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艺术工作 > 民办技能培训学校自查工作总结

民办技能培训学校自查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1-01-11 06:41:27

㈠ 如何写申办职业培训机构的范文

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申办报告
(格 式)

河省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
根据《 民办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申请人或申请组织名称)拟申请设立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的民办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办学宗旨:
二、培养目标:
三、办学规模:
四、举办者概况:
1、拟办学校名称:北京市***区***职业技能培训学校
2、拟定办学地址、邮编、联系电话:
3、拟定法定代表人: 身份证号码:
4、拟聘任校长: 身份证号码:
5、举办者: ******人或******单位名称
6、主管部门:(无上级主管部门的不填)
五、办学形式:全日制、半日制、业余
六、拟办职业(工种)及培训层次:职业(工种)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名称填写,层次按照国家职业资格五、四、三、二、一填写
七、招生对象:
八、现有办学条件:针对拟开设的职业(工种)、培训层次、办学规模等情况,就已具备的办学软、硬件条件进行总体描述
九、内部管理体制:主要指学校成立董事会、理事会或者其他形式决策机构的组织构架,职权分配
十、办学经费筹措与管理使用:突出学校实行独立财务会计制度,开设银行帐户并实行独立核算

申请单位(人):
年 月 日

㈡ 哪里有民办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申办报告的范本,不要格式,要范本。

培训中心下载资料那里看下

㈢ 加强农民技能培训,促进农民劳动就业调查及对策研究报告

农村人口大规模地向城市转移,是我国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必然结果。农民工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不可或缺的力量。当前,农民工问题已经成为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问题之一,他们对城市生活适应程度如何,对工作环境、生活条件满意程度如何,对有关部门进一步解决农民工问题有着极大的重要性。
一、农民工对城市生活的评价
(一)近七成的农民工对城市生活感觉比较适应
被调查的29425名农民工中,对城市生活已经适应的占39.94%,比较适应的占28.40%,认为一般的占26.60% ,表示不太适应的占4.06%,根本不适应的只占1.00%。
从受教育水平来看,农民工文化程度越高,适应性越强,调查结果表明,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民工对城市生活已经适应和比较适应的占78.40%,高中、初中、小学文化程度的农民工对城市生活已经适应和比较适应的分别占73.19%、66.96%和60.77%。
(二)四成多的农民工感觉现在的就业环境变好
与前几年相比,42.67%的农民工感觉现在的就业环境变好,36.96%的农民工感觉现在的就业环境与过去差不多,11.78%的农民工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还有8.59%的农民工感觉现在的就业环境变差了。
(三)有四成的农民工认为外出务工经商最大的障碍和困难是城市生活开销大,自身缺乏专业技术
据调查,有22.40%的农民工认为外出务工经商最大的障碍和困难是城市生活开销大,有22.20%的农民工认为是缺乏专业技术,10.64%的农民工认为是缺乏外出经验,还有10.12%的农民工是担心出来后家人无法照料。其他如找不到工作、生病无人照料、安全无法保障等也是农民工外出务工经商时担心的问题。
(四)有近二成的农民工最希望政府在住房和医疗保障方面给予帮助
调查结果表明,有19.62%的农民工目前最希望政府在住房和医疗保障方面给予帮助,有13.60%的农民工目前最希望政府在维护农民工正当权益方面给予帮助,有13.53%的农民工目前最希望政府能降低各种费用,有12.56% 的农民工希望政府能提供劳动技能培训,还有11.79%的农民工期盼能和本地人享有同样户口,还有21.22%的农民工希望政府能加大对农民工外出务工的组织力度、解决好子女就学难、提供招工信息和统一的劳务市场等等。
