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刚收到的土蜂怎养
土蜂养殖技术要点:
1、王优:蜂群繁殖的快慢和产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蜂王的好坏。年轻健壮的蜂王产卵力强,群势发展迅速,且能维持大群,工蜂采集力也强,工作积极,少起分蜂热,产量较高。因此,饲养土蜂,应在繁殖期提早从高产的强群中培育优良的蜂王,以更换劣小或衰老的蜂王。在生产上一般不要保留一年以上的老蜂王。
2、群强:强群是高产的基础,而土蜂的强群是从土蜂的实际情况出发的,不能与意蜂的强群相提并论,而且每个时期都有各自的强群标准。只有强群,才能充分发挥蜂王的产卵力,并抵御病虫害的侵袭,安全越夏渡秋。因此,在繁殖期,宜保持2.5~3足框蜂的群势,蜂群才能迅速发展,迎接流蜜期;在流蜜期,应有5~6足框蜂的群势,产量才会高。在主要蜜源植物开花流蜜时,应把蜂群组织成强群,集中力量采蜜,而将多余的蜂王用小群贮备起来。待流蜜期过后,再利用贮备的蜂王,把采蜜群分开繁殖。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蜂蜜产量和蜂群的繁殖速度,使蜂群总是处于积极工作的状态。
3、蜜足:巢内贮蜜充足,可使蜂群在野外蜜源缺乏时渡过难关。如果巢内缺蜜,就会引起蜂群情绪不安、抛弃幼虫、蜂王停卵,甚至发生盗蜂和飞逃。因此,在繁殖中,在不妨碍卵圈扩展的前提下,应经常保持巢内有足够的贮蜜,以促使工蜂多吐浆喂虫,培育身壮体大的新蜂。如果巢内贮蜜不足,需作人工补饲。即使在大流蜜期间,摇蜜时也不能把贮蜜一次扫光,而应采取轮脾取蜜的方法,这样既能安定蜂群情绪,又能保证蜂蜜的质量。
4、新脾:土蜂喜欢新脾,厌恶旧脾。新脾房眼大,蜡质新鲜,蜂王特别喜欢在新脾上产卵,而且繁殖快,培育出来的工蜂身体健壮、采集力强,群内不易发生巢虫。因此,应抓住有利时机,多造新脾,以更换旧脾。特别是在繁殖盛期、流蜜盛期和分蜂后期,应抓紧造脾。但在加巢础之前,要把旧脾和劣脾抽出,使蜂群密集。必要时,还应进行饲喂,使巢脾修得快、质量高,以保证蜂群在越夏时拥有80%以上的新脾。
5、密集:土蜂喜爱密集,应经常保持蜂脾相称,以利蜜蜂护脾,防御巢虫等敌害侵犯,也有利于保温保湿。实践证明,在冬季密集群势,蜂群消耗蜜省,越冬安全;流蜜期密集群势,可促使贮蜜快、成熟早、产量高;越夏期密集,可使群势退缩少,敌害难侵入。
6、安全越夏:越夏是南方饲养土蜂的难关。要安全越夏,除具备上述条件外,还需注意遮荫、喂水、严防敌害和保持蜂群安静。
⑵ 你好,请教一下大土蜂的养殖技术
最好不能混养在蜜蜂周围,要不是后果很严重、、、、、、、
⑶ 土蜂养殖技术夏天喂水,放在哪里
土蜂夏天喂水,可以在阴凉处放了个大脸盆。然后引诱蜜蜂找到水源版,先在脸盆里给蜂权群喂两次糖水,喂水蜜蜂就能到这个地方采水了。
蜂场,也可以设置露天水池、水盆,撒点无碘盐,供蜜蜂选择性采水。夏天给距水源有一定距离的一些蜂群供水,可以采用无盖的盘、提桶均可。如需奖励饲喂蜂蜜或糖浆时,可以采取白天喂水,傍晚换喂蜜糖;次日早晨再换成清水。平时注意随时清洗饲喂器具,定期消毒杀菌,保持用具干浄卫生。
⑷ 土蜜蜂养殖
