通過開眼角來實現,對於開眼角手術前後很多人都十分陌生,做開眼角手術,愛美人士的外形外貌可以得到十分完美的優化,眼形的美容軌跡,可以清晰的從開眼角前後中看出。
四、出現眼袋,主要有以下這些原因,可能是先天體質導致,隨著年紀增長肌肉鬆弛,因為眼部神經疲乏或老化,使得肌肉衰弱,累積脂肪,造成眼皮組織鬆弛現象。
當心理壓力或緊張、苦惱、悲傷或職業倦怠達到一個程度時,脾胃功能減弱,水濕運化不暢,亦可形成眼袋。
手術去眼袋的方法:從眼睛的結膜入路,眼板內切口8-12毫米長,將眶內脂肪部分切除即可,方法操作簡單,損傷小,腫脹不明顯,無須縫合,適應於眼袋鼓出明顯,但下瞼皮膚不鬆弛,皺紋不明顯的中青年人。一周後即可恢復。從眼睛的外表看,沒有刀口痕跡,不易被人發覺。
❺ 全國有名的父母培訓學校有那些,他們的教學理念是什麼
很早以前,我就對家庭教育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感到疑惑不解。孩子為什麼學習不理想?孩子為什麼倔強,不接受家長的教育,指導?孩子為什麼迷戀網路?孩子為什麼……?我是一個喜歡思索問題,解決問題的人,不管問題是否與我有關。於是我對家庭教育展開了學習與探索。針對家庭教育中出現的各類問題進行了多方面的分析,辨別,站在中立的位置了解家長和子女之間的分歧與沖突,大量收集與家庭教育相關的數據,信息。從成功的教育個案中尋求共同點;比較成功和失敗教育個案中的區別。還通過網路,書刊,各類教育講座等途徑加強學習,獲取營養。經過多年不懈的努力,我終於認識到:很多的家庭教育問題是因為我們忽視了一些細節造成的,另外我們還對家庭教育缺少足夠的認識與理解,以致形成某些觀念、認識上的漏洞、誤區。所以當我們面對家庭教育中出現的各類問題時也就顯得束手無策,茫然無措了。了解了問題的本質,要解決問題就相對容易一些了。我根據自己多年來學習積累的經驗,結合家庭教育中的一些現實問題,經過多重的考證與實踐,總結歸納了家庭教育新理念——人性化教育。希望能藉此調整、改善家庭教育中的不良狀況,及時彌補漏洞修正誤區。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人性化教育的相關內容吧。教育原則指的是平等,互助。我認為:教育絕不僅僅是我說你做的機械化操作,更不是教育者對被教育者的管制與鎮壓,教育所蘊含的是人與人之間人性的尊重與維護,所以教育的基本原就是平等,互助。教育是對一個人內在素質的培養。教育如果脫離了這一要求也就沒有任何意義了。內在素質的培養包括:人格塑造,道德培養,情感抒發,是非辨析,習慣形成,文化知識的傳授等多方面的整體塑造。我們在執行教育時可能從來就沒有想到孩子需要什麼樣的教育?這就是我要說的教育需求。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被教教育者對教育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他們需要得到尊重、認可;理性、溫和;分辨、換位;科學、完整的教育。(另有文章具體介紹教育需求的相關內容)最後我們來了解教育類別及教育驗證。教育分為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自我教育。家庭教育就成了重中之重。我們應該明白這樣一個道理:良好的家庭教育才能促進學校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只能是家庭教育的延伸和補充,絕不是家庭教育的支柱。很多家長錯誤地認為:教育就是文化知識的傳授,那是學校里的事,在進入學校之前只要不讓孩子凍著餓著健健康康不生病就行了,這是大錯特錯的。教育驗證就是對家長的驗證。作為家長應該清楚自己的定位,了解自己是哪一類家長。卓越的?優秀的?普通的?失敗的?