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我要竞选学生会的宣传与语言文字工作部,要一篇3分钟左右的演讲稿,马上,谢谢
现成的演讲稿没有,可以给你一个思路,大概说出这四个部分就可以,1,简单但精辟的自我介回绍,2、为什么竞选答学生会3、你果你竞选上你打算怎么开展工作,你竞选这个岗位有什么优势(包含你说的你的特长),4如果你竞选不上,表现出你会继续努力,继续为同学们服务。这几点除了第一点以外,其他都要本着一个最主要的思想——为同学服务。不要把演讲稿写的太正式,演讲的时候也不要背稿,那样太生硬,而且一担忘词以后就接不下去了。记住思路,把语言组织的生动幽默一点,自信的去说就可以了。自信哦!! 这些东西还是自己花一点点时间去准备准备,没有那么难,经过自己的准备后你才会成长,才会有所收获,以后在学生会工作的时候才能更出类拔萃
Ⅱ 关于语言文字的演讲稿
语言规范化
语言规范化 语言规范是指使用某种语言的人所应共
同遵守的语音、词汇、语法、书写等方面的标准和典
范。语言规范化指根据语言发展的规律,在某一种语言的
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分歧或混乱的现象中,找出甚至
确定大家都应遵循的规范,指出那些不合规范的东西,通
过语言研究的著作如语法书、词典、语言学著作等明文规
定下来,并通过各种宣传教育的方法,推广那些合乎规范
的现象,限制并逐渐淘汰那些不合规范的现象,使人们共
同遵守语言规范而进行有效的交际,使语言循着一条统
一的正确道路向前发展。语言规范化是语言规划的一个
重要内容,其具体工作有:标准语的确定,制订正音法,术
语的规范化、标准化,出版规范词典,制定正字法,字母或
拼写法的改革,字符改革,出版规范语法等。
在标准语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由于方言渗入,其
他语言影响,古语残存以及使用语言的人常常在习惯爱
好、语言修养等方面的差异等原因,语言中往往存在一些
不合规律的分歧和混乱现象,直接影响人们之间的交际
活动,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不合规范的现象。不规范现
象首先表现在语音上。在汉语普通话里,读音上分歧很
多,如:血xiě——xuè,削xuē——xiāo,剥bāo——bō,秘
mì——bì等。不合规范现象也常常出现在词汇方面。首先
表现在一个意义的不同说法,如“暖瓶”可以说成“热水
瓶”,“看”可以说“瞧”、“瞅”、“?”,“星期日”可以说“礼拜
日”。其次表现在异体词上,如:煞车—刹车,稀罕—希罕,
朦眬—蒙眬,毋宁—无宁,执勤—值勤,相片—像片,爱滋
病—艾滋病等。最后词汇方面的不规范现象还表现在生
造词如某些小说中出现的“哑静、期盼、楞生、路道、土尘、
拉躺、克抑”和乱简称如“男牛鞋”(男式牛皮鞋)、“政攻”
(政治攻势)等方面。不规范现象也表现在文字上。其中最
突出的是使用繁体字和生造简化字,如将“建”写成“■”,
将“展”写成“■”等。语法方面也存在不规范现象。如“除非
……”格式有两种用法,既可以说“除非男女双方同意,才
能离婚”,也可以说“除非男女双方同意,不能离婚”,形成
毫无益处的分歧。此外,如“和、同、跟、与、及”等词在用法
上怎样详细分工至今没有解决。英语中也存在类似的情
况,如lingerie一词,仅美国出版的《韦氏三版新国际英语
词典》就标注了25种读音;forget的过去分词可以是for-
got,也可以是forgotten;语法方面也有许多分歧,如既可
说There is some paper,a dictionary and two notebooks
on the desk。也可以说There are some paper,a dictionary
and two notebooks on the desk.由于语言中存在着分歧
和不规范现象,因此需要进行语言规范化工作。
语言规范化工作具有悠久的历史。公元前四世纪印
度语言学家波尼尼就是一个语言规则的制订者,他在《梵
语语法》即《波尼尼语法》中,用3996(■说4000多)条规
则,描写梵语的语音和语法,对梵语的规范化起了很大作
用。在中国,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书同
文”政策,采取李斯的建议,统一规定以小篆为正字,淘汰
通行于六国的异体字,对汉字规范化起了重要作用。在欧
洲,文艺复兴以后,拉丁语的地位下降,代之而起的是各
个新兴民族国家的本地语。为了“保卫”和“纯洁”这些本
地语,许多欧洲国家相继建立了学院。1582年,意大利的
佛罗伦萨就成立了旨在净化意大利语的秕糠学会,它帮
助多斯岗方言成为意大利语的基础方言,并在1612年出
版了有名的《秕糠学会词典》。不久法国也相继成立了法
兰西学院,该机构的章程宣称“本院宗旨是:全力以赴规
范我们的语言,使其纯洁、富于表现力,并对文艺和科学
进行充分描述。”并经过多年努力编成了《法兰西学院词
典》(1694年)。实际上,19世纪以前所有的语言学都是注
重规范的。希腊和拉丁语法学家是教科书的编写者,他们
希望建立一套正确地用自己的语言写作和说话的永远不
可改变的规范准则。这也许是人们总是把他们的工作轻
蔑地称为“前科学的”的原因。但甚至在19世纪,许多杰出
的新语言科学的奠基人也都深深地卷入了语言规范问
题。丹麦的拉斯克花了许多时间为丹麦语设计了更合理
的拼写系统,并且就此题目于1826年出版了整整一部书。
德国历史语言学派的奠基人,象格里木和施莱赫尔,就德
语的正确性这个题目写了许多文章。19世纪下半叶,新语
法学支配着语言学,他们对这个问题也做出了重大贡献。
保罗在其《语言史原理》一书中,用一整章来探讨标准语,
而诺林写了一篇透彻的文章,研究语言的正确性问题。在
英国,语言学伟大的奠基人斯威特终生都活跃于“拼写改
革协会”。在20世纪,梅耶详尽地考虑过这个问题,而叶斯
柏森在其《人类、民族和个人》一书中,以两整章的篇幅讨
论“正确性的标准”这个题目。
