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教师资格证三科应该先复习哪个
考试内容为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能力和学科知识能力。三科都很重要,看你自己选择。
⑵ 教师资格证笔试三科如何进行备考
《综合素质》算是教师资格证笔试科目中最简单的一科。简单来说,这一科的内容分为职业理念、法律法规、职业道德、基本文化素养、阅读和写作。 职业理念中的学生观、教师观要准确无误地记下来,简单题和分析题需要靠这些内容去分析和扩充。
教师资格证笔试法律法规在选择题里出现的频率较高,可以根据往年的真题在考前多诵读重点条款。
此外这一科教师资格证笔试中的作文占的比重也较大,审题的同时要注意从教师的角度去行文构思。 这一科的备考要点就是,多读多看多积累。
教师资格证笔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这一科理论性极强,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为诸多教育学和心理学术语都是我们第一次见。
梳理教师资格证笔试教材的时候就会发现,真正能记下来的东西寥寥无几,那么记笔记是个加强记忆的好办法。
俗话也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另外,可以结合教师资格证笔试思维导图进行分解和记忆,这样会事半功倍。
在复习教师资格证笔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这一科的过程中,将重心放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上。
对于教师资格证笔试教学设计,此乃重中之重,不仅要看熟看透真题解析,也要多看一些优秀的教案模板,进行分析和思考,努力形成自己的教案风格。考前独立写几篇各个课型的教案,熟能生巧,才能够在考试的时候镇静自若、沉着应对。
教师资格证笔试三科如何进行备考相信各位考生都清楚了,祝愿各位考生都能取得好成绩。更多关于教师资格证笔试的备考技巧,备考干货,新闻资讯等内容,小编会持续更新。
⑶ 教师资格证考试时间,各科目考试顺序
教师资格证考试时间为每年3月、11月,各科目考试顺序为考普通话证、考心理学以及教育学、考“说课”。
教师资格证考试,是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官方设定的考试。到2018年除了新 疆,内蒙古,西藏三个地区外其他省份全部纳入了教师资格统考,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出题,地方教育考试院主考。
教师资格认定理论课考试每年3月、11月各举行一次。报名时间为每年1月、9月(在普通高校在校学生的报名时间由自考办另定)。教材由自考办供应。 教学技能测试每年举行1—2次,一般在上半年的5月和下半年的11月报名,具体时间由当地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确定后公布。
教学技能测试的内容为:备课、说课或上课、面试。 根据省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意见,全日制普通高校毕业班学生,在未取得毕业证书前允许参加教师资格认定理论考试,但在申请参加教学技能测试时,应已获得相应学历证书。
考试流程:
1、考普通话证(语文老师要二级甲等以上;其他科目要二级乙等以上) 一般3月到6月,9月到12月每个月可以考一次。
2、考心理学以及教育学(该考试半年一次,通常在3月和10月, 有效期要根据自己省份的规定,因此最好一次性通关;在考心理学和教育学时,就要报名好考试的等级——幼儿教师/小学/初中/高中(高职)/大学,你的学历一定要高你报名等级一级,如果你要教高中就一定要大专以上学历,另外大学教师证是提供给大学在职教师考的)。
3、拿上你的以上三个证外加毕业证、身份证、体检,就可以去报名试讲——也就是“说课”,这个时候你要选好科目(就是要选好数学、语文之类的) 。说课一般是15分钟,考之前上网下一下模板。 在每年6月和11月,通过说课就可以拿证了。
⑷ 通过多久完成统编三科教师全员培训
编出教材只是第一步,教育部部长助理、教材局局长郑富芝表示,要建立健全国家级、地市级、县级三级培训体系,计划通过三年完成三科教师全员培训。
此次由教育部统编的三科教材,将取代原“人教版”“粤教版”“苏教版”等各个版本,过去由多家来编,相互之间有个借鉴创新。
其次,要建立专门平台,开辟三科教材意见反馈渠道,便于社会各界对教材提出意见建议。
此外还要建立定期修订机制,及时调整和修订教材,提升教材质量。
⑸ 教师资格证考试时间,各科目考试顺序是什么
1、2019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报名工作将于9月3日开始,此次笔试在已开回展全国统考的答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举办,请考生按照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报名公告要求,在规定日期内完成网上报名、资格审核、缴费等事项。
