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学生德育课堂第十一期观后感2019
写作思路:要对这件事进行认真的回忆,并仔细琢磨,反复思考,挖掘出这件事中含有的生活道理,或找出它闪光的地方。
正文:
为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推进学校德育工作。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根据铜官区教育局关于组织收看《小学德育学堂》的通知精神。2019年2月25日, 实验小学组织各班集中收看了《德育课堂》。
《德育课堂》以学习时事新闻、品德故事、科普知识、 传统文化为切入口,在开拓视野的同时进行正确引导,帮助青少年在学习、思考、感悟过程中辨明是非,从而实现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爱国情操的目的。
本期是在《天下事我知道》环节中介绍了2019年春节之新:反向春运、故宫过大年、年货新变、户外过年等各地春节的变化。
同时也介绍了世界各地也有很多国家和地区共庆中国年。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春节文化全球影响力持续扩大。
在《缤纷故事会》通过微视频《六六的梦》, 让学生了解到春节期间仍然有很多叔叔阿姨在工作岗位上不能回家和亲人团聚,通过引人入胜的情节,潜移默化的教育学生们要珍惜幸福的生活,感恩父母。
《德育课堂》作为各地开展德育和时事教育工作的创新平台和示范样本,是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与教育系统共建、共抓、共享的一个教育项目。将成为校园开展德育教学的助手,学生进行思政学习的帮手。校园将结合”君子养成”示范校的优势,长期坚持开展此项活动,把校园的德育工作推上新台阶!
2. 中小学生德育课堂心得体会500字
认真学习了学校领导的讲座之后,我对什么是德育实践活动课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德育实践活动课的开设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德育实践活动并不神秘,德育实践活动课也没那么难上。关键是认识问题,定位问题,认识对了,定位准了,很多问题也就都迎刃而解了。
德育实践活动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德育实践活动不是教学层面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而是课程层面的一种具有独立形态的课程。德育实践活动课程强调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领域延伸。
如果只是组织大量的活动而没有有效的管理与引导,将是杂乱无章的、无序的、低效的,所以要进行统筹规划。家长和社会的理解和支持,也是德育实践活动能否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注重对社会、家长的宣传工作。利用有关媒体、家长学校、家长会,广泛宣传德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特殊性,引导社会和家长了解德育实践活动不但不会影响学生对学科课程的学习,反而会因为活动增强学生的探究创新意识,学会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而有益于学科课程的学习,从而重视这门课程,配合学校开好这门课程。
设置德育实践活动的意图主要是要加强学校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锻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改革要求教学过程中,要从“以教师教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学为中心”,特别是德育实践活动课程,更应该处理好“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之间的关系。
3. 德育作业心得体会
在上海市三女中党委书记杨振国的案头堆放着厚厚一叠材料:多位教师刚刚交来的“作业”。从来只听说学生要做作业,现在怎么老师也有作业了?原来学校为了配合学生德育工作的开展,每学期都要求老师写一篇教育心得,可以是论文,可以是个案分析,也可以是教育叙事。学校对每篇文章进行评比打分,并将结果纳入教师的考核体系。
学校领导带头做“作业”
据杨振国介绍,此项活动开展已近五年,最初的设想是为了提高学校教科研队伍的水平,推进学校的整体工作。几年下来,此项工作已经作为学校的常规活动。学校专门设立了一个由资深教师组成的学术委员会,每学期评出一、二、三等奖若干名,并把优秀文章编订成册,供大家相互学习借鉴。杨振国说,这已成为每个一线教师每学期必须完成的“作业”。
在我们的常规意识中,老师的任务就是教书育人,上好自己的课就行了,为什么还要交这样的“作业”呢?而且老师们平时的工作量已经很大,再要求他们在课余写这样的文章,能不能完成,会不会有怨言?杨振国坦言,在工作开展初期,老师们都觉得任务重,有难度,很多人不理解。学校请来专家开讲座,让老师们认识到写这样的文章可以对自己有所帮助,使教学有所提高。渐渐地,从不适应到适应,从被动到主动,老师们积极投入到此项工作中,文章水准逐年上升。老师交“作业”,学校领导也不例外。笔者在翻看这些“作业”时就发现其中有杨振国的《访英归来看理解》和校长徐永初的《女中也要有帅才》的文章,都是很有质量的论文。
杨振国指出,这样做不是形式,而是为了促使教师多观察多思考,发现教育教学中的闪光点,及时对自己进行反思总结。实践证明,老师们将这些感悟,经过整理写下来后,对自己对他人都是一个很好的启迪。杨振国希望这样思考的过程能促使老师实现身份的转变,即从一个单纯的教书匠向教育家的转型。
“牢骚”成了宝贵素材