卓越的家長善於預防,阻止問題的發生發展,優秀的家長善於處理,化解問題。普通的家長在別人的幫助下可以處理,化解問題,不會惡化問題;失敗的家長不但不能解決,處理問題反而會擴大,惡化問題。所有這些就是人性化教育的全部。但我知道教育是一個很廣泛很深刻的問題,哪怕我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恐怕也只能詮釋一二。即使如此,我還是相信,只要大家按照人性化教育的相關內容教育指導孩子,應該還是可以預防、阻止,也能處理、化解一些問題的。因為從二00四年起,我就通過網路運用自己總結,歸納的家庭教育新理念幫助一些家長,學生解決了一些實際問題,獲得了一致好評及褒獎。網路給了我充足的信心與勇氣,但網路也有網路的局限性,為了更好地服務於大眾,也為了自身能獲得更好更大的發展,我鼓足勇氣走向街頭,向您宣傳,推廣家庭教育新理念——人性化教育。理論我已經說的夠多了,我想大家可能聽煩了,那我就說說具體的事情吧。大家最關心的就是孩子的學習問題吧,那我告訴您:孩子的學習好與不好不在於他(她)本身。在於您是否對她訓練得當。孩子學習不理想不是某一個人,某一個家庭,或者某一個國家的事,這是一個世界性的問題,全世界都很關注這個問題。早在上個世紀的1972年,美國南加州大學臨床心理學專家愛爾絲博士就率先提出了:感覺統合失調的理論學說。據相關資料介紹:1972年,美國南加州大學臨床心理學專家愛爾絲博士撰文說:感覺感覺統合是指大腦將身體各部分感覺器官(眼、耳、鼻、皮膚等)輸入的各種感覺刺激信息(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等)組織加工、綜合處理的過程。只有經過感覺的統合,人類才能完成高級而復雜的認識活動(包括注意力、記憶力、語言能力、組織能力、自我控制、概括和推理能力等)。感覺統合失調是指外部的感覺刺激信號無法在兒童的大腦神經系統進行有效的組合,而使機體不能和諧的運作,久而久之形成各種障礙最終影響身心健康。學習能力是身體感官,神經組織及大腦間的互動,身體的視、聽、嗅、味、觸及平衡感官,透過中樞神經分支及末端神經組織,將訊息傳入大腦各功能區,稱為感覺學習。大腦將這些訊息整合,作出反應再通過神經組織,指揮身體感官的動作,稱為運動學習。感覺學習和運動學習的不斷互動便形成了感覺統合。「兒童感覺統合失調「意味著兒童的大腦對身體各器官失去了控制和組合的能力,這將會在不同程度上削弱人的認知能力與適應能力,從而推遲人的社會化進程。了解了感覺統合失調我們就能了解孩子為什麼天天都在學習,成績卻不理想的客觀原因了。所以,一個孩子學習狀態好只能說明這個孩子的感覺統合能力強,否則就是感覺統合能力弱。那麼如何促進,強化孩子的感覺統合能力呢?感覺統合包含:聽覺、視覺、觸角、平衡、本體五個方面。對人影響比較大的就是聽覺、視覺、平衡統合失調。我們平常所說的注意力不集中,好開小差,走神其實就是聽覺統合失調;而粗心馬虎,做作業不認真仔細則是視覺統合失調。那些躁動不安,好動,缺乏自控能力的就是平衡統合失調。下面我們分別了解聽覺、視覺統合統合失調的原因分析及矯正方法。聽覺統合失調的原因分析及矯正方法 聽覺統合失調是聽覺功能發育不全,孩子從生下來的那天起,各種功能都處叫於發育階段,功能發育的好就能做出敏捷,快速的反應,否則就會遲滯,緩慢甚至無所反應。這是因為沒有發育成熟的各種功不能有效地接收,反射相應的信息,各項技能還處於比較薄弱的狀態。我們知道:某種功能由弱到強唯有通過訓練才能完成。客觀現實卻是:在孩子幼小的時候,家長們忽略了對孩子的聽覺能力進行有效的訓練,致使孩子對外部的語音信息的接收能力不夠敏感,常常聽不到或者聽不清家長的指令,或者就是聽到了也是充耳不聞,不採取任何相應的行動。針對這種情況,家長們誤以為是孩子不聽話,不懂事,等長大了懂事了就好了。根本沒有人會想到:或者孩子並沒有聽清楚家長的指令。
