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心得总结 > 银行货币培训总结

银行货币培训总结

发布时间:2021-01-10 04:23:23

⑴ 货币银行学 课程论文

浅析人民币升值的原因及其利与弊 摘要:近年来人们币汇率受到国内外的高度关注。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国际上对人民币升值的舆论呼声特别高。人民币升值的趋势是不可避免的,这加快了人民币成为世界货币的进程。它有利有弊,但是利多于弊。 关键词:汇率;人民币升值;正面影响;负面影响 一、人民币升值的背景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我国顶住压力保持人民币不贬值,被世界各国称赞。2003年,我国面临着同样巨大甚至更难抵御的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国际压力,这次不同的是,先是日本财务相在七国财长会议上提出类似于1985年针对日元的“广场协议”那样的文件,要求人民币升值。随后美国财政部长斯诺也表示人民币应该升值。而由于美元走低,欧洲和东亚一些国家担心我国出口商品的竞争冲击,也要求人民币升值的行列。国际上出现了一股强大的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势力。 二、人民币升值的原因 首先从经济学上讲,可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依据: 第一,人民币汇率自1994年以来已近10年没有进行调整,而这10年中国经济和国力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第二,90年代以来,一些权威的国际机构和贸易伙伴一直就认为人民币存在不同程度的价值低估。 第三,在近几年,国际收支失衡的背景下,外汇节余过多本身就表明外币定价过高。而中国实行的“盯住美元汇率”政策,所以就使得本币(人民币)定价过低,从而使人民币升值就有很大压力。 第四,从2001年以来,世界各主要货币包括东南亚国家的货币对美元都大幅度升值,只有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一直没有调整,即人民币实际上也跟随美元对其他货币大幅度贬值。 其次从国际政治分析,人民币汇率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国际政治问题。一些西方国家频频呼吁人民币升值,背后还另有原因。他们简单地将人民币币值水平与其本国制造业的衰退联系在一起,试图强迫人民币升值。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一是人民币汇率过低。有人提出应将人民币汇率恢复在1美元兑4.2元人民币左右的历史水平。二是中国外汇储备过高,中国入世以来,并没有出现进口激增,相反贸易顺差大幅增加。三是中国廉价商品大量出口造成世界通货紧缩。人民币汇率之争的根本目的,就是美国希望通过人民币升值,阻碍中国商品大规模进入美国。 再次从国内经济分析,人民币升值的原因来自中国经济体系内部的动力。内部影响因素有国际收支、外汇储备状况、物价水平和通货膨胀状况、经济增长状况和利率水平。人民币升值与国家缓解目前“经济过热”的顾虑相一致的。因为在固定汇率下,升值压力会被转化为通涨压力,即外汇占款导致货币供给量上升,带来通涨压力。扩大人民币浮动范围会缓解升值压力向通涨压力的转换,即人民币升值会对国内价格形成向下的压力。 三、人民币适度升值的有利影响 (一)促进我国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从宏观国民经济结构角度看,人民币升值从长期来看将有利于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我国进出口产品结构严重不匹配,出口产品居于前列的纺织品、农产品和机电产品附加值较低,人民币升值会降低这些行业的价格竞争优势。短期来看纺织品、农产品等劳动密集型的行业有利于我国发挥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解决大量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但从长远来看这些行业的畸形发展并不利于我国提高综合国力,也不利于我国经济结构的优化。 人民币升值在客观上可以长期促进我国通过大力发展高附加值产业优化我国经济结构。当货币升值后,资本就会寻找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业进行投资,使这些产业有更多的资金进行技术创新改革,增加其国际市场竞争力。 (二)优化出口贸易结构、扩大内需,有助于我国形成稳定的经济增长趋势 在世界市场上,我国产品价廉物美。一旦人民币汇率的上升,对我国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造成一定的伤害。但是从长远来看,人民币升值将激励出口企业更多地依靠技术进步和提高附加价值,一些只靠低成本竞争,技术含量低,高污染、高耗能的企业会被挤出市场,从而改善我国出口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促使企业转变经营机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我国企业长期以低价格占领国际市场的做法,实际是自相杀价竞争的结果。人民币升值后,企业要想在国际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必须降低采购生产资料的价格或提高管理方式来压缩生产成本。而压缩生产成本的空间并不大,因此,企业必须从自身管理经营入手,提高生产率和科技含量,提高质量,以增强竞争能力。同时,人民币汇率形成体制的改革要求出口企业不断地开发出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也包括进行外汇远期买卖,在国内融资时借贷美元等运用金融手段的风险规避。这有助于企业养成随时关注国际动态,及时防范汇率所带来的风险,从而为企业进一步提升自身国际竞争力奠定良好基础。 (四)平衡、缓解各国的贸易矛盾,为以后进行深层次的贸易往来打下坚实而良好的基础 随着此次对人民币汇率体制的改革调整,我国的出口产品在生产成本和国际价格上必然被迫提升,人民币升值虽然不能解决中美贸易巨大的差额问题,但也会间接起到缓解与美国、日本等主要贸易伙伴国在低价反倾销上的贸易摩擦。 四、人民币升值的不利影响 (一)不利于出口和引进外资 原来10亿美元能从我国买到的商品,人民币升值后,买相同质量和数量的商品,外国进口商就要多付出几百万美元甚至更多才买得到了。外商在投资前肯定需要权衡得失。 (二)可能加剧我国的资本外流 人民币升值,会使原来需10亿美元在境外所能完成的投资,升值后会少用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美元就能完成了,因此必然会加速资本外流。 (三)使我国巨额外汇储备面临缩水的可能 目前,我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超越日本,居世界第一。充足的外汇储备是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对外开放水平日益提高的重要标志,也是我们促进国内经济发展,参与对外经济活动的有力保证。然而,一旦人民币升值,我国巨额外汇储备即面临缩水的可能。 五、总结 人民币的升值是把双刃剑,它对我国进出口、对外引资、外债偿还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我国政府应该制定出合理的实施方案和应对措施,积极稳妥地推进人民币汇率改革。

⑵ 谁给我一篇写货币银行学的学习心得,写的越通俗化越好,800到1000字,急求!