语言规范不能凭个人的主观好恶,必须要有客观根
据,特别是在选择标准语时,更要注意这点。标准语是一
个民族的经过加工、规范的共同语。它是在某个方言的基
础上形成的。这种作为共同语的根源的方言叫做基础方
言。在同一语言的诸方言中,究竟哪种方言能成为基础方
言,并不决定于人们的主观爱好,而决定于该方言在整个
社会中所处的地位。通常有下列因素使一个方言成为标
准语的基础:1.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所在地;2.通行地
区广,使用人口多;3.代表整个语言发展的趋向;4.如果
有文字,往往有用这个方言写成的大量文献。一种标准语
的基础方言如果分布很广,各地语音有差别,应该选一个
最有影响的地点的语音作为标准音。例如,现代汉语的标
准语即汉语普通话是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这是
因为我国的北方是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主要地
区。著名的古都北京、西安、洛阳、开封等都在这个地区。
由于旧的书面语——文言跟口语日益脱节,十二三世纪
以后,形成了一种与北方口语紧密结合的书面语——白
话。许多重要的文学著作如《水浒》、《儒林外史》、《红楼
梦》等都是用白话写的。不仅说这个方言的人占70%,通
行地区也约占说汉语的地区的四分之三,而且许多方言
区的人也看得懂白话文,会写白话文。所有这些因素使北
方方言成了汉语标准语的基础方言。北方方言分布很大,
各地语音有差别,于是选择了北京语音为标准音。这是因
为近六七百年以来,元、明、清三代都建都于北京,所以北
方方言里的北京话影响最大。“五四”以来的白话文运动
使北京语音成了“国音”。解放以后,我国定都于北京,北
京成了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北京话的威信进
一步提高。党和政府根据汉语发展的客观规律,明确规定
汉语标准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
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又
如,意大利的共同语是建立在多斯岗方言的基础上的。这
是因为当意大利还没有绕一以前,著名的文豪如但丁、彼
特拉克、薄伽丘等人就是用这种方言写作的,他们整理、
锤炼、丰富了这种方言,并使它随着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
传遍了整个意大利半岛。意大利的标准语就在多斯岗方
言的基础上形成,而标准音则选多斯岗的首府——佛罗
伦萨的读音。现代维吾尔标准语的词汇和语法以伊喀方
言为基础,语音则以乌鲁木齐伊犁话为标准音。语言一般
只有一种标准语,但也有两种或多种标准语的,如傣语就
有西双版纳和德宏两种标准语。标准语的规范不能全部
照搬基础方言和标准音的全部内容。如汉语普通话的语
音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因此,凡是不符合这个标
准的,都是不规范的。这是就整体说的,但不是说北京话
任何一个语音成分都是标准的,都是普通话成分。在北京
语音里,由于各种原因,也仍然存在着一些分歧,例如异
读和土语成分等等。对于这类异读词,普通话审音委员会
曾经加以审订。又如北京语音里,轻声和儿化特别多,普
通话没有必要全部吸收进来,应该吸收哪些,也要进行调
查和研究。普通话的词汇是以北方话词汇为基础的。北方
话词汇有极大的普遍性。但不是说,凡是北方话所有的词
都可以进入普通话。北方话里一些地方色彩特别浓厚的
成分,说出来只有较小地区的人能懂,如北京话的“老爷
儿”、“取灯儿”、“老儿子”就不能吸收到普通话里。为了丰
富词汇,标准语还应从其他的方言和与本民族具有直接
或间接联系的语言中吸收语言成分。如果一种语言早就
有了书面形式,标准语还经常从古代文献中汲取有用的
成分。此外,标准语还从专门的政治用语、科学术语和行
业语中吸收它所需要的词。如汉语中的“瘪三”、“垃圾”、
“名堂”、“搞”、“扯皮”、“尴尬”、“把戏”“门诊”、“教案”、“排
版”、“黎明”、“和尚”、“消极”等。
语言规范是一个历史范畴,规范不是一成不变的。它
不仅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而且还是历史发展到一定
时期的产物。语言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是合乎规范的,在另
一个历史时期就可能发生变化,不再是规范的了。这是因
为语言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不论什么时候凡是符合发展
规律的现象都是规范的。确定语言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的
规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既要考虑到它的稳定性和继承
性,又要看到它的发展和变化。语言在不断发展,新质要
素在逐渐积累,旧质要素在逐渐衰亡,必须重新肯定经过
考验的语言成分,淘汰过时的东西,而新的语言现象的出
现,一般是从个别人或个别集团的使用开始的,在开始时
可以是不规范的,但大家都跟着用,用得广了,时间长了,
也就约定俗成了,也就成了新的规范。从少数人的使用到
多数人使用,又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则它一般是合乎语言
的发展规律。不论是新出现的语言现象,还是衰退消失的
语言现象都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逐渐的,要有一个由量
变到质变的过程。这样就出现一种中间过渡的现象,或是
两种现象并存,这就需要确定哪种现象是发展的,是上升
