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triz培训解决问题有几个步骤
1、问题分析
对于一个工程技术问题的解决,分析问题往往是个很关键的部分,通过层层分析,可以透过问题现象找到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也就是解决问题的着手点。在运用TRIZ来解决问题时
①要对问题进行描述与定义,说明问题所在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问题发生的条件;
②建立功能模型,分析工程系统和超系统组件的功能、组件间的作用关系,分析哪些作用是有害的、不足的,找出造成系统问题的关系因素;
③根据前两步分析出造成系统的关键因素,选择进行组件价值分析、因果分析或资源分析。 组件价值分析,根据理想度公式计算出系统中各个组件的功能价值,对于理想度低的组件采用裁剪的方法进行系统有用功能的重新分配,同时将问题转化为关键问题。因果分析,可以通过对问题的层层深入,找到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着手点。资源指的是问题所处环境中存在的物体、信息、能源、或者材料的属性。资源分析,帮助我们找出解决问题所缺乏的资源,可以转化为待解决的问题点,资源分析还帮助我们找出系统内外各种可用的资源,在后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往往可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问题解决
TRIZ解决问题的模式是将初始问题转化为标准问题模型,通过对标准问题运用TRIZ工具,得到解决方案模型,然后转化为工程方案。
TRIZ提供了四种问题模型以及相应工具和方案模型:
①技术矛盾, 将待解决的具体问题转化为用39个通用工程参数描述的技术矛盾,通过查找矛盾矩阵,找到针对问题的创新原理,即解决方案模型;
②物理矛盾, 将待解决的问题准确描述和定义为物理矛盾,解决物理矛盾的核心思想是实现矛盾双方的分离,运用分离原理作为工具来解决物理矛盾,得到解决方案模型;
③功能模型, 通过分析待解决问题系统中组件及组件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建立功能模型,运用知识效应库,产生解决方案模型;
④物场模型, 将待解决的具体问题转化为利用物质和场来描述的标准物场模型,分析物场模型中不足、过度、有害的作用,查找对应的76种标准解法,得到解决方案模型。
3、方案验证
运用TRIZ对问题分析、求解,得到的通常是解决方案模型,工程技术人员还需要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工程经验等将解决方案模型转化为实际的工程方案,并进行评估、验证,形成最终的解决方案。
TRIZ理论不是针对某个特定的创新问题,而是一套解决问题的方法理论。TRIZ并不直接解决问题,而是通过将一般问题转化为标准问题,建立问题的模型,再运用相对应的工具来进行求解。TRIZ的原理和工具不局限于任何特定的应用领域,对所有创新问题的解决都有指导作用,并且可以和其它方法如六西格玛设计、QFD集成应用,相互补充,促进技术创新、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
『贰』 为什么要参加创新方法triz培训
为什么要参加创新方法triz培训:
很多学员会问:"为什么要参加创新方法triz培训?"标准的说法是:"学知识"
那又有人说了,我可以自学,是的,学习创新方法triz培训的最简单方式就是读书.
优点:时间灵活,企业无需花费专门的成本进行培训;
缺点:需要非常高的自律性,且对于这种极端抽象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很容易误入歧途;
书本属于公开资料,但发明问题,特别是具有商业价值的很多项目是不能以公开资料呈现出来的.不用说图书了,就是公开文章,我们在涉及到咨询内容时都要严格避讳,即便公开发表,也要与客户沟通,达成一致才可以.因此,书本上根本不可能找到短期真实的案例,就更谈不到设计细节了.
而培训的目的是听案例.很多人在学习TRIZ初期,对概念还比较模糊,究竟TRIZ能做什么尚不清楚,在这个阶段最快的办法就是通过简单的培训(不超过3天),迅速厘清这些概念,最重要的是利用实际课题的案例把这些概念串起来.这样有助于更好的理解方法论,也清楚继续学习的过程中如何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天行健的创新方法triz培训课程主要着重培养学员对技术创新方法TRIZ的应用能力,通过对系统分析、资源分析、物质场分析等问题分析方法的诠释,让学员深刻体会寻找问题根本原因的步骤和方法,结合大量实例介绍TRIZ中的概念、解题方法及工具,同时还将学习使用相关工具进行实践演练,在实战中不断体会与理解.
『叁』 浙江杭州这边有没有TRIZ培训
浙江杭州这边有没有TRIZ培训?
