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技能课程 > 石雕刻技术培训学校

石雕刻技术培训学校

发布时间:2021-01-04 07:57:36

❶ 石头雕刻需要哪些步骤

相石、打坯、凿坯、修光、磨光。

1、相石是根据寿山石的形状、石质,色彩来设计构图的,是一项繁复、艰难的过程;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有杂质、裂格等瑕疵时,那就是难上加难了,因为除色彩的搭配利用外,还要懂得如何化解瑕疵。

2、打坯要用上十几种大小形状不一的卡凿,因此传统雕刻艺人有一个属于雕刻功夫外的功夫——磨刀。磨刀在雕刻中的地位极其重要,若是刀不锋利,就打不出或打不好准确的切面。

3、凿坯是继打坯之后的雕刻动作,它用的是手凿,旨在将打坯后的粗坯凿实。手凿一头是木制的手把,另一头就是刀口。凿坯如果说打坯是勾画作品的轮廓的话,那么凿坯就是将这一轮廓描实,使原本的平面有了凹凸变化。

4、修光是雕刻的最后过程,依靠不同的刀向和刀法,刻画出景物的气质和精神。

5、磨光分粗磨”、“细磨”和“揩光”3道程序。揩光经过细磨后的石雕,用清水漂洗,清除残留的石粉及杂质。干后, 取一块桐油瓦灰砖沾白茶油和羊肝石粉,细磋石雕的各个部分,使其表面光泽如镜。

(1)石雕刻技术培训学校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1、刀法就是雕刻家用来体现自己创作构思的技术手法,也是形象地揭示艺术内容的手段。运刀的转折、顿挫、凹凸、起伏,都是为了使作品更加生动自然以充分体现木雕的材质美,体现丰富的雕琢美。

2、微雕施工面积极小,没有相当高的书法功底和熟练运用微雕工具的技能是难以完成的,且刻作时,要屏息静气,神思集中,一丝不苟.

❷ 我想学石头雕刻,哪位朋友能指点一下

你可以用寿山石来试试
或者青田石
很容易受刀的
一般书画社都有卖的
这种东西自学是很难的
如果你在延吉我可以交你

❸ 我想学石头雕刻会赚钱吗

手艺好有名气才能赚钱

❹ 那儿有石头雕刻师傅

哪里都有可能有石头雕刻师哦,只要你耐心寻找会有发现的。

❺ 如何自学石头雕刻

寻找所在城市有做雕刻的,可先观察,后有针对性学习白描,有了白描做基础,还要多买些南方寿山石雕刻及十二生肖,观音罗汉等雕刻书籍,还要看动物和人体肌肉骨骼的书籍。

可先买些生肖样品用泥捏个大型,试着用泥巴练,一般泥巴是多用加法,雕刻用减法,捏得差不多了再刻,也省料,最好能找个老师,本人学过雕刻,建议你要吃苦耐劳,坚持不懈。

(5)石雕刻技术培训学校扩展阅读:

石材雕刻必需的七样基本工具有:

1、雕塑刀。为泥塑工具,用于刮、削、贴、挑、压、抹泥塑和造型。

雕塑刀分为3种:

第一种为金属工具,由钢(发蓝防锈)、不锈钢、黄铜等制成,刀头分斜三角形、柳叶形、卯叶形和箭镞形,有的边缘为锯齿状。

第二种为非金属工具,由竹、木、骨、象牙、牛角、塑料等材料制成。大型的刀具形状有鞋底形、墨鱼骨形、拇指形、斜三角形等;小型刀具形状有菱角形、小脚形、球形、条形等。

第三种为刮刀,可切削造型和做衣纹,有各种圆弧形和方形双面刮刀等。

2、石雕凿。为钢质杆形石雕工具,下端为楔形或锥形,端末有刃口,用锤敲击上端使下端刃部受力,按刃部形状分尖凿、平凿、半圆凿和齿凿,是石雕基本工具。

3、石雕锤。为敲击工具,用以敲击石雕凿或木雕刀雕刻石、木料,分大、中、小三号。花锤亦是石雕锤,直接以锤面敲击石块,造成粗犷厚重,浑然一体的雕塑感。剁斧用于直接剁砍石面,砍出工整平行的细线,能加强雕塑体面的方向感、韵律感。

