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生物技术的发展对人类未来的影响!我们要辩论.说利大于弊.谁帮帮我啊!详细点!
月球开发
竞赴蟾宫会嫦娥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又要来临了,今年是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的34周年,人类拜访月球的活动,在历经长时期的沉寂后,如今又掀起了新一轮的热潮。
NASA设想的月球基地,太阳能电池板方阵将为月球的居住者提供主要电力。
月球是地球惟一的亲密小伙伴,在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的冷战时期,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推动的第一次探月热潮,完全是大国政治竞争的产物,月球成为美苏冷战的极好舞台。现在,月球已成为新一代探索者的目标,空间科学家希望能在地球和月球之间,重新构筑起一种长期而有价值的联系。
四方探月
21世纪的前20年将是月球探测的又一个高潮,与第一次探测潮不同的是,这次的主力阵容完全是新面孔,欧洲空间局(ESA)、日本、中国和印度,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主要关注点是火星,对月球则显得缺乏兴趣,至于苏联的主要继承者俄罗斯,则因经费问题而罢手。
在21世纪最先造访月球的,将是欧洲空间局的“SMART-1”探测器,计划于今年底发射。2004年夏,日本将发射两个探测器——“月球-A”;2005年,日本将发射自“阿波罗”计划以来最昂贵的探测器——耗资3亿美元的“月亮女神”探测器(Selene)。中国今年正式启动了一项名为“嫦娥工程”的探月计划,有望在3年内发射探月卫星。印度将在2008年之前发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轨道飞行探测器。
上述各地区各国的探月计划各有千秋,与“嫦娥”约会的目的各不相同:欧洲空间局侧重于验证航天技术和卫星上搭载仪器;日本则专注于研究月球内部构造的演化和形成;中国重点研究月球资源分布;印度探月任务与中国相近,但任务范围相对较小。
探测月球是为了人类登陆和定居月球。中国实施月球探测计划,将分4个阶段来实现:第一步是研制和发射月球轨道器、软着陆月球登陆器和月球车,第二步实现取样返回,第三步实施载人登月计划,第四步的任务是人类在月球上定居。定居月球既是人类探月计划的最后阶段,也是人类开发和利用月球资源,并以月球为基地进行深空探测的基础。因此,探月的最终目标是与“嫦娥”为邻。
淘金月球
虽然美国官方对月球不感兴趣,但美国民间则有人兴趣颇浓,把月球探测看成是一个有利可图的市场,想在“嫦娥”身上赚一把。
美国加州的TransOrbital公司是美国首家得到美国国务院和国家大气海洋局的首肯,可以向月球发射商业飞船的私人公司。今年11月,该公司将使用改装的俄罗斯SS-18弹道导弹,在哈萨克斯坦境内的科拜努尔航天基地,发射升空价值2000万美元、重110千克、携带两部照相机的月球探测器,在太空中停留90天,其中一部照相机将拍摄分辨率为1公尺的照片——分辨率比普通的高出一个数量级,另一个则拍摄连续的月面电影。该公司主席认为教师、广告商、电影制片人、电子游戏开发商将会需要这些高质量的月球照片。
同时这个探测器还会释放一个硬着陆舱,其中将装有从名片到骨灰等各式各样的东西,这是该公司提供的另一项服务。TransOrbital公司的此次月球飞行,将揭开一场商业化空间飞行热潮的序幕。
美国弗吉尼亚的月球公司(LunaCorp.),则计划发射一个重约200千克、耗资2000-3000万美元的月球绘图及通信卫星,将由航天飞机分散发射至国际空间站组装,希望NASA以及其他的宇航局和科学家会购买这颗卫星的服务。
另外,希尔顿国际公司已经宣布将在月球上建立第一家饭店,为此他们已经投资了10多万英镑。
开发前景
月岩中含有大量硅酸盐,可供建造各类建筑。月球上的矿藏铁、钛、铝以及其他地球上缺乏的稀有元素,可以就地开采、冶炼,用来制造各种设备,供空间站使用或运回地球。由于没有大气阻挡,月球上可建立高效率的大型太阳能发电站,为各类开发活动提供充足的能源。
