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自救互救培训活动感想600字 急!!!
为2008年奥运会培养救护志愿者队伍,普及现场自救互救知识,学习和掌握自救互救技能,达到保护健康、挽救生命与减轻伤害为目的。近日,某某地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初级现场卫生救护训练,进行了现场包扎、现场急救救护演练。
有好几位专业的老师为大家表演了各种外伤的止血包扎技术及现场心肺复苏术,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为同学们讲解了遭遇突发事故的现场急救,气道异物梗阻排除法及颈腰椎骨折的固定、搬运等。通过表演和讲解,让前来同学还有老师都了解最基本的现场急救技术。
我们不但学会了头、眼、臂、腿等不同部位的包扎方法,还学习了其他的自救互救知识。比如:如何在抢救的黄金时间给生命垂危的人做心肺复苏等等,对抢救的过程有了详细的了解,这样遇到危险时就不会手忙脚乱。而且,绝大部分同学都希望成为2008年奥运会的救护志愿者,都在2008年奥运会的志愿者报名表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宣传红十字运动基本原则,普及卫生救护知识,是红十字会的一项传统业务工作。卫生救护培训工作的开展,产生了良好的效果,通过培训唤起了人们的人道主义精神,体现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互助精神。今后八宝山街道还将针对不同人群、不同行业开展卫生救护知识培训,使更多的社区居民掌握急救技能及初级卫生救护知识,力图通过社会的自救互救行动传播人道主义精神,关心最脆弱人群。
洒下一片春雨,收获一个春天,让我们献出爱吧!让爱成为我们生活的主旋律!
⑵ 心肺复苏的作文400字
在生活里,往往会见到一些人遭到外伤而昏迷或频危死亡。不过掌握了一些救人技巧后,或许会在危机及时刻能救人一命。可是你到底会那些技巧呢?现在就让我教大家一个最常见也是最管用的技巧——心脏复苏(就是人工呼吸)。
如果你看见一个人昏倒在了路边,而且没有人管,那你的第一个反应是什么?不错,你的第一个反应就应该是主动跑过去,对他实施抢救。要是抢救过来了就不用拨打120了。
第一步,轻拍昏倒者的肩部,并在他的耳边大声呼唤他的名字。若不知道对方的名字就可以说“先生”或“女生”。若是没有反应,就说明对方已经没有意识,完全昏了过去。这时候,就要使用第二步了。
第二步,当对方昏过去时,你就要要摸一摸对方脖子的主动脉——就在嗓子的左右两侧。可为什么要摸上摸脖子上的动脉,不摸手腕上的动脉呢?原来,脖子上的主动脉比手腕上的主动脉更接近心脏。当手腕上的主动脉不跳动时,脖子两侧的主动脉还跳动,就说明对方并无大碍。
可要是当脖子上主动脉也不跳动时,就说明对方已经不再呼吸。可要是一旦不呼吸,心就会慢慢衰竭,直到不跳,而当心不跳时,说明对方已经死亡了!这时就要用到至关重要的第三第四第五步。并且赶紧拨打120或向旁边求救。
第三步,跪在对方的左侧,把对方系在脖子上,嘴里和鼻子里的异物取出。然后左手按住他的头,右手的食指和中指按住他的下颚那一部分,保持对方呼吸顺畅。记住不要摁太使劲,也不要摁太松了。
第四步,就是要做人工呼吸了。掰开对方的嘴,深吸一口气,用嘴包住对方的嘴,缓慢而又持续的吹。若看看见对方胸口鼓起,就说明气已经送入对方肺内。就可以做第五步
了。
第五步,也就是这几步中最重要的一步——心脏按压。先把自己的双手重叠,然后两肘伸直,垂直用力下压对方的胸骨4-5厘米(小孩按下3-4厘米),要有节奏感。一压一松,每分钟做60-80下(小孩做100下。)。与人工呼吸相互交替着做。,第四步和第五步交换进行:吹两口气挤压15次。双人抢救时,吹一口气按压心脏5次。直到患者自己呼吸或救护人员到场。
现在大家学会了这个技巧了吧!
