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在新课程改革教学中的运用
改进教学方法:重视实践,加强听觉和节奏训练
1.实践。柯达伊教学法强调学生对音乐的体验,实践是获得真切体验的重要途径。正如柯达伊所说:“只有实践能够让人真正的理解和欣赏音乐。仅仅靠听音乐是不够的。”儿童只有积极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才能获得音乐的体验。
2.歌唱。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以歌唱为音乐教育手段。歌喉是每个人都有的乐器,唱歌是任何人都能参与的,所以说普及音乐教育是切实可行的;同时,歌唱能给人最直接、真实的音乐体验;歌唱训练具有丰富的学习内容,音准、节奏、速度、音乐表现形式、曲式分析、和声功能等等,都能对学生音乐综合能力的培养起到有效的作用。如果儿童在学习器乐前先学习了歌唱,这对他的器乐学习会有很大帮助。
柯达伊歌唱教学尤为重视合唱。在合唱中,学生学会彼此倾听,形成与人合作的观念,增强了团队意识,进而培养了他们的个人责任感。合唱课还使他们习惯于注意指挥,这对培养儿童的注意力和纪律性也是十分有用的。
特别要提到的是,在柯达伊歌唱教学中,强调尽量少用器乐伴奏。歌唱时如果有器乐持续地做伴奏,学生会因为有器乐的引导,而依赖器乐,不再有意识地去关注自己的声音,自己的音准,长此以往,学生在无伴奏歌唱时,音准就会出现问题,对音乐的感受力会逐渐减弱,而歌唱就变成了简单的机械运动。
3.听觉训练。要让儿童进入到音乐中去,就要培养他们的音乐读写能力,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如果不对音乐的各要素进行学习,就不能够理解音乐。而读写的教学,需要通过听觉和歌唱训练来进行。具有良好的听觉是音乐记忆的基础,它会促进对音乐的理解,因为所有的音乐的理解和表现都需要听觉的引导。
4.相对关系唱名法,也称首调唱名法。在首调唱名法中,Do是可以移动改变的,但调式音级却有着固定不变的唱名,简单地说就是移动的Do。
教学中使用首调唱名法有以下三点益处:首先,锻炼了固定音程。比如在C大调中,1级和3级的Do、Mi两音的音程关系是大3度,在G大调中,1级和3级的Sol、Ti因为固定了调式音级的关系,就要唱Do、Mi,那么它们的音程关系也就是大3度。其次,锻炼了固定功能。同样是因为调式音级的固定关系,所以不论在那个调,看到1级就是主,看到4级就是下属,看到5级就是属,如此等等。第三,易于看谱(识谱),提高视唱的准确性。对于专业音乐学习者而言,首调唱名法可以让调号多的乐谱变简易,加快视唱速度,提高准确性。对于非专业者和儿童来说,它可以帮助他们快速地学会读谱。
5.节奏训练。节奏在音乐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是旋律的骨架,其本身甚至就可以单独形成句式和结构。通过节奏训练可以发展听觉、音乐能力。节奏名的使用,使节奏时值“符号化”,具有可读性,训练时通过口读、手拍强化学生对节奏的印象。教学中配合单声部、多声部的训练形式,使学生不会觉得节奏训练枯燥乏味。
B. 如何实现"音乐教育新体系"与传统音乐教育体系的有机结合
“让音乐属于每一个人”的教育理念。“新双基”是新体系教学内法的核心,新体系的新就在它容选择了与现行学校音乐教育不同的“新双基”。2、以感性音乐活动过程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内心音乐联觉为重要音乐能力。“新双基”是指基本音乐情感体验,基础音乐活动经验。新体系的基本特点有六条、柯达伊)的过程中、以学生掌握系统的感性音乐经验为基本教学目标官方解释。新体系是在引进国际三大音乐教育体系(达尔克罗兹:1。5。6、以音乐实践活动作为重要的教学途径、奥尔夫,结合中国音乐文化和教育实际而来。4。3、以实现自主情感体验为基本教学要求
C. 音乐教育新体系合唱汇报演出录像
我也想看
D. 三大音乐教学体系相同点是什么