4、木雕刀。一般由刀头、刀把和铁箍构成,依刃口形状分平口、斜刃、三角和圆口刀4种,按颈状分有曲颈、直颈两种,每一类又各有大、中、小3号。

5、弓把。为雕塑用卡钳。可测量距离,有两个可开合的象牙形卡脚,也可随时改变卡脚的弯度。

6、比例弓把。是雕塑放大用的度量工具。

7、点型仪。为三坐标定位仪,用于复制石雕。在石膏像上找出3个基准点,用点型仪上的定位钢针对准并固定,利用点型仪上可滑动的部件和万向关节及指针,可对准雕像上任何一个空间位置,把可移动的部件锁定。

❻ 如何学习寿山石雕刻

去福州的南后街(向林学威师傅讨教一下,林师傅十分热情)和寿山石文化城(离南后街几百米距离)看一下福州雕石匠师的寿山石作品。
寿山石的雕刻工序
工 序
将寿山石变成精美的工艺品,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加工与雕刻,形成一套相对固定和比较完善的工艺流程。主要可分为相石、雕刻和磨光等三大工序。

一、相 石

相石(相石是寿山石艺人对未进行加工创作石头的一种先行认识和艺术构思过程。)有选石、审石、画石、躲石等几个环节。
(一)选 石
选石就是选取石头。有经验的艺人会选取适于发挥自己艺术特长的石头;还会在众多的原石中选取适于销路需求和便于加工的石头。这些被选取的原石,应该具备一定的形状、色泽、纹路,并少有裂纹和砂隔,以利于雕刻和加工。
选石不能偏颇。随着矿石资源总量的消耗和寿山石新品类的发现,艺人们逐渐改变了只选择质优价高的寿山石进行创作加工的旧观念。当今的人们在欣赏具有“细、洁、润、腻、温、凝”六德的田黄、荔枝冻等名石佳品的同时,更欣赏那些能发挥天然石质韵味,巧妙利用瑕疵,甚至是看似不能用于雕刻却被雕刻出艺术精品来的石品。对于“一石一世界”的寿山石来说,每块石头都有其可用的和可塑之处,能巧妙发挥一“石”之长,从一般人眼里是不可取的石料中创作出好作品。
(二)审 石
审石是相石过程关键的一环。对所用石头的真正了解是作品成功的根本。审石多从外形看起,石头一般分椭圆形、长形、扁平形、圆形、锥形等。椭圆形、长形石材可直竖亦可横放,各种技法均可施行,一般雕刻者喜欢选用。扁平形石料宜选用薄意、浮雕、透雕等技法。圆形石料宜于花果篮、器皿或盆等类立体雕刻。锥形石头多用于把玩类雕件的制作。对石形的选择运用无固定模式,它与创作者的艺术素质及技艺有关。大型作品《长征组歌》创作人员曾多次探讨石形,“量体裁衣”,经反复揣摩石头后才确定主景毛泽东旧居和周围远近景物的位置,保证创作的成功。
雕刻寿山石作品,艺人一般不会轻易改变石头原来形状。以石形而论,往往把凸起石面的部分作为正面,将平板凹陷的部分放在背面。卧放形作品多将平板的一面列为底部,以便于表现上部景物的层次。有经验的艺人在审石过程中,往往能构思出用于不同题材的几种创作方案,通过揣摩比照,探讨商议,遴选出一种能充分展现石质美的最佳雕刻方案。
审石过程,艺人通常把自己选定石头的内、外色彩及其浓淡变化过渡情况作为观察的基本内容。有经验者能由表及里看出石头基本色彩及其变化趋向,以确定构思中的作品景物位置。在创作中,对石头色彩的应用十分重要。艺人常说:“好花插在前,好色排在前”,构思时,把鲜明的主色调放在作品主要景物上。艺人还说:“巧色配得好,作品才是宝”,作品色彩的运用搭配,只有突出重点,注重映衬,才会收到“绿叶衬红花”的艺术效果。
(三)画石和躲石
有些艺人在相石过程中,还会运用画石、躲石等艺术构思辅助方法。
画石就是用毛笔或其他彩笔在所选用石头上勾勒景物位置,或是在其他纸上勾勒景物,帮助雕刻者揣摩并确定雕刻方案。有时,艺人还会用打泥稿、制泥塑等模拟方式来启发自己的设计构思。
躲石是圆雕作品相石的一种特殊手法。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艺人们为了突破原石的形状和色泽的限制,不拘泥于形象的结构比例是否准确,借用民间传统雕塑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来设计构思人物、动物的形态,增加作品的趣味性,同时又“顺理成章”地躲过石料材质上的砂隔、裂格、水痕及色彩不适等不足,收到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

