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幼儿园教师环境教育陪训
一、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加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凸显。更为严重的是,受短期利益的诱惑,破坏森林、过度放牧、猎杀野生动物、偷排污水等人为破坏环境 的现象层出不穷,给我国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非常不利的影响。这些不良现象的出现与公民的环境意识淡薄不无关系。近些年,我国的公众环境意识的调查结果 都不尽如人意,如2012年北京市第九次公众环境意识调查显示:北京市民环境意识总体表现一般,且呈下滑趋势;青年群体环境意识得分持续偏低,对环境保护 的关注程度有待提升;2013年首次全国生态文明意识调查的结果也表明,我国公民的生态文明意识呈现“高认同、低认知、践行度不够”的特点。我国公民的环 境意识令人堪忧,环境教育任重而道远。根据OECD的环境教育研究报告,2-16岁是形成环境意识的关键时期。还有研究表明,促进人类积极保护环境,关心 地球的首要因素,是他们在儿童时期就认识和热爱大自然,即所谓的“少小若天性,习惯成自然”[1]。幼儿期是环境意识萌芽和初步养成的关键期,环境教育应 该从娃娃抓起。幼儿园环境教育不仅能提升幼儿自身的环境意识,使幼儿从小养成保护环境的行为习惯,同时还能通过各种形式的亲子活动,使幼儿的环境意识、行 为辐射至家长,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国内外幼儿园环境教育的比较 1.国外幼儿园环境教育概况 从国外来看,环境质量好的国家公民的环境意识都很浓厚,而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从幼儿园开始的环境教育。这些国家的幼儿园环境教育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 是重视实践体验。如美国以及许多欧洲国家非常重视幼儿的自然体验,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森林教育在英国、美国、德国和日本境内得到迅速发展,现如今 德国有大约700家“森林幼儿园”。从这些国家现行的森林教育实践来看,大量的户外亲身实践活动有助于促进教师与孩子们环境意识的形成[2]。二是重视多 方合作。在欧美,负责环境教育的不仅有环保部和教育部,还有政府其它部门及非政府组织等多方的参与。三是重视师资培训。如美国国家环境保护署在《国家环境 教育法(1990)》的指导下,制定了《环境教育和培训计划》。由于有环境保护署拨款的支持,该计划成为美国学校环境教育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各州环境教 育中心负责集体组织和实施环境教育的培训工作[3]。四是国际合作加强。1994年起,国际环境教育基金会(FEE)主要针对中小学和幼儿园开展环境教育 活动启动了生态学校项目,至2007年有67个国家在实施生态学校项目,全球有2.2万多所生态学校[4](我国于2009年加入)。 2.我国幼儿园环境教育现状 我国幼儿园环境教育起步较晚,存在一定问题。国家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要求:要培养幼儿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的环境, 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按照《纲要》的精神,环境教育在幼儿园在各领域的教学中都有一定渗透,但也存在一定问题:一是幼儿教师自身 的环境教育水平有限。据调查,目前绝大部分幼儿教师没有接受过正规、系统的环境教育,他们接受环境教育的渠道主要来自社会媒体的宣传,所以他们的环境知识 是零星的、不系统的,同时也相对缺乏必要的幼儿园环境教育的理论及方法的指导。二是缺乏环境教育课程和相关课程资源的支撑。由于环境教育具有跨学科的特 点,其内容渗透于幼儿园教育的其它各个领域,因此在幼儿园的环境教育就显得零散、不系统,甚至容易被忽视。相应的,相关课程资源的开发也较为落后,例如直 至2008年我国才有了第一套正式出版的幼儿环境教育教材——《环保从儿童开始》。 三、加强我国幼儿园环境教育的对策 幼儿年龄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而幼儿园环境教育与其它年龄阶段的环境教育有很大不同,需要通过专业的幼教工作者以恰当的教育方式才能实现,幼儿教师 具有一定的环境素质和环境教育能力是有效实施幼儿园环境教育的重要保障。因此加强幼儿园环境教育首先要从幼儿教师的环境教育入手。 1.促进幼儿教师的环境素质和环境教育能力的提升 幼儿教师自身的环境素质水平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本班幼儿的环境素质。一方面,幼儿教师具备必备的环境教育方面的专业知识,将影响到幼儿园活动设计的科学性。 另一方面,幼儿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幼儿教师具备一定水平的环境意识、环保行为,将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而且这种的影响有可能是终身的。因此,加强幼儿教 师自身的环境教育,促进教师自身环境素质的提升,会直接而深刻地影响到幼儿的环境素质。根据国际上发展较为成熟的幼儿园森林教育与生态学校的经验和理念, 幼儿园环境教育应以体验探究为主,幼儿的学习应源自生活。幼儿教师应学会充分利用当地环境资源优、劣势条件,并将之融入幼儿园的环境教育活动,通过教师的 引导,幼儿的亲身体验,从而实现有效的幼儿园环境教育。负责幼儿教师培养和培训的教育部门应与政府环保部门联手,并争取其它相关部门、企业的支持,加强幼 儿教师环境教育方面的培训,促进其环境素质和环境教育能力的提升。 2.加大幼儿园环境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 (1)环境教育培训教材、阅读材料的开发 应开发专门适用于幼儿教师的环境教育培训教材,使幼儿教师的环境教育知识得以补充和完善,同时可提供各种内容的以幼儿体验为主的环境教育活动案例,使幼儿 教师的环境教育能力得以提高。幼儿的阅读是幼儿园教育非常重要的内容,因此还应开发适合幼儿的环境教育阅读资料,如各种绘本、故事书等。 (2)家庭及社区环境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充分开发和利用家庭及社区的环境教育资源,一方面应充分利用已建成的环境教育基地,如自然博物馆、附近高校的环境教育基地等;另一方面尽可能多地开发和利 用幼儿生活环境中的其它教育资源,如利用公园里的动、植物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教育;利用附近的污染的或未被污染的河流或湖泊进行水环境保护的教育;利用 污染性天气现象如雾霾、沙尘暴、酸雨等进行大气环境保护的教育等等。 (3)将环境教育融入幼儿园环境创设 幼儿园是幼儿主要的生活和学习场所,因此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将环境教育的内容融入,通过幼儿与环境的互动,能充分地让幼儿在环境中获得体验。如在幼儿园环 境布置中,可充分利用各种废旧物品,使幼儿明白,没有真正的垃圾,所谓的“垃圾”经过回收利用,都是宝贵的资源;在幼儿园里可以种植各种植物,养殖小动 物,让幼儿园成为一个微型的“生态园”,给幼儿提供亲近自然的机会,在种植活动中还可以指导幼儿利用果皮等食物废弃物等发酵作为肥料,回归大自然,体验生 态环境的美及了解生态环境保护的方法等等。 总之,加强幼儿园环境教育是提升我国公民环境意识的重要举措,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幼儿园环境教育不仅仅只是幼儿教师的责任,更需要教育部门、环保部门等各方面的合作,只有这样,幼儿教师的环境教育能力才能得以提升,幼儿园环境教育才能真正做到科学、有效。