的,是有生命力的;哪种是衰退的,无生命力的,必将消失
的现象,并把前者定为规范,大力推广。如现代汉语普通
话一些词的读音的变化,新的读音是发展的趋势,但旧的
读音还没有消失。例如:“缔结”原来的读音是tī,现在是
dì;“秘密”原来的读音是bì,现在是mì;“收获”原来的读
音是hù,现在是huò;“说客“原来的读音是shuì,现在是
shuō;“暴露”原来的读音是pù,现在是bào等,现在经过
审音,确定后一个读音为规范音。
制定语言规范必须符合语言发展的内部规律,否则
不能促进语音正常的发展。如我国1977年12月20日发
表的《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由于事前调查研究
欠周,没有认真贯彻“约定俗成”的原则,把一些未在社会
上广泛流行的简体字也吸收进来,破坏了汉字构造的规
律,容易造成用字的混乱,公布试用以后,群众议论纷纷,
各方面意见不少,不久也就由国家语委报经国务院批准
停止试用了。
语言规范不像法律那样,强制人们遵守,而主要是通
过宣传、提倡、争鸣的形式,引导人们自觉遵守,因此要特
别注意对人们的语言规范有极大影响的大众传播媒介和
学校教育。语言规范化首先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一)书
面语言的规范化;(二)广播语言的规范化;(三)电影和戏
剧语言的规范化;(四)学校教育语言的规范化,尤其是要
加强学校里的语文教育,使它能够依照规范化的道路来
进行。很多语言规范,特别是新词新语,都是首先在大众
传播媒介中使用而逐渐推广的。如“创收、抢手、紧俏、新
秀、歌星、集资、拼搏、创汇、倒爷、商业网点、公关”等。
文艺作品的语言规范问题也值得注意。文艺作品的
语言用的是文学语言,也是合乎规范的语言。但是文艺家
们为了艺术的需要,为了塑造人物的典型,会选择使用生
活中常见的、或有可能发生的不合乎规范的语言现象,甚
至于故意不正确地使用词语和语法,尤其是在喜剧和相
声的语言中表现得更为突出。不能把这种现象看作是新
生的,有发展前途的,只能把它当作一种艺术手段。
规范并不是约束和限制语言的发展,而是促进语言
在正常轨道上发展。规范化也不是使语言简单化,把一切
规定得很死板,叫人说话写文章都按一个模子,不许有个
人的风格和创新。规范只是把语言中无用的东西、有碍纯
洁健康的成分淘汰掉,把不必要的分歧格式加以统一,而
那些在不同的文体上具有不同修辞色彩的成分都予以保
留。这样,标准语就可以沿着纯洁、健康、统一的大道更好
地丰富发展了。
解放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现代汉语规范化的工
作。1951年6月6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正确地使用祖
国的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1955年10月教
育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联合召开了“全国文字改革
会议”,接着中国科学院召开了“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
会议”。当时中央确定了“促进汉字改革、推广普通话、实
现汉语规范化”的语言文字工作三大任务。经过三十多年
的努力,语言文字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在普通话推广方面。1955年召开的全国文字改革会
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确定了民族共同语的
标准,给普通话下了科学的定义,制定了“大力提倡,重点
推行,逐步普及”的推广普通话的工作方针。1956年国务
院向全国发出《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成立了中央推
广普通话工作委员会和普通话审音委员会。后又出版了
《普通话异读词三次审音总表初稿》。各省、市、自治区也
相继成立了推广普通话的工作机构。教育部、广播局、中
央人民广播电台联合举办了“普通话语音教学广播讲
座”。教育部、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联合举办了普通话
语音研究班。从1958年起,多次召开“全国普通话教学成
绩观摩会”。1978年教育部发出《关于加强学校普通话和
汉语拼音教学的通知》。1985年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
会、国家教育委员会、广播电影电视部正式公布了《普通
话异读词审音表》。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
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推
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使普通话的推广有了法律依据。
在文字方面。1952年2月5日成立中国文字改革研
究委员会,1954年12月23日改组为中国文字改革委员
会。1955年12月,文化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公布《第
一批异体字整理表》,淘汰重复多余的异体字1055个。
1956国务院公布《汉字简化方案》,分批公布的简化字共
2238个,经过几年的实践,于1964年又总结、归纳成《简
化字总表》。1958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拟订的《汉语拼
音方案》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推行。1965年,文化部
