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北京体育大学走出过哪些体育名人
1、张怡宁
1981年10月5日生于北京,前中国女子乒乓球运动员,现任中国乒乓球学院院长助理。张怡宁6岁时开始打球,1991年进入北京队,1993年进入国家队 。
2000年,张怡宁在第45届世乒赛上获得女团冠军与女单亚军。2001年张怡宁获得第46届世乒赛女团冠军,同年,张怡宁还拿下世界杯女单冠军和九运会女团冠军。
2004年,张怡宁在雅典奥运会上与王楠合作获得女子双打冠军,并夺得女单冠军。 2005年,张怡宁夺得第48届世乒赛女单冠军,实现了个人世锦赛、奥运会和世界杯的大满贯。
2、罗雪娟
罗雪娟,1984年1月26日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中国女子游泳运动员。1995年,罗雪娟进了省游泳队;2000年6月入选国家队;2003年7月,在世锦赛中获得女子50米蛙泳、100米蛙泳、4×100米混合泳接力赛三枚金牌 ;
2004年8月17日,在雅典奥运会上罗雪娟夺得女子100米蛙泳冠军,并刷新女子100米蛙泳奥运会纪录 。
3、魏秋月
作为近年来中国女排的象征,魏秋月在赛场上发挥了稳定的作用,同时拥有一张非常漂亮的脸蛋,很受大家欢迎。去年春天,魏秋月一直在北体校园上课。此外,奥运女排冠军丁霞和闫妮、世界女排冠军杨俊晶和张晓娅、世界女排冠军薛晨都是北体学生。
4、李小鹏
北京体育大学2006级硕士研究生。2000年悉尼奥运会,李小鹏获得团体冠军,男子体操双杠冠军;2008年北京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获得体操男子团体冠军,双杠冠军。运动生涯共荣获4枚奥运金牌和16个世界冠军,正式超越了“体操王子”李宁,成为中国体操史上获得冠军最多的第一人。
(1)北京市体育教育培训扩展阅读:
体育竞技
研创平台
据2015年12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拥有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北京市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实验室:体能训练与身体机能恢复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实验室、运动应激适应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实验室、运动训练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运动与体质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机能评定与基础分析重点实验室 。
国家体育总局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体育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北京市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运动营养北京高校工程研究中心 。
科研竞技
科研成果
截至2009年7月,学校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立项300多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26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181项,其中国家级奖励8项;出版专著、译著、教材科普著作数千部。
在雅典奥运会备战中,该校有69名师生直接参加了科技攻关服务工作,为水上、射击、重竞技等项目获得金牌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竞技成绩
截至2009年7月,该校在世界大赛中获冠军50余人次,亚洲大赛中获冠军60余人次,刷新亚洲纪录10余人次,在全国正式比赛中获冠军600余人次。
特别是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和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该校自己培养的学生运动员分别取得了1金1银2铜和4金1银的优异成绩;在校学习的运动员学生也取得了7枚金牌的成绩。在雅典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中,学校师生、校友共有163人,占中国体育代表团总人数的25.75%。
在雅典奥运会男子双人划艇500米决赛中,中国选手孟关良、杨文军夺得金牌。这是中国水上项目在奥运会上所获得的第一枚金牌。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北京体育大学
⑵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好吗
北京体育大学是中央部属高校,国家体育总局唯一直属的普通高等学校。 教学楼筹建于1952年,1953年举行开学典礼,原名中央体育学院,1956年更名为北京体育学院,1993年更名为北京体育大学。学校位于海淀区信息路,毗邻圆明园遗址公园,占地面积1340余亩,建筑面积约55万平方米。[1]
[编辑本段]办学规模
学科设置
学校设有研究生院、教育学院、竞技体育学院、武术学院、管理学院、运动人体科学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等7所学院,体育传媒系、外 北京体育大学 大门语系、体育艺术系、运动康复系等4个系,附属竞技体育运动学校和附属中等体育专业学校2所附属学校。学校还设有国际交流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教学实验中心、科学研究中心等二级教学单位。此外,国家体育总局干部培训中心设在该校。[2]
学科发展
