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内容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
1.消除火灾隐患能力
2.扑救初期火灾能力
3.组织引导疏散逃生能力
4.消防安全知识宣传教育能力
六、初期火灾现场处置程序:
1.拨打:“119”
2.组织人员疏散。
3.火场警惕。
4.初期火灾扑救
5.协助消防灭火
七、消防安全:“五懂”:
1“懂”消防安全法律法规,
2“懂”本单位,本岗位火灾危险性,
3“懂”消防安全职责,制度,操作规程,预防火灾措施,
4“懂灭火和应急疏散及火灾扑救,
5“懂”火场逃生方法
❷ 怎么报考安全员具体A,B,C类的报名条件是什么
安全员考试报名采用网上报名的方式,一般在考试年的上一年4月份至5月份进行,具体报内名时间参容照各省人事考试中心网站公布的报考文件,符合条件的报考人员,可在规定时间内登录指定网站在线填写提交报考信息,并按有关规定办理资格审查及缴费手续,考生凭准考证在指定的时间和地点参加考试。
A、B、C类安全员报名条件如下:
1、A类报名条件:拥有大专以上学历和中级以上职称,或拥有建造师执业资格证书。
2、B类报名条件:拥有建造师执业资格证书。
3、C类报名条件:拥有中专(不含高中、中技、职高)以上学历。
(2)医院从业人员定期安全教育培训扩展阅读
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实行全国统一大纲、统一命题、统一组织的考试制度,原则上每年举行一次。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拟定考试科目、编制考试大纲、编写考试用书、组织命题工作,统一规划考前培训等有关工作。
考前培训工作按照培训与考试分开,自愿参加的原则进行。人事部负责审定考试科目、考试大纲和考试试题,组织实施考务工作。会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对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进行检查、监督、指导和确定合格标准。
❸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培训计划
医疗卫生行业是劳动和技术密集型行业 ,医务人员是构成社会劳动力的一个重要部分 。医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需要面对各种疾病的患者 ,经常暴露于生物
、化学、物理有害因素中 ,并处于高度紧张及心理学过度应急状态 ,遇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还需要面对并处理濒临危难的个体 、群体
,有时甚至处于危险的环境中 ,其所遇到的职业性危害 ,既有慢性长期的影响 ,又有急性突发性的危害 。医务人员担负救死扶伤的使命
,是掌握着疾病诊断和救治丰富知识和技能的群体 ,其工作环境充满危险 ,如何保护该特殊职业人群的身体健康 、生命安全 ,并改善他们的生命质量
,是职业卫生工作者和社会都必须担负的责任 。医务人员具有传染病易感者和感染源的双重身份 ,做好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 ,既保护了医务人员
,又保护了病人 ,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❹ 求一份关于医院内人员密集疏散及防踩踏事件应急预案
1.加强内部安全管理
(1)制定预案:要制定《校园拥挤踩踏事故应急预案》,预案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并根据学校的发展不断完善。
(2)明确责任:学校要健全预防拥挤踩踏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层层分解,落实到人。
(3)落实措施
◎ 加强值班,建立教师在学生集中上下楼梯时的值班制度。在学生集中上下楼梯时,要有值班老师组织疏导。倡导错开时间,分年级、分班级逐次下楼,强调安全第一,不强调整齐快速。
◎ 强化学校对晚自习的管理。学生晚间自习,必须有教师值班、干部带班;当停电或照明设施损坏时,要及时开启应急照明设备,同时带班干部和值班教师要立即到现场疏导。
◎ 合理安排班级教室。学校要尽可能将班额大、年龄小的学生班级安排在底楼或较低楼层教室。
2.开展安全教育
(1)安全意识的教育:学校要通过惨痛的拥挤踩踏事故的案例,采用多种形式和途径,对学生开展预防拥挤踩踏事故的专题教育,提高学生安全意识。让学生充分认识发生拥挤踩踏事故的主要原因和严重后果,掌握防范措施。
(2)安全行为的培养:培养学生上下楼梯轻声慢步并靠右行走的习惯,禁止追逐打闹。发现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时,应当及时告诫、制止,与学生的监护人沟通。同时,学校要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应对拥挤踩踏事故的训练,提高学生防范能力。
(3)如何应对拥挤踩踏事故:心理镇静是个人逃生的前提,服从大局是集体逃生的关键。当出现拥挤踩踏时,应保持情绪稳定,切忌惊慌失措。要听从现场老师的指挥,服从大局。当发现自己前面有人突然摔倒时,要马上停下脚步,同时大声呼救。若被推倒,要设法靠近墙壁,身体蜷成球状,双手在颈后紧扣,以保护身体最脆弱的部位,同时尽量露出口鼻,保持呼吸通畅。
3.加强检查,完善设施设备
(1)定期检查:学校要对楼梯通道、照明设施等,定期检查,及时修理更换,消除安全隐患,对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校舍、设施设备,及时报告当地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解决。
