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百万人才培养培训福利计划培训补贴是多少
一、什么是培训福利计划?
所谓培训福利计划,就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鼓励和引导职业院校、企业和社会培训机构,重点面向45岁以下企业中青年职工、院校学生、失业人员和农村劳动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促进和稳定就业。
二、实施培训福利计划有什么意义?
实施培训福利计划,完善技能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对加快我市产业结构调整,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促进和稳定就业,增加居民收入,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有利于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近几年,我市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力推动技术进步,科技创新,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加工制造业研发、转化和生产基地、北方物流中心和现代化港口城市。同时,京津冀协同发展、滨海新区开发开放、自贸区建设等战略的实施,为天津更好更快发展带来重大机遇,只有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技能精湛、素质优良的技能人才队伍,才能适应和满足我市经济转型升级和城市定位的需要。
二是有利于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随着我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技术革新步伐加快,劳动力供求不匹配的结构性矛盾愈加突出,“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的现象越发明显。技能劳动者的求人倍率一直在1.3:1以上,高级技工的求人倍率甚至达到2:1以上的水平,技工紧缺现象逐步从季节性演变为经常性。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也反映了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无论是解决就业总量矛盾,还是结构性矛盾,最根本、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广泛开展职业培训,大力提升劳动者的就业能力。
三是有利于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劳动者通过职业培训掌握相应技能,增强就业能力,增加就业机会,并取得劳动报酬;劳动者通过进一步职业培训提升职业技能,适应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要求,实现稳定就业。据调查,技能劳动者每提高一个技能等级,工资收入增长10%左右。
三、培训福利计划总体目标是什么?
从2015年到2017年,利用3年时间,通过有组织的培训和自学,使120万人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到2017年,我市持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达到276万人,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70%以上。
四、培训的对象及内容包括哪些?
培训的主要对象为四类人群:
一是企业在职的中、青年职工,重点开展以中、高技能为主的技能提升培训,三年安排61万人;
二是本市农村适龄劳动力,重点开展转移就业技能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三年安排27万人;
三是院校学生,主要推行学历和职业资格“双证书”制度,三年安排20万人;
四是失业人员,以职业转换和技能提升为主,重点开展定向和订单培训,三年安排12万人。
五、职业培训补贴政策包括哪些?
一是培训费补贴:企业职工、失业人员、农村劳动力、普通高校本科学生参加《职业目录》所列职业和等级技能培训,取得技师、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的,给予培训成本100%培训费补贴;取得高级工及以下等级职业资格证书的,按照非常紧缺、紧缺、一般紧缺不同程度,分别给予培训成本100%、90%和80%的培训费补贴。培训费补贴拨付给培训机构。
二是鉴定费补贴:企业职工、失业人员、农村劳动力、院校学生参加《职业目录》所列职业和等级技能鉴定(其中职业院校学生应参加中级工及以上等级技能鉴定),按照实际鉴定人数,给予100%的鉴定费补贴。鉴定费补贴拨付给鉴定机构。
三是职工培训津贴:企业组织职工带薪参加脱产、半脱产培训,按照取得的职业资格证书等级,给予培训津贴,企业和职工各享受50%;企业职工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培训,按照取得的职业资格证书等级,给予培训津贴,津贴发放给职工个人;企业职工自学的,由企业负责申报技能鉴定,参加全市统一考核鉴定,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给予培训津贴,津贴发放给职工个人。
四是生活费补贴:普通高校(非职业院校)学生、失业人员和农村劳动力到培训机构参加《职业目录》所列职业和等级全日制培训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根据国家职业标准规定的课时,按每人每课时6元的标准给予生活费补贴,补贴发放给个人。
五是实习补贴:职业院校与企业实行“双轨制”培养模式,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的,按每生每月1000元标准给予实习补贴,最长期限12个月,实习补贴拨付给企业,企业根据学生实习情况,按照不低于80%的标准按月发放给学生。
六是师资培训补贴:职业院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的专业教师参加培训或到企业实践锻炼,经鉴定考核取得《职业目录》所列职业资格证书的参照企业在职职工享受相应的职业培训补贴和培训津贴。
六、培训福利计划将采取什么样培训模式?
一是“职业培训包”培训模式。依据国家职业标准,结合天津产业特点,将职业标准、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材、师资、实训、考核等内容规范化、标准化,实现职业培训由结果管理向过程管理转变。
二是“双轨制”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原则,在企业和职业院校间实行“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职、校企双师联合培养”的“双轨制”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学生入校即与企业签订实习或学徒合同,毕业后实习所在企业至少招用其6个月。
三是“学徒制”培训模式。鼓励企业开展新型学徒试点,依托企业技术攻关、设备改造和重大项目建设,发挥企业在职工和高技能人才培训方面的主体作用,采取“师带徒”方式,开展新型学徒制培训。
四是通过技能竞赛强化氛围营造。将职业技能竞赛形成制度性安排,每年会同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共同下发全市竞赛工作计划。对竞赛优胜选手给予晋升职业资格等级、授予技术能手、“五一”劳动奖章、新长征突击手、“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对竞赛承办单位按照市级一类竞赛每个职业10万元、市级二类竞赛每个职业5万元的标准给予竞赛经费补贴。
七、培训福利计划的实施机构有哪些?
一是职业院校,是职业技能培训的中坚力量;职业院校面向社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与学历教育的规模大体相当,重点以中、高级职业技能培训为主要任务。
二是社会培训机构,是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补充力量;目前我市社会职业培训机构338家,可开展近300个职业的技能培训,主要服务于失业人员、外来务工人员及本市农村劳动力。
三是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师工作站、技能大师工作室,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力量。
四是发挥公共实训中心示范作用。发挥实训中心示范带动作用,统筹利用好职业院校、民办培训机构和企业的实训资源,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遴选一批职业院校、企业作为公共实训基地,支持有条件的区县建设公共实训中心,打造多元化职业技能培训网络,形成有效的公共服务支撑。
八、如何加强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工作?