蜂箱之间要有一定距离。太远了会冻死,太近了会打架。
螨虫,它可以在蜜蜂呼吸时爬进版蜜蜂气管里权。蜜蜂身上一有螨虫就会用“扫堂腿”把它扫下来。有的一下就扫下来了,有的则过半天才扫一下。以此来选优质蜜蜂。
买个蜂箱吧。你最好在室外养。
你用一个盒子,里面放蜂箱就行了。距离在2~3CM之间。
几箱的话就看你有几个盒子咯,越多越好
⑸ 土蜂养殖技术(书籍,资料)
—— 想要学养殖技术最好还是亲自去请教相关方面的专家,下面是资料。
从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食用昆虫研究所获悉,经过历时3年、取蜂58窝和1000多组的艰难试验,德宏州科技人员一举攻克了土蜂人工养殖的世界技术难题,在世界上第一次人工成功培育出土蜂蜂王。
土蜂学名“金黄虎头蜂”,是胡蜂科蜂类中个体最大、蜂毒量最多、单窝职蜂数量最多、蜂蛹蜂幼虫产量最高的蜂类,也是开发昆虫蛋白质和从中提取蜂毒的最好的潜在资源。近年来,土蜂的蜂蛹、蜂幼虫、蜂毒、蜂毒酒等胡蜂科昆虫食品越来越受人们喜爱,市场价格日益攀高。良好的市场前景,诱使许多人采取各种手段毁灭性地猎取自然界中的野生蜂蛹、蜂幼虫出售,导致野生优质胡蜂种群数量急剧减少。更为严重的是,为最先获得野生蜂类的所有权,一些人甚至不惜血本到山林中寻找自然越冬成功的蜂王及其蜂巢。2005年以前,每年端午节前后,都有人用“带白”的方式寻找蜂巢,在蜂王或者职蜂取食时,在其腰部系一条白色的鸡毛或线,跟踪到蜂巢所在地,然后将蜂巢放入编织袋中移到自家附近的山林中养殖,这不仅对野生蜂王危害很大,还严重破坏了蜂类的生存环境。
保护土蜂,关键在于推广科学养殖胡蜂科蜂幼虫、蜂蛹技术。但土蜂人工养殖技术难度大,目前世界上尚未攻克。2009年,德宏师专食用昆虫研究所决定克服困难,实施人工科学养殖胡蜂科蜂类的试验研究。主持试验的德宏师专食用昆虫研究所所长、副教授郭云胶在大量收集野生土蜂类的蜂王在树洞、土洞等具有一定湿度的缝隙环境中越冬数据的基础上,带领技术人员,动员掌握土蜂习性和规律的百姓参与人工科学养殖金黄虎头蜂的试验研究。
3年来,在以黄国忠师傅为主的11个实验点的百姓和德宏师专生命科学系、理工系等近百名学生的配合下,郭云胶与技术人员跋山涉水,先后到芒市、陇川、梁河、盈江、龙陵、腾冲等地,取了58窝野生金黄虎头蜂种源,对其进行了1000多组的探索试验,终于攻克了收集金黄虎头蜂雌雄蜂、人工条件下雌雄蜂交配、蜂王批量越冬、蜂王筑巢产卵、培育金黄虎头蜂标准蜂群等5大关键技术难题,于2012年5月成功培育出200窝标准金黄虎头蜂蜂群。
据郭云胶介绍,新检索的资料表明,人工条件下金黄虎头蜂雌雄蜂交配、蜂王批量越冬、蜂王筑巢产卵育职蜂等技术均为世界首次完成。德宏人工科学养殖金黄虎头蜂实验研究成功,迈出了人工科学养殖胡蜂科大型蜂类的第一步,填补了人工科学养殖胡蜂科食用药用昆虫的空白。
⑹ 土蜂养殖技术
饲养管理简介中华蜜蜂饲养管理技术虽然与西蜂饲养管理有许多相同之处,但由于中华蜜蜂有其特有生活习性,在饲养管理方法上,必须更适应中华蜜蜂的某些生活习性才能收到良好效果。否则会造成不应有的麻烦,甚至会造成损失。
放蜂场地选择
