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小龙虾养殖技术培训
Ⅱ 平菇养殖技术培训哪里有
平菇种植技术培训
1、品种
平菇的品种太多,也太复杂,很多品种只是换了一个名称而已,中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域气候、环境相差很大,根据自己的市场需要,根据自己栽培季节和气候,选择合适的品种是种好平菇的前提条件。
2、配方
合理的配方是平菇高产的基础,想要马儿跑,还不想给马儿草,这种思维是种不好平菇的。
的确,在各种食用菌中,平菇是转化率较高的一个,转化率高,但是也不是凭空而来的转化率,是在一定的营养基础上转化来的。就好比种玉米的土地,为什么东北的玉米产量在中国最高,主要就是东北肥沃的黑土地为玉米生长提供了足够的营养支撑。
因此,要想种好平菇,就要为平菇提供足够的营养支撑,这就是一个合理的配方。
中国太大,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不同原材料,不同栽培方式,不同技术水平等,太多的不同,决定了配方的差异性,无法为每一位朋友提供一个最佳的配方,事实上,也没有最高产的配方,只有最合适的配方。
3、原材料
有了合适的配方还不行,配方只是构成培养基的比例而已,培养基的营养不仅是配方的比例,和构成配方的原材料关系密切。
想要种好平菇,必须保证原材料的质量,这一点很容易被菇农朋友忽视,原材料的质量表现在产地、蛋白质含量、含水量、PH值、新鲜度等,这些对于菇农朋友很难具体掌握,建议菇农朋友掌握两个原则:一个是购买大厂家的,一个是不要买便宜的原材料。
关于原材料,还有一点建议,去年棉籽壳价格上涨,很多菇农被迫在配方中放弃了棉籽壳,实际这也是错误的做法,当类似棉籽壳这种在配方中起到关键作用的原材料价格上涨,可以适当减少在配方中的用量,如果一点都不用,对配方的合理构成影响太大,掌握不好会带来不良影响。
4、灭菌方式
要想种好平菇,一定要采用熟料的栽培方式,这是最近两年一直所提倡的,事实证明,生料、发酵料栽培方式已经逐渐被熟料取代。
熟料栽培,对培养基造成的营养损失最小,也是平菇小型工厂化和采用液体菌种必须采用的方式,高压灭菌和常压灭菌都可以。
5、发菌
发菌,是平菇栽培最容易忽视的环节,大多数菇农朋友认为只要是菌丝长满就可以了,对于发菌期间的温度、湿度和通风管理不够重视。
发菌,就是菌丝生长的过程,是菌丝将培养基中的营养吸收转化的过程,是营养积累的过程,而发菌的环境因素直接决定了菌丝营养积累的好坏,合适的温度,合适的通风(氧气)是最重要的两个指标。
6、设施
南方的菇棚夏季要有降温措施,北方菇棚在冬季要有升温手段,如果是工厂化周年生产就要有具备环境控制设施的标准工厂化菇房,无论哪一种栽培模式,都要具备一定的设施,未来的整个农业就是设施农业。
食用菌是设施化比较早的农业品种之一,控温,控湿,控氧都需要设备,尽管平菇对于环境的适应性比较广泛,但是,毫无疑问,设施是平菇高产,稳产的保障,是种好平菇的保障。
7、出菇管理
几乎所有的食用菌品种在出菇阶段管理方法都不一样,即使最容易出菇的平菇,在出菇阶段也是需要一定的技术的,要想种好平菇,平菇的出菇管理阶段非常重要。
首先,作为一个菇农或者平菇技术员,要了解平菇出菇阶段的生物学习性,简单的说,要知道平菇干了,是什么样;平菇湿了,是什么样;平菇温度高了,是什么样;平菇温度低了是什么样?
