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谈谈我的心理培训感想……
心理咨询,是指咨询员运用心理学的知识,通过询问等方法解决其心理困惑。心理咨询事实上是帮助来访者实现心灵再度成长的过程。那些认为只有心理有病的人才会去心理咨询的观念是不对的. 总之,心理咨询是指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对在心理适应方面出现问题并企求解决问题的来访者提供心理援助的过程。
通过这学期参加海尔森心理培训学校的学习,我对心理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首先是对心理学的发展史有了一定了解,然后是学习了一些团体活动的知识,并且在参加活动课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很多人生的知识,在团体活动中大家彼此敞开了自己的心扉,积极的参与到了集体的活动中,在此中再一次体现了集体的力量…
在海尔森心理咨询的活动课中,我认识到了人心中脆弱一面,有时心灵事多么的需要他人的呵护,那种心与心的交流才能让人体会到交流得喜悦,我们的心理咨询的模仿有时会让人感觉像节目表演,但是大家真诚的心却又不能不让感动,初次它让我体会到了那种帮助别人的喜悦。
海尔森活动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形式,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它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活跃课堂气氛,真正达到育人效果。学生在实实在在的活跃的生动的并且有一定新意的活动中受到教益和启迪,促进知行的结合。学生在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中,激发了感情,明白了道理,情理凝结,形成了信念之后,进而需要在行动中表现自己。此时教师要引导、鼓励学生把健康高尚的情感向外投射,为他们提供展现自己行为的机会和场所。
❷ 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近日,我认真地学习了我校教师的十条禁令,深深地体会到:作为教师,在对学生实行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既要做学生求知的引路人,又要做学生进步的引导者。教师的人格、行为、德操和思想素质无疑在无形中会给学生以极大的影响。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规范。 说真的,“为人师者当自豪。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亚里斯多德曾言:“人的行为总是一再的重复,因此卓越不是单一的举动,而是习惯。”他认为,人的品德基本上是由习惯组成的。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德,品德决定命运。正如华人首富——李嘉诚先生所言:“栽种思想,成就行为;栽种行为,成就习惯;栽种习惯,成就性格;栽种性格,成就命运!”习惯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意义更大,因为我们担负着教书育人的职责。 规范得体——教师礼仪修养的基本规范 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礼仪的本质就是尊重自己,尊重别人。教师教书是育人的工作,首先,教师自己要学会做人的基本礼仪修养,尊重学生。当我们对学生做了对不住的事时,我们有时或许为了所谓的面子问题而难以向学生启口道歉。其实,此时我们需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如果教师能做到敢于真诚地承认错误,那么可能会受到学生更加的尊重,而且学生也会效仿这样的做法。 端庄大方——教师形象的基本要求 风度仪表是一个人气质性格、文化素养、审美观念的外部表现,是美好心灵的表露。教师优雅的风度、脱俗的气质、整体的衣着、端正的外表、和谐的动作表情,工整潇洒的板书、活泼开朗的性格和谦逊宽容的态度,对学生的心灵有很大的影响,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使学生由受其师而乐于学,师生友好合作顺利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作为教师,在穿着打扮这些细节习惯中要有所讲究,要得体,大方,符合教师的身份。我们的衣着、表情举动、姿态等等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而且对学生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教态优美,培养出来的学生也会温文尔雅、彬彬有礼。