2、申请幼儿园教师资格的,面试主要考查职业认知、心理素质、仪表仪态、交流沟通、思维品质、了解幼儿、技能技巧、评价反思等教育教学基本素养和技能。
3、申请小学、中学教师资格的,面试主要考查申请人的职业认知、心理素质、仪表仪态、言语表达、思维品质等教师基本素养和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教学基本技能。
⑹ 教师假期的"三科"培训指的教师是什么
教师假期的"三科"培训,抄指的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举办的义务教教育阶段语文、道德与法治、历史三个科目(简称“三科”)的教材培训。培训教师将从部编本三科教材的编写理念、实施建议、写作教学举例等方面对相关教师进行培训。
⑺ 小学教师职能部门的减课标准
中小学教师工作量量化标准参考方案(一):教师工作量量化标准参考方案 附件三: 永福县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工作量量化标准参考方案(试行) (征求意见稿) 为适应新课程背景下学校教学工作管理,科学合理分配教师工作,为绩效考核与绩效工资的实施提供依据,特制定《教职工工作量量化标准参考方案(试行)》,供各中小学校在量化教职工工作量时参考。 一、适应对象 本方案适应对象为小学(1~6年级)、初中(7~9年级)各学科任课教师、班主任、以及学校各部门工作人员。其他学校可参考本方案的理念与方法自行制订教职工工作量量化方案。 二、工作量制定的理念、方法与依据 第1条:工作量制定的基本理念。各岗位职能并重。即各学科教学工作以及各部门工作具有同等重要的岗位责能,并具有不可或缺性。 第2条:工作量量化的基本方法。将教师工作分为备课、教学、作业批改、课后辅导四部分,以1标准课时为量化单位,按科目类别及班额大小的不同,分别换算成标准课时工作量。 第3条:工作量制定的依据。以国家规定的课程计划与相关的教育政策法规作为教师工作量制定的依据。 三、工作量计算标准 第4条:教学工作量。凡进入课程表的课程(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且每节按规定时量进行的课堂教学,教师每上一节课,计算0.5标准课时工作量。 第5条:备课工作量。 各学科备课,按每周实际备课数,每备课1节,计算0.5标准课时工作量。备一节课在不同的班上课只能算一节备课,但每多上一个班工作量递增0.1标准课时。 第6条:作业批改工作量。 (1)作业批改工作量包括课内、课外作业批改,分大、中、小班额三类制定。大班额指每班50人及其以上(简称大班,以下同),中班额指每班35~49人(简称中班),小班额指每班34人及其以下(简称小班,以下同)。 (2)作业批改工作量如下(标准课时/每班每周): 初中: 语文、数学、英语三科,中班计2~3标准课时工作量,大班计3~4标准课时工作量;物理、化学、生物三科,中班计1~1.5标准课时工作量,大班计1.5~2标准课时工作量;思品、地理、历史三科,中班计0.2~0.4标准课时工作量,大班计0.5~0.6标准课时工作量;美术计0.1~0.2标准课时工作量。 第7条:课后辅导工作量 寄宿制学校早、晚自习课辅导教师每节计算0.2标准课时工作量。 第8条:班主任工作量。 (1)小学班主任,寄宿制学校大班每周计6标准课时工作量,中班每周计5标准课时工作量.小班每周计4标准课时工作量,副班主任每周计1.5标准课时工作量;非寄宿制学校大班每周计5标准课时工作量,中班 每周计4标准课时工作量.小班每周计3标准课时工作量;副班主任每周计1标准课时工作量。 (2)初中班主任,大班每周计7标准课时工作量,中班每周计6标准课时工作量;副班主任每周计1.5标准课时工作量。 第9条:学校行政及管理工作岗位工作量。 学校行政和管理岗位包括校级领导、二层机构(如教务处、政教处、总务处、科研处等)和学科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少先队(或共青团)辅导员等。其工作量分特大学校(35个班及以上,以下简称特大校)、大学校(25-34个班,以下简称大校)、中学校(10~24个班,以下简称中校),小学校(9个班及其以下,以下简称小校)四类制定。 (1)校行政及二层机构工作量(标准课时/周): (注:以上为岗位总工作量,如有多人共同承担同一岗位的工作,由学校根据任务大小划分其工作量)。 (2)年级组长,大校每周计1标准课时工作量,中校每周计0.5标准课时工作量。 (3)少先队(或共青团)辅导员,大校每周计3~4标准课时工作量,中校每周计2~3标准课时工作量,小校每周计1~2标准课时工作量。 (4)学科教研组长,大校每周各计1.5标准课时工作量,中校每周各计1标准课时工作量,小校每周各计0.5标准课时工作量。 (5)学校其他管理岗位(如党支部书记、工会主席等)工作量由学校自行确定。 第10条:实验教学与功能室管理工作量。 (1)在学校无专职实验员条件下,由实验课教师自行负责实验课教学仪器领取、使用、整理和归还的,适当计算实验教学工作量,对象指小学科学教师,中学物理、化学、生物教师。小学科学每班每周计0.1标准课时工作量,中学物理、化学、生物每班每周计0.5课时工作量。 (2)中小学仪器室兼职仪器管理人员,大校每周计4~5标准课时工作量,中校每周计2~3标准课时工作量,小校每周计0.5~1.5标准课时工作量。 (3)中小学体育室兼职体育器材管理人员,大校每周计1.5~2课时工作量,中校每周计1~1.5课时工作量