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公布《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规
定了6196个汉字的通用字体的标准字形(包括笔画数目、
笔画形状、结构方式和笔顺),为现代通用汉字提供了字
形标准。此外,在汉字常用字、字频统计、汉字标准代码方
面做了不少工作。1952年6月教育部公布《常用字表》收
一级字1500个,二级字500个。1981年5月国家标准局
公布《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收一级字
3755个、二级字3008个,共6763个。80年代初,国家标准
局和文字改革委员会联合组织力量用电子计算机对现代
汉语字频进行统计,1985年3月,得出《现代汉语用字频
度表》。1988年1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汉字处公布
《现代汉语常用字表》,收常用字2500个,次常用字1000
个。
在词汇方面。1958年文字改革出版社出版中国文字
改革委员会词汇小组编《汉语拼音词汇》,收录以词和词
组为拼写单位的现代汉语词汇,收词20100多条,包括单
音词、双音词、三音词、三音节以上的词、词组和成语。词
条按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同音字都排在一起。能提供
同音词资料和正词法初步规范。1963年出版增订本,收词
59100多条。1973年9月出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以记录普通话语汇为主,
同时也收录一些常见的方言词语、常见的文言词语和常
见的专门术语等,共约56000余条。1978年12月商务印
书馆出版修订本。这本词典是一本规范词典,对现代汉语
词汇的规范化起了很大作用。
在语法方面。1951年6月至12月,《人民日报》连载
吕叔湘、朱德熙《语法修辞讲话》推动了语法知识的普及
和规范化。1954年由人民教育出版社草拟,经过不断试
教、讨论、修改,于1956年最后修改拟定《暂拟汉语教学语
法系统》,这是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语法教学系统,它适应
了建国初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为中学语法
教学提供了共同遵循的语法系统,对普及汉语语法知识、
提高语法教学及语文教学质量起了很大作用。1981年7
月在哈尔滨召开了“全国语法和语法教学讨论会”对《暂
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进行了讨论和修订,产生了《中学
教学语法系统提要》。
建国四十年来,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取得了很大成
绩。形势变化了,五十年代确定的语言文字工作三大任务
也必须作适当调整。1986年1月,国家教育委员会和国家
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召开了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
议,规定了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和当前的任务。新
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是:“贯彻执行国家关于语言文
字工作的政策和法令,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推
动文字改革工作,使语言文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
更好地发挥作用。”当前语言文字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做
好现代汉语规范工作,大力推广和积极普及普通话;研究
和整理现行汉字,制订各项有关标准;进一步推行《汉语
拼音方案》,研究并解决它在实际使用中的有关问题;研
究汉语汉字信息处理问题,参与鉴定有关成果;加强语言
文字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做好社会调查和社会咨询
服务工作。”这几项任务中,最重要的是促进语言文字规
范化、标准化。今后我国的语言文字工作就要围绕这个中
心进行。
Ⅲ 求"构建和谐语言生活 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演讲稿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的人口大国。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是一项关系到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进步的基础工程,党中央和国务院对此一向十分重视。1956年国务院成立了以陈毅副总理为主任的中央推广普通话工作委员会,并发出《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1986年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将推广普通话列为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首要任务;1997年国务院批准每年9月份第三周为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同年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确定了2010年以前在全国初步普及普通话的目标;2000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推广普通话和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从此走上法制轨道。