(五)一半以上的农民工希望能在城市发展、定居
据调查,有55.14%的农民工设想未来在城市发展、定居,有28.55%的农民工想赚钱或学到技术后回家乡生活。在城市发展、定居和赚钱或学到技术后回家乡生活对男性农民工而言分别占了50.04%和32.81%,而对女性农民工而言却分别占了64.48%和20.76%。
二、农民工对自己工作和生活的评价
(一)一半以上的农民工对自己在城市生活工作环境比较满意
调查结果显示,农民工对工作条件表示满意的为51.97%,对收入水平表示满意的为33.65%,对生活质量表示满意的为30.70%,对社会地位表示满意的为24.53%。
(二)有三成以上的农民工对自己所处环境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收入太低
据调查,农民工个人对自己所处环境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收入太少、收入不稳定、劳动强度大、简单劳动学不到技术、受到不公正待遇、工作环境恶劣,分别占了32.94%、14.24%、11.43%、7.41%、5.78%和3.24%。
(三)近七成的农民工认为自己在务工经商期间的生活条件一般
调查显示,有21.32%的农民工认为自己务工经商期间的生活条件非常好和比较好,有66.46%的农民工认为自己在务工经商期间生活条件一般,有12.22%的农民工认为自己在务工经商期间的生活条件比较差和非常差。
(四)在对工作生活各方面的评价中,农民工最不满意的是医疗卫生、住宿和饮食方面
调查结果显示,有33.06%的农民工对医疗卫生方面最不满意,有14.29%的农民工对住宿方面最不满意,有10 .48%的农民工对饮食方面最不满意。
(五)当农民工的权益受到侵害时,农民工首先会与用人单位自行协商解决
调查了解到,当农民工的权益受到侵害时,固定岗位就业的农民工首先会与用人单位自行协商解决,其次是寻求法律援助,然后是找亲友帮忙,此三项分别占了农民工数的24.73%、18.34%、12.26%。而流动就业的农民工则先找亲友帮忙,其次才寻求法律援助,而后再与有关单位协商解决,此三项分别占了农民工数的18.88%、16 .92%、16.84%。有部分农民工还选择了自己忍了或是向有关部门举报等。
(六)六成的农民工认为职业技能培训对找工作有一定帮助
在参加过职业技能培训的14771名农民工调查中了解到,60.14%的农民工认为职业技能培训对找工作有一定帮助,27.99%的农民工认为职业技能培训对找工作非常有帮助。
针对14654名没有参加过职业技能培训的农民工调查了解其原因时,有23.28%的农民工表示想参加,但没钱, 22.15%的农民工认为培训费用太高,参加培训不划算,18.33%的农民工认为没必要参加,16.51%的农民工不知道哪里有职业技能培训。
如果政府有关部门组织职业技能培训,农民工表示免费就愿意参加的占40.74%,对工作有帮助就愿意参加的占16.01%,能保证就业就愿意参加的占15.37%,还有9.69%的农民工表示收费低就愿意参加。
针对目前有一些比较适合农民工但需要自费参加的技能培训,有40.97%农民工表示若费用合理,就参加。
(七)一半的农民工对子女受教育情况表示比较满意
调查的农民工中对子女受教育情况表示很满意的占6.48%,比较满意的占43.57%,认为一般的占25.94%,不大满意的占19.59%,非常不满意的占4.42%。
24.01%的农民工对子女受教育不满意的原因主要是收费过高、生活费用高、教学质量不高,分别占29.80%、 21.73%和15.87%,还有的认为教学设施差、校风差等。

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的五项措施是什么?
1鼓励企业尽可能不解雇或少解雇农民工;
2对暂时没有工作的农民工,各级政府要给他们提供更多的职业技能培训机会;
3凡政府投资的公共设施建设,要尽可能地多吸纳农民工去就业;
4帮助农民工回乡以后自己创业;
5切实保障外出农民工的土地保障权益,回来以后如果确实没有其他的工作可做,家里的承包地还在,还可以保证温饱。
国家对农民工的就业问题高度重视,国务院办公厅不久前发出通知,要求各大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的企业尽可能不解雇或者少解雇农民工;对暂时没有工作的农民工,各级政府要给他们提供更多的职业技能培训机会;凡政府投资的公共设施建设,都要尽可能地多吸纳农民工就业;已经返乡的农民工,政府要采取以工代赈的办法,鼓励他们参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帮助农民工回乡以后自己创业;切实保障外出农民工的土地权益,农民工回乡后如果确实没有其他工作可做,要保证其家里的耕地还在。