严格职业技能鉴定考核,这是能否落实培训福利计划的关键。实行“培考分离”、“考监分设”的原则,健全监督评估和责任追究制度,做到鉴定结果可查询、可检查、可追溯,确保培训质量。
一是坚持“培考分离”的原则,职业技能考核鉴定与职业培训活动要严格分开
二是实行“五统一”制度,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工作由市人力社保部门统一组织,统一命题、统一选派考评员、统一阅卷、统一核发证书;
三是加强鉴定题库建设,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对岗位技能的需要,适时更新和完善鉴定题库;
四是加强考评员、质量督导员的选聘及管理,建立工作档案和诚信记录,强化考评员、质量督导员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
九、需进一步完善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制度包括哪些?
一是加强职业技能鉴定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和鉴定考核档案管理;
二是按照“考监分设”的原则,实行鉴定过程和结果第三方监督和评估制度,确保鉴定结果客观公正;
三是畅通群众监督渠道,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对职业技能鉴定中违纪违规行为投诉和举报,严格追究相关部门和人员责任;
四是建立退出制度,职业技能鉴定机构未按规定要求实施鉴定,或在鉴定过程中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的,取消鉴定结果并视情节轻重给予通报批评和警告、吊销鉴定许可证等处罚。
十、落实培训福利计划有哪些保障措施?
一是成立“培训福利计划”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整个工作的综合协调、指导推动和考核监督工作。由市政府分管负责同志担任组长,市人力社保局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副组长,市国资委、教委、商务委、建委、农委、财政局、中小企业局、人力社保局等部门负责同志为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人力社保局,负责日常工作。
二是落实工作责任。各责任单位应成立组织推动机构,负责本部门、本行业、本区(县)技能人才培训的组织实施工作,制定技能人才培训实施方案,将培训任务分解到有关单位,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确保目标任务的落实。
三是建立考评制度。市政府将落实情况作为考核各有关责任单位的一项重要内容,并适时组织专项督查,领导小组每年听取各责任部门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四是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技能人才培养的方针政策、做法和成效,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良好社会氛围。
㈡ 储备人才怎么管理,对储备人才怎么设置培训计划
1、向储备干部抄说明储备期的工作安排,由实习、试用、定岗、轮岗等步骤;
2、确定实习、试用、定岗、轮岗的工作要求,考核重点,员工绩效;
3、限期实施上述各项工作内容,对工作绩效进行审核并提出反馈意见和整改建议;
4、与各阶段直接领导进行沟通,确定好绩效要求,跟踪和发现不足,给予关心和建议;
5、开展专业和企业文化培训,让员工了解公司要求,顺便改造员工思想,尽快职业化这方面可以咨询引帆培训,他们做的很好;
6、在轮岗期间,进行工作试用,力资源部着重发现储备人才的心理、行为、性格特点,给予发展方向定位;
7、对定位好的员工进行岗位综合培训、重点是岗位说明书、岗位考核标准、流程、权限,在具体工作中提升员工各项能力,重点是决策能力、综合管理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时间管理能力、项目管理能力等等;
8、给予任命,确定储备干部资格,参与部门事务决策、管理和绩效责任承担,给予压力和支持;
9、整个周期在一年或者两年,每个周期确定责任人,责任人承担培育责任,在绩效中给予确认;
10、对于不合适的,不管能力多强,一旦确认不合适,立即辞退,安排新的储备干部人选,周而复始之。
㈢ 人才培养模式的培养方法
人才培养模式:指在一定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
它由培养目标(规格)、培养过程、培养制度、培养评价四个方面组成,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特征并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它具体可以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1、 培养目标和规格。
2、 为实现一定的培养目标和规格的整个教育过程。
3、 为实现这一过程的一整套管理和评估制度。
4、与之相匹配的科学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
(3)机关内部人才培训计划扩展阅读:
1、进一步树立“人才国际化”观念。
当前中国与全球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国内企业要面临跨国企业的竞争。同样,我们实施“走出去”战略,也需要大量外向型人才。因此,我们培养与引进人才必须与国际惯例接轨,按照参与国际竞争的标准来培养人才,使我们的人才不仅能在国内大展宏图,而且能在国际上一争高下。
这是很多企业需要共同努力的方向。我们必须加大在高端市场的投入,进一步突破技术瓶颈,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跨越,创造更多的“中国研发”、“中国设计”、“中国服务”和“中国品牌”。
而对照现实的差距,我们缺乏的是创新的人才、创新的机制、创新的精神。其中,拥有国际化视野的人才是关键。
2、进一步树立“人才是活资源”观念。
在市场竞争中,产品是过剩的,市场经济本身就是一个过剩的经济,但是人才是短缺的。什么是人才?有了文凭不一定就是人才,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人就是人才,也就是说“小公司需要关、张、赵(独当一面的将才),大公司需要刘备、诸葛亮(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
这里说的人才,不仅仅是指技术人才,也包括销售人才、管理人才和优秀的操作工,学科带头人、行业领军人则是更高级的人才,可遇不可求。有些企业依靠引进一个人才,主抓一个产品,主管一项技术,从而创造一个领域,带动一个产业,这就是一个很好的经验。
㈣ 年轻干部"131"培养计划是什么
详细请看
关于做复好省制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杭州“131”中青年人才培养计划人选选拔工作的通知
http://www.fyrc.net/shownews.aspx?id=2873
请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