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大棚种植杏鲍菇菇栽培一技术
一、栽培原料的处理
杏鲍菇栽培的主要原料有玉米芯、麦秆、棉籽壳等农作物,玉米芯通常需要粉碎成直径为1~2cm的颗粒状,而秸秆等原料需要切成2~3cm的小节,原料准备好之后就需要做软化的处理。
二、制袋接种与菌丝培养
一般情况下袋栽杏鲍菇通常选用聚丙烯袋或是低压聚乙烯袋,前者适用于高压灭菌后者多用于常压灭菌。对于这两种材料的选择也有严格的要求,聚丙烯袋选用17cm×33cm×0.005cm,低压聚乙烯袋选用的是15cm×55cm×0.005cm。装袋前要将各原料按规定好的比例选取,加入适当比例的水搅拌均匀即可,之后可通过人工或机器装袋,不同规格的袋子装入的原料重量也不同,聚丙烯袋装入0.5 kg左右的原料,低压聚乙烯袋装入0.8~1kg的原料为最佳。准确装袋后依照常规灭菌的方式灭菌,冷却后进入接种的环节,通常选用打孔法的方式接种。
在接种这一环节时必须在无菌的环境中才能进行工作,从而提高发菌的速度和成功率。接种后的菌袋的放置条件也有相当高的要求,需要放置在光线较暗、温度在25℃左右、湿度在70%以下的培养室中经过30~40d菌丝即可长满全袋。
三、菇蕾的培育
杏鲍菇第一批菇蕾的形成直接影响着后期的工作甚至总产量,所以在工作中需要遵循以下两点要领:一是宁迟勿早,菌丝长满袋后先不要急着开袋,因为此时袋中储存的营养相对较少,最好在继续放置10~20d后再出菇为最佳;二是适当的环境条件,当气温显示是在20℃或以上时不宜开袋,到气温保持在10~18℃、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时,可将塑料袋口反卷至靠近培养基表面,同时增加适当的散射光,并每天通风两三次,每次20~30min保持空气新鲜,经过8~15d就可形成原基并分化成幼蕾。
❷ 杏鲍菇和鸡腿菇的效益和种植成本
杏鲍菇种植成本跟香菇。木耳,金针菇等等菇类种植成本基本一致。适合农村单户种植。因为各地物价不同,成本也有差异。一般每万斤原料需要15000-18000元左右的成本。
鸡腿菇的效益和种植成本
1、大棚投资:①竹架大棚长20米、宽5米,占地面积100平方米,需4-5米长的竹子60根,其中40根用于作支架,每间隔1米左右插1根,两边各挺20根,交叉捆绑成拱形,另20根用于拱形架横向固定,共绑5道,即拱顶1道,两边各2道。60根竹子约125公斤,每公斤约0.5元,共60元。②大棚膜用幅宽8米或9米的大棚专用厚膜25米,130-150元。③黑色遮阳网采用幅宽2米的,需60米约150元。裁剪缝合成6米宽、20米长,用于夏秋棚膜遮阳,也可利用旧芦苇席或草帘遮阳。下雨时必须盖上大棚膜,防雨水侵入,否则有害于菇。这样可建成了周年栽培的种菇大棚,总投资约360元。
2、原材料投资:100平方米的大棚除去走道,实用80平方米,需用稻草1250公斤,每公斤0.1元,计125元(也可用麦草、棉籽壳、木屑、玉米芯等原料);麦麸或米糠250公斤约300元(也可用牛、鸡等畜禽干粪代替);复合肥63公斤计100元;石灰75公斤计50元;地膜约4公斤计32元;特大型EC05鸡腿菇全脱毒3级栽培种120公斤计360元。原材料费共计125+300+100+50+32+360=967元(若自制菌种可节约200余元)。
3、投入与产出效益分析:按每平方米最低产菇15公斤、零售价每公斤10元计算,80平方米毛收入1.2万元-总投资(360+967元)=纯利润1万余元;若按批发价6元/公斤计算,纯收入5800余元。按高收入1万元与低收入5800元折合计算,即可得纯收入7900余元。一般播种后45-50天开始出菇,以后每间隔15-20天采收1批,可采5批,4-5个月为1个生产周期。
