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乡土人才培育计划对籍贯有要求吗
现任职复且任职3年以上的村党制组织书记、城市社区党组织书记(其中,连续两年年度考核优秀的村党组织书记、城市社区党组织书记,放宽报考任职年限为2年以上),现从事且从事5年以上乡镇(街道)所属单位党的建设和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公共安全工作的长期在乡镇(街道)工作人员,经所在乡镇(街道)党(工)委推荐、县(区)委组织部审核,可参加所在县(区)面向村党组织书记、城市社区党组织书记、长期在乡镇(街道)工作人员相应职位的公务员招考。其任职时间和工作时间可足年足月累计计算,时间截止到2020年5月。
『贰』 什么是乡土文化人才
就是本土的、特有的一种文化较强的现象,正面的
『叁』 如何发挥农村田专家,土秀才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
开展实地调研。由县人才办牵头,联合农业、林业、畜牧等部门,以乡镇为单位,通过调查了解、走访群众、组织推荐等形式,全面掌握全县乡土人才的数量、学历、去向、联系方式、家庭基本情况等,把各行各业、农村社区的“田专家”“土秀才”和能工巧匠找出来。根据乡土人才自身文化水平高低、从事行业分类、接受能力强弱等按层次划分,分实用技术类、经验管理类、种植类、养殖类等,并分行业对乡土人才进行造册登记,建立个人档案,做到分类造册、一人一档,确保全县乡土人才备齐备全。
建立管理机制。先后研究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乡土人才开发管理的意见》,同时从项目支持、财政支持、用地用电用水保障、工商税收、金融信贷保险等方面为乡土人才提供政策优惠。加大乡土人才的激励表彰力度,对年纪轻、素质较高的乡土人才重点培养,优先发展加入党组织、充实到村干部后备队伍中,每年开展一次优秀乡土人才评选,扩大其影响力和知名度,增强其荣誉感和责任感。目前,全县已有8名乡土人才进入村干部后备人选。
示范带动。通过政策吸引、金融支持等方式,引导乡土人才创办各种专业合作社,将同行业的乡土人才组织起来,聚集种养能手80余人,发挥群体优势,实现农村科技资源有效共享、共同致富。开展“送技术到家门”活动,组织乡土人才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种养基地开展实践指导,现场分析和解决问题。大力推广“乡土人才+贫困户”“能人+农户”、“基地+农户”、“公司+农户”的模式,促使他们主动帮助贫困户解决项目和技术难题,成为当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生力军。组织农户到“田秀才”“土专家”领办和创办种养基地观摩交流学习,激发农户建基地兴产业的热情。目前,全县各类乡土人才上门现场指导农户500余人次,开展观摩交流活动12场次,创办或领办的专业合作社达到200多个,带动3000多户贫困户稳定增收。
创新培训载体。采取以专题培训为主,以“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培训为辅的培训模式,充分利用党校、职教中心等资源举办各类专题培训班12期,邀请专家教授现场授课3场,组织30余名各类乡土人才外出参观学习。以村为单位,依托远程教育站点,利用免费公共网络,制作培训课件,根据不同的行业对象、不同的季节时令确定不同的培训内容,使培训与主要产业生产活动不脱节,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根据群众脱贫需求,坚持按需培训,在实地走访调研的基础上制定“贫困户培训清单”,详细列出贫困户姓名、帮扶产业、培训需求、技术帮扶联系人等信息,并结合“清单”有针对性地举办各类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目前,全县302名农村实用人才发挥自身能力,带动周边1000多贫困群众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