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3、分析幼儿散文《雨中的森林》(张秋生)的艺术特色。
用散文的形式来描写拟人化的童话形象,更准确地说,只是比一般的童话里的情节要简单,它借助童话的意境。
童话散文是童话与散文的结合,但它一般是有情节的《雨中的森林》和《蒲公英的吻》是两篇很美的幼儿散文,也渗透着各种知识。这类散文虽然也抒情、童话的想像与幻想,它们是幼儿散文中一种特殊的文体——童话散文、平淡得多
这是一篇意境优美的散文,文章用诗一样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动物与环境和谐相处的画面。文章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将雨中的森林拟人化,使植物和小动物都充满了人情味,且意境相当优美。可以培养幼儿对美的理解与认识,适合大班幼儿欣赏。
大班上学期的幼儿年龄在5岁左右,他们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本班幼儿在以往类似的语言活动中,大多能在老师的引导下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并乐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创造性的表现文学作品。但是在口语表达方面还是有点欠缺,在集体中发言时态度还是有点拘谨。语言表达不够流畅,有时表现为用词不太恰当。因此本次活动我注意引导幼儿积累一些丰富的词汇,在活动中努力为每个幼儿提供在集体面前大胆表现自己的机会。真正做到让孩子有话可说,有词可用。在口语表达方面有新的进步和突破。
整个活动我遵循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幼儿在听听、想想、说说、玩玩的轻松气氛中掌握活动的重、难点。幼儿将运用观察法、讨论谈话法、游戏练习法等学习方法。幼儿对散文诗十分有兴趣,基本都能念出该散文诗并说出基本情节。
附:散文诗《雨中的森林》
下雨了,一群小动物到森林里躲雨。
各种各样的树站的笔直,欢迎小动物。
芭蕉树送给每位客人一片叶子当小伞。
花瓣在雨中飘落,小青蛙在花的地毯上跳舞。
小树叶变成小帐篷,欢迎七星瓢虫来避雨。
松鼠张开大尾巴,为新孵出的小鸟挡风避雨。
雨中的百合花开放了,像举起的酒杯。
雨打落了浆果,刺猬打了个滚儿,扎了一身。
小蜘蛛吐出银丝,串起小雨点,做成项链。
雨点儿落在地上,变成一个个蘑菇。
小动物都来采蘑菇。
天晴了,一道彩虹通向树林外面。
小动物们跨上彩虹,各自高兴的回家了。
『贰』 魔法森林的童话剧-魔法森林
2013年深圳竭力世界魔术用品有限公司,竭力莱洱魔术艺术团投巨资与享誉舞台的优秀舞台剧创作人员强强联合,打造深圳首部魔术童话剧《魔法森林》。它将魔术作为表现手段,融合现代精尖的舞台技术和包装手段,将一段充满童趣的故事情节施以了魔幻般的艺术魅力,让人仿佛置身于奇妙的童话世界里。
作为深圳首部魔术童话剧,把魔术和童话剧结合起来,达到一种完美的境界,可以说《魔法森林》是革新传统儿童剧的一次有力创举,并入选为2013年第九届中国文博会精品剧目。
该剧一经上演就赢得了现场观众的热烈喜爱,同时还受到了多方媒体的青睐,并一致对其投来好评,其中有《宝安日报》、《深圳晚报》、《深圳商报》、《晶报》、《南方日报》深圳电视台等。
强强联合,旨在打造中国原创魔幻童话剧
该剧由两岸文艺工作者联袂献艺,“竭力莱洱”魔术艺术团创始人之一台湾魔术师文沛然担任总导演,竭力世界魔术用品有限公司,以及竭力莱洱魔术艺术团创始人钟志刚先生担任编剧之一,其创新与原创的魔术道具,大多获得了国家专利,他对魔术与舞台剧的结合编排常有独到之处。另一编剧刘强是国家一级编剧,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其作品多次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该剧的主创人员和演员由专业文艺工作者和深圳大学师范学院艺术系学生组成。 该剧主题积极向上,不仅以环境保护为核心,爱心、勇敢、智慧、奉献、生态等社会正能量概念,集思想性、艺术性和趣味性为一体,寓教于乐,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童话魔力。当然,除了上演一场别开生面的全场大互动外,还将一批精品魔术贯穿其中,演出表现形式新颖、流畅,舞美制作高难独特,表演上追求技巧,融舞蹈、音乐、服饰、灯光于一体,风格统一形成完美的综合艺术,给观众以美的享受。
亮点1:魔术贯穿整个剧情
除了引人注目的各类“森林”中的角色,令人耳目一新的是剧情的突变与转折都由神奇的魔术来完成,并成为情节的组成部分。剧中一共穿插了十五个魔术秀,融入情节的起承转合,使全剧魔力奇幻趣味盎然,让人如梦如幻,仿佛置身于奇妙的魔法世界中。
亮点2:大量的全场互动环节
故事的部分情节由现场观众互动参与,共同驱动情节发展。更有大量的全场互动环节,让观众直接参与剧情,共同感受出神入化的奇境。
亮点3:现代精尖的舞台技术和包装手段
夸张的人物造型和奇异的服装,以及运用多媒体手段的舞美背景,旋律优美的音乐,融入百老汇歌舞、街舞、话剧,华丽震撼。从道具到布景令人耳目一新。整台演出始至终利用了声、光、电等多种舞台艺术元素,多层次、多角度地营造出色彩绚丽、神秘怪异的舞台艺术奇观,为这部魔术童话剧增添了无限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