2. 师德师风教育培训内容
一、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倡导“爱国守法”就是要求教师热爱祖国、遵纪守法。
第一,爱国是教师做好本职工作的支撑。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国各族人民道德品质的重要特征,是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热爱自己的祖国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也是每个教师的神圣职责和义务。
第二,守法要求教师依法执教。守法是《宪法》所规定的所有社会组织、国家机关和公民的基本义务,是指守法主体以法律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依照法律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活动。教师职业的示范性,要求教师成为守法的楷模,对受教育者的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把热爱祖国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权利职责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做法律禁止的事情。
二、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这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倡导“爱岗敬业”就是要求教师对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深厚的感情。没有责任感就办不好教育,没有感情就做不好教育工作。教师要始终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志存高远,并在深刻的社会变革和丰富的教育实践中履行自己的光荣职责。
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应始终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对工作高度负责,要热爱自己所在的岗位,具有高度的责任感,积极主动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
三、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
倡导“关爱学生”就是要求教师有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的`情感和爱心。亲其师,信其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调节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基本行为准则。
因此,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四、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
教书育人是教师最核心的职责与任务。教书是育人的主要手段,育人是教书的根本宗旨,二者相辅相成,辩证统一。倡导“教书育人”就是要求教师以育人为根本任务。
所以,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五、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倡导“为人师表”就是要求教师言传身教,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对教师工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作为一名教师,教师要坚守高尚情操,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教师自己要言传身教,以身立教,在各个方面率先垂范,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影响学生。
六、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不竭的动力。
倡导“终身学习”就是要求教师做终身学习的表率。终身学习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3. 如何对教师健康教育进行培训内容
新形势下如何针对少年儿童成长的特点,加强学生的体育、卫生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强健的体魄、较强的活动能力、勇敢顽强的毅力、艰苦奋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使他们更加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是小学阶段的体育和健康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新课题、新任务。
我校结合实际情况,为加强教师保健意识及预防疾病能力,为向学生有计划地进行健康教育,提高健康教育水平帮助学生降低常见疾病患病率,促进学生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习惯,扎实有效地开展健康教育工作,针对《健康教育教师培训》工作做如下计划、安排: 一、指导思想
以小学生健康教育的有关文件精神为指导,坚持育人为本,运用健康教育的理论的方法,切实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学校全体师生健康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奠定基础。 二、工作目标
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对教师进行健康教育培训,使老师、学生了解卫生健康的重要意义,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卫生习惯,加强对传染病、学生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
1、加强领导,成立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切实抓好健康教育工作。 2、聆听专家讲座,拓宽教师知识层面。
3、积极参加各种健康教育教研活动,互相学习、共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