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职称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考核 计算机专业毕业需要考吗
各地的抄免考规定各有不同,你可以到当地的人事考试中心询问,下面是浙江的免考参考一下吧.
(一)博士学位获得者;
(二)留学回国人员;
(三)申报工艺美术、艺术、体育教练员专业技术资格的;
(四)转评专业技术资格的;
(五)硕士学位获得者初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
(六)国家承认的计算机类大专以上(含大专)毕业人员,不包括其它专业设有计算机课程的毕业人员;
(七)获得全国计算机软件资格(水平)证书的人员;
(八)在计算机应用方面取得成绩,并获设区市级科技进步二等奖、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以上的人员。
⑵ 岗位任职合格证书和全国信息技术应用培训教育工程职业技能证书哪个含金量高
都没含金量..半斤对八两..
一张是紧缺办,人事局发的.但是不属于人事局的专业技术证书.所以没用.
另外一张可能是劳动局发的osta证书.但是同样不属于劳动局的职业资格证书.所以还是没用...
完毕
⑶ 幼儿园为什么要以研促培,以赛促培来提升年轻教师专业能力
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简称《意见》)要求:“建立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体系,完善顶层设计;整合相关项目和资源,采取符合信息技术特点的新模式,到2017年底完成全国1000多万中小学(含幼儿园)教师新一轮提升培训,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以评促学,激发教师持续学习动力;建立教师主动应用机制,推动每个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取得新突破。” [1]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简称“提升工程”)是在标准引领下,“培训-测评-应用”系统化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2]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简称“提升培训”)是提升工程的总体目标和任务之一。掌握培训需求,研制培训方案,是组织实施提升培训的基础性工作,下面对此进行重点讨论。
一、培训需求
(一)调研形式、对象与内容
笔者采用问卷调查、座谈访谈和文献分析等形式开展专项调研。面向2013年“国培计划”项目的参训学员发放调查问卷,收回500份,其中有效问卷484份。组织召开座谈会,参加人员来自高校、中小学和师训、电教、科研、教研机构,包括教育技术专家、学科教学专家、培训者、教研员和骨干教师;一线的与会人员以农村为主,兼顾城市学校。在问卷调查和座谈的同时,进行了个别访谈。专项调研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含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情况、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情况、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情况和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时的困难及迫切需求等。
(二)调研结果与培训需求
1.调研结果分析
(1)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开展情况。自2005年起,通过组织实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等,中小学幼儿园专任教师中,一半以上参加了相关项目培训。其中,近三年来参加信息技术应用(或含有信息技术应用)学习和培训的次数,“5次左右”占1.65%,“3次左右”占13.02%,“1次左右”占33.47%,“几乎没有”51.86%。结果说明,五成的教师近三年没有参加信息技术培训,存在少数教师重复培训情况。
(2)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情况。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时应用信息技术。①普遍重视信息技术应用。超过90%的教师认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十分重要”和“比较重要”。②部分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备课。超过25%的教师经常进行电子备课,近70%的教师经常使用搜索引擎和各类型网站来获取教育资源。③多数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上课。35%以上的教师经常采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④部分教师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应用实践。“经常”开展的占5%,“偶尔”开展的教师占55%。⑤一半以上教师需要支持条件的保障。认为“缺少信息化教学硬件设施”的占55%,“缺少信息化教学软件(平台和资源)”的占61%。
(3)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调查表明,当前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不够强、水平不够高。①信息技术应用知识和技能比较缺乏。70%的教师认为在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教学时,遇到的主要困难是缺少信息技术应用知识和技能。②技术工具使用层次较低。多数教师经常使用office常规软件,不经常使用音视频和动画编辑软件、交互式电子白板等;需要各类信息技术应用培训的达到55%。③教学资源制作技能薄弱。能自己制作上课过程中使用的教学资源(视频、图片、动画、课件等)只占40%,从未制作过教学课件的超过10%;需要相关技术人员指导的超过40%。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较低。“不了解”内涵的超过四成;需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案例及相关指导的超过60%。⑤缺乏应用信息技术变革教学方式、整合教学资源、创设教学环境的意识与能力。
2.培训需求
(1)培训内容。“信息技术应用理论知识”占13%,“计算机及网络基本操作技能”占29%,“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法及课件制作”占59%,“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模式方法培训”占36%。结果说明,教师对培训内容的需求以方法技能为重点。座谈访谈中,对话者要求根据教师实际能力水平,分层培训,逐级提升。
(2)培训方式。“高层次专家讲座”占22%,“一线教师主讲的教学应用指导”占46%,“基于案例的互动式培训”占45%,“与教研活动相结合的分散式培训”占27%,“其他”占2%。结果说明,教师对培训方式的需求以应用指导、案例教学和研训结合为主要形式,突出实践性、互动式。座谈访谈中,对话者要求采取混合式培训模式。
(3)培训资源。问卷中,有61%的教师认为“缺少信息化教学软件(平台和资源)”,有64%的教师迫切需要“可供下载的教学资源包”,有61% 的教师迫切需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案例及相关指导”。座谈访谈中,对话者迫切需要个性化学习资源和大量的典型案例,且网络资源能够支持移动学习。
(4)培训保障。对“从日常教学出发迫切需要的支持(多选题)”,有41%的教师迫切需要“信息化硬件配置(如电脑等)”,有42%的教师迫切需要“相关技术人员的指导”。座谈访谈中,对话者强烈要求落实对教育部门特别是校(园)长的考评,确保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应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应用的基本条件。