27、()属于事业部层次的战略 (P18 B)
A、总体战略 B、业务战略 C、职能战略 D、技术战略
28、()属于影响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外部影响因素。 (P27 C)
A、企业文化 B、企业资本和财务实力 C、工会组织的作用 D、企业竞争策略的定位
29、当外部环境处于巨大劣势,企业人力资源具备强优势时宜采取 (P32 D)
A、扭转型战略 B、进攻型战略 C、防御型战略 D、多样型战略
30、()是企业集团的最权力机构。 (P40 A)
A、股东大会 B、董事会 C、集团党委 D、监事会
31、日本型的企业集团的母公司的职能不包括 (P46 B)
A、安排集团外的投资 B、决定集团成员的生产计划
C、保持成员公司之间的协调 D、决定成员公司领导层的人事问题
32、母子公司之间一般的联结方式是 (P52 A)
A、层层控股型 B、环状持股型 C、资金借贷型 D、共同出资型
33、相对控股是指母公司对子公司 (P38 C)
A、持有少量股份 B、控股小于100% C、持股比例在1/3—1/2之间 D、持股未达50%但是最大股东
34、()过程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方式结合起来制定人力资本战略 (P80 A)。
A、双向规划 B、并列关联 C、单独制定 D、顺序制定

⑶ 求《货币、银行与经济问题分析》读后感

本书是原金融专业本科的教材,前后由几位专家分别成章,从内容看,因为既有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专家写成的部分,也有刚接受了西方经济学的专家介绍的章节,所以有些相互矛盾和不连贯的地方。(新版的《金融学》我正在读,或者会好一些。) 但正因为此,却恰恰代表了中国经济中货币银行的特性——即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已经不再是计划经济体制,但仍带有很多计划经济体制的决策特点,也不完全是市场经济体制,虽然已经市场化成分很重,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市场经济有着完全不同的基础与特性。 用计划经济理论来思考,无法解释其市场运做中的规律,用市场经济理论来解释,又说不清楚为什么有些规律不起作用。所以,西方经济学家一直认为——一定是你们的市场不够完善,是事实有错误。而计划经济的理论家则认为——是理论指导错误,甚至有要求回到计划体制的现象出现。 其实,问题的根本在于——这是一个新问题,历史上还没有国家遇到过,我们不再有老师,而必须自己来研究这种转轨中的具体问题。 西方的经济学是建立在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之上的,并于市场经济的运行中发现并总结其一般规律而产生的,属于从实践中总结出来又反过来指导实践的。是先有实践后再有解释(理论)。 而苏联与中国曾经实行的计划体制是先有的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货币消亡等的简单设想到布哈林的《过渡时期经济学》——再摸索着按图索骥。是先有理论后有实践。 中国幸运的是有个苏联的蓝本在那里,又有部分在苏区自己摸索出来的实践经验,因此,在建国初期以及后来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不小的成功。 西方的货币发行是建立在全球掠夺来的充足贵金属基础上的金本位制,美国在发行银行代金券之初,是几乎没有限制的,所以,美圆诞生之初,国家经济经常处于通货膨胀与银行倒闭的现象之中,这是后来美国规定一个贵金属货币只容许发行10个代金券,也是后来今天人们常用的存款准备金、货币乘数概念的来源。因为银行本身就归私人所有,国家只有调控权,没有控制权,所以,通过利率、货币乘数、债券的公开市场操作来调控无法总控制的货币流向是美国这样的经济体系所必须的操作方式,通过金融创新给多余的资本(货币)找到一个可以获利的渠道,不让这些资金构成对实体经济的威胁也是不得已的选择。其实,这并不是什么多美妙的、必须的金融管理方式。 而虚拟资本的高企将使得美国的实体经济陷入必然的困境,不能让公司股票升值的总裁、不能让股指升高的总统都不是美国人民所需要的,美国在自己国家内部根本无法消化这种日益膨胀的奢侈欲望,这样,扩张、打击与侵略的帝国形态就成了美国无法避免的选择。 从新中国建国起,中国的货币发行体系就与西方完全不同。本来贵金属就不多的地方,最后还被蒋介石用恶性通货膨胀席卷了几乎全部的贵金属与外币。人民币的建立既没有贵金属基础,也没有足够的外币基础(连苏联都还有过一段金本位),只能撕去货币贵金属财富的外衣,恢复货币的本来面目——商品流通的运输工具。这其实是最先进的货币制度,只是由于局限于马列主义理论对于社会主义的设想而没有很好运用与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 按照实践经验,在50年代发行新人民币后,货币是按商品价值总额的8分之一发放的。这其实也符合费雪公式:货币总量=商品价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 因为,根据苏联的理论经验,所有生产资料,各类产品,只要不是生活用品都不算商品。在过去的计划体系内:只有工资、农民的日常开支,企业很小部分的支出需要用货币支付,而这些部分,除了工资的年周转率必然是12,其他的周转率都略低于此,根据多年经验判断下来8分之1是一个可靠的数字。在物价几乎常年不变的情况下,在计划经济体系内,这种货币发行量的控制本来是十分安全与正确的。 在计划经济体系下,常年积累率超过40%(二、三、四是指积累20%,政府收入30%,基本建设40%,二与四其实都是积累),除生活用品和部分农产品按八分之一配备货币外,其余部分,虽然也用货币金额表示,并用支票转帐,但那只是一种帐面符号,与西方的可以视为货币的支票帐户(所有支票都可以兑换出现金)完全不同。支票只有计量产品产量的意义,没有市场经济下的经济含义。所有产品都是可以调拨的,所有原料也由国家调拨,工资额是几乎固定的,除农村的少数集贸市场外,几乎不存在市场调控的部分。 于是,经济改革中,问题出现了,就是所有企业都缺乏流动资金,过去的企业一切都是调拨的,在双轨制中,开放的地区产品流向与价格由市场调控,未开放地区产品依然由计划调拨。在开放的地区,价格由市场调节,资金的趋利性使它们自然向那里流动,资金集中使得部分地区物价上涨,似乎通货膨胀了,而其他地方却逐渐的越来越紧张。 在改革中,商品由原来的油盐酱醋——扩大到原料,到所有产品,到文教卫生,到房地产,到广告,到几乎无所不包。