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血浆站五周年感悟怎么写
中国的贫富差距到底有多大
恐怕这是个一时无法精确的问题。据赖明在政协第十一届常委会第六次会议期间《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发言资料,中国的贫富差别已经从改革开放初期的4.5︰1,扩大到了现在的12.66︰1。如其中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1998年时为2.52 ︰1;2008年时则为3.31︰1。而许多网友则认为这个数据仍然相对保守,像电力、石油、金融等垄断行业的人员收入要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至少应在10倍左右(注:摘自石思述博文:“中国贫富差距多大”,2009、6、19)。对这两种不同的差距,本人以为都可以接受。因为赖先生说的应是平均差距,而网友说的则是集团差距,自然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了。不过,我倒觉得既然是说贫富的“差距”,如果是用富裕、中产、贫困三个等级来划分阶层的话,就应该抛开“中产”,进行“富裕和贫困”两个阶层的专门比较。否则,极易混淆公众视听,误导认识、实践、研究和发展的方向。
中国的富裕阶层到底有多富裕,中国的贫困阶层又到底有多贫穷,恐怕不仅富裕阶层的“富”,远远超出一般人的想像;而且贫困阶层的“贫”,同样也是远远超出一般人的想像。在2009年11月16日的《扬子晚报》,一篇题为“爆竹作坊童工1小时挣1元”,和一篇题为“富二代培训费一年50万,学绅士淑女如何聚会等”的报道同时刊出。编辑把这两篇文章安排在同一天,而且分别发表在A14版和A16版,打开报纸即能同时看到,是想暗示什么吗?当时虽然有过这个念头,但一闪而过,并未太往心里去。可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先是听到广播电台报道“上海开办了富二代培训班”,接着又是“北京开办了富二代培训班”,似有“星火燎原”之势,这才“上心”,赶紧又找来报纸,认真琢磨起“贫富”差距的问题。
据“爆”文,广西贺州市平桂管理区公会镇双洋村因27组村民谢庆岁、杨万文利用小学生课余时间非法加工爆竹,导致2人亡,12人受伤。而伤亡人员中的13名是在读小学生,其中年龄最大的为15岁,最小的仅仅7岁,全部都是留守儿童。他们每插一卷大海碗大小的爆竹能挣3角钱,每次工作1—2个小时,约挣1元—2元钱不等。据说中国农村这样的留守儿童约有5400万人,其中14岁以下约有4000多万人。别的就不说了,只说这个工作1小时挣到的1元钱报酬,是不是有点太残忍、剥削得太狠了?这么幼小鲜活的生命就为挣到这区区的1、2元钱而被无情的葬送了,难道这只是“雇主”的责任吗?难道不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反思吗?工作1个小时1元工钱,即使24小都在工作,1年能够挣到的也就只有8600元钱。如按“爆”文所说的每天约工作2个小时,约能挣到2元钱,就是1个月天天都干活,也就只能挣到60元钱左右。全国现有5400万名农村留守儿童;1个小时1元工钱;1次事故伤13人……,想想吧,为了不让这类事件继续、重演、发生,我们应该怎么做、做什么?!
据“富”文,中国富二代的教育培训由江苏和浙江两省率先发起,培训时间约15个月,培训费约30万元。据上海一家培训机构老师介绍,上海这家培训机构2005年至今已经培训200名学员。学员1年的培训费约50万元。学员五分之一来自浙江,十分之一来自福建,广东学员开始逐渐增多。培训的主要课程为培养个人的兴趣爱好和交际能力。如果按15个月30万元学费计算,学员平均每天支付的学费约547元;如果按1年50万元学费计算,学员平均每天支付的学费约1370元。这些应该还不包括学员个人的如交通、购物、聚会、游玩等日常的其它生活开支。
这就是“富二代”与“贫二代”生活的真实写照。当然,如果仅仅以此为据就得出结论中国的贫富差距是500倍、1000倍,那也就有点太不负责任、太随意也太不可相信了。不过,关于这个“富二代”到底拥有多少财富或可以享用多少财富,就“富二代”培训班的“费用”即可窥一斑;至于这个“富二代”的数量能否形成一个阶层,就官方报道的“富二代”培训班前景无限广阔,也应可以得出一个大概的结论。而关于这个“贫二代”到底贫穷到什么程度,1个小时1元工钱虽可说明一些问题,但份量不够。2009年11月11日《参考消息》的一则“农民工二代犯罪率攀升令人忧”的报道,倒是可以作点补充。报道称:广州监狱中近80%的年轻囚犯都曾在成长阶段被进城务工的父母留在农村。据对1200名囚犯调查,很多“新一代外来务工人员”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
实际上,当用“数字”划分了富裕和贫困两个阶层的时候,就应该预料到可能出现今天这样的结果,当“富一代和贫一代”共同制造出来的“钱”的差距集中体现在“富二代和贫二代”的身上时,最终就会由量变走向质变——“富二代和贫二代”之间的质变。因此,这个时候的“贫富”差距已经不只是物质了,它还包括精神,是全面、全方位的。而且随着知识经济、网络、信息等的时代发展与进步,这个“差距”将会变得越来越难超越或填平。所以,中国的贫富差距到底有多大,不仅要用数字去计算,还要用做人的“良心”去感受。
中国老百姓的心里都有一杆秤,一杆“公平秤” !!!