教师应为人师表,教师的一切都应该是美的。形象就是宣传,形象就是效益,形象就是服务,形象就是生命,形象就是一切。我们的个人形象代表的就是学校,就是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形象。我们个人的得失,无所谓,不要紧,可是我们代表学校,代表教师这个行业的形象。 宽容公正——教师对学生的核心原则 美国作家房龙说:宽容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陶行之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平时学生犯错是免不了的,学生这时的思想、心理、现状等实际情况都需要我们老师设身处地的为他考虑考虑事出肯定有因,从细节中帮助学生寻找“病因”,并以宽容公正的心去面对它。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谁叫我们是老师呢?谁叫我们是学生心目中的神呢?严是一种爱,但宽容也是一种爱。宽容是一种信任,是一种激励,更是一种仁慈。爱是一种公正,爱学生就要公平对待所有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常言道:“不患贫患不均”,没有绝对的公正,但公正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作为新时期的教师应多学习多反思,努力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让我们教师的好习惯——来营造一种有益于师生工作学习的校园文化吧!感谢素质提升工程,给我们教师创造了学习的平台,同时敬请各们同仁认真对待这样的学习机会,真正地提升我们自己的专业水平和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 教学中只要我们增强自己的科研意识,把自己的课堂、班级当成自己的“实验室”、“试验田”,并投入精力去做,就一定能使自己变科研的局外人为局内人,变可能性为现实性,实现经验型向科研型的转变。当我们的教师走上了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就会得到教师职业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同时也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展示了新的希望。时代的呼唤,事业的使命,教育的责任,激励着教师们长期精心耕耘在教育这方热土,斯霞、魏书生、李吉林、于永正……一位位名师、大师,桃李芬芳,硕果累累,赢得了家长和社会的敬重,这真是教师职业的魅力所在。
❸ 教师如何以最阳光的心态教书育人培训收获
我接受我快乐
——听“如何以最阳光的心态教书育人"心理知识专题讲座有感
3月25日上午,有幸到新一中学术报告厅聆听了北京清华大学客座教授熊教授的关于“如何以最阳光的心态教书育人”的心理知识专题讲座,熊教授以幽默动人的语言和发人深省的案例一次又一次博得了听众的笑声与掌声。同时,在本次讲座中,给我们最深刻印象的就是熊教授真诚而又带有点调皮的两个字——“接受”。万事万物自有它存在生长的道理,我们既然不能改变自然规律,那就唯有“接受”啊!“接受”既是对自然规律的遵循,也是对自己不坦然接受心理的平衡。唯有从内心坦然地接受,才能拥有自然快乐的阳光心态啊!所以我就以“我接受我快乐”为题来抒发一下我的听课心得吧。
其实,我捋了捋自己个人的感受,感觉题目跟内容也许还是不很相符的,但也差不多是围绕主题了吧。听了熊教授的讲座,总结反思有如下几点:
一是教师如何看待学生的差异性
熊教授开门见山地指出一个人的心理健康度就是这个人心理感受的快乐度。作为一名教师,每天要面对一大帮存在个别差异的孩子,要让自己心理时刻保持平衡与快乐,就要正确看待这些学生的个别差异性。他举了一个例子是这样的:一位老师整天愁眉苦脸,问他何故,缘是一名学生成绩总也提不高,老师每天对他上补下补左训右训,他就是原地踏步不前进,真是笨死了。熊教授说,那你就活该愁死,既然你做出了这么多努力,孩子还是老样子,经过多次检验你也已经给孩子下了定论,那你就坦然接受呗,何苦跟自己过不去呢?熊教授说,一个人能跑多远能飞多高是由千万个理由决定了的,一个人的智商水平(他指出了多少到多少是高智商,多少到多少是正常水平,多少以下是低智商)也是有许多理由决定了的,一个人天生资质就这样,你也是改变不了的,既然你无法改变现实那就唯有坦然接受现实,付出努力是你应该做的,但收获愁苦却是你不必要做的。你应该放过那个学生,不让他每天处在“亚历山大”中,也应该放过自己,不让自己整天处在愁眉苦脸中(老实交代,我没有能原样照搬熊教授的话,但大概意思没有变)。想想自己,看看身边周围的同行,何尝不是如此呢?自己作为老师同时又作为家长,往往在“恨铁不成钢”中一度沉沦,一度埋怨自己,一度梦想孩子能在自己的培育下哪怕有朝一日不能成龙成凤最起码也能成为像大家眼中的“有出息”那样,可现实往往不能顺着你的梦想走,因为这块铁最终能不能成钢也是由千万个理由决定了的啊。快乐是用金钱买不来的,你想快乐就坦然接受既定的现实吧。
