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河长制由 哪个部门主要负责通知担任
全面推行河长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强化组织领导、宣传发动和监督考核,广泛汇聚全社会力量,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一、狠抓责任落实
各地要按照《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要求,抓紧编制符合实际的实施方案,健全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各省(区、市)党委或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担任总河长,省、市、县、乡要分级分段设立河长。各级河长要坚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履行好组织领导职责,协调解决河湖管理保护重大问题,对跨行政区域的河湖明晰管理责任,协调上下游、左右岸实行联防联控。
二、强化部门联动
河湖管理保护涉及水利、环保、发展改革、财政、国土、交通、住建、农业、卫生、林业等多个部门。各部门要在河长的组织领导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协调联动,依法履行河湖管理保护的相关职责。各级水利部门和流域管理机构在认真做好河长制有关工作的同时,要切实强化流域综合规划、防洪调度、水资源配置和水量调度等工作。
三、构建长效机制
因地制宜设置河长制办公室,建立河长会议制度、信息共享制度、工作督察制度,定期通报河湖管理保护情况,协调解决河湖管理保护的重点难点问题,对河长制实施情况和河长履职情况进行督察。健全涉河建设项目管理、水域和岸线保护、河湖采砂管理、水域占用补偿和岸线有偿使用等制度,构建河湖管护长效机制。
四、加强依法监管
健全河湖管理特别是流域管理法规制度,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建立部门联合执法机制,落实河湖管理保护执法监管的责任主体、人员、设备和经费,依法强化河湖管理保护监管。强化河湖日常监管巡查制度,严厉打击涉河湖违法行为,切实维护良好的河湖管理秩序。
五、严格考核问责
根据不同河湖存在的主要问题,实行差异化绩效评价考核,将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结果及整改情况作为考核的重要参考。县级及以上河长负责对相应河湖下一级河长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六、引导公众参与
建立河湖管理保护信息发布平台,公告河长名单,通过设立河长公示牌、聘请社会监督员等方式,对河湖管理保护效果进行监督。加大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力度,提高社会公众对河湖保护工作的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营造全社会关爱河湖、珍惜河湖、保护河湖的浓厚氛围。
全面推行河长制既是加强水环境保护的关键之举,也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近年来,在推进河长制方面做出了一些有益探索,但对照当前中央和省、市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最新要求,仍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围垦水面、侵占岸线、水体污染等涉水问题较为突出,治理与保护任务繁重艰巨。各层各级必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迅速落实,扎实开展生态河湖行动计划,统筹推进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河湖长效管护、河湖执法监管等各项工作。县、镇、村三级河长作为直接责任人,要切实担负起河湖管理保护的责任,做到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协调联动,共同推进河湖管理保护工作。要建立考核问责与激励机制,严格督查督办,确保全面推行河长制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见到实效。同时,要强化宣传引导和舆论监督,增强全社会对河湖保护的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合力推动全县河湖管理保护再上新台阶,真正让天蓝地绿、水清气爽成为射阳不变的标识。金鹏信息河长制解决方案
Ⅱ 河湖长制办公室要当好参谋,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
河湖长制办公室要当好参谋,最重要的是有对所辖范围能的河流充分的了解, 从而才能够对这些人员进行有力的调度和指导。
Ⅲ 生态河湖行动计划如何助力河长制
去年月9日,江苏省政府发布实施《江苏省生态河湖行动计划(2017—2020年)》。以生态河湖行动计划为抓手,借助河长制组织体系,建立全省统筹、河长主导、部门联动、分级负责的系统工作机制,将全省上下凝聚成一个拳头去逐个击破治水难题,成为江苏破解复杂水问题的新战略。
典型引路,示范带动,江苏积极打造“一河、一城、一地”河长制工作样本,水生态治理明显加强,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公众对水生态的满意度和幸福感大幅提升。太湖水质稳中趋好,水质达标率达88.3%,同比上升5.2个百分点。各地积极推进水系联通,“一城河湖清水流”成为常态。白马湖已退圩退渔还湖14.15万亩,湖区净水面积比2010年增加一倍多。徐州将采煤塌陷地治理建设为城市湖泊湿地,潘安湖等已成为城市水景观,形成“苏北好江南”的美丽景色。
有理由相信,在河长制的推动下,江苏的江河湖泊终将回归原有的生态底色,重塑记忆中的江淮水乡。“河通水畅、江淮安澜,水清岸绿、生物多样,人水和谐、景美文昌”的美好景象,也必将呈现在江苏人民眼前。
Ⅳ 湖长制、河长制对中国的影响
还不是照样污染严重
Ⅳ 河湖长制工作对乡党委书记有什么刚性要求
建立健全河长制工作制度。细化实话河长制主要任务。从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执法监管等6个方面。落实河长制的相...