官方解释。新体系是在引进国际三大音乐教育体系(达尔克罗兹、奥尔夫、柯达伊)专的过程中,结合中国音属乐文化和教育实际而来。“新双基”是新体系教学法的核心,新体系的新就在它选择了与现行学校音乐教育不同的“新双基”。“新双基”是指基本音乐情感体验,基础音乐活动经验。新体系的基本特点有六条:1、“让音乐属于每一个人”的教育理念。2、以学生掌握系统的感性音乐经验为基本教学目标。3、以感性音乐活动过程为主要教学内容。4、以实现自主情感体验为基本教学要求。5、以内心音乐联觉为重要音乐能力。6、以音乐实践活动作为重要的教学途径。
E. 如何实现“音乐教育新体系”与传
唱作为一项音乐表演活动,是以自已身体的有关器官作为乐器来进行演奏的,歌唱者既是演奏员又是乐器本身。象演奏其他乐器一样,演奏员要在演唱过程中,根据歌曲的要求,不断地调整呼吸的强弱,声带的长短、厚薄、共鸣腔体的大小、长短(指可变共鸣腔体部分),以达到不同的音高、音量、音色等方面的要求,因此,学校声乐应该首先对构成歌唱 的“乐器”的有关器官和这些器官在歌唱时的作用有所了解。
人体的呼吸器官、发声器官、共鸣器官、咬字吐字器官共同构建了演奏的“乐器”这些器官的相互配合、协同一致的运动,才能发出美妙感人的声音,“演奏”出起伏跌宕的乐曲。
1、呼吸器官
包括鼻、口、气管、肺、隔肌磺隔陶、胸腔等,依靠这些器官吸入和呼出气息。
口、鼻、气管是吸入和呼出气息的通道,肺是吸入、呼出和储存气息的总机关。
(人体有左右两肺佑肺三叶、左肺两叶),几乎占据整个胸腔,但其本身没有活动能力,不能独立进行呼吸,必须依靠呼吸肌肉群将胸腔扩大和收缩,才能形成呼吸运动。
隔肌位于胸腔下部,它把胸腔和腹腔分隔开来,形似一个扣着的碗,吸气时隔肌中心下沉,呼气时隔肌中心上升。
呼吸时,吸气肌肉群的收缩,使肋骨向外扩张,隔肌中心下沉,胸腔扩大吸入气息;呼气肌肉群的收缩,使肋骨回收,隔肌中心回升,胸腔收缩呼出气息。
呼吸在歌唱中不仅是发音的动力,也是声波传导至各共鸣体的工具。因此,掌握好呼吸技术至关重要,对于形成歌唱的发声质量的优劣起决定作用。
2、发声器官
发声器官是由喉和声带组成的,声带是歌唱的发音体,声音是由声带的振动发出来的。 声带位于器官上端的喉室内,是两条近似白色的韧带,两条声带的前端连在一起,后端可以左右分合,吸气时两声带分开,呼气时两声带靠拢,使气流受阻引起振动而发声。
声带靠拢阻挡气流的能力越强,对呼出的气息产生的压力越大,发出的声音就越纯趴响亮。声带的拉紧、放松、缩短、伸长不同的调节与呼吸和共鸣相互配合,就能发出高、低、弧、弱不同的声音。
声带的运动和变化,是由喉室内软骨和肌肉的动作来调节的,这些调节的动作无法直观体现,也很难感觉,所以对发声器官的训练,必须在正确的呼吸基础上,依靠呼吸的支持,保 持喉腔的稳定、放松、打开、使喉腔内各个软骨和肌肉的协调自如地工作。
3、共鸣器官
扩大和美化声音的器官称为共鸣器官。声带在气息的冲击下产生的声音是微弱的,它必须在共鸣腔的作用下才能得到扩大美化。
包括胸腔、喉腔、咽腔(分为喉咽、口咽、鼻咽),口腔、鼻腔、头腔(鼻窦、蝶窦、额窦等),歌唱时依靠这些共鸣腔体的的共鸣作用,扩大和美化歌声。
不能改变(调节)形状的共鸣腔是:胸腔和头腔(包括鼻腔和额窦等)。根据发声的需要,这些腔体可以通过人的意识得以充分她运用。头腔共鸣的声音显得年轻而能致远,具有穿透力。
胸腔共鸣能加强声音的厚度和深度,让声音更结实而丰满。
可以改变(调节)形状的共鸣腔是:喉腔、口腔和咽腔(包括喉咽腔、口咽腔和鼻咽腔)。
口腔可大可小,舌头能伸扎缩扎厚扎薄,可以在口腔内自如地活动;咽腔的肌肉可以收缩或放松,声源器官喉头能上下移动,这些机能状态的调节,造成了上述腔体形状的大小和空问的改变。因此,有惫识的锻炼、调节这些腔体的机能状态,是我们获取扩大的音量和 优化音质的重要途径。
人体的共鸣腔体是由大到小、由低到高排列的。胸腔体积最大适合低音共鸣,口腔、咽腔 次之,适合中音共鸣,鼻腔、头腔体不嚏d、适合高音共鸣O但是,美好的声音不是单—腔体的 共鸣所能达到的,而是靠三组的混合共振——混合共鸣,只是随着歌唱中音高的不同,三组共鸣腔体的混合共鸣的比例是不同的。
4、咬字吐字器官
也就是语言器官,包括唇、啮、舌、腭、(软腭、硬腭等)