所以月球开发第一步,在技术上应该先建立近地空间站并保证其长期在空间的运转。它的轨道降低后可以再升高.其中的设备用旧了可以更新,燃料也可以不断添加补充。这一空间站可供研究长期失重对人体的影响,试验长期宇宙飞行的技术与设备,并在空间条件下研制新材料。更为重要的是,将可充当月球基地建设和火星载人飞行的中间站。
月球开发计划的第二步,是建立月球基地。首先建立大型太阳能发电站、月球太空港、月球观测室和实验室,以及月球产品加工实验工厂。随后,将陆续建成采用月岩及土壤为原料的氧气提炼厂,以及供天文学和物理学研究用的大型实验设施。大约到2025年时,可望在月球上逐步建成各种无人操作的生产机构,并可定期向地球的同步轨道平台、空间工厂和空间站等提供月球上的产品。届时,月球基地的工作人员,约可达200人。未来的人类将在月面上就地取材进行生产、建设。
月球开发计划的第三步,是把已建立起来的月球基地,作为中转站和补给站,实施载人登火星的宇宙航行壮举。
(厦门日报)
九天揽月各国争先恐后
寂寞月球点燃开发激情
九天折桂 打破蟾宫冷寂
今年3月5日,美国航天局的科学家宣布,他们在月球表面发现了水。这个消息立即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两个月前,美国于佛罗里达发射了“月球勘探者”号机器人探测器,经过对月球表面7个星期的扫描,该探测器上的中子谱分析器发回
的数据表明,月球陨石坑底部的土质很松,里面有大量的氢,而氢的存在表明干土里有冰碴。
“月球勘探者”号首席分析家艾伦·宾德博士欣喜若狂地说,“我们找到了水!”他认为,这一发现证实:在过去几十亿年里,冰彗星和冰陨石袭击月球时,把冰留在了月球上。而根据探测器发回的初步数据推断:月球上水的总储量有可能在1100万吨到3.3亿吨之间。
月球上发现水的意义极其重大。科学家认为,即使月球上水的储量只有3300万吨,也可保证2000人在月球表面上生活100多年。可为人类从月球上继续探索太空提供原料和燃料。而如果从地球向月球运输3300万吨水,至少要耗资60万亿美元。因此,这一发现可能成为人类走向太空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月亮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在人类开发外层空间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它不仅是人类探测太阳系和其他星球最理想的跳板和中转基地,
而且还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其表面存在的氦-3是地球上难得的核燃料,若全部开采,可满足全世界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能源需求。此外,月
球还是理想的天文、重力波物理和中微子物理等学科的实验和观测地。
人类一直梦寐以求开发月球。5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美、苏曾向月球发射了40多个探测装置。1969年至1972年更是实现了人类登月的壮举,其间先后有12名宇航员登上月球。但自最后一次“阿波罗”载人飞船登月的25年以来,由于月球考察耗费巨大,收效甚微,无论美国还是苏联,对月球的探测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各国争先 重掀登月热潮
“月球勘探者”的新发现重新燃起了各国新的登月热情。
90年代之后,美国航天局开始重提登月计划,并制定了“更快、更便宜、更好”的新开发政策。此次“月球勘探者”号便是一个成功的例子,这个探测器的造价仅为2000万美元,负责运送它的火箭只有2800万美元。这次行动的全部费用只有6300万美元,远不及当年“阿波罗”计划的一个零头。“月球勘探者”号的成功,使美国重返月球的兴趣进一步大增,被列为美国航天航空局今后的主要目标之一。据报道,美国科学家已经制定了进一步降低费用的计划,打算在2001年,用仅相当于当年登月耗费的1/20的投资完成新的登月行动。