截止2009年,学校有4个国家重点学科、12个省部级重点学科、2个省部级优秀重点学科、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个北京市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体育总局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学校设有体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体育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3个学科门类6个博士学位授予点和5个学科门类10个硕士学位授予点,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高校师资学位授权点,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运动人体科学、民族传统体育、公共事业管理、体育产业管理、新闻学、应用心理学、英语、表演、运动康复与健康等12个本科专业,其中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2个专业为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3]
人才培养
截止2009年,学校有各级各类在籍学生约15000名,其中本科生7700名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生1448名,博士生324名。 学校与23个国家和地区的45所高等院校建立了校际关系和友好合作关系,开展了师生交流、远程教学等合作;在全国21个省市及香港特别行政区、韩国设立了36个成人教育教学站点;与北京学院路地区15所著名高校建立了教学共同体,共享优质教学资源。2007年学校以全优的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该校2002年后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均达到95%以上。
硬件设施
截止2009年,学校拥有现代化教学楼、科研楼,教学楼内全部为多媒体教室,共有座位7470个。学校还拥有室内训练馆21个、室外运动场69个,图书馆藏书83万册。[1]
师资力量
北京体育大学师资力量雄厚,汇集了一批国内外知名学者。截止2009年,有教师和研究人员540人,其中教授、研究员42人,副教授、副研究员194人,博士导师38人,硕士导师92人,国际裁判30人,国家裁判159人。另外还有聘请的客座教授40人。 主要的知名学者有国际体育科学和教育联合会执委会执委、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副理事长金季春;亚洲运动医学学会科学委员、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委员杨锡让;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运动心理学会主任委员田麦久;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常务理事、学校体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邢文华等。[4]
[编辑本段]重点学科
国家重点学科
学科名称 重点学科授予单位 授予时间
运动人体科学 国家重点学科 2002
体育教育训练学 国家重点学科 2007
体育人文社会学 国家重点学科 2007
民族传统体育学 国家重点学科 2007
省部级重点学科
学科名称 重点学科授予单位 授予时间
体育人文社会学 北京市重点学科 2002
运动生理学 国家体委优秀重点学科 1988、1993
排球 国家体委优秀重点学科 1988、1993
体育统计 国家体委重点学科 1988
艺术体操 国家体委重点学科 1988
田径 国家体委重点学科 1988、1993
游泳 国家体委重点学科 1988、1993
运动训练学 国家体委重点学科 1988、1993
运动生物力学 国家体委重点学科 1988、1993
运动医学 国家体委重点学科 1989、1993
运动解剖学 国家体委重点学科 1989、1993
体操 国家体委重点学科 1989、1993
乒乓球 国家体委重点学科 1989、1993
足球 国家体委重点学科 1993
武术 国家体委重点学科 1993
⑶ 只要北京人才能考北京体育大学吗
北京体育大学几乎在全国所有省份都有招生计划,各省份体育类考生都可以报考北京体育大学。
北京体育大学为公办全日制大学,本科学制四年,面向全国招生。
学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信息路48号。
身体健康状况要求:
除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司〔2003〕3号)文件规定的情况外,我校对考生身体健康状况做如下要求:
1.肝炎患者(乙肝病毒携带但肝功能正常者除外),有生理缺陷、面部畸形、斜视、严重口吃及耳鼻喉科疾病之一而妨碍发音、面部有较大面积(3×3厘米)疤痕、血管瘤、白癜风、黑色素痣等情形之一者,肢体残疾者各专业均不予录取。患心脏病、精神疾病等难以正常完成体育课学业者各专业不予录取。
2.色盲、色弱者,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休闲体育、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舞蹈表演、运动人体科学、运动康复、应用心理学、新闻学、广告学专业不予录取。
3.不能准确识别红、黄、绿、蓝、紫各种颜色中任何一种颜色的导线、按键、信号灯、几何图形者,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休闲体育、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舞蹈表演、运动人体科学、运动康复、应用心理学、公共事业管理、体育经济与管理、新闻学、广告学专业不予录取。
4.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休闲体育、舞蹈表演专业身高要求男生不得低于1.70米,女生不得低于1.60米。