只有做到对平菇的生活习性了如指掌,才能种好平菇。
Ⅲ 如何招收与农业种植养殖相关技术培训人员
我建议你可以去一些农业大学进行招收,因为这里的话有很多大学毕业生找到相关的规工作。
Ⅳ 养殖技术培训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不让你血本无归
Ⅳ 有什么养殖技术培训
养殖技术培训你倒是可以去旭平兔业看看去。那是我老师85年就办起来的培训班,挺不错的。还要教你做饲料的。你可以自己查一查。
Ⅵ 马蜂的养殖技术和培训址
胡蜂养殖方法:
一、生存环境:胡蜂类有着较强的生存能力,从海拔300—3000米的地方、只要有一定数量的树木(杂树林)都会有他们的踪迹存在,这与它们食物的多样性有着密切关系。在云南已知的胡蜂种类多达20余种,目前已知具有养殖价值的大约为8个品种。
在一定的区域内,胡蜂种类和数量的多少完全取决于植被的密度和多样性与否,相对来讲,高密度、多样性植被的区域内胡蜂的种类和数量会相对多一些,反之则会减少。这是因为植物的多样性会给胡蜂带来充足的食物,同时,在一定的区域胡蜂类群体的强弱(巢穴的大小)、种类和数量的多少能揭示该区域周围生态环境的好坏和空气质量的优劣。
二、越冬: 所有胡蜂类都需要越冬,到了秋末冬初,胡蜂群体分散,各自寻找向阳、背风地方的洞穴中越冬,在云南地区,胡蜂越冬时间的长短取决于生存海拔高度,海拔越高,越冬的时间就会延长,海拔越低,越冬的时间就会缩短,越冬时间最长的是从每年的11月初至次年3月下旬,大约为140天左右(海拔2100米以上),越冬时间最短的是从12月中旬至次年2月中旬,仅为60天左右(海拔1000米以下)。胡蜂越冬后的存活率极低,大约为万分之三—五之间,而且只有受精后的雌性胡蜂(蜂王)才能存活下来,这种存活下来的每一只蜂就是当年每一巢蜂的始祖。因此,胡蜂的生存方式是以最大的繁殖系数获取最小的生存空间,它们只有这样才能年复一年的生存下来。
三、食物来源;胡蜂的食物结构由四类组成;即含糖树脂类、昆虫类、浆果类和花蜜类。
含糖树脂类:能分泌含糖树脂的植物有;壳斗科属植物麻栎、白栎、板栗等植株,其中以麻栎树分泌最多,而且蛋白质含量最高,其次,部分蔷薇科植物梨树、糖梨也有少量分泌。
昆虫类:其种类比较复杂,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情况的昆虫胡蜂不会捕食;
1、有毒类或具有特殊气味的昆虫,
2、身体重量数倍于胡蜂本身而且具有比较坚硬甲壳的昆虫,
3、生长发育期的毛虫,但是在交配产卵期(飞蛾期)仍然是胡蜂喜欢捕食的对象。
浆果类:胡蜂主要是从熟透、具有虫洞或即将破皮的水果咬开果皮后吸食果汁,因此有些果农认为胡蜂对水果的危害较大,事实上在胡蜂咬破的水果中,有95%的是具有虫害或破损、开裂的水果,与虫害相比,胡蜂的存在绝对是利大于弊。因为它们的存在一是会使虫害大幅度减少,二是间接将水果的花期受粉率提高,从而使产量增加。常见的有桃、梨、李、葡萄、荔枝和野生糖梨果、石头果等。
花蜜类:常见的有桉树、香蕉、芭蕉、党参、野生白山茶等花蜜。此外,大约有0.1%的云南松的松针上面也会分泌糖类,也是胡蜂喜欢采集的食物之一。胡蜂的食物除了上述四类之外,它们对所有动物的鲜肉也会品尝,特别是对禽类的鲜肉情有独钟,在食物比较短缺的情况下,它们也会捕食蜜蜂或者身材明显小于自己、不是同种的其他胡蜂种类。
三、生活习性和特点;胡蜂类属杂食类昆虫,除了有着相同的食谱外,还有着以下共同的习性和特点;
筑巢:巢穴材料都是以树木的外栓皮、或者朽木、枯叶经过胡蜂咬碎、唾液粘合而筑成。胡蜂建造巢穴的方法是:内部咬下一层,外部补充一层,所以,大多数胡蜂巢穴的形状无论大小,看起来都是在不断增大的圆形。巢础均为圆型多层,由若干个平行六边形状组成,也就是说;它们懂得使用最少的建筑材料来获得最大的空间。巢穴外壳由3—5层不规则的铠甲片状连接构成,层与层之间有2—4厘米的间距,这样的外壳结构既可使巢内保暖、又可以防止穴内温度过高。
护巢和护食:所有胡蜂类都会对入侵巢穴或接近巢穴的任何动物发起攻击,尤其是对移动着的目标攻击更为强烈,因此,当你意外受到胡蜂攻击时,你最好的选择方法就是借助草木的掩护立即卧倒装死,待其在你周围盘旋数十秒钟后再寻找机会离开。否则,你有可能会被更多的胡蜂攻击。
护食情况多见于大型胡蜂类,当其正在进食(吸取含糖树脂、花蜜或在切割猎物时)期间突然受到干扰时也会向干扰者发起攻击。所以,当你需要观察和接近养殖胡蜂时,你应该缓慢靠近,以免胡蜂误会而向你发起攻击。