千方百计促就业
就业问题是一个带有全局性、战略性、根本性的大事情,它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因此,实现充分就业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目标。当前,保就业就是保民生,就是保稳定,保发展。
党中央、国务院及各级党委和政府,对就业问题都给予了高度重视,把就业问题摆在了前所未有的突出位置、重要位置。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国家立即采取了多项就业扶持政策,多管齐下服务高校毕业生就业,稳定农民工就业,促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就业。去年12月国务院对切实做好农民工工作做出了安排,今年年初召开常务会议专门研究部署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近日,又下发了关于做好当前经济形势下就业工作的通知,对就业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做出了具体部署。全国各地也纷纷出台政策,引导就业,服务就业,促进就业。
我省高度重视就业工作,把增加就业作为改善民生的首要任务,及时出台了一系列力度大、“含金量”高的促进就业的政策措施,全面拓宽扩大就业的路子,以经济发展促进就业、以全民创业促进就业、以技能培训促进就业、以创新机制促进就业,推动就业取得新突破。比如,为了以创业促进就业,进一步放宽了市场准入、投资领域、注册登记、经营场所、贷款担保等限制,给予创业者税费减免、免费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补贴等优惠,从而培育各类创业主体;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扶持其创业,引导其到城乡基层就业,鼓励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科研项目等吸纳其就业;为促进农民工就业,组织专场招聘会帮其对接,制定优惠政策援其创业,加强技能培训授其以渔,完善就业服务维其权益……省委、省政府以及各部门采取各种措施,竭尽全力地为就业者营造条件更好的就业环境,打造更加广阔的就业平台。
做好就业工作是一项长期工程,不仅要立足于当前,还要着眼于长远。从长远来看,解决好就业问题除了要把已经采取的政策措施贯彻落实好外,政府还要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促进服务业发展以及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上再下功夫。
中小企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主力军,在世界各国,中小企业普遍吸纳高达60%-80%的劳动力,而且其创造就业的效率,也远远高于大企业。2004-2005年度的《世界就业报告》曾指出,中小企业的单位投资容纳的劳动力和单位投资新增的劳动力都要高出大型企业一倍以上。服务业就业容量大,从历史经验上看,服务业对吸纳就业的带动作用是农业和制造业远远不能比拟的。以2002-2007年为例,我国服务业新增就业3827万人,相当于同期全社会新增就业人数的117.8%。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虽然不能直接促进就业,但它是促进中小企业和服务业发展的必要保证。从事服务业的企业也多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大多是民营企业,相对于国有大中型企业来说,软环境不优成为阻碍民营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无论是促进中小企业、服务业发展,还是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虽然不能立竿见影地解决当前的就业问题,但这些措施是解决就业问题的长久之策,需要各级政府持久地、细致地耕耘。