5. 运动人体科学、运动康复、应用心理学、新闻学、广告学、英语、公共事业管理、体育经济与管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身高要求男生不得低于1.68米,女生不得低于1.55米。
6.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休闲体育、舞蹈表演、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考生裸眼视力任何一眼不得低于4.3。
录取规则:
1.遵循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德、智、体全面考核,按高考成绩和专业志愿择优录取。
2.调档比例按教育部相关规定执行。
3.我校确定录取专业时实行分数优先。内蒙古自治区考生的专业安排遵循分数清的原则。
4.所有专业学生入校后的外语学习语种仅限英语。
5. 江苏省考生学业水平测试选测科目要求请参见江苏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我校招生计划,文科类、理科类考生选测科目等级要求为BB,必测科目等级要求不低于C级;体育类、艺术类只要求必测科目不低于C级。对进档的考生采用“先分数后等级”的排序规则录取。
6.对于有音乐、绘画、书法等特长考生、国家二级以上(含)技术等级资格运动员以及身体条件较好的考生(如:男生身高1.80米以上,女生身高1.70米以上),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7.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休闲体育专业: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投档的考生中,我校根据体育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体育成绩低于80分(百分制)原则上不予录取。
8.舞蹈表演专业:在考生专业考试成绩合格,文化考试成绩达到生源所在地省级招办划定的艺术类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的情况下,德、智、体全面考核,按校考专业考试成绩择优录取。
9.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在文化考试成绩达到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基础上,根据考生的文化考试成绩(折合百分制)30%及体育专项考试成绩70%进行综合评价,按照项目择优录取。
收费标准:
1.学费: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公共事业管理、体育经济与管理、新闻学、广告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每生每年5000元;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休闲体育专业每生每年5500元;英语、运动人体科学、应用心理学、运动康复专业每生每年6000元;舞蹈表演专业每生每年10000元。
2.住宿费:每生每年为750、900、1200元不等。
⑷ 北京华嘉体育舞蹈学校是什么毕业证
北京华嘉体育舞蹈学校属培训机构,不能颁发学历证书。
北京华佳学院是经北京市教委批准的全内日制综合容性民办非教育性高等教育机构。 该学院目前拥有三所中学,电子竞技学院,舞蹈学院和培训学院。 学校颁发的证书不具有文凭的性质。
(4)北京市体育教育培训扩展阅读:
据北京市教委称,民办非教育型大学以文化教育培训,自学考试,职业培训和其它职业培训为教学内容,私立非教育型大学招收学生参加自学考试,并且必须完成国家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规定的所有课程。
可以参加北京教育考试并通过考试以获得全国认可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证书,私立非教育型学院和大学没有资格颁发国家认可的学历证书。
未达到要求的入学分数并且尚未完成省招生部门的招生程序的候选人不能注册为普通大学生,请考生和家长注意确定普通高等教育与非学位高等教育之间的界限。
⑸ 北京体育大学校内网怎么打开
这有两种情况,分为在学校内打开和在学校外打开:
1.学校内打开的话,只要所在区域的ip正确,就只需要输入 web.bsu.e.cn,就可以打开了
2.但要是在学校以外的区域,就无法打开校内网。
知识延伸:
【简介】
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为北京体育大学学院之一,其前身是北京体育学院体育系,成立于1953年,是建校最早成立的,2002年更名为教育学院。教育学院是培养中国体育教育和社会体育人才的摇篮,专门培养能在中等以上学校从事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和竞赛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体育管理、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概况】
体育教育专业是学校历史最悠久,最具体育特色的传统专业之一。是培养能在中等以上学校从事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和竞赛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体育管理、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社会体育专业是教育学院的特色专业。是培养能在基层社区、体育辅导站、各级俱乐部等社会体育相关单位从事社会体育理论研究、大众健身指导、运动健身保健咨询以及社会体育事业的经营管理或行政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教育学院设有北京体育大学学校体育研究中心、北京体育大学全民健身研究中心、北京体育大学户外运动中心、篮球教研室、排球教研室、足球教研室、小球教研室、体操教研室、社会体育教研室和体育教育学教研室等教研单位。