⑶ 心肺复苏后的体会写一篇文章
10月2日上午,我跟着妈妈来到了中国计量学院,参加张淑妈妈组织的假日小队活动“珍惜生命从你我做起——心肺复苏”。
活动一开始,张淑妈妈用她精心制作的PPT告诉我们有关“心肺复苏CPR”的急救常识以及心肺复苏操作示范。
她讲的如此的生动、形象、逼真,我们个个听得聚精会神,不亦乐乎。
听完讲座后,我们16位队员们一一进行了体验操作。我早就蠢蠢欲动了,盼啊盼,终于轮到我了,我学着阿姨之前做的示范,先四周查看下是否安全,有没有电线之类的,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再向病人靠近,轻拍病人肩膀并大声询问“喂,你怎么啦”。然后用手指摸摸病人的颈动脉看看是否有脉搏,如果没有,赶紧向周围人群呼救,请求援助拨打“120、999、110、122”等。再把病人放平稳,解开上衣和皮带,然后找到心脏的准确位置,左手张开,右手握拳扣在左手上,手后掌和肩膀必须同时出力,手臂不能弯曲进行上下不间断地按压十五下。这按压心脏非常讲究,光是这按压心脏十五下,就已经让我的手臂有些隐隐发酸。此时,我真想站起身来好好地舒展一下,可是一想到自己正进行一项与时间赛跑的生命急救,站起身来休息一下的想法又被我重新埋进了心底。人工呼吸同样重要,左手按住额头,右手两指顶住右下颚,将病人的下巴和地面成90度角,然后用阿姨给我的纱布包住手,清理口腔异物,如有假牙要取出,再用左手捏住鼻子,右手拖住下巴,深吸一口气,再隔着纱布嘴对嘴地呼气,重复一次,然后又开始按压,就这样循环5次后,看看脉搏有没有反应,同时看看病人的胸部有没有上下起伏。如还是没有就在重复一次。这就是急救的全过程。
站起身,虽然脚有些麻木,手有些酸疼,但我的心中满是幸福和快乐。心想:学会了急救,可以在关键时候帮助别人,还可以拯救别人的生命,真开心!体验完后,我们手里各自捧着“珍惜生命从你我做起——雏鹰假日小队”其中一个字进行了合影,结束了这次愉快的体验活动。
⑷ 心肺复苏流程(800字以上)
一、操作前准备
1、操作者准备:着装整洁,态度严肃,反应敏捷。
2、物品准备:模拟人,简易呼吸器,硬板床或硬板,纱布,弯盘,手电筒,笔,护理记录单,手表。
3环境准备:脱离危险环境或隔帘。
二、操作方法与程序(C—A---B)
1、观察周围环境,确定安全,口述“环境安全,可以操作”。(开始计时)
2、判断患者意识:轻拍患者双肩,同时俯身分别对左、右耳高声呼叫“喂,你怎么啦?”,判断有无意识,如无意识,口述“意识丧失”,高声呼救,寻求他人帮助,记录时间。
3、判断大动脉搏动:触摸颈动脉(右手食、中二指并拢,由喉结向内侧滑移2-3㎝检查颈动脉搏动),判断时间小于10秒,口述“大动脉搏动消失”。
4、摆放患者体位:仰卧在坚实的平面或硬板上。
5、解开衣领、腰带。
6、胸外心脏按压(C):
①术者体位:双手按压,位于患者右侧,根据个人身高及患者位置高低选用踏脚凳或跪式体位。
②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处,成人为两乳头连线与胸骨交叉中点或食指、中指沿肋缘向上触摸至剑突上两横指处。
③按压姿势:手臂长轴与胸骨垂直,双手掌根重叠,手指扣手交叉,手指不触及胸壁,双臂肘关节绷直,以髋关节为支点运动,垂直向下用力。
④按压深度:胸骨下陷3.8-5㎝。
⑤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
⑥按压与放松时间比例为1:1,放松时掌根部不能离开按压部位。
7、开放气道(A):
①双手轻转头部,将患者头偏向一侧,检查口腔,纱布缠绕手指,去除异物或义齿(疑有颈椎骨折除外)。