当国家发现通货按这一比例发行十分紧张时,改在这一基础上按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速的比例递增。 我们所学的马克思所论述的货币的储藏职能:“流通中货币数量过多,过多的货币转为储藏;流通中货币数量不足,储藏的货币相应的进入流通。”是有两个前提的: 一个是: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另一个是:有足够大的金属货币储藏。 这样足够大的金属货币储藏状况只有在十九世纪西方殖民后才在西方部分国家存在过,而中国历史上几乎只闹过“钱荒”——贵金属不足以衡量产品的产出,使得产品无法流动,国家为缓解财政状况增加税赋,农民不堪重负民不聊生政权更迭。周代的“钱荒”,唐宋的“铜荒”,明清的“银荒”都是历史事实。在这种情况下,物价会持续下跌,通货紧缩经济危机出现。 目前,中国在原来——八分之一“商品价值总额”下,按照“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的基础上递增17%的速度,发放货币,连续10年,也只造成2.2万亿的货币额与10万亿的国民生产总值的1/4.5的比例。 本来,在西方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中,这一比率的现金是可以应付整个社会的资金周转的。这是因为,信用卡的流行,支票帐户的普遍使用。在西方,几乎人人都有支票帐户,都可以签发支票,支票被当作现金使用。所以,支票在西方也算做货币。零星支付有信用卡,大额支付有支票,两者都可以当作现金使用,到处被接受,支票随时可以兑换成现金,而现金的应用范围非常的小。所以,根据贵金属货币与银行券沿流下来的货币乘数是有其意义和作用的,这些银行手段的运用确实创造了大量的不叫现金的货币。 而支票在中国作为货币使用的范围十分有限,必须是企事业法人单位。接受支票的范围也十分有限,依然是企事业法人单位。即便如此,在大城市的商业领域,付出支票需要三天以后才能提货。 今天现金的使用范围已经达到:工资、个人报酬(就算是明星们几十万的收入也都是领取的现金)、农民工收入、农产品销售收入、个体经营者的收入、资本家的利润分配、各种退休金福利保障收入、学生的各种奖学金助学金收入、个体经营者的经营资金、各种需要从企事业法人单位之外(零星费用还包括商场)采购的物品与原材料、农产品的收购、企事业法人单位政府单位的零星采购、交通运输(他们不收支票)。。。。。。总之,凡你能付现金的,没有人愿意接受支票。这是与西方完全不同的货币体系。 这一现金体系内,货币的周转速度也大大减慢了,这是因为用于投资经营的的比例越来越高,用于周转速度快的工资的比例越来越小,投资周转期从几十年到几个月不等。投资周转期快的股票市场内的资金又几乎是凝结不动,并快速吸入资金的。所以,货币需求量扩张很快。 而支撑着这一巨大现金周转体系的现金目前只有2.2万亿。(基础货币4.3万亿还包含有银行在央行的存款准备金)货币严重紧缺(由于中国支票的低流通性,不能等同于货币,与西方的支票不同,所以一些已经习惯使用支票的西方人,到了中国重新用起了现金。),整个社会陷于恶性信用缺失状态。 在西方的经营活动,确实也有压帐的行为,但都用期票先付出,到期强制兑现,并且需要付延期利息。而目前在中国,没有企业没有拖欠帐,也没有企业不拖欠别人,并且很难有确切的还款日期,这习惯来自于原有的无偿调拨行为,根源在于货币不足以调拨所有产品。 这种拖欠从政府就开始,打白条给农民,不发教师工资,拖欠公务员工资,直到拖欠基础设施建设费用,农民工得不到工资。一方面,所有物品(86%)都供大于求,另一方面就算是干了活也依然拿不到货币去买,这是什么问题?不是很明显吗。 我们最习惯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们缺乏资金。我们不缺产品,不缺商品,外汇储备几乎不知道还该买什么,就是缺乏资金。这资金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是黄金吗?(如今虽然它还用于储备,但早已与货币脱钩)是美圆吗?(那东西正在逐年贬值呢) 在一国封闭流通内的资金就是调动所有产品周转的运输工具。在一些拉美国家,由于外币与本国货币同时可以流通,就无法控制这一运输工具的多少。而在我国,在很大的贸易顺差下,外币的大量涌入,说明这里缺乏资金这个工具。或者这个工具有比较高的价值。 货币的不足是经济增长的瓶颈,连年的通货紧缩状况本应该已经让金融界惊醒。 但是,解放前以及解放初期的恶性通货膨胀使得大家闻通货膨胀色变。三几年的法币100元是可以买两头牛的,比今天的人民币值钱。后来的法币的发行量是600多万亿,100元可以买到两盒火柴,后来四几年金圆券的发行量折合法币是2700多万亿。我们今天的现金是2.2万亿,基础货币是4﹒3万亿。我们再看看那时的产品量和今天的产品量,除非是有特殊的用途(比如洗劫民间财富),没有一个货币管理者会制造这样的恶性通货膨胀。 其实,我转来“菲利浦斯曲线失灵了吗?”一文,是想介绍给大家,在西方的货币理论中,有这样一个论断: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成负相关关系,就是通涨带来高就业,这在几十年的西方经济运作过程中是一直有效的一个规律。近期所谓美国新经济面前的“菲利浦斯曲线失灵”是来源于这样一个局面:各国的廉价商品不断的输入美国,美国即便高通货额,造成货币贬值,却不引发物价上涨。 而中国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中期,这一规律离“失灵”还很遥远。中国前些年一直运行的是凯恩斯的经济政策,但给出的理论解释却是货币供给学派的。 其实,在近些年,在贵金属货币退出历史舞台,各国家早已经不用货币总量控制了,各西方发达国家早改为对通货膨胀率的控制,将这一比率控制在一定范围,既通涨到货币资金足以进入流通,又不让通涨率高到失控。 货币乘数是今天的金融学家最爱用的一个名词,在中国目前的情况下,也是最不实用的一个名词。因为,中国的贷款规模是根据储蓄额来确定的,有一个存贷差的上限控制着,银行不能自由在此之上贷款。即便暂时放开,一旦贷多,就会大家担心经济过热。另现金在市场中的需求比例之大,使得许多储蓄数字虚假。 在这个问题上,我认为需要慎用货币乘数,因为,货币乘数固然可以使银行成倍的创造存款货币,但在经济危机中,由货币乘数创造出来的虚假货币也最容易造成挤兑风潮,对整个银行业造成打击。一方面,扩大现金货币的流通量,一方面降低货币乘数的货币创造作用是一个谨慎的方法。 不是美国有什么,我们就必须有什么。我们的M0、M1、M2的概念就与任何国家都不同,也就根本不能等同使用。