语言文字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一个民族的崛起,除了经济的强盛外,更重要的是文化的繁荣。中华民族历尽沧桑,仍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文化的薪火相传居功厥伟。文化不绝,民族就不灭。语言文字是国家重要的、不可再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统文化逐渐走进人们视野的背景下,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在2007年年初提出了“把推广普通话和推行规范汉字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相结合”的工作思路,并将“构建和谐语言生活,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确定为第十届“推普周”的宣传主题。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在协调人类生产和生活方面具有基础作用。建国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迅速发展,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从南方到北方,从沿海到边疆,从城市到农村,人员流动、商品流动和信息流通的范围越来越广,推广普通话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越来越突出。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步伐的加快,社会交际急遽扩大并更加频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语言文字发挥维持社会高效协调运转的功能,需要营造良好的语言文字应用环境。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这为推广普及普通话和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也提供了强大的发展动力。做好国家通用语言的推广普及工作,对建设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提高公民的语文应用水平和综合素质,促进城乡和区域协调均衡发展,促进人际和谐相处等,都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开展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是新时期推广普通话的基本措施之一。从1998年起,“推普周”活动已经连续举办了9届,在提高公民语言规范意识、法制意识和推广普通话参与意识方面,取得了喜人成果,在全社会推广普通话和语言文字规范化宣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日渐成为语言文字工作中的一个“知名品牌”,成为广大群众积极关注、喜闻乐见、从中受益的语言文化节日,产生了较为广泛和深远的社会影响。第十届“推普周”期间,全国各地各部门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营造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和谐语言生活为目标,全面、深入宣传国家语言文字法规政策,积极引导人民群众树立科学的语言观念,通过多角度、多层面、多方位的宣传,充分展示10年来各地推普工作的经验和成果。国家语委将于“推普周”期间表彰200余个全国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先进集体和500余名语言文字先进工作者,并公布表彰首批“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以此鼓励先进,充分发挥“推普周”在语言文字工作中的整合带动作用。
“构建和谐语言生活、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是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使命。我们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树立主体化和多样性辩证统一的语言观,准确把握、全面宣传国家推广普通话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规范标准,引导社会正确看待并妥善处理普通话与方言、国家通用语言与民族语言的关系,努力形成以国家通用语言为主体的多语多方言和谐并存、良性互动的语言发展态势。同时,还要高度重视语言文字在传承、弘扬、创造民族文化及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方面的作用,将语言作为一种国家资源加以保护利用,妥善处理好汉语与外语的关系,积极引导社会民众树立应有的母语自尊和母语认同,重视并加强对蕴含在语言文字中的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使语言和文化互为载体,进一步提高国民语文素质,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社会应用水平,增强国人对祖国语言文字和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扩大当前推广普通话和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宣传声势和社会效果,为做好汉语的国际推广、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作出积极努力。
