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教师培训总结怎么写
很荣幸参加了XX年xx区中小学“名教师”培训班的培训学习,非常感谢区教育局为我们搭建了如此好的一个学习平台,使我得以有如此珍贵的机会从各方面提升自己.总的来说,这次的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教育专家的专题报告,有学员围绕专题进行的观摩课,也有学员的互动讨论。通过这一轮的培训,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下面是我在培训中的几点心得体会:
乐观对待教育事业
回首这半年的教师培训,真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专家的教育教学理念、人格魅力和治学精神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中。特别是xx教授有关《寻找教师的职业幸福》的专题讲座,真是心生感慨,让我受益非浅,让我懂得从平常的工作中去体验幸福。我们老师面临着来自自身、学校、家庭、家长等各方面的压力,面对如此重大的压力,我们必须先学会爱自己,要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态。因为一个人的心理因素不仅影响到人的健康和寿命,还关系到人的成败。作为教师要学会调试自己的心理,同时还要学会与学生沟通,用阳光般的心态积极面对学生,才能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坚持读书,丰富自己的内涵。
任何人想发展都离不开书,读书的边界就是人生的边界。书籍可以让我们跨越时空与先哲进行精神对话。给我们培训的老师,几乎都谈到了这个问题。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仅要读教育教学方面的书,还要博览群书。不读书,如何更加深入地教学,如何在课堂上与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如何与时俱进地掌握教育教学的技巧?在培训中,我深感自己的差距与不足。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的给自己“充电”。我深感只有不断的充实自己,博览群书,授课时才能做到游刃有余,而不是照本宣科、索然无味。教学需要教师不断刷新,而不是复制。特别是现在的新教材新理念,为我们教师提供了更宽广的舞台,同时也对我们每位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更需要有创新的思想创新的理论。因此,以后要坚持读书,以丰富自己的内涵,让自己获得更好的发展。
要做创新型、研究型的教师
通过此次培训,我得以反思自我,寻找自己与“名教师”之间的距离。我经常会思考: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怎样做才能算是一位好的老师?怎样成为学生好的引导者?平时我们疲于应付日常教学,很多问题都没有认真去探究和思考,我觉得自己还有很多不足:
1.教--研分离。“教师在行动研究中成长”,要想成为一名教育科研专长骨干教师,光会教还不行,还得研。要朝着教育特长型发展,这就要求必须在一定行为规范的基础上,将自身调节机制放在教育活动的控制执行环节上。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要多做创新尝试,要多研究教育教学理论,以堆积、沉淀并吸收经验。通过此次培训使我认识到一个教师不仅要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还应该从经验型逐步向研究型转变,教育科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2.缺乏激情和创新。
通过此次培训,通过聆听各位专家的精彩讲座,通过与各学员的相互交流,我更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贫乏.我觉得自己太安于现状、自满自足多,紧迫感、危机感少;工作中容易被俗念束缚,惰性大,闯劲少;课堂上展示自己才华多,给学生参与的
机会少。通过培训,我清醒地认识到:激情和创新是成就你走向名师的必要因素.
教师的成长离不开自身的素养,人格的魅力,离不开广博的知识,离不开先进的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教学技术。通过学习我的思想有了极大的转变,教育教学理论掌握的更为系统。本次专家的讲座可谓:深刻独到,发人深省,作为教师,必须有渊博的学科知识,良好的思想品质,特别是骨干教师,更应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教学技术.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将次此培训学到的新理念,新方法,运用到教学中去,我要把所学的教学理念,咀嚼、消化,内化为自己的教学思想,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要不断搜集教育信息,学习教育理论,增长专业知识。我相信,孜孜以求,坚持不懈的理论沉积,一定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养.