⑷ 对货币的思考

1、2、货币是市场交换的产物,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历史上,货币的出现比商品晚得多。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货币的产生经历了四个阶段:
(1)偶然的物物交换——第一阶段(2只羊=1把石斧)

(2)扩大的物物交换——第二阶段(2只羊=1把石斧
=1袋米
=1匹布
=3把刀
=……)
(3)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2只羊=
1袋米=
3把刀=
1匹布=
…… =1把石斧【一般等价物——从其他商品 中分离出来,可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并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商品】)

赔、赚、账、贷、购、赊等说明在我国古代贝壳曾经充当过一般等价物,
缺点:①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不同,限制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②这些东西往往体积大、价值小、不便携带储藏、不易分割等等
最后,一般等价物集中在贵金属——金、银上

(4)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产生货币【因为金银具有体积小、价值大、便于携带、久藏不坏、质地均匀、容易分割等优点,最适宜充当一般等价物。】

货币形态演变:
{1}实物货币(龟壳,海贝,蚌珠,皮革,米粟,布帛,牲畜,农具等都充当过实物货币,其中时间较长、影响较大的有两类:一类是贝币,另一类是谷帛)

贝币是中国的最早货币之一,以产于南洋海域的海贝为币材。这种海贝原来是用作饰物的,由于它坚固耐用,价值较高,携带方便,有天然单位,而被当做货币使用。中国使用贝币的时间很长,从殷周时期开始,至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除贝币,使用了尽千余年时间。你认为是强力机关才能使人们接受贝壳作为一般等价物,未尝不可,但我认为是由于商品交换习惯使然。
{2}金属货币 {3}纸币 {4}信用货币 {5}电子货币

3、5、 高能货币,亦称“基础货币(monetary base)”它是经过商业银行的存贷款业务而能扩张或紧缩货币供应量的货币。
西方国家的基础货币包括商业银行存入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包括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与社会公众所持有的现金之和。
因其具有使货币供应总量成倍放大或收缩的能力,又被称为高能货币,它是中央银行发行的债务凭证,表现为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R)和公众持有的通货(C)。

基础货币=存款准备金+超额准备金+银行系统的库存现金+社会公众手持现金

存款准备金:是指国家规定专业银行必须按照规定比例将部分存款上交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形成的备用金.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
存款金融机构为了应付客户的提现需要,都保持一定的现金准备。但是面保持现金准备对存款机构来说是一种负担。因为这部分现金没有利息收入,还要为此支付保管费用、存款利息和员工工资等,所以作为以盈利为目的的金融机构来说,理性的行动是尽量减少现金准备,特别是当存在良好的投机机会时更是如此。所以减少了存款准备金,结果是常常发生银行流动性危机,因此,各国普遍建立了存款准备金制度,强制存款货币金融机构将准备金存入中央银行,保证存款货币机构资金的流动性和清算能力。

存在形式就是商业银行存入中央银行的存款,不可能是空头数字,是实在钞票。

4、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

1 资产 2 负债
贴现及放款 流通中现金
各种证券 各项存款
黄金外汇储备 其它负债
其它资产 资本项目
3 资产项目合计 4 负债及资本项目合计

其中负债项目:
(1)流通中现金。它是指中央银行发行的由社会公众持有的以及各金融机构库存的现钞和辅币。在负债项目中所占比例最大。
(2)各项存款。包括商业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存款、政府部门存款、外国存款等。其中商业银行存款所占比重最大。
(3)其它负债。以上负债项目未例入的负债。
(4)资本项目。中央银行的自有资本,包括股本、盈余结存以及财政拨款。
资产项目:
(1)贴现及贷款。包括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贴现、再贷款、以及对财政部、国外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在资产项目中,贴现及贷款占有十分突出地位。
(2)各种证券。主要指中央银行持有的政府债券以及外国政府债券。西方主要发达国家该项目在资产中所占比例重大。
(3)黄金外汇储备。由中央银行购买黄金、外汇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所形成的资产。
(4)其它资产。指上述三项未列入的资产,如土地、设备以及代收款等。