“十一五”期间,是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前启后的重要历史时期。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求,大力推广普及普通话,积极营造主体化与多样性和谐统一的语言生活。首先,要有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宏观视野,主动关注各类社会语言现象,对语言文字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进行前瞻性思考,切实加强对语言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密切关注并积极开展对语言教育领域的引导和监管。第二,树立主体化和多样性辩证统一的语言观,妥善处理好普通话与方言,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汉语与外语及语言规范与发展等诸多关系,努力形成以国家通用语言为主体的多语多言并存、良性互动的语言发展态势。第三,树立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语文工作观,进一步加强语言文字法制建设,同时注重体制、机制、制度创新,努力构建符合社会实际、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语言文字管理体系,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格局,坚持管理工作与科学研究的协同和相互支持,不断开创生动活泼的工作局面。
新时期的语言文字工作主要体现为“建设、推广、监管、服务”四大任务,并需要主动与文化、教育和信息化三个领域紧密结合。在建设方面,既要做好语言文字语料库、信息化等资源建设,也要重视加强语言文字工作机构、队伍和法制、规范标准建设;在推广方面,要深入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大力推广普通话和规范汉字,通过宣传教育,使社会成员牢固树立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切实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和水平;在监管方面,要针对党政机关、新闻媒体、教育机构和公共服务行业的语言文字应用不规范问题进行跟踪分析和研究,及时与有关部门协同制定实施有效的监管措施;在服务方面,要组织协调、整合各种社会资源,积极为社会各界提供语言文字方面的咨询、培训等相关服务。为使语言文字工作做到可持续发展,不断扩大规模和提高工作水平,语言文字工作还必须主动与文化事业相结合,在大力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同时,积极传承、弘扬中国优秀和先进文化,努力推进汉语的国际传播;必须主动与教育发展相结合,重点做好各级各类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并通过学校辐射、带动全社会提高用语用字规范化水平,提升国民语文素质;必须主动与信息化建设相结合,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科技手段拓展工作领域,进一步提升语言文字工作水平和效率。
推广普及普通话和语言文字规范化是一项关系国家整体利益和长远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意义深远,做好这项工作我们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坚持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扬50多年来推普工作的优良传统,自觉把此项工作放到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大局中去思考,齐心协力,努力构建和谐的社会语言生活,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以科学求实的工作态度和知难而上的进取精神,努力开创推广普及普通话和语言文字规范化新的工作局面,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Ⅳ 少数民族怎样能学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演讲稿
重点学习发音不同的地方就可以了,比如有些民族没有zh,ch,sh,,r的发音不同,还有每个音有四个调,专只要注意这些重点,其他的发音基本相同,单词都是死记硬背,近意联想,的属办法,文字只要掌握好横平竖直就可以。
Ⅳ 以“规范语言文字,构建文明校园”为主题的演讲稿(600字以上)
使用网络Hi可以第一时间收到“提问有新回答”“回答被采纳”“网友求助”的通知。查回看详情答
您想在自己的网站上展示网络“知道”上的问答吗?来获取免费代码吧!