二、方案设计
提升培训方案设计有两个基本依据:一是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体系,即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培训课程标准和能力测评指南等;二是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需求。下面从四个方面讨论方案设计的主要问题。
(一)设计理念
坚持“统筹规划、按需施训、应用为本、测评驱动、底部攻坚”[3],按照教师需求实施全员培训,推行符合信息技术特点的培训新模式,遴选一线教师满意的培训资源,[4]全员培训与专项培训相结合,做好与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有机衔接,骨干队伍先行,分级负责实施。专项培训突出骨干、省培引领,全员培训倾斜农村、以校为本。
(二)项目设置
按照《意见》要求,省级重点加强中小学校长、专兼职培训者和教研员等骨干队伍以及农村教师的培训;市县通过专项培训和专题教研,组织开展区域性教师全员培训;中小学幼儿园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作为校本研修的重要内容,将教研与培训有机结合,促进学用结合。
⑷ 为什么灵活运用这个教学法能够如此大幅度地提高教学质量
如何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几点看法
吉安县大冲中学
易军
自从
2006
年实施农远工程以来,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大幅度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也大幅度提高,
大部分中青年教师都能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随着教改以及有效教学的深入,
信息技术如何融入课堂,
这对全体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就使得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出
现了捉襟见肘的现象。下面我就如何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提出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帮助各科教师具备适应现代教育的信息技术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
广大教师要学好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
要注重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
段,
同时还必须要加强学习教育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
注重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教师
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创造高质量、
高效益教育的迫切要求。
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必须要以教师
的知识结构更新和教学的基本素质提高为起点。
教师只有努力适应时代的要求,
具备适应现
代教育的综合素质。
并在教学中广泛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促进学生的信息素
质不断提高,推广信息技术,最终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
二、拓展培训渠道,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专业化发展打下基础。
首先,
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让教师从观念上内更新,理解整合的内涵:不是简单地把
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学的演示工具,而是要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
,从思想上
达成共识;其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针对师资现状,确定培训内容:即:计算机意识、知
识、技能与态度;学科教育理论与学科最新发展;
教育技术和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最
后,提供展示平台让教师通过“设计——实践——反思——再实践”活动提高自身素质。积
极创设氛围,将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
(一)培训方式上
1
、走出去,请进来。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培训,请周边学校优秀的信息技术教师到学校
进行讲课。
2
、定时学习,以骨干带全体。做好校本培训
3
、进行考核,严格把关。利用暑期对教师进行计算机考核,要求教师能熟练掌握教学
中常用的
30
个软件操作方法。
4
、通过教师之间相互观摩、互相介绍经验、互相切磋等形式,提高教师运用计算机辅
助教学的创新能力。
(二)培训内容上
主要侧重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实施“硬考核”
。
培训内容分为四个阶段:
基本技术阶段、
开发技术阶段、整合技术阶段、技术熟练阶段。
1
、基本技术阶段。主要培训内容是
Windows
的操作技能和
Office
的使用方法,搜集信
息、处理信息的基本能力,主要解决信息技术“怎么使用”的问题;
2
、开发技术阶段。主要培训内容是工具软件,像
Flash
、
Photoshop
等,主要解决信息
技术“能做什么”的问题;
3
、整合技术阶段。主要培训内容是信息技术与课例研究相结合起来的培训,主要解决
信息技术“为什么用”的问题。
4
、技术熟练阶段。主要的培训内容是
Office
中的
Powerpoint
、
Frongpage
和
Flash
的基
本使用方法,主要解决信息技术“怎么样用好”的问题。
三、加强整合教学问题反思,为研究型教师发展开拓思考之路。
教学反思是教师不断更新教育教学方法,
掌握新的教育技术,
提高自己的一个重要途经。
教师不仅要重视基础理论的学习,更要特别重视掌握“诊断性”研究方法,重视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和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发展,突出对教学和实际情境与自身教育经验的分析与反
⑸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怎样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
