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最有效沟通技巧培训
⑵ 有效沟通培训,包括哪些内容
有效沟通培训课程的设计,包括如下5个方面的内容:
1. 认识沟通:让学员了解,影响沟通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人们喜欢和讨厌什么样的沟通,沟通中常见的误区是什么,沟通有哪些途径,各适合哪种情况,世界优秀企业内部沟通的模式有哪些可以借鉴的,等等。
2. 沟通中应具备的心态:我经常说,人和人之间的沟通,更多的不是技巧,而是心态,如果心态不好,再伶牙俐齿,也只是花拳绣腿;因为人们的洞察能力都很强,人们会很清楚地看到对方的用心,如果我们发现对方用心不好,即便对方讲再好听的话,都是无效的。所以,我建议人在沟通前,先摆正心态,对人要尊重、理解、接纳、信任、换位思考、焦点在外,包括接纳与自己不同的人,接纳我们根本无法理解的人,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长背景,接纳理解是沟通的前提条件。
3. 沟通中应懂得的人性:人是很复杂的动物,有显意识,有潜意识,有自己的观念,有自己的情绪,所以了解人性在沟通中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了解了人性,会让我更具备与人打交道的智慧。这里包括,人的情绪和神经之间的关系,人的行为、情绪、动机之间的关系等,学习这些,可以让我们更了解人性,了解人性的沟通,一通百通,让沟通变得很容易。
4. 沟通中应掌握的技能:了解了人性,拥有了好的心态,接下来还是需要一定的沟通技巧。我这里讲,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的区别、开放式问题和封闭式问题的区别,如何发问,如何聆听,如何听到对方的情绪,动机,如何运用5W2H清楚安排工作,如果运用同频道方法建立亲和力,如何消除抗拒的五步骤。这些方法都比较实用,见效。
5. 课堂现场问答:回答学员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惑,这个环节,可以帮助学员利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⑶ 有效沟通技巧都有哪些有效沟通技巧培训课程有吗个人想参加
陈馨娴老师讲有效沟通技巧培训课程,下面是陈馨娴老师的课程大纲,你可以参考下,陈老师的课讲的挺不错的。
高效沟通技巧
沟通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以及人际关系,尤其是日常生活和人际关系的质量有着深远的影响。
培训讲师:陈馨娴
课程对象:公司中层管理人员
课程背景:
沟通是管理人员最重要的工作之一,管理人员在作出正确的决策之前,必须向他的上司、协作部门、下属及同事全面准确地了解有关的一些信息。根据对有关管理人员工作时间分布的研究表明,在管理人员一天的工作时间里,有80%的时间用于沟通。在沟通的过程中,有45%的时间在倾听,30%的时间在讲话,16%的时间在阅读文件,9%的时间在书写报告,因此对于管理人员来讲,沟通是一项重要的管理技能。要做好沟通工作,管理人员应能灵活运用各种沟通手段与沟通形式,克服沟通中的各种障碍,在管理实践中不断改进沟通技能。
课程大纲:
第一部分:沟通的概述
案例分析:小孙为什么能够获得车间主任们的支持?
一、沟通的定义
二、沟通的意义
三、有效的信息发送
四:沟通的四大秘诀
第二部分:高效沟通的步骤
步骤一:事前准备
步骤二:确认需求
1、问题的类型
开放式问题
封闭式问题
2、问题举例
自然赋予我们人类一张嘴,两只耳朵,也就是让我们多听少说。——苏格拉底
步骤三:阐述观点
步骤四:处理异议
步骤五:达成协议
步骤六:共同实施
第三部分:影响沟通的障碍
一、信息沟通过程中的障碍
1、来自信息发送者的障碍
案例分析:秀才买柴
表达能力不佳
形象因素不良
从个人利益出发
2、来自信息传递过程中的障碍
案例分析:谁把货弄错了
没有利用恰当的沟通渠道
传递环节过多
外界环境的干扰
3、来自信息接收者的障碍
选择性知觉
解码和理解偏差
拒绝倾听
信息过量
案例分析:乔.吉拉德的一次经历
二、信息沟通环境方面的障碍
案例分析:副总笑了
第四部分:沟通能力的培养
案例:病人面前头别摇
一、有效沟通的原则
目的性原则
清晰性原则
简明性原则
连续性原则
反馈性原则
二、口头语言沟通的技巧
1、倾听的技巧
案例分析:把手机关掉
2、说话的技巧
案例分析:孔子授徒
提问的技巧
案例分析:加鸡蛋
三、书面语言沟通的技巧
书面沟通的原则
信函的写作技巧
报告的写作技巧
四、非语言沟通的技巧
1、身体语言沟通的技巧
案例分析:着装坏了大事
副语言沟通的技巧
案例分析:表演
第五部分:情商与人际沟通
一、情商概述
二、自我认识与人际沟通
三、管理自我与人际沟通
四、自我激励与人际沟通
五、识别他人情绪与人际沟通
六、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与能力
第六部分:高效沟通技巧培训总结
⑷ 如何做到有效沟通课件
提到有效沟通,明星黄渤便是很会沟通讲话的一个人。
有一次,记者问他:“身为一名长得不好看的演员,你有什么成功秘诀?” 他回答说:“观众审美水平提高了呗,以前光看皮儿,现在看馅儿了。”你看,回答的多巧妙,既夸了别人,又夸了自己,双赢。
我们生活在社会中,几乎每时每刻都要和别人进行沟通——和伴侣、同事、朋友、父母等。沟通是我们每天都需要做的事情,但是很多人似乎总是沟通不顺畅,给生活带来很多烦恼。今天,我想给大家介绍一下沟通的四大要素,帮助大家进行有效沟通。