中华蜜蜂放蜂场地应选择在远离工厂、矿山、公路等僻静的山坡、半山坡以及林木边沿、避开人畜骚扰或振动干扰,蜂场附近要有充足而清洁的水源。中华蜜蜂对大宗蜜源要求并不十分严格,但对蜜粉植物种类要求较多,蜜源花期连续,没有太长的断蜜期,由于中华蜜蜂善于利用零星蜜源,外界零星蜜粉不断,避免引发盗蜂,便于管理。
蜂群摆放
由于中华蜜蜂驯养时间短,野性较强,定向能力较差,容易迷巢,因此摆放中华蜜蜂就不能象摆放西蜂那样成行、整齐而紧密、方向一致。摆放中华蜜蜂蜂群,群间距离要远些,前后交错,巢门方向不求一致,避免群间蜜蜂相互错投,造成相互斗杀。特别交尾群,更要加大大群之间的距离,防止蜂王投错被杀。各箱体应用木桩垫起,防止蚂蚁对中华蜜蜂蜂群的侵扰,造成逃蜂。
防止异味接触
中华蜜蜂嗅觉灵敏,对异味反应很敏感。饲养中华蜜蜂的蜂箱最好是用西蜂用过的蜂箱。或选择无异味的木料做成的新蜂箱,新蜂箱在使用之前,先涂上少量的蜂蜡,消除木质气味,利于中华蜜蜂接受,防止飞逃。不用味重的药物防治蜂病,蜂箱、蜂具消毒后,必须彻底消除异味后方可重新使用,蜂箱尽量采用灼烧方法进行消毒,防止异味刺激蜜蜂而造成逃群。
蜂群管理
中华蜜蜂嗅觉灵敏,盗性较强,防止盗蜂是管理中华蜜蜂的一项主要工作,应随时加以注意。最好在巢门闸板上分两排打6—8个小孔,孔径5—5.5mm。在饲养过程中,根据群势变化开放或堵塞小孔数。箱缝用塑料胶带封严。
中华蜜蜂叩旧脾的习性是与其对巢虫(蜡螟)抵御能力差有关,饲养中华蜜蜂要勤造新脾更换旧脾,换出来的旧脾除保存少量采蜜期使用外,其余应及时淘汰化蜡,防止蜡螟卵虫带入蜂群,加高箱底与巢脾下梁间的距离,至少要有40毫米的间距。或者采用活底蜂箱,以便随时清除箱底上的蜡屑,以防蜡螟产卵。
野生中蜂的蜂巢是:中心部位多为蛹脾,蛹脾外边是虫脾,虫脾外边是卵虫脾,卵虫脾外边是未造完整的新脾。整个蜂脾呈半球形各脾上部都有较大范围蜜粉圈,子圈均在各脾下部。因此管理中蜂不必过分强调调脾,繁殖期内尽量减少开箱次数,以免扰乱蜂群的正常生活秩序。
分蜂季节适当增加检查次数。中蜂分蜂群出飞时间早,蜂王在王台里产卵后不等王台封盖,随时都有可能出飞。发现蜂群怠工等分蜂预兆时,采取人工分蜂加于消除。蜜源开花前,多次毁台维持强群群势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为提高采蜜量,流蜜初期可以合并蜂群或者调动外勤蜂组织强群采蜜。在采蜜期多造新脾。
越冬管理
为适应中华蜜蜂结团在巢脾下部、结团紧密这一生活习性。越冬蜂巢的布置应是:中心部2—3脾上部有蜜下部空房的半蜜脾或者少半蜜脾,外边各放一快张下部有少量空房的大蜜脾。因为中蜂为保持结团的紧密,往往要叩掉巢脾下部的大片巢脾。如果都是蜜房,蜜蜂在叩脾过程中就大量吃蜜,吃蜜太多,积粪过多,越冬后期下痢,将会造成严重损失。
⑺ 中华土蜂养殖及采蜜方法与时间
春季蜂群饲养管理是获得蜂蜜高产的关键。蜂群的春季饲养管理—般在立春节气过后便可开始,中心任务是保护工蜂。促王产卵,培养强群,恢复群势,主要措施如下。
1、适时排泄 正常越冬的蜂群应在当地蜜源出现前20~30天排泄,但越冬下痢群排粪时间应提前。排粪陈列蜂群的场地,要选在西北向有天然或人为防风屏障,干爽的地方,在气温14℃以上,风力2级以下时进行。室内越冬群,在上午8点前把蜂群搬到排粪场地,20分钟后再打开巢门放蜂飞翔排泄;室外越冬群,撤去蜂箱上部和前部的保温物,让阳光直射到蜂箱上,然后打开巢门放蜂排泄。