这些器官的活动时的位置和着力部位的不同,形成了元音和辅音。发声歌唱时,咬字吐字器官各组成部分的动作比之平时说话时要更加敏捷而夸张,敏捷是为了咬字(字音或母音更准确清晰,夸张是为了使美化的元音或韵母通畅地引长发挥)。
二、歌唱的姿势
有人说:“姿势是呼吸的源泉,呼吸是发声的源泉”。唱歌训练,首先要有正确的歌唱姿势,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人往往不够重视姿势,姿势的正确与否是直接关系到发声时各个器官配合的协调姿势,姿势正确了,发声各部分就能正常地工作,而不正确的姿势,则往往带来不正确的声音。这好比我们的跑步运动员,赛跑时如果没有正确的跑步姿势,就会直接影响跑步的速度一样。 不能翘腿坐,也不能两腿交叉叠起。
正确的歌唱姿势是:
(l)身体自然直立,保持自然放 松,这里的放松绝不是松垮、瘫痪,它应呈现一种积极向上的状态,也就是精神饱满的状态。
(2)头部保持了眼睛向前平视稍高的位置,胸部自然挺起,两肩略下后一点,小腹收缩,两臂自然垂落,全 身有—种积极运动的状态。
(3)两脚一前一后稍分开,前脚着 力、身体的重量要平稳,重量落在双脚上
(4)面部,眼神要自然生动,眉、眼、嘴是五官中的重要部位,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因此在演唱中眼睛切记应当张大一些,不要眯起眼,虚着唱歌。
(5)嘴巴是歌唱的喇叭,应当张得开,放得松,切记紧咬牙关。
(6)还有歌唱时下颌收回,正确的感觉应该是仿佛由小腹到两眉之问形成一条直线,脖 子和后背、腰部连成一线,这样才使气息畅通无阻。
(7)演唱时可根据歌曲的内在惰感赋予适当的动作,但动作要简练大方,切忌矫揉造作, 画蛇添足。坐唱的姿势与站立时的要求一样,但要注惫腰部挺直而不僵硬,也不要靠在椅背 上,注惫臀部不要坐满整个凳面,约坐1/3的面积,两脚稍分开,自然弯曲,不能跷腿坐,也不能两腿交叉叠起。
F. 音乐教育新体系是何时提出的
为实施中央《国家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回项目【改革音乐素答质教育,创新学校音乐教育体系】,经教育部和财政部的批准,音乐教育系自2011年起举办“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培训班”,对全国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分期分批进行培训。希望可以帮到你!
G. 在唱歌教学中音乐教育新体系更注重怎样的练声方法
唱作为一项音乐表演活动,是以自已身体的有关器官作为乐器来进行演奏的,歌唱者既是演奏员又是乐器本身。象演奏其他乐器一样,演奏员要在演唱过程中,根据歌曲的要求,不断地调整呼吸的强弱,声带的长短、厚薄、共鸣腔体的大小、长短(指可变共鸣腔体部分),以达到不同的音高、音量、音色等方面的要求,因此,学校声乐应该首先对构成歌唱 的“乐器”的有关器官和这些器官在歌唱时的作用有所了解。
人体的呼吸器官、发声器官、共鸣器官、咬字吐字器官共同构建了演奏的“乐器”这些器官的相互配合、协同一致的运动,才能发出美妙感人的声音,“演奏”出起伏跌宕的乐曲。
1、呼吸器官
包括鼻、口、气管、肺、隔肌磺隔陶、胸腔等,依靠这些器官吸入和呼出气息。
口、鼻、气管是吸入和呼出气息的通道,肺是吸入、呼出和储存气息的总机关。
(人体有左右两肺佑肺三叶、左肺两叶),几乎占据整个胸腔,但其本身没有活动能力,不能独立进行呼吸,必须依靠呼吸肌肉群将胸腔扩大和收缩,才能形成呼吸运动。
隔肌位于胸腔下部,它把胸腔和腹腔分隔开来,形似一个扣着的碗,吸气时隔肌中心下沉,呼气时隔肌中心上升。
呼吸时,吸气肌肉群的收缩,使肋骨向外扩张,隔肌中心下沉,胸腔扩大吸入气息;呼气肌肉群的收缩,使肋骨回收,隔肌中心回升,胸腔收缩呼出气息。
呼吸在歌唱中不仅是发音的动力,也是声波传导至各共鸣体的工具。因此,掌握好呼吸技术至关重要,对于形成歌唱的发声质量的优劣起决定作用。
2、发声器官