二、雕 刻

(一)刀 具
常见的寿山石雕刀具主要有卡凿、手凿和雕刀三种。艺人十分讲究刀具质量,有的还根据创作需要制造各种刀具。
卡凿 是上呈方形,刀口扁平,长约20厘米的刀具,用于打坯。根据刀口斜面的不同,分“单面凿”和“双面凿”两式。前者用雕刻细坯,后者用于雕刻粗坯。
手凿 主要用于凿坯,长度约17厘米,上部套以圆形木制把手。以刀口形状分为“平凿”'和“'圆凿”两式,形同“卡凿”',亦有单面,双面之分;“圆凿”刀口呈弧形,有大圆、小圆之别。
雕刀 又称“修光刀”,多呈扁长条形,两头皆为刀口,长约20厘米,刀形依雕刻需要而定。主要有平刀、圆刀、尖刀和半尖刀等等。此外,还有适应各种技法要求的种种雕刀和工具,如铲刀、勾刀和三角刀等。
雕刻还有其他辅助工具,如锉刀、卡锤、手钻、天平钻、针钻和砂轮等。
(二)雕 镂
传统的寿山石圆雕过程有三道,分别为打坯、凿坯和修光。
打坯 经“相石”后运用卡凿等工具,敲除石料多余部分,确定作品景物布局的基本形态。又可分为打粗坯和打细坯两个步骤:打粗坯又称“打大坯”。先切锯石料的外形,此谓“整形”,然后用双面卡凿由浅及深一层层地向里切剥,直至凿削出景物大致形态和各部分位置。打细坯是在完成粗坯雕刻的基础上,继续用单面凿雕凿作品各部分结构,使之细化。
凿坯 是使用各种手凿、锤刀、钻具等进行细致的雕刻,让作品的景物层次更加分明,结构更加清楚。凿坯时,先粗后细,由表及里。对复杂精细的纵深部分和镂空,先用钻具打出若干圆洞,然后再用卡凿、手凿等刀具整理收拾,使作品景物,诸如人体结构、衣饰、动物的鬃毛、肌肉,山体的皱法,树木、花卉的枝叶、瓣蕊等更加清晰。
在浮雕的凿坯过程中,艺人按石料色层的厚薄进行铲地。铲地是用平口卡凿和手凿等铲除画面空余部位,直至显露出里层的石色。大面积的底地被铲平后,才改用小手凿或小钻头,铲剔出景物之间的细小空隙部分。铲地达到预定的层次后,再进行景物的雕刻。现在也有许多艺人用机械雕刻机进行铲地,铲地留下的小圆孔应认真处理,否则作品会显得呆板而不生动。
修光 这是雕刻的最后工序。用不同的雕刀,运用石雕刀法,完美刻镂景物形象,体现作品的整体气质和神韵。
修光者要有正确的姿势和执刀方法。运刀时应保持稳定,在细处雕刻时用指力,小处雕刻时用腕力,大处雕刻时则是腕力、臂力共用。下刀前,还要根据创作者对砂隔、纹路、色彩等石质特点的掌握与事先构思所要刻画的景物结构,选定“刀向”、“刀法”。下刀时,要精准有力、轻重快慢、抑扬顿挫、直弯折转、变化自如,将“疾而不速,留而不滞”的刀钩留在作品上,不仅会增加作品的真实感和韵味感,而且能体现出创作者刀法之神、气、力,给欣赏者以独特的美感。
艺人修光十分讲究,千百年来所形成的风格各不相同。归纳起来不外“清灵”和“浑朴”二种。前者多用尖刀,半尖刀修整,刀法矫健,玲珑清晰,刻画入微;后者多用圆刀、半圆刀修整,运刀简练浑朴,饶有古意,摸不刺手。这两种修光刀法体现了东、西门派风格的不同,现代,两种不同风格的刀法已被融合在一起,使寿山石雕艺术呈现出崭新的时代气息。
磨光 寿山石雕工艺品在雕刻之后,还要经过磨光工序。作品经精心磨光后光润莹澈,焕发出令人愉悦的光彩。磨光常用的材料有砂布、木贼草、冬稻茎、小砂纸、竹签、桐油瓦灰砖、上光粉、白茶油或花生油、芝麻油等。磨光分三道程序:
粗磨 又称干磨。先用砂布磨擦雕刻品,待明显的刀痕消失后,再用湿木贼草,顺着修光刀的行迹横磨,直到刀痕为细密的木贼草痕迹所代替。
粗磨时最忌“糊”。“糊”是指作品景物的层次感遭到破坏。运刀中所造成的真实感被破坏后,景物立体感削弱,其艺术效果将受到损害。
细磨 又称水磨。先将冬稻茎剥去外层粗皮,折成平口。用平口两端沾水后揩擦,磨平木贼草的痕迹。遇到较大面积的景物,可用水砂纸沾水研磨。若遇砂隔,可用新水砂纸沾水擦磨,将砂隔磨平。经过两道磨光后,要达到“既光又清”的程度,以增强作品的亮丽风采。
揩光 细过细磨后的石雕制品,应用清水漂洗,洗去石粉杂质后晾干。然后用桐油瓦灰砖汲水揩磨,待石头滑润明澈后,再取另外一块桐油瓦灰砖沾白茶油和羊肝石粉,反复细揩石雕制品,直至面光似镜。
磨光既要凸显作品光亮度,又要表现景物的质感,弥补石质、石色雕刻功力的不足,故雕刻者往往聘请有专门经验的磨光师来磨光。
雕刻者为增强景物的艺术形象感,常对磨光过的作品再行加工,用开丝刀对人物须发、鸟兽羽毛、花卉蕊蕾等进行修饰。然后配上特制的木、石、角等底座来烘托,增强作品的气势。
寿山石雕刻的工序是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形成的,艺人们用口诀来总结。郭功森大师提出96字诀:

圆刀婉转,奇形异色,按料取材,构思相石。
寿山名石,除疵掩缺,借形就势,分色取巧。
观前顾后,胸有成竹,主题突出,内容求新。
一相九工,层次分明,虚中求实,意在传神。
造型优美,古朴沉雄,尖刀凌利,生动玲珑。
刀痕深化,简练为先,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三、特殊处理

创作寿山石工艺品,有时还要采取除雕刻以外的一些方法。主要是用化学染料进行仿古处理或采用煨煅处理等,使工艺品罩上古铜色或加深石头的原来色彩,古风古味更浓。
仿古处理分盐基性染料罩染法和高锰酸钾罩染法。处理前应将雕刻品清洗干净后放入碱水中,逐渐加温,直至水沸10分钟后取出,用清水漂洗晾干再行罩染。
罩染前,操作者要按石质石色的不同,选配染料。其配方比例见表:

表4-1 罩染染料配方比例表 单位:%

原 色
配合色 金 黄 品 红 片 绿
古铜色 65 35
枣红色 48 50 2
墨绿色 40 60
暗红色 80 20
檀 色 90 10

操作者先按50克原料兑1500毫升水比例准备好,待水烧开后投入,用木棒搅拌,染料溶化于水后,除掉泡沫,将色液控制在70℃~80℃之间。然后喷涂在石雕作品外表,使其着色均匀。作品罩染后,应置于通风之处,晾干后再为其上蜡揩光。
淡色石料雕刻品经罩染后,色泽若还不够沉重稳定,可再用高锰酸钾罩染法染色。药物比例:200克高锰酸钾兑1500毫升清水。泡好的高锰酸钾液保持在80℃,将雕刻品浸入10分钟后,取出晾干并上蜡揩光。
除药物罩染法外,用稻壳或竹芯线香烧着的烟雾熏染石雕品也是传统的加工方法。经烟雾熏染上黑颜色后,会使石雕品变“旧”,显得更为古雅、浑朴,年代久远。
煨煅处理也是传统加工手法。清代郭柏苍《草堂集》载:“另一种煨乌,以高山、奇艮、墩洋之硬者,煨以稻壳。火色正则纯黑如漆;火色偏则拖若汉玉;火色过则碎矣。石客选其光润者为黑田。”1937年,梁津《福建矿物志略》也有稻糠煨煅法的介绍。
用煨煅法处理过的寿山石被改变色彩,常见的是“黑色”和“红色”两种,陈子奋将此类处理过的石头称为“煨乌”和“煅红”,并把它列为寿山石的两个新品种。他在《寿山印石小志》中记述:旗降过火,则黄者变为红赭色,红者变为浓赭者,极似朱砂及珊瑚,名曰“煅红”。煨乌是将石料煨于燃着的稻壳炉中。炉内温度保持恒温300℃左右;经12~20小时后,稻壳燃烧所产生的烟可使石表层黑亮如漆,也可在石料表面薄涂油脂,然后加温,亦可达到煨乌的目的。
现代,有人煅红时采用喷灯对石料进行局部加温,使黄色、橙色的寿山石变成红赭色,使红色的寿山石更红艳。白色或淡色的寿山石可先涂上一层硝酸铁溶液,晾干后再煅烧。
寿山石煅烧退火后,石质会变得坚硬酥脆,色层薄不盈分。可将其埋于阴湿土中,待“回湿”受潮后再行修光。