二是应该培养兴趣爱好提高自信
一个人若拥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并且在某一个兴趣爱好中能有与别人不一般的表现,那你的自信心肯定就自然而然地提升了。在孩子的童年时代,培养孩子的一些兴趣爱好,能帮助他提高自信心,也能让他在与同伴的相处中更加快乐自如。我们也常常发现,有些孩子在学校里表现出心理学上说的人际交往障碍,这也许有很多原因造成,但其中也不乏孩子没有兴趣爱好缺乏自信心的原因。我那读学前班的儿子每天从学校回来不是满身灰尘就是满头大汗,再看好友的小孩,从上到下干干净净,我就开始数落儿子了,可他反而投诉我说,那谁谁都不跟我们玩的,叫他一起做游戏他也不会。再一了解,那孩子下课或是游戏课都是看别人玩,根本不往人群里凑,别人都是玩这玩那,可他却提不起兴趣来,同时也就失去了很多和同伴在一起玩的乐趣了。拥有某种过人的兴趣爱好或者直接说是特长吧,也是能够提高个人的自信心的。你能在某种爱好中表现突出,自然能在同一爱好中受人欢迎,受欢迎指数高自信心就足,与人交往的底气也就自然足,哪还存在人际交往障碍呢?熊教授说,任何兴趣爱好都是可以培养的,虽然有些是人与生俱来的,比如某人爱好写字,某人爱好唱歌,但更多的是靠后天的培养。我们很多老师当中,也有缺乏兴趣爱好的,我们在工作学习之余,培养一些兴趣爱好是必要的。当所有人都参与某项活动,而你却远远观望时,你必定是落伍的,必定是不受欢迎的,必定在交往中也会是不自信的,结果的结果也可能会走向孤独抑郁的,而抑郁的结果又会怎样怕是不必再啰嗦了,因为现实中有太多的案例。所以,熊教授说,教师们强迫自己参与活动培养一些兴趣爱好,是在抑郁路口处拐弯的最好途径。
三是挖掘职业不倦怠的动力源泉
我曾经在《爱的教育》中译本夏丏尊先生的译者序言中看到这样几句话:“教育好比掘地,有人说四方形好,有人又说圆形好,朝三暮四地改个不休,而于池的所以为池的要素的水,反无人注意。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我感受特别深刻,教育是对人的教育,这其中每天都会发生不一样的事情,这些人也每天都会发生不一样的变化,如果我们对这些都熟视无睹的话,那便对教育就没有了兴趣,那我们也就成了每天对着这些花花树树修枝剪叶而不露出半点喜好与欣赏的普普通通的园丁了,呵呵,那我们也就跟“职业倦怠”四个字交上朋友了。如夏先生说的,掘池塘,方或圆不重要,重要的是水。那我可以这样理解,一位老师优秀或不优秀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否在这份职业生涯中几十年如一日地对你的学生倾注你的关心,你的爱护?我也可以这样理解,学生从我们这里习得了多少方法技能也许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传承了多少善良与正直,勇敢与诚实,因为这才是我们从事这份职业的真正价值所在。我还可以这样理解,我们教育者最终能否成为教育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一直坚持从教之初的梦想与憧憬,让当初那股子热情与激情永远伴随在我们的教育行程中,我们要做就做既懂得技术又懂得欣赏的园丁,我们要做就做快乐的永不懈怠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四是正确看待教师的付出与劳动
熊教授这份精神套餐既然是送给我们老师的,那必定能带给我们精神上的满足,同时提出我们要在精神上获得满足与快乐,就要正确看待我们的付出与劳动。熊教授说,付出就是成长。苏格拉底也说:“教师是最大的付出者,也是最大的受益者。” 付出就是成长,成长了自己,也就提升了自己。如享誉全国的魏书生老师、李镇西老师,他们就是教育战线上最大的付出者,也是最大的受益者。呵呵,我当然没有他们的天生资质,但我也可以对自己的付出与劳动高兴地说,我在收获成长的喜悦啊!
五是我们如何让大家都阳光快乐
老子曰:“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矣。”其意是:因此,知道满足,就不会自取其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遭遇危殆,可以长生久视。 呵呵,此意最终的告白当然就是:人啊,万万不可有贪求!熊教授说,我们缘何经常感觉不到快乐呢,那就是因为我们有太多太多的贪求啦,贪念使得我们常常不能心安理得,贪念使得我们常常不能坦然接受现实。知足,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啊,它既快乐了自己也快乐了别人,何乐而不为呢?最后,让我借用李镇西老师的经典名言来结束今天的听课心得吧,当我们每个人都心存这个善念时,我们就都是天底下最快乐最幸福的人了!
“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