天行健提供TRIZ培训公开课及企业内训。
TRIZ培训课程主要版着重培养学员对技权术创新方法(TRIZ理论)的应用能力,通过对系统分析、资源分析、物质场分析等问题分析方法的诠释,让学员深刻体会寻找问题根本原因的步骤和方法,结合大量实例介绍TRIZ中的概念、解题方法及工具,同时还将学习使用相关工具进行实践演练,在实战中不断体会与理解。
『肆』 TRIZ培训有什么特点
我国学者对TRIZ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近年TRIZ逐步引起关注,对TRIZ原理、工具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TRIZ与多种设计理论的集成已成为该领域重要研究方向。
1、概念设计
概念设计定义为:“在确定任务之后,通过抽象化拟定功能结构,寻求适当的作用原理和其组合,确定基本求解途径,并得出相关方案,这部分的设计工作称之为概念设计。”
2、过程
①需求分析
顾客需求的满足是概念设计的最终目标,分析顾客的声音,为概念设计中产品的功能结构和技术特性的完善奠定基础。
②功能设计
将产品概念从抽象到具体、深入有序地分析产品的功能结构,分析功能间的相互关系,结合相关原理,进行功能的构思和设计。
③方案评价与优选
概念设计阶段方案的评价与优选对后续设计阶段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依据相关评价属性和准则,建立系统的评价优选体系。
3、特点
创新性、多样性、层次性是概念设计的三大特点:
①创新性:创新是设计的灵魂,概念设计阶段的核心就是创新,决定着产品未来的设计的水平和发展方向;
②多样性:概念设计阶段涉及的知识领域及实现功能的设计原理、设计思路、设计方案均具有多样性;
③层次性:概念设计过程具有从抽象到具体的层次性。
『伍』 TRIZ培训与其他创新方法有什么不同
在系统创新()理论和方法中,以上四大创新的障碍都被有效克服:
1、 通过了解和掌握创新和发明的进化规律,可以准确把握和选择创新和发明的方向,绝不会选择错误的创新方向,从而避免了巨大的创新和发明成本或浪费;
2、 通过掌握和了解创新活动应满足的一般规律和基本模式,可以有效克服人们的思维惯性,从而为人们的创新活动提供巨大的自由思维空间;
3、 通过集成目前世界已有的高层次的创新和发明专利,可以为人们的任何创新和发明活动提供庞大的知识库,从而有效突破个人知识领域的局限;
4、 通过研究世界上多数优秀的创新活动规律,系统创新(TRIZ)理论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套适用于各种创新活动的结构化和系统化的创新方法和程序,从而结束了创新活动没有可学习的方法和程序的历史!
TRIZ用于解决问题所包含矛盾的创新原理是基于250万件发明专利分析结果提炼出的,具有普遍性,这些创新原理为创造性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参考方向,与通常采用的试错法(Trial-and-Error Method)和头脑风暴法(Brainstorming)相比,TRIZ更加易于操作、系统化、流程化,不过多地依赖灵光乍现、个人知识以及经验进行创新。
TRIZ的出现,给创新这一现代社会中最活跃的元素带来了革命。由于TRIZ还是一种分析式的思维方法,掌握之后,有助于人们在几乎所有事情中找到创新的方法。TRIZ虽然起源于前苏联,但它的发展和成熟却是在欧美国家。TRIZ提供的不仅仅是一种纯粹的创新理论和方法,它还是一种思维模式,能够帮助我们形成一种系统的、易流程化的创新设计问题思考模式。
所谓系统化创新(TRIZ),就是按照科学有效的创新问题解决方案和流程,综合应用各种先进创新理论和方法,并在强大的创新工具支持下,使得个人的创新能力得到极大激发,帮助人们快速实现对问题的准确深入分析和高质量创新方案的获取,从而大大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创新成本,缩短创新时间。具体来说,它包括初始问题描述、问题功能模型构建、创新方向选择等,并针对具体的创新问题,采取有效的创新方法和工具支持,及时准确地获取创新性解决方案,最后对所得解决方案进行客观合理的评价,同时创新成果也能有效地积累和管理起来以备后续创新过程之用。