对于如何化解国际金融危机对“三农”的影响,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汤敏提出了三个建议:
首先,帮扶企业,尽可能减少下岗农民工,对已经下岗的农民工尽快启动大规模再培训计划。应意识到,上千万农民工待岗时期半年或一年以上,有可能影响社会稳定。为此,汤敏强调,对人力资源的投资应该等同于建设投资,甚至比建设投资更加重要。
其次,开发并发展农民工就业新市场。比如说,保姆市场是除建筑施工以外农民工的第二大就业市场,目前保姆市场容纳劳动力已达1500万人。但是,由于其市场不规范,加之各种社会保障缺位,大量农民工不愿意进入。汤敏表示,如果能对保姆市场加以规范,将能再吸纳上千万劳动力。
第三,加紧推出农村社会福利体系,进一步改善农村医疗。汤敏表示,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在近日完成的《构建全民共享的发展型社会福利体系》中建议,2012年之前,中国应完成建立全覆盖的包括农民、农民工和城市个体工商户的养老保险体系。同时,应进一步提高农村医疗保险标准。
汤敏强调,推出完善的农村社会福利体系,在目前情况下对国家的资金压力并不是很大,还有助于增加农民对未来支出的预期,减少农民的后顾之忧,从而增加国内消费。
首先,加强对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创业素质。目前,我国的创业培训主要集中在城镇,不但覆盖范围小,而且许多培训内容脱离市场的需求。而针对农民工的创业培训尚处在萌芽状态。有关部门应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编制符合农民工创业实际的教材,组织有经验的教学培训人员,筹集必要的培训经费,对农民工进行免费或者低收费的创业培训。只要农民工的创业意识被激发出来,创业活动才能形成一股浪潮,其带动就业的功能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其次,尽快解决农民工创业的制度性障碍,降低他们的创业成本。比如在解决融资难的问题上,可以考虑设立“农民工创业专项扶持资金”,鼓励金融机构给回乡农民工发放小额担保贷款,满足他们创业的资金需求;简化创业企业的注册登记手续,尽量免费为他们办理各种手续,提供良好的创业服务;对创业企业实行税费减免,也可以考虑按吸纳就业人数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激发他们解决就业问题的积极性等。
最后,应该将农民工就业问题与城镇职工就业问题一视同仁,真正做到就业的城乡统筹兼顾。目前有些地方之所以对农民工就业问题重视不够,除了思维习惯外,更重要的是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尚未形成,劳动力市场的二元分割现象依然严重。在创业问题上,重城镇轻农村的现象普遍存在。这是导致创业扶持力度不均的根源。

㈣ 公交售票员技能培训工作总结

“报站及时、声音洪亮、扶老携幼、服务周到”,讲到如何做好售票员的服务工作,老崔总是这几句话,最多加一句“对乘客就像对亲人一样,自己的父母乘车也想着别人能照顾一下”。

在同事眼里,崔仕宏是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售票员。他不善言辞,但性格乐观开朗,从没和任何乘客或同事吵过嘴、红过脸。用和他同车的司机李淑英的话说,就是“从没烦心事”。

这样的心态也体现到了工作中。别人一见堵车,心里总有点不痛快。老崔遇到堵车也是乐呵呵的,常说:“吃不上饭了就晚点吃,没事。”“遇事自己先别烦,和气点,礼貌点,耐心点,一切就都好解决了。”

同事们为他总结的42年无投诉的秘诀,就是努力做到“十点”:报站清楚点、热情服务周到点、解答问题耐心点、处理问题恰当点、说话办事礼貌点、开关门看着点、售票主动点、查验票和气点、打扫车厢干净点、为乘客服务辛苦点。

正是这种服务和心态使他和沿线不少老乘客成了朋友。一对家住工人体育馆附近的老夫妇,每天早晨5点多钟,都坐他的车去北海晨练。崔仕宏几十年如一日细心照顾二老。崔仕宏最后一天走车,见到两位老人跟他们说,明天就要退休了,以后不能再为你们服务了。两位老人拉着他的手说:“卖了一辈子的票,真不容易。今天我们不去晨练了,陪着你坐一圈。”就这样,两位老人陪着崔仕宏走了一圈车。

老崔有很多次可以当司机、调到后勤工作的机会,但都被他拒绝了。“当售票员有半天的休息时间,可以照顾家,我挺知足的。”