2、注意保温 春季昼夜温差大,白天放大巢门,晚上缩小。箱内巢脾的两侧加棉花,上面也用棉垫盖上。保温物受潮要勤换晒。蜂箱外侧和底下塞上干草,箱上盖草帘,再蒙上塑料薄膜。春末撤去外包装时,应先撤强群,后撤弱群,先撤上面,后撤四周和箱底。箱内的保温物应随巢门的扩大逐渐撤去。
3、整理蜂巢 一是换脾缩巢。越冬期巢内的子脾、空脾、结晶蜜脾、发酵蜜脾、发霉脾、下痢污染脾等都要用经消毒的脾换出来。留在巢内的巢脾,若巢房高于产卵巢房应割去过高部分,以利于蜂王产卵。早春的蜂脾关系是:1.5~2框蜂放1张脾,2.5~3框蜂放2张脾,3.5~4框蜂放3张脾,5框蜂放4张脾。二是调整饲料。每张脾上要有1公斤优质蜜,无蜜脾可以补喂蜂蜜或浓度较高的糖浆。每群蜂还要有半张到1张花粉脾。放1张脾的蜂群,要选用既有蜜粉又有产卵巢房的巢脾,若脾上蜜少可灌入糖浆。如使用大粉脾只能放在隔板外侧,内侧另放带蜜的产卵巢脾。放2张脾的蜂群,应为一张蜜脾一张花粉脾,脾上有供蜂王产卵的空巢房。在脾外蜜蜂多、补充饲喂受限制时,可在隔板外保留一张蜜脾,经常削开蜜盖饲喂蜂群,既保证了饲料充足,又起到奖励饲喂的作用,同时还能避免由于早春喂了含水分大的饲料而引起疾病。
4、奖励饲喂 喂粉:早春蜂开始产卵时无新鲜花粉,可用1000克干花粉加600克左右50℃的热水搅拌均匀,做成饼状。饲喂时用蜡纸包起来,两头留空,用来饲喂,在有蜜无粉的情况下可将脱脂大豆粉,脱脂奶粉和酵母粉按2:1:1混匀,每1000克加200克蜂蜜搅匀装脾,代替花粉饲喂;喂水:早春气候恶劣,蜜蜂无法出巢采水,可用棉花浸水放在蜂路上,每天更换;喂糖:如巢内脾封盖蜜足,可用刀割开巢盖让蜜蜂采食,如缺蜜可在晚上用2:1的糖水饲喂。
5、扩大卵圈,加脾扩巢 如果卵圈偏于巢脾的一端,蜂多于脾又气候良好,可选其中的一脾前后对调,使卵圈迅速扩展满框。若只有3框子脾,两大一小,可将小的脾调到中间,待子脾扩展全框后再加脾。加脾应加在子脾外边饲料脾里边第二脾的位置上。
6、强弱群互相抽补 早春气温低,弱群因保温及哺育力差,产卵圈的扩大有限,可将弱群的卵虫抽给强群,换入空脾,让蜂王产卵,既可发挥弱群的产卵力,又能充分利用强群的哺育力。待强群新蜂陆续出房时,再将强群中带幼蜂的脾和正在出房的老子脾给弱群,使弱群变为强群。一个大群与一个小群同箱饲养,将小群留一脾作为繁殖区,余下的全部补给强群,在大流蜜期到来之前,可组成强大的生产群。
夏季管理
由于春天气候多变、温度较低,所以春繁的时候特别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春天温度低,所以在春繁开始的时候要做好场地的消毒。内部的保温物最好也要经过太阳暴晒。以消灭各种微生物病菌。另外蜂箱有条件的可以消一下毒。
春天温度比较低特需要注意保暖,蜂箱的缝隙要用东西填实。防止冷空气,遇到阴雨天或则晚上可以在蜂箱盖上铺上塑料瓣膜。可以有效的防止蜂群的衰老速度提高春繁殖的速度。
场地一般尽量选择偏僻、安静、远离农村的背风向阳的地方。
夏季天气炎热,外界蜜源缺乏,蜂王产卵减少,蜂群面临高温、夏衰等不利环境因素。因此,要保证蜜蜂安全度夏,必须抓好以下三措施。
