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培人员 > 对教师的健康培训内容

对教师的健康培训内容

发布时间:2021-01-22 01:51:55

Ⅰ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记录

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学活动,现今社会不仅要求我们具有健康的身体,而且需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经过这次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我的收获很大。不仅学习了许多专业的心理知识,以前很多的疑问都得到了解决,我真正认识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下是我学习后的一些心得:
一、教师自己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通过一线的教学经历,深深的体会到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到周边的人,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一个尽职的教师是非常辛苦的,需要休息和放松。充当“无所不能”的教育者形象的确使人精疲力尽。因此,教师可以试着在假期给自己充电,例如:学习做旅行家,用胶片记录生活中的美景美事;学习做美食家,在品评佳肴的同时自己也做一次大厨。新的工作体验不仅能使教师得到放松,而且可以开阔教师的视野,增加教师的知识面。教师可以把从其他工作体验中获得的经验、积极情绪带到教育工作中来,更好的促进教育工作。 二、经常关注特殊学生的心理辅导
教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对待问题学生更应该尽心尽责,遇到问题学生怎么办呢?一定要充分利用班集体的作用,在宽松平等的班级氛围中,加强对学生心理的团体辅导,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充分发挥班队活动课的集体心理辅导效应。针对特殊学生的特点,有侧重地选择团体辅导的主题。如自信心教育、青春期教育等。采用讲座法、认识法、操作法、表演法、角色扮演和行为训练等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内在动机,并在活动中得到领悟。通过一系列的团体辅导活动,不仅让全体学生获得心理健康方面的有关知识,也拉近了同学间、师生间的距离,融洽了师生关系。
在考虑学生一般心理规律的同时,也要对暴露出来的个别学生的个别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帮助。在对学生的个别辅导中,我一方面通过心理辅导室兼职心理教师的个别咨询辅导,另一方面也进行了个别谈心与辅导。通过学校开通的心理咨询箱,打通教师和学生的心理通道,及时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
以上,是我的一家之言,收获是巨大的,体会可能肤浅,切记心理健康的前提是身体健康!重视我们自己的心理,正视我们自己的问题,看到自己的优势,找到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更有效的帮助我们身边的人,希望我们都能保持开阔的心境,良好的心态!

Ⅱ 心理健康教师培训涉及哪些方面的内容

一般来说心理健康教师培训在内容方面:
1.专业理论知识――通过发放资料自学完成;
2.实际操作技能――通过面授课程完成;
3.校本实习――学员在本学校进行学习实践;
能够帮助掌握的有:
1.初步掌握现代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和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辅导与咨询的基础技能。
2.能够胜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有效开展本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依据有关理论设计心理健康教
育方案并去实施,能够在实践中分析、解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际问题。
3.促进心理教师的自我成长,提升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职业道德水平。
内容参考了董艳菊老师中小学心理健康辅导员简章的介绍哦,要特别说明一下哈,,

Ⅲ 如何开展对教师心理健康的培训课程

当今讲等级制,金钱关时代,再怎么培训也只为多骗点经费而以,老师每一个都好样的,明知心知肚明,要生存,要吃饭,违点心理健康,为一时之际,质为保本,好为它日修正果。家大儿多,经常找别人借衣服走亲戚,不是常事,家长不力图,儿依衣鞋破挂身