Ⅱ 参加公司的飞彩培训的心得体会
体验式培训:企业项目推行过程中的协作与执行;体验在项目推行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哪些困难和障碍。项目领导人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担当的角色与责任。如何在执行创新思维。在这节课当中,让我深刻体会到了,理解与支持的力量。很多时候我们的工作往往就是下达后,员工的理解不够透彻,再加上一些外在因素的干拢,让他们变得更加的迷失了方向。通过游戏式的培训也让我理解到作为一个企业,企业内所以的员工就是一个团队,团队的建设是十分重要的,团队间相互协作的关系也是相当重要的。而在这个团队当中管理层人员所承担的任务也是致关重要的,作为一个成功的团队主管,他之所以成功,其关键在于主管99%的行为魅力以及1%的权利行使。下属能心悦诚服地为他努力工作,不是因为他手中有权,权是不能说服人的,即使服了,也只是口服心不服,绝大多数原因是主管有着良好的领导行为。好的领导行为能给员工带来信心和力量,激励员工,使其心甘情愿地义无返顾地向着目标前进。作为主管要尊重下属的人格、尊严及创造精神,爱护下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信任员工,放手让员工大胆工作。当员工工作遇到困难时,主动为其排忧解难,增加员工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当工作中出现差错时,要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当团队主管向上级夸赞下属的成绩与为人时,员工是会心存感激的,这样便满足了众员工渴望被认可的心理空间,其更忠诚于这份创造性工作,干劲会更足。另外,管理者还要不断加强品德修养,严于律己,做一个表里如一的人;要学会推销并推动你的目标;要掌握沟通、赞美及为人处事的方法和技巧。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团队中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更好的实现企业与员工共同健康发展的目标。
沟通的艺术与技巧:通过这一次的培训,我深深的认识到,作为一名中层管理人员,与上级、下级、客户等,工作生活中有效的沟通是致关重要的。沟通是信息传递的重要方式,通过沟通,信息在部门、员工之间得以传播。组织工作的开展在很大程度地讲通过从上到下的层层沟通进行的。部门与部门之间通过有效沟通,能及时消除部门之间的由于缺乏沟通造成的协调性问题,理顺工作上流程,迅速的腾飞,增强部门之间协同作战的能力,提高公司整体工作效率;反之,无效的部门沟通,只能使部门之间徒生交流障碍,沟通不畅各个部门单独作战,结果必然造成组织的任务无法得到及时完成。如何提高自我的沟通能力?在本次培训中孟老师教会了我8个步骤:一是热情洋溢;二是谦卑有礼;三是全面聆听;四是察言观色;五是活在当下;六是方向发问;七是达到共识;八是维护关系。意思就是当我们在与一个人沟通的时候,我们必须要把心打开,热情微笑的对待别人,同时也要做到大方有礼,当别人在说话的时候我们要认真的聆听,争取把对方说的重点牢记在心,在适当的时间向对方提出问题,然后与对方建立起共同是局面,最后是认真的维护好与对方的关系。
Ⅲ 培训心得体会怎么写
如果你是写给自己看的,不需要有什么特别的格式,毕竟是以记录的形式为主,只要自己能够看得懂,能够提醒到自己,在这次培训中获得了什么知识和感悟,那么就OK了。
但是如果是企业培训,你的心得体会是要写给老板或者主管看的,那么要稍稍注意一下形式:
1)标题 - 最好是以双标题的形式,双标题的形式可以让你的老板比较快的知道这次培训的主旨是什么。e.g.:《精于核心,巧于变化 - 跨部门合作与沟通培训记录》
2)培训概览 - 首先,你需要简单介绍一下这个课程,还有讲师的资历,便于你的主管对该培训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你说一下培训课程框架
3)培训细节记录及你的感想 - 在概览之后,你就需要进入细节了。每个培训都分不同的小节的,你需要记录每个培训章节中的知识点到底是什么。
写法上呢,我建议你可以分成两栏,就像我上面写的,一边是细节记录 一边是你的感想,这样的记录形式就能让你的老板清楚的了解到,这些知识点,哪些是你觉得有用的,哪些是你认为比较没有效果的。
4)总结及下一步行动计划 - 回顾整个培训过程,你觉得好还是不好,然后老师的风格你喜欢还是不喜欢,培训的内容是有用还是没用。从实际应用的角度,你觉得这个知识和技巧,在你未来工作环境中应该怎么去应用的。
这个就是跟你老板表决心的点,显示你这次培训不是白去的,是对工作实际有用的。
Ⅳ 培训心得体会怎么写
心得体会怎么写 1、什么是“心得体会" 在参与社会生活与社会实践中,人们往往会产生有关某项工作的许多感受和体会,这些感受和体会不一定经过严密的分析和思考,可能只是对这项工作的感性认识和简单的理论分析。
用文字的形式把这些感受和体会表达出来,就是“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是一种日常应用文体,属于议论文的范畴。一般篇幅可长可短,结构比较简单。 2、心得体会怎么写?