(2)确保通畅:学校应在楼道里安装应急灯,及时清理楼道、楼梯间等通道的堆积物,确保楼道、楼梯通畅。
(3)标志明显:学校要在楼梯台阶上画中间标识线及行进方向指示标志,在楼梯迎面墙壁上悬挂提醒学生上下楼梯注意安全的标志牌,楼道和楼梯的墙壁要有标明逃生方向的灯箱。
❺ 医院为什么要消防安全教育
医院的住院楼、门诊楼属于人员密集场所,一旦发生火灾,很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固需要进行消防安全教育。
❻ 消防九小场所怎么界定的法律文件有吗
没有相关法律标明九小场所,九小场所一般是消防部门的称呼。
“九小场所”是指按分级管理原则由公安派出所管辖的人员密集场所。具体是指:“小学校或幼儿园、小医院、小商场、小餐饮场所、小旅馆、小歌舞娱乐场所、小网吧、小美容洗浴场所、小生产加工企业”。
九小场所”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
1、建筑不规范,安全保障差
有的设置在同一座平房建筑物内,有的设置在同一幢高层建筑物内;有的是租赁或利用倒闭的厂房,有的是通过民用住宅改建的,而且大多数”三合一”场所建筑未经消防审核、验收合格,甚至部分为违章搭建建筑,其建筑内部装修、生产功能分区、员工宿舍的布置等大多由场所经营者自行安排,随意性极大,安全保障差。
2、责任不落实,有效管理少
很多经营业主由于受“重效益,轻安全”的思想作崇,只考虑自身经济利益,消防安全责任意识淡薄,消防投入不足,消防器材配备缺乏,没有制定相应的消防安全制度,没有落实相关责任,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
3、消防意识不强,自救能力弱
大多数“九小场所”上至业主,下至员工,普遍文化素质较低,消防安全意识差,员工消防安全观念淡薄,缺少相应的消防培训,灭火和逃生常识缺乏,这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他们在发生火灾初期时的处置能力。
4、消防设施不齐,逃生条件差
大部分“九小场所”普遍存在建筑耐火等级低、疏散逃生条件差、消防设施缺乏、火灾荷载大、防火间距不足等消防隐患;且场所内人员密集,拥挤混乱,电线乱拉乱接,设备陈旧;原料性能复杂,仓库堆放混乱,一旦发生火灾,往往处于一种无序的状态,很难组织起有效的灭火和逃生,容易导致人员伤亡。
5、缺乏规划管理,火灾发生率大
目前,北塘大队部分农村街道小规模的“九小场所”现象较为普遍,且较为零散;但在城区街道内有的则是与其他场所、仓库甚至生活区连成一片,员工、居民在生产、生活上随意动用明火,稍有不慎,处置不当,极易造成“火烧连营”,形成大面积火灾。
(6)医院从业人员定期安全教育培训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1、按照标准配置消防设施、器材,设置消防安全标志,定期检验维修,确保完好有效。
2、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不堵塞占用消防车通道,保证防火间距、防火分区符合消防技术标准。
3、加强用火、用电、用气和动火安全管理,不违法使用、储存、经营易燃易爆的化学危险物品。
“九小场所”的火灾特点:
1、燃烧猛烈,容易形成大面积燃烧。
2、疏散困难,极易造成人员伤亡。
3、烟雾密集,烟气严重侵害被困人员。
4、水源缺乏,灭火救援难度大。
“九小场所”火灾的预防方案:
1、小点位火灾报警
专门针对小型工程应用的适用于小规模报警场所的低成本、小点数的火灾报警控制器,配合现场设备可满足小场所的消防报警需求。
2、独立式探测报警
通过独立式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独立式可燃气体探测报警器等采集现场信息,发生警情时,现场高分贝报警。根据需要可以通过手机APP接收报警信息。
工作措施
出台工作手册,培养消防安全“明白人”。
针对“九小场所”数量多,缺乏有效规范管理的现实情况,及时研究出台区内“九小”场所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指南,以进一步明确消防安全应当达到的标准和要求,规范各生产经营单位消防管理行为,防范和减少火灾事故,也有利于政府及有关部门有效开展消防安全监管工作。
创新监管模式,做实“九小”场所网格化管理。
针对“九小”场所覆盖面广,监管力量薄弱的现状,及时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监管网络体系,抓好“九小”场所消防网格化管理。利用网格化监管,变被动应对为主动防范,对辖区“九小场所”进行常态化排查,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整改,形成负面清单,实施“三色”问题清单管理。
齐抓共管,搞好部门联动。
一是依托安全社区创建,落实“九小”场所具体监管责任。通过安全社区创建强化全员参与,整合监管资源和力量,形成齐抓共管局面,将火灾隐患消除在萌芽中。二是公安和属地镇街加强检查监管。对辖区“九小”场所进行常态化排查,形成负面清单,按照“日清周进,周清月进,月清季进”要求逐一消除隐患。
开展专项整治,强化联合执法。
加大对“九小”场所的专项整治力度,安排一定的专项整治经费,为整治工作提供保证。强化联合执法,由辖区镇街为主,公安消防、派出所、安监、工商、建设、供气、供电等部门组成检查组不定期进行突击检查,全面取缔无证经营,规范有证经营,通过联合执法,消除火灾隐患。
加强宣传培训,提高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和从业人员消防安全意识。
加强“九小”场所消防监管,提高其自身消防安全保障能力,是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