Ⅵ 河长制湖长制中的感人事迹,特色做法
那些感人事迹的话特别的多,你可以去搜一下嘛,想看的话可以去网络上面搜一下,故事特别多。
Ⅶ 河长制是什么意思
“河长(zhǎng)制”,即由中国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负责组织领导相应河湖版的管理和保护权工作。
1、全面推行河长制,是以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为主要任务,全面建立省、市、县、乡四级河长体系。
2、2007年8月,无锡市在中国率先实行河长制,由各级党政负责人分别担任64条河道的河长,加强污染物源头治理,负责督办河道水质改善工作。
(7)加强河湖长制培训工作扩展阅读:
1、在水利管理上,河长,是指负责督办河流管理工作的人,这种管理体制称“河长制”。在中国,一般由各级党政一把手担任,主要督办的是水环境问题。
2、“河长”不是目前行政序列中的官职,有人只是把它视作握有实权者挂的一个“虚衔”,因而“河长制”能否收到实效,关键要看是否有人因任上不力而被问责。
3、“河长制”明确了地方党政领导对环境质量负总责的要求,对环境保护的职能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的审视。
4、“河长制”提出了全市河道治理的总体目标和基本措施,并在九大行政板块中形成你追我赶的竞赛氛围,树立了“上下游共同治理”、“标本兼治”的科学态度。
Ⅷ 河长制是什么意思
就是一人负责一条河流的保护,有问题及时想办法解决。
“河长(zhǎng)制”,即由中国各级党内政主要负责人容担任“河长”,负责组织领导相应河湖的管理和保护工作。
河长制的目的在于通过制度的方式,责任到人(首长负责,部门共治),强化监督,多方联动,公众参与,最终实现水清、岸绿、景美、宜居,也就是说每条河都有人负责,污染了就找他。
(8)加强河湖长制培训工作扩展阅读:
各级河长负责组织领导相应河湖的管理和保护工作,包括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等,牵头组织对侵占河道、围垦湖泊、超标排污、非法采砂、破坏航道、电毒炸鱼等突出问题依法进行清理整治,协调解决重大问题。
对跨行政区域的河湖明晰管理责任,协调上下游、左右岸实行联防联控;对相关部门和下一级河长履职情况进行督导,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强化激励问责。河长制办公室承担河长制组织实施具体工作,落实河长确定的事项。
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协同推进各项工作。
Ⅸ 推行河长制的目的是什么
推行河长制的目的:
1、加强水资源保护落实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守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强化地方各级政府责任,严格考核评估和监督。
2、加强河湖水域岸线管理保护
严格水域岸线等水生态空间管控,依法划定河湖管理范围。落实规划岸线分区管理要求,强化岸线保护和节约集约利用。
3、加强水污染防治
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河湖水污染防治目标和任务,统筹水上、岸上污染治理,完善入河湖排污管控机制和考核体系。
4、加强水环境治理
强化水环境质量目标管理,按照水功能区确定各类水体的水质保护目标。
5、加强水生态修复
推进河湖生态修复和保护,禁止侵占自然河湖、湿地等水源涵养空间。
6、加强执法监管
建立健全法规制度,加大河湖管理保护监管力度,建立健全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
(9)加强河湖长制培训工作扩展阅读:
河长制的原则:
1、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处理好河湖管理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强化规划约束,促进河湖休养生息、维护河湖生态功能;
2、坚持党政领导、部门联动。建立健全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责任体系,明确各级河长职责,强化工作措施,协调各方力量,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3、坚持问题导向、因地制宜。立足不同地区不同河湖实际,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实行一河一策、一湖一策,解决好河湖管理保护的突出问题;
4、坚持强化监督、严格考核。依法治水管水,建立健全河湖管理保护监督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拓展公众参与渠道,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和保护河湖的良好氛围。
Ⅹ 推行河长制对湖泊保护有什么事作用
江西省委书记强卫日前主持召开省级“总河长”第一次会议,要求各地各部门一定要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以对历史、对人民、对未来负责的态度,认识和加强河湖保护,扎扎实实落实河长制各项工作。强卫指出,河长制的责任主体是河长,实质就是党政首长负责制。对于河长而言,管好了,记功劳;管不好,要追责。各级党委主要负责人要像抓经济工作、项目建设那样抓河湖保护管理工作,坚持亲自抓,负总责,层层压实责任,形成工作合力,强化监督问责,以严的标准、实的作风推进各项工作,切实把全省河流湖泊治理好、保护好、管理好。强卫强调,实施河长制对全省各级领导干部来说是一个新课题,要积极践行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的治水思路,坚持生产生活生态统筹、水域水量水质并重、预防保护治理齐抓,努力实现河湖水域不萎缩、功能不衰减、生态不恶化,逐步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具体工作方法为“六治”:——河长主治。各级河长要坚决履行管、治、保“三位一体”职责,找准河湖治理切入点和发力点,把工作抓实抓细抓深,强化日常督导,做到情况明、责任清、措施实、督得严。——源头重治。坚持以源头治理为核心,坚决摒弃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坚决淘汰高能耗、重污染产能。——系统共治。坚持“治污水、护好水,保水质、降水耗,控源头、管全程”的系统思维,统筹河湖水量管理、水质保护、水生态修复。——工程整治。推进五河防洪治理、中小河流治理、山洪沟及鄱阳湖综合治理、水源工程和引调提水工程建设、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切实保障防洪安全、供水安全、水生态安全。——依法严治。建立健全河湖管理、水功能区管理等法律法规,进一步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强化水行政监督执法。——群防群治。推进村规民约、治水公约等制度建设,增强公众环境意识,激发公众参与水环境保护的积极性。江西省长鹿心社强调,要切实抓好市县河长制试点,科学选定试点范围,因地制宜推进试点,及时总结试点经验,进一步健全河湖管理体系。要着力抓好河湖污染治理,强化责任落实、重点治理和系统治理,切实改善不达标河湖的水生态环境。要深入开展侵占河湖水域及岸线、非法采砂等专项整治行动,提高河湖保护管理水平。要加强河长制建设,健全河湖水质水量水环境监测网络,完善河湖管理地理信息系统。要健全考核督办机制,严格目标考核和督查督办,加强部门联动。据悉,江西省委办公厅、省办公厅于2015年11月1日印发了《江西省实施“河长制”工作方案》,全省实施河长制工作正式启动。今年,江西将建立覆盖到乡镇的河长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