系统创新(TRIZ)理论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引入最少的外部资源消除创新过程中遇到的矛盾而使系统向理想状态发展”。
Genrich Altshuller确定了:发明过程可用系统的方法重点加强,系统方法通过聚集过去创新的经验可提供指向最好解决办法的范围和方向。
Genrich Altshuller同时发现:创新的本质就是不断地发现和澄清产品内在的技术矛盾和物理矛盾并着力消除它们,而不是采用传统的妥协折中(Trade-off)的方法。
Altshuller对确定的4万份组成“创新/发明”成果的专利进行严格地分析后,在他的系统创新(TRIZ)理论中总结了以下四个基本创新发现和规律:
第一个发现和规律就是:所有的创新/发明都是针对一个或几个矛盾的解决方案,所以创新的本质就是不断消除矛盾的过程和结果!这就是下面我们要讲到的什么是“创新对象或发明问题”。
『陆』 Triz培训资源有哪些类型
一、资源分析概述TRIZ理论中的资源是指系统及其环境中的各种要素,能反映诸多系统作用、功能、组分、组成间的联系结构、信息、能量流、物质、形态、空间分布、功能的时间参数、效能及其他有关功能质量的个别参数。可以说解决技术问题的实质是对资源的合理应用,使用技术系统资源是提高理想度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只有具备合理使用资源才能解决所有的技术问题。资源分析的实质就是从系统的高度研究分析资源,挖掘系统的派生资源,关注系统资源间的有机联系,合理地组合、配置、优化资源结构,提升系统资源的应用价值或理想度。
二、资源的类型TRIZ理论中按照资源的不同属性将资源分为两个纬度,六种类别。两个纬度是指现成资源和派生资源。六种类别是将资源分为物质资源、能量资源、信息资源、空间资源、时间资源和功能资源。如果将资源进一步细化,可以分为现成物质资源、派生物质资源、现成能量资源、派生能量资源等。
1、物质资源物质资源是指可以构成系统及其周围环境的任何材料或系统产品。物质资源不仅包括有形的物质,还包括无形的物质,如空气等。例如:工厂化菌菇培养过程中,需要将菌种接种到菌包中,在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下逐渐成长,最终成为人们可食用的产品。但在菌包接种的过程中,由于接种室无法达到彻底无菌的状态,菌种被感染,导致菌包中其他杂菌生长,接种率下降,菌包浪费严重。在此例中,物质资源包括接种设备、菌包、菌种、自然空气、消毒空气、杂菌等。需要注意的是:①可以对接种设备进一步的细化,如接种喷枪、传送带、输送菌种管等,细分后更有利于寻找资源;②在系统中对主要功能产生有害作用的是杂菌,杂菌也是物质资源,在寻找物质资源时不以产生作用的好坏来评判。
2、能量资源能量资源是指系统及其周围中存在或能产生的场或能量流。通常的能量资源有电能、风能、磁能、动能等。在菌菇接种过程中,能量资源有菌种在运输管道中的动能、设备运转的电能、空气的流动动能等等。
3、信息资源信息资源是指系统中存在或能产生的信息,也就是系统和脱离系统的物质而获取的系统信息。可以通过信息判断系统的状态,通常系统内的各项参数的变化,如浓度、速度、压力、面积、长度、高度等都是信息资源。在菌菇接种的案例中信息资源有菌种的压力、菌种的流动速度、空气中杂菌的含量、空气的流动速度、空气净化器的速度、菌种在菌包中的生长速度等。
4、空间资源空间资源是指系统及其超系统存在的未被占用的空间位置、次序等。空间资源通常表现在系统及超系统中存在的某些“孔”状空间、物体的表面、物体的空腔、系统中没有被利用的空间等。
5、时间资源时间资源是指在系统工作之前、工作之后、两个循环之间的时间间隔以及之前未被使用的时间。
6、功能资源功能资源是指利用系统内各子系统已执行的功能,对功能进一步挖掘,使现有子系统执行主要功能的同时,能够执行更多的功能。如某些产品的组成由壳体、芯体等组成,为了减少成本,可以进一步挖掘资源,使芯体在执行原有功能的同时执行壳体的功能,或者使壳体在执行原有功能的公式执行芯体的功能,使子系统的功能资源达到最大化、最有效的利用。
『柒』 TRIZ创新方法培训的十个典型的错误是什么
一、TRIZ创新方法培训十个典型的错误:
1、死胡同:问题描述从一开始就朝着一个没有希望的方向,这是一个在试图运用事实上已经耗尽的发展资源来改进系统时产生的一个典型错误。
2、过度具体:问题描述太窄,是专业技术员特有的;
3、设计:从事一个过于复杂的问题,而不是一个具体的问题;
4、混乱:在一个简单的任务后面,隐藏着一座山一样的任务;
5、信息洪灾:一个分配任务的专家提供了大量信息,而最重要的信息却丢失了;
6、信息缺乏:分配任务的专家忽略了重要信息,可能是关于现有资源的;专家要么认为这种信息不重要,要么认为这种信息是不言自明的;当一个任务是根据二手信息分配,而具体的事实不清楚的情况下,这种错误是典型的;
7、限制太严格:比如,要求问题必须以某种特定的方式得到解决。不允许有任何“改变”时,这时典型的错误;
8、次级解释:专家运用错误但却象征性的原因,而不是真实的原因解释系统这种或那种效果、事实或者性能;
9、“短视”任务:任务描述无视在解决问题时新系统产生前发生的改变,这会使系统在生产和销售措施评估方面产生问题;
10、纠偏任务:不是去优化产生错误的技术操作,而是去改进技术环节,开发这种环节是为了清除已经产生的问题。
优秀的思考要求更多的屏幕,比如:27个!这里,相关系统和反向系统,以及它们的子系统和超系统的发展,都与最初的9屏幕相类似。
运用多屏幕思考可以避免许多戏剧性的错误,通常情况下,发明者是缺乏耐心的,一旦问题的第一个解决方法被找到后,就会是这个任务的终结。这常常导致一个新的技术思路的不完全应用,而不是完全的应用。
二、张驰咨询提供TRIZ内训与公开课培训。
『捌』 triz培训的40个发明/创新原则是什么
triz40个发明/创新原则介绍及举例说明:
1. 分割的原则
a.将系统划分为多个彼此独立的部件;
b.使系统可分解;
c.提高系统被分割的程度。
例子:
1.组合家具,标准计算机构件,可折叠的木尺。
2.可以连接形成任何所需长度的加登软管。
2. 分隔的原则
a.将影响系统正常功能的部件或功能挑出并隔离;
b.将系统中惟一有用或必要的功能或属性挑出并隔离。
例子:
为了吓跑飞机场的禽鸟,使用磁带录音机复制使鸟兴奋的声音。把声音从发声的鸟身上分隔开来使用可以创新。
3. 局部质量的原则
a.将系统结构由一致改为不一致,将外部环境或外部作用由一致改为不一致;
b.使系统各部件在最适于其运作的条件下发挥功能;
c.使系统各部件实现的功能有差异且有用。
例子:
1.在煤矿井为了防尘,一层锥形的薄水汽应用到钻孔装载机上的工作运转部分。水汽层的水珠越小,防尘效果越好。但细小的水汽影响了工作。解决办法是在细小的水汽的锥形面上覆盖一层粗糙的水汽。
2.铅笔头上带有橡皮擦。
4. 不对称的原则
a.如果对称的形状无法满足系统功能要求,将对称的形状改为非对称;
b.对于非对称的系统,则提高非对称的程度。
例子:
1.轮胎的一边比另一边更耐用以承受来自路边的撞击。
2.当通过一个对称的漏斗卸载湿沙的时候,沙子在开口上方形成拱形,致使不规则的流动。一个不对称的漏斗几乎可以完全消除这种拱形。
5. 合并的原则
a.将相同或相似的物体结合或合并,将相同或相似的部件集合起来执行并行的操作;
b.使操作相邻或并行,并及时相结合。
例子:
旋转式挖掘机的工作特征是在单步执行中具有特别的用来融化和软化冰冻地面的蒸汽管口。
6. 普遍性原则
a.使同一部件或系统实现多个功能,减少部件数。
例子:
1.沙发在夜间可转化用来做床。
2.小型货车的座位可调整为适合坐、睡觉或者搬运货物。
7. "嵌套娃娃"
a.将一个物体放入另一物体,依次将各物体放入另一物体;
b.使一个部件穿过另一部件的腔体。
例子:
1.望远镜的天线
2.堆垛椅子(相互叠放以便存放)
3.内部能存放铅芯的自动铅笔
8. 反重量的原则
a.为补偿一个物体带来的重量增加,将它与可提供升力的物体合并;
b.为补偿一个物体带来的增重,使它与环境发生作用,产生空气动力、水动力、浮力及其他力。
例子:
1.水翼艇。
2.赛车的尾翼用来增加车对地面的压力。
9. 预防性的反措施
a.若有必要采取兼具有用和有害作用的行为,应在其后用相反的行为替代该行为,以控制有害作用;
b.提前在物体内施加压力,以平衡其后会出现的不希望的工作压力。
例子:
1.钢筋混凝土形成的圆柱或地板。
2.强化轴——为了使轴的强度更高,将几根小管以精确的角度缠绕而成。
10. 优先的原则
a.将所要求的行动全部或至少部分地预先进行;
b.将物体组织起来,使物体运作时从最方便的位置出发,运作过程中避免因等待而浪费时间。
