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推进信息化建设和提高教师个人信息化素质
一、学校领导重视。
学校领导应该首先熟悉现代教育理论,能对当前的现代教育信息化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只有领导对现代教育技术引起了重视,才能制定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规划,才能根据学校的需要,完善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的配置,才能对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加以重视,才会给教师创造培训的机会,让教师的教育信息素质得以提高。更何况,实现学校教育信息化并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要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效益。教师的综合业务素质水平在实施素质教育中至关重要。
二、举办专门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
由于农村中小学的教师比较多,在举行这样的培训时,培训单位可以采用分级培训方式,即:在每个学校抽选几名对现代教育技术比较熟练的老师进行集中培训,培训后的教师在回自己所在学校进行二级校本培训。有些农村学校没有进行校本培训的设备。上一级的培训单位可以考虑将这些学校的老师也集中在一起进行专门培训。关键是在培训中,要力求让每个培训的老师都有所收获,不能搞过场。平时对所有参培的学校进行抽查考核,把深化教师应用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利用加强管理的方式让农村中小学的学校教育信息化有所发展。
三、教师要坚持学习,提升课程整合能力,推进课改的深入。
尽管部分农村中小学严重缺乏教师,课程负担比较大,空余时间很少。但作为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推动者,我们也应该合理地利用空余时间,加强自身的学习,从注重针对性、操作性和实效性入手,利用网络教室、远程教育资源等多种途径学习教育技术基础与应用知识、教育技术与教学设计整合知识等,平时多制作课件,通过自己的学习和努力,提高自己的应用实践能力。学校也可以举办“课件比赛”、“多媒体教学”、“远程教育资源教学”等活动,利用活动来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学校教育信息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育信息化素质的提高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只有先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春天才会更加灿烂,素质教育在农村中小学才能得到真正的全面普及,我们国家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又将向前迈出一大步。
⑵ 教育云既信息化教师培训
这个真的可以有,教育部门要重视
⑶ 如何激励教师积极参与信息化与教育教学的融合
怎样培养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形成培训、应用、研究一体化模式
邯郸县教师进修学校教师胡楠楠是当地有名的信息技术应用的研究、培训专家。从最初的“技术菜鸟”,到现在的技术专家,胡楠楠用了将近10年的时间。
胡楠楠表示,10年磨一剑,这10年里,我每年都要参加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项目,听名家师范课,向专家请教微课,深刻体会到只有精心设计培训课程,推动教师应用、研究,才能真正促进教师革新。
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是2000年教育部与英特尔合作启动的教师培训项目,致力于推动教师使用信息技术实施探究式教学,10多年来累计培养220万中小学教师,并于 2013年10月成功纳入“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英特尔副总裁、英特尔中国执行董事戈峻表示,经过 10多年的探索, 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在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形成培训、应用、研究一体化的培训模式时,特别强调应用,鼓励教师在信息化教学应用过程中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最终实现专业化发展。
闫寒冰告诉记者,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采取了“培训+应用+测评”的研修模式,将网络研修与现场实践结合起来。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培训处王炳明提出,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要创新培训模式,将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结合,采取混合式培训,边学习、边应用、边提升。
将培训有效延伸到课堂实践:
行政推动政策引导,改变教师“只学不用”局面
不过,要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除了加强培训,还需要政策的配套。在研讨会的网络社区上,一位名为“陈凤贞”的教师表示,推动教师运用信息技术,除了加强培训、应用,还希望有更多的关注与积极的激励措施改变教师“只学不用”的局面。她的观点,得到其他老师的响应。
英特尔中国教育总监朱文利表示,政策支持、团队建设等也是推动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重要途径。未来教育项目与邯郸的合作就是其中代表之一,通过有效的顶层设计,充分利用政策支持、团队建设的作用,将培训纳入骨干教师评选标准,通过行政力量、专家团队推动,实现了将培训有效延伸到课堂实践。
⑷ 如何提升高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一)熟悉并且合理运用信息化教学相关理论
教师要精通信息化教学,除了在技术、实践方面下功夫外,还必须熟悉并且合理运用信息化教学相关理论。经典的教学理论有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掌握学习理论、情境学习理论、认知负荷理论、认知冲突理论、首要教学原理、学习金字塔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社会学习理论、学习动机理论等。数字化学习理论则包括连通主义、新建构主义、多媒体学习理论、混合学习理论,还有近年来伴随着微课、慕课、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而新兴的翻转学习、移动学习、微学习、个性化学习、个别化学习理论。教师应明晰信息化教学的本质内涵、基本特征、理念、原则、模式、方法与途径、误区与对策,不断总结信息化教学相关经验与技巧。
(二)明确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构成与提升策略
信息化教学能力包括信息化教学的设计能力、开发能力、实施能力、评价能力、管理能力、研究能力(信息技术与专业课程深度融合),其中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处于核心地位。教师要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应从信息化教学的设计、开发、实施、评价、管理和研究六个方面进行修炼。
(三)教师加强信息化教学理论修养的途径
理论修养是优秀教师与普通教师的分水岭。教师加强理论修养的途径除了通过脱产系统化学习提升学历学位以外,还包括经常性研读理论书籍、订阅报刊杂志和学术期刊、参加短期培训或专家讲座、持续关注专家学者的博客(微博、个人主页)或微信公众号、教学实践反思、课题研究等各种途径。
⑸ 教师信息化培训0.5学时已生成,7.5学时待生成是怎么回事
0.5学时已生成,就是指已经审核通过并计入了你账户的学时数是0.5学时。7.5学时待生成,是指待审核的学时数还有7.5学时,一旦审核通过,就会计入你的学时账户。
⑹ 新疆教师培训信息化云平台怎样注册
必须订购通才能使用. 校讯通利用智能IC卡、Internet技术手机短信相结合高科技产品该项目由三块组:⑴智能IC卡证;⑵读写器;⑶基于短信应用平台校讯通简介校讯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家庭与校快捷、实沟通教育网络平台套效解决师家间沟通帮助孩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