投诉或举报,请到网络知道投诉吧反馈。
功能意见建议,请到知道意见社吧反馈。
Ⅵ 规范语言文字演讲稿
如果是找人来代写代答自,
网络上有许多笔手或写手是需要付费的,
复制的和原创的价格是不一样的,
原创的是需要支付稿酬的,
看来你是想空手套白狼吗?
如果是请别人帮助的话,
应该有句礼貌的语言,
这么旁若无人般的对着电脑大要(演讲)作文合适吗?
再说了大家都素不相识的,
这里又不是你个人的秘书处,
别人凭什么要按照你的要求为你写作,
你又凭什么这样无偿的占有别人的劳动果实并连一句礼貌的语言都没有呢? 回答者: 热心网友 | 2011-10-14 16:57
我觉得这位“热心网友”说的口气太冲了,帮个小忙而已,再说了,大家都是中国人,都是炎黄子孙,何必如此呢?
Ⅶ 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在这个秋意凉凉、五谷丰登的季节,我们迎来了第十三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自1998年开始,每年九月份的第三周为“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本届“推普周”的主题是“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
推广普通话是推行以北京语言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型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推广普通话,对于消除语言隔阂、增进人际沟通、促进社会发展、维护国家统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国家需要普通话,它体现了语言的魅力,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自身需要普通话,它方便了我们的学习生活与工作,它是我们情感的纽带,沟通的桥梁。作为中华文明的传承者与继往开来者,我们有责任提高自身的语言文化素质;作为龙的传人,我们更有义务规范使用自己的母语。我们希望,大家从自身做起,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共同努力营造一个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为此,我们向全校师生发出如下倡议:
1. 积极学习和使用普通话,让普通话成为我们的校园语言;
2. 在各种会议上使用普通话,板书、板报、网站、宣传栏等使用规范字;
3. 课堂内外、师生之间交流使用普通话,使规范用语成为一种自觉行为,形成良好的交际环境和语言氛围;
4. 对校园内不规范的语言、文字行为要予以指正,积极成为推广普通话宣传员;
5. 维护祖国语言的纯洁与健康,把说普通话与爱国主义结合起来,使说普通话成为每个人维护民族荣誉、增强民族凝聚力、崇尚祖国语言文化的自觉行为。
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让我们从现在做起,用普通话化解隔阂,用普通话对接心灵,用普通话学习实践,用普通话融入社会,用普通话开创新的汉语言文明!
Ⅷ 规范化语言文字演讲稿
语言规范化
语言规范化 语言规范是指使用某种语言的人所应共
同遵守的语音、词汇、语法、书写等方面的标准和典
范。语言规范化指根据语言发展的规律,在某一种语言的
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分歧或混乱的现象中,找出甚至
确定大家都应遵循的规范,指出那些不合规范的东西,通
过语言研究的著作如语法书、词典、语言学著作等明文规
定下来,并通过各种宣传教育的方法,推广那些合乎规范
的现象,限制并逐渐淘汰那些不合规范的现象,使人们共
同遵守语言规范而进行有效的交际,使语言循着一条统
一的正确道路向前发展。语言规范化是语言规划的一个
重要内容,其具体工作有:标准语的确定,制订正音法,术
语的规范化、标准化,出版规范词典,制定正字法,字母或
拼写法的改革,字符改革,出版规范语法等。
在标准语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由于方言渗入,其
他语言影响,古语残存以及使用语言的人常常在习惯爱
好、语言修养等方面的差异等原因,语言中往往存在一些
不合规律的分歧和混乱现象,直接影响人们之间的交际
活动,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不合规范的现象。不规范现
象首先表现在语音上。在汉语普通话里,读音上分歧很
多,如:血xiě——xuè,削xuē——xiāo,剥bāo——bō,秘
mì——bì等。不合规范现象也常常出现在词汇方面。首先
表现在一个意义的不同说法,如“暖瓶”可以说成“热水
瓶”,“看”可以说“瞧”、“瞅”、“
Ⅸ 在学习语文上遇到了什么困难演讲稿
学习好语文,应用好语言文字,保护好语言文字文学是我们中华民族每一个公民的责任。中学阶段是学习的关键时期,也是打好语文基础的关键时期,然而现在中学生的语文学习的现状不容乐观,社会生活的影响,家庭生活的影响,还有现代教育的评价方法,以及学生自身的一些原因导致很多的学生出现了语文学习困难的问题。