例子:
1.在刀刃横向制作一些凹槽,可使刀刃钝的部位脱落,恢复刀刃的锋利。
2.瓶子里的橡胶胶水很难整洁、规则地使用。将瓶子形成带状可容易地使用适量的胶水。
11. 提前作铺垫
为补偿物体相对低的可靠性,提前准备应对措施。
例子:
为防止入店偷窃行为,店主使用装有磁条的特殊标签。为了使顾客能将购买的商品带出,收银员在出口处将磁条消磁。
12. 均衡的原则
在潜在的场中限制物体的位置改变(如,在重力场中改变物体的操作环境,以避免升降物体带来的矛盾)。
例子:
工作人员在修车坑里更换汽车引擎润滑油(以致不需要使用昂贵的升降工具)。
13. 颠倒的原则
a.实施与问题的要求相反的行动;
b.使系统中原静止部件运动,原运动部件静止;
c.将系统颠倒。
例子:
通过部件的振动来打磨清理部件,而不是依靠打磨机的振动。
14. 球形原则
a.用带曲线的零部件取代直线型的零部件、表面或形式,将平面改为曲面,立方体形(平行六面体)的零部件改为球形结构;
b.使用滚筒、球体、螺旋及圆顶;
c.将线性运动改为旋转运动,使用离心力。
例子:
电脑鼠标利用球形结构将两个轴的线性运动转换成矢量运动。
15. 柔韧的原则
a.不断改变系统或其环境的参数,使之始终处于最适合各个工作循环的状态;
b.将系统划分为几个可做相对运动的部件;
c.如果系统是静止的,使之运动或可转化。
例子:
1.闪光灯在灯体和灯头之间有可弯曲变形的鹅颈管。
2.运输船的船体呈圆柱形。为了减少船体全负荷时受到的阻力,船体由两个可打开的绞接的半圆柱形组成。
16. 不足或超额的原则
a.如果采用一种解决方法难以达到百分之百的效果,则用该方法实现稍差一点或稍过头一点的效果,使问题的解决变得容易。
例子:
1.圆柱体通过浸入油漆的方法来上漆,但涂上的油漆比所期望的要多。通过快速地旋转圆柱体可将多余的油漆去除。
2.为了从金属粉末仓库持续均衡地卸下金属粉末,仓库具有一个特殊的内部漏斗可将自己持续地装满以提供持续不断的卸料压力。
17. 转移到新的维度
a.将物体在1维空间的问题转移到2维空间解决,将物体在2维空间的问题转移到3维空间解决;
b.将层次单一的系统转变为多层次的系统;
c.将物体转动、倾斜;
d.把问题转移到物体的相邻区域或反面上。
例子:
温室的北面具有一块凹面的反射镜,反射镜通过反射白天的太阳光改善温室房另一部分的照明。
18. 机械振动
a.使物体震荡或振动;
b.增加频率(甚至到超声波波段);
c.采用物体共振频率;
d.用压电振荡器替代机械振荡器;
e.使用组合的超声与电磁振动。
例子:
1.为了去除物体的铸层而不毁坏其外表,用振动的小刀代替传统的手工据。
2.在浇铸时,振动铸造模型以改善铸造物质的流动性和结构特质。
19. 定期行动的原则
a.用周期性或规律性的行为取代连续的行为;
b.如行动已经是周期性的,则改变周期的振幅与频率;
c.充分利用周期间隔执行其他操作。
例子:
1.用扳手拧松已被腐蚀的螺母时,使用突发的推力而不是持续的力量。
2.报警灯不停的闪烁比持续的亮着更能引起注意。
20. 有用行为的持续性原则(看到此)
a.使物体的所有零部件在所有时间满负荷地持续工作;
b.取消工作中的无用及不连贯行为。
例子:
钻孔带有开凿用的边,其主要用来在钻孔的进退过程中能持续进行开凿。
21. 跳跃的原则
a.快速通过特定的过程或阶段(如破坏性的、有害的域危险的操作)。
例子:
切割机切割薄的塑料管时,通过加快切割的速度来防止管子在切割过程中变形(在管子还未变形之前完成切割过程)。
22. "用伪装来保护"
a.利用有害因素(特别地,如环境与周围事物的有害作用)达到积极的效果;
b.为消除主要的有害行为而将其加入另一个有害的行为;
c.将有害因素扩展到不再有害的程度。
例子:
1.寒冷天气时,沙石在运输中会冻结成坚固的块状体。通过强化冰冻(使用液体氮)使冰块脆化,然后倒出。
2. 当使用高频电流加热金属时,只有外层被加热。这一消极效应后来被用来做表面热处理。
23. 反馈的原则
a.引入反馈以改迸过程或行动;
b.若反馈已存在,则改变其大小与影响。
例子:
1.通过测量输出压力,在压力过小的情况下借助水泵的方法维持井里的水压。
2.必须将冰和水混合到一个精确的总重量时才可以对它们进行分开测量。因为很难精确控制冰的分配量,所以首先测量冰块的重量,然后通过水来调节,并精确达到所需的量。