Ⅳ 如何理解健康教育就是生活教育,对教师提出什么要求

一、营造品德形成中的心理健康环境 心理健康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优良品德和思想的基础,在第一层意义上讲又是他们的直接组成部分,心理健康的人,往往都具有较好的思想品质。因此,我认为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时,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以更好地为促进学生良好的品德形成服务。 1、培养真挚的师生感情。革命导师列宁也曾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可见,情感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发展的基础。教学是进行德育的主渠道。教学过程是师生心理交流、沟通的过程,是情感交融产生共鸣的过程。我们在教学中要真诚地去关心和爱护学生,力求让学生在积极健康、愉快和谐的气氛中接受教育。当学生感受到老师的这种情感时,他们不仅体会到温暖,受到鼓舞,并且更乐于接受老师的教育要求,积极地将老师的要求,转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这时,真挚的师生感情就像催化剂,催促学生努力奋进。 2、尊重和激发培养学生的“二心”。自尊和自信是一个人的重要品质,也是个体克服缺点而努力上进的重要动力,还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点。教学中,要注意保护、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特别是在学生遭受挫折的时候,注意多提供具体的帮助和指导,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并设法让学生通过克服困难,享受成功的喜悦,让他们在细微的成功中看到自己的努力,使他们充满自信。平时要注意了解学生的生活背景和成长过程,从多角度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绝不因其微弱而忽略这些小的进步,并经常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使学生感到自己有希望、有前途,从而增强自己的自信,自强不息。 3、一视同仁,不偏爱、不歧视。偏爱和歧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品德的发展都是不利的。在教学中,时刻要以一颗爱心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能以自己的好恶出发,对学生区别对待。特别是后进生还要以更多的爱心、耐心,教育带动学习优秀的学生和经济富裕的学生多关心和帮助他们,使他们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爱心、同学们对自己的关心,感受集体的温暖,从中受到感染、激励,促进他们心理健康的发展,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营造学习活动中的心理健康环境 1、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良好的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积极性、主动性都有深远的积极影响,并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得到愉快的情绪体验。美国心理学家科勒斯涅夫曾说过:一个不注意听讲,没有反应,成绩不好的学生,不一定没有学习动机和学习能力,他只是不舒服或有某种至今没有发现的严重疾病。这就是说,成绩不好与学生的健康有关,这其中包括心理健康。科学研究还证明,心理健康、个体经常保持愉快、乐观的心情,则容易在大脑皮层形成优势兴奋灶,从而促进大脑机能水平的提高,这对于调动个体智力活动积极性,促进新的暂时神经联系的形成和旧的神经联系的复活都是十分有利的。因此,我们要在平时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做到充满热情还要注意与学生平等相交;做到慈中有要求,严中溢爱心,不以严厉和冷淡对待学生,忌武断地批评和挖苦一个学生,表扬先进时要注意不损伤其他学生。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得到教育和启发。并让学生在自愿结合的基础上,建立互帮互助学习小组,倡导学生在平等友好的前提下公平竞争,比一比哪一组的学习方法好,谁的进步大,这样既增进了学生友谊,又促进了学习成绩的提高。 2、提出可行的学习要求。学习要求的高低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态度,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之一,学习的成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如果学生得不到成功的体验,不仅丧失学习兴趣,产生消极态度,严重地还会造成厌学、逃学、辍学或其他心理障碍。反之,如果学习上没有失败和挫折则易引起学生对学习漫不经心,对将来的学习不利。为此,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实际基础,提出的每一个学习要求,既要注意确保让学生经过努力能达到,又注意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要求亦有区别;对优等生提出更高层次要求,对后进生“小进步”勤鼓励、多表扬,使之逐步提高,并在成功的学习体验中培养学习兴趣。 3、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前苏联心理学家赞可夫指出:青少年的情绪生活与青少年的独立的探索性的思维是活生生地有机联系的,如果伴随学习和思考的兴奋、激动对发现真理的诧异和惊讶而产生的愉快体验,那么,这种健康的情绪就能强化人的智力活动,促进个体智力的发展;反之,不良情绪(如压抑、害怕、恼怒、反感、紧张、焦虑等)则能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阻碍智力的发展。