二、塑料袋熟料栽培模式
1、优点:能充分利用空间发菌,保温保湿好,移动方便,产量稳定,推广价值高。生长周期短,见效快,能根据市场需求人为调节出菇的时间。30天就开始出菇,以后每间隔15天1批,共5批,1个生产周期只需3个月,并可利用鸡腿菇不覆土不出菇的生物学特性,待市场无货时覆土出菇,以满足市场需求,上市价格好。方法是:把原材料配好后装入塑料袋进行蒸汽消毒灭菌、接种、培养、待生长出菇。自然温度可放1年不变质,随时覆土随时正常出菇。其适用范围广,庭院、大田、室内地床及箱式立体栽培均可。
2、预算:①庭院、大田、室内地床都只能栽培1层,但在室内也可以像栽培蘑菇那样层架栽培。出菇袋按宽1米,长不限,每平方米排放8袋,可产菇16公斤。根据种植面积大小决定制作出菇袋数量。例如50平方米需制作出菇袋400袋。所需原材料:稻草、麦草、木屑、棉籽壳、玉米芯、种过食用菌的废料等可任选其1种或几种混合料均可,需450公斤约100元;麦麸100公斤计120元(或用畜禽干粪100公斤代替);尿素5公斤约10元,复合肥25公斤计50元;石灰15公斤计10元;塑料袋400个约50元;特大型EC05鸡腿菇全脱毒2级原种20公斤计200元;太空灭菌包1套(自制材料费30元);开放型食用菌无菌接种器1套(自制材料费3-5元);另加煤或木柴等杂费开支,总投资约600元。每平方米8袋可产菇16公斤,按零售10元/公斤计算,50平方米可收入8000元-投资600元=纯收入7400元;再按批发价6元/公斤计算,纯收入4200元,高收入与低收入折合计算,50平方米纯收入5800元。即100平方米获纯利1万余元。无论栽培多大面积均可按以上方法进行计算,原材料价格请根据当地行情自行调节。
❸ 杏鲍菇如何种植
方法如下:
1,配料制袋:将上述培养料分别比例称量,置拌料场地面翻拌均匀,调节含水量60%-65%。用17×33×0.004厘米的折角聚乙烯袋或聚丙烯袋装料,每袋装干料500克湿重约1100克左右,对角反折直插式封口。
装完后放入大空灭菌包(自制约30元,可盛500-800袋)内灭菌4~5小时,冷却至常温后取出。接种用食用菌无菌接种器,在接种操作平台上两人配合全开式打开袋口接入菌种,每750克瓶装杏鲍菇栽培种可接料袋40~60袋。
(3)杏鲍菇种植技术培训扩展阅读:
病虫防治方法:
1、种植场地必须选择卫生、通风,水源条件比较好的地方避开低洼圈厕和垃圾场,减少污染机会。
2、没有长出子实体之前,可在周边环境喷洒0.1%的低毒辛硫磷1-2次进行预防。如果发现虫体后也可用同样方法进行防治。
3、局部喷洒0.3-0.5%敌百虫水,周边喷洒速灭杀酊。
4.综合防治,清洁周边环境卫生。保持清洁水源。发现病虫害及时进行处理,防止传播。
❹ 杏鲍菇是怎么种植的
杏鲍菇的子实体单生或群生,菌盖宽2-12cm,初呈拱圆形,后逐渐平展,成熟时中央回浅凹至漏斗形,答表面有丝状光泽,平滑、干燥、细纤维状,幼时盖缘内卷,成熟后呈波浪状或深裂;菌肉白色,具有杏仁味,无乳汁分泌;菌褶延生,密集,略宽,乳白色,边缘及两侧平,有小菌褶;菌柄2-8cm至0.5- 3cm,偏心生或侧生。杏鲍菇属于中低温结实性菌类。子实体发育适宜温度围10-15℃,通常采取室内菌袋层架栽培。栽培主料有棉籽壳、木屑,其他辅料有麸皮、糖、碳酸钙,料:水=1:1.4-1.5。
❺ 杏鲍菇的栽培模式有哪些
杏鲍菇种植技术