不知道我的回答能否使你满意,如果有错误的地方,还请见谅,欢迎共同探讨。

嗯,你的好问精神确实可贵,但是有一点不知道你知不知道。如果商业银行在央行的存款准备金达不到法定标准,商业银行之间是可以进行同业拆借的,也就是说,无论准备金存款是以什么形式存在,必须达到一定数量标准而且所有者必须是央行,所以以什么形式存在是没有意义的,可以是存款也可以是支票上的数字。

对于5:你想问的问题也许是央行新发行的货币如何进入商业银行,从而流入经济运行系统,是吗?
中央银行是货币发行机关,新发行的货币由央行按照贴现率拆借给各商业银行,商业银行通过借贷业务将央行的基础货币扩大。中央银行提供的基础货币与商业银行存款货币的创造,是源与流的关系。

以下是商业银行创造货币的过程:
首先作如下假定:
(1)公众手中未持有通货;
(2)公众的所有收人都以活期存款的形式存人银行;
(3)法定准备率为20%;
(4)商业银行不存在超额准备金。

假如中央银行买进政府债券1000美元,并向债券的持有者开出1000美元的支票。债券持有者将这张债券存人甲银行,甲银行可增加存款1000美元。如果法定准备率为20%,那么,甲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将增加1 000 x 2O%二200美元,贷款额将增加1000一1 000 x 20%二800(美元)。
得到贷款者又把这800美元存人乙银行。乙银行可增加存款800美元,增加存款准备金800 x 20% =160(美元),增加贷款800一800 x 20%二640(美元)。
得到贷款者把这640美元存人丙银行,丙银行可增加存款640美元,增加存款准备金640 x 20%二128(美元),增加贷款640一640 x 20% = 512(美元)。
这样的存贷过程会不断地进行下去.