❷ 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培训后的启示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和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是中小学生思想 道德教育的骨干,是沟通家长和社区的桥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班主任的素质、人格魅力、教 育艺术、工作效果都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育质量,影响着学生们的健康成长。因此,要把班主任的学习、 交流、培训贯彻到学校的日常工作当中去。 一、学习榜样,树立信念 当前班主任缺少是职业信念。职业信念是做好工作的精神力量,是职业道德的重要支柱,是班主任成 长的关键所在。职业信念能使班主任在工作中具有强烈的进取精神,产生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因此, 班主任培训的首要任务就是引领和帮助班主任(包括后备班主任)确立职业信念,使更多的教师愿意将班主 任工作作为一项事业来对待。 (一)向“名班主任”学习 我校经常邀请各地的“名班主任”给本校的班主任(包括后备班主任)作讲座,并组织他们学习“名班 主任”的相关视频和文章。如江苏省梅村中学的王菊娣老师,就是班主任们学习的楷模。年轻时,因班主 任工作出色,王老师被学校提拔为政教处主任,并成为学校的校级后备干部。但她凭着对班主任工作的热 爱,三年之后又义无反顾地做起了班主任,一直干到现在。十多年前,王老师的丈夫遭遇车祸,到现在生 活还不能自理。但即使这样,她也没有放弃自己热爱的班主任工作,没有放弃心中的那份追求。这靠的就 是班主任的职业信念。现在,王菊娣老师已经成为全国模范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她的精神激励和影响 着越来越多的班主任,特别是青年班主任。我们邀请她来校作报告,让大家学习她的精神。 (二)树立身边的榜样 每个学校都有一些默默奉献的班主任,他们在班主任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很多年。虽然他们没有什么 耀眼的业绩,甚至都没有过被评优、评先的经历,但他们依然坚守着心中的那份信念,踏踏实实、无怨无 悔地工作着。这种奉献精神是学校的一笔宝贵财富。因此,挖掘这些班主任的精神内涵,总结他们的工作 经验,让他们成为全校班主任学习的榜样,使更多的班主任拥有这份执着与坚守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为青年班主任聘请导师 2007 年,我校将传统的新老班主任师徒结对培训模式改为班主任导师制。学校投入经费为班主任导师 建立了工作室,三年为一个周期。首批聘请的三位班主任导师各自带 3~5 名青年班主任。青年班主任自 己报名,班主任导师自由挑选,组成工作室的主要成员。学校每学期给每个工作室一个研究的主题,其他 学习、交流、研究的内容由导师确定。实践证明,这种由学校搭建平台,新老班主任合作参与的自主创新 培训方式,对班主任信念的形成、技能的培养、素质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整理案例,借鉴提高 案例式培训是一种很好的培训方式。成功的班主任工作案例,体现了班主任工作的规律,是班主任经 验和智慧的结晶。 案例学习可以缩短班主任探索的时间,为班主任工作中问题的解决、经验的积累、能力的提高提供借 鉴。每个学期,我们要求全校 70 多个班主任每人收集、整理 5 个工作案例,并上传到学校的德育网,供 班主任平时学习与使用。其次,每两周举行一次班主任例会,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学习那些成功的班主 任工作案例。每次由一个班主任主讲,对案例进行剖析、点评,然后再进行分组讨论。班主任联系自己的 工作实际,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班主任记录与整理自己的工作案例十分重要。班主任把日常工作中的成功经验或失败教训记录下来进 行总结与反思,对自己的成长大有裨益。例如,班主任撰写的“这个班的升学率为什么这么高”、“学生班 主任制”、“我是怎样转化差生小李的”等案例揭示了班级管理、差生转化的特点与规律,体现了班主任的 智慧,是提高班主任工作能力、促进其专业成长的有效方法。每学年,我们都要收集、整理班主任撰写的 工作案例,请专家进行点评,并集结为班主任工作案例集,作为全校的班主任校本培训教材。 三、班级诊断,注重实训 班级诊断培训,是通过对一个班级的全方位剖析,让受训的班主任和被诊断班级的班主任接受一次“实 战演练”,从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培训由学校德育处负责组织,每学期进行两次。培训对象以青年班 主任和后备班主任为主,参加人数一般为8~10 人,让其中的一名优秀班主任任组长。考虑到参训班主任 的教学和班级管理任务比较多,培训一般只安排一周的时间。培训的主要流程如下: 首先,由被诊断班级的班主任介绍班级的整体情况,包括班级管理的亮点以及存在的问题等;其次, 根据分工找全班学生谈话,召开各科教师、班团干部、课代表、中下游学生座谈会,并对班级至少 1/3 的 家长进行电话访问或家访;最后,针对上面的这些活动展开研讨。研讨时,班主任们不回避矛盾,畅所欲 言,大家一起为被诊断的班级查找问题,找到突破口和解决问题的办法。这种培训方式看似简单,但却为 接受培训的班主任提供了一次班级诊断与管理的“实战”训练,同时也提高了班级建设水平,很受大家的 欢迎。 四、互动交流,经验共享 班主任的工作经验、管理方法对班主任队伍建设非常重要。每个班主任都有自己班级管理的“独门秘 诀”,但不进行交流互动,班主任队伍就会是一盘散沙,无法形成合力继而得到持续的发展。 有鉴于此,我们为班主任搭建了交流互动的平台。首先,学校要求每个班主任都要在本区教师研修网 上建立自己的网页和博客,与大家共享经验、共解难题。其次,开展案例学习。改变传统的班主任例会模 式,将班主任例会改为对班级管理案例的学习、点评、讨论与总结,使其成为班主任学习与交流的平台。 再次,建立班主任校本研究课题。要使更多的班主任成为专家型的班主任,建立校本课题研究制度是一种 行之有效的办法。整天跟学生生活在一起的班主任老师,有许多问题需要去面对和解决。班主任将这些问 题作为课题进行研究,有利于班主任的专业成长。学校每学期举行一次研究成果发布会,并将这些成果集 结成册,使之成为全体班主任的共同财富。 班主任走向成功的路径各不相同,但有一条主线贯穿其中,这就是“树立坚定的班主任职业信念,扎 根于班级,在学习、实践、研究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