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结对帮扶工作总结
开场白,一年来如何如何,宏观效果。
第一部分,基本情况。结了多少对,帮扶了回哪些工作,取得了那答些成绩。点点不足。
第二部分,主要做法。结对帮扶工作中的特点、亮点,画龙点睛。
第三部分,下步打算。分析形势任务,下步干点什么事。
第四部分,几点建议(如果上报就需要)。如,建议加大投入,加强宣传等。
② 供电所结对帮扶心得体会
赴对口帮扶村开展学习交流实活动后,支部及时召开了小结会,会上,大家联系实际,畅谈了自己的体会和感想,其主要收获有以下几点:
一是增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了保持党员先进性的自觉性和坚定性。通过到农村基层的参观学习实践活动,使大家受到深刻的触动,充分认识到党员教师肩上担子沉重。有的党员教师谈到:到贫困农村看一看,深深体会到教育的重要性,由于经济的落后阻碍了教育的发展,反过来,教育的滞后又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农民不具备较高的知识文化水平,很难摆脱贫困,更谈不上科学发展。作为高校党员教师,要始终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做好本职工作,多为农村为基层培养和输送合格人才,要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和引导学生到基层、到农村去就业,把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紧密结合起来,与建设家乡、服务基层紧密结合起来,与振兴贵州基础教育紧密结合起来,鼓励学生脚踏实地到基层去开创自己的事业,为贫困山区的早日脱贫做出自己的积极贡献。
二是增强了对贫困山村的感情,提高了认识,转变了作风。有的党员教师谈到:我们的普高生大多数都来自农村,多数都是贫困生,他们的家境与联合村一般村民家庭经济状况都差不多,我们应该对贫困生给予特别的关爱。例如,各位班主任在落实助学贷款、助学金、奖学金等项工作的时候,工作责任心应更加强一点,心应更细一点,工作效果更公平一点,力争把国家资金用在刀刃上,把国家对贫困生的好事做实,把实事做好。要通过对口帮扶活动,提高认识,加强自身的教风学风建设,只有把我们的各项工作都做好了,才能争创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的“五好”党支部。
三是增强了工作的主动性和敬业精神。大家一致认为,要改变贵州农村的贫困面貌,我们必须努力担当好为贵州基础教育服务的职责,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打好改制迎评的攻坚战。有的党员教师谈到:联合村地处黔南州东北部,属此次全国凌冻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现在村前村后仍可以看到被雪凝压倒堆放的树木。村干部介绍,两个月的雪凝天气造成停电停水,交通中断,给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巨大灾难。但面临严重灾害,有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在最困难的时刻,人民解放军来了,武警部队来了,全国各路电力抢修大军来了,自愿者队伍来了,政府的救灾物资资金到了,原计划三个月完成的救灾重建任务一个月就完成了,村民们转忧为喜,称赞只有社会主义社会才有可能办到。有的党员说:这种抗凌冻精神是我们民族复兴的伟大精神,我们深受这种精神激励和鼓舞,作为共产党员,在学院发展的最艰难时期,更应该发扬这种精神,这种精神体现在当前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就应该理解为院党委霍书记提出的“八论”要求,即:论精神、论观念、论时间、论学习、论正气、论责任、论实干、论细节。
我们一定要落实“八论”要求,一定要坚定迎难而上的决心,一定要坚持求真务实的态度,为学院的跨越式发展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把工作做好。党支部通过对口帮扶交流学习的实践活动,有效提高了党员的思想政治觉悟,进一步增强了党组织和党员保持先进性的自觉性,是新时期高校基层党组织加强思想、组织、作风建设的积极探索。
③ 大学生对农民工子女帮扶服务后的心得体会
关爱农民工子女活动内容 伴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进城务工农民工成为一个庞大的群体,我省务工人员已达2155万人。而由于传统的户籍管理方式的局限性、农民工收入较低、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等一些列问题,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处在相对弱势的地位,生活、学习状况堪忧,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关心和关爱。 一、“微笑中原、和谐先锋” (大手牵小手,关爱农民工子女)——关爱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青年志愿服务活动 (一)活动意义: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不单是城乡差异的问题,更是对农民工子女权益的尊重,关乎国家、社会的长期稳定和长远发展,因此全社会应一起来关注农民工子女的教育,让所有的农民工子女都能在共同的蓝天下一起成长。此活动是为了消除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心理上的排异芥蒂。 (二)活动内容:1、让农民工子女了解志愿者、了解志愿服务,帮助他们树立志愿服务理念,学会感恩父母、感恩社会。2、建立长期性的志愿服务机制。青年志愿者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签定 “关爱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阳光行动“一帮一”结对卡,双方互留对方详细信息 “爱心联络卡”。将农民工子女的基本信息以及兴趣爱好等,情况进行详细的登记并制作成信息卡,成为志愿者与孩子们沟通的桥梁,根据他们自己的特点进行心理、生活、学习等多方面的关注和帮助。对他们的成长情况进行长期的“一对一”帮助。 (三)活动成效:通过这种方式青年志愿者不定期的为帮扶对子的学习、生活和心理提供长期的志愿帮扶服务,为培养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良好行为习惯和心理素质进一份力,让他们快乐学习、阳光生活,争做文明、优秀的小公民。 二、“牵手民工子弟,共创美好未来”(用爱心点燃希望,用行动播种阳光)—大学生志愿者给农民工子女免费家教 (一)活动意义:农民工子女经常随着父母各地流动,许多孩子都跟不上学校的进度。而教师们很难在课余时间对他们进行单独辅导。而学生的家长们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无法辅导孩子功课,加上家庭拮据,无力给孩子请家教辅导功课,部分孩子出现了厌学情绪。此活动是为了,提高农民工子女学习成绩,让他们更加自信。 (二)活动内容:1、大学生志愿者与农民工子女进行结对,结对帮扶时间为三年,主要帮扶农民工子女的学习、生活咨询。2、大学生志愿者先通过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翔实的辅导计划。3、大学生志愿者每周利用固定时间给农民工子女进行义务辅导功课。 (三)活动成效:通过大学生志愿者对帮扶对象制定出合理的帮扶规划,定期的辅导,帮助农民工子女增加自信 让他们快乐学习、阳光生活,争做文明、优秀的小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