3.消音设备是通过取样噪音信号,然后进行相移,并将其反馈来消除噪音的效果。
24. 媒介的原则
a.引入中间过程或使用媒介物;
b.将物体与其他易于移动的物体暂时结合。
例子:
在液态金属中通电流时,为了减少能量损耗,使用冷却的电极和较低熔点的液态金属媒介。
25. 自服务原则
a.使物体实施有益的辅助功能,自我服务;
b.利用浪费的材料、能量或物质。
例子:
1.为了在破碎滚筒机表面上均匀地分布研磨材料,并且防止进料器的磨损,进料器的表面由相同的研磨材料制成。
2.电焊枪的喷杆通过一个特殊设备推进。为了简化系统,喷杆通过焊接电流控制的螺线管推进。
26. 复制的原则
a.用简化而便宜的复制品取代不易得到、昂贵、易碎的物品;
b.用光学复制品取代物体或过程;
c.若已运用了可视的光学复制品,则转用红外或紫外复制品。
例子:
高的物体的高度可通过测量它们的影子来确定。
27. 廉价的短寿产品
用多个廉价、具有一定质量的产品取代一个昂贵的产品。
例子:
1.一次性尿布。
2.一次性捕鼠器由一个带诱饵的塑料管构成。老鼠从一个锥形开口进入捕鼠器;开口的壁面是有角度的,并且不让老鼠出去。
28. 向非机械系统转变
a.将机械系统转变为光学、声学或嗅觉系统;
b.在机械系统中运用电场、磁场或电磁场;
c.用其他场来替代;
1.用运动场替代静止场
2.及时调整到那些变化
3.从随机到结构化
d.加入铁磁粒子,运用磁场或电磁场。
例子:
为了增加热塑性材料在金属覆盖层的结合度,可以使这一过程在电磁区域中进行以强化与金属的结合。
29. 气体力学及流体力学的原则
在系统中引人气体或液体零部件取代固体零部件。
例子:
1.To increase the draft of an instrial chimney a spiral pipe with nozzles was installed. When the air starts flowing through the nozzles, it creates an air like wall, recing drag.为了增加工业烟囱的排烟的抽力,安装一个有管口的螺旋管。当空气通过管口流进时,形成一堵空气墙,以减少拖拉力。
2.为了运输易碎物品,使用空气泡沫封袋或泡沫状材料。
30. 柔性外壳及薄膜
a.用柔性外壳及薄膜取代3维结构;
b.用柔性外壳及薄膜将物体与外部环境隔离。
例子:
为了防止植物叶面水分的蒸发,人们应用聚乙烯喷雾剂。不久,聚乙烯凝固,由于聚乙烯膜释放氧气比水蒸汽多,植物的生长状况得到大大改善。
31. 采用多孔渗水材料
a.使物体多孔或加人多孔成分;
b.若物体是多孔的,则利用孔结构引入新物质或功能。
例子:
为了避免在机器中加入冷冻剂,机器的某些部分被填充经过冷却剂溶液浸泡的多孔渗水材料(细孔钢),当机器工作时,冷却剂溶液蒸发提供短期的、均衡的冷却作用。
32. 改变颜色
a.改变物体或其环境的颜色;
b.改变物体或其环境的透明度;
c.使用带色添加剂,以观察难以看清的物体或过程;
d.若此类添加剂己经使用,刚采用发光轨迹或示踪元素。
例子:
1.使用透明绷带可以不拆绷带而检查伤口。
2.在钢铁厂,水幕被用来保护工人免受高温。这种水幕只能隔绝红外线,所以融化的钢铁发出的明亮的光很容易穿过水帘。在水中加入色彩可起到滤波效应而依然保持水帘的透明。
33. 同质的原则
使物体与给定的由相同材料(或属性相同的材料)构成的其他物体相互作用。
例子:
进料器的表面用跟磨料相同的材料制成,这样可持续地补充进料器表面的磨损。
34. 放弃与恢复的原则
a.抛弃系统中己履行了功能的部分或在操作中直接修正它们;
b.相反地,在操作中直接存储物体的可消耗部分。
例子:
1.开枪后子弹壳被抛出。
2.火箭推动器在提供完动力之后与火箭分离。
35. 改变参数的原则
改变物体的物理状态(如变为气态、液态或固态),改变浓度或密度,改变柔性,改变温度。
例子:
In a system for brittle friable materials, the surface of the spiral feedscrew was made from an elastic material with two spiral springs. In order to control the process the pitch of the screw could be changed remotely.