可能有点啰嗦,不过这是我理解你的问题,不知道对你有无帮助。

⑸ 货币金融学学习总结

1.货币各职能:⑴价值尺度 ⑵流通手段 ⑶贮藏手段 ⑷支付手段 ⑸世界货币
2.货币层次的划分,依据和和层次:货币层次的划分是依据它们的主要职能和流动性差异从而给出不同层次的经验统计上的货币定义。 通常划分为 M0=流通中现金 M1=M0+商业银行活期存款 M2=M1+商业银行定期存款+商业银行储蓄存款 M3=M2+其他金融机构存款 M4=M3+L L为流动性资产
3.货币制度的演变,各个货币制度的内容:在货币制度发展史上曾存在四种不同货币制度,依次为银本单位制,金本单位制,金银复本单位制,金单本位制,纸币制度。 ⑴银本单位制是最早的时间最长的货币制度,这种货币制度满足了当时商品经济并不发达的社会需要,随着经济发展,大宗商品交易增加,暴露出其价值不稳定的缺点。⑵由于商品交易种对金银需求都增加,白银用于小额交易,黄金用于大宗买卖从而形成了金银复本位制,其先后经历了平行本位制,双本位制,跛行本位制三种形态。 ⑶金本单位制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单位制度,它在实行国家内货币数量适当。在实行国家内货币的对外汇率相对稳定。后由于世界经济规模扩大,黄金存量有限而难以维持。
金本单位制特点:⑴金铸币可以自由铸造,而其他金属货币则限制铸造 ⑵金币可以自由流通,价值符号可以自由兑换金币⑶黄金可以在各国之间自由输入
纸币制度主要内容:⑴纸币发行权由国家垄断,在中央银行制度建立后,一般由国家授权中央银行发行,以保证发行纸币的收入归国家所有⑵中央银行发行的纸币是法定货币,在一国范围内具有无限法偿能力⑶纸币不能兑现⑷在纸币制度下,广泛实行非现金结算方法,以提高结算和支付的准确性,并节约现金流通费用。
纸币流通与货币流通的区别与联系:联系主要表现在它们都要受到商品流通的制约。区别:⑴这两个规律适应商品流通的方式不同⑵这两个规律和商品价格总额关系不同⑶这两个规律发挥作用的条件不同
信用基本特征:具有到期归还和支付利息2个特征。
现代信用形式的种类及特点:主要形式有高利贷信用,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和国际信用。
高利贷信用特点:1.高利贷资本来源于商人.官吏.宗教机构,主要用于生活性消费,因而与社会生产没有直接的密切联系。2.高利贷具有资本的剥削方式,却不具有资本的生产方式。
商业信用特点:1.商业信用的主体是厂商 2.商业信用的客体是商品资本 3.商业信用和产业资本的动态一致
银行信用的特点:1.银行信用的主体与商业信用的主体不同 2.银行信用的客体是单一形态的货币资本 3.银行信用与产业资本的动态不完全一致 4.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需求变化不同
国家信用的特点:1.国家信用包括国内信用和国外信用 2.国家信用的产生与国家财政直接相关 3.国家信用所筹集的资金主要用于政府的各项支出
消费信用的特点:1.扩大需求,提高消费,刺激经济发展,缓解消费者有限的购买力与不断提高的生活需求矛盾 2.是有利的促销手段,可开拓销售市场,促进商品生产和流通 3.给经济增加了不稳定的因素,容易造成需求膨胀
国际信用特点:国际信用是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上发生的借贷行为
商业信用的局限性:1.商业信用的规模受到厂商资本数量的限制 2.商业信用受到商品流转方向的限制
银行信用的克服: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大大扩充了信用的范围,数量和期限,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为越来越多的借贷资本集中在少数大银行手中,银行规模越来越大,贷款数额不断增大,贷款期限不断延长,银行资本与产业资本的结合日益紧密,银行信用提供的范围也不断扩大
票据:具有一定格式并可用以证明债权债务关系的书面凭证。
承兑:指在票据到期前,由付款人在票据上作出表示承认付款的文字记载及签名的一种手续
本票:是由出票人对收款人发出的发出的在一定期间内支付一定金额的债务凭证
汇票:是出票人要求受票人在一定期间内向收款人支付的一定金额的债务凭证
商业承兑汇票:信用买卖中,由购货人承兑的汇票
银行承兑汇票:由银行受购货人委托承兑的汇票
金融机构体系构成:现代金融机构体系通常是以中央银行为核心,由以经营信贷业务为主的银行和以提供各类融资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相关金融监管机构共同构成的系统。
商业银行的职能:1.信用中介 2.支付中介 3.信用创造 4金融服务 5调节经济
商业银行的业务: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其他业务
商业银行的功能:资金融通功能 调控功能
商业银行的道德风险:商业银行运行中既有银行机构自身以及从业人员违反规章制度形成的内部道德风险,又有银行机构客户不讲诚信、不按信贷合同规定运用资金等所引致的外部道德风险
商业银行的逆向选择:是指由于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和市场价格下降产生的劣质品驱逐优质品,进而出现市场交易产品平均质量下降的现象
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及期间关系:1.安全性原则 2.流动性原则 3.盈利性原则 应该首先坚持安全性原则,在保证安全性原则的前提下,争取最大的盈利性。在安全性与盈利性相冲突的情况下,则应该设法提高银行资产的流动性
金融市场的类型:1.按融资期限划分,可分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2种 2.按融资工具划分,可分为证券市场,商业票据市场,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3种 3.按交易对象划分,可分为资金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 4.按地域范围划分,可分为国内金融市场,国际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主体:机构投资者,长期投资者,投机者
金融市场的功能:1.聚集和分配资金功能 2.资金期限转换功能 3.分散与转移风险功能 4.信息集散功能
直接融资:直接融资是通过最终贷款人和最终借款人直接结合来融通资金,其间不存在任何金融中介机构的融资方式
间接融资:间接融资是指最终贷款人通过金融中介机构来完成向最终借款人融出自己的过程
直接融资优点:1.资金供求双方联系紧密,有利于资金快速合理配置和使用效益的提高 2.筹资的成本较低而投资收益较大
缺点:1.直接融资双方在资金数量、期限、利率等方面受到的限制多 2.直接融资使用的金融工具其流通性较间接融资的要弱,兑现能力较低 3.直接融资的风险较大
间接融资优点:1.灵活方便 2.安全性高 3.提高了金融的规模经济
缺点:1.资金供求双方的直接联系被割断了,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投资者对企业生产的关注与筹资者对使用资金的压力和约束力 2.中介机构提供服务收取一定费用增加了筹资的成本
名义利率:没有剔除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