一、解决饲料。饲料是蜜蜂越夏的重要条件。每蜂箱一定要留足5~8千克越夏蜜。如蜂蜜不足,可以人工制作混合饲料喂养。混合饲料制作方法:将优质西瓜、蕃茄等用干净纱布包2~3层后,用力挤压,盛接汁水备用;用炒过的黄豆加工成粉备用。配制时用西瓜计200克,番茄汁70克,白糖100克,黄豆粉20克,奶粉15克,食盐10克,酵母片10克碾粉,加冷开水50克拌匀,或用蕃茄汁、西瓜汁各50克,白糖100克,奶粉20克,食盐5克,加冷开水30克拌匀。人工配制的混合料,于天气干旱和缺蜜源时喂给
二、防止夏衰。夏季炎热,蜜蜂劳动强度大,寿命大大缩短;蜂王产孵又趋减少,死亡蜂数大于出生蜂数,群势一般都呈下降趋势,若管理稍有不善,蜂数会急聚下降。防治方法:可利用优质新王产孵,扩大卵圈,加速繁殖新蜂;选择空气流通、有树阴的地方放蜂;或在蜂箱上覆盖草帘,以防阳光晒箱增加巢温,使蜂群不安;放大巢门,使箱内空气流通;天气过热时,可在箱外泼洒冷水,饲喂凉开水;对拥挤的蜂群,早加继箱,增加巢脾和巢础挺,扩大蜂巢。如巢内饲料不足,要先用浓浆一次喂足,以后再逐天奖励饲喂。另外还要防止农药中毒。
秋季管理
1.培育适龄越冬蜂
所谓适龄越冬蜂,是指没有参加过采集活动和进行过排泄飞行的工蜂。蜂群中适龄越冬蜂多,则越冬安全,饲料消耗少,来春群势发展快;反之,则越冬困难,工蜂提前死亡,春季繁殖也缓慢。
培育适龄越冬蜂,要在最后一个主要采蜜期的初期着手进行。可用新王替换产卵差的老王,在大流蜜期要采去子脾上的贮蜜,选用适合产卵的新脾等办法,尽量扩大产卵区。流蜜结束时,抽出多余的蜜脾,适当补给空脾,保持蜂脾相称,加强巢内保温和奖励饲养,促进蜂王产卵。但气温较低时要控制蜂王产卵,因气温低,后期出的工蜂没能进行排泄飞行,对越冬不利。为了能保证越冬的群势,可以把2~3个弱群同箱饲养,越冬前选留一个蜂王合并蜂群,这样看起来是蜂群数少了,但能使越冬群势增强,来春发展快,人工分蜂早,也能更快地发展蜂群。
2.贮备越冬饲料
选留封盖蜜脾是秋季管理的一个主要工作,因为越冬前临时喂给蜜汁或糖浆会增加蜜蜂工作负担,如蜜脾来不及封盖,冬季容易变质,造成蜜蜂下痢。有经验的养蜂人员是在全年最后一个主要采蜜期第一次取蜜时,选留四五个巢脾平整、无雄蜂房由繁殖过几代蜂的巢脾,放在继箱的边上,并扩大蜂路,到第二次取蜜时这些蜜脾都已封盖,可以提出来存放。一次留不足的可在第二次再留,留蜜脾的数量视蜂群越冬期的长短而定,一般每框越冬蜂留一个蜜脾,严寒地区可多留,冬季转地到南方的蜂场可少留。越冬饲料蜜脾要保存好,放在凉爽通风的地方,为防止巢虫危害,可用硫磺等药物熏杀,方法是每个继箱放8个蜜脾,几个继箱放在空巢箱上,箱内点燃硫磺,关严巢门,最上面继箱上盖好纱盖和大盖,各箱间缝隙糊严。也可将几个存蜜脾的继箱放在一个强群上,让这个群蜂保管,直到越冬时使用。如因故最后一个主要采蜜期未能留到或留足越冬饲料,应在蜂王接近停止产卵前,突击用浓度大的糖浆(2份糖、1 份水)或蜜汁(10份蜜、1份水),三四天内把蜂群喂足,待蜜脾封盖后抽出或直接留在巢内作越冬饲料。
3.贮藏巢脾
秋季从蜂群中抽出的巢脾,要用刮刀刮净巢脾上的蜡屑,用快刀削平突起的房壁,再用5%的新洁而灭水溶液喷雾消毒,待药液风干后存放,妥善保管。贮藏巢脾一般用继箱,每箱放8个,根据巢脾质量好坏,将蜜脾、半蜜脾、粉脾、空脾、半成脾等分别存放,蜜蜂贮藏前用硫磺或二硫化碳熏蒸二三次。用硫磺熏蒸的,每10个巢脾用充分燃烧的硫磺3~5克,每次熏4小时,有条件的可建结构密闭、便于熏蒸和防鼠的贮藏室,室内设放巢脾的架子,能有紫外线消毒设备则更好。
