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申请非物质文化传承人
想评某一级传承人,所掌握的项目就必须是这一级的名录项目了。比如蒙古族马具制作技艺这一项目已经入选了国家级非遗名录代表性项目,那么传承这一技艺的传承人才有可能申报国家级传承人。
其次,想申报某一级的传承人,一般来说,必须是下一级名录项目的传承人。比如想申报国家级传承人,那么必须已经是省级传承人才有申报资格。
申报传承人必须具备日下条件:
(一)熟练掌握其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在特定领域内具有代表性,并在一定区域内具有较大影响;
(三)积极开展传承活动。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的。
代表性传承人都是成批的申报、评审、公布的。基本程序一般是当地文化主管部门下发申报的通知—下辖地区和单位组织申报—传承人填写申报书和申报片—文化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评审—评审结果公示—正式公布。
(1)非遗传承人培训课程扩展阅读:
认定
为保护和阻止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中断,保持可持续发展,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进行调查时,要弄清楚其传承谱系、传承路线(传承链)、所掌握和传承的内容或技艺、传承人对所传承的项目的创新与发展。
对传承人的调查,要事先选好对象人选,然后进行采访,对本人、同行、亲戚等进行多方面的调查,要记录和提供他们的代表作,甚至还要做口述史,要把他所掌握和传承的内容或技艺原原本本地用文字和绘图记录下来。
调查的内容,包括传承人的最基本的资料,姓名、艺名、性别、地址、职业、信仰、受教育情况等等,以及他所传承的项目、他的技艺和当地地方文化的关系,与民族记忆的关系。
以及他这个项目在村寨、在社区群体中、行业中的地位,他的授业师傅、他的亲戚、他传习的方式、他有没有拜师、有没有仪式、行内有什么规则、有什么样的禁忌、有没有祖师、有没有行会。
㈡ 什么叫非遗传承人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是指经国务院文化行政部门认定的,承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传承保护责任,具有公认的代表性、权威性与影响力的传承人。
符合下列条件的公民可以申请或者被推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一)掌握并承续某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在一定区域或领域内被公认为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
(三)积极开展传承活动,培养后继人才。
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收集、整理和研究的人员不得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应承担以下义务:
(一)在不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根据文化行政部门的要求,提供完整的项目操作程序、技术规范、原材料要求、技艺要领等;
(二)制定项目传承计划和具体目标任务,报文化行政部门备案;
(三)采取收徒、办学等方式,开展传承工作,无保留地传授技艺,培养后继人才;
(四)积极参与展览、演示、研讨、交流等活动;
(五)定期向所在地文化行政部门提交项目传承情况报告。
㈢ 怎么成为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的徒弟
去拜师
㈣ 非遗传人的称号是怎么获取的,传承几代以上才可以被誉为非遗传承人
非遗传人的称号是怎么获取的,传承几代以上才可以被誉为非遗传承人?
㈤ 北京非遗什么时候再收传承人通过什么途径报名怎么得到消息
申报非遗传承人需要上报的材料包括:1、推荐表:包括申请人的基本情况,如姓名、年龄、内性别、文化容程度、职业、工作单位等;传承谱系;学习与实践经历;技艺特点、成就;持有该项目的相关实物、资料的情况;推荐、审核意见等。2、辅助材料:包括有助于说明申请人所申报项目的具有代表性的文字、图片、录音、录像等资料。
㈥ 县级非遗传承人可以开培训班吗
这个完全可以的,传承文明义不容辞啊
㈦ 什么叫“非遗传承人”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是指经国务院文化行政部门认定的,承担国家内级非物质文化容遗产名录项目传承保护责任,具有公认的代表性、权威性与影响力的传承人。
符合下列条件的公民可以申请或者被推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一)掌握并承续某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在一定区域或领域内被公认为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
(三)积极开展传承活动,培养后继人才。
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收集、整理和研究的人员不得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应承担以下义务:
(一)在不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根据文化行政部门的要求,提供完整的项目操作程序、技术规范、原材料要求、技艺要领等;
(二)制定项目传承计划和具体目标任务,报文化行政部门备案;
(三)采取收徒、办学等方式,开展传承工作,无保留地传授技艺,培养后继人才;
(四)积极参与展览、演示、研讨、交流等活动;
(五)定期向所在地文化行政部门提交项目传承情况报告。
㈧ 怎样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需要被提名的遗产必须具有‘突出的、普世的价值’并且满足以下条件之一方可被收入。
1、代表了人类创造精神的杰作;
2、通过建筑或技术、有纪念意义的艺术品、城市规划或景观设计,展现了在一段时期内或在一个文化区域中进行的有重要意义的人文价值的交流;
3、独一无二或至少是非常特别地代表了一种文化传统或是一种现存或已经灭绝的文明;
4、突出地代表了某一类建筑或技术的,并且展示了人类历史上的某一段或几段非常重要的时期;
5、突出地代表了一种或几种文化中人类传统的居住方式、利用土地或海洋的方式,或是代表了人类与环境的互动关系,尤其是当这种关系在不可逆的变化下显得非常脆弱的时候;
6、 直接或明确地同某些具有突出的、普世的价值的事件、现实的传统、思想、信仰、文化作品或文艺作品相联系。
(8)非遗传承人培训课程扩展阅读
非物质文化传承的特点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一样,是一个民族或群体的文化及其传统的两个组成部分,对于人类社会或群体以至民族和国家的文化认同,民族精神的承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当代世界中,以增强“文化多样性”和“对人类创造力的尊重”为共同理念,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而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行保护,就要探讨和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特点和发展规律,只有懂得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特点和发展规律,才能做到正确的、有效的保护。
㈨ 雕刻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有人传授技艺吗
海南日报|2013年11月19日08:41
文昌市东郊镇建华山村北港村小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回承人符史琼(右答)正在给村里的年轻学徒传授椰雕技艺。
古谚有“海南椰子半文昌,文昌椰子半东郊”,东郊镇百姓不但靠椰子为生,而且也把椰雕艺术融入了他们的人生。符史琼从父亲手里学到椰雕技艺并从事这一行数十年,是东郊当地有名的椰雕艺人。如今,他在文昌市文化部门的支持下,在村里开办椰雕技艺传承培训班,着力于为村里年轻学徒授艺并创新椰雕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