学校要求每个老师每学期交一次“作业”,听上去好像并不困难,真做起来却也不轻松,完成这样的作业需要平时多观察、多思考,脑子里的弦要一直绷着,否则到落笔时就“难为无米之炊”了。高二语文组的方平老师坦言,刚开始写的时候也有抱怨,教学任务这么重,哪有时间和精力来想来写。但是写着写着慢慢便摆正了心态,而且感觉到确实有东西可以写,哪怕只是一个学生一个事例也可以作为研究的对象。一次语文课上有同学大胆提出自己的梦想是找一个理想的老公。方平抓住这一在女中学生中相当敏感的话题,顺势引导学生谈谈今天优秀女孩应该具有怎样的爱情观和婚姻观。能在课堂上公开“谈情说爱”,令学生们兴奋不已,畅所欲言。方平把这个课堂教学中的小插曲写进了“作业”。她写道:“十六七岁的花季女孩憧憬着美好的未来,这是最自然不过的事。作为教师,要时刻想到去引导学生,让他们尽量多一点懂得一个人应该怎样拥有美好的心灵、怎样追求美好的人生。”可见,素材是随处可见的。
另一位语文老师徐萍认为,教育叙事、教育个案相比教育论文,更切合教学实际,老师比较容易接受。几年下来,她和同事的写作意识都在提高。原来一些老师遇到烦心事喜欢在办公室里发发牢骚,而现在这些牢骚都变成了一个个案例,被老师们小心地收集起来,到真正写文章时就有备无患了。数学老师徐海生也认为平时的积累很重要。老师每天都在和学生接触,每天都会有新鲜的事情发生,只要注意观察积累,可以切入的角度还是很多的。他认为空谈教育理论是没有价值的,只有像这样结合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具体事例谈感悟才会有意义。
从个人经验到集体智慧
学校规定每个教师每学期要完成一篇“作业”,从各科的教学研究到德育个案,从班主任随笔到心理指导笔记,内容无所不包,只要是教学中的点滴感想都可以写下来。这些作业并不是一交了之,每次都由专门成立的学术委员会进行认真评审。评审结果将作为对教师的考核依据之一。获奖的文章则被汇编成册,便于教师之间的交流。学校也会组织各种形式的交流活动,让教师们分享各自的思考,相互启发,相互促进。
4. 德育补习班,心得体会
成绩显著,不足尚存。
1、领导班子工作作风建设得到加强。通过开展师德专项教育活动,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按照“脑勤、嘴勤、腿勤、手勤”的要求工作,遵照“科学决策、民主管理、服务为主、求实创新、发展为本”的原则工作。使学校风气积极向上,教育教学秩序井然,学校的育人环境越来越好。
2、“新型教师”队伍已经形成。我学校现已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师德高尚、素质精良、业务能力很强的教师队伍。
3、财务管理进一步规范。推进“校务公开”,特别是学校“阳光收费”,切实从源头制止了乱收费现象,并实现了科学民主理财。
4、学校规范化管理水平越来越高。坚持以“开发资源,挖掘潜能,为师生未来发展奠基”的办学思想;发挥以“心育促智育,身心两健,德智双全”的办学特色;按照“带一流队伍,抓一流管理,创一流质量,办一流学校”的办学目标和“造就有民族精神,适应未来发展的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全面加强学校管理,使学校管理进一步规范化和科学化,实现了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5、三年以来,学校无违法、违纪现象。我们欣喜地看到了学校的育人环境、领导班子的工作作风、教师的敬业精神、学生的精神面貌、学校的教育科研、办学的社会效益都出现了史无前例的新景观。
6、在总结开展师德专项教育工作所取得的成效时,我们也认真剖析了存在的问题,清醒地看到一些工作还应继续加强。如教师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积极性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对学校新课改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部分教师思想准备不足,被动学习现象尚存;个别教师对学生仍有教育方法简单、语言粗暴等现象,即在执行我校行风建设“五要五不准”、教师职业道德“六要六不准”、“民小教师岗位文明达标要求”和“教师40条忌语”过程中,还仍有不到位之处。
作为学校,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把行风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必须理直气壮抓好师德建设,即抓好师德师风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切实实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逐步做到使每一位教师都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奉公守法,形成让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可的良好教风的校风。
5. 中小学生德育课堂心得体会五百字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一个人的成功影响很大,它是形成学生健全人格的基础,是学生成人、成材的前提。现在的小学生辨别能力较差,模仿能力极强,一些不文明的脏话可以毫不顾忌地说,不文明的行为也因为年幼无知而轻易地被大人原谅,有的孩子待人长幼不分。很多学生在家长的溺爱下,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作业本上写错的字都是家长代劳擦了,作业写完了,本子、书文具盒放在书包里的事都是家长代劳的。等等,等等,长此以往,造成学生做事没有方向,动作磨蹭,有始无终,丢三落四的坏习惯,自理能力极差。俗话说:“播下行为,收获习惯;播下习惯,收获性格。”怎样帮助一年级孩子走好入学的第一步,使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习惯,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