目前,教育学院师资队伍116名,其中,教授20名,占17%,副教授56名,46.2%;讲师:21名,占17%;有博士生导师12名,硕士导师24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8名,在读博士7名,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30人,在读硕士研究生6名。两个专业在校学生共1625人,约占学校本科学生的35.6%。
经过50多年的积累和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摸索实践,教育学院在人才培养规格上形成了标准高、质量高的鲜明特色;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形成了完善、多样、富于创新、注重实践的鲜明特色。培养目标符合体育教育和社会体育发展的要求与需要,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专才。
2002年,教育部举办了检验办学质量的全国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基本功大赛,该院学生代表北京市参赛,在大小18个项目的竞赛中,获得理论知识类、技术技能类和团体总分一等奖。
学院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和重点课程建设。有两位教授获得北京市高校教学名师奖。《排球》课程已经成为国家精品课程,《乒乓球》课程为北京市精品课程。《体操》、《篮球》课程为学校精品课程。
学院形成了以“科技文化节”和“体育艺术节”为龙头的特色课余文化生活。同时学院师生紧把时代脉搏,积极投身服务祖国、回报社会的公共公益事业,在社会实践中发挥专业优势,体现自身价值。多年来,数次参加国际、国内大型团体操的创编、演出的组织工作。在国庆50周年的群众游行方阵中有几百名该院师生的身影,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好评。在北京市纪念学生军训工作20周年的阅兵汇报中,教育学院学生代表北京体育大学取得佳绩,2004级学生集体被学校授予“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
教育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科研成果突出、学生素质较好、教学管理严格、课余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为祖国培养了一大批专业体育人才。目前正努力适应社会需求,逐步加大改革力度,不断完善自身工作,积极加强国内外交流合作,不断扩大在国际和国内的影响和知名度,必将在学科建设、精英人才培养上开创新局面,为学校建设成为国内领先、世界一流体育大学,为祖国的教育事业、体育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链接】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网站:http://pe.bsu.e.cn/index.htm
⑹ 北京体育大学的办学实力
据2015年12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有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北京市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精品课程、4个北京高等学校市级精品课程。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运动训练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北京体育大学教学实验中心
北京市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北京体育大学教学实验中心、运动人体科学实验中心 国家精品课程序号 课程名称 负责人 职称 一级学科 二级学科 获奖年度 1 排球 葛春林 教授 教育学 体育学 2005 2 运动训练学 田麦久 教授 教育学 体育学 2006 北京高等学校市级精品课程序号 课程名称 负责人 职称 一级学科 二级学科 获奖年度 1 排球 葛春林 教授 教育学 体育学 2004 2 乒乓球 刘丰德 教授 教育学 体育学 2004 3 太极拳 徐伟军 教授 教育学 体育学 2005 4 运动训练学 田麦久 教授 教育学 体育学 2006 以上表格资料来源: 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教育始于1953年,它是中国国内最早培养体育专业研究生的最高学府,是全国体育系统中第一所博士学位和第一批硕士学位的授予院校,也是最早被国务院学位办公室批准为可向海外招收博士、硕士研究生的学校。国家体育总局2002年12月正式批准北京体育大学成立研究生院。
据2015年12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有4个国家重点学科、13个省部级重点学科、2个省部级优秀重点学科、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行政管理二级学科可授予管理学门类硕士学位,另有3个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学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体育学
一级学科博士点:体育学
一级学科硕士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育学、心理学、临床医学