为了挑战新一轮登月热潮,俄罗斯也制订了第二个月球探测开发计划,并已于去年开始实施。该计划的最终目的是在月球上开采氦-3。这种在地球上极为贫乏的核燃料,只需几十吨就能满足全球一年的能源需求,比在地球上开发石油和天然气的成本还要低。尽管目前俄罗斯经济比较困难,但俄联邦政府还是从去年就开始对这项计划拨款。俄将分三阶段来实施该计划,并准备在2010年以后建立月球基地,研究月球采矿工艺。“月球上有水”的消息对他们无疑是一个极大的鼓舞。
资源匮乏的日本近年来一直急欲在宇宙空间占有一席之地,在此次月球开发热中自然不甘落后。日本宇航局已计划在50年内实现月球采矿,准备于2003年先向月球发射一个机器人,收集矿物分布数据。于2010年左右在月球建立永久性空间站,并派人驻扎进行开发研究。日本的一些大型民营企业,如日产汽车公司、清水建筑公司等也在积极参与和推动这项计划。清水建筑公司甚至已构想出拟在21世纪建造的“太空旅馆”的模型,力争到时能够抓住做月球旅游生意的先机。
欧洲航天局早在1994年就制定了“欧洲月球2000”计划,其目标是要在月球上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开发和利用月球资源。计划原定于2000年用阿丽亚娜5型火箭把“月球之星”探测卫星送入月球轨道,来自欧航局成员国的50名科学家和工程师目前正在设计和制造这颗卫星,
卫星将对计划于2001年登月的“欧洲月球登陆者”飞船的着陆区域进行详细考察并绘制“月”图。毫无疑问,“月球勘探者”的最新发现将促使欧洲航天局加紧实施“欧洲月球2000”计划。
竞争难免 期盼联合开发
很明显,“月球上有水”这一新发现必将促使各国重新调整今后20年的航天计划,促进各国政府和航天机构进一步支持月球开发计划。
有舆论认为,美国发射“月球勘探者”引发的月球开发热,实际是新一轮大国瓜分月球资源竞争的开始。但这一次的竞争已不仅是在美苏之间,日本、欧洲及更多的国家将参与其间。
但更多的人认为,同时也是期盼,在未来外层空间的开发中,全人类的合作将会成为主流。实际在90年代之后,人类对月球的勘测与开发已经反映出这一趋势。
冷战期间,美、苏太空争夺十分激烈,达到剑拔弩张的地步。为了压倒对手,双方都拟有庞大的航天计划,但皆因耗资巨大、力不从心而未能实施。比如,1984年,由美国倡议,欧洲航天局、加拿大、日本等发达国家参加,计划到90年代中建立一个百吨级的“国际空间站”。就是因为规模太大、耗资太多,致使方案屡改,迟迟不能兑现。
冷战结束后,白宫责成美国宇航局与俄罗斯合作,并于1993年接纳俄加入“国际空间站”计划。航天实力雄厚的俄罗斯加盟,为国际空间站计划注入了新的活力。这项计划现已成为以美俄为主要合伙人的大型国际航天合作工程,参加这个计划的还有加拿大、法国、德国、英国、日本、巴西等十多个国家。该计划预定于今年正式开工。据科学家分析,月球上有水的新发现很可能会加快国际空间站的建设步伐,而国际空间站建成后,把月球建成太空探索基地将变得更为顺理成章。
美俄新的航天合作当然有双方自身利益的驱动。美国看重俄罗斯的航天技术,而俄国急于为其规模日益缩小,跋涉愈发艰难的航天业“找到出路”。但更重要和更现实的因素是,在即将到来的21世纪,人类不但将重返月球,而且要向远在数亿公里以外的火星进军,以缓解全球性的人口爆炸和能源短缺的危机。而这类世界性的大规模航天工程,没有国际合作是办不成的。在浩瀚无垠的茫茫宇宙间,地球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孤岛,人类唯有同舟共济,从全球的共同利益出发,携手解决面临的重大问题,不断开拓新的生存空间,才能繁衍和发展。
图为日本一公司设计的未来月球城的模型。
月球开发路有多长
2002年,日本将发射“月球”- A探月器,它进入月球轨道后将向月面投放3个研究月震的穿透器。资源匮乏的日本一直急欲在月球开发方面占有一席之地。它还拟于2003年向月球发射一个机器人,收集矿物分布数据;2010年前后在月球建立永久性工作站;此后实现月球采矿。
美国1994年恢复探月。那年升空的“克莱门汀”-1初次发现月球上有水冰。但该探测器的主要任务是试验“星球大战”计划中研制的仪器。所以1998年1月6日发射的“月球勘探者”才算是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后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它载有5种仪器,其中中子光谱仪用于探测氢,从而证实月面上是否有水,结果大获成功。这极大地激发了人类重返月球的兴趣,因为水可用于满足未来载人登月的生活需要,栽种农作物,还能分解出氢和氧,为空间探测器提供燃料,从而大大延长它们的使用寿命。它将使开发月球和行星探测变得更为容易。