实际利率:指在物价不变,货币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利率,在通货膨胀情况下剔除通货膨胀因素后的利率
市场利率:指由货币资金的供求关系所决定的利率
官方利率:指由一国政府金融管理部门或中央银行确定的利率
固定利率:在整个借贷期限内,利率不随借贷供求状况而变动的利率
浮动利率:指利率随市场利率的变化而定期调整的利率
决定和影响利率的因素:1.平均利润率 2.借贷资本的供求关系 3.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 4.国际利率水平 5.预期通货膨胀率和通货紧缩 6.汇率
古典利率理论内容和意义:利率具有自动调节经济,使其达到均衡的作用:储蓄大于投资时,利率下降,人们自动减少储蓄,增加投资;储蓄少于投资时,利率上升,人们自动减少投资,增加储蓄.利率与货币因素无关,利率不受任何货币政策的影响
可贷资金利率理论:利息产生于资金的贷放过程,则考察利率的决定就应该着眼于可用于贷放资金的供给与需求,对可贷资金的需求并非一定完全来自投资,还可能来自窖藏
IS-LM分析的利率理论:认为流动性偏好利率和古典利率理论都忽略了收入因素,都不能确定利率水平,认为应该把货币因素和实物因素综合起来进行分析,并把收入作为一个与利率相关变量加以考虑,认为利率受制于投资函数,储蓄函数,流动性偏好函数,货币供给量四大要素。
利率期限结构理论:是指某个时点不同期限的即期利率与到期期限的关系及变化规律。包括预期假说,市场分割理论,期限选择和流动性升水理论
资本市场概念:指以中期或长期投资为基本特征的金融市场,也称为长期金融市场或者证券市场
股票的定义:股票是股份公司发给股东作为入股凭证并借以活期股息收入的一种有价证券
股票特征:1.无期性 2.参与性 3.流动性 4.风险性 5.收益性
股票分类:1.普通股和优先股 2.国家股,法人股和个人股
债券定义:是债务人依照法定程序发行,承诺按约定的利率和日期支付利息,并在特定日期偿还本金的书面债务凭证
债券特点:1.期限性 2.安全性 3.流动性 4.收益性
债券分类:1.政府债券与企业债券 2.定息债券,贴现债券,浮动利率债券与累计利率债券 3.公募债券和私募债券 4.短期债券,中期债券和长期债券 5.注册债券,记名债券和不记名债券 6.国内债券和国际债券
股票与债券异同点:同包括都具有流动性,收益性,都有一般有价证券的共性。异包括持有者权利不同,期限不同,收益稳定性不同,分配和清偿顺序不同
货币市场:指以短期金融工具为媒介进行期限在一年以内融资活动的交易市场,又称短期资金市场或短期金融市场
同业拆借:指银行与银行之间,银行与其他机构之间进行短期临时性资金拆出拆入的市场
票据贴现:指持票人需要资金时,将其持有的未到期的商业票据,经过背书转让给商业银行并贴付利息,商业银行从票面金额中扣除利息后,将余款支付给持票人的票据行为
再贴现: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以贴现过的票据作抵押的一种放款行为
转贴现:贴现银行需要资金时,持未到期的票据向其他银行办理贴现的一种行为
回购协议:指按照交易双方的协议,由卖方将一定数额证券临时性地售予买房,并承诺在日后将该证券如数买回,同时买方也承诺在日后将买入的证券售回卖方
中央银行的职能:中央银行有发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银行的银行职能
中央银行支付清算主要内容:组织票据交换清算,办理异地跨行清算,为私营清算机构提供差额清算服务,提供证券和金融衍生工具交易清算服务,跨国支付服务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1.币值稳定 2.充分就业 3.经济增长 4.国际收支平衡
货币政策中介指标选择标准:1.相关性 2.可测性 3.可控性
具体指标内容:1.货币供给量 2.利率 3.其他可供选择中介指标
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优点是其对所有存款货币机构的影响是平等的,对货币供给的影响是强而有力的,效果明显,收效迅速。缺点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动对经济的震动太大,其轻微的变动就会带来超额准备金的大量减少,紧缩效果过于剧烈。法定准备金率的提高很容易引起整个金融体系流动性不足,使整个金融体系面临危机。
再贴现政策:优点1.再贴现率的升降会影响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持有准备金或借入资金的成本,从而影响它们的贷款量和货币供给量 2.再贴现政策对调整信贷结构有一定的效果 3.再贴现政策具有告示效应 4.再贴现政策可以防范金融恐慌 缺点1.从控制货币供给量来看,再贴现政策不是一个理想的控制工具 2.调整再贴现率的告示效应是相对的,存在出现负面效应的可能 3.再贴现政策主要是利用再贴现率与市场利率之间的利差方向或者利差大小来影响商业银行的借款决策
公开市场操作:优点1.公开市场操作的主动权完全在中央银行,其操作规模大小完全受中央银行自己控制 2.公开市场操作可以灵活精巧地进行,用较小的规模和步骤进行操作,可以较为准确地达到政策目标,其操作不会因变动剧烈而带来不良影响 3.公开市场操作可以经常性,连续性地微幅调整货币供给,具有较强的伸缩性,是中央银行进行日常性调节的理想工具 4.公开市场操作具有较强的可逆转性,当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操作中发现错误时,可立即逆向使用该工具,即可纠正其错误,而不致造成过大损失 5.公开市场操作可迅速进行 缺点1.公开市场操作较为细微,技术性强,政策意图告示作用较弱 2.需要以较为发达的有价证券市场为前提
现金交易数量说:货币的唯一功能是充当交换媒介,货币并不能满足人们的欲望,人们需要货币仅仅是因为货币具有购买力,可以用来交换商品和劳务
现金余额数量说:当人们基于便利和安全动机而保留在手边的现金余额就是货币需求
交易说与余额说比较:它们都发展了货币需求的古典理论,认为货币需求与收入成比例。主要差别在于,现金交易数量说强调了技术上的因素,并排除了在短期内利率对货币需求的任何可能的影响,而余额说却强调了个人选择,没有排除利率的影响
流动性偏好说内容:就是指人们宁愿持有流动性高但不能生利的现金和活期存款而不愿意持有股票和债券等虽能生利但较难变现的资产。凯恩斯认为人们的货币需求由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共同决定,个人和企业收入的取得与支出之间往往存在着时间差以及现实经济生活中常有各种意外情况出现或者人们出于投机目的,因而需要经常在手边保留一定货币余额。
流动性偏好说意义:它是古典剑桥学派理论的扩展,在分析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上精细的多
流动性偏好说不足:理论与现实世界种的不确定状态不符,同时也不能解释投资者在实际行为种所遵守的资产分散原理
原始存款:指客户以现金形式存入银行的直接存款
派生存款:指银行由发放贷款而创造出的存款
基础货币:也称高能货币或强力货币,是由流通中的通货和商业银行的准备金组成
货币乘数:是指货币供给量对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
存款货币创造过程:是通过不断的存款贷款过程,通过乘数效应放大货币供应量的
存款货币创造条件:1.部分准备金制度 2.部分现金提取
影响货币供给的因素:1.存款准备金 2.超额存款准备金 3.现金持有量 4.存款数量