一 种植原料 适宜否鲍菇生长的基质原料很多,如杂木屑、棉子壳、玉米芯、甘蔗渣、豆秸秆等均可作主料,为防止扎破种植袋和便于拌料装袋(瓶),木屑必须过筛,秸秆类必须粉碎。辅料可添加麸皮、米糠、玉米粉、棉籽饼粉、碳酸钙、白糖、石膏粉等。据国内外试验资料,用稻草作主料,即便添加棉子壳,出菇也比较迟,出菇率低,产量也低,我国南方稻草资源丰富,种植者可进行稻草为主料的种植试验,探求其原因。
二 种植季节 在自然条件下种植,根据杏鲍菇的适宜生长温度,一般以秋冬和冬春种植为宜,但在冬季气温较高的地区,安排在12-2月出菇更好,因温度太高或太低都难以形成原基,不利子实体生长发育。因此,无论南、北方都应根据出菇的适宜温度来安排恰当的出菇期,一般是以气温降至18℃时提前50天制种植菌袋为宜。如果有条件,夏季也可利用冷库降温进行错季种植,经济效益较高。
三 种植方式 杏鲍菇的种植因所用的培养容器不同,有瓶栽、箱栽和袋栽等方式。其中最方便和最实用的是袋式种植,特预以重点介绍。
1. 平架竖袋式 这种方式以利用冷库原有架床为目的,以降低投资成本。冷库的床架一般为6层,床架层距6O厘米,床宽120厘米。实用种植面积计算为:
菇房面积x60%x床架层数,如菇房平面面积100m2x60%x6层架=360m2,采用宽20厘米,长32厘米的单头出菇菌袋,每袋装湿料1.2千克,每l m2床架可排放80袋,该菇房约可种植28000袋,平均每1 m2菇房可排放280袋。冷库菇房必须进行三项改造:
⑴ 要增开近地面排风窗,装设带百叶窗的双向风扇,以便及时排除较重的CO2气体。
⑵ 适宜光照是杏鲍菇正常出菇的必要条件,因而每层菇床要增设日光灯,强度以最暗处达到300-500Lx为度。
⑶ 菇房内要增设高压水管,以便安装喷雾装置,提高空气湿
度。此外,最好有排水地漏,以便排除污水,清洁环境。
2.竖架横袋式 适用于大棚,采用竖架横袋的优点如下:
⑴ 便于设置灯光,用角钢材料即可,不用架板,省投资。
⑵ 便于通行,摆袋、开袋、采菇等操作管理直观方便。
⑶ 平均每1 m2菇房可码放178袋。数据如下:
菇房长15m,宽9m,平面面积135m2。设置高2.5m x长12m=30 m2的角钢架8排,摆袋总平面约240 m2。
架宽0.2 m,每0.7m高设横钢粱,每1 m宽设竖钢1根,架间距0.9m。
采用双头出菇菌袋,宽17厘米,长34厘米的,每袋装湿料1.2千克,每l m2床架排放100袋,该菇房约可种植24000袋,平均每1 m2菇房码放178袋。
六 出菇管理 菌丝满袋后即进行出菇管理,单头出菇菌袋可直立排放在床架上,双头出菇菌袋可横码在床架上,技术要点如下:
1.开袋 在菌丝尚未扭结时开袋,难以形成原基或原基形成很慢,出菇不整齐,菇体经济性状差;在原基形成或出现小菇蕾时开袋,原基分化和小菇发育正常,出菇整齐,菇体的经济性状好;如果在子实体已长大时开袋,在袋内会出现畸形菇,严重时长出的菇会萎缩、腐烂。因此袋栽杏鲍菇的开袋时间,应掌握在菌丝扭结形成原基并已出现小菇蕾时开袋,解开袋口,将袋膜向外翻卷下折至高于料面2cm为宜。
2.控温 菇房温度直接影响原基的形成和子实体的生长发育。
气温低于8℃时,原基难以形成,即是已经长的菇体也会停止生长、萎缩、变黄直至死亡;
气温持续在l8℃以上时,己分化的子实体突然迅速生长,品质会下降;
温度20℃以上时,菌丝又转向营养生长,低温刺激的效应也就消失,原基停止发育,菇蕾中的营养倒流而萎蔫,已形成的幼菇也会萎缩死亡。因此,出菇期菇房气温应控制在13-15℃,这样出菇快,菇蕾多,出菇整齐,15天左右可采收。
3.保湿 菇房空气湿度应保持在85%-95%,湿度太低,子实体
会萎缩,原基干裂不能分化,为了提高空气湿度,最好用喷雾器喷头朝上喷雾水,切勿将水喷到菇体上,否则子实体会变黄影响品质,严重时会造成腐烂。