四、繁殖:胡蜂的一生分为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卵期;雌蜂(蜂王)把卵产入巢础,48小时后自然发育成幼虫初期,此时的幼虫大小与卵区别不大,用40—60倍放大镜可以看到头、口、螯形成开始蠕动,此时成年蜂开始饲其汁类食物。幼虫期;从开始进食发育到蛹期大约需要两周左右,第一周以汁类为主食,第二周以固体(昆虫)食为主。蛹期;从卵到蛹大约为10—15天,此时幼虫发育成熟停止进食,自己作茧于顶部封闭,并开始发育羽化为成虫,同时它一次性将粪排便于巢础底部。成虫期;从蛹期发育为成虫破茧而出时大约为10天左右,出茧3天后即会自动外出觅食。胡蜂从卵到成虫大约需要25天左右,但是,适宜的气温、湿度和食物的多少、食物类别的质量等都会影响
Ⅶ 如何提高养殖实用技术培训效果
1培训要结合实际,找出当前农民的不足,使培训有目的性、实用性,既能够满足农民需求,又能从当前形式指出盲目发展的敝端在长期以来的培训过程中,我发现一个普遍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很多人都有一个通性,就是发现某个行业一旦找钱,就盲目跟进。以养猪为例,我们分析一下2005年以来的市场情况,2005年至2008年三年间,养猪市场持述低迷,此时养猪产业出现了很少有人关注的情况,没有人想过要发展养猪业,政策扶持也没有,成为了一个典型的贱猪时期;2008年下半年开始,肉价持续上涨,仔猪价格上升,从此刻起,人们开始感觉到养猪能赚钱,因而人们纷纷康慨解囊,大量资金进入了养猪行业,由于之前三年的持续低价,猪的再生资源母猪已被大量淘汰,使得猪源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加上政府的鼓励政策,并出台了扶持措施,造成2009年到2011年间,供需严重失衡,造成了猪价出现了百年不遇的新高,成为了典型的金猪时期。后来经过养猪业的快速发展,又一度造成了猪价的下滑。如此循环,都是民众盲目发展的结果。根据民众发展养殖产业的盲目性,因此,在近几年来的培训中,我总是在养猪培训开篇就先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首先是市场,任何农民如果不了解市场,不分析市场,那养殖就存在风险,存在运气,只有认真地了解市场,分析市场,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但如何分析市场,了解市场,又是一门技术,是一门学问,需要不断摸索,不断总结,才能在发展养殖中找准方向,确定好发展思路。接着,对什么是市场,怎样分析市场,进行了重点阐述,由于讲课分析到了实质问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能够满足当前需求,使得农民听课屏声静气,认真思考。其次是技术,养殖技术也是关系到养殖成败的关健环节,所以,如何让农民在培训中掌握技术,也是一个关健环节,培训技术也要有目的性,要能满足当前参训人员的需求。
2培训技术也要有目的性,要找准切入点当前养殖户虽然大家都熟悉自己的养殖动物,简单地说,都会养,会尊循日常饲养中的一些习惯来进行饲养,但真正能把握为什么这么养,怎样养才能获得最佳的养殖效果,真正能理解饲养的核心实质则不然。所以,在讲述技术时,我力求注意实用性,让大家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做,如何做。如:在讲述技术的开始,我就引出一个健康问题,养殖技术包括了种、养(料)、管、防几大环节,但应当明白,每一个养殖者,首先关心的应当是自己所购动物的健康问题,只有健康的畜禽,养起来才顺利,大家明白自己已有或者即将饲养的动物是健康的吗?然后再对健康进行阐述:精神:家畜健康与否,首先从精神状态进行观察,精神活跃,活动自如,反应敏捷者大多是健康畜禽,如果精神沉郁,反应呆滞大部为病畜;其次是眼神:健康畜禽眼神明亮而活泼,眼角无眼屎等痕迹,反之则为病畜;第三是被毛情况:健康畜禽大部分被毛顺滑而光亮,有光泽,病畜则被毛枯燥、凌乱、无光泽;第四是运动情况:健康畜禽运动有力,运动呈直线进行,病畜则运动迟缓,运动呈不规则的曲线进行;最后再告诉大家如果会兽医的话,可以从粪尿、体温、呼吸等进行检判定畜禽是否健康。
3培训技术要找出当前饲养中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如:镇雄属于典型的高寒山区,气候地理类型复杂多变,因此,畜圈建设在养殖中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有许多地方不结合实际,按以前的养猪八改要求进行改圈,没想到改圈后出现了猪只冻死、只吃不长的情况,所以提出了合理建设圈舍,保证畜舍冬暖夏凉的建圈要求,并提出了自己在圈舍建设上的观点。在圈舍建设上应该把握两个环节:首先是如何合理设计通风窗口。根据不同的山区,如何合理设置通风口,这是促使圈舍环境能够保持冬暖夏凉是一个关健环节。如在罗坎,应设置两个通风口,大通风口是畜圈地面面积的五分之一,还有一个小通风口,小通风口只有30*750px,在炎热的夏天,通风口全部打开,冬季则密封大通风口,只留小通风口进行透气;其次是在建圈材料上及建筑方式上,更加值得探索。在什么地方用什么样的材料建圈更理想,在严寒的山区,建圈材料选择尤为重要,对于猪舍,更应结合其喜拱土的特性,在其易接触到的地方,如地面和一米以下墙壁应选择软硬适中且耐磨的材料进行建筑,在一米以上的墙壁和屋顶则需进一步考虑其保温性能。