㈤ 有没有关于职工技能素质培训的调查报告

这篇也不错

我市职工技能素质状况调研报告

作者:李志超 文章来源:生产部 点击数:2385 更新时间:2007-12-4

为切实加强和职工技能、技术、文化教育,加速工人阶级知识化进程,充分发挥新时期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在开展我市第二届职工技术运动会后,市总工会生产部与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职业技能科联合组织了全市职工队伍技能素质状况调研。通过调研了解,我市职工队伍整体技能素质呈平稳上升趋势,但总体水平仍然偏低.需要把职工技能素质提升工作摆上一个十分重要位置,采取切实措施,不断提升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
一、我市职工队伍整体技能素质基本情况和存在问题
1、我市职工队伍基本组成情况。据市劳动部门统计,我市目前各类企业近9000家,职工总数近14万人,技术工种从业人员近7万人;其中持证职工人数近1.3万人,技师和高级技师不足1000人,高级工不足2000人,中级工近6000人,初级工近4000人,分别仅占持证职工总数的0.8%、14.2%、42%和43%。与上海、山东等发达地区的15%相比差距较大,与我市经济快速发展环境不相适应;经济收入方面,高级工人、技师和高级技师年收入在8000-20000元(包括档案工资、奖金、各类补贴的总和)和发达地区(以上海、山东为例)的年均32000-57000元相比差距不小。这种状况务必引起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
2、我市职工技能水平基本情况。今年10月份,按照省总安排,我市8个通用工种第一名参加了在安阳、济源两地举行的全省第二届职工技术运动会,我市共参加选手18名,,其中计算机、汽修工、车工、钢筋工获得第23、24、25、26、名,焊工、车工、钳工、天车工排名在后10位,综合排名18,较去年比赛略有进步,但与济源、洛阳相比差距较大,通过比赛也反映出一些问题。一是部分工种技术水平比较高的尖子人才比较少,技术水平不太高。二是从参赛选手的比赛情况看,部分职工理论知识比较薄弱,个别参赛选手实际操作水平较差。三是整体发展不平衡。有的单位培训基础工作做得扎实,对比赛也比较重视,比赛成绩比较好。有的单位对选手培训工作目标不够明确,活动开展不够经常,对比赛也有应付的倾向,比赛成绩停滞不前。这些现象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面对差距找不足,面对问题找办法,切实把职工培训工作放到突出位置,采取有效措施,抓出实效。
3、我市企业为提高职工技能素质开展活动情况。大部分市直、县区大企业能结合自己特点,围绕职工素质提高开展丰富多彩的经济技术创新和劳动竞赛活动。在职工中开展“首席员工”评选、技术革新、技术攻关、技术改造、创先进操作法《工作法》、提合理化建议等活动;围绕职工集体素质提升,在车间、班组、科室开展创新示范岗,创新型班组以及群众性安全生产监督调查、创建“工人先锋号”等活动方面成效明显 ,但按照市政府和市总工会有关文件精神制订出台企业群众性技术创新和劳动竞赛管理办法的企业总量较少。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和小企业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和劳动竞赛活动难度很大,部分企业在开展这项活动中存在政策执行和认识上有不足之处。造成企业吸引力不够强,企业招进技术工人难,留住更难,由于人才的流失致使企业发展速度更慢,后劲更乏,技术工人、技术人才流失现象不容忽视,应当引起重视。 二、我市提升职工队伍技能素质状况的好的经验和做法:
为了提高我市职工队伍整体技术素质,多年来我市各级组织,特别是工会组织作了大量工作,尤其是今年,市总工会与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单位以史无前例的力度,联合开展市第二届职工技术运动会,历时半年时间,全市3000名选手同台竞技,一展风采,进行了42个工种的比赛。不仅为广大职工切磋技术,展露才能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而且也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为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人才和智力支持。通过比赛,有42名选手获得参赛工种第一名,按照《活动方案》要求,授予市五一劳动奖章,每个工种的前3名授予“技术能手”称号,漯河卷烟厂、漯河高级技工学校等单位组织得力,被授予“第二届职工技术运动会优秀组织单位”。与以往相比,本届竞赛组织更加周密,整个比赛紧张有序,高潮迭起,亮点频闪,成效显著,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综合这次活动和平时工作,我市提高我市职工队伍整体技术素质工作有一下特点:一是领导重视,各方配合,形成了齐抓共促的格局。几年来,市委、市政府、市总工会党组都高度重视提升职工队伍技能素质工作,市劳动竞赛委员会、市总工会每年专门召开动员大会进行安排部署;市委书记靳克文对我市提高职工技能的“五小”活动做出批示,要求工会组织要坚持不懈做实、做好,真正让职工政治上得荣誉,经济上得实惠;市长祁金立多次对职工技术创新工作进行调研;市委副书记张社魁,市委常委、副市长曹存正对此项工作非常关注和支持,只要有时间就参加我们组织的活动,要求对涌现出来的职工技术能手进行大张旗鼓的表彰和奖励,努力营造劳动光荣、崇尚技能的浓重氛围。呈现出人才培养有新进展、人才引进有新突破、机制创新有新举措、人才作用发挥有新成果四大亮点,在11月8号上午召开的全市人才工作会议上,田京卫、徐建立等来自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二十位的一线技术工人荣获优秀高技能人才称号,并受到各奖2000元现金的隆重奖励。二是开展活动主题鲜明,重点突出,为提升我市职工素质水平搭建很好平台。比如这次职工运动会确立了“岗位成才促进富强漯河发展,赛场争雄彰显时代工人风采”的竞赛主题,以层层组织开展“大培训、大练兵、大比武”活动为载体,坚持群众性与竞技性相结合,融培训、练兵、比武为一体,将传统技术的提高和创新开发能力的应用贯穿于大赛的全过程,大赛设置了42个竞赛工种(项目),既有车工、钳工、焊工等传统机械项目,又有计算机、数控车床等体现新兴产业的项目,不仅为我市广大职工学技术、学知识提供了良好的机会,而且还为广大职工改变知识结构和扩充学习内容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从整体上提高了我市劳动竞赛的水平;三是坚持以赛促训,以赛促练,以提高职工素质为前提,最大限度吸引职工参加竞赛。据统计,全市直接参加“大培训、大练兵、大比武”活动的职工达10万人,充分体现了本届技术大赛前所未有的广泛性和代表性。四是精心策划,将创新与发展贯穿于工作的各个环节,着力打造我是新时期新阶段职工经济技术工作的优质品牌;市各行业广泛掀起了以“比节约、比革新、比创造、比奉献”为内容、以提升职工素质为目的的劳动竞赛高潮。活动开展以来,我市很多单位紧密联系自身实际,从身边的事做起,通过技术革新,加强现场管理,明确节约目标,寻找突破重点,坚持奖罚兑现等措施,调动了职工们的积极性,使活动收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五是争先创优,着力培养企事业单位急需的技术明星。以这次大赛为例,各参赛代表队,本着“重在参与,旨在提高”的原则,精心组队,积极参赛。广大参赛选手勇于上阵,敢于竞争,奋力拼搏,争创佳绩,赛出了风格,赛出了水平,赛出了友谊,一大批技术明星脱颖而出,市技工学校选拔出了40多人参赛选手,选手中有教师也有学生,经过赛前“大培训、大练兵、大比武”的历练,以强大的阵容参加了5个工种(项目)的比赛,囊括了3个通用工种的第一名,银鸽集团在车间、班组层层选拔的基础上,派出精干力量参加比赛,获得两个工种的第一名,充分显示了雄厚的技术实力。这些好的做法和经验为我市下一步提高职工技能水平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加快我市职工队伍技能素质提高的几点建议

㈥ 技能培训申请报告怎么写

咨询教育局

阅读全文

与民办技能培训学校自查工作总结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公办春考培训学校 浏览:734
九江船员培训中心 浏览:5
台州绘墨艺术培训有限公司 浏览:207
非科级后备干部集中培训总结 浏览:419
东北舞蹈艺考培训机构 浏览:427
民营企业家培训班结业式 浏览:59
2017入党培训内容 浏览:828
顺德驾驶员培训中心 浏览:125
姜堰市三水培训中心网站 浏览:263
电动汽车维修培训视频 浏览:737
机关党务干部培训内容 浏览:423
企业培训为自己工作心得体会 浏览:512
线上培训工作 浏览:303
泉州舞蹈培训招聘 浏览:709
礼仪培训三年计划书 浏览:926
税务学校培训个人总结 浏览:508
专业技术人才初聘培训小结 浏览:980
是实验室设备安全培训 浏览:54
北京砂锅米线培训学校 浏览:127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意见建议 浏览: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