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设计校本课程
目前,校本课程建设已经成为教改的核心领域之一。然而,许多学校的校本课程缺乏理性的思考与设计,显得有些盲目又混乱。为了提升校本课程建设的有效性,我们基于研究和实践,梳理了校本课程建设的新思路。
以促进学生素质发展为基点
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不同,校本课程建设特别要注重如下三点:
其一,以学生的基本素质发展和综合素质发展为重心,适当注重特殊素质的发展。
课程设计的基本宗旨应在于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从素质的性质来看,学生的素质可以大致划分为四个层面:一是基本素质,这是指在各个领域都发挥重要作用并对其他各层面素质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素质,如性格、价值观、智力、身体素质等;二是学科素质,又称为学科素养,这是专门学科领域范围内的素质,如语文素质、数学素质、外语素质等;三是综合素质,这是对基本素质和学科素质加以综合而成的素质,如学习力、创造力、实践力等;四是特殊素质,这是适用于特殊领域或特殊情境的素质,如书法特长、领导力、野外逃生能力等。对人生的成功与幸福来说,起特别重大作用的素质是基本素质和综合素质,而且这些素质在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受关注较少,而学科素质则在国家课程中受关注较多,因此,校本课程建设应该特别注重基本素质和综合素质的发展,并围绕这些来建设校本课程,如性格发展指导课程、创造力课程等。
其二,学校改革与发展的愿景。学校改革与发展的愿景应该成为校本课程建设的一个基点。
尤其是当前教育综合改革的背景之下,每个学校都应该明确地树立自己的改革与发展的愿景,其中包括学校的总体发展水平、办学理念、办学特色等,并围绕这些进行校本课程建设。
其三,以学习为中心。
目前我国的一些学校逐渐走向以教为中心,这实际上是步入了严重的误区。当前,学校教育又重新倡导以学生学习为中心,这种转向在当前的西方国家已经比较普遍和深入,在中国也在逐渐走向普遍化和深入化。我国的国家课程,由于变革的周期较长,有些滞后,没有及时体现学校教育以学习为中心的转向;而校本课程,则由于变革周期较短,可以及时跟上教育变革的步伐,因此可以及时而充分地体现学校教育以学习为中心的转向。因此,校本课程的开发,一定要基于学习规律,体现学习的思路,从而便于学生高质量地开展自主学习。
课程要素体现“以学习为中心”
校本课程建设的重点环节是校本课程设计。校本课程设计要体现所谓的课程要素。目前关于课程要素国内比较流行的观点是,将其划分为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四个部分。在我看来,这种划分是严重缺乏逻辑的,也不利于开发出高质量的课程,因为它至少存在两个问题:第一,课程实施并不是课程设计本身应包含的一个要素,而是在课程建设完成之后进入的一个环节,即课程实施环节,这个环节的基本途径是教学,不属于课程设计范畴;第二,课程评价也不属于课程设计本身,它是在课程设计之外对课程进行评价,包括对课程规划、课程标准和教材(学材)的评价等,它不属于课程设计的范畴。上面谈及的一些范畴或者环节互有关联,但我们也应注意它们的差异,比如,学习评价是在课程范畴之内对学习的评价,是课程的一个要素,但我们不宜将课程评价与学习评价相混淆。
通过分析和整合历史上关于课程要素的各种观点以及课程建设的实际,可以找出课程的如下四个要素,这也是校本课程设计的四个要素:一是学习目标,即学习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关系到通过学习而要发展的学生的素质;二是学习内容,即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而掌握的内容;三是学习方式,即为达到学习目标、掌握学习内容而采用的学习活动类型和操作样式;四是学习评价,即对学习活动的评判,包括学习起点评价、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等。
校本课程建设的这四个要素,都是基于学习的。校本课程的文本,都要体现这些课程要素,宏观、中观、微观层次的校本课程文本,分别要在宏观、中观、微观层次上体现这些课程要素。
三个层面让校本课程设计理念落地
课程建设不同于教学。我们大致可以把教育实践划分为三个基本环节:一是教育构建环节,包括课程构建、师资构建、教育制度构建、教育环境构建等;二是教育展开环节,包括教学、课外活动、团队活动、班主任工作、学校管理等;三是教育评价环节,包括学生评价、教师评价、课程评价、教育管理评价等。无疑,这种划分是相对的。课程属于教育构建环节,而教学属于教育展开环节,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环节。这为我们理解和建设课程提供了一个总体性的视野。校本课程是一种构建和预设,确切地讲,是对学习的系统化预设,这种构建和预设工作的重点,是形成一系列的课程文本。校本课程文本主要包括如下三种,每一种文本都有一定的结构要求:
其一是校本课程规划,这是关于校本课程的全面的、较长久的计划,属于宏观层次上的校本课程文本,也可以称为校本课程方案。