4培训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搞好技术跟踪指导服务如在青贮饲料实际操作中,许多农户在课堂上学习后,还是一知半解,等到接触到实际问题后,才发现有许多地方是不懂的,还需要进一步进行学习,所以,理论培训后的一个服务过程就显得尤其必要,一定要亲自指导才行,让养殖户真正青贮技术的几大关健环节:青贮窖的建设、青贮原料含糖量的高低、水分含量的测定与掌握、装贮时的踩压情况以及密封。培训后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跟踪指导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技术环节。
5小结养殖培训是我县当前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长期进行的一项工作,如何行之有效地进行农业科技培训推广工作,是值得大家进行探计的一个课题,经过农广校近20多年来的养殖培训工作,需要总结的培训经验较多,但总的概括为一点:就是深入实际,随时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努力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加快其推广步伐。
李清伦 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镇雄县分校
Ⅷ 我想搞个养殖兔子的养殖场,不知哪里有专业给农民培训养殖技术和管理的学校机构。一定要正规平台!
现在已经没有你想象中的“正规”培训学校了,都是冲着“学费”,继而“卖种”来的。只有靠你自己,先找点相关技术书来读,读懂了,就先养个一对种兔,经过一年的繁育养殖,如果死亡率在20%以内,商品兔达到40-50只,体重达到该品种青年兔范围,你就能按理想办一个养殖场,你也就是老师了。
Ⅸ 龙虾养殖技术培训
龙虾养殖技术:
一、池塘条件。池塘水面不宜过大,适宜水面1~2亩,水深1~1.5米,具有完善的排进水系统和增氧系统;塘底略有坡度,无渗漏,并修好防逃设施。放养前必须清塘(干法)清除杂物、杂草,以免塘内留有敌害和病原体,每亩水面用生石灰150~200公斤消毒。龙虾喜阴怕光,善于攀附爬逃,要求水体上有水生植物,约占水面1/3,可种植水草,如轮黑叶藻、菹草等,同时在塘底应设置有砖块、石块及竹筒等隐蔽物体供其栖息穴居。
二、虾苗放养。石灰水消毒待7~10天水质正常后即可放苗,对水温要求比较高,适宜的生长水温20℃~30℃,低于15℃时很少摄食。水体应保持高溶氧,溶解氧应在50毫克以上。水体透明度应在30~40厘米。pH值7.0~8.5。放养1.5~3.5厘米的虾苗,放养密度为4000~7000尾/亩。放苗时将盛虾苗塑料袋放置塘内30分钟后再打开,使虾苗逐渐适应塘内水温,有利于提高虾苗成活率。放养1个月左右,可适时放养50~250克/尾的花白鲢60~100尾/亩。淡水龙虾是底栖甲壳动物,适当混养中上层滤食性鱼类,不仅可改善龙虾的生长环境,而且可作塘内缺氧的指示鱼类。但不要混养肉食性和吃食性鱼类,以免影响龙虾生长。
三、投饵饲养。虾苗放塘30分钟后开始投喂饲料,前期以投喂煮熟黄豆打浆为主,再补少量的小杂鱼和螺肉等,投喂量为虾体重6~8%,分早晚二次投喂。依摄食习性傍晚占日总量2/3左右,采取定点与塘边泼洒结合。中期水温高、摄食旺盛,投喂量10%。后期投喂虾饵料,也可投喂些杂鱼、豆粕、麦麸、青菜等配合饲料各25%,日喂量随水温变化,灵活掌握。
四、日常管理。①强化水质管理,保证溶氧充足,水质清新。②高温季节防止虾浮头,增开增氧机。③水质过肥时用生石灰消杀浮游生物,全池泼洒。④注意巡塘,清除敌害生物、青蛙、蛇等。
Ⅹ 养猪专业户需要专门培训养殖技术吗
养猪人需要技术培训吗?
养殖业是个技术含量很高的行业。需要掌握猪的生活习性,生理功专能,营养需求,属最主要的是要掌握一定的病理变化,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
这里有些我们可以在实践过程中慢慢的熟悉,但有些专业性比较强的,必须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培训才能理解掌握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