②开放气道:采用仰头抬颏法—左手掌外缘置于患者前额,向后下方施力,使其头部后仰,同时右手食指、中指指端放在患者下颌骨下方,旁开中点2㎝,将颏部向前抬起,使头部充分后仰,下颌角与耳垂连线和身体水平面呈90°(疑有颈椎骨折采用托颌法)。
8、人工呼吸(2次)(B):
口对口人工呼吸:吸一口气,用操作者口唇严密地包住患者的口唇,平稳地吹气,注意不要漏气,在保持气道通畅的操作下,将气体吹入患者的口腔到肺部,使胸廓抬起;吹气后,口唇离开,并松开捏紧鼻孔的手指,使气体呼出。并侧转头吸入新鲜空气,同时观察患者胸廓起伏情况,再进行第二次吹气;吹气时间大于一秒,每次吹气量500-600毫升。
9、如此反复操作,完成五个循环、呼吸周期。
10、判断心肺复苏是否有效(呼吸、颈动脉搏动、四肢循环及瞳孔情况),口述判断情况,整理患者衣物。如心肺复苏有效,口述“患者心肺复苏成功,进一步生命支持”。(计时结束)
11、操作者口述“操作完毕”。
⑸ 心肺复苏观后感200字
“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莎士比亚
生命,对每人来说都是无比珍贵。生存还是死亡,是人们最不愿提起的话题,面临死亡的人是多么的无助,他们并不想死亡,这时,他们多么的希望有人去帮他们,帮助他们逃脱死神的魔爪。而在这周星期四的下午,我们学会的一项神的技能——心肺复苏。心肺复苏是针对呼吸心跳停止的急症危重病人所采取的抢救关键措施,即胸外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恢复的自主搏动,采用人工呼吸代替自主呼吸。
一群白衣天使降临到了我们学校,有几个哥哥,有几个姐姐,还有一个阿姨。早在早上的广播中,老师就说了:今天有护士来我们学校指导我们学习心肺复苏术。早早的,我就期盼着下午的来到了。在我们翘首期盼中,下午终于来了,也正如我们的期盼一样,老师打开了电视,电视中正在上一堂公开课,而公开课的内容就是“心肺复苏”,我们满怀着好奇的心情看着电视中的演示,我不仅听阿姨讲着,还悄悄的在座位上学着阿姨的样子对着空气做着心肺复苏。
我们在下面都蠢蠢欲动了,终于阿姨的演示以及解说完了,老师将我们分组带到后操场上,让我们对着一个假病人做心肺复苏:先在病人耳边呼叫,看是否有意识。若没意识,再用手感受病人的大动脉是否有脉搏。若没有脉搏,则说明病人的心脏已停止,便要进行心肺复苏,先检查环境是否适合,病人垫在背后的东西不能太软,然后解开衣服,再定位,右手叠至左手手背上,左手五指扣住右手,身体和手呈垂直,利用腰向下的力量有节律的按压病人的心脏。按压30下后,观察病人是否有反应,再看病人有没有呼吸——看病人胸部是否有起伏,是否有气流从病人口鼻腔流出。若没有呼吸,则要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先要检查口腔是否有异物。口腔若有异物,则用纱布缠住手指,掏出口中异物,后再用右手将病人下颌抬起,用左手按住病人额头并捏住鼻子,用口腔将病人的嘴完全包住,向里呼气,然后抬头,松开捏住鼻子的手,再循环,做两次后,直接做30次胸外按压,再口对口人工呼吸,一次循环5次便完成了。
现实生活中,救人,不仅仅是医生护士的事,而是人人有责,每个人都能成为天使,在我们的身边便有许多这样的例子:2012年11月8日济南一位79岁的老人在公交车上心脏病发作,司机陈莉莉见状,立刻停车拨打120,并对其做心肺复苏,而这心肺复苏对老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让老人活了下来。相信,当我遇上这种情况时,我也会义无反顾做心肺复苏,因为及时的心肺复苏可能会挽救老人的生命。
珍惜生命,珍惜现在的每一天,生命是脆弱的,但生命也是坚韧的!
