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克服教师职业倦怠——听张教授讲座心得体会
从教已经二十多年,早没有了刚毕业的激情。记得那时候,我整天和孩子泡在一起,课堂上是老师,课下是朋友,我和孩子们做游戏,满操场跟孩子你追我打的,欢乐的笑声常引来众人关注,但也毫不在意,继续和孩子乐在其中。那时候仿佛又回到了快乐的童年。 日子一天天过去,成家,随着家中琐事一点点增多,随着学生一天天没有了了好的习惯,随着越来越多家长的不配合,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突然就觉得对学生产生了厌倦,课还是正常上,管着班级,却突然觉得这不是自己的班。 到了双桥以后,还是会把工作放在首位,累受了,也受到了多数人的认可,但得到更多是却是别人的冷嘲热讽,有时候我真想哭。不知道来这到底是为了什么,进到学校都觉得兴趣索然。 今天,我们礼堂里聆听了 张教授关于教师终身学习和职业倦怠的问题所做的《终身教育理念下的教师专业成长》的讲座,丰富的话语、生动的故事、适用的方法、详实的例子,赢得大家的阵阵掌声,也消除了我心中的困惑和无奈。 我知道我其实并真正地投入到教学中去,没有以一份爱心去坦然面对学生,而更多的是关注一些无谓的个人恩怨,没有正确的去面对一个集体中的小小的矛盾。既然选择了教师职业,就坦然面对现实,安心于自己的本职工作,虽然原来的同学早已经当官的当官,挣钱的挣钱,现在仍守在三尺讲台的我,多次问自己,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最后我知道自己还是最喜欢和孩子打交道。既然是自己无悔的选择,为什么还自寻烦恼。就以坦荡宽容之心做事,凭自己的良心干好份内的事。已经来到了这里,就要把这也当成自己的家,爱它,呵护它。 学校工作千头万绪,班主任事情更是一个接着一个,有时候就爱和学生发脾气,咋看他们也不顺眼。结果弄得学生都离我向远,上课也一度处于被动。我知道这是方法出现了偏差,但不知道该如何解决。直到有次我去楼道值周,杨明慧凑上前,递给我一个包装用的塑料小花,我说声谢谢后拿在手里轻轻摇动着。一个个孩子挤上前,抢着跟我说话,一个小女孩急急忙忙地说着她家里的事情,人太热闹,我其实都不知道她具体在说什么,我只是在点头,微笑。孩子们胆子大起来,武明威竟然躲到我的身后,把手放到我的头上,当成兔耳朵,又有一个孩子过来,伸手去做,我被学生围着,这温馨的场面让我找到了刚毕业时的感觉,原来跟孩子还可以这样的,这才是我最想要的幸福画面。从那以后,我真的把他们当成了我的孩子,低头说话,拍拍他们的肩膀,学生犯错不再是单纯的训斥,更多是告诉他们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常跑很远的路,只为了要跟我一起走一会,离得很远就摆手,直到我点头为止……心里一下子就释然了,所有的付出都觉得很值。跟孩子接近,体会那种单纯的快乐,天一下子好蓝好蓝。 人要想走的更远,坚持的更久,就要有追求,为了孩子,为了家长,为了自己能坦然面对一切,就要尽自己所能,上好每一节课,开好每一次班队会,多学习,多读书,以更好的方法来指导教学,以更切实的经验来管理班级。多一份踏实,少一份浮躁,就能克服教师倦怠,收获丰硕的成果
⑵ 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 心得体会 教师职业倦怠
我认为,想要在来课堂上“自妙语连珠”,首先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不断丰富自己的语料库,紧跟时代的脚步,并能够将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名词转化成学生们容易理解的词汇,方便学生记忆。其次,在与学生谈话时也需要高超的语言艺术。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成长阶段,内心脆弱敏感,教师在与学生说话时应适当照顾到学生的情绪,用最具有说服力的语言来教育学生。
吴老师的文章贴近实际,紧跟时代,很多文章都引起了我强烈的共鸣。如,随着教师们电脑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各学校硬件设备的逐渐完善,现代的课堂上,老师简洁明了的板书基本上被课件所取代。尤其是在上公开课时,为了让在场的人能够快速了解整个课程结构和内容,老师们经常会花很多心血精心制作课件,以至于有时课上完了,很多重要的知识点就被课件一带而过,留在学生脑子里的知识少得可怜。
⑶ 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近日,我认真地学习了我校教师的十条禁令,深深地体会到:作为教师,在对学生实行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既要做学生求知的引路人,又要做学生进步的引导者。教师的人格、行为、德操和思想素质无疑在无形中会给学生以极大的影响。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规范。 说真的,“为人师者当自豪。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亚里斯多德曾言:“人的行为总是一再的重复,因此卓越不是单一的举动,而是习惯。”他认为,人的品德基本上是由习惯组成的。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德,品德决定命运。正如华人首富——李嘉诚先生所言:“栽种思想,成就行为;栽种行为,成就习惯;栽种习惯,成就性格;栽种性格,成就命运!”习惯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意义更大,因为我们担负着教书育人的职责。 规范得体——教师礼仪修养的基本规范 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礼仪的本质就是尊重自己,尊重别人。教师教书是育人的工作,首先,教师自己要学会做人的基本礼仪修养,尊重学生。当我们对学生做了对不住的事时,我们有时或许为了所谓的面子问题而难以向学生启口道歉。其实,此时我们需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如果教师能做到敢于真诚地承认错误,那么可能会受到学生更加的尊重,而且学生也会效仿这样的做法。 端庄大方——教师形象的基本要求 风度仪表是一个人气质性格、文化素养、审美观念的外部表现,是美好心灵的表露。教师优雅的风度、脱俗的气质、整体的衣着、端正的外表、和谐的动作表情,工整潇洒的板书、活泼开朗的性格和谦逊宽容的态度,对学生的心灵有很大的影响,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使学生由受其师而乐于学,师生友好合作顺利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作为教师,在穿着打扮这些细节习惯中要有所讲究,要得体,大方,符合教师的身份。我们的衣着、表情举动、姿态等等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而且对学生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教态优美,培养出来的学生也会温文尔雅、彬彬有礼。