三、特殊处理

创作寿山石工艺品,有时还要采取除雕刻以外的一些方法。主要是用化学染料进行仿古处理或采用煨煅处理等,使工艺品罩上古铜色或加深石头的原来色彩,古风古味更浓。
仿古处理分盐基性染料罩染法和高锰酸钾罩染法。处理前应将雕刻品清洗干净后放入碱水中,逐渐加温,直至水沸10分钟后取出,用清水漂洗晾干再行罩染。
罩染前,操作者要按石质石色的不同,选配染料。其配方比例见表:

表4-1 罩染染料配方比例表 单位:%

原 色
配合色 金 黄 品 红 片 绿
古铜色 65 35
枣红色 48 50 2
墨绿色 40 60
暗红色 80 20
檀 色 90 10

操作者先按50克原料兑1500毫升水比例准备好,待水烧开后投入,用木棒搅拌,染料溶化于水后,除掉泡沫,将色液控制在70℃~80℃之间。然后喷涂在石雕作品外表,使其着色均匀。作品罩染后,应置于通风之处,晾干后再为其上蜡揩光。
淡色石料雕刻品经罩染后,色泽若还不够沉重稳定,可再用高锰酸钾罩染法染色。药物比例:200克高锰酸钾兑1500毫升清水。泡好的高锰酸钾液保持在80℃,将雕刻品浸入10分钟后,取出晾干并上蜡揩光。
除药物罩染法外,用稻壳或竹芯线香烧着的烟雾熏染石雕品也是传统的加工方法。经烟雾熏染上黑颜色后,会使石雕品变“旧”,显得更为古雅、浑朴,年代久远。
煨煅处理也是传统加工手法。清代郭柏苍《草堂集》载:“另一种煨乌,以高山、奇艮、墩洋之硬者,煨以稻壳。火色正则纯黑如漆;火色偏则拖若汉玉;火色过则碎矣。石客选其光润者为黑田。”1937年,梁津《福建矿物志略》也有稻糠煨煅法的介绍。
用煨煅法处理过的寿山石被改变色彩,常见的是“黑色”和“红色”两种,陈子奋将此类处理过的石头称为“煨乌”和“煅红”,并把它列为寿山石的两个新品种。他在《寿山印石小志》中记述:旗降过火,则黄者变为红赭色,红者变为浓赭者,极似朱砂及珊瑚,名曰“煅红”。煨乌是将石料煨于燃着的稻壳炉中。炉内温度保持恒温300℃左右;经12~20小时后,稻壳燃烧所产生的烟可使石表层黑亮如漆,也可在石料表面薄涂油脂,然后加温,亦可达到煨乌的目的。
现代,有人煅红时采用喷灯对石料进行局部加温,使黄色、橙色的寿山石变成红赭色,使红色的寿山石更红艳。白色或淡色的寿山石可先涂上一层硝酸铁溶液,晾干后再煅烧。
寿山石煅烧退火后,石质会变得坚硬酥脆,色层薄不盈分。可将其埋于阴湿土中,待“回湿”受潮后再行修光。

❼ 哪里有学石头雕刻的工艺品技术

雕刻之乡河北曲阳

❽ 业余的时候想学习雕刻石头不知道该怎么下手

新手的话..
首先要学会把物体分成大块面

(可以用石膏头像书学习),,,

也就是说,把一个细致的内东西概括

比如 花瓣.人物容的五官,动物 首先要用几何图形把物体雕刻出来,,

然后用切块面的方式,慢慢刻进去(要整体,不然严重的话会碎开)

最后慢慢摸索细节,文字不好表达,,最重要是练习

❾ 中国雕刻师在什么地方一我需要雕刻石头玉石方式样的师傅

那要看是什么石头 做什么东西 是玉石类的还是花岗岩 大理石类的

阅读全文

与石雕刻技术培训学校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公办春考培训学校 浏览:734
九江船员培训中心 浏览:5
台州绘墨艺术培训有限公司 浏览:207
非科级后备干部集中培训总结 浏览:419
东北舞蹈艺考培训机构 浏览:427
民营企业家培训班结业式 浏览:59
2017入党培训内容 浏览:828
顺德驾驶员培训中心 浏览:125
姜堰市三水培训中心网站 浏览:263
电动汽车维修培训视频 浏览:737
机关党务干部培训内容 浏览:423
企业培训为自己工作心得体会 浏览:512
线上培训工作 浏览:303
泉州舞蹈培训招聘 浏览:709
礼仪培训三年计划书 浏览:926
税务学校培训个人总结 浏览:508
专业技术人才初聘培训小结 浏览:980
是实验室设备安全培训 浏览:54
北京砂锅米线培训学校 浏览:127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意见建议 浏览: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