专业学位授权点:体育硕士、艺术硕士和新闻与传播硕士 据2015年12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拥有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北京市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实验室:体能训练与身体机能恢复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实验室、运动应激适应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实验室、运动训练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运动与体质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机能评定与基础分析重点实验室
国家体育总局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体育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北京市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运动营养北京高校工程研究中心 科研成果 截至2009年7月,学校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立项300多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26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181项,其中国家级奖励8项;出版专著、译著、教材科普著作数千部。在雅典奥运会备战中,该校有69名师生直接参加了科技攻关服务工作,为水上、射击、重竞技等项目获得金牌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竞技成绩 截至2009年7月,该校在世界大赛中获冠军50余人次,亚洲大赛中获冠军60余人次,刷新亚洲纪录10余人次,在全国正式比赛中获冠军600余人次。特别是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和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该校自己培养的学生运动员分别取得了1金1银2铜和4金1银的优异成绩;在校学习的运动员学生也取得了7枚金牌的成绩。在雅典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中,学校师生、校友共有163人,占中国体育代表团总人数的25.75%。
在雅典奥运会男子双人划艇500米决赛中,中国选手孟关良、杨文军夺得金牌。这是中国水上项目在奥运会上所获得的第一枚金牌。 奥运冠军冠军姓名类别邹凯 第二十九、三十届奥运会体操、单杠冠军 郑李辉 第二十七届奥运会体操男子团体冠军 朱启南 第二十八届奥运会射击冠军 周继红 第二十三届奥运会跳水冠军 仲满 第二十九届奥运会个人佩剑冠军 张怡宁 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奥运会乒乓球团体冠军 张小平 第二十九届奥运会拳击冠军 张湘祥 第二十七、二十九届奥运会举重冠军 张娜 第二十八届奥运会排球冠军 张军 第二十七、二十八届奥运会羽毛球混双冠军 张会 第二十一届冬奥会速滑接力冠军 张国政 第二十八届奥运会举重冠军 资料来源: 创作成果 在2015年北京大学生舞蹈节展演比赛中,该校体育艺术系《翻身农奴向太阳》节目荣获群舞类专业组一等奖。
在第二届全国体育院系学生体育艺术节活动中,该校选送的《翻身农奴向太阳》、《蜕变》和《华灵谣》三个节目在比赛中囊获舞蹈类、健美操类、体育舞蹈类三个节目组别的“金奖”,同时舞蹈类节目《翻身农奴向太阳》获得大赛组委会颁发的“最佳表演奖”、《华灵谣》获得“最佳编创奖”、《蜕变》获得“最佳技术技巧奖”。 体育期刊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是十六种G8体育类中文核心期刊之一、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北京市全优期刊和全国体育院校优秀学报,是一本集教学、科研、训练等为一体的体育综合性学术中文核心期刊。创建于1966年6月,原名《北京体育学院学报》,是由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主管,北京体育大学主办的综合类体育学术性刊物。
主要内容:体育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体育科研动态、教学、训练改革以及体育社会学、运动医学、群众体育及中国国外体育信息交流等,辟有“专题论坛”“体育人文社会科学”、“运动人体科学与运动心理学”、“体育教育学”、“运动训练学”等栏目。 馆藏资源 截至2012年底,馆藏文献97万余册,其中包括部分珍贵的民国体育书刊;有电子图书50余万种,网络数据库近20个。图书馆与中国国外多所高校图书馆建立合作关系,与中国国内80多所图书馆实现了资源共享。并加入CALIS和BALIS协作组织。
⑺ 北京体育大学是985大学吗
北京体育大学不是985大学。
北京体育大学是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中外著名高等学府。
北京体育大学成立于1953年,原名中央体育学院,1956年更名为北京体育学院,1993年更名为北京体育大学,是全国重点院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并已成功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具有光荣的办学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扎实的办学基础,在国内外享有盛誉,隶属国家体育总局。学校位于海淀区信息路,占地面积1100余亩,建筑面积约45万平方米,共拥有室内外训练场馆近100个。