聽覺信息多而雜,每天從早到晚充斥耳際的是各種各樣的嘈雜聲,與視覺信息相反的是,聽覺信息是單一的,不是越多越好,需要過濾掉除主講者一方的聲音外所有的聲音。但我們的孩子沒有得到過這方面的訓練。孩子在嘈雜,紛亂的聲音信息干擾下很難分辨主講者的聲音。這種現象其實也就是聽覺能力的缺損,聽覺能力缺損並不是我們所認為的「聾子」。到醫院檢查,孩子絕對沒有任何的聽力障礙,只是缺乏捕捉主幹語音信息的能力罷了。因為不能有效地捕捉到主幹語音信息,孩子就顯得腦袋空空,無所事事。在平時孩子還可以好一點,畢竟孩子可以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但在課堂上聽覺能力缺損的孩子就只能獃獃地坐在座位上,受外界嘈雜的語音信息的干擾而浮想聯翩,老師講的課卻不知所雲。最終形成孩子不能認真聽講,注意力不集中的客觀現實。並不是孩子不聽話,不懂事。
聽覺統合失調的訓練應該在嬰兒時期就開始,主要訓練嬰兒的聽覺能力。在對孩子說話時一定要保證面對面,讓孩子直視說話者的面部,幫助孩子形成捕捉說話者的口型,專注地聆聽說話者發出的每個音符,音調的習慣,這樣孩子就能根據說話者發出的指令做出相應的動作。經過長久的有意識的訓練,孩子就會自覺形成注視主講者的習慣,結合主講者的口型也就更容易捕捉來自主講者的語音信息。老師們都知道:上課不認真的孩子基本上都沒有看著老師,看著老師的也是目光渙散,想著自己的心思。那些看著老師並且目光聚斂的孩子一般都是學習成績比較好,學習輕松的孩子。
對於已經形成聽覺統合失調的孩子其矯正方法與訓練方法是一致的,只是我們一定不能只告訴孩子如何做,更重要的是在行為上督促孩子做好,是否做好一定要嚴格督促。只有這樣才能幫助孩子加強調整與改善,杜絕精神渙散,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視覺統合失調的原因分析及矯正方法 視覺統合失調是視覺功能發育不全,視覺功能發育不全會造成兩種損害,一種是近視眼,另外一種就是認讀,書寫容易出現遺漏,錯誤。(近視眼是睫狀肌及其它眼部組織的變異造成的,睫狀肌及其它眼部組織的變異會造成屈光不正,這樣遠距離視物就不夠清晰)認讀,書寫容易出現遺漏,錯誤是因為視覺神經發育不良,神經元之間傳遞信息機能欠缺,採集的視覺信息不能在大腦皮層區完整地輸入,輸出。這就導致了視物產生遺漏,錯誤。
視覺功能之所以發育不良是因為視覺神經及視覺組織沒有得到有效的訓練。視覺功能分為視覺信息的輸入及視覺信息的輸出。我們先說視覺信息的輸入。視覺信息的輸入主要以圖像為主,(所有的物質都為圖像)其次為文字,而文字又包含有數字,字母等。圖像信息有大小,形狀,顏色這幾方面,就拿樹葉來說吧,除了顏色,大小,形狀之外還有葉莖,葉面等信息可以採集。葉莖有粗細之分,葉面有正、反面,滑,糙之別。文字有筆劃,筆順,上下,左右,混合結構之類的信息。數字有數值,數位,大小之類的信息。
我們平常一般只告訴孩子物質的名稱,其它的相關信息卻很少提及,就算是一雙吃飯的筷子我們也有很多信息可以分析,但我們從來就沒有給孩子分析過,筷子的質地,產地,由來……,孩子們看到的筷子就只是兩支長短一致的小木棍,卻不能透過小木棍看到其它的信息。其實,視覺信息分的越細小越有利於信息的輸入與輸出。
除了視覺信息輸入容易出問題外,視覺信息的輸出也有可能出現問題,我們常常可以發現這樣一個現象:孩子嘴裡念著7+8=15。手下卻寫成:7+3=15,或者7+8=8。這種情況就是視覺信息輸出出現問題。我們常常認為這種問題是孩子粗心,馬虎,是孩子的主觀錯誤。其實一旦視覺信息輸出出現問題就會造成這樣的結果。一直以來我發現家長習慣於告誡孩子要認真仔細,可是告誡僅僅只是停留在語言上,在行為上卻很少對孩子進行認真,仔細的訓練,當孩子出現粗心,馬虎的問題時,家長們喜歡責怪孩子不聽話,卻沒有想到對孩子視覺信息的輸出進行訓練。