4.通风 现原基期则需要充足的氧气,CO2浓度应降低到0.5%左右。否则原基不分化而膨大成球状。菇体生长发育期,也需要空气新鲜,CO2浓度以不高于0.4%为宜。
出菇期如果通风不良,由于CO2浓度过高,会出现畸形菇,若再碰上高温、高湿天气,还会导致子实体腐烂。因此,出菇期菇房内必须保持良好的通风换气条件,特别是当菇蕾大量发生时,及时拉直菌袋口薄膜,以避免菇蕾因缺氧而畸形。
5.光照 现原基和子实体的生长发育期需要一定的散射光,适宜的光照强度为300-500Lx。注意每层或每排床架都应有适宜的光照,不能有死角。
七 采收与产率 一般在现蕾后15天左右可采收。在菇体呈保龄球形,菇盖未展开、孢子尚未弹射时为采收适期。采收标准应根据市场需要而定:外贸出口菇要求菇盖直径4-6cm,柄长6-8cm;内贸市场对菇体要求不甚严格。
采完头潮菇后,再培养2周左右又可采第二潮菇,第二潮菇朵形较小,菇柄短,产量低。在正常情况下,头潮菇每袋产量约在100-150克,一般总生物学效率为40-60%。如果后期进行料袋补水或覆土种植,产菇率可达到所投干料重的的100%。
八 覆土种植 据王淑芳等报道,在出菇前脱袋床式覆土生物转化率最高(99.34%),出三潮菇后再脱袋床式覆土效果次之(78.10%),而不脱袋不覆土生物转化率最低(59.76%),说明杏鲍菇覆土种植比不覆土种植产量高,覆土早比覆土晚产量高。
❻ 杏鲍菇的种植技术
杏鲍菇工厂化栽培技术
【打印本稿】 【进入论坛】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2008年月17日 09:12
杏鲍菇又名刺芹侧耳,是欧洲南部,非洲北部以及中亚地区高山,草原,沙漠地带的一种品质优良的大型伞菌。肉肥厚,质地脆嫩,且具有杏仁香味,是高档食用菌。杏鲍菇的发菌适温为23-25℃;形成原基的温度为10-18℃,最适12-15℃;菇体发育适温范围为10-21℃。日本的工厂化杏鲍菇栽培,其拌料,装瓶,灭菌,接种,培养,搔菌,育菇,挖瓶等工序都采用机械操作,由传感器和电脑自动控制温,湿度,投资大,效益高。许多理念和技术值得借鉴。
1、菇房:分为发菌室,催蕾室和育菇室。菇房宽3.5M,长9M,高3.5M。各室的门统一开向走廊(图2),廊宽2M。墙体喷涂聚乙烯发泡隔热层。菇架双列向排列,四周及中间留有过道,便于操作和空气循环。发菌室菇床7层,层距0.35M;催蕾室和充菇室菇床5层,层距0.45M,底层菇床距地面为0.25M。
2、设备:有制冷,通风,喷雾(图3)光照四种主要设备。各室配备1台5HP的制冷机和1台40M2的吊顶冷风机;或2室配备1台8HP的制冷机组和2台40M2的吊顶冷风机。催蕾室与育菇室的天花板上及纵向二垛墙各安装2盏40W日光灯。各室按装1台45W轴流电风扇,新鲜空气经由缓冲室打入菇房,废气从另一排气口经缓冲室隔层排出。
3、木屑配方(干料100kg中的比例):原料名干重含N%含N%备注杂木屑 39kg 1.00 0.39kg折干85%玉米芯 39kg 0.48 0.19kg同上麸皮 20kg 2.20 0.44kg同上碳酸钙 2kg 0 0或石灰合计 100kg 0 1.02kg N%=1%木屑先喷水堆积,玉米芯粉碎0.3-0.5cm颗料,含水量62%-65%。(国内配方:棉子壳68%,蔗渣10%,麦麸20%,蔗糖1%,碳酸钙1%。料水比1:1.2)。
4、装瓶:机械装瓶,中心打孔,加滤气瓶盖。采用耐高温塑料筐(16瓶/筐)。(袋式:聚丙料袋,宽17cm,长36cm,厚度0.05mm。装干料500克)。
5、灭菌:高压灭菌,121℃,1.5小时。
6、接种:瓶温30℃以下,无菌室接种。