发声器官是由喉和声带组成的,声带是歌唱的发音体,声音是由声带的振动发出来的。 声带位于器官上端的喉室内,是两条近似白色的韧带,两条声带的前端连在一起,后端可以左右分合,吸气时两声带分开,呼气时两声带靠拢,使气流受阻引起振动而发声。
声带靠拢阻挡气流的能力越强,对呼出的气息产生的压力越大,发出的声音就越纯趴响亮。声带的拉紧、放松、缩短、伸长不同的调节与呼吸和共鸣相互配合,就能发出高、低、弧、弱不同的声音。
声带的运动和变化,是由喉室内软骨和肌肉的动作来调节的,这些调节的动作无法直观体现,也很难感觉,所以对发声器官的训练,必须在正确的呼吸基础上,依靠呼吸的支持,保 持喉腔的稳定、放松、打开、使喉腔内各个软骨和肌肉的协调自如地工作。
3、共鸣器官
扩大和美化声音的器官称为共鸣器官。声带在气息的冲击下产生的声音是微弱的,它必须在共鸣腔的作用下才能得到扩大美化。
包括胸腔、喉腔、咽腔(分为喉咽、口咽、鼻咽),口腔、鼻腔、头腔(鼻窦、蝶窦、额窦等),歌唱时依靠这些共鸣腔体的的共鸣作用,扩大和美化歌声。
不能改变(调节)形状的共鸣腔是:胸腔和头腔(包括鼻腔和额窦等)。根据发声的需要,这些腔体可以通过人的意识得以充分她运用。头腔共鸣的声音显得年轻而能致远,具有穿透力。
胸腔共鸣能加强声音的厚度和深度,让声音更结实而丰满。
可以改变(调节)形状的共鸣腔是:喉腔、口腔和咽腔(包括喉咽腔、口咽腔和鼻咽腔)。
口腔可大可小,舌头能伸扎缩扎厚扎薄,可以在口腔内自如地活动;咽腔的肌肉可以收缩或放松,声源器官喉头能上下移动,这些机能状态的调节,造成了上述腔体形状的大小和空问的改变。因此,有惫识的锻炼、调节这些腔体的机能状态,是我们获取扩大的音量和 优化音质的重要途径。
人体的共鸣腔体是由大到小、由低到高排列的。胸腔体积最大适合低音共鸣,口腔、咽腔 次之,适合中音共鸣,鼻腔、头腔体不嚏d、适合高音共鸣O但是,美好的声音不是单—腔体的 共鸣所能达到的,而是靠三组的混合共振——混合共鸣,只是随着歌唱中音高的不同,三组共鸣腔体的混合共鸣的比例是不同的。
4、咬字吐字器官
也就是语言器官,包括唇、啮、舌、腭、(软腭、硬腭等)
这些器官的活动时的位置和着力部位的不同,形成了元音和辅音。发声歌唱时,咬字吐字器官各组成部分的动作比之平时说话时要更加敏捷而夸张,敏捷是为了咬字(字音或母音更准确清晰,夸张是为了使美化的元音或韵母通畅地引长发挥)。
二、歌唱的姿势
有人说:“姿势是呼吸的源泉,呼吸是发声的源泉”。唱歌训练,首先要有正确的歌唱姿势,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人往往不够重视姿势,姿势的正确与否是直接关系到发声时各个器官配合的协调姿势,姿势正确了,发声各部分就能正常地工作,而不正确的姿势,则往往带来不正确的声音。这好比我们的跑步运动员,赛跑时如果没有正确的跑步姿势,就会直接影响跑步的速度一样。 不能翘腿坐,也不能两腿交叉叠起。
正确的歌唱姿势是:
(l)身体自然直立,保持自然放 松,这里的放松绝不是松垮、瘫痪,它应呈现一种积极向上的状态,也就是精神饱满的状态。
(2)头部保持了眼睛向前平视稍高的位置,胸部自然挺起,两肩略下后一点,小腹收缩,两臂自然垂落,全 身有—种积极运动的状态。
(3)两脚一前一后稍分开,前脚着 力、身体的重量要平稳,重量落在双脚上
(4)面部,眼神要自然生动,眉、眼、嘴是五官中的重要部位,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因此在演唱中眼睛切记应当张大一些,不要眯起眼,虚着唱歌。
(5)嘴巴是歌唱的喇叭,应当张得开,放得松,切记紧咬牙关。
(6)还有歌唱时下颌收回,正确的感觉应该是仿佛由小腹到两眉之问形成一条直线,脖 子和后背、腰部连成一线,这样才使气息畅通无阻。
(7)演唱时可根据歌曲的内在惰感赋予适当的动作,但动作要简练大方,切忌矫揉造作, 画蛇添足。坐唱的姿势与站立时的要求一样,但要注惫腰部挺直而不僵硬,也不要靠在椅背 上,注惫臀部不要坐满整个凳面,约坐1/3的面积,两脚稍分开,自然弯曲,不能跷腿坐,也不能两腿交叉叠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