⑻ 请问教师资格证笔试是一天考完三科吗
中学和中职资格证则是一天考完三科。教师资格证是教育行业从业教师的许可证。在我国,需要在社会上参加认证考试等一系列测试后才能申请教师资格证。教师资格证书在我国有两种获得形式:一是参加国家统考,二是参加地方自主考试。两种形式的考试模式都是笔试+面试。
教师资格证笔试各科满分是150分,满分折合成绩120分,70分及格。
教育部考试中心根据回考试标准和当次考试情况答,确定各科目全国统一的合格分数线。由于各个科目难度存在差异,其合格分数线不尽相同。为统一各科目的合格分数线,采用线性转换的方法,将考生0~150分量表上的原始成绩换算为0~120分量表上的转换分。即各科目的合格分数线统一转换为70分。
(8)学校教师三科培训安排扩展阅读:
教师资格证是教育行业从业教师的许可证。在我国,需要在社会上参加认证考试等一系列测试后才能申请教师资格证。
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改革正式实施,打破教师终身制且五年一审,改革后将实行国考,考试内容增加、难度加大。在校专科,本科能报考。成考,自考,网络教育学历,需要毕业才能报考,改革后将不再分师范生和非师范生的区别,想要做教师都必须参加国家统一考试,方可申请教师资格证。
2018年9月,教育部宣布教师资格证书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印制,社会各类培训机构颁发的培训证书、证明不能作为教师资格证书使用。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教师资格证
⑼ 2017年教师资格证三科怎么复习好
一、知道考什么?
不管你想拿到中学教师资格证还是小学教师资格征亦或幼儿教师资格证,有两门考试必须得通过,分别是《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中学还需要考对应学科,中职除外。)这两门考试。
二、考试内容有什么?
科目一即《综合素质》,满分为150分。综合素质,顾名思义,考察的就是一个教师应具备的各项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比如职业道德、职业理念、法律法规、文化常识、计算机应用能力、写作能力、阅读能力。
科目二即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和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幼儿科目二为《保教知识与能力》),卷面满分为150分,科目二主要考察的是教育学知识和教育心理学、心理学知识。
三、一年考几次,一场考试考多长?
从全国范围来看,一年均有两次统考,但仍然有部分地区如湖南,一年只在考一次。在教师资格证的考试中,每门考试时间都是固定为2小时。
四、一共有哪些题型,分值分配如何,难度如何?
科目一《综合素质》一共有三种题型,分别是单选题、材料分析题、写作题。《综合素质》的题型和数量分值在小学、初中、高中还是幼儿园都一致,单选题一共29道,每道2分,一共58分;材料分析题一共3道,每道14分,一共42分;写作题1道,一道50分。但科目二在中小学的题型分配不一样,小学科目二的题型为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简答题、教学设计题。单选题20道,每道2分,共40分;材料分析题道2道,每道20分,共40分;简答题3道,每道10分;教学设计一道,每道40分。中学科目二的题型为单选题21题,每道2分,共42分,辨析题4道,每道8分,共32分;简答题4道,每道10分,共40分;材料分析题2道,每道18分,共36分。
五、应该怎么备考?
正常备考教师资格证的时间应该在45天~60天左右,不宜将备课时间拖延地太长也避免备考时间过短而导致准备不足。合理的备考时间应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准备阶段,时间长度约为25天:在第一个阶段,大家可以购买中公教育的教师资格书籍(便宜优惠,两本折合价仅需30多元)来打好自身基础。通过前25天的书籍浏览形成基础的教师资格知识框架,并且促成自身对于知识的问题认知,这时可以通过积极关注中公教育微信号或者网站来解决相关难点。第二阶段,做题阶段,时间长度约为15天。这个阶段可以在中公教育网站免费下载历年真题或者购买试题卷,进行题目练习,通过题目的练习加深对于知识的概念理解,初步形成做题习惯和做题技能,提升考试的实际效率。第三阶段,冲刺阶段,约为7~10天,最后一个阶段是为了攻克之前留下的疑难问题,补充知识难点,从而全面提升自身、更好更稳地拿到教师资格证。这一阶段应全真模拟来进行考试,即花费4个钟头来进行两门考试,最后一个星期一天进行一轮模拟试卷测试,并自行严格统分,测量自身的知识和技巧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