7、培养:发菌室恒温23-25℃,黑暗。随着菌丝的生长,瓶中CO2浓度由正常空气中的量0.03%逐渐上升0.22%,较高浓度CO2可刺激菌丝生长,所以培养期间少量换气即可。培养30-35天左右菌丝可满瓶。
8、搔菌:菌丝满瓶后再培养7-10天,使其达到生理成熟。此时搔菌,即除去瓶口1-1.5cm厚老化菌
丝。机械操作,包括开盖→搔菌→冲洗→扣盖→搔菌可使出菇整齐。
9、催蕾:搔菌后入出菇室,瓶口向下翻入一个空筐,利于菌丝恢复生长,空气湿度90%-95%,温度12-15℃,适度通风。菌丝恢复长生长后,湿度降到80%-85%,形成湿度差;光照500-800Lx,CO2浓度0.1%以下,7-10天形成菇蕾。如果CO2浓度超过0.1%,则菇体畸形(图4)
10、育菇:菇蕾形成后再翻筐,使瓶口朝上育菇,温度15-17℃,湿度90%-95%。用喷雾机调湿,不可向菇体直接喷水。当菇蕾长到花生米大小时,用小刀疏去畸形和部分过密菇蕾。每袋产量与成菇朵数趋正相关,应根据市场需求决定每袋所留菇蕾数,一般每袋成菇4朵产量质量较高。)
11、采收:菇盖基本展开,孢子未弹射时采收,采大留小,分次采完。采收单菇时,手握菌柄基部旋转拔,丛菇用小刀切割。一般从现蕾到采菇10-20天,工厂化瓶式栽培只采收一潮(图5),转化率为50%左右。采后机械挖瓶,以备下轮装瓶。(代式:单袋500克干料,一潮菇平均产量为250克左右)(转化率50%);10天后可再长出第二潮菇,两潮菇单袋最高产量可达610克;覆土一潮可达154%(850/550)。
北方杏鲍菇栽培技术
发布时间:2004-4-4来源:辽宁金农网【 浏览字号: 大 中 小 】
标签: >>>点击发表评论
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又名雪茸。是一种品质优良的大型肉质伞菌,杏鲍菇具有苗肉肥厚,质地脆嫩,味道鲜美,堪称 “平菇之王”。营养丰富,寡糖含量高,有整肠美容的效果。可适合保鲜或干制、倍受消费者青睐,市场前景看好,现将其生物特性及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一、生物学特性:
1.温度:温度是决定杏鲍菇栽培成败及产量高低的关键。菌丝生长最适温度23-25℃,子实体生长最适温度为12-18℃,低于8℃不会现原基,高于20℃以上容易出现畸形菇。 2.湿度:菌丝生长培养料含水量60%-65%为宜,子实体形成阶段相对湿度要求90%-95%,生长阶段要求85%-90%。
3. 营养:杏鲍菇分解木质素、纤维素能力较强,需要有较丰富的营养,特别是氮源应充足,菌丝生长才能旺盛,产量较高。
4. 空气:菌丝生长阶段需氧量相对较少,低浓度的二氧化碳对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子
实体生长阶段需充足的氧气,二氧化碳浓度以少于0.02%为宜。
5.光照:菌丝生长阶段不需要光线,在黑暗环境下会加快菌丝生长,现原基和子实体生长则需要一定的散射光,适宜的光照强度为 500-100lx。
6.pH值:菌丝生长阶段最适pH值为6.5-7.5,出菇阶段的最适pH值为5.5-6.5。 二、栽培技术:
1.栽培季节:杏鲍菇属低温型菌种,北方地区可安排在春、秋两季栽培。
2.菌种制作:母种采用PDA培养基,添加蛋白胨可促进菌丝生长。原种可采用麦粒、木屑麸皮培养基,一般原种在25℃培养,20- 30天可长满瓶。
3.原料与配方:适宜杏鲍菇生长的基质原料很多。如:杂木屑、棉子壳、稻草、麦秸、豆秸、玉米芯等均可作栽培原料。栽培料配方:木屑34%,玉米芯20%,豆秸20%,麸皮20%,玉米面3%,糖、碳酸钙、石膏各 1%,含水量60%-65%。