在一个易碎材料的系统里,螺旋形螺钉的表面用弹性材料制成,并附带两个螺旋形的弹簧片。为了控制拧螺钉的过程,需要较大的改变螺钉的倾斜度。
36. 相位转变
利用相位转变中发生的现象,如容积改变、吸热或放热等。
例子:
为了控制有棱纹的管子的膨胀,将管子灌满水并冷却至结冰的温度。
37. 热膨胀
a.利用材料的热膨胀效应或收缩效应;
b.若已利用了热膨胀原理,则利用膨胀系数不同的多种材料。
例子:
为了控制温室屋顶窗户的开关,使用双金属合成板连接在窗户上。金属板随温度的变化而弯曲控制窗户的开或关。
38. 强氧化剂原则
a.用富氧空气取代一般空气;
b.用纯氧取代富氧空气;
c.将空气或氧气暴露在电离环境;
d.使用电离的氧气。
例子:
为了从火把获得更多的热量,用氧气替代空气。
39. 惰性气体原则
a.将物体置于惰性气体环境;
b.在系统中加入中性或惰性部件。
例子:
为了防止仓库里的棉花着火,在运输过程中使惰性气体充满贮藏区域。
40. 使用复合材料
a.用复合材料替代由同一性质的物质组成的材料。
例子:
军用飞行徽章由塑料和碳纤物铸造而成,以达到高强度和低重量的目的。
『玖』 TRIZ培训如何提升个人的创新能力
一个普通的员工也能有专利产生?如果他的专利能为企业或自己带来很大的价值,他会不会非常兴奋?答案是肯定的。
TRIZ首先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它借助大量的专利分析和总结,其创新发明方法具有普遍的共性。通过学习TRIZ,很多人都可以产生值得申请专利的创意或者产品原型。说白了,TRIZ就是帮助更多的员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并将其落到实处,而不仅仅是务虚空想。用TRIZ方法无论是解决了问题还是获得了专利,对于个人来说,其创新能力和信心都可以获得很大提升,这都是特别接地气的事情。
TRIZ理论包括术语概念、方法算法、流程和进化法则,这些概念、方法容易理解,不过必须付之于实践才能真正地消化吸收―经过学习实践、理解再实践几个循环,学员大都能感觉到自己的创新能力在显著地提高。
TRIZ意译为发明问题的解决理论。TRIZ理论成功地揭示了创造发明的内在规律和原理,着力于澄清和强调系统中存在的矛盾,其目标是完全解决矛盾,获得最终的理想结果。它不是采取折衷或者妥协的做法,而且它是基于技术的发展演化规律研究整个设计与开发过程,而不再是随机的行为。
参加TRIZ培训的人一般是:业中高层管理者,研发、工艺、品质、设备、专利等部门骨干人员,负责改善及革新项目的骨干人员及对本课程有兴趣的人士。天行健TRIZ咨询公司运用TRIZ理论,大大加快企业、公司创造发明的进程而且能得到高质量的创新产品。TRIZ咨询公司还可以提供科学的问题分析方法,保证按照合理的途径寻求问题的创新性解决办法,实现企业收益。
企业只有两种基本功能:营销和创新。——现代管理之父彼得·杜拉克
创新几乎可以发生在任何领域,但创新作为一个概念,最初是以技术创新的概念出现的。技术创新也最为重要,其他创新大多由技术创新推动,或与技术创新有关。有关技术创新最早的概念是由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于1912年在其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先提出的,此书在1934年译成英文时,使用了“创新”(innovation)一词。熊彼特把创新概括为发明的首次应用。可以说,“创新”就是“抛弃旧的,创造新的”,即在原有的基础上,提出独特的、新颖的、打破常规、能够带来改进(甚至是微小的)却富于成效的见解或思维。现在一般对技术创新的最简单、最直观的表述是:技术创新是科技新成果(包括概念、发现、发明和其他成果)转变成一种新的或改进的能够带来经济收益的新技术或新工艺。广义的创新除了技术创新外,还有知识创新、制度创新。至于管理创新、营销创新和教育创新等则是创新的基本义在这些领域的延伸。