语文,一种解释就是语言文字。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文字的国家之一,其后无论历史如何变迁,我们的祖先从没有放弃对语言文字的追求,所以直至今日我们才能读到,用到,欣赏到拥有如此优美的外形和丰富内涵的汉字。语言就更是如此了,中国的语言最能表达我们周围的美景,内心的情感,美好的生活,远大的理想等等。在华夏子孙的眼里中国的语言文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最美的,最应该被应用与流传的文字。
然而语文又不仅仅是语言文字,也可以解释为语言和文学,这样它更应该是语言文字所承载的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现代文明所包含的一切的聪明才智。
所以学习好语文,应用好语言文字,保护好语言文字文学就是我们中华民族每一个公民的责任,中学阶段是学习的关键时期,也是打好语文基础的关键时期,如何让学生学好语文更是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应该悉心研究的课题与责无旁贷的义务。然而不得不承认的是在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是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与无奈的。
(1)对语文学习的重视不够。很多的人认为大家都是中国人,谁还不会说中国话啊?这还用学习吗?对语文学习极度的忽视,这种现象在社会上比比皆是,我调查发现包括很多的家长在内都有这种心理,家长的态度直接影响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于是必然导致学生语文学习的困难。
(2)实际应用和语法规则的碰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对于语言的应用是比较灵活的,甚至是出现很多不符合语法规则的语言,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却并不妨碍交流,青少年一旦习惯了这种交流方式就会对语文的学习产生较大的不良的影响。
(3)对语文的尊重不够,语言文字被随意篡改。电视上、街头巷尾都充斥着被“改革”过的、简化了的文字,一旦这些成为生活中的司空见惯的现象的时候,就会被不明真相的学生所模仿,所以在作业本上,尤其是作文本上存在大量的错字、别字。
(4)电视和网络的引导。现在的学生,学说话看电视,学写作看网络。电视上的主持人缺少了传统使用语言的字正腔圆,满口的港台腔,如果只是腔调的问题似乎还是可以原谅的,关键是还有很多的错字,别字,病句出于一些主持人之口,甚至名主持。虽说我们需要变革,但对于我们的语言文字我还是呼吁大家使用时要带有一颗对社会的责任心。
关于网络文学,先不说它的好坏,只从实用的角度说,它不适合网络之外的世界,我们任何人都不能整天生活中在网络世界里。而且从教育的角度说,在考试的作文里是不允许出现网络用语的,而我们的学生她们就是从网络上学习到的语言,这无疑给她们的语文学习带来不利的影响。其次,网络文学大都是内容空洞无聊,思想深度也不够,在这样的熏陶之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我们无法想象她们能有多少对语言、对文字的认识?当然更不用说对文学的认识了。 2.家庭生活的影响导致的语文学习困难
社会原因是很深层次的原因,也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但面对现实之后我们也不难发现在相同的社会背景之下生活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上的接受程度也会存在很大的差异,毕竟同在一个大的环境中有的学生语文成绩优秀,有的却不太理想,这里就有家庭原因。
语文学习的现状,值得我们深思,也迫使我们不断的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关于社会的原因导致的学生语文学习的困难,我们应该看到可能会有人不够重视语文的学习,但是社会的主流是好的,我们教师自己也要以身做则,要重视自身的文学修养,用自己的对文学的热爱来感染学生,也要不断的用正面的例子去教育引导学生,使她们重视语文的学习。
为了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语文困难的问题,要建立家校密切联系的机制,在家庭中多给孩子提供良好的语文学习的环境,在学校里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采用多种教学形式的方式,以此来增强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教师要尽我们最大的能力去影响和教育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我相信只有教师首先不断的去思考、去拼搏、去努力才会引导学生爱上语文,进而努力学习语文,我们也才能帮助更多的学生改变语文学习困难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