4.制袋培养:采用17cm×33cm低压聚乙烯塑料袋,每袋料干重500g、湿重1000g,装料松紧适度,常压灭菌100℃保持8-10h,冷却后按无菌操作接种。接种后置23-25℃下遮光培养。一般30-40天可长满袋。
5.出菇管理:菌丝长满袋后,即将菌袋搬入菇房或温室大棚,出菇场所要认真消毒灭菌,将菌袋直立排放,也可墙式堆叠。出菇前要进行催蕾处理,加强通风拉大温湿差,刺激原基形成,待菌丝扭结形成原基并已出现小菇蕾时开袋,解开袋口,将袋膜向外翻卷下折至料面2cm为宜。出菇期菇棚温度应控制在13-18℃,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切勿将水喷到菇体上,否则子实体会变黄影响品质。
6.采收与加工:一般在现蕾15天左右可采收,在菌盖即将平展,孢子尚未弹射时为采收期。采收标准根据需要而定;出口菇要求菌盖直径4-6cm,柄长6-8cm。头潮菇采收15天左右,又可采第二潮菇。产品可鲜销,耐贮存,也可干制或制罐头。
文章来源于:北京农业信息网
杏鲍菇的特性及栽培技术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时间:2012-4-18 9:04:34
杏鲍菇因其味香如杏仁,肉肥似鲍鱼而得名,其菌肉肥厚,菌盖和菌柄脆嫩,味道鲜美,市场前景良好。 一、形态特征
杏鲍菇子实体群生或单生,菌盖直径4厘米~6厘米,最大16厘米,初期菌盖缘内卷呈半球形,后平展,中央稍下陷,呈漏斗状,表面有绒毛,浅灰色至浅黄色。菇柄中生或偏生,呈球茎状或棒状,白色光滑。一般长8厘米-15厘米,直径3厘米~8厘米。菌褶向下延生、密集、乳白色。孢子白色或浅黄色。 二、生物学特性
1.营养杏鲍菇是一种分解纤维素、木质素、蛋白质能力较强的食用菌,可广泛利用和吸收各种农副产品下脚料及栽培平菇的原料中的碳源和氮源,且氮源越丰富,菌丝生长越旺盛,产量越高。以棉子壳、杂木屑、玉米芯等为主料,适量添加麸皮、米糠、玉米粉等为辅料提高氮源最佳,在蔗渣、酒糟、谷壳、秸秆等基质上也能很好生长。 2.温度杏鲍菇属中温品种,可耐高温28℃以上。最适发菌温度为22℃~24℃,高于30℃时菌丝生长不良,易出畸形菇。出菇温度为10℃~28℃,最适温度为16℃~22℃,在18℃~21℃时菇的质量和产量最佳,超过28℃时易产生虫害,严重时,—昼夜害虫蚕食菇体可达1厘米以上,严重影响商品价值。夏季出菇时,应控制在23℃以下为宜。 3.水分杏鲍菇属耐早品种,因出菇阶段不适宜往菇体上喷水,生长所需的水分主要来源于培养料,所以配料时适宜的含水量应为65%~70%,水分偏低则不易出菇。培养期不喷水子实体也能正常生长。出菇期子实体分化阶段空气湿度以90%左右为宜,低于
85%时菇质量较好,适宜出口外销。
4.空气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发育期较耐二氧化碳,低浓度的二氧化碳可缩短发菌期,刺激原基分化和菌柄伸长,二氧化碳浓度在2.2%以下时,菌丝能正常生长。现蕾及出菇期需要新鲜的空气,一-般二氧化碳浓度在0.02%以下为宜,此期需加强通风换气,通风不良,菌丝生长缓慢,原基分化延迟,菇蕾萎缩。
5.光照菌丝生长阶段不需要光线,现原基及子实体生长阶段有弱光即可正常生长,一般给予不大于300勒克斯的光照或散射光即可,光线的强弱对菇体无多大影响,但不宜阳光直射。
6.酸碱度适宜菌丝生长的培养料pH值为 4~8,最适6.5~7.5,出菇阶段最适pH值为5.5~ 6.5,小于4或大于8时不利于子实体生长。覆土材料最适pH值为5.5~6。 三、栽培技术