沟通的第一大要素,是你要学会倾听。
有人说:“听还不容易,我会啊,我明明听他的意见了,但是他还是觉得我没有听。”如果你有这样的感觉,那肯定是你倾听的方式有误。其实倾听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简单,倾听也有很多要点,把握不好,便会出现上面的情况。我给大家列举倾听的15大要点:
1. 无条件的听 vs 有条件的听
2. 积极主动的听vs消极被动的听
3.放空自己去听 vs 自我中心的听
4.带有价值评判的去听vs 自由开放的听
5.专心的听 vs 三心二意的听
6.平和的听vs着急发言的听
7.沉住气的听 vs 经常打断对方谈话的听
8.有回应的听vs无动于衷的听
9.能帮助他人表达的听vs不能理解的听
10.有觉察的听vs迷迷糊糊的听
11.给别人带来信任的听vs让别人忐忑不安的听
12.有眼神交流的听vs眼神回避的听
13.充满好奇的听vs毫无兴趣的听
14.会抓重点的听vs稀里糊涂的听
15.了解内容和感觉的听 vs 重视内容忽略感觉的听
上面的15点,你可以自我察觉下,自己在倾听的时候,有哪些点做到了左半部分的标准。
沟通的第二大要素是:看。
你要通过对方的表情、眼神、肢体语言等来判断他对你说话的感受和他的情绪状态。下面这幅图,可以帮你很好的理解这一点。
沟通的第三大要素:问
提问也要讲究技巧。好的提问不仅要能够获得你想要的信息,还能够使得对方感觉愉快,对你有好感。下面,我给大家介绍有效提问的16种方式:
1. 突破陌生感的提问
暖身问题要自然轻松一些。比如可以采纳FORM提问,即:家庭 职业 娱乐 需求。
2.打破僵局的提问
3.间接性的提问:让对方放松警惕
4.了解全面信息的提问
5.聚焦问题的提问
6.引起对方重视的提问
7.逻辑性提问
8.引发对方领悟反思的提问
9.假设性提问
10.激将式提问
11.解读性提问
12.是或否的提问
13.探寻式提问
14.澄清式提问
15.层层深入式提问
16.缓解对方敌意的提问
具体提问时,还要注意以下事项:
1.首先提出次要问题,让对方放松,避免敏感压力
2.将大问题拆分成小问题,让对方可以很轻松的回答
3.把问题归类,避免混乱
4.问题要具体清晰,避免笼统不清楚
5.要运用眼神表情给予关注和回应(恩 喔 是啊)、要给予积极的鼓励(还要其他的吗)、好奇的态度,促进对方回答问题
沟通的第四大要素:说。
研究表明,信息传递,7%靠内容,38%靠语气态度,55%靠肢体语言。
说的注意事项有以下几点:
1.分清问题的主次,集中火力解决核心问题
2.语气态度要尽量平和 淡定 客观 公正,就算是你要表达情绪也需要是非暴力沟通的表达,你可以表述自己的感受和愿望,而不是指责 攻击 评判对方
3.声音要尽量自信 温柔 咬字清晰
如果你能做到上述的一些点,那么你在沟通上应该就不会有太大问题了!
⑸ 《如何和上司有效沟通》课程学习笔记
身为下属,常常存在一种对领导的畏惧心理。下属往往因为上下级之间的等级关系而对与领导的交流心存障碍,有的甚至在交流之前就预先假设领导都是不讲情理、严厉可怕的人,因此就尽量回避和领导沟通。在这样的回避之下,领导也就很少有机会了解到下属的工作进展、个性特征、需要和所思所想。
身为领导,由于身份、地位、权力,或者工作繁忙等原因,很难对下属有一些个性的关注,有时可能只对下属提出要求,很少给下属表达意见的机会,也很少和下属沟通。这种情况下,就难免对下属缺乏了解,甚至会有一些误解。尤其是那些不太擅长主动和领导沟通的下属,就更没有机会让领导真正了解自己的一些情况和想法了。
由此可见,领导和下属之间的心理疏远,是由于双方均不善于与彼此沟通造成的。这不仅仅会造成关系恶化,严重的还会对合作关系造成破坏,影响工作。
如何改进这样的疏远关系呢?湖州工作网HZGZ.CC职场专家认为:首先,下属要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对领导的惧怕,通常来自于曾经对严师或者严父的惧怕,很多人下意识地就把领导想像成一个严厉又不能亲近的人。殊不知,领导也和普通人一样,是一个有情感的人,他也希望与下属间能有一种良性的亲近关系,所以下属应该用一种平常心态去对待领导,大胆和他沟通,甚至是谈一些生活上的事情,这样反而容易与领导建立融洽的关系。
其次,下属要体谅领导。领导要关注的面很广,不可能对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工作进展事事掌握。因此,及时向领导报告自己的工作进展,反映自己的想法要求,征求领导的意见建议,都是非常重要的。
再次,领导也需要对下属多一些理解。理解有些下属是因为害怕才很少主动和自己沟通,但这并不表示不尊敬或者反抗。领导可以让自己的态度变得更加民主、柔和,并且尽量主动给每个下属提供一些单独会面、表达想法的机会,以此鼓励这些人与自己更好地沟通。
身为领导,多一些人性化管理是很重要的。随着知识时代的来临,员工不再仅仅被看作是工作机器,人作为知识、智慧的主体变得越来越重要,合理开发人的内在潜能已成为现代管理的重要课题。了解员工的工作特性、种种需要,给员工更多的机会、更多的工作愉悦感,为他们提供尽可能好的工作平台,会有效地提升人的工作潜能和工作效率。
领导还需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及时反省自己,而不是认定所有的问题都出自下属,当领导能够对下属多一些理解时,就不会盲目地批评责怪,而不给下属申辩的机会了。这样,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才有可能拉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