4.防止盗蜂
秋季,特别是深秋,蜜源缺乏,比较容易发生盗蜂,因此要做好预防工作。另外遇到低温要注意巢内保温,适当缩小巢门,保持蜂数适当密集。
5、防止农药中毒
从近年来养蜂生产实际情况来看,每年的9月份是蜜蜂农药中毒事件的高发期,主要原因是:外界蜜源减少,蜜蜂外出采蜜积极性高,而蜂群整体抵抗力却相对较弱,当外界使用农药时,容易引起蜜蜂中毒,造成蜜蜂大量死亡;
从养蜂实践得出的经验是养蜂的一年之计在于秋。因为秋季蜂群的群势好坏将直接影响蜂群越冬,也是来年养蜂生产取得成功的基础。为此,在秋季的养蜂生产管理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对农药中毒的防范工作。具体注意以下几点:
加强饲养管理
进入秋季以后,一些养蜂人员认为主要的生产阶段已经过去,逐渐放松了蜂群的饲养管理,蜂群内的饲料也留得较少,认为蜂势可以在来年春繁时恢复和加强,往往引起秋季晴好天气时大量工蜂外出采集,群势衰退,同时也造成农药中毒的极大隐患。
谨慎选择越冬场所
在具备必要的越冬条件之外,还必须考虑周围农药使用情况,尽量选择山脚、荒坡等周围较大范围内的场地越冬;对周围可能喷施农药的,应事先同当地农户协商,要求在用药前告知,能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农药中毒事件的发生。同时,最好避免多个蜂场在近距离范围内越冬。
冬季管理
冬季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为童蜂提供适宜的生存条件,保证蜂群安全过冬,要做好以下工作。
1、越冬场所要背风温暖,地势较高不潮湿、干燥,安静,通风良好。
2、密集蜂群。
3、越冬饲料。应在越冬之前为蜂群,预备好过冬蜜脾,蜜源不足时要喂代用饲料。方法是糖水按2:1的比例加热花开,凉温饲喂,一周以内喂结束,10月10日前完成。每脾平均达到1.5—3公斤。
4、做好日常管理。冬季气温低,要做好管外观察,防鼠害,防潮湿,防干扰,适度保温,气温高蜂团散开时要设法降温,气温低于—7℃时,要适度保温防冻。越冬期间发现异常,要对症处理。
⑻ 土蜜蜂养殖技术蜜蜂养殖怎么好
长期以来中蜂抄养殖者受西方活框养殖方法的影响,都使用并不符合中蜂生物学规律的活框养殖方法。活框虽然能多产蜜,却大多生产的是未经蜜蜂酿造成熟的水水蜜,其质之差可想而知。因活框阻碍了蜂群发展,蜂不多就蜜就少,其量不言而明。所以说,还是格子箱好一些
⑼ 养殖大土蜂项目建议书
项目建议书又称项目立项申请书或立项申请报告,它是立项和企业决策的根本内文件,大容土蜂养殖一般是先做项目建议书到发改委立项,再做可行性研究报告到发改委批复或备案,编制蜜蜂养殖项目建议书的经验总结出:大土蜂养殖项目的建议书需要从养殖技术、养殖规模、市场营销方案、投资估算、社会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分析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