1.栽培季节:杏鲍菇从播种到出菇约需50天~60天,属中温偏低型菌类,利用自然条件栽培,于秋末冬初或春末夏初出菇较适宜。长江流域可安排 9月至次年3月栽培,10月至次年5月出菇,于栽培期前60天进行菌种生产。其他地区可适当提前或延后安排生产。
2.培养料配方①棉子壳85%,玉米混合粉 14%,石灰1%;②棉子壳50%,杂木屑30%,玉米混合粉18%,石灰1%,石膏粉1%;③杂木屑75%,麸皮22%,白糖1%,碳酸钙1%;④玉米芯(粉碎成黄豆粒大小)77%,玉米混合粉20%,白糖1%,石膏 l甲o,石灰1%。以上配方培养料含水量为65%~75%。
3.配料制袋按比例称量配料,在拌料场将料翻拌均匀,加水并调节含水量为65%~75%、pH值为6.5-7.5,建堆发酵,中间翻堆3次。然后将培养料装入17厘米×33厘米×0.004厘米的聚乙烯折角袋内,每袋可装干料250克~500克,湿料600克~1000克。装满料后,袋口套上塑料颈圈,盖上海绵体塑盖,放人太空灭菌包内消毒灭菌4小时~5小时或放入常压灭菌锅内,在蒸汽温度100℃条件下保持8小时~10小时,降至常温后取出,冷却至 30℃以下时,用“四不型”食用菌无菌接种器全开式打开袋口塑盖并接种,每750充瓶装的杏鲍菇栽培种可接料袋40袋~60袋。接种后将菌袋置清洁卫生的至内发菌培养,保持室
❼ 如何确定杏鲍菇的栽培季节
杏鲍菇属中偏低温型的菌类,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5~33℃,适宜温度为22~27℃,内最适温度是25℃左右容。子实体生长温度因菌株而异。杏鲍菇原基形成和子实体发育的温度范围较窄,多数菌株在8~20℃之间,最适温度为12~18℃,低于8℃不会形成原基,高于20℃时,易出现畸形菇,并易遭受病菌侵染,引起菇体变黄萎蔫。因此,各地应根据杏鲍菇出菇期间对温度的要求,合理地安排好栽培季节。在自然条件下,一般是以当地气温降至18℃的日期,提前50天制作栽培菌袋。
❽ 在哪里可以学到杏鲍菇的种植方法,最好的是全套的。
杏鲍菇属于中低温型的菌类。湖南很少有人种植。单纯提供喝茶费恐怕是没有人告诉你的。
❾ 成都有杏鲍菇种植
成都有杏鲍菇种植。
1.营养:杏鲍菇是一种分解木质素、纤维素能力较强的食用菌,需要有较丰盛的营养,特别是氮源充分,菌丝生长茂盛,产量更高。人工栽培的主料,在棉子壳、木屑、甘蔗渣、麦秆等基质上生长很好。代料栽培加辅助材料,如米糠、麸皮、玉米粉、棉子饼粉、碳酸钙、糖等,可增进菌丝生长蔓延,增长菇蕾发生量。
2.水分:杏鲍菇比较耐旱,但含水量适宜更有利于生长发育,提高产量。菌丝生长阶段,培养料适宜含水量为60%—65%,但因为在栽培时不宜在菇体上喷水,菇体所需的水分主要起源于培养料,所以调配培养料含水量时可恰当提高至65%—70%。空气相对湿度,菌丝体生长阶段60%左右即可,而现原基后子实体分化阶段以90—95%为宜,子实体生长阶段可恰当调低到85—90%。
3.温度:温度是决定杏鲍菇栽培成败及产量高低的关键。菌丝体生长的温度领域是22—27℃,最适温度是25℃左右,高于30℃,菌丝生长不良。杏鲍菇是恒温巩固性菇类,温差过大,不利原基的发生,出菇温度领域为10—18℃,最适温度12—16℃,低于8℃不会现原基,高于20℃以上容易涌现畸形菇,还会发生病害,引起死菇、烂菇。子实体生长温度为10—21℃,最适温度为10—18℃。对温度的节制,因菌株不同而异,在引种时要特别留意懂得菌株的特点。
❿ 鸡腿菇和杏鲍菇的栽培技术书籍
你可以登录江苏食用菌网。那里有鸡腿菇和杏鲍菇的栽培技术资料和视频。不妨参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