教师应为人师表,教师的一切都应该是美的。形象就是宣传,形象就是效益,形象就是服务,形象就是生命,形象就是一切。我们的个人形象代表的就是学校,就是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形象。我们个人的得失,无所谓,不要紧,可是我们代表学校,代表教师这个行业的形象。 宽容公正——教师对学生的核心原则 美国作家房龙说:宽容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陶行之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平时学生犯错是免不了的,学生这时的思想、心理、现状等实际情况都需要我们老师设身处地的为他考虑考虑事出肯定有因,从细节中帮助学生寻找“病因”,并以宽容公正的心去面对它。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谁叫我们是老师呢?谁叫我们是学生心目中的神呢?严是一种爱,但宽容也是一种爱。宽容是一种信任,是一种激励,更是一种仁慈。爱是一种公正,爱学生就要公平对待所有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常言道:“不患贫患不均”,没有绝对的公正,但公正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作为新时期的教师应多学习多反思,努力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让我们教师的好习惯——来营造一种有益于师生工作学习的校园文化吧!感谢素质提升工程,给我们教师创造了学习的平台,同时敬请各们同仁认真对待这样的学习机会,真正地提升我们自己的专业水平和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 教学中只要我们增强自己的科研意识,把自己的课堂、班级当成自己的“实验室”、“试验田”,并投入精力去做,就一定能使自己变科研的局外人为局内人,变可能性为现实性,实现经验型向科研型的转变。当我们的教师走上了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就会得到教师职业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同时也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展示了新的希望。时代的呼唤,事业的使命,教育的责任,激励着教师们长期精心耕耘在教育这方热土,斯霞、魏书生、李吉林、于永正……一位位名师、大师,桃李芬芳,硕果累累,赢得了家长和社会的敬重,这真是教师职业的魅力所在。
⑷ 怎样缓解教师的职业倦怠感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职业倦怠已成为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教师职业倦怠的现象大量存在,也给教育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通过我们的不断探索,我们认为缓解这种状况,可以采取以下几种途径。
(一)以人为本,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师发展是一个漫长的、动态的、纵贯整个职业生涯的历程,职业倦怠是一个自然地现象。对刚刚走上教学岗位的新教师要提供充分地岗前培训,尽量减轻新教师的工作负担和工作压力,对新教师的培养实行“导师制”。另外,要特别关注工作15年左右的教师,采取多种方式消除他们对教育和学生的畏惧感,增强他们的专业自信,进一步激发他们教育创新的热情。
(二)文化引领,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
法国雕塑大师罗丹说过: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营造良好的学校文化与氛围是避免或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举措,包括实行开放民主的行政管理,建立赏罚分明的奖励机制,建立教师定期进修制度等。引导教师热爱学生,当教师走近学生,聆听他们心灵的声音,一定会为他们那丰富的内心世界所震动。也只有走进学生的生活,师生间才会真正建立起一种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师工作的创造性才拥有了不竭的源泉。
(三)深化改革,建立促进发展的评价机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要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通过建立并实施项目齐全、主体多元、方式灵活的教师评价机制,引领教师投身教学研究,加强教学改革,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边教书、边读书、边研书,做一个善教乐研的新型教师。
(四)立足自身,学会科学地自我调节。
一是正确认识职业倦怠,并通过心理疗法缓解压力;二是加强身体锻炼,良好的身体素质是教学工作的基础;三是学会与他人交往,优化自己的人际关系。要引导教师适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当没有更好的环境给我们机遇的时候,先干好眼前的事情,毕竟机遇是不会青睐那些毫无准备的人的。当教师真正学会生活,学会以正确的心态去面对工作,一定会发现育人的生活是这样精彩。
(五)面向未来,确立共同的教育愿景。
徐特立说过,一个人有了远大的理想,就是在最艰苦的时候,也会感到幸福。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是为未来的一个不知名的世界培养人才的。而教师便是为这项未来事业辛勤耕耘的人。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同时,张扬学生的个性。因此,要引导教师在看到学生横向差距的同时,也要看到每一名学生的纵向提高;在看到学校这个小教育的同时,也要关心民族教育这个大教育。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要担起这样一个关系祖国未来命运的重担,没有远大的理想是不行的。当教师树立起了为民族的教育事业而奋斗的远大理想,确立了共同的教育愿景,生活和工作就有了坚定的方向,他们的劳动才会苦中有乐。
可见,职业倦怠不仅是一种职业现象,更是一种心理状态。它影响着教师个体的工作和生活,制约着教育教学工作的实施,阻碍着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正确认识教师的职业倦怠,消除教师职业倦怠,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都承担着各自的责任,然而教师首先应当加强自我认识、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这将对每一个教师的成长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