TRIZ中的发明原理是由专门研究人员对不同领域的已有创新成果进行分析、总结,得到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这些经验对指导各领域的创新都有重要参考价值。目前常用的发明原理有40条,实践证明这些原理对于指导设计人员的发明创造具有重要的作用。当找到确定的发明原理以后,就可以根据这些发明原理来考虑具体的解决方案。应当注意尽可能将找到的原理都用到问题的解决中去,不要拒绝采用任何推荐的原理。假如所有可能的原理都不满足要求,则应该对冲突重新定义并再次求解。
TRIZ培训收益:
◆认识企业科技创新体系和创新要素
◆了解创新理论TRIZ的起源和基本构成
◆掌握TRIZ理论基础-技术系统进化法则
◆了解TRIZ中归纳的40种创新方法及解决技术矛盾的矩阵表
◆通过案例与练习建立系统的创新思维意识,有效的激励和提高创新能力
『拾』 什么样的职业人群适合参加TRIZ培训的认证
【课程对象】
企业分管研发与产品战略的负责人、总工程师、研发/产品总监、研发/产品经理、研发设计工程师、创新团队负责人、研发项目管理人员、科研工作人员及其他对TRIZ感兴趣的人员等。
其实作为一种提升创新思维的方法,任何人都可以学习。不过,可能最适合在制造业中做技术研发、产品研发的工程师。
工程技术人员尤其是一线研发人员属于最学有所用的一类。另外,刚毕业的大学生想要把脉未来职场,学习TRIZ也是大有裨益的。对于从事方法推广的工作者来说,师资认证尤为必要,而实际应用工程师获得应用认证比较适合。
【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培养学员对TRIZ理论的深入理解并灵活运用,通过对项目分析、系统分析、资源分析、物场分析等问题分析法的诠释,让学员深刻体会寻找问题根本原因的步骤和方法,结合40个发明原理、大量实际案例介绍TRIZ中的概念、解题方法及工具。
【课程证书】
培训后经考核合格学员将颁发张驰咨询《TRIZ培训证书》
【课程特色】
采取小班授课确保每位学员能够真正的掌握TRIZ知识,分组讨论、案例讲解、实战演练相结合的培训方式。
NO.课程内容备注
第一天
1传统的创新方法介绍
2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简介
3TRIZ中的问题分析和解决流程
4案列分享
5因果分析
6资源分析
7克服思维惯性的方法:小人法/九屏幕法/STC算子
8系统的功能模型
9根本原因分析
10TRIZ中的预测工具
11技术系统进化法则
12TRIZ中解决问题的工具
13矛盾的分类
第二天
14技术矛盾的概念
15技术矛盾与39个通用工程参数
16矛盾矩阵及其作用
1740条创新原理
18物理矛盾的概念
19四大分离原理
20物场模型的概念及标准解法的由来
2176种标准解法系统
第三天
22应用创新原理解决技术矛盾的系统化流程
23应用分离原理解决物理矛盾的系统化流程
24技术矛盾与物理矛盾的转化
25结合工况进行矛盾的定义和解决
26应用物场分析方法的解题流程
27培训软件:CBT/TRIZ、Pro/Innovator简介
28ARIZ-93简介(IWB)
29案列分享
30本体论与知识库
第四天
31本体论技术的思想
32创新方案库
33方案的查找、生成与研讨
34已有方案的评估与选择-卜氏矩阵
35已有方案的融合
36TRIZ方法与实际问题解决流程的结合
37功能分析与系统裁剪法(功能图块分析法)
38预期失效分析(AFD)(分析产品的失效情境及预防对策)
39整体培训回顾
第五天
40案列分享
41等级考试辅导(二级)
42笔试(二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