關於視覺信息的輸出還有一個普遍而嚴重的問題:孩子們在認讀,書寫時往往是跳躍式的,嘴裡讀著前一句,眼裡卻瞟著下一句,手上寫著前一道題,心裡卻想著下一道題。究其原因有可能在計算、閱讀能力還不是很完善時老是被催促著趕快寫作業,或者孩子們自己催促自己,趕快做完作業了好出去玩,這樣就忽略了信息的整體輸出,形成了粗心,馬虎的不良習慣。
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就要訓練孩子對各類視覺信息的分析,了解,對文字,數字逐一逐個地認讀,書寫。以此刺激、強化視覺神經及神經元對視覺信息的傳遞及整體信息的輸入與輸出,另外在孩子最初認讀,書寫時不要催促孩子,更不要讓孩子自己催促自己。對於視覺功能受到損害的孩子不要批評,指責,而是耐心地加強對視覺功能的訓練,視覺功能是完全可以修復的。平衡統合失調的原因分析及矯正方法平衡感是人類行動的基礎: 平衡感失調的兒童很難平靜,安寧,他們時刻在運動,不是上躥下跳就是東倒西歪,顯得站無站相、坐無坐姿;脾氣急躁、好動不安,上課愛做小動作,注意力不集中,興趣保持時間短,可以集中精力玩幾小時電子游戲,卻不能專心聽講五分鍾,人際關系不良,不能團結同學,甚至與父母爭吵;左腦判斷能力差。但這樣的孩子一般比較聰明,接受能力強,思維活躍,學習成績不穩定,時高時低,學習方面什麼都懂,但因為粗心很難考出高分。分析感覺統合失調的原因有以下兩個方面;一是母親非自然生產,剖腹產造成嬰兒壓迫感不足,對其運動神經元缺少先期的訓練。二是因為疾病或過度保護而缺少運動,特別是缺少爬行,導致運動神經元缺少後期訓練。運動神經元缺少訓練其直接後果就是信息傳遞不良,其協作功能大打折扣。對於平衡統合失調的孩子不宜訓斥,呵責,應以鼓勵為主,這樣的孩子因為聰明(聰明的另外一個詞就是敏感),他們的自尊心也就比一般人要強。自尊心受挫會加重他們的躁動不安。如果情緒穩定他們會表現得好一些,起碼能安心做自己喜歡做的事。這樣的孩子個性很強,還是語言天才。如果沒有充足的道理不要妄想說服他。如果誰想在語言方面向他們挑戰,只能是自取其辱。對於觸覺統合失調的孩子而言,他們的矯正方法就是加強運動,運動不是刻板,單調的,可以通過游戲來完成。爬行,跳繩,走平衡木或者相類似的運行都是對他們很好的訓練,再有就是加強靜態運動。比如說撿拾黃豆,開始粒數少一些,三十粒左右,以後慢慢擴充。訓練時要視孩子的反應而做不同的調整。運動時不可讓孩子自己單獨做,或者家長陪同一起做,或者邀請幾個同齡的孩子一起做,否則只會讓孩子感到禁錮和壓力,引起不必要的反感。這樣就不能收到訓練的效果了。當然孩子學習不理想不僅僅只是感覺統合失調這一單一的問題,所以我們應該在認可孩子的基礎上,加強對問題的分析,辨別。找出問題的本質加以調整,改善。這樣才能切實有效地解決問題。下面我給大家講幾個小故事吧。有心的家長應該可以聽出點什麼的。 對家庭教育的一點看法部分中小學生成績欠佳一直是讓學生,家長,老師感到有一些困惑的事,一樣教,一樣學的學生,為什麼會效果不一樣呢?雖然可以明顯看出他們不太努力,可他們為什麼不努力呢?後來通過與一位家長的談話後我茅塞頓開。
某個周末,鄰居家上初二的孩子拿作業本請我為他講解習題,我先讓他演習一遍,看看他不會做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待他做完一看,粗心是主要因素,當堂課也沒有能完全消化。我稍稍地指點了一下解題的路徑,他就完完整整地做好了。由此看出他的領悟能力不錯,按說他應該取得較好的成績,但據說成績總在及格的邊緣徘徊,從來沒有超過七十分。於是,我就問他:您很聰明的呀,為什麼不能考出好成績呢?他憋紅著臉囁嚅著說:我媽媽說我天生不會學習。