⑹ 钢厂要求写心肺复苏学习心得800字左右,求大神帮帮忙
班长如果要求写纷纷复出学习心得的话,你可以把你正常的心肺复苏的步骤写一下。
⑺ 观看心肺复苏的观后感200字
初夏的麦子 今天上午,爸爸带我和姐姐去农科院实验田里看麦子。 现在是五月,麦子还未成熟,要等到六月,也就是天气最热的时候,麦子才会成熟。 五月的夏天,麦子已经渐渐的开始泛出金黄色。我摘了一棵麦子,爸爸对我说:五月的麦子是淡黄色的,等到六月的时候就变成了金黄色。我摸摸麦子,感觉非常扎手,因为麦子上面有许多又长又尖的小刺,这是麦子用来防御敌害的最佳武器。爸爸说:如果不小心扎着的话,手上就会长一些小痘痘,又红又肿,又痛又痒,非常难受。我着急得说:那该怎么办呀?爸爸说:下次小心别摸就行了。 麦子是经农民伯伯的精心呵护才长成的。它们从一粒小小的种子变成一棵麦子,这个过程是怎样的呢?让我来讲给你们听:农民伯伯先用犁把土翻松,把一粒粒种子种到土里面。然后浇水、施肥。过了几天,小种子就悄悄地钻出了地面,来看看外面的大千世界。农民伯伯还帮它锄草、松土。小麦苗渐渐的长高了,绿绿的麦苗在田野里随风起伏。在雨水的浇灌下,小麦苗长出了长长的麦穗。因为雨水和阳光充足,里面的麦粒就会一天比一天饱满。经过好几个月的生长,到了六月盛夏,它们就变成了耀眼的金黄色。 夏天是麦子成熟的季节,农民伯伯用镰刀(现在有的也用收割机...
⑻ 红十字培训之后的感想
我这有个范本 呵呵
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培训感想
发布时间:2008-2-26 信息来源:四川省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培训中心
--------------------------------------------------------------------------------
世界各地,每当哪个国家或地区发生重大灾情的时候,从电视,广播或报纸,只要您稍加留意,总能看到一个机构的名字:某某红十字会,这是我或者也是多数最初对于红十字的了解吧,知道它是从事救助事业的,也知道红十字那鲜明的红色标志。
红十字本着人道,博爱,奉献的原则,不以盈利为目的,不以虚荣而上进,本着踏踏实实的作风救助这个世界需要帮助的人,跨越了国界,跨越了种族,成为当今世界独一无二的组织机构,我为之钦佩。
第一次参加红十字会组织的初级卫生救护知识的培训,我学到很多从来没接触过的知识,对于我们80年后的独生子女来说,从小到大都受到家长无私的关爱与照顾,很难独立应付困难,我曾经看到同学被玻璃划破手指因为不懂得简单的包扎止血束手无策,也看到过在球场上摔伤导致骨折因为不懂急救知识而导致伤势加重,我们常常在说自我保护,然而由于我们应急知识的缺乏,在灾害发生时却不能及时处理,连自身的安全都不能保障,更别说去帮助他人。
学习了初级卫生救护知识以后,我深深体会到学习这个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我不再因为小伤而急急忙忙跑医院,即使伤情紧急,在120到来之前我知道该如何做出第一时间的处理,因为我知道,急救在于急,如果我懂得简单的处理,伤情也不会扩大,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用16学时系统学习了创伤救护,心肺复苏,以及灾害事故发生时逃生办法,一直都很互动,理论与实际操作的紧密结合,轻松易学,而且实用性强,考试合格后,我光荣的拿到了由红十字颁发的国际通用的“急救员”证书,我学到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门技能,我很欣慰我学习完这个知识马上就为同事处理过一个小伤口,当他们对我投向赞许的目光时,我觉得无尚的光荣,很感谢红十字会组织的这个培训活动,真是收益非浅。
四川省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培训中心 游怡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