⑹ 银行货币学题目

货币银行学04年7月试题答案也有太多打不上一. 名词解释(15分)金融监管 商业银行 派生存款 金融创新 经济货币化二. 判断正确与错误(10分)1.信用是在私有制的基础上产生的.2.商业银行经营方针中安全性与盈利性是统一的.3.中国人民银行在1984年之后是复合式中央银行.4.国际收支是存量概念,货币供应量是流量概念.5.当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降低时,存款货币的派生将扩张.6.一般来说,利率的变动与货币需求量之间呈反方向变动.7.现金漏损与法定准备金存款总额之比称为现金漏损率,也称提现率.8.经济全球化经历了贸易一体化`生产一体化和金融国际化.9.1979年我国批准了第一家外资银行-日本东京银行在北京开办代表处.10.我国证券业的开始于1992年A股市场的开放.三.单项选择题(10分)1.中央银行区别于不同商业银行的根本标志在于它是(A.发行的银行 B.银行的银行 C.国家的银行 D.政府的银行2.货币的产生是 ()A.人们相互协商的结果 B商品交换过程中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产物C.由金银的天然属性决定的. D.国家的发明创造.3.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分析( )认为货币供给影响利率,利率影响投资,投资影响支出并进而影响收入.A.货币学派 B.瑞典学派 C.凯恩斯学派 D,新古典综合学派4.金融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其风险性首先在于( )A.利率风险 B.汇率风险 C.流动性风险 D.行业风险 5.通货膨胀的最直接原因是()A.货币供应过多 B.货币需求过多 C.货币贬值 D.物价上涨6.劣币驱逐良币规律发生在()条件下. A.金本位制 B.银本位制 C.金银双本位制 D.金银平行本位制7.典型的间接融资是() A.商业票据 B.股票 C.债券 D.银行的存贷款业务8.西方国家中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最早的国家是()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日本9.实行()是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特征之一.A.固定汇率 B.浮动汇率 C.钉住汇率 D.一揽子汇率10. 西方国家的储蓄银行是专门办理以()为主要资金来源的专业银行.A.活期存款 B.工商企业存款 C.私人储蓄 D.政府存款四.多项选择题(20分)1.商业信用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它们是()A.信用规模有局限性 B.只能是卖方向买方提供 C.接受商业信用要支付较高的利息 D. .商业信用的期限受到限制E. .只能是买方向卖方提供2.从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来看,其资产构成一般有三类A.现金资产 B.信贷资产 C.投资 D.流动资产 E.固定资产3.下列()是我国的政策性银行. A.国家开发银行 B.中国进出口银行 C.中国农业发展银行D.中国人民银行 E.中国城市信用社4.在各国资本市场上,证券交易方式主要有A.现货交易 B.期货交易 C.期权交易 D.信用交易 E.外汇交易5.下面哪几个地区已经形成了欧洲货币市场A.香港 B.纽约 C.伦敦 D.法兰克福 E.巴黎6.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央银行多年来采用的一般性政策工具有A.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B.再贴现政策 C.公开市场业务 D.信贷规模控制 E.窗口指导7.货币单位即国家法定的货币计量单位,它包括A.规定货币单位的名称 B.规定本位币币材C.确定技术标准 D.规定货币单位所含的货币金属量E.规定货币发行权8.凯恩斯认为()影响个人持有货币的决策.A.交易动机 B.财富动机 C.投机动机 D.谨慎动机 E.金融动机9.我国金融体系改革的目标是实现A.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分离B.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C.以四大专业银行为主体D.多种金融机构并存E.以非银行金融机构为主体10.下列关于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的说法正确的是A.名义利率是扣除了通货膨胀率的利率 B.名义利率扣除通货膨胀率即可视为实际利率C.通常在经济管理中能够操作的是实际利率D.实际利率调节借贷双方的经济行为 E.名义利率对经济起实质性影响五.简答题(24分1.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金融业的积极效应有哪些?2.你认为影响我国货币需求的因素有哪些?3.试对传统的存款准备金政策效果进行简单的分析.4.发展中国家货币金融发展的特征是什么?六.计算题(6分面额100元的债券,票面利率8%,5年到期,市场利率为6%,按单利计算,计算该债券的行市.七.论述题(15分)从各种信用形式的特点出发,论述我国应怎样运用这些信用形式.

⑺ 有谁能提供一份 货币银行学学习心得

货币银行学心得​货币银行学是一门研究金融领域各要素及其基本关系与运行规律的经济科学,是主要金融范畴的基础理论课程。因为它不仅提高了我专业素质,让我懂得了货币与货币流通、金融市场、金融调控、货币政策、凯恩斯理论等等,使我受益匪浅。

学这门课,首先一定要明确这门课程的意义所在:随着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货币、信用、银行等金融要素已经渗透于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金融的地位和作用大提高,影响力日益增强。通过系统地学习和掌握货币银行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可以找到科学认识金融问题的入门钥匙,把握金融动态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其次,就是怎样去学好这门课程,虽然货币银行学是一门公共课程,但其内容有极强的实践性,该课程涉及的各种原理、范畴、方法等与日常的社会经济活动的各个层面及人们日常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要掌握好其中的基础理论,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经济工作当中去,必须结合现实经济问题及经济活动来理解各个理论。在这方面,老师经常举一些案例进行分析,让我们对理论的理解由浅入深,而且也提高了我们学这门课的兴趣。上课认真听,课后好好复习,虽然很老套,但它确实很受用。毕竟上课听明白的东西并不代表课后仍然清楚这些知识,而且人的记忆力也具有短暂性,更加需要课后及时巩固和复习,特别是经过讨论过的知识点,印象更加深刻。遇到不明白的地方,要把思路放宽,尽量早地去和老师、同学讨论,一个人冥思苦想很可能在一个死结上纠藏,他人的想法、经验、相关资源能帮你打开思路。要利用好网络资源,毕竟我们是处在一个急速全球化的经济时代。及时了解些国内外的信息是很有必要的。对我们的学习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阅读全文

与银行货币培训总结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公办春考培训学校 浏览:734
九江船员培训中心 浏览:5
台州绘墨艺术培训有限公司 浏览:207
非科级后备干部集中培训总结 浏览:419
东北舞蹈艺考培训机构 浏览:427
民营企业家培训班结业式 浏览:59
2017入党培训内容 浏览:828
顺德驾驶员培训中心 浏览:125
姜堰市三水培训中心网站 浏览:263
电动汽车维修培训视频 浏览:737
机关党务干部培训内容 浏览:423
企业培训为自己工作心得体会 浏览:512
线上培训工作 浏览:303
泉州舞蹈培训招聘 浏览:709
礼仪培训三年计划书 浏览:926
税务学校培训个人总结 浏览:508
专业技术人才初聘培训小结 浏览:980
是实验室设备安全培训 浏览:54
北京砂锅米线培训学校 浏览:127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意见建议 浏览: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