心得体会的基本格式大致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I、标题 心得体会的标题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1)、在XX活动(或XX工作)中的心得体会 2)、关于XX活动(或XX工作)心得体会(或心得) 3)、心得体会 如果文章的内容比较丰富,篇幅较长,也可以采用双行标题的形式,大标题用一句精练的语言总结自己的主要心得,小标题是“在XX活动(或X X工作)中的心得体会”,例如: 从小处着眼,推陈出新 ——参加班组长培训的心得 II、正文 这是心得体会的中心部分 (1)开头 简述所参加的工作(或活动)的基本情况,包括参加活动的原因、时间、地点、所从事的具体工作的过程及结果。
(2)主体 由于心得体会比较多地倾向于个人的主观感受和体会,而人的认识往往有一个逐渐发展和演变的过程,因此,在心得体会的主体部分的结构安排上,常常以作者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感受和认识发展、情感变化为中心线索,组织材料,安排层次。具体的安排方
法主要有两种:并列式结构和递进式结构。 A.从不同角度将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总结成几个不同的方面,分别加以介绍,层次之间是并列关系。即: 体会(一) 体会(二) 体会(三) ………. 在每一部分内部,可以采用先从理论上总述,再列举事实加以证明的方法,使文章有理有据,不流于空谈。 B.递进式结构比较适合于表现前后思想的变化过程,尤其是针对以前曾有错误认识,经过活动(或工作)有所改变的情况。 在层次安排上,递进式结构应先简述以前的错误认识,再叙述参加活动的原因、时间、地点、简单经过,然后集中笔墨介绍经过活动所产生的新的认识和感受,重点放在过去的错误与今天的认识之间的反差,以此证明活动的重要意义。 (3)结尾 心得体会的结尾一般可以再次总结并深化主题,也可以提出未来继续努力的方向,也可以自然结尾,不专门作结。 (4)署名 心得体会一般应在文章结尾的右下方写上姓名,也可以
在文章标题下署名,写作日期放在文章最后。
3
、写作心得体会应注意的问题
(1)
避免混同心得体会和总结的界限。一般来说,总结是单位或个
人在一项工作、一个题结束以后对该工作、该问题所做的全面回顾、
分析和研究,
力求在一项工作结束后找出有关该工作的经验教训,
引
出规律性的认识,
用以指导今后的工作,
它注重认识的客观性、
全面
性、
系统性和深刻性。
在表现手法上,
在简单叙述事实的基础上较多
的采用分析、推理、议论的方式,注重语言的严谨和简洁。
心得体会相对来说比较注重在工作、
学习、
生活以及其他各个方
面的主观认识和感受,
往往紧抓一两点,
充分调动和运用叙述、
描写、
议论和说明甚至抒情的表达方式,
在叙述工作经历的同时,
着重介绍
自己在工作中的体会和感受。
它追求感受的生动性和独特性,
而不追
求其是否全面和严谨,甚至在有些情况下,可以“只论一点,不计其
余”
。
(2)
实事求是,不虚夸,不作假,不无病呻吟。心得体会应是在实
际工作和活动中真实感受的反映,
不能扭捏作态,
故作高深,
更不能
虚假浮夸,造成内容的失实。
(3)
语言简洁,生动。心得体会在运用简洁的语言进行叙述、议论
的基础上,
可以适当地采用描写、
抒情及各种修辞手法,
以增强文章
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