我很疑惑他媽媽為什麼這樣說。我認為他完全可以提高學習成績,就把這個想法和他母親談了談。可他母親不以為然地說:他自己不會學習,教也教了管也管了,可他還是老樣子。說著說著就有些怒不可遏了。看她如此激動我不好再說什麼,但心裡已是心知肚明。看樣子,鄰居家的這個孩子接受了一種錯誤的心理暗示:他天生不會學習。在這樣一個消極的心理意識驅使下,他遇到困難,問題就不會想辦法處理解決了。如此一來,也就談不上刻苦,努力地學習了。不難看出:這個母親對孩子的教育缺少了一個最基本的內容:自信,自強的品德教育。更可怕的是:這個母親對自己的孩子做了絕對的否定。這無疑是家庭教育中的漏洞與誤區。其實這孩子天資不低。就因為家庭教育的缺陷而不能獲得理想的結果。讓人扼腕嘆息的是:他的母親還渾然不知。
由這個事例我不由想起「羅森塔爾效應」。 羅森塔爾教授是美國哈佛大學的心理學教授,他分別做了兩個試驗。第一個試驗是把一群小白鼠隨機地分成AB兩組,並且告訴A組的飼養員說,這一組的老鼠非常聰明,要仔細飼養;同時又告訴B組的飼養員說:這一組的老鼠智力一般,怎麼樣養都成,只是別讓它們死了。幾個月後,教授對這兩組老鼠進行了檢測。發現AB兩組的老鼠產生了很大的區別。首先在覓食、抗天敵的靈敏度,毛色的光澤度以及抗疾病的能力方面。A群老鼠遠遠優於B群老鼠。後來又做了穿越迷宮的測試,發現A組老鼠比B組老鼠「聰明」,它們能夠先走出迷宮並找到食物。
於是羅森塔爾教授得到了啟發,他想這種效應能不能也發生在人的身上呢?他便來到了一所偏僻的普通中學,在一個班裡隨便地抽出二十張試卷,告訴他們的老師說,這幾個學生智商很高,很聰明。過了一段時間後,教授又來到這所中學,奇跡又發生了,那幾個被他選出的學生後來真的成為了班上的佼佼者。羅森塔爾教授這時才對他們的老師說,自己對這幾個學生一點也不了解,這讓老師們很是意外。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是"期望"這一神奇的魔力在發揮作用。羅森塔爾教授是著名的心理學家,在人們心中有很高的權威,老師們對他的話都深信不疑,因此對他指出的那幾個學生產生了積極的期望,像對待聰明孩子那樣對待他們;而這幾個學生也感受到了這種期望,也認為自己是聰明的,從而提高了自信心,提高了對自己的要求標准,最終他們真的成為了優秀的學生。
仔細想想:我們現階段的家庭教育幾近是空白的,孩子沒有問題則罷,一旦出現問題就是孩子的主觀錯誤,我們不是客觀地分析,辨別,而是簡單,粗暴地指責,謾罵。其實,指責,謾罵只是家長自身情緒的發泄,根本不能幫助孩子解決實際問題。最初孩子的問題還只是表象問題,是完全可以調整,改善的。但時間一長就是本質問題了,要想調整,改善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與辛勞。此時家長們往往會絕望地說:這孩子是教不好的。一句話把自己為人父為人母的責任推的一干二凈。這種教育理念與「羅森塔爾效應」是完全背道而馳的。
「羅森塔爾效應」只是幫助孩子設定一個方向。讓孩子朝著即定的方向發展,進步。其實「羅森塔爾效應」為孩子設定的方向簡單得不能再簡單,那就是:優秀。
如果我們在教育的過程中,能夠堅定地認定:孩子是優秀的。那麼不論孩子出現什麼問題,我們會不遺余於力地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與解決問題的方法。隨著問題的處理與解決,孩子也就地獲得了解決問題的經驗與能力。以後遇到相類似的問題就能及時解決。
如果我鄰居家的那位母親能認定孩子是優秀的,在此基礎上幫助孩子及時,有效地化解一些學習,生活中的困難與問題。那麼孩子就在無形中形成了堅強不屈,百折不撓的拚搏精神。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面對困難,挫折他就善於銳意進取,敢於拚搏。而不是逃避,退縮。
面對不聽話的孩子我們家長是很頭痛的,可家長們是否想到:換一種觀念換一種角度就會發現:我們的孩子其實是很可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