一、更新观念,提高教师对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认识信息技术正在构造一个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有机结合的教育环境,一座新的、无限开放的平台将在这个环境中架起,所有的教育资源将得到沟通,新的教育教学规律将要在这个平台上产生并得以运行。在信息技术环境中,人们不仅需要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更需要用全新的观念和理论去重新审视和指导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领域和环节。观念层面的现代化是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关键和内核,如果不更新观念,只能是穿新鞋走老路,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不会提高教育教学效率,而且还会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教育教学改革需要有相应的科学理论和新的观念做支撑,现代教育技术又是整个教育改革的制高点或突破口。组织教师开展现代化教育理论学习和讨论,让大家明白现代化教育改革的趋势、现代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关系、从全新的视角出发,挣脱传统教学的羁绊,提高教师教育信息化观念。二、加强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信息化水平大家常说,“要给学生一勺水,自身先有一桶水”。然而二十一世纪的教师却应该是“要给学生一勺鲜活水,自身需要长流水”。信息技术培训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培训,更注重于实际操作。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教师,建设高质量的教育,必须有高质量的教师。”教师应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掀起了学电脑用电脑、提高自身信息素养的热潮。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挖掘潜力按需施教的原则,操作为主讲授为辅、集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的形式,使教师学以致用,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积极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优化教学过程,并努力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达到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要求,与素质教育的目标结合在一起。三、强化实践,促进信息技术与园本研究的整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来实现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和全新的、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学习方式,从而彻底改革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教育本质,达到培养大批具有21世纪能力素质的人才(即创新人才)的目的。随着教师驾驭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最终受益的是受教育者。教师应积极运用多媒体组合手段开展教学信息化教育展示了未来教育的美好前景,但教育信息化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它是一个适应性社会过程,它的发展取决于它是否能很好地适应教育环境及如何为教育服务。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回顾过去,反思有哪些成绩值得发扬,有哪些教训需要吸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培训学习、不断实践、展望未来,为实现幼儿园教育现代化继续迈进。
⑹ 信息技术教师应该从哪些方面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一、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初级)
1.硬件操作技能:
①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功能和操作,常用计算机输入、输出设备的基本操作(如常用的键盘、鼠标、光驱、U盘、打印机、显示器等);
②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基本组成与结构;
③会正确开关计算机;能够正确使用校内所配备的各类电教教学设备。
2.软件使用技能:
①熟悉常用计算机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基本操作(如文件管理、启动运行应用程序);
②熟练掌握一种汉字输入法,每分钟可输入15个汉字;
③掌握在计算机上新建、重命名文件夹及复制、粘贴、删除、移动文件等操作;
④会使用Winrar、Winzip压缩软件进行压缩与解压处理;
⑤会使用Word办公软件进行文字输入并进行简单的内容、格式编排和打印;
⑥能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⑦会在互联网上浏览信息,搜索教育、教学资源,会在网上进行上传、下载等操作。
3.信息化教学素养:树立与教育信息化相适应的信息意识;能够对各类信息化教育资源进行价值判断,选择与任教学科相适应的信息化教育资源并应用于课堂教学。
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中级)
除具备初级能力外,还须达到:
⑺ 关于凭2009上半年软考成绩免试申请职业技术证书的问题
软考和 职业技术 不同.
软考是工信部的东西;职业技术是人力资源与劳动保障部的东西;
工信部负责的有: 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也就是软考、电子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全国信息技术水平考试、全国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工程
人保部负责的有: 国家职业资格鉴定( 职业培训与技能鉴定)、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
基本上职业技能的应该是人保部的最为权威,在电子行业内应该属于工信部权威,但是如果你要进入软件行业,还是软考优势更大。
未查到你所说的职业技术证书,只有职业资格证书,属于人保部范畴。
而你说的河南的说法,权威内容应该是工信部的:
引用地址:http://www.ceiaec.org/pygc_pxjh.htm
通过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各级别课程培训考核的学员,可获得相应级别的《全国信息技术人才培训证书》。对具备一定能力的学员,各培训基地应积极组织协调他们报名参加人事部、信息产业部统一组织的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相应级别的考试。
这个东西就是: 全国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工程
参考网站如下:
国家职业资格工作网: http://www.osta.org.cn/index.html
人保部: http://www.mohrss.gov.cn/
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http://www.ceiaec.org/index.htm
信息产业部通信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http://www.gcvaic.org/
工信部:http://www.miit.gov.cn/
另外,为使你全面掌握计算机相关考试,免费赠送等级考试网站地址::D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http://sk.neea.e.cn/jsjdj/index.jsp
⑻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是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准则吗
既然是能力标准,就不是准则。因为,能力标准可以随不同能力的人,而作为准则,就应该是人人要具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