快乐、肯定的情绪应成为中学生的主导心境,我们在重智育的同时,还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尽量多满足和发展学生正当的多种需要,活跃学生身心,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三、营造行为养成中的心理健康环境 1、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良好的心理状态是行为养成和纠正不良习惯的情绪基础,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方面,良好的心理状态,对促进学生良好的道德品德的形成,健全学生个性,提高学生学习、生活及对社会的适应能力都有积极的意义,因此,学校、家庭应在积极、健康、愉快、和谐的气氛中进行行为养成的教育,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去学、去做,调整自己的言行,达到教育的目的。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要特别注意在学生遭受挫折以后,及时帮助指导学生对挫折的适应,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首先要关心遭受挫折的学生;再耐心地和他们一道分析原因,寻求解决弥补的措施,同时还要帮助学生掌握积极应付挫折的方式,指出陷入情绪困惑采用消极应对的危害。 2、培养文明卫生的行为习惯。文明的语言举止,良好的卫生习惯对学生的心灵有着积极的影响,是学生个性品质的外在表现,我们要充分利用学校这个教育阵地,发挥学校对学生教育的主渠道的作用,影响和培养学生养成健康、文明、锐意进取的行为习惯。根据《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的常规要求,通过系列活动、教育、训练,促使学生养成文明的语言,行为习惯,力求使学生生活有规律、有张有驰,提高学习活动效率,增加身心活力。 3、身正为范,家校合一。加里宁在《论共产主义教育与教学》中曾说“当然教授一门功课这是其中工作,但除此之外,学生处处模仿教师的世界观,他们的品行、他们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地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如果教师很有威信,那么,这个教师的影响就会在某些学生身上永远留下痕迹。”由此可见,教师的示范作用是多么重要。因此我们教师要处处以身作则,不仅运用自己的知识,才能去教育学生,而且还要运用自己的人格、情感、意志、德性、世界观、人生观等去教育和感染学生。同时,还要充分利用家校联系活动,指导家长利用先天固有的亲子(女)交往和谐有效的关系和家庭气氛,从多种角度去影响子女的心理和行为。例如,让学生家长知道:父母热爱生活,热爱自己的事业,家庭充满学习和工作的气氛,紧张而快乐,青少年学生在这种环境气氛下耳濡 目染,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进取心,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一般健康性格的形成且有利于相应职业观点的形成。 四、营造中学生特殊的心理健康环境 自我意识是健康心理的核心,处于青春成长关键时期的中学生自我意识进一步增强,尊重与理解需要刻意追求。在集体生活中,他们渴望有显示自己才能的机会,有适合自己的位置;在课堂上,他们希望老师能喜欢自己的一言一行,回答问题时即使回答错了也不受到歧视和讥笑;在活动中,希望展示自己的风采,一旦学生感受不到这种尊重,觉得自己被老师所忽视,或觉得自己在班集体生活中处于可有可无的位置,自尊心就会受到挫折,久而久之就会产生自卑感,进而破罐子破摔,不求进取。所以要使学生学习上有成就,就需要培养学生具有获得成功的积极心理力量,因此,教师要改进教育方法,在处理学生问题时,要充分尊重他们的一言一行,了解他们的动机后,再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不要经常使用消极的方法,如斥责、讽刺、挖苦等,使学生总处于压抑的心态中,也不要随意设置障碍制造学生的失败,使他们看不到成功的喜悦,特别是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在教学上要坚持“低起点,慢起动,重实教,轻形式”的原则。低起点,教学真正从学生实际水平出发,不埋怨学生;慢起动,一步步地提高,刹高速,不贪进度,给学生制定切合实际的阶段学习目标,一个班上不同学生目标不同,总的原则就是每个同学通过“跳一跳,能努力达到。达到的就表扬、奖励”,“跳”是一种锻炼,是自我实现的需要,让学生在“跳“中学会克服困难和失败的方法,在“跳”中培养自己的良好意志品质和积极的情绪,通过“跳一跳”取得成功,激发内在潜能,发奋进取,形成健康自我意识的心理,这样,就能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产生积极情绪,激发内在的学习内趋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

求采纳

阅读全文

与对教师的健康培训内容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公办春考培训学校 浏览:734
九江船员培训中心 浏览:5
台州绘墨艺术培训有限公司 浏览:207
非科级后备干部集中培训总结 浏览:419
东北舞蹈艺考培训机构 浏览:427
民营企业家培训班结业式 浏览:59
2017入党培训内容 浏览:828
顺德驾驶员培训中心 浏览:125
姜堰市三水培训中心网站 浏览:263
电动汽车维修培训视频 浏览:737
机关党务干部培训内容 浏览:423
企业培训为自己工作心得体会 浏览:512
线上培训工作 浏览:303
泉州舞蹈培训招聘 浏览:709
礼仪培训三年计划书 浏览:926
税务学校培训个人总结 浏览:508
专业技术人才初聘培训小结 浏览:980
是实验室设备安全培训 浏览:54
北京砂锅米线培训学校 浏览:127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意见建议 浏览: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