学校现设有奥林匹克运动学部、体育与健康学部、人文社科学部3个学部,奥林匹克运动学部下设冰雪运动学院、中国足球运动学院、中国篮球运动学院、中国排球运动学院、中国游泳运动学院、中国田径运动学院、极限运动学院、马术运动学院等8个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部下设教育学院、管理学院、心理学院、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学院、体育休闲与旅游学院、运动人体科学学院、运动医学与康复学院7个学院;人文社科学部下设马克思主义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艺术学院、国际体育组织学院(外国语学院)、国际文化学院、继续教育学院6个学院。设有附属竞技体育学校1所中等学校。中共国家体育总局党校、国家体育总局干部培训中心、国家体育总局教练员学院设在学校。
学校现有4个国家重点学科、13个省部级重点学科、2个省部级优秀重点学科,教育部运动与体质健康重点实验室和国家体育总局体能训练与身体机能恢复重点实验室等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个北京市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北京市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图书馆藏书120余万册。
学校以本科教育为基础、研究生教育为重点。现有16个本科专业,分别为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运动人体科学、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公共事业管理、体育经济与管理、新闻学、广告学、应用心理学、英语、表演、舞蹈表演、运动康复、休闲体育、汉语国际教育。拥有教育学、管理学、医学、艺术学、法学、文学、理学等7个学科门类。拥有体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心理学、临床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设有体育硕士、艺术硕士和新闻与传播硕士3个专业学位以及体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校体育学科整体水平在教育部近10年组织的3次全国学科评估中均名列榜首。
学校现有各级各类在校学生万余名,其中本科生9000余名,研究生近3000名。近5年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均超过北京地区高校平均就业率水平。
学校始终牢固树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坚持教育、训练、科研“三结合”办学模式和办学特色,坚持高端化、贯通化、国际化和协同化“四化”人才培养方法,加强体育与教育、科技、文化深度融合,为体育强国、高等教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建设培养输送高素质新型体育人才。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近10万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等领域的优秀人才,培养了一大批享誉国内外的优秀体育专家学者、教师、教练员、运动员和管理干部,为中国体育事业、高等教育事业和奥林匹克运动,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得到了党和国家、社会各界及国际社会的充分肯定,曾荣获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的“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和由国际奥委会授予的“体育与社会责任奖”。学校3任校长钟师统、马启伟、金季春分别荣获国际奥委会“奥林匹克运动银质奖章”“体育运动学习和研究奖”和“体育与教育奖”。
学校始终坚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学科发展前沿,主持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和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省部级以上课题150多项,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教育部优秀成果奖等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28项。《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为体育类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自2012年起,连续5年入选“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市对外开放参观的重点单位之一,北京体育大学是向世界展示新中国体育成就的重要窗口。建校至今,学校已与全球44个国家和地区的117所国(境)外高等院校建立了校际关系,为106个国家培养了留学生10000余名,其中,阿列克?马迪申博士2015年当选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主席。先后授予克罗地亚前总理、克罗地亚奥委会主席兹拉特科?马泰沙博士学位,授予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等8位国际著名人士名誉博士学位,授予国际滑雪联合会主席吉安?弗兰克?卡斯帕(GianFrancoKasper)、国际冰壶联合会主席凯特?凯斯尼斯(KateCaithness)、国际雪车和钢架雪车联合会主席伊沃?费里亚尼(IvoFerriani)“名誉教授”称号。学校依托国际化办学平台,统筹优质国际教育资源,建立了从本科生到研究生的全方位国际合作培养机制,人才培养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