一个校本课程规划起作用的时间,一般为三至五年不等。校本课程规划文本应该遵循怎样的结构呢?首先,它要从宏观上体现校本课程设计的上述四个要素,即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评价,这四个课程要素在宏观层次上分别可以表述为:学校培养目标、校本课程设置、学习方式要领、学习评价要领。其次,校本课程规划文本还要附带性地阐述指导思想和校本课程管理等内容。
其二是校本课程纲要,它应阐明一门特定校本课程的基本要求,它在职能上相当于课程标准,但比课程标准要简单,一般篇幅为4000至8000字即可。
因为校本课程使用范围较小,不必以较多的投入去研制一个课程标准,而以较小的投入来研制一个课程纲要即可。那么,校本课程纲要应该遵循怎样的结构呢?课程要素在中观层次可以分别表述为:课程目标(即一门具体课程的学习目标)、课程内容(即一门具体课程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要领、学习评价要领。其次,校本课程纲要还要阐述如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课程理念,这是一门具体课程的理念;二是校本学材(教材)的编写要求,这有助于指导校本学材(教材)的编写。
其三是校本学材(或称校本教材),即一门具体的校本课程的学习材料。
这是校本课程文本的微观层次。广义上的学材,既包括基本的学材,也包括辅助的学材等。这些材料,本质上讲是提供给学生学习的,应该按照学习的规律和思路来编写,从而便于学生在教师的激励和指导下高质量、高效率地开展自主且个性化的学习。“校本学材”不仅是一个术语的改变,而且是编写理念和思路的革新。那么,校本学材应该遵循怎样的结构呢?它应该在微观层次上体现校本课程设计的上述四个要素,即: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评价。应该将这四个课程要素加以提炼和整合,纳入到供学生学习的材料之中,进行精心的组织,并以有效形式加以呈现。这样设计的校本学材,便于学生在教师的激励和指导下高质量地学习,因此教学质量更有保障。
2. 浅议如何构建学校鼓乐校本课程的评价体系
3、知识、技能的评价。除了以上的评价外,鼓乐知识技能的掌握也是我们评价的内容之一。由于鼓乐校本课程实践性很强,为此在评价时,队员通过亲自参与、动手实践等形式进行学习显得更为突出。如:播放简单的音乐让队员编写节奏,培养队员节奏感;通过看图,让队员示范动作,强化队员的动作规范性;通过亲自演奏乐器,了解乐器发出的声音,进行简单的节奏训练;通过观看录像,学习队形变换,感受鼓号队队员的精神风貌等等。这一系列的知识技能的评价,调动起了队员的感官,使队员充分体会到了在实践中学习和在学习中实践的乐趣。三、评价方式要体现多元化评价方式决定了评价效果,为了依据新课程改革"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精神,充分体现少先队的组织教育功能。我们在鼓乐校本评价中更加注重了评价的多元化,并采取了“雏鹰奖章”的评价形式,建立了学校的校本特色章――鼓乐章。队员将根据自己在学习实践中的表现以及大家对自己的评价,向中队申请鼓乐章,得到认可者,可获得此章。我们利用特色章的评比,进一步深化了争章活动,使校本课程与雏鹰争章得到了有机的结合。当然在评价方式上我们也采用了自我评价、他人评价、组织评价、发展性评价的方式,这样有益于帮助队员认识自我、树立自信、促进队员的发展。1、组织评价。组织评价是少先队评价区别于其他评价的显著特征,它有利于培养队员的组织观念、发挥队组织的教育作用。队员在少先队组织内接受鼓乐知识的学习,小队、中队作为他学习的伙伴群体,在学习过程中小队、中队的评价促进了队员群体认同感的形成,在此基础上队员可获得鼓乐章,这种评价形式使评价本身更加客观、公正。2、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都属于个体评价形式。自评是对员自我总结、自我认识、自我完善、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是充分发挥队员主体作用的突出表现。自评有利于激发队员的进取、创新精神,有利于本人的素质提高。他人评价可有队员间的评价,也可以有教师和家长对其本身的评价。由于队员、家长、教师与评价对象关系密切、对评价对象平时的表现情况较熟。因而其评价结果对评价对象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此他人评价可实现互动合作、教师辅导、家长监督等不同的作用,使评价的激励导向功能得到很好的体现。3、发展性评价。在评价过程中,我们还注意到了运用发展性评价的原则,对队员现在和过去做全面的分析,根据他们过去的基础和现实的表现,来进行评价,用发展的眼光来权衡队员的进步和成长。毕竟人的素质的某些侧面和某些要素是很难进行量化处理的,不可能也不应该应用整齐划一的评价指标对待千变万化的评价对象,也不能完全依靠定理评价手段。所以使用发展性的评价方式会使评价更趋于科学化、人性化,使评价结果更为准确,效果更加明显。以上阐述了我校在开设鼓乐实践课中,开展评价活动的一些探索和研究。我们感到加强鼓乐评价体系的构建,对于培养队员的意志品质,激发队员热爱少先队的情感、促进队员的审美观念和特长培养,使他们健康成长上都会起到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要在这方面继续加强研究、积极实践,探索鼓乐评价体系构建的完整性。为了我校鼓号队的持续发展,为了促进队员的成长,加强少先队的组织建设,我们还将继续努力,加强学习,不断用新课改的理念指导少先队工作,使我校的少先队工作与时俱进、充满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