美国的长远计划是在21世纪初让航天员重返月球,建立适合居住的前哨站,在月面安装科学仪器和取氧装置。2010年以后将建立月球基地。
俄罗斯也制订了第二个月球探测计划,并于1997年底开始实施。计划的最终目标是提取月球上的氦-3,以满足能源需要。它分三个阶段进行:1997-2001年发射几个探测器,建立月球探测网,全面绘制月球图;2001-2010年发射月球车,采集月岩标本运回地球分析,以确定其中的矿物含量和矿藏所在地;2010年后建立月球基地,研究采矿工艺。
欧空局早在1994年就开始制定“欧月2000计划”,目的是在月球上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开发和利用月球资源。该局1998年宣布,欧洲将于2001年发射一颗微型月球卫星,主要任务是为之后在月面着陆的登月舱绘制着陆区的精确“地图”。登月舱预定着陆点位于“月球勘探者”发现的月球南极水源分布区附近,极有利于建立未来的月球探测科研站。欧洲还想在2030年将航天员送上月球。
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2000年3月宣布,一旦印度确定了有关的科学目标,将自力更生地发射月球探测器。这项计划拟在2008年实施,如获成功,印度将成为又一个拥有月球探测器的国家,这将使印度在国际航天领域中的地位大大提高ISRO已结合有关建议,列出了几个印度月球探测计划中可能进行的科学研究项目,其中包括:广泛调查月球附近粒子及辐射环境,通过γ射线光谱测定法了解稀有元素的分布状况;详细地研究月球表面成分和岩石分类;月球表面彗星星尘的研究和分析;详尽的高分辨率立体图像测绘等。尽管如此,ISRO内部也有人对月球探测计划持慎重态度,因为印度现在还依赖于俄罗斯提供的低温燃料发动机,从目前情况来看,要使自己研制的发动机达到完全成熟的地步,还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因此,已经走在世界卫星遥感技术前列的印度,在实施月球探测计划的过程中,可能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人类将于2010年建立月球永久居住地
夜色降临,悬挂在天际边的一轮明月总是勾起人们无限的遐想。重返月球,已成为从20世纪末起奏响的空间科学主旋律之一。
人类对月球的科学探测和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自1959年始,美国和原苏联展开了以月球探测为中心的空间科学与技术的激烈竞赛,至1976年,发射成功的月球探测器总共有43颗。1969年7月,阿波罗11号实现了人类登月的梦想,在月球探测方面取得了划时代的成果。
尽管人类“目光”所及已经达到120亿光年的宇宙深处,尽管航天器已登陆火星,但月球仍是人类开展空间探测的首选目标,因为这颗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具有可供人类开发利用的独特资源,也是人类向外层空间发展的良好基地和前哨站。因此美国于1986年提出重返月球,建立月球基地的设想,并于1994年和1998年分别发射了两艘探测器,奏响了人类重返月球、建立月球基地的序曲。
据悉,根据重返月球的计划,人类将于2005年在月球建立月面前哨站,2010年建立设备齐全的永久性居住地,2020年兴建实验工厂、农场等。和首次登月不同,人类这次将要在月球上长期呆下去。
“在众多的应用项目中,有望形成产业的至少有两方面,一是月球能源的利用,二是月球矿产资源的利用。”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姜景山研究员在此间举行的中国工业高科技论坛上说。
专家同时指出,月球探测是先进科学和技术的综合与创新,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科技水平最有显示度的项目。月球探测的实施,不仅可以促进一系列基础科学和高科技的发展,还将有助于我国参与月球能源和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使我国科技和综合国力上一个台阶。据悉,美国、欧洲和日本等都在积极进行月球探测。
我国何时飞向月球开拓天疆
我国是联合国外空委员会的成员国,在月球探测上是有条件的。如果我国在月球上占有一席之地,在分享月球开发权益上就具有更大的发言权——
上月5日,美国“月球探测者”号机器人探测器发回的数据显示,月球陨石坑底部的土质很松,含有大量的氢,表明干土里有冰碴。据初步推断:月球上水的总储量可能在1100万吨到3.3亿吨之间。这一发现可能成为人类走向太空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1405年,我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率船队首次通使“西洋”,在其后的28年间他又屡次出海,最远时曾到达非洲东岸和红海海口,若明朝不实行锁国政策而支持郑和继续探险,中国极有可能最先发现美洲新大陆。87年后,意大利人哥伦布后来居上,他那横渡大西洋的航行,成为15—16世纪开发、移民美洲的世界热潮的导火索。
专家认为,现在,我们面临开发月球的前夜,我们不能再丧失机遇,在国力许可的条件下,我们应积极准备,参与到开发的前期工作中去。
纵观国际上各空间大国的发展历程,美、苏两国在发展载人航天技术之前就已开始了深空探测活动,从50年代末到70年代中,苏联和美国相继发射了83个月球探测器,对月球及其周围环境进行了一系列的探测活动。美国还在1969年实现了“阿波罗”载人登月的创举,苏联也完成了利用月球车采集月球标本、自动器返回地面的高水平探月活动。
进入90年代,日本在继苏、美之后第三个闯入“深空俱乐部”,他们于1990年1月发射了一颗“飞天”月球探测器,他们还计划于2024年在月球上建立6人月球基地。1994年5月31日—6月3日,在瑞士和欧洲航天局的倡导下,美国、俄罗斯、日本和欧洲的科学家们在瑞士的贝阿滕召开了一次讨论征服月球问题的会议,他们一致同意进行第一阶段的研究,即先发射一些卫星、月球探测器或机器人,然后再让一些机器人长期停留在月球上进行土壤和环境分析研究;接下来便是对月球资源的开发,在月球上制造氧气。同时计划在2015—2020年,人类再次登上月球并在那里建立第一个基地。
北京卫星信息工程研究所研究员、科技委主任姜昌近日对记者说:“日本和欧共体加入空间大国竞争的行列,他们急起直追,不光计划发射月球探测器,而且打算在月球上建立半永久和永久的基地,就是为了要在月球上占有一席之地,在月球开发方面拥有发言权。”姜昌说,我国自1970年4月24日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来,在运载火箭和卫星发送技术等方面有了飞速的发展。因而,我国在月球探测上是有条件的,在月球上占有一席之地,对我们炎黄子孙的未来发展,对提高中国在国际上的威望,增强民族自豪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一个星球,近地点36.33万公里,远地点40.55万公里,如此近的距离———仅是发射通信卫星的地球静止轨道的十倍左右,使它成为人类向外层空间转移的第一个目标,也是人类飞向其他星球的一个中转站和基地。月球有与地球相似的岩石和矿物,人类可以从中提取和合成人类生存所必需的氧气和水。
能源是人类生存、发展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未来解决能源不足的主要出路就是利用可控的核聚变反应得到的核能,而用氘和氦—3聚变生成的氦聚变反应是安全、干净、较易控制的核聚变。在地球上,天然气矿床中已知的氦—3资源仅够维持一个500兆瓦规模发电厂数月的用量。而太阳恩赐给月球的氦—3贮量据科学家们保守估计将有71.5万吨,我国1993年全年发电量为8200亿千瓦小时,若用氘—氦3核聚变能,则只需8吨的氦—3就够了。
除此之外,月球上还含有极丰富的钛铁、硅、铝、钙等矿藏,钛铁矿是铁、钛的来源,是生产氧的潜在来源。而氧又可与氢合成获得水,这是人类未来在月球上赖以生存和开发培植绿色植物的根本条件。
众所周知,30多年来我国已建成了完整的航天工程系统体系,我国已拥有7个型号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可用于发射各类航天器;我们已经研制和发射成功30多颗各类卫星;三个著名的发射场(酒泉、西昌、太原)都已投入使用;测控网覆盖全国,还有“远望”号跟踪测量船,已经初步建成了各类卫星地面应用系统。从技术上说,除一座34米或70米口径天线的深空测控通信站外,我国研制和发射月球卫星的条件已基本具备。
联合国在1984年通过了一个《指导各国在月球和其他天体上活动的协定》,简称“月球条约”。当前,开发和利用月球日益受到空间国家的重视,月球是继地球南极争夺之后的又一个争夺热点,随着科技的进步,月球的战略意义、政治意义、经济意义及科学意义远在南极之上。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证履行《月球条约》规定的义务、权利及有关月球开发利用的权益分享等问题也引起了包括“非月球国家”在内的联合国成员国的重视。这些问题已列入联合国外空委员会的议题。我国是外空委的成员国,如果我国开展了月球探测活动,并多少取得一定的成果,那么在国际论坛上讨论如何履行《月球条约》以及分享月球开发权益等问题时就具有更大的发言权,能有效地维护我国的权益。
人类超越地球,到太空中去,到别的星球去考察、去定居,这已不再是神话和科学幻想,而是即将开始的行动。中国人口最多,平均占有可耕地面积最少,自然资源并不丰富。让我们行动起来,去开拓天疆,和平利用外层空间。
21世纪可能在月球上开展光学天
文学和射电天文学研究,并可能用
月球上的材料在空间制造产品。前
景的一个质团驱动装置正在将一些
棒球大小的月球材料推往太空。
载人航天连续报道
21世纪载人航天活动展望(3)
吴国兴
(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
3 对太阳系的开发和利用
21世纪载人航天活动的最大项目是对太阳系的开发和利用,具体地说就是要重返月球, 在月球上建立载人基地;进行壮观的载人火星飞行,并在火星上建立载人基地;开发和利用 太阳系的小行星和外层行星的卫星。
3.1 月球的开发和利用
❷ 教师招聘用什么书好
说到要用什么书,首先得明确考试考什么。
湖北的教师招聘分为三内种,
1教师资格
2.普通容教师招聘 包括:教师招聘、事业单位教师岗
3.义务教师(特岗教师)
一.湖北省直事业单位招聘教师岗
农村义务教师是指公开招聘高校往届或应届毕业生到县及以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任教。
考试科目是:教育教学专业知识 综合知识
教育教学专业知识科目分学段、学科命题,根据教育学需要和招聘条件,以学科专业知识为主要内容
综合知识科目涵盖政治、经济、法律、科技、历史、时事、英语、计算机等方面的知识,同时考察考生的观察分析、逻辑思维、语言理解、综合协调、竞争发展能力和心理素质。
❸ 机械结构工程师需要具备哪些知识和技能
不光需要会使用PRO/E、UG、AUTO、CAD等软件,还需要具有以下几点知识和技能。
1.熟练掌握工程制图标准和表示方法。掌握公差配合的选用和标注。
2.熟悉常用金属材料的性能、试验方法及其选用。掌握钢的热处理原理,熟悉常用金属材料的热处理方法及其选用。了解常用工程塑料、特种陶瓷、光纤和纳米材料的种类及应用。
3.掌握机械产品设计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能熟练进行零、部件的设计。熟悉机械产品的设计程序和基本技术要素,能用电子计算机进行零件的辅助设计,熟悉实用设计方法,了解现代设计方法。
4.掌握制订工艺过程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能熟练制订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并能分析解决现场出现的一般工艺问题。熟悉 铸造、压力加工、焊接、切(磨)削加工、特种加工、表面涂盖处理、装配等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技术内容、方法和特点并掌握某些重点。熟悉工艺方案和工艺装备的设计知识。了解生产线设计和车间平面布置原则和知识。
5.熟悉与职业相关的安全法规、道德规范和法律知识。熟悉经济和管理的基础知识。了解管理创新的理念及应用。
6.熟悉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掌握过程控制的基本工具与方法,了解有关质量检测技术。
7.熟悉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熟悉计算机数控(CNC)系统的构成、作用和控制程序的编制。了解计算机仿真的基本概念和常用计算机软件的特点及应用。
工程师资格需要申报并评定后,取得相应助理级、中级、高级工程师资格。并且需要熟悉家电类、工具类产品(包括手机外壳、吸尘器、电饭煲、豆浆机、榨汁机、电钻、打草机、剪枝机、电锯等产品)生产通用要求及工艺流程。
机械设计在工程设计中起着主导作用,直接影响工厂的规模、投资和建成后生产可靠性、技术先进性、经济效益的好坏。
熟练使用Pro-E等三维设计软件及AutoCAD等机械设计软件。
熟悉注塑工艺,精通模具设计及模具制作工艺知识。
❹ 家庭治疗师在工作中,如何促使来访者开启不同的思路
“家庭心理咨询治疗师”是按照国家专业等级职业(技能)资格培训有关规定和国际专业岗位职业能力等级考试标准,经21世纪紧缺人才培训工程专家委员会考试考核鉴定,是目前国内家庭心理咨询治疗方面专业等级资格认证的有效证件。
上海市家庭心理咨询治疗师资格认证
二十一世纪紧缺人才培训工程是由上海人才培训市场促进中心(简称“上海人才培训市场”)紧缺人才开发办公室颁发的注册专业等级证书。[1]
上海人才培训(市场)促进中心(shanghai Talent Training Market & Development Center,简称“上海人才培训市场” TTM或 STT),具有“国际合作,人才培训,人才交流,咨询服务,培训市场,考试认证”职能。中国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原上海市副市长谢丽娟任管委会主任。上海市政府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商,民政,科委,市政府合作交流办等主管部门领导担任常务理事。是迄今为止,经政府主管部门批准的全国第一家培训教育行业的专业平台,主要职能是构建上海市培训行业服务的大平台,是从事非营利性教育事业服务性质的专业机构。
由其颁发的《家庭心理咨询治疗师》为中国国内权威的家庭心理咨询治疗师职业资格证书,参加由上海人才培训(市场)促进中心组织的统一考试全部合格后可获得此证。
❺ 求职迷茫时,我该如何选择工作
年轻人选择工作应该更多考虑的是发展和学习提升的空间,而不是眼前的安逸和那所谓的高工资。最不建议去工厂流水线和无任何技术含量的服务行业,虽然这些工作是社会生产组成不可或缺的部分。
首先工厂流水线上的工作大多是机械式重复的,随着机械自动化的进步和人工智能的发展,那些流水线的工作绝大部分都会被低成本智能化的机械替代。不要觉得很遥远,不出20年我们必定会进入工业4.0,原来几十个人的流水线二十年后只需要一两个人就可以搞定。
试想二十年后四十多岁的你,习惯了一条流水线上的某个工序的你,你的工序被机械臂替代,早已适应了工厂的你何去何从。还有那些餐饮服务员、快递员、送餐员等,现在很多餐饮店已经开始用机器人做服务员了、菜鸟驿站已经开始用无人快递车送包裹了、京东已经准备用无人机送快递了。
虽然这些因为成本和技术不完善等原因尚未普及,但是成本在不断降低技术在不断完善。总有一天,这些都会到来,可能二十年都不需要。毕竟现在天猫超市和京东的包裹分拣已经实现了自动化,未来已来。
发展空间更多是看公司发展,一个年轻的公司,公司在不断发展不断壮大,发展也就意味着有着更多的机会更多的晋升,就看你能不能抓住了。那些发展了很多年,发展平稳的公司,你想要晋升就要干掉你上面的人。
而那些人可能来了公司十几年,很多和老板一起创业过来的,人员关系复杂,机构老化。毕竟像华为那样为了给年轻人上升空间,动不动就大幅度把四十岁以上的中层裁掉的公司还是少数。年轻的老板想的更多的是发展壮大,年纪大的老板大多是守业,年轻老板有